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教師教學隨筆(精選10篇)

來源:文萃谷 2.2W

在日常學習和工作生活中,大家都看到過不少讓自己印象深刻的隨筆吧?隨筆是散文的一個分支,是議論文的一個變體,兼具議論和抒情兩種特性。為了讓大家在寫隨筆的時候更加簡單方便,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高中地理教師教學隨筆,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高中地理教師教學隨筆(精選10篇)

高中地理教師教學隨筆 篇1

我適應新時期教學工作的要求,從各方面嚴格要求自己,積極向老教師請教,結合本校的實際條件和學生的實際情況,勤勤懇懇,兢兢業業,使教學工作有計劃,有組織,有步驟地開展。立足現在,放眼未來,為使今後的工作取得更大的進步,現對本學期教學工作作出總結,希望能發揚優點,克服不足,總結經驗教訓,繼往開來,以促進教學工作更上一層樓。

一、認真備課。不但備學生而且備教材備教法,根據教材內容及學生的實際,設計課的類型,擬定採用的教學方法,並對教學過程的程序及時間安排都作了詳細的記錄,認真寫好教案。每一課都做到“有備而來”,每堂課都在課前做好充分的準備,並製作各種利於吸引學生注意力的有趣教具,課後及時對該課作出總結,寫好教學後記,並認真按蒐集每課書的知識要點,歸納成集。

二、增強上課技能,提高教學質量。使講解清晰化,條理化,準確化,條理化,準確化,情感化,生動化,做到線索清晰,層次分明,言簡意賅,深入淺出。在課堂上特別注意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加強師生交流,充分體現學生的主作用,讓學生學得容易,學得輕鬆,學得愉快;注意精講精練,在課堂上老師講得儘量少,學生動口動手動腦儘量多;同時在每一堂課上都充分考慮每一個層次的學生學習需求和學習能力,讓各個層次的學生都得到提高。現在學生普遍反映喜歡上地理,就連以前極討厭地理的學生都樂於上課了。

三、積極認真參與集體備課活動。從開學初定好所授班級的教學計劃,在每週定期開展一次研究。探討課程教法的會議,虛心請教其他老師。在教學上,有疑必問。在各個章節的學習上都積極徵求其他老師的意見,學習他們的方法,同時,多聽老師的課,做到邊聽邊講,學習別人的優點,克服自己的不足,並常常邀請其他老師來聽課,徵求他們的意見,改進工作。

四、做好課後輔導工作,注意分層教學。在課後,為不同層次的學生進行相應的輔導,以滿足不同層次的學生的需求,避免了一刀切的弊端,同時加大了後進生的輔導力度。對後進生的輔導,並不限於學習知識性的輔導,更重要的是學習思想的輔導,要提高後進生的成績,首先要解決他們心結,讓他們意識到學習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之對學習萌發興趣。要通過各種途徑激發他們的求知慾和上進心,讓他們意識到學習並不是一項任務,也不是一件痛苦的事情。而是充滿樂趣的。從而自覺的把身心投放到學習中去。這樣,後進生的轉化,就由原來的簡單粗暴、強制學習轉化到自覺的求知上來。使學習成為他們自我意識力度一部分。在此基礎上,再教給他們學習的方法,提高他們的技能。並認真細緻地做好查漏補缺工作。後進生通常存在很多知識斷層,這些都是後進生轉化過程中的拌腳石,在做好後進生的轉化工作時,要特別注意給他們補課,把他們以前學習的知識斷層補充完整,這樣,他們就會學得輕鬆,進步也快,興趣和求知慾也會隨之增加。

五、積極推進素質教育。目前的考試模式仍然比較傳統,這決定了教師的教學模式要停留在應試教育的層次上,為此,我在教學工作中注意了學生能力的培養,把傳受知識、技能和發展智力、能力結合起來,在知識層面上注入了思想情感教育的因素,發揮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讓學生的各種素質都得到有效的發展和培養。

六、取得了較好的成績。本學期,期末考試所任教班級平均分,合格人數,優秀率取得了較好的成績。存在的不足是,學生的知識結構還不是很完整,中學的知識系統還存在很多真空的部分,這些都有待以後改進。

高中地理教師教學隨筆 篇2

根據高中地理內容編排和知識的內在聯繫,我們在高中課程教學中完成必修Ⅰ、Ⅱ之後增加區域地理內容教學。大致利用一個學期加兩個月的時間。區域地理部分教學一直是很大的問題,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區域地理是記憶量的教學內容,因為不同區域有自

己的自然、經濟、社會特點等,這些都需要記憶。但是區域地理就是單純記憶羅列知識點嗎?肯定不是。記憶是基礎,重點是掌握地理各要素之間的聯繫,利用地理原理分析和解決問題。反過來説,如果連基礎都打不牢,又如何去運用呢?

第二,對於學生來説,區域地理部分需要記憶的內容成為很多學生學習過程中無法逾越的障礙,我們如何再去談讓他們融洽地區運用知識。

第三,所學知識、所掌握的知識與大學聯考考核要求有一定差距,當考題創設全新情境,考察學生的地理分析應用能力時,學生對所學知識不能有效地反饋,往往梳理不清。

第四,區域地理複習不能停留在教材的層面上,因為國中的教材體系大部分只講分佈和特徵,對成因不予探討。建立完善的中學地理知識結構就需要把高中的系統地理原理知識應用導區域地理的複習中,這就是人們常説的“國中的知識,國中的能力”而我們學生的現狀是國中幾乎沒有學過地理,我們現在的任務是既要補充知識,又要提升能力,真的有些困難。

如何帶着學生們學好區域地理?我也看過很多學好區域地理的方法,也不斷地傳授給學生,也在教學中嘗試過一些方法,但是成效都不是特別顯著。

上學期地理教學過程中,我們針對學生空間定位不清,常見地名不熟,讀圖能力差等問題,加強了對學生識圖,記圖環節的監督和檢查,為了提高學生對區域地理的學習興趣,設置了每課一題的環節;以學習小組為單位,開展了繪圖競賽;建議學生每日一題講到地理時換成講解某一國家。可以説這一系列的教學舉措,加強了學生對於區域地理知識的掌握,成效比較明顯,但這距離大學聯考的要求還存在一定的距離。

上學期我們年級組共進行了三次考試,期末考試時我們的考查範圍是整本書,試題的綜合性比較強。學生在測試中主要存在的問題有:區域地理與系統地理不能有機結合,分析應用能力差,思維線索不完整,從地理圖表中提取有效信息能力差,回答問題的語言存在能力差等等,這些因素嚴重製約學生成績的提高。還有另外一個問題也不容忽視,有一部分同學地理基礎比較差,可到了高二也知道該好好學習了,他們很用心在跟着老師學習,也知道這部分知識需要記憶的部分多,便下定決心的去背,可是區域地理部分是綜合題的必然組成部分,是地理原理考察的空間載體,而這部分學生往往系統地理原理掌握較差,大學聯考以及綜合性考題,這部分學生根本不可能考高分,可能會和沒有認真學時差不多,這樣就嚴重影響了學生學習的狀態,沒有了動力和信心。

高中地理教師教學隨筆 篇3

夏去秋來,腳步匆匆。三尺講台度春秋。一直用“勤奮創新,為人師表”,作為我教師生涯的準則,在教學中不斷的學習,成長。通過連續幾年的地理教學,我發現了自身的不足之處,故要不斷的改進自己的教學思想和方式:

1、轉變教育理念,明確教為主導,學為主體

教學活動要找準教學的角色定位,在教學中,學生才是學習的主體,教師的勞動只能指導學生學習,而不能取代和干擾學生的學習,而做一些無用功,甚至事倍功半;教師的教學不僅是教知識,更是教學法;學生不是僅學知識,更是發現知識,學會學習並且善於學習,才能避免學生學習動力不足,耗費了時間卻學而無果的現象。因此,教師的備課,既要鑽研課標和教材內容,設計知識的教法;更要研究學情,研究學生的知識基礎和認知水平,從學生的實際出發,設計教學。

2、改進教學設計,優化教學環節,提高教學實效

現代教育技術的發展,地理教學的形式也越來越多元化。我在教學中也不斷嘗試新的教學方法,注意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對教學進行整合,教學手段和方式不斷地翻新,但有時達不到理想的效果。因此,教學不應該只重視形式的新穎,更應該重視教學方法的生動性和指導學生學習方法的科學性,提高教學設計的實效性。

(1)設計課前預習:設置可測評性強的課前預習問題,發給學生預習學案,幫助學生有目的有重點的預習,讓學生髮現問題,然後帶着問題進行課堂學習,在課堂上能夠更有針對性地聽講與回答教師問題。

(2)設計新課學習: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課堂教學要針對不同教學內容,選擇恰當的真實生活事件、新聞等創設生動的問題情景,進行新課導入,引啟學生學習新知的興趣;針對教學重點和教學難點,設計科學的教學環節,通過預設問題,啟發,引導,調動學生討論、探究、展示、交流,讓學生通過多種學習活動生成學習成果,培養和提高學生的地理素養,使學生學會學習方法,得到能力的提升;減少老師的活動,增加學生的學習活動,杜絕老師在講台上滔滔不決,只讓學生當聽眾的錯誤教學現象,真正把課堂教學的重點轉移到學生能力的訓練培養上來,提高課堂教學的實效和高效,減少無效和低效。

(3)設計評價方法:學生的學習活動多樣,評價標準也應隨着多元化和人性化,變單純的成績分數評價為靈活多樣的課堂活動評價、學生相互評價、個體比較評價與作業評價、考試評價相結合。通過多元的評價方式,進行知識有效的落實,把課堂上的基本知識做為落實的主渠道,及時進行課堂問題小結,單元知識"章結"和"單元過關",並做好各種評價的記錄,為學生的成長檔案做好準備。

3、加強教研,提高個人教學能力

通過積極教研,研究課標,考綱,鑽研大學聯考試題,準確把握教育教學的脈搏;研究教學的先進方法進行教學實踐,研究知識的把握和習題的選擇設計,取人之長,補己之短;增加知識和理論的積累和儲備,積極擴充教學資源渠道,逐步縮小與課程要求的差距。

伴着閲歷的資深,我會更加註意自己的修養,注意教學過程中的細枝末節中學生表現出來的閃光點,讓他們能有自己展示的舞台,使自己的工作更加得心應手。

高中地理教師教學隨筆 篇4

本學期我擔任高一年級4個班的地理課。由於我是產假後才接手這些班級,所以對班級的認識還比較有限,僅管帶着小孩上課很辛苦,但我還是儘量擠出時間多方面瞭解學生情況,根據學生實際,認真專研課程標準,結合備課組的教學計劃,積極完成了教學任務。具體總結如下:

學習新課程標準,以當前先進的教學理念為指導,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

高中地理課程的總目標是要求學生初步掌握地理的基本知識和基本原理,或得地理技能,發展地理思維能力,掌握學習和探究地理問題的基本方法和技術手段;增強愛國主義情感,樹立科學的人口觀、資源觀、環境觀和可持續發展觀念。在教學中進行目標的細化,從知識和技能、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三個維度進行落實。即不但要求學生掌握基本的地理知識和學習地理的基本技能,同時還要求學生掌握獲得知識的方法或瞭解知識獲得的過程,為了培養合格的社會主義現代公民,在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形成正確的人地關係、可持續發展觀念及愛國情感。

教學中,要視學生為知識的創造者,而不僅把學生當作一個知識的接受者培養。教學的目的就是讓學生學會學習,只有學生學會了學習,教學才變得有意義和有希望。要實現這一教學理念,教學手段要靈活多樣,讓學生學會主動學習。在班級教學中,班級之間有差別,學生個體也有差異,教學中根據學生實際情況,採用分層教學,以先帶後,承包互幫,展現學生個性風采,凸現團隊式學習,建立學習型小組。遵循進步就是優秀的原則,突出過程性評價,提高學生的學習的積極性。

高中地理教師教學隨筆 篇5

本學期我擔任高三76和80班及高一106和107班地理課的教學工作任務。 首先,在高一,在本學期初,我主要抓高一地理的基礎知識部分,規範學生上課紀律及完成作業,糾正學生學習地理沿用國中的方法。高二由於有全市統考,所以,在趕教學進度的同時,滲透高一兩冊必修的內容,進而做到温故而知新。 由於學生在本學期只有一次期末考試成績,沒有平時成績,我馬上做了補救措施:要求學生用3周時間完成練習冊,改好、講評月考試卷。在接手高一地理教學任務以後,我發現學生普遍有上課紀律散漫、作業完成質量不高、應付測驗、月考不認真等情況,導致了這次期末考試成績不理想。因此,針對這些普遍現象,我制定了下學期的工作方向為糾正地理學習方法,提高學生學習地理興趣,提高課堂效果這三大方面。對做得好的班級、個人及時表揚和鼓勵;每次測驗、月考之後進行全級排名,務求提高學生的競爭意識,提高學習成績。 其次,地理學科與其他學科相比,最突出的特徵是大量運用各種地圖、圖表、照片、圖片來表達空間的概念和地理事物的空間結構聯繫及其發展變化過程。總複習過程中特別強調熟練解讀各種比例尺的地圖及地形剖面圖,並能在圖上填繪重要地理事物的位置或分佈區;熟練使用和説明各種等值線圖、示意圖、景觀圖像,各種自然要素和社會經濟的統計資料及圖表等,並能根據要求繪製簡單的地理圖表。運用圖導法建立各章節之間的知識結構,運用圖解法將提供新材料、新情境的文字式選擇題進行換向突破,化難為易;運用圖圖互變、文圖互變、圖表互變法轉換思考問題的角度,推導地理規律和原理;通過各種讀圖、填圖、繪圖、分析示意圖題型訓練提高應變能力和地理綜合思維能力。 最後,在高三的教學工作中,本學校是一所新興的學校,學生的生源較差,其理解能力往往不能滿足教師的要求。針對這個特點,在大學聯考複習期間,應注意對學生已學的基礎知識加以鞏固和落實。以避免出現教師講過多次,但學生仍然無法理解;或者是部分同學理解,而其他同學仍然不能理解的現象。而且對於本學校的學生應該實事求是,尤其是中等及差生,不要對他們做出太高的要求,只要求其掌握能夠掌握的內容;對於難於掌握或者是理解的,有時可以放棄。只有做到真正的落實,才能使學生打好紮實的基礎,從而謀求更進一步的發展。

高中地理教師教學隨筆 篇6

從接到通開始準備課與練習畫圖到比賽全部結束,僅僅兩個星期的時間,卻感覺自己經歷了一個世紀的滄桑。其它事情也顧不上了,連吃飯也時常往了。為了備課絞盡腦汁,可很多時候還是無從下手,沒有頭緒;有時的感覺好像出手錯了方向………

在俞老師的指導下,我把課題定好,我用了一個星期的時間先熟悉了課本,知道本節要講什麼了,然後才有了初步的思路,可是每個環節要講哪些內容,怎麼來設計這個環節,我還是拿不定主意,在與指導老師研討每個環節怎麼處理效果要好些,課件怎麼修改等等,最後到比賽的前兩天時才基本確定下來思路,接着課試講,政史地課組的老師與趙校也來聽課指導。試完課各位老師就課中出現的問題做了認真詳細的指導,通過一天修改後,我又飯也顧不上吃又晝夜不停的練習版圖,直到比賽的前一天晚上的半夜。第二天早上我滿懷信心,胸有成竹的把課講完,自我感覺還可以,每個環節基本是按自己原來的設想來完成的。就是感覺自己好像好久沒有睡過一樣感覺特別困。但是上完課後我又不自覺的對每個環節進行了深深的反思,覺得還有很多地方做的不到位,比如説:沒有集中精神,沒有用自己的語言魅力真正激起學生的求知慾……

經過膽顫心驚,艱苦準備,讓我感受到講課之艱辛,教師之勞苦。講課是一門藝術,站到講台上授課需要擁有海量的知識,精煉的語言,飽滿的.'激情,這是要充分長久的準備,“台上一分鐘,台下十年功”,不斷的鑽研才有了完美的課堂安排。上課時還需要教師全身心的投入自己的熱情去還要感染學生。

這次比賽時我一次很好的鍛鍊,提高了自信心,增加了勇氣,讓我對今後的學習、生活的把握提供幫助。同時,對所有支持、幫助過我的學校領導、老師、同事們表示最真誠的感謝。感謝所有人的付出,感謝所有人帶給我的鼓勵,我會努力。

高中地理教師教學隨筆 篇7

經過半個學期的教學,有得有失,感觸頗多,但始終不斷地在反思着,以期待自己的工作能有所進步。高三學生的學習生活是以“學習為中心,思想為先導,身心為基礎”的過程。因此,作為高三教師都應該緊緊圍繞如何教學,如何端正學生思想,如何抓學生的身心健康三個方面進行教育教學。地理教學也不例外,本人就高三地理教學中如何教學和如何端正學生的思想兩方面作幾點思考。

一、分析學情與考情,把握教學起點,教會學生學習

教師的教學應該是“授之以漁”,而不是“授之以魚”。教會學生學習,讓學生具有獨立學習的能力,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能夠自主學習,加強獲取知識、拓寬知識、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這樣才能適應大學聯考。

1.認真分析學情

在教學中,我們都要認真分析研究所教學生的基本情況,這樣才能夠有針對性的進行教育、教學。從生源看,我們的學生並不是最優秀的,學生大多數基礎差、學習態度不夠端正。面對這樣的生源,我們的教學就只有降低難度,放慢速度,穩紮穩打,打牢基礎。

2.認真研究考情

所謂研究考情主要是指研究大學聯考題命題的思路和走向。老師只有知道了考情,才能有效的指導學生學習,教學、訓練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到大學聯考時才能“命中目標”。

(1)體驗大學聯考實戰題,把握複習方向

每年高三複習的第一節課,我都把當年的大學聯考題發給學生,並引領學生一起分析試題的類型,以及各題是從課本上哪章演變來、考哪些知識點。這樣做了以後,學生才會有比較充分的心理準備面對大學聯考。

(2)吃透《考試説明》

首先要讀懂《考試説明》。《考試説明》的內容包括:考試性質、考試內容、考試形式和試卷結構、題型示例、考試的知識範圍。作為教師一定要認真閲讀《考試説明》的每個部分,從整體上把握大學聯考的大方向。

其次根據《考試説明》明確當年大學聯考的知識範圍。《考試説明》對當年要考察的知識範圍有明確的規定,而每年的知識範圍較前一年都有所修訂,所以,作為老師要留心《考試説明》對知識範圍的修訂,尤其是修訂過的知識範圍往往是當年考試率較高是部分,教師對此要心中有數。明確了大學聯考的知識範圍才能夠集中精力地有目的地引導學生進行復習,在複習中也才不會產生遺漏現象。

再次要正確認識題型示例。這幾年大學聯考題型有三大類,即“單項選擇題、雙項選擇題和綜合題”。大學聯考題中三種題型,變化不是很大的。因此,需要教師根據《考試説明》的題型示例和歷年的題型來引導學生掌握題型。掌握題型後學生可以通過題型來了解題目的形式,有助於備考和應考。我們只要能夠合理地將題型與所學知識和能力要求相結合,就有助於梳理思路,深化對考試要求的認識。

3.教給學生學習方法

教給學生學習方法是使教學真正迴歸學生主體地位、讓學生學會學習的具體體現,是高三地理課教學的要求。如果高三還不會自己學習,在大學聯考中註定是要失敗的。如何教給學生學習方法呢?

首先是引導學生制定學習計劃。大學聯考複習的內容多,時間緊,這就要求學生必須有時間觀念,根據自身實際制定科學合理的學習計劃。引導學生制定計劃時,老師應該先把自己的總體計劃先告訴學生,讓學生的計劃和老師的計劃協調起來。

在整個複習計劃中,必修部分是重點,因為大學聯考許多題都是以國中知識為載體,用高中的知識點來回答,必修課本是把國中知識加寬、加深。

其次是引導學生認真按照備考的基本環節進行。“預習、聽講、複習、作業、考試、總結”是學習和備考的六個基本環節。儘管這六個環節是老掉牙的東西,但是,真正掌握的學生還不多,而且,無論哪種方法,它肯定要回到這些老掉牙的東西上。但是,在高三講這六個基本環節的時候不能停留在以前的水平上,要拿到高三的高度來講,這樣才能夠被學生所接受。

二、激發學生的上進心,調整好學生的心態

老師的教學要能夠被學生接受,還要注意激發學生的上進心,調整好學生的心態。魏書生説:“在我的生活中,教書是第三位的,育人是第二位的,而自強才是第一位的。”可見做學生的思想工作是何等重要。

要激發學生的上進心,首先還要先激發教師自己的上進心。學生的許多思想是從教師這裏接受的,是老師的思想傳給了學生

最後,我想談談要用研究的心態去來對待高三教學。教書是辛苦的,高三教學更是辛苦的。但是不能因為辛苦就不用心去研究。有付出才會有收穫。只有找到了其中的竅門,工作起來才會相對輕鬆,學生的成績也才會不斷提高。

為了使工作變得更加輕鬆,為了提高學生成績,我除了堅持不斷地學習和總結外,平時只要一有什麼新的想法我都要立即用筆記下,作為資料。等有時間和有精力時,再把他們進行分類整理,然後再根據需要進行復制、粘貼,再加些連接詞語,這樣某方面的心得就出來了。

當然同時本人在教學中還存在一些問題:

1、本人在教學中應用大量的案例,但有些案例並不典型,應儘量選擇學生熟悉的、身邊的例子,要貼近生活,地理教學更是如此。生活中的地理知識處處可見,學習地理知識,運用地理知識,用此來解決生產和社會生活中地理問題,才是學習的關鍵所在。這樣不僅可以提高學生興趣,體現地理教學的價值。

2、教材中一些簡單易學的知識,可讓學生通過自主學習來完成,教師可以加以引導。因此,我認為要相信學生,相信自己,該放手時就放手。

3、課後學習沒有跟上,當然這也是與地理學科的現狀有關,只能在課堂上做好文章。

學無止境,教無定法,只要一直堅持以這種研究者的心態去對待自己的教育教學,通過不斷地學習,不斷地努力、不斷地探索,相信在新課程改革思想指導下,自己的教育教學肯定會不斷提高。

高中地理教師教學隨筆 篇8

隨着新基礎課程教育的深化改革,幫助學生髮展提升核心素養,強化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成為高中地理課堂教學的重要目標任務。因此,教師要重視學生的主體需求,通過多元化的教學方法,引導學生主動思考、探究、質疑地理課堂知識,在解決問題過程中有效實現知識技能、實踐能力與科學精神的全面發展。

一、圍繞學科核心素養髮展學生綜合思維能力

地理核心素養的綜合思維意識培養,可以讓學生更深入的理解地理事物與現象各要素之間的聯繫,因此,教師在課堂中要從綜合思維角度,展現地理知識的網絡結構,讓學生辨證的分析地理要素之間相互制約的影響關係,引導學生利用所掌握的地理知識發現問題,通過綜合思維觀察地理事物現象的規律,有效促進學生對地理原理的理解。

例如,教學“城市環境問題”時,教師向學生列舉煤煙、粉塵、城市工業廢水、二氧化硫、電磁輻射等關於城市環境問題的大氣污染、水污染、噪聲污染、固體廢棄物的污染源和污染物,讓學生綜合分析各個污染要素對城市環境造成的危害。從意識層面為學生樹立綜合思維解決現實地理問題習慣和體驗,讓學生通過自主分析總結得出,污染對城市環境以及人類健康的危害,加深學生對大氣污染造成城市空氣污濁和酸雨,工業廢水污染會破壞地下水質等知識本質的理解,這時教師在引導學生綜合地理要素的內在聯繫,來思考探究解決城市環境問題的有效途徑,進而促進學生對課堂知識的理解掌握,明白城市的生產生活對環境的影響。

地理課堂教學中,教師要通過啟發和引導的方式,讓學生體會到綜合思維素養的有效性和實用行,通過問題情境羅列地理要素,引導學生掌握和理解事物的系統性和聯繫性規律,有效培養學生利用綜合思維解決問題的意識和能力。

二、圍繞學科核心素養增強學生區域認知能力

區域認知能力包含差異與聯繫、空間、因地制宜、人地協調的觀點,是學生終身學習和發展的必備素養,可以讓學生全面科學合理的內化,對地理區域人地關係的理性的認識,並深度理解和認知地理事物和現象規律。因此,在地理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從整體角度分析區域的發展聯繫與綜合特徵,讓學生在探究過程中,逐漸培養和形成地理區域認知素養。

例如,教學“人口遷移”時,教師讓學生結合實際生活,從經濟因素與自然環境生態因素入手,思考人口遷移的因素,激發學生區域認知的內在需求,教師可以先向學生展示深圳特區城市與西部大開發的背景資料,指導學生從時代背景和整體角度思考造成的人口遷移的因素影響?使學生從被動學習轉變為主動探究,在討論分析造成人口流動的原因過程中,提高學生地理區域認知素養。

核心素養理念下的高中地理教學,教師要加強對學生全面區域認知的培養,讓學生懂得運用物理知識在區域背景下去分析,這樣不僅可以幫助學生對地理事物現象形成深度認知,還能讓學生站在區域角度,自覺提高運用地理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圍繞學科核心素養提高學生地理實踐能力

核心素養理念下培養和發展學生的地理實踐能力,可以有效促進學生邏輯思維的嚴謹性和創新精神發展,促使學生在分析、解釋、交流的實踐活動中,進一步加深對地理知識的理解和記憶。因此,教師可以在課堂教學中加入實踐環節,通主觀體驗讓學生深入感受地理知識實踐過程的作用和意義。

例如,教學“地球的運動”時,為了讓學生充分理解和掌握地球自轉、公轉的規律以及地理意義,教師可以在課前為學生布置任務,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提前準備好小地球儀,課堂中教師首先利用三球儀向學生演示地球的運動過程,並讓學生思考和觀察地球是如何運動的?通過觀察總結得出地球圍繞地軸自轉和圍繞太陽公轉的運動形式,當學生初步掌握基礎理論知識後,教師要為學生提供實踐機會,讓學生分組親自操作地球儀自西向東慢慢旋轉,通過小組合作觀察、分析、交流,深刻的理解地球自轉和公轉的規律。

學習氛圍是促進學生核心素養髮展的必備條件,為了有效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素養,教師要重視課堂實踐氛圍的創設,為學生營造更多的實踐展示機會,在培養學生實踐活動能力的同時,有效激發學生對地理文化知識的學習興趣。

總之,在高中地理核心素養培養的實踐教學中,教師要堅持以學生為本的科學教育理念,結合學生的認知水平精心設計教學內容,引導學生運用綜合思維從多角度探究思考知識問題,使學生在良好學習氛圍中逐步形成所具備的地理知識、能力與情感態度價值觀。

高中地理教師教學隨筆 篇9

新的課程改革不僅在教學內容上給高中地理教學以較大的觸動,認為教學不只是讓學生得到學科教學內容,體驗課程,感悟課程,即教師和學生在共同體驗探索新知識的過程中實現課程內容持續生成與轉化更是教學的重要內容。而在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上給教師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要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地理熱情,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一、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創設問題情境已成為新教學模式的一個顯著特徵,以問題情境為基礎的數學教學有利於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和探索慾望。教師應從學生的心智狀態出發,抓住學生理解教學內容時可能產生的疑難,或是學生原有的認識與新授知識衝突,或由於知識和能力的不足,產生障礙,從而設計問題情境,在學生與問題之間構建一座橋樑,引導學生髮現問題,啟發學生提問。例如,在必修人文地理部分,如果單純地講授理論知識,顯然是很枯燥的。因此,在課堂上也可以採用創設情境的方法,讓學生在分析實例時學習、鞏固理論知識,同時活躍課堂氣氛。比如在講完《城市與城市化》這一章以後,就讓學生運用本章知識來對自己家鄉所在的地級市進行分析,這樣既能使理論聯繫實際,達到鞏固知識的效果,又能使課堂內容更加豐富,增長學生的見識。而在必修自然地理部分,創設情境同樣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在講完《地球的運動》這一節以後,讓學生寫一篇科幻文章,主題是“假如黃赤交角突然變得很大或很小,我們會怎樣”,學生就必須充分思考黃赤交角對地球和人類的意義了,這樣學生對黃赤交角的理解就會非常深刻。

二、根據不同的教材內容進行課堂提問設計

(一)利用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驗設計提問

這種提問的設計,要求教師在備課時,認真研究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驗,大量收集學生在日常活動中可能接觸到的社會、經濟、科學和生活中的各種信息,結合某節課教學目的的要求,設計出為課堂教學服務,且能使這些感性和零散的知識提高到理性知識的提問。這種提問的設計,由於是藉助學生已知的知識範疇來完成知識的遷移,所以它能直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高獨立思考、分析和研究問題的能力。例如高一《地理》中關於“城市化帶來的問題”內容,我是這樣設計提問的:我們居住的天津市的市內六區,面積由十多年前的161km2擴展到目前的330km2,人口也隨之迅猛增長,這會給我們這座城市帶來哪些問題呢?試從城市污染程度、交通狀況、住房狀況和就業等方面進行分析。在學生回答完這些問題後,教師及時總結,突出強調前三個方面。這樣,既完成了“城市環境質量下降”的學習內容,又為下一個內容――保護和改善城市環境質量的提問埋下伏筆。

(二)循序漸進,設計遞進式提問

一些綜合性較強的地理現象的形成是一個較複雜的過程,為了便於學生理解這類知識,教師可將複雜知識進行合理肢解,降低其難度,提出一些事實上並不存在的假設,讓學生思考回答,然後再取消這些假設,還事實真面目後再進行提問。這種提問既適用於自然地理知識,又適用於人文地理知識和人地關係較複雜、難度較大知識的學習。它能在相對降低學習難度的條件下,使學生迅速理解和掌握地理事物和現象的內在聯繫,同時也為學生將來立足於社會,獨立學習和研究奠定了基礎。例如:高一《地理》,內容是對較複雜的地理現象的研究,我設計了以下提問,較輕鬆地解決了這一知識難點和重點。

(1)假設地球不自轉,表面是一個物質均一的球面(即沒有陸地和海洋之分),那麼,全球性大氣環流怎樣運動呢?

(2)實際地球在不停地自轉,它會使全球性大氣環流發生什麼樣的變化呢?

(3)實際地球表面有海陸之分,它又影響大氣環流發生什麼樣的變化呢?課堂提問設計得當是優化教學的重要方面之一,同時在實施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還應注意自身的情感滲透,使提問在學生心靈中產生強大的吸引力,促進提問目的的實現,從而獲得理想的效果。

三、開展課堂討論,提供學生自己發揮的空間

目前,課堂討論依然是教師經常使用的一種課堂活動方式,因為課堂討論能夠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在新課標的教學建議中,經常有討論這種活動的出現,這就説明新課標是很強調學生參與討論活動的。但是課堂討論並不是任何時候都適用。如在學習必修自然地理部分時,由於知識比較抽象,對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要求較高,因此,討論往往不能達到效果,還會浪費課堂時間。但相反,在學習必修人文地理部分時,由於知識側重於人地關係,而學生長期親身經歷這些人地關係,所以用討論的形式能夠集思廣益,把課堂知識擴展出去。比如在講“城市化對地理環境的影響”這部分的時候,就可以讓學生分小組討論,説一下自己所感受到的城市化帶來的環境變化,這樣就不至於使課堂太過沉悶,而且又能給學生自我發揮的空間。通過課堂討論,教師就能把探究性學習下放到學生身上,讓學生學會提取和運用知識,從而落實理論聯繫實際的效果。

總之,教師在地理課堂教學時,應根據地理教學內容、教學對象、課型等的不同,選擇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模式。在具體的教學中操作,既注重整體化又兼顧個體化的教學模式,保證每一個學生在諸多方面,在原有基礎上得到可持續發展。

高中地理教師教學隨筆 篇10

通過近兩年新課程的教學,我對高中地理新課程標準、新課程下的教學理念、新教材的編寫思路,教學方法以及評價機制等方面有了膚淺的認識和理解。對自己的教學進行了總結,有以下幾個方面:

1.教學中要注重創新思維和能力的培養。

新教材強調知識的基礎性,重在學生地理思維能力的培養,這是新課改的一大特點。正因為如此,教材中許多基礎知識、基本原理或基本規律的敍述十分簡潔,有些是點到為止;然而在教材的“案例”和“問題研究”中的要求卻有較高難度。這種缺少必要知識的鋪墊,不利於學生理解教材,更給學生的分析、討論、探究帶來較大困難;同時對教師如何把握好教材的深度和廣度,是否適當補充和拓寬,帶來一定的困惑。因此,我們要重新認識備課的重要意義,進一步明確新課改對備課的要求更高更嚴,備好課是順利完成教學任務的先決條件。我們必須刻苦鑽研教材與教參,在備教材和過程的同時,更要備學生和教法。

2.課堂中要努力創設地理學習情境。

由於傳統的教學方式存在着種種弊端,課堂教學正在發生深刻的變革,首先應努力讓學生熱愛地理這門課,有學習地理的激情。這就要求我們要認真把握教材,要設法激發學生的地理學習興趣。在地理課上靈活巧妙地創設地理學習情境和氛圍,從而全面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求知慾望。由“要他們學”變為“他們要學,樂意去學”。

3.實施探究性教學,培養學生地理素養。

在地理教學中傳授給學生地理知識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如何學習,如何求知,如何思考並解決問題的能力。老師作為課堂教學的組織者、主導者,應巧妙設置一些探究性的問題,引導學生思考探究,真正體現“老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另外,老師在課堂教學中還應多留給學生提出問題的機會,充分思考問題的機會,引導學生不受學科間框框的約束,完全可以超越課本,延伸課本。教師更應該關注的是學生的反應,應善於捕捉學生創新思維的火花,抓住某一亮點並進行鼓勵。

4.新課程並不排斥接受性學習,而是倡導多種學習方式合理整合。

傳統的地理課程,無論是教學大綱、教科書還是教學過程往往都是以“教”為核心或者説相對忽視學生的“學”。教學大綱是“教”的綱目,教科書是“教”的素材,教學過程是“教”的方法,課堂教學的基本格局就是“教師講,學生聽”。這種教學理念不利於知識技能的形成,不利於創造思維的培養,不利於良好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樹立,不利於學生的身心健康,和素質教育格格不入。因此,新課程改革大力提倡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和探究學習等學習方式。當然,新課程也並不排斥接受性學習,而是倡導多種學習方式合理整合。

5.在教學過程中注重過程評價與結果評價相結合。

傳統的地理學習評價往往存在一些問題,如重甄別輕發展、重結果輕過程、重知識輕情感、重“打擊”輕鼓勵、重定量輕定性、重他評輕自評、重共性輕個性,並且還過於強調標準化,過分強調學生學習和思維方式的統一性,這些都可能在不同程度上阻礙學生的全面發展。

新課程標準的評價是關注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變化與發展;注重激勵性評價,培養學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其中,定性與定量評價相結合尤其值得重視。定量的評價往往用“分數”來體現,但“分數”受到多種因素影響與干擾,有時不能完全反映學生學習的真實水平,分數的假象會掩蓋一些容易忽視的傾向。而定性評價就是教師通過觀察與分析,用恰當的語詞對學生的學習作描述性的評定。相比之下,這種評價比打個分數的評價難度要大得多。對學生地理學習的定性評價,除對知識掌握程度的評價以外,還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對學生教學參與度的評價;對學生質疑求異活躍度的評價;對學生探究水平的評價等等。

6.強調信息技術的應用。

強調信息技術在地理學習中的應用,除了要求學習必修模塊中有關地理信息技術的章節和地理信息技術選修模塊以外,還應該培養學生快速取得豐富的網絡資源的習慣與能力,引導學生注意地理學習重點的改變,側重對學生地理信息素養的培養,注意教師自身角色的轉換,盡力提供個別化的學習環境,充分認識地理信息技術是一種教學技術手段並高度重視學校多媒體網絡化地理專用教室的建設等等。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