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讀書筆記

來源:文萃谷 9.55K

閲讀完一本名著後,大家一定對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何不寫一篇讀書筆記記錄下呢?你想好怎麼寫讀書筆記了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高三讀書筆記,歡迎閲讀與收藏。

高三讀書筆記

高三讀書筆記1

《傅雷家書》是我國文學藝術翻譯家傅雷及夫人寫給傅聰、傅敏等的家信摘編,這是一部最好的藝術學徒修養讀物,也是一部充滿着父愛的教子篇。

傅雷夫婦是中國父母的典範,他們苦心孤詣、嘔心瀝血地培養的兩個孩子:傅聰——著名鋼琴大師、傅敏——英語特級教師,是他們先做人、後成“家”,這樣的教育方法在我們現在還是十分適用的。

傅雷的教育方法同時也讓我回想我自己所受的教育。在兩種不一樣的家庭教育下產生了兩種不同的結果,就是傅雷的'家庭整天和和睦睦,相親相愛。但是在我們家就沒有這種氣氛,原因在哪裏呢?我們很多家長忽視了同孩子的朋友關係,養了十幾年,卻沒有真正地享受過為人父母的樂趣,他們因為迫切地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對待孩子的心態扭曲了,各種揠苗助長的措施出籠了。有些家長盲目模仿傅雷“棒槌底下出孝子”的做法,可他們想過沒有,他們有傅雷那種身教重於言傳的品質嗎?光學傅雷一個“打”字,打得出一個好結果嗎?於是孩子嚐到了辱罵、拳頭的滋味嚐到壓力和恐懼下學習的苦頭,孩子的金色童年因此黯然失色。傅雷悟通了,他的晚年雖然由於政治的原因飽受折磨,但在這一點上他是幸福的,因為他和兒子成了最知心的朋友。我們家正是缺少這種溝通,我的父親是一個十分傳統的人,正是這樣,他説的話我不能反駁。導致了我們的感情變得陌生,從這裏可以想到,溝通是一個家庭的教育必不可少的工具。

《傅雷家書》給了我許多影響,傅雷的嚴謹作風和深遂的思想潛移默化地教導了我;我喜愛這本書,敬佩傅雷為人與學識,羨慕他和一家的相親相愛。

高三讀書筆記2

一七年的最後一天,我坐在寫字枱前,燈答答地亮着,時間靜悄悄地就將我帶到了十九歲,我就着思緒繞進家裏的小橋,漫山的樹,還有橙紅色的火燒雲。許許多多的不經意就在慢慢間流動到了今天。似乎我的生活從來不會泛起什麼漣漪。

從高中起我就待在外地讀書,對於家鄉就有着極其濃厚的情感,對於那裏的人也從來都是念念不忘,這風一吹,就吹過了好幾個年頭,我走過了大學聯考上了大學略看了人間的風景,記憶裏的人還留在那個微冷的秋天。

國小畢業時我還是個十足的臭屁孩,依我現在看來那時的我簡直就是另外一個人,非常自我,那時的我總認為日子是極慢的,慶幸有個弟弟可以在堆土玩樂打鬧的日子裏冒一點生活的彩泡。我從小便對外面的.世界生了大堆的念頭,想飛過那座大山,想衝出這空間的限制。但時間是靜悄悄地,他從來都公平。後來升入國中,我仍是一樣地我行我素,那時我跟前排的男孩子同高,我們經常打架吵鬧,我知道他煩我,他知道我煩他,我甚至煩中又帶了些憎恨。

國中新學期過的很慢,慢慢地我跟國小時一樣變成了同學眼中的笑話,日子又重複着,度日如年在那時的我的天空裏來往反覆,我總是會害怕體育老師而聳起肩膀,被老師點名被同學們注意,我也總是會在校園的某個角落裏輕聲地附和着同學們的奚落他人之聲,必要時自己也會多插幾句,我也總是會為了一雙耳環或者一條褲子而幾天幾天的不吃飯,也總是會在無人知曉的地方偷抹着眼淚抱怨着生活裏的連件小事…這樣細想來那時的我的天空,多麼陰鬱啊。

後來日子被重複着,七年級學期過度到了深秋,我搭上了棉衣,隨着新開始的好奇感的過去,我跟前排的男同學也在打鬧中漸漸淡了聲音,只是深秋的那天,陽光照得特別的大,有些暖,刺骨的涼風習習,五點鐘的叮鈴聲一響,老師的口令一下,一個個爭先恐後就拿着早就放置好的書包往門外衝,全然不顧後面散落的紙張。似乎校門不等人,遲了一秒它便要自動關上了。寫到這裏,我的心有點揪痛,眼淚在眼眶裏打着轉。

我忘記了那天我穿着什麼衣服,我努力地想記起他的名字,我定定地坐在這裏我只能想到的僅僅只是學校前的小樹林被深秋的涼風呼呼的打着,陽光是冰冷的,我被擠在人羣裏,腦袋裏裝的是家裏温暖的火和香乎的飯菜,大家都是急匆匆的,前排的他走在我前面,20xx年的虹橋國中前的橋還沒建起柵欄,什麼都攔不住,橋的底下三米處是邦硬的各種大石頭,大人們每次過都是小心又小心着,但那個時候的他,那個時候的我們哪兒裝的下這麼多,就在那麼一晃間,我看到,我清楚的看到,他要踩下自行車的那隻腳踩去了風,他踩空了,掉下了橋,頭朝上,車摔打到他的身上,所有的空氣在那時靜止了,人羣瞬間靜止,幾分鐘的功夫,還是那個體育老師以火箭之速踏進秋深的涼水,抱起了年紀輕輕的他。我定定地站在那裏,眼睛睜的極大,我看見他顫動的嘴角,垂下的雙手…

秋天總是帶有着悲傷的色彩,兩天後教室裏沉寂了一節課,年輕老師的臉上掉下了一滴又一滴的淚水,他櫃子裏的卷子風吹又動。

後來他就停在了那裏,停在了那個深秋裏,快和慢對他再無意義。

後來的後來,我淌過很多個深秋,學着細嚼慢嚥,學着聽學着淡忘,後來學會了畫畫,也是由着心急的性子到一天十幅到十天一幅畫,在細細品味慢慢淡淡的日子裏生活變成了白駒過隙。我偶爾記起他,卻記不起他的名字,從前的書本衣物和他一樣都瞭然不見蹤影再無音訊。

既然不能讓時間慢一點那就我讓自己慢一點。情感的千絲萬縷都是曾經匯聚成的細小心思,在所有的一切淹沒前我想慢慢地體味這難得的此時此刻。車,馬,郵件慢。我這寫字枱前的燈光也慢,手中筆也慢,我想家鄉里溪流竹林前的小木屋裏,一定有一席人坐着靜談,淡淡的月色打進木窗,他們圍着的火爐沾生着花火,這時也慢。

高三讀書筆記3

秋日漸近,見海棠花開,喜。作此篇,兼懷陸游。

——引

一.

《採蘭雜誌》載:古代有一婦女懷念自己心上人,但總不能見面,經常在一牆下哭泣,眼淚滴入土中,在灑淚之處長出一植株,花姿嫵媚動人,花色像婦人的臉,葉子正面綠、背面紅的小草,秋天開花,名曰:“斷腸草”。

《本草綱目拾遺》也記載:“相傳昔人有以思而噴血階下,遂生此草,故亦名‘相思草’”。

斷腸,亦或是相思。都是如今所説的秋海棠,本是一株無名的植物,卻被賦予如此的名字,這其中,還是有一段故事的。但要問這海棠美不美,不需我多言,自有文人墨客加以描繪。

讀過唐寅的《海棠美人圖》,“褪盡東風滿面粧,可憐蝶粉與蜂狂。自中意思和誰説,一片春心付海棠。”彷彿讀出了江南的煙雨,是花如美人,亦或是美人似花。何必去計較這些,只是,春心一片沒入花叢,自甘拜倒裙下,無悔。

再説王安石。“綠嬌隱約眉輕掃,紅嫩妖饒臉薄粧。巧筆寫傳功未盡,清才吟詠興何長。”字字斟酌,句句含情。只為能與之相配,怎會不美?

也許我並不熱衷於文學,卻還是想用一切美麗的語言來形容我喜愛的東西。羨慕紅樓中人能做出一首首流傳許久的《詠白海棠》,最忘不了是瀟湘妃子林黛玉的那一句“偷來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縷魂。”細緻而不露骨,高雅而不做作。也喜愛枕霞舊友史湘雲的《詠白海棠》中淡淡的憂傷,宛如耳邊輕輕的夢囈。

無所謂有多喜愛,或許只是因為那些故事,或許只是因為那些人,或許只是因為那些美麗的語言。

二.

紅酥手,黃縢酒,滿城春色宮牆柳。東風惡,歡情薄,一懷愁緒,幾年離索。錯、錯、錯。春如舊,人空瘦,淚痕紅浥鮫綃透。桃花落,閒池閣,山盟雖在,錦書難託。莫、莫、莫。

——陸游《釵頭鳳》

關於陸游與唐琬,我瞭解的並不多,只是兩首詞,一個故事。

無非又是有情人不能終成眷屬的故事,卻在海棠的'映襯下多了些許耐人尋味

曾經他以一隻鳳頭釵將她迎娶回家,以為鳳嘴小小,能為他們銜緊一世的愛情,相擁而眠,十指緊扣。卻難料未來,仍抵不過母親的反對,註定執子之手卻無法與子偕老。

因為唐琬不能生育,又或是沉迷兒女情長誤了仕途。陸母命陸游一紙休書,於是一個另娶王家女,一個嫁作趙家妻。為解相思之苦,路由選擇外出做官。臨行前,昔日戀人的紅酥手捧一盆白海棠,並告訴他此乃“斷腸花”,陸游聽罷只是搖頭,應叫“相思花”才是啊。但他卻沒有接,不忍帶走任何關於她的回憶,不忍看花的凋零,對於當時的懦弱,或許多年之後回想起來,有的只是後悔。

多年之後,陸游重返故里,至紹興遊玩,到了沈園時看到一盆難以忘懷的秋海棠,而且花盆極象唐琬所贈的那一盆,故問園丁是何花?園丁曰“相思花”。陸游甚為驚訝,於是園丁告訴這盆花是趙家少奶奶託他代為護理。陸游面對此花,百感交集,遲遲不忍離去。

不知又是多久,唐琬夫婦遊玩沈園,在一座不知名的小橋上巧遇了同樣是遊玩散心的陸游。擦肩而過時,無人能懂其中複雜的情緒。趙士程是個開明的人,勸説唐琬去與故交敍舊。

當紅酥手端着黃縢酒向他款款走來時,陸游有一霎時的恍惚,但唐琬並未做過多的停留,並不是已沒有了情,只是情太深,深到無法描述,故沒有言語,只是一杯黃縢酒。

酒入愁腸,提筆,寫下《釵頭鳳》。

好一個“一懷愁緒,幾年離索。錯、錯、錯。”幾年離索,海棠依舊,卻已物是人非。

春如舊,人空瘦,何必再提《釵頭鳳》。

於是海棠依舊,依舊是美,依舊是愁。

高三讀書筆記4

近段,我拜讀了《黃愛華與智慧課堂》這本書,這是一本很值得數學教師一讀的書。這本書記錄了黃愛華的成長之路和他的教學主張,讀後有一些感觸:

黃老師認為“數學應該是現實的,是生活化的,是兒童樂於做的”。在教學中應該創設民主、和諧、愉悦的課堂氣氛。應該尊重學生,信任學生,對每一個學生都傾注真摯的愛。讓後進生“體面”地坐下去。課堂中做到知情交融、教學相長。在課堂上既要有寬鬆的環境、和諧的'氛圍,更要有全情的投入、激烈的爭鋒。課堂不僅僅使學生停留在快樂學習的狀態,而是進入真正思考的創造境。研讀一個個教學案例,可以看出黃老師那些巧妙的設計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強烈的求知慾望,突破了教學的重、難點,引導學生積極思維,主動獲取知識。它給枯燥的數學知識賦予了生命的內涵,它使課堂教學成為一個師生“學習共同體”,在共同學習的過程中,師生之間是一種精神交往關係,教學過程因此成了師生平等對話的過程,成了學生自由表達觀點、暢談體驗,充分展現個性的過程,成了師生雙向交流的互動過程。

讀一本書容易,像黃老師那樣把讀書看成一種樂趣,如飢似渴地讀書並不容易。任何人都可以使夢想成為現實,但首先必須擁有能夠實現這一夢想的信念和毅力,有毅力才能成功。我覺得我缺少的正是這種毅力。尤其身為教師,必須不停地學習,做一輩子教師必須一輩子學做教師。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也是一個有涵養有魅力的人格的支撐,更是一名教育者的課堂底藴的支撐。今後我要向黃老師學習,做一個愛讀書的人,活到老學到老。

我想,這本書今後我不光要認真讀完,更要在教學中實踐。

高三讀書筆記5

“你以為只要説聲對不起,多年來的過錯和傷害就能彌補,就能從心上抹掉,毒液就能從創口排除乾淨……”對於思嘉的懺悔,瑞德的話讓人痛入骨髓,“即使一種最堅貞不渝的愛也會被消磨掉”。傷心的不僅是思嘉,看到這讀者一樣揪心的痛,不是為思嘉失去了愛情,而為瑞德等到愛情的時候,已經不再愛了,不願愛了。為什麼我們總是在錯誤的時間錯誤的地點愛上錯誤的人。

思嘉的悲劇不僅在於錯誤的愛着艾希禮,更在於她的自大,她的唯我獨尊,她的任性。她絕不會尊重真正愛她的男人而是竭盡所能的利用他們。正如瑞德所説“我愛你,但是我又不能讓你知道。思嘉,你對那些愛你的人總是很殘忍的。你接受他們的愛,把這份愛作為鞭子舉在他們的頭上。”“只要你給我機會,我就會像一個男人愛一個女人時能儘量做到的那樣,親切而温柔的愛你。但是我不能讓你知道這一點,因為你知道了便會認為我軟弱可欺,用我的愛來折磨我。”這些話並不是瑞德憑空捏造的,僅從思嘉對查理和弗蘭克的`態度便可知。她深知,憑着她的美貌,她一開口查理肯定會娶她,而她完全沒想過這對於查理多麼的不公平,甚至在婚禮上她也在看艾希禮。對於弗蘭克,結婚之後她甚至不讓他叫她“甜心兒”。把這一切看在眼裏的瑞德又怎能讓她明白自己有多愛她。

思嘉具有她的家族那種不承認失敗的精神,哪怕失敗就擺在面前。所以媚蘭崇拜她,讀者沒有一個不佩服她,在困難面前,思嘉是好樣的,是我們女性的榜樣,是許多男子都不及的。但是,在愛情面前她真的錯了,而且大錯特錯;敗了,而且敗的一塌糊塗。對於深愛了數年的男人到頭來發現自己根本不瞭解他,深愛了自己數年的男人等自己悔悟時卻已心灰意冷。

這對於現在的女性也是一個極好的啟示:對於愛自己的人,不愛也要心懷感激,而不是肆意的踐踏;在愛上一個人之前一定要了解他,不瞭解就不要告訴自己有多愛他;對於自己所愛並接受的男人,一定要信任且坦白。

高三讀書筆記6

子君走了,涓生説:“如果我能夠,我要寫下我的悔恨和悲哀,為子君,為自己。”

“傷逝”,子君的傷,涓生的傷,也勾起了我的傷。

子君愛涓生,是那樣地熱烈,那樣地純真。在那個受舊思想束縛的年代,一個弱女子為了追求自己的愛情,不惜與家人反目。我不知道當她分明堅決地説出:“我是我自己的,他們誰也沒有干涉我的權利”,又需要多大的勇氣。艱苦的生活,子君沒有半點抱怨,她總是用笑容去遮掩她的不樂。為了她愛的人,她傾注着全力去做飯,日夜的操心,她就這樣終日汗流滿面,短髮都粘在腦額上,兩隻手也粗糙起來。然而最終的最終,她還是沒有得到那份本應屬於她的愛情,子君幾乎付出了全部,然而還是輸給了現實。

涓生愛子君嗎?我想愛吧!愛開始的子君,愛逝去的子君。如果有這樣的女子為你付出全部,愛你多於愛自身,我想你也是愛的。只不過後來經歷了一些事情,某種東西蒙蔽了那份純真的愛吧!生活越來越拮据,油雞們逐漸成為餚饌,阿隨也被送走了,涓生看子君的頹唐,感歎人是多麼容易改變呵!當涓生孤身枯坐,回憶從前,竟覺得大半年來,只為了愛—盲目的愛嗎,—而將別的人生的要義全盤疏忽了。第一,便是生活。人必生活着,愛才有所附麗。世界上並非沒有為了奮鬥者而開的活路。如果説子君變了,那涓生必然變了,而且變得更加徹底。愛情與生活,為何硬要這樣聯繫呢?子君沒有錯,涓生沒有錯,只是愛情太過脆弱,輸給了生活。

我同情子君,也為子君感到不值。那樣純真的人兒,只是為了尋求她的愛情,她付出了全部。不管生活多麼困苦,她都竭力地呵護着她的愛人,然而結果是他不愛她了。精神上的打擊要比物質上的打擊更加沉重吧!子君的離開是必然的,她已經沒有任何留下的理由。子君死了,她連惟一的希望都破滅了,生存對她又有何意義,活着對她就是一種精神上的煎熬吧!或許有一天,涓生會明白子君的苦衷吧!他會發現子君沒有變,子君一直都是那麼愛他,子君的付出是那麼地無私,以至於連回報都忽視了。不過,子君等不及涓生的覺醒了,她是那樣地,帶着悔恨,永遠地逝去了。

愛情為何如此脆弱?無辜地被扣上“罪惡”的頭銜。當所有的矛頭指向愛情,我們也只是悲哀地選擇結束。是愛情的錯?還是我們不夠堅持?當愛情遇上現實,愛情就被扼殺了,怪現實太殘酷,還是愛情太脆弱?其實愛情沒有錯,現實也沒有錯,錯的是我們自身,我們總是主觀地把愛情和現實聯繫在一起,為了生活,好像就非要拋棄愛情似的,所以愛情輸給了現實,是那麼地無奈。

得到的總是被當做理所當然,還挑三揀四,為何要等失去後才知道珍惜呢?失去了,再多的悔恨,也是於事無補。得到的就是最好的',得不到的,那本就不屬於你。一個人不可能十全十美,你一直挑她的小毛病,就不會發現她的優點。如果你努力發現她的好,那麼她的小瑕疵也近乎完美了。

佛説:“前世五百次的回眸,才修來今生的一次擦肩而過。”相遇,相識,相知,難道還要相離嗎?一份愛情,的確來之不易,為什麼不能好好珍惜呢?不要用其它的理由去扼殺愛情,愛情真的很脆弱。兩個人在一起,就是要不斷地磨合,學會包容,學會理解。

涓生悔恨了,可是子君不在了。珍惜為你付出的人吧,同時要有顆感恩的心,懂得去回報。愛情就是那麼脆弱,需要雙方的共同的呵護。輸什麼,也不能輸了自己。

在我們身邊總是有人被我們忽略,我們應該學會去珍惜他們,不再讓他們從我們身邊溜走了。

高三讀書筆記7

《三國演義》中的連環計廣泛的運用。所謂的連環計就是幾個計策連在一起相互襯托,相互依存,相互連鎖,就像一串鐵環十分的厲害,但是也有較大的缺點,那就是隻要其中的一計被別人識破,就會前功盡棄。所以要有比較周密的計劃。《三國演義》中的兩個著名的連環計使用的就十分的`成功,而且這兩個連環計的歷史作用那是十分的大。

一就是太史王允的連環計,這個連環計的作用就是使大奸臣董卓死於非命而且使死在了自己的乾兒子手中,這個計策是這樣的,先是使了美人計,使呂布上鈎,然後又使了離間計使董卓與呂布的關係鬧得不和,最後就是反間計讓呂布殺掉了董卓。這個連環計的重要的關鍵就是貂蟬,要是沒有貂蟬的美貌與王允的聰明,這個計策是不可能成功的。

另外一個十分重要的連環計就是周瑜的連環計,在赤壁之戰中,有人説不是的,但是你聽一聽我的敍述就知道了。

周瑜的連環計那是運用的相當的好的,先是運用了聯盟計(聯盟也是一計這要看怎麼用使自己的實力強大起來)然後又是一計讓曹操不知所措那就是離間計讓曹操丟掉了兩員大將(周瑜要想法殺掉這兩員大將的理由就是周瑜在探曹操水寨的時候,發現蔡瑁的水寨那佈置的是相當的好於是説:“要破曹操必現處此二人才可然後曹操讓手下人勸降的時候周瑜故意透漏出(假的)自己已經讓蔡瑁他們埋伏在了曹操身旁等機會殺掉曹操,那人急忙報知曹操,曹操當場就把他殺了,但是剛剛殺掉曹操就明白了過來自己大錯了但是又不敢直説。)但是曹操並沒有因此垮台,現在周瑜又用假降計讓曹操的戰船連在了一起,然後就是大家十分熟悉的苦肉計(黃蓋使的)給下面的火計做了個鋪墊,讓曹操將戰船開出,現在就是像周瑜説的:“萬事俱備只欠東風了。”這一句話。果然後來曹操大敗而回,而且在華容道被諸葛亮算計的十分的殘!

這麼嚴密的計劃那是相當的難以識破,也怪這一場戰鬥曹操會大敗,面對這這麼嚴密的計劃除了諸葛亮恐怕無人可識破了。

連環計,好。使計的人,好。大家,也好。但是真如開頭所説連環計的缺點也是蠻大的所以連環計要慎用!!

高三讀書筆記8

作為主宰世界的生命——人類,我們常常自詡無所不知,無所不曉。上通天文,下知地理。從宇宙的起源到微生物的作用,人類所知在動物界堪稱無與倫比。然而,自從人類以人工的城鎮將自己同大自然逐漸隔離,我們對自然的瞭解,我們動物本能的感知,都已經越來越弱化了。顯著的例證是人類對於水的認識。

水,這一生命的基本元素;水,金木水火土,五行之母;水,這一區別於地球與已知所有星球的氫氧化合物。我們到底知道多少?我們對水司空見慣,熟視無睹;我們對水,一知半解,模模糊糊。近來,人們驚訝地發現,我們並不真正認識水。

《水知道答案》的作者江本勝連續數年利用高倍顯微鏡拍攝各地水結晶。他的方法是將水樣放在碩大的冰箱裏,温度控制在零下5度,取出後,在冰即將融化之際拍攝水結晶照片。結果,他得出了一個無可置疑的結論:美麗的水結晶來自遠離污染的大自然。洛基山脈的水,瑞士日內瓦湖水,富士山頂的雪水以及非洲草原的水結晶都是美麗的。作者同時指出,因為用氯來消毒,日本所有城市的自來水都無法形成美麗的結晶。

作者進一步的結論則見仁見智了,當播放不同音樂時,水結晶居然會產生不同的形狀,貝多芬的命運交響樂與藏傳佛教音樂,阿根廷的探戈舞曲與印尼巴厘島的土風樂曲都引起水結晶的變化。甚至在水容器上貼上不同語言的標籤,都能引起反應。各國語言的感謝使得水形狀發出善意的`迴應,而惡意的詛咒則使水大驚失色,水結晶醜陋不堪。本書大量篇幅的水結晶照片展示了萬花筒般的魔幻效應。

水對於音樂的反應可以用聲波反應原理解釋,水對於文字的反應,由於缺乏實證,不敢貿然苟同。對於水產地結晶的不同,我是信其有的。照片顯示,受到污染的琵芭湖水成變形蟲的模樣,甚為可憎。

由於作者是日本人,所引的例子理所當然的國外居多。不過,我可以證明,中國天山、長白山天池的水結晶是美麗的。記得剛剛看到碧藍的喀納斯湖水時,同行的水務專家驚歎道:搞了一輩子水,今天才看到真正美麗的水。今年,中央電視台實況轉播的攀登珠峯的隊伍給我帶來了一份珍貴的禮物:海拔八千米處的雪水,它的結晶當然是美麗的。而受到嚴重污染、藍藻佈滿水面的滇池,肩負諸多城市下水道功能的海河、淮河及珠江水難以結晶,難以成形則是定論。

《水知道答案》可以説是一本很有想像力的關於水的“奇妙之書”。中國需要大量像這樣的介紹水的科普讀物,也需要建立水觀察的羣眾組織,以億萬民眾的力量協助政府監督水污染的治理。

地球的水資源是有限的常量。今年世界水日,中央電視台東方時空欄目引用了我的一個比喻:如果將地球上的全部水資源比作一口缸,那麼,淡水則只有一瓢,除去冰川及難以開採的地下水,人類可以利用的淡水資源只有一勺。其實我更認為,地球應該叫水球,因為它是宇宙間唯一已知有水的星球。

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老子《道德經》),意指水之靈活善變。如果我們將古語為我所用,善意地斷章取義,水善則利萬民,水善則利萬物。

“民以食為天,食以水為先”,許多地方美食一定要用當地特定的水烹製才能成佳餚,好茶也要用山泉水沖泡才能出奇香。水的質量其實與美也有必然的聯繫,歷代君王從蘇杭選美其實是選水。因為一方水養一方人,水美出美女,而水污則只能出巫婆吧。

看完《水知道答案》一書後,我甚至想集資作一箇中國各地水結晶的圖片大全,卻又擔心由於污染,出不來結晶,只是各種污水醜態。中國水生態環境面臨巨大壓力,一方面是中國城鎮化的高速發展,一方面是城市污水處理率不足一半。農業水源污染,工業廢水排放速度超過治理速度。江河湖水不堪重負。人類在近幾十年裏製造了大量自然界本不存在的、無法化解的污染品。滄浪污你,你污滄浪,人們污染了水,污水又反過來污染莊稼,進入我們的食物鏈,也許在不久的將來我們只有依靠整容才能製造出美女了。

《水知道答案》書中説:瞭解水,就等於瞭解了宇宙,瞭解了大自然,乃至生命的全部。我不想確認水是否有靈性,古人以水為鏡,水實際上也是一面映照人心的鏡子,我只希望天下的水與天下的心靈都能像《水知道答案》封面上的水結晶一樣清澈透明。

高三讀書筆記9

魯濱遜漂流記這部小説一問世就風靡全球並且又經久不衰,主要是因為魯濱遜樂觀自信,勇於與命運抗爭的精神吸引着一代又一代的讀者。

魯濱遜漂流記的故事情節非常新奇,引人入勝。它講述了從小喜歡航海的魯濱遜的.三次航海曆險。作者對魯濱遜的第一次和第二次歷險進行了簡略的描寫,主要對第三次歷險的經歷進行了詳細的描寫。

魯濱遜在第三次航海遇難時,不幸落在一個人跡罕至的荒島上。讀到這裏,我不禁想到魯濱遜在這樣的條件下還能活下去嗎?我迫不及待的繼續讀下去,發現自己多慮了,魯濱遜憑着自己的智慧、勇氣和擁有的知識,開始在荒島上建造房屋、耕田種麥……雖然每做一件事,他都要花上好長一段時間,但他還是獲得了回國的好機會。

在島上二十八年的生活,有辛酸、也有苦辣。但他的勇氣確實讓我們敬佩。

魯濱遜遇到這麼大的危險都毫不退縮,而我在平時的生活中遇到一絲困難就垂頭喪氣,灰心氣餒。

一次考試時,我有一道數學題十分困難,任我絞盡腦汁也無濟於事。

我心中如十五隻水桶——七上八下,十分焦急。可那該死的鈴聲卻想了起來,組長收走了試卷,同學們紛紛討論着考試卷的答案。‘我判斷題是對對錯錯對!’‘不對,第一題是錯的!’我快速跑過去,問她們:最後一題怎麼做?她們耐心地為我講解,天哪,好簡單!我頓時恍然大悟。我垂頭喪氣地回到座位,羞愧、無地自容、灰心都向我湧來,老師會批評我,同學們會嘲笑我,咋辦哪!……

後來嘛,當然不説也知道,唉,啥時的我才能像魯濱遜那樣,從失敗中保持樂觀;從挫折中反省自己;從困難中吸取教訓……

因為我知道:要從絕望中看到希望,從而得到內心的安慰,獲得堅持下去的勇氣和信心!

高三讀書筆記10

昨晚十時許,竟於網上無意之間看了一篇關於幸福的文章,看完之後,意猶未盡,如醍醐灌頂,深有所悟。在我們大多數人的眼中,所謂的幸福大約就是當你堅持目標並得以實現所獲得的一種輕鬆與成功的喜悦,就是在這樣的不斷重複中,我們一次一次的給自己設定了很多很多目標,併為之不懈努力,也就是平常所説的追求幸福。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可以大致的把人們分為四類,第一類:及時行樂,給未來的日子埋下了痛苦,就是典型的享樂主義。第二類:犧牲眼前的幸福,追求未來的目標,就是所謂的忙綠奔波型。第三類:對於生活,不管是現在還是未來都沒有任何信心與期望。這類歸咎為行屍走肉型。第四類:就是可以享受目前生活帶來的快樂,並且能為未來獲得足夠的美好。名曰:幸福享受型。而在生活中,我們大多數是第二種,我們終日孜孜不倦的在為日後的美好生活而奮鬥,追逐着未來的目標,憧憬着一切美好的事物,而對於當下,似乎恨少有人去思索。

為什麼會有那麼多的忙綠奔波型呢?舉個很簡單的例子。我們所處的社會環境和文化背景是這樣的:假如孩子成績非常優秀,家長就會給獎勵;如果員工工作出色,老闆就會發給年終獎金。人們習慣性地去關注下一個目標,而常常忽略了眼前的事情,最後,導致終生的盲目追求。然而一旦目標達成後,人們常把放鬆的心情,解釋為幸福。好像事情越難做,成功後的幸福感就越強。不可否認,這種解脱,讓我們感到真實的快樂,但它絕不等同於幸福。它只是幸福的假象。這就好比一個人生病了之後,如果某個時刻,他的病痊癒了,他會為身體無恙而高興,這是由於這種喜悦,來自於痛苦的前因。忙碌奔波型的人,錯誤地認為成功就是幸福,堅信目標實現後的放鬆和解脱,就是幸福。因此,他們不停地從一個目標奔向另一個目標。

然而,什麼才是真正意義上的幸福呢?我想我沒有這個高深的學術實力去下定義,我只能説:追求快樂而且有意義的生活才是幸福的關鍵。首先,我們可以問自己,什麼事情對於我來説是有意義的,什麼是令我快樂的事,什麼是我的興趣所在,然後去發現它們之間的交集,最後交集所得到的答案就是適合我們去實現幸福的生活或者職業。

就拿工作來説,我們有人把它當做任務和賺錢的工具,沒有任何激情與追求,純粹的是為了工作而工作。在工作的過程中,想的最多的莫過於薪酬與假期。其次是把工作當做事業,這類人對工作的的追求更多的是在於升職或者功成名就。最後,把工作當做是使命,在使命感的激勵下,煥發出無盡的內在驅動力,把工作當做一種享受,一種樂趣,這樣得到的最大滿足是精神層面的,遠遠的超過了前面兩類人。

在這個物慾橫流的時代,眾生所追求的幸福離不開物質與財富。

人生很短暫,在選擇道路與目標的時候,我們一定要慎重抉擇,首先要確定自己能做的事,然後是那些你想做的事,再細細劃分,真正意義上的確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這樣才不至於浪費太多的時間和精力,從而達到經濟學上的邊際效益最大化。過多的注重物質方面的享受多帶來的幸福感只是短暫的,並非能帶來長久的支撐力,只有在一定的物質基礎上,更多的是注重精神層面的感受與追求才會帶來持久的驅動力,整個思想與行動力才會更迅捷與高尚。可現實生活中,大部分卻不是如此的,在羊羣效應日益突出的時代,當個體的價值觀和追求軌跡發生偏移的時候,整個社會的價值觀就會被無形的'扭曲,漸漸偏離幸福的真正內涵與感受。

再看看我們身邊發生的事物,就拿我自己做個例子吧,當初上國小的時候,我想,只要好好學習,上了國中就會輕鬆了,沒有國小那麼多的作業,然而到了國中,我才發現,事實並非如此,上了國中更多的是老師的鞭策與早晚自習的折磨,那個我又想,到了高中一定會比現在自由的,老師不會太過僵化。就這樣,我忍着三年度過了國中。當我真正進入高中的時候,我卻發現身邊的同學都是很優秀的(重點班競爭激烈)至少在學習上,大家都是你爭我趕,似乎在這樣的環境中你想鬆口氣都來不及,再加上大學聯考的壓力,似乎都沒有任何鬆懈的機會,這時,我又會告訴自己:上了大學就會好了。大學裏面應該很自由與輕鬆吧。就這樣,我又進入了大學,事實是大學確實沒高中學習壓力大。可是問題又出來了。由於高中的時候,大家都在拼學習,為人處世的方面似乎很是欠缺,加上剛上大學的迷茫,我又陷入了另一方面學習的任務中去了,直到現在大四了,班裏的同學都有了自己的選擇和目標,有考研的,有考注快的,有考公務員的,還有直接工作的,所有這一切都是那麼倉促,沒有一絲的喘息,然後,我們都畢業了,我們又會怎樣了?我們就是拿着眼前美好的時光去換取未來的目標,無庸質疑的我們就是典型的忙碌奔波型,我們很多朋友都不知道自己到底需要什麼,只知道別人在幹什麼,好象自己也需要,於是就採取行動了,似乎有點盲目性,耗費了太多的青春。於是,在我們大多數人的眼裏,生活是那麼艱辛,完成了這個目標還得繼續下一個目標,當然艱辛之外還有是社會環境方面的因素,在此不便多言,可我們自己確實需要從自己身上找原因。因為自己才是自己命運的主宰者。

高三讀書筆記11

“靜靜山溪,溪如弓背。悠悠遠山,路似弓弦。高高白塔,沉默無言。小小渡船,隨波向前……”。湘西的邊境,名為“茶峒”的邊城,正訴説着人們的聯繫與糾葛。

這就是《邊城》,沈先生的代表作。它通過描寫鄉土人物的生活,展現了湘西的淳樸民風,表達了作者對自己心目中至美的追求。文章文風憨厚純粹,卻帶有自然的魅力,讓人彷彿置身於桃花源中。

《邊城》可謂是“集眾美於一身”。首先是它的環境風俗之美。作者筆下的世界藴含着鮮活的靈性,寥寥數筆,稍作修飾,一座邊城,一個小鎮就直挺挺地站起來了。這是一個湘西的小山城,城邊有溪,溪邊有塔,還有一户人家。過溪越山,便到了城邊。

環境怎麼美?“茶峒城方憑水依山築城,近山一面,城牆儼然如一條長蛇,緣山爬去。”城邊山巒相依,流水環繞,城牆爬在其中。景色宜人,空氣純淨,為何不美?白河“深潭中為白日所映照,水中游魚來去,皆如浮在空氣裏;山中多細竹,常年作深翠顏色,迫人眼目。”水清魚浮,竹子纖細青葱,分外惹眼,為何不美?“春天時凡桃花處必有人家;位置永遠那麼妥貼,與四周環境及其調和。”繁花深處有人家,房屋合適地散佈,令人愉悦,為何不美?

至於風俗,則更應為之心醉。渡船人盡職盡責,不幕錢財,可見其熱情大方;漲水時大夥爭相救人撈物,可見其敏捷勇猛;大人小孩,男男女女,婦人水手,各司其職,互不欺騙,可見其淳樸負責。掌水碼頭的順順更是慷慨灑脱,歡喜交友,正直和平,明事明理。這些都顯示出邊城裏濃濃的人情味和暖人的愛心。這風俗使這裏的人有了自由而不放縱的舒服勁兒。

如今,隨着物質生活的逐漸豐富,一些人物慾橫流,追利忘義,為了一己私利,以次充好,甚至做出假藥、假奶粉等坑害百姓。生活的改變反而成了磨滅人心的武器。馬克吐温説過:“人若能摒棄虛偽則會獲得極大的'心靈平靜。”如果大家保持本心,誠實厚道,堅守原則,懷着善良樂觀的心去生活,去工作,和諧的社會風氣才能形成,人們才能安居樂業。

其次,這故事情節是悽美的。白塔邊住着爺爺、女孩翠翠和黃狗。順順家兩兄弟先後愛上了與他們身份懸殊的翠翠。兩人以歌決鬥,二老的歌帶給翠翠一個美妙的夢,為了贏得她的愛情,二老甚至願意放棄做王團總的女婿。大老放棄追求後在一次意外中失去生命。順順和二老開始誤會爺爺和翠翠,二老遠走他鄉。爺爺擔心着親事,在一場大雨後死去。白塔倒了又被重新修好,可翠翠愛着的二老卻遲遲沒有出現。

哀傷的故事給我們帶來了傷感和思考:怎樣去追求幸福?主動?還是被動?如果翠翠能及時向二老傾訴衷腸,或二老能堅守自已的愛情,結局就可能有所改變。主人公的性格都温婉美好,但缺少了一種堅決。積極向上,敢作敢當,選定目標,不懈追求,這才是年輕人應有的氣質,也會為成就內心的事業爭取機會。

作者對自然美好生活的嚮往顯露在字裏行間。讀了書就應有所收穫。無論作者的追求是否實現,我們都應保留純淨的心靈和堅強的意志,給世界增添一方淨土,一份美麗。

高三讀書筆記12

海倫·凱勒,一場大病無情地掠奪了她的聽覺與視覺,幾乎所有的人都認為她的將來必是一場悲劇。你能指望一個又聾又盲的人能幹什麼呢?然而,她卻偏偏顛覆了所有人對她的看法。她的命運不是一場悲劇,那些病痛只是她日後輝煌的前奏。

幼時的海倫,因為自己的缺陷,無法與別人正常的交往、溝通。她變得有些孤獨、自閉,陷入了中,她會把餐具摔碎,洋娃娃剪爛,無緣無故地衝家人大發脾氣。而所有人對她的這種行為及態度,採取了寬容、放縱、無奈!不被人理解,海倫的行為更加暴躁。旁人無法體會到她的無助,只是搖頭歎氣罷了!

這時,她人生的轉折點來了,才華橫溢的沙利文老師來到了絕望的海倫身邊。她的到來,多多少少使她的心中燃起了一絲希望,也多了些活下去的勇氣,為了不使海倫沉淪下去,沙利文教她閲讀盲文,帶她用手來感觸大自然。海倫憑着自己對知識的`渴望,學會了説話,考取了名牌大學,《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是她的自傳,也鼓舞了無數人。

相比海倫·凱勒,我們是何其的幸運。我們可以用眼睛看見漢字,用耳朵傾聽到美妙的聲音。但是海倫·凱勒的成功,是多麼的不容易啊!她的堅持和堅強令我十分感動。這讓我想到了前幾年的春節聯歡晚會上的一個節目《千手觀音》,它的美麗震撼了每一個人,然而更加讓人難以置信的是:它的表演者都是殘疾人,她們付出了難以想象的努力,克服了許許多多的困難,才能跳出這樣一支默契、精彩的舞蹈。若換作常人,又能有幾個像她們那樣有恆心和毅力呢?!

當她們遇到困難時奔勇向前,努力奮鬥時,又有多少健全的人在遇到一點小挫折後,怨天尤人呢?相比起她們,我們還有資格來抱怨命運對我們的不公嗎?

在這本書中,海倫·凱勒所奢望的只是擁有三天光明,來好好地看一下她的親人,她所生存的這個世界,見識一下太陽的紅……三天的光明對於我們這些雙目健全的人只是彈指即過,對於她來説卻是一直以來渴望卻又永遠無法得到的煎熬。

我的朋友,如果有一天,你突然知道,你將只剩下三天光明,你將有何感想,又會做些什麼呢?你是像海倫·凱勒一樣勇敢,還是陷入自怨自艾中呢?

高三讀書筆記13

一年級暑假的一天,我到好朋友家玩,看到他的書桌上放了一本名叫《萌萌獸歷險記——馬克的反擊》的書,一看到書名,我就很感興趣,後來我就把這本書借回家看。

我回到家趕快抱起書,如飢似渴地看了起來。原來這本書大概講的是魔圖族和魔茲族之間的戰鬥,魔圖族是一個喜愛乾淨、香味、色彩鮮豔的生物,魔茲族是一個喜愛陰暗、潮濕、又臭又髒的生物。太有意思了,讓我忍不住的往下看,魔茲人在策劃對魔圖人的攻擊,並想佔領魔圖王國。因為魔茲人討厭乾淨,所以魔圖人打算用芳香的衣服在城市四周堆起一個城牆。然而他們的計劃未能成功,因為魔茲人利用烏鴉飛過了“城牆”,抓住了魔圖族的帕谷公主及其族人,並將他們關押在那座舊農場倉庫中。幸運的是,馬克和果拉成功逃脱了。因為魔茲人不喜歡快樂、彩燈和悦耳的音樂,馬克和果拉利用城市裏來的'一隊馬戲團來巡演,讓人類陷入了歡樂的海洋,用孩子們的笑聲讓魔茲人逃到離城市很遠的陰暗潮濕的洞穴中。這樣魔圖族的帕谷公主得救了,最終馬克和帕谷公主幸福生活在一起了。

讀了這本書,魔圖人用智慧打敗了魔茲人,讓我知道了遇到問題和困難,一定要多用智慧,而不能慌張失去理智。魔圖人團結一致打敗了魔茲人,讓我知道了團結就是力量,只要能團結合作,就算再虛弱的力量也能打敗比自己更強大的對手。

書中説“魔圖族熱衷於待在舒適的衣櫃中,喜歡蜷縮在潔淨芬芳的衣物裏,他們的顏色會隨着掛在衣櫃裏的衣服的顏色而改變。他們還會隱身,只在自己信任和令他們感到快樂的人類面前現身。”希望在我的衣櫃裏也住着一羣魔圖人,也能在我面前現身,和我做好朋友。我好喜歡這羣聰明的魔圖人啊!

高三讀書筆記14

《愛的教育》是意大利作家亞米契斯的作品,被認為是意大利人必讀的十本小説之一,是世界文學史上經久不衰的名著,被各國公認為最富愛心和教育性的讀物。朱光潛、豐子愷、茅盾、夏衍等學者曾將此書作為當時立達學園的重點讀物。1986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具有代表性的歐洲系列叢書》中。1994年被列入世界兒童文學最高獎——國際安徒生獎《青少年必讀書目》之中。20xx年被教育部指定為中國小語文新課標課外閲讀書目。《愛的教育》超越了時代和國界的限制,被譯成數百種文字,至今銷量已超過15,000,000冊,成為世界最受歡迎的讀物之一。

這是一部以教育為目的的兒童文學作品。它弘揚偉大的愛國主義,歌頌人與人之間團結友愛的高尚情懷;它鼓勵人們消除階級觀念,在日常生活的交往中,努力實現各階級人民相互尊重和相互平等。直到二十世紀五十年代,《愛的教育》都一直是整個意大利的青少年們成長過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

小説的主人公安利柯是一個剛上國小四年級的意大利男孩,他出生在一個衣食無憂的知識分子家庭。由於接受了他父親的巨大影響,他在學習上勤奮努力,在生活中誠摯友善,是一個優秀的中產階級少年。在書中,他以一個孩子的視覺角度、用日記的形式,記錄了在整整一個學年中,他的生活中發生的點點滴滴的故事。雖然校園是書中絕大部分的故事演繹的舞台,但是,我們卻可以從這樣的一個小小的窗口看到當時整個意大利的一個縮影。品學兼優的德羅西和驕傲自大的沃蒂尼同樣出生在富裕的中產階級階層,前者真誠質樸、平易近人,後者卻驕奢橫溢,目中無人;而作為平民學生的代表者加羅內和克羅西,一個是非分明,敢於和邪惡抗爭,是弱者心中的英雄;另一個活潑可愛,小小的年紀就幫助父母扛起了生活的重擔。如果説加羅菲的生意經和小聰明讓人忍俊不禁,那麼弗蘭蒂的冷漠的內心和醜惡的面目則會令所有閲讀這本書的人不齒。雖然作者用簡單而平實的筆觸勾勒出這一個個孩子形象的時候與我們生活的這個時代已經相差了上百年,但是他們卻彷彿真的生活在我們的身邊。也許這就是這本書幾十年來都沒有被人們忘卻的真實原因吧。

除了安利柯的日記,《愛的教育》一書中還穿插了安利柯的父母和他的姐姐西爾維亞給他寫的一些信以及九篇老師讓孩子們聽寫下來的每月故事。如果説這些信帶着深深的時代烙痕,讓崇尚人文的現代人多少覺得有些教條,有點空洞,並不是那麼有説服力的話,那麼那九個故事的存在卻包含着作者的許多匠心。聰明的讀者,不知道您有沒有注意到這九個故事中的九個英勇的少年他們來自意大利九個不同的大區(意大利的一個大區相當於中國的一個省份。),他們站在一起代表了整個新生的意大利和它的未來。故事中的九個小主人公們是九個小英雄,為了他們心目中崇高的目標,他們承受了巨大的犧牲,有的甚至獻出了生命。不管是為了自己的祖國還是為了自己的家庭,他們在他們的事蹟中表現出來的忘我和克己的精神,在我們這些生活在和平年代的現代人眼裏,從某種程度上來説,都有些難以理解,甚至匪夷所思,但是它們卻體現了意大利著名的政治家加富爾(1810-1861)當時的治國理念,是年輕的、剛剛統一的`意大利所需要的奉獻精神。

《愛的教育》這本意大利文的著作它原來的標題是“cuore”,如果直譯的話,應該是“心”的意思。用“心”,也就是用“真誠的心和平等的概念”來對待你身邊的每一個人,是該書的教育主旨,也是這本書最侷限、甚至可以説最“失敗”的一個地方。作為一個專業的新聞工作者,作者對自己生活的那個時代有着深刻的認識,他明知道在他生活的那個年代裏,人與人最大的交流障礙在於他們分屬於不同的階級,而這一點不是簡單的對“心” 的召喚能解決的,但是,他卻沒有勇氣把自己心靈深處最真實的想法講出來,而只能採取逃避和迂迴的辦法來號召所有的青少年都做一個有“心”的孩子。這一點,作者自己也早就認識到了,所以,在《愛的教育》獲得成功之後,他在一些媒體上對自己的所謂“理智上”和“感情上”的矛盾作了深刻的自我批評。

隨着時代的變遷,《愛的教育》對於意大利青少年成長的意義已經不像它剛出版時那麼重大,近幾年來,在意大利本國的媒體上不斷有文章抨擊這本書存在的現實意義。有人批評它“田園式的、牧歌般的”情懷與烏托邦社會一樣缺乏現實意義;有人抨擊説那些每月故事中的英雄少年距離我們的現實生活太遙遠,是後文藝復興時期的中小資產階級不切實際的幻想;還有人説書中恩里科的班主任佩爾博尼老師採用的教育模式有煽情的嫌疑,已經不合時宜,對待當代的青少年我們需要把他們當做朋友,坦誠地與他們進行交流,等等等等。

但是,無論世事怎樣變遷,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愛的教育》這本書在意大利的統一大業中產生的偉大的歷史意義。大家都知道語言的統一是一個國家實現政治上的統一的必要條件。在很長的時間裏,“意大利” 這個名詞一直都只是一個地理概念而不是一個政治概念。如果説現代意大利語的開山鼻祖亞歷山德羅·曼佐尼用他的經典著作《約婚夫婦》使現代意大利語實現了初步的統一,為意大利政治上的統一打下了一個基礎,那麼在《約婚夫婦》面市五十年之際到新生的意大利統一政權產生後的二十五年裏,我們説是德·亞米契斯《愛的教育》進一步鞏固了亞歷山德羅·曼佐尼的成就,為意大利的統一大業作出了不朽的貢獻。德·亞米契斯敍述故事時採用的樸素、平實的語言使《愛的教育》成為了一部喜聞樂見的作品,使處在社會底層的廣大勞動人民都能參與閲讀。它對文字統一、文化推廣的作用幾乎可以和二戰後進入人們生活的新型媒體——電視相媲美。另外,政治上的侷限也並沒有阻礙《愛的教育》在廣大民眾中獲得偉大的成功,它提倡的奉獻精神在特定的歷史條件下甚至還對當時整個意大利社會的發展起了重大的推動作用。

就在今天,《愛的教育》也仍然是意大利的青少年們學習寫作、表達時的“模範文章”。二〇〇一年六月十五日的意大利晚郵報的文化版上就有這麼一篇文章,介紹意大利詩人帕斯科利給一個孩子的一封信。詩人在信中説: “德·亞米契斯的《愛的教育》堪稱青少年學習寫作的典範。”

高三讀書筆記15

本學期,我認真閲讀了《廬陵文化讀本》,收穫了很多知識和快樂!

告訴大家一個祕密吧,我剛拿到這本書時,還不知道“廬陵”是什麼意思呢!我悄悄地問媽媽,媽媽笑着説:“很久以前,吉安叫做廬陵,所以廬陵就是現在的吉安,廬陵文化就是吉安的歷史文化。”哦!,原來是我們吉安的文化呀!

我一口氣就把書讀完了,我把書中內容分成三個方面。

第一方面是寫廬陵的今天,新吉安各地的發展變化。我喜歡的文章有《遂川三寶》、《三代人的書包》、《第一次坐飛機》和《家門口的大學》等。它們告訴我,吉安經濟發達了,物產豐富了,人們過上了幸福的生活。

第二方面是有趣的又有意義的故事。《三把鋤頭擒匪兵》講了三個農民機智勇敢,用三把鋤頭,活捉了25個拿槍的匪兵的故事。《小青蛙的理想》描寫了小青蛙不斷地變化理想,卻不去學習,最終一事無成。還有《小豬和小猴》、《賬單在我心裏》很多故事,我都很喜歡。

最讓我感動的是第三方面的內容。它們描寫了吉安是革命的搖籃地,紅軍戰士在吉安各地打土匪鬧革命的`感人故事。《一根燈芯》講了毛主席為了省油,堅持只點一根燈芯,在昏黃的燈光下寫出了《井岡山的鬥爭》。一盞油燈,一根燈芯的亮光,最後照亮了全中國。特別是《張師長獻鹽》的故事,感動得我流下了眼淚。張子清師長負傷住院,傷口發炎卻沒有消炎藥。戰友們將平時省下的一些食鹽送給他洗傷口,他一直捨不得用,每天只用茶葉洗傷口。當醫院裏斷鹽,重傷員增多時,張師長把省下的一小包鹽毫無保留地交給護士,給了其它重傷員用。不久,張師長自己因為傷口惡化,光榮犧牲了。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張師長,您是我們吉安的驕傲。我們廬陵子孫一定努力讀書,長大後把家鄉建設得更加美好!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