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大媽的鞋墊散文

來源:文萃谷 9.1K

劉大媽是村裏公認的善人,菩薩般心腸。心慈,手軟,眼眶也淺。見到或聽到什麼傷心的事,常陪主家掉眼淚,誰家有事她都熱心張羅,比親戚朋友跑得都勤快,天生的一副俠熱心腸。

劉大媽的鞋墊散文

劉大媽心靈手巧,見啥會啥,幹啥像啥,滿眼裏都是活,尤其是那漂亮的針線活,針腳瓷實勻稱,完美無暇,那做工簡直像工藝品一樣,娶妻嫁女的人家常求她幫忙,誰找上門來她都不好意思推託,常常是挑燈熬夜,義務趕活。

劉大媽做了大半輩子針線活,究竟納了多少雙千層鞋底,繡了多少雙鴛鴦鞋墊,做了多少雙布鞋,縫製了多少件衣服和被褥,連她自己也記不清了,要是能撂起來的話,肯定比房子要高。

現在已七十多年紀了,劉大媽耳不聾,眼不花,穿的戴的還是自己親手做的。現在,就是在農村針線活也少了,但每年端午節時,她還是會做好多好多的特色香囊,饋贈給村裏的老人和孩子們。

這幾年,村裏年輕一些的村民都出去打工了,老的一茬走的走了,隨子女的隨子女了,留守下來的越來越少了。

劉大媽就是這越來越少的留守族中的一員。

劉大媽的兒子在同齡人中算是有大出息的幸運兒,大學畢業後就留在大城市工作,娶的是城裏人,不用漂泊,就把家穩穩當當地安在城市裏了。

兒子的工作越來越忙,回家的次數也越來越少,由開始時的每年一次到兩年一次,生下孩子後就改成幾年一次了。

兒子也曾回來接劉大媽過去一塊兒生活,但劉大媽説住不慣城裏的高樓,從家裏往外看,人像螞蟻般大小,看着都頭暈,還吃不慣液化氣做出來的飯菜,也聽不習慣一個模子倒出來的“洋腔”話,整夜整夜睡不着,沒辦法,對湊了幾天便又回村了。

見過世面的劉大媽,回來就給一大幫老頭老太太們説道,哪也別去,還是咱村裏暖和、舒服,賽似神仙日子

剛工作時,劉大媽還給兒子、兒媳做雙手工鞋、手工鞋墊之類的,為了不增添母親的負擔,讓她頤養天年,兒子在電話裏給她説:媽,別做了,城裏不時興穿這些,就説鞋墊吧,商場裏有各種各樣的現成的可選,一天工資就能買二三百雙呢,您就別做了。

劉大媽很聽兒子的話,認為是城裏人看不上,不讓做也就不做了,便有大把時間曬曬太陽忙碌街坊鄰居之間的瑣事了。

春節時,兒子打電話回來,要和媳婦一塊回家過年,不過提前聲明,在家只能住一個晚上。

劉大媽聽了仍很知足。

劉大媽常給兒子説道,只要你們在外有出息,過得好好的',不用我惦記你們就行了。別管我,那天我真不行了,眼一合,腳一蹬,村裏人都會幫忙打個坑什麼的,你回來看一眼給埋我的人髮根煙就行了。

兒子、兒媳是趕在七年級中午開車回家的,一起吃頓飯,年就算過了。

晚上,吩咐兒子、兒媳早點洗涮休息,用餘光漂了眼兒子、兒媳脱在一邊的鞋,發現鞋墊是光禿禿的硅膠做的,這能不燒腳板?

她默默地回到老屋,翻出多年前攢的剩布頭及紅綠粉黃紫等五彩線。

在燈下,憑着殘存的輪廓記憶,量布放線,裁樣包邊,抓緊時間給他們做雙鞋墊。

給兒子做的是43碼的,一左一右,對稱繡兩條騰飛的巨龍,取意二龍吸珠。

給兒媳做的是39碼的,大紅底色,用黃綠絲線繡出兩隻美麗的鳳凰,取意鳳凰展翅。

天朦朦亮時,先給兒媳做的鳳凰鞋墊已大功告成了,給兒子做的二龍鞋墊也做出了大致模樣,正在一針一線地刺繡着龍爪龍鱗。

兒子、兒媳早早起來,做好早飯,準備叫母親吃飯時,才發現母親一夜未睡,正在為他們趕製鞋墊。

劉大媽看見他們進來,用針在頭髮上抿了一下,笑了笑説道,不行了,過去一夜繡兩雙鞋墊,跟玩耍似的,現在老了,手也慢了,還得小半晌才能完,要是你們急着走,趕明天我給你們寄過去。

明晃晃的燈光下,看着媽媽滄桑的臉龐,兒子、兒媳心裏酸酸的,不忍心再説什麼。

“不急,媽,吃完飯你先睡會,什麼時候趕出來了,我們什麼時候再動身走。”兒子哽咽地説着。

“真的,媽,我們再多停一天不要緊,大不了我們趕趕夜路。”兒媳也隨聲附合着説道。

劉大媽聽了,心裏暖暖的,兒子又可多待一會了。

“不行,路上車多,車必須開慢點。你們先吃,我再趕一趕,幹完再吃,再説,你們回去了,我有的是時間睡覺。”

劉大媽説着,儘量避開“離開”、“上路”、“走了”等不吉利的詞語,頭也不抬地穿針引線,繼續忙着手裏的活計。

可憐天下父母心。

兒子、兒媳看着繼續忙碌着的母親,喉嚨澀澀的,眼睛潤潤的,什麼話也説不出來,淚水像斷線的珍珠一樣在臉上流淌……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