斑鳩奇緣散文隨筆

來源:文萃谷 3.49K

無論鄉村或都市,不管清晨或黃昏,對於大自然鳥類的印象,總是停留在那嘰嘰喳喳的鳥叫聲之中。這些記憶中的鳥叫聲,往往會依循晨曦夕照,配合季節時令,扮演着有如時鐘般的準確、盡責之角色。

斑鳩奇緣散文隨筆

在家鄉台南,斑鳩和麻雀是相當普遍的鳥類。被稱為“厝角鳥”的小小麻雀,總是喜歡整排密密麻麻地站立於電線上頭,成為農村晨昏奇特的一景。而斑鳩就比較偏向於郊區活動,棲息於原野林木之中,和人類維持着一些距離,因此在主觀的印象上,也就不如麻雀那樣來得親切。

然而,就因為一件原本不應該發生的偶發事件,讓我對記憶中農村斑鳩的刻板印象,有了一番重大的改變和詮釋。而我與斑鳩的那份綿綿情緣,也就從三年前的新春二月,一個南台灣晚霞夕照下的黃昏時分開始……

那天傍晚,我從二樓的辦公室信步走到學校的停車場,遠遠就看到有一隻灰色斑鳩,停留在車子的旁邊。起初也不以為意,因為在這肯氏南洋杉環繞的停車場,本來就會有很多斑鳩漫步其中,只要一有人靠近,牠們就會主動起身飛離。可是這隻斑鳩,似乎並不怕生,因為當我靠近時,牠卻僅僅跳躍幾步,並無任何飛離的意圖。

基於好奇的心理,在打開車門放妥隨身物品之後,我又轉身往這隻灰斑鳩靠近,只是沒想到,正當我伸手欲抓牠時,牠卻突然靜止不動。檢視這隻灰斑鳩,翅膀顯然已經受到傷害,因為兩支翅膀上頭,都被夾着五、六支女生專用的髮夾,這就是牠之所以無法有效飛行,而僅能採取快走和短距離飛躍的原由所在。

由於車上沒有紙箱,因此乃將這隻灰斑鳩,安置於駕駛座旁的位置,讓牠可以看到車外的天空和彩霞。從屏東朝西返回高雄,在將近一個小時的車程之中,牠竟然乖乖地站在椅座上,一路靜悄悄地伴我回家。我想,這應該就是我與這隻灰斑鳩,以往塵世所曾經修得的一份情緣吧。

去年夏季,朋友得知我正在飼養一隻灰斑鳩,所以特地送我一隻他所人工繁殖孵化的第二代珠頸斑鳩,以便讓這隻灰斑鳩能夠有個伴。為了讓牠們能有較為舒適的家,我特地購置了一個大型鳥籠,並做了防範風雨的設施。從此以後,我家每天都可聽聞到斑鳩“咕咕……”的歌唱聲,不論清晨或是黃昏時分。

自今年春天起,我就時常見到灰斑鳩在狹小的鳥籠裏,緊抓籠門展翅拍打,作欲遨翔天際之狀;但是珠頸斑鳩則不然,只會默默地站在一旁,欣賞朋友展翅欲飛的英姿而已。女兒認為這兩隻斑鳩很可憐,曾建議我將籠門打開,以便讓其能夠在外自由飛翔,玩累了之後再自行返家休息。

這個建議雖然不錯,可是我卻擔心牠們在沒有經過事前飛翔練習的情況下,會夭折於都市的水泥叢林之中,所以就沒有認同這項慈悲的建議。暑假期間,在徵求女兒的同意後,利用清晨時分,謹慎地將這兩隻斑鳩,載往學校的大鳥籠中繼續飼養。鳥籠之中,原已飼養着孔雀、鴿子等禽鳥,由於有專人負責飼養,因此不用擔心飲食的問題。

當兩隻斑鳩從小鳥籠走出來時,奇怪的事情發生了。灰斑鳩瞧一瞧新環境後,立即拍拍翅膀,高興地上上下下飛翔於學校鳥籠中。但是,珠頸斑鳩卻僅是怯生生地環視周遭環境,並緊縮着翅膀,還不時地側着頭用眼睛瞧瞧我,一副可憐兮兮的模樣,好像要告訴我什麼似的。

隔天,我再度到鳥籠時,兩隻斑鳩的情況仍然一樣,珠頸斑鳩依舊畏縮地站立一旁。但是,當我第三天再行前往探視時,鳥籠的地上,已經不見珠頸斑鳩的蹤影,內心不禁興起了一絲的欣喜。可是,在多次環視整個鳥籠之後,卻是遍尋不着珠頸斑鳩的蹤影,心中不免產生疑惑。在納悶之餘,乃轉而探詢餵食的服務員,才知道原來那隻珠頸斑鳩,已經被孔雀啄死了。

灰斑鳩原本出生樹林之中,從小就有父母帶領,接受正常的飛翔訓練,雖然曾經一度被抓而失去自由,但是其內藴的飛行本能和遨翔天際的意志仍然存在。這也就是牠為何會抓住籠門振翅拍打,並且於學校鳥籠內,立即能夠自由飛翔的原因所在。

但是,珠頸斑鳩自從出生後,就一直在狹小的鳥籠中度過,不僅沒有受過父母的飛行訓練,可能連看到鳥類飛翔的機會都沒有。沒有父母的教導,缺乏飛行的練習,讓珠頸斑鳩喪失了原本的飛翔本能。這應該就是牠進入學校大鳥籠時,不斷側頭瞧着我的主因。原來牠是希望我能瞭解牠內心的惶恐,並且設法替牠解決此項困境,可是我卻因為一時疏忽而無法會意,因而導致這隻珠頸斑鳩的平白犧牲。

不同的成長過程,造成了兩隻斑鳩截然不同的生命際遇。這倒讓我想起了一部頗富教育意涵的電影──《返家十萬裏》的內容情節來。片中的主角是十三歲的艾咪和一羣野雁,地點則是在加拿大渥太華的農場……

為了打發時間,艾咪時常在農莊附近遊蕩。有一天,艾咪在已遭推土機大肆破壞的'樹林中,無意中發現了一窩被遺棄的野雁蛋,野雁父母可能受到驚嚇,早已不知去向。基於同情心的驅使,她小心翼翼地將這窩蛋帶回,並放置於倉庫的抽屜內,以衣服和毛巾,替牠們佈置一個柔軟的窩,並利用電燈熱氣替代野雁父母孵蛋。

在艾咪悉心的照顧下,小雁孵化並逐漸成長茁壯。然而,野雁是候鳥,到了秋天北方天氣轉冷之際,牠們就得南飛避冬。問題在於這羣從小就失去父母的孤雁,根本從未在野雁父母的教導下,學習過任何飛行,也沒有其他野雁可充當南飛的嚮導。野雁找不到回家的路,只有寄望艾咪能夠帶領牠們飛越山湖,重返家園。

為了讓這些野雁能夠重返自然,父親特地為艾咪製造了一架像野雁模樣的小型飛機,它有頭、有身軀、更有着兩翼大大的翅膀,並且還設法教她駕駛飛翔。當艾咪開着小飛機衝上藍天時,在飛機的背後,一隊長長的野雁,總會以人字形的隊伍,陪伴她一起遨翔天際。

片中的野雁只只健康壯碩,只有“伊果”先天肢體殘障不善飛行。在艾咪的鼓勵下,伊果終於克服心理障礙,首度展翅跟着同伴一起飛翔。只是由於經驗不足,第一次飛行就不幸撞上樹梢,受傷摔落於樹林之中。在療傷過程中,艾咪依舊安排伊果到現場,觀看同伴的飛行訓練。

時屆秋末,從加拿大往南飛行的時刻終於到了,一羣野雁聚在一起興奮地交頭接耳,只有伊果孤伶伶地站在一旁。但是,艾咪卻不放棄牠,仍然將牠妥適地安置在飛機駕駛座的右後方,讓牠可以一路觀看野雁同伴的飛翔,認識將來返家的路。不放棄任何一隻野雁,正是本片最佳的腳註。

固然,以人類替代野雁父母,直覺上是有些荒唐。但是,在這羣野雁的心目中,艾咪就是牠們的媽媽,而且無以取代。這固然是動物第一印象(銘印現象)使然,但卻也是經由長期彼此心靈交往所形成。真誠相待,頑石點頭,在人類世界中,親子之愛、師生之情,又何嘗不是這樣。

雖然,野生保育官員告訴艾咪,飼養野雁是違法行為,除非剪掉牠們的翅膀,使其無法飛行。但是,動物有其天性,刻意的環境變化和人為操控,顯然違反自然生存的基本法則。終究,翅膀乃是鳥類所獨具,飛翔絕對是野雁天生的本能。唯有依其自然本性,方可順勢而為期待有成。

當艾咪駕機抵達南方沼澤區域時,這羣野雁立即迫不及待地滑入水中,不停地翻滾、嬉戲,一幅動人的生命律動圖,就在大家興奮的歡呼聲中,自然無瑕地綿綿舒展,猶如一幅大自然的原野動畫一般。這就是生命,這就是大地,只有依循自然法則,方能共創物我之間的和合之美。

隨着時序的輪轉,原本銀白覆地的加拿大嚴冬,也終於盼到了春天的訊息。就在一個寒露凝窗的清晨,外頭薄冰的湖面上,隱約傳來了陣陣吵雜的雁鳴聲。艾咪不假思索,立即從閣樓的牀上躍起,擦去了玻璃窗上的霧氣,她清楚地看到湖面上有着一羣野雁,正在七嘴八舌地敍説往事,這其中當然也包括那隻曾經受過傷的伊果。

顧不得外頭的天寒地凍,艾咪僅着睡衣,立刻下樓衝了出去,而湖面吵雜的聲音,也頓時寂靜了下來。羣雁逐漸靠攏,有的含情脈脈仰着頭靜靜端詳,有的熱情洋溢用身體磨蹭艾咪的腳,一場温馨感人的湖畔“母子會”,就在薄霧籠罩的冰天雪地裏,悄悄地在彼此的心靈中熱烈展開。

呀呀學飛,稱職父母護雙翼;巧布困境,遠見良師施愛心。扮演好父母和師長的角色,其實並不困難。而其成功與否,也僅端賴於我們是否有“心”以面對而定。終究,一個困境,就是一項挑戰,也是一種自我成長的契機。當老師者如此,那為人父母者,又何嘗不是這樣!

飛翔無價,海闊天空用心翱遊;翅膀有功,鴻圖萬里羽翼希望。胸懷赤誠之心,探索返家之路。秋去春回,野雁候鳥本性;故鄉何處,莫論北是南非。心存善念,期盼民胞物與;堅持理想,冀望克竟全功。

衡之《返家十萬裏》的動人情節,反觀兩隻斑鳩的不同際遇,身為教育工作者的我,內心着實有愧。因為我無法民胞物與,將一些善念和做法,推之於其他大自然生物身上。如果人生可以重來,我是否可以做得更好?我不禁要虔誠地捫心自問……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