禪是月下簫的雜文隨筆散文

來源:文萃谷 4.12K

道一禪師,四川什邡人,俗家姓馬,父親是個木匠,因此時人稱之為馬祖大師,馬祖是六祖慧能的弟子,和大詩人李白即是同鄉,又是同齡人,大唐真是一個羣星璀璨的時代啊!

禪是月下簫的雜文隨筆散文

馬祖和懷讓一起在南嶽衡山修禪,馬祖修禪十分精進,常常端坐禪榻,入禪三昧。懷讓看他太執著禪定了,決定找個機會開導開導他。

一日,懷讓禪師撿來一塊青磚,在石板上磨來磨去。磨磚的噪音傳到馬祖的耳朵裏,使馬祖很不耐煩,馬祖煩透了,衝着懷讓叫起來:“懷讓,煩不煩哪,你磨磚幹什麼?沒看到我在打坐嗎?”

懷讓回答道:“噢,對不起師兄,打擾您了,我想把這塊磚磨成一塊鏡子。”

馬祖聽了,覺得很搞笑,對懷讓説:“你這個豬腦子,鏡子是銅做的,你用磚怎麼會磨成鏡子呢?”

這時,懷讓反問道:“是啊,磚固然磨不成鏡子,我問你,你打坐就能佛麼?”

一句話把馬祖點醒了。

依禪宗的觀點,禪分為如來禪與祖師禪,也可以簡單這麼説,如來禪即是印度禪,從觀息,入定,思維諸法實相,強調一個“觀”字;而祖師禪又叫中國禪,它簡化了印度禪的繁文縟節,單刀直入,即心見佛,注重一個“悟”字。如來禪從觀入定,祖師禪由悟見性,頓悟成佛。馬祖偏重於禪定了,而沒有找到禪悟的捷徑,才留下了懷讓禪師磨磚成鏡的公案。

馬祖開悟之後,想到蜀地閉塞落後,決定回到家鄉,弘揚禪法。回到家鄉,他動員鄉親們聽他講法。在法堂上,鄉親們説説笑笑,根本不把他放在眼裏,看到這情景,馬祖很沮喪,他搞不明白,這麼珍貴難得的法門,鄉親們為啥子聽不進去呢?

有一次在課堂上,馬祖開示禪法,講得吐沫星子亂濺,可謂口吐蓮花,但還是有人嘀嘀咕咕開小差,馬祖發了脾氣。這時,一位老大娘站起身,揶揄馬祖::“嘖嘖嘖,我當是哪位高僧講法呢,這不是張木匠的.兒子張小三麼?小屁孩一個,脾氣還不小呢!”一句話把馬祖禪師的心理陰影面積幾何級地增長,他的心理防線徹底崩潰了!

一連幾天,馬祖不吃不喝,躺在牀上矇頭大睡,他的大嫂子安慰他:“小三兄弟,別生悶氣啦,你有沒有想過,不是你講的不精彩,而是鄉親們對你太熟悉了,沒有距離感就產生不了敬畏心。雖然你報效家鄉的熱心腸可敬可嘉,但是你的方法有問題呀!”嫂子一番話讓馬祖恍然大悟。第二天一早,馬祖再一次踏上雲遊四海的禪修之路。

臨別家鄉前,他吟詩一首,這首詩在宗門裏千古傳唱,它告誡天下的禪僧們,故鄉只負責生產天才,但它沒有義務接納天才,這不是鄉親的愚昧,而是故鄉的慷慨!馬祖向着故鄉無奈的一笑,吟詩道:

修道莫還鄉,還鄉道不成。

我村劉阿婆,呼我幼時名。

此詩細思極富於情趣,此時的道一禪師被鄉親們親熱地叫着“馬小三”,你説彆扭不彆扭呢?

好男兒志在四方,劉邦大帝也曾橫槊賦詩:“大風起兮雲飛揚,安得猛士兮歸故鄉!”這就是家鄉與遊子的悖論,只有斬斷對故土的情感紐帶,人才會義無返顧地踏上成功之路。鑿空西域的玄奘和東渡扶桑的鑑真,用無礙的智慧和悲憫的佛心完成世人不可企及的壯舉,證明了這樣的真理:“青山何處不道場,此心安處即故鄉。”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