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蕪的鄉村土地散文隨筆

來源:文萃谷 3.01W

每次回到老家,總想抽點時間,沿着兒時走過的路多走走、看看,可幾乎每次都市帶着遺憾逃離,沒有那麼多時間讓自己踏遍兒時走過的家鄉的山山峁峁,轉不了多長時間又不得不離開,再次迴歸水泥林立的城市。

荒蕪的鄉村土地散文隨筆

閒暇的時候,兒時走過的山峁、溝坎,曾經的一草一木總是蒙太奇式的在我眼前演過,兒時的記憶深深地烙進我的骨子裏,無法忘懷;兒時的快樂、煩惱,總時不時地從眼前閃過。

家門口是一條溝,曲曲折折地從家門口拐向遠處,溝雖然不很深,沒有泉水,是一條幹涸的溝。伴隨着風雨的洗禮,歲月的侵蝕,溝的兩岸顯得陡峭,雖然長滿了雜草,或者星星點點地分佈着幾棵核桃樹和柿子樹。我家門口下面是一排已經被廢棄的土窯,土窯的門口就是那條溝。

多年的風雨洗涮的許多土窯已經坍塌,加之下大雨時村莊裏的水絕大多數從那排土窯的東面流到溝裏,勤勞的鄉鄰們早先在溝底接連堵起了幾個土壩,從溝的幾面流下的水裹挾着泥土,被分段阻擋,形成了幾片面積不小的、沖積而成壩堤地,肥沃無比。記得兒時,溝底的地被耕種,不用施肥長出的莊稼,產量遠遠超過生產條件好的土地,只是耕種、管理、收穫起來有點困難。

上次回家,走到溝邊,看到溝底下那幾片已經被荒蕪的土地,心裏不由得有點抽搐,感覺太可惜了。的確,隨着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國家經濟轉型的迅速展開,農村勞動力的大量轉移,導致許多耕種不方便的土地被荒蕪,年老體衰的老人根本無法耕種;受農業生產成本提高,小規模生產效益不高,無法保證生產生活的需求,加之丘陵和生產技術、條件滯後地帶,農村家畜的消失,人力根本無法解決耕種問題……導致土地大面積荒蕪。

許許多多被荒蕪的土地,土質肥沃富饒,因為沒有人耕種,都長滿了數不勝數的雜草,沒有莊家的痕跡,只有出沒其中的野兔、小鳥等,成為他們的樂園,而留給我們只有無比的感慨。

一片在肥沃的土地,如果缺乏開拓者,缺乏合理的種植,留給我們的只能是遺憾。對其進行合理的改造利用,播撒一些有益於我們的種子,讓它們得到合理的.利用、開發。

站在那一片片被荒蕪的土地上,讓人產生無限的感慨、慨歎,期望那些土地和某些人一樣早日找到自己的歸宿,靜下心來,與自己對話,是自己變得沉着、淡定、成熟、穩重。

脱離鄉土,步入城市生活的農民工和城市“鄉下人”,他們處在鄉村文化和城市文化的交匯地帶,嚮往、渴望融入喧鬧、發達、文明的城市生活,有無法擺脱鄉村文化在其內心深處烙下的深刻的印痕,掙扎在城鄉結合部,又不歸屬於任何一方,迷茫、彷徨,失去了歸屬感的靈魂,顯得失重,跌跌撞撞,碰來碰去,顯得焦躁不安。他們既不完全屬於鄉村,又不歸屬於城市,處於一種尷尬的境地,無所適從。

城市人羨慕鄉村的悠然自得和閒逸,有機會完全融入大自然,有時間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沒有過多的生活壓力,生活在舒心自然之中;鄉下人則羨慕城市生活的繁華、熱鬧,豐富的物質資料,多彩的文化生活。

荒蕪的土地如同一個人一樣,需要有人去開發,不能信馬由韁任由其瘋狂地生長一些無益的東西,讓其有所歸宿,使其專注於一些具有強制性和約束性的事情,否則它會因此而自我放縱,在充滿自以為是的充滿想象力的廣闊的原野上迷失自己。一個沒有既定目標的靈魂很容易迷失。

當一個人從一種生活圈子進入另一個完全不同的生活圈子,如同騎上一匹脱韁的野馬,帶給自己的是百倍的憂慮,好無次序可言,目的不是很明確,生活會為他們製造無數的離奇和意外,有時還讓人感到荒謬或怪誕。不由地想停下前進的腳步,不想搭理種種雜事,離羣索居,讓自己迅速地閒適下來,進行反思,給自己一個合理的説法,合理的定位,讓自己冷靜下來,淡定地面對生活,直面未來,讓生活過得更加沉着、淡定而厚重。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