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是故鄉明隨筆散文

來源:文萃谷 1.47W

又是一年中秋到了,吃過中秋晚宴,站在院子裏,抬頭仰望天空,看到剛才還猶抱琵琶半遮面的中秋月,已是如銀盤一般懸掛在了中天。這時,關上燈,院子便籠罩在涼如水的月色裏了,這月色彷彿一層白紗,又彷彿一層輕霧,使這農家小院顯得特別的靜謐。院子裏的花草在這月色之中,也洗去了白日裏的鮮豔,而更添了一層朦朧美。父親種的天天開,紫色的花瓣,嫩綠的葉子,在這朦朧之中也沉寂了許多,彷彿在思考着什麼。野外的月夜又會是何光景呢?我且出去走走吧。

月是故鄉明隨筆散文

走出院門,來到村口。沃野千里,都籠罩在這祥和的月色裏了,全然沒有了白天的喧騰熱鬧,偶爾有幾聲蛐蛐的叫聲,倒讓這夜顯得更加的幽靜了。走在村外的路上,涼風習習,月色曖昧,遠處長長的柳枝輕拂,彷彿一位倩女在月下思念着遠征的丈夫,近處白楊投下的斑駁的樹影,倒使這這月色顯得更加的明亮了。

杜甫《月夜憶舍弟》雲“月是故鄉明”,我沒有體會過在他鄉過中秋的滋味,故也無從比較故鄉之月與他鄉之月孰明瞭。小宋是常年漂泊在外的人,最近三年更是遠在新加坡了,想來他是最能有所體會的了,在這月明人團圓之夜,我不禁想起了我的這位摯友。

小宋是我的高中同學,我倆相識有十五年了,其間交往的許多往事,在這月明之夜又浮現在了我的.腦海中。小宋是一個志在四方的人,“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是他的座右銘,他是這樣説的,也是這樣做的。小宋的漂泊,從上大學就開始了。那時我們大都選擇在省內讀大學,他卻遠去了哈爾濱。那時的我們沒有手機,沒有網絡,電話也很少打,聯繫基本上都是靠寫信。重讀那些舊信件,感覺總是多麼的温暖,彷彿沐浴在友情的陽光了。現在看來,那時的不方便倒是留下了回憶的根。那時我們的通信基本上無話不談,談異地他鄉的感受,談學業,談愛情,也談人生。還記得,有封信中我提到,大學自習室裏別人的戀愛,讓我難以靜下心來讀書,他的回覆是“怕是你自己也心癢了吧,還不如找個一塊陪你讀”,這話還猶在耳,我卻已是娶妻生子。印象最深的,當是非典時期的一件事了。那時我因做畢業論文,急需一本書,圖書館找不到,學校又出不去,寫信告訴他,只是想訴説一下心中鬱悶的,他卻冒着風險出去給我買了一本郵寄來。隨書還附了一封長信,讀到買書的經歷和鼓勵的話語,當時真令我感動不已。

離開哈爾濱後,小宋去了首都最著名的兩所大學中的一所讀研究生。到北京後,他沉浸在學術的海洋,我則回家鄉做了一名老師。我們的聯繫方式,由以前的寫信變成了電子郵件,我們通信的內容,也變成了事業與生活。那時的他,總是勸我去北京讀研究生,而天生慵懶的我,卻已習慣了這安逸的教書生活,對於他的勸説總是很含混。後來,他給我來了一封長信,大約是説我的人生不應虛度,才華不要磨滅才好,言辭懇切激烈。最終,我還是沒有走,他的真誠與直率卻着實的讓我感到親切與感動。

離開北京後,小宋去了新加坡,臨走我送他一本《唐詩三百首》,在扉頁上寫了“月是故鄉明”幾個字,要他不要忘記家鄉才好。小宋初到南洋的日子是快樂的,從那時的通信就可看出,東南亞的幾個國家都走遍了,異域的見聞讓他欣喜,終於成了行萬里路的人了。時移勢易,人的一些想法,總是會隨着時間的流逝慢慢改變的。最近的來信,他總是跟我抱怨這綿綿無盡期的炎炎夏日的感覺讓他難耐,話語之中流露出了對家鄉四季分明的思念。四海為家的遊子啊,到底還惦記着家鄉了。

這時,月影西斜了,又一箇中秋過去了。一片葉子飄落在了我的肩頭,秋天了,葉落歸根了,漂泊在外的遊子啊,在這月圓之夜,舉目望空,你又會作何感想呢?一定會想起故鄉的老父,天堂的母親,還有家鄉的明月吧。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