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鄉的小河-隨筆散文

來源:文萃谷 1.81W

老家在黟縣百户村,這是個古老的村落。有着悠久的徽文化底藴。聽村裏老一輩人説,因百户的王姓始祖寧公為官政績突出,有功於朝廷,所以朝廷為了褒獎他,特許將這一帶一百户人家的賦税全部作為他的俸祿,歸他所有,百户村名便由此而來。

故鄉的小河-隨筆散文

我就出生在這樣的一個村落。

像往年一樣,我和妻子都會帶着孩子回到老家過年。今年大年七年級上午我和親朋鄰里拜過年後,下午感覺甚是無聊,女兒一直在看電視,想着帶她去看看我兒時在村裏玩耍過的地方,女兒一聽要帶她到村裏轉轉,感到很興奮,但她要求我帶她去我小時候村裏玩得最遠的地方(因為附近她都玩過),於是我決定帶她到我兒時最喜歡玩耍的地方——村旁的小河。

這條小河繞過村子的邊緣,她是百户村的“母親河”,水出梘溪廟,流經百户村,在柏山村與鏡源河匯合,由北向南橫穿縣城至橫崗村匯同龍川河,至石山匯同豐溪河,經20裏黟漁峽谷,往南至漁亭,匯入橫江。而橫江則為新安江的正源。

這條河是我兒時玩耍的“天下”。

記得三、四歲的時候我就開始在村裏放鵝了,因為河裏水清、草多。是村裏最適合放鵝的地方。上個世紀七十年代,大家生活都比較艱苦,那時父母就我一個孩子,父親是一個手工業者,而母親又在生產隊裏掙工分,他們都很忙,於是我也成了家裏一個很不錯的“勞動力”。記得那時候我養了五隻鵝,村裏也有養鵝的孩子,但他們養的鵝都沒有我養的肥,因為我對這條河最是瞭解,知道哪裏的草最肥,哪裏的草鵝最喜歡吃。

長大一點後,父母又讓我養了一頭羊,因為母親是回族人,不吃豬肉,所以養羊最是有經驗,而我又得母親“真傳”,知道羊最喜歡吃什麼草,羊吃的草和鵝吃的草不都是一樣的,很多時候羊更喜歡吃河邊灌木的葉子,而這條小河在離村子更遠的地方有很多灌木,我會把羊栓在灌木的根部,然後邊看羊邊採野果子吃。而小河裏長出的`野果子也很多,最喜歡吃的就是野葡萄了,很酸,但在那個年代,有這樣的野果子吃已是很美的事情了。

兒時最喜歡的季節是夏天。放晚學後,或是在暑假裏,村裏幾十個小孩子都會湧到小河的上游,因為那裏有一個小水壩,面積不大,而水也不深不淺,最深的地方到我們小孩子的胸部,所以父母都很放心讓我們在那裏旅遊。除了游泳,我們也最喜歡在這條河裏捕魚了,捕魚是件很快樂的事情,有用網捕的,也有用石頭砸的,也有在河邊用泥石把河水圍上,再用臉盆把水潑出去,然後再去抓魚。而我最喜歡的是帶上竹製的簸箕,把簸箕湊到小河邊的水草裏,腳踩水草把魚趕到簸箕裏,當簸箕從水中拿出來的那一刻,你會發現滿簸箕的魚兒,大的、小的,還有小蝦、田螺等,魚會留着自己吃,小蝦、田螺會給家禽吃。現在想來我們兒時的生活確實比現在小孩子的豐富很多。

幾年前我也曾重遊過這條小河,發現河裏的水比小時候淺得多,而且白色垃圾比較多,許是人口增加的原因,又或是村裏管理不善,導致小河污染嚴重,作為我們村乃至全縣的“母親河”,又是我們縣最大的自來水廠的源頭水,在政府的大力宣傳和整治下,現在小河干淨很多,河水清澈,又能看見多很多魚兒在水中游玩,野鴨在岸邊嬉戲,再次重遊村裏的這條小河,兒時美好的回憶又浮現在眼前。

黨和政府在社會主義新村建設方面指出了我們要建設的新農村,是“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 的新農村。而生我養我的這座古老的村莊,也正是在黨和政府的關懷之下變得煥然一新,小河清澈,村容整潔,鄉風文明。

伴我成長的家鄉小河啊!感謝有你的陪伴,感謝你給予我一個快樂的童年,感謝你賜我一段美好的經歷!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