圍城讀書筆記1500字(精選6篇)

來源:文萃谷 1.97W

細細品味一本名著後,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穫,是時候抽出時間寫寫讀書筆記了。那麼你會寫讀書筆記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圍城讀書筆記1500字,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圍城讀書筆記1500字(精選6篇)
  圍城讀書筆記1

《圍城》這部長篇小説,已經聽人提起很多次了。人們往往提起的便是“城中的人想出去,城外的人想衝進來”這句出自才女蘇文紈的話了。生活就是一個圍城,婚姻、事業、家庭都是這個圍城的一部分。

主人公方鴻漸是個被動的、無能的、意志不堅定的、經不住誘惑的人,更是一個失敗的人,他的失敗是因為他面對現代社會殘酷的生存競爭和嚴重的精神危機而缺乏與之對抗所應有的理性、信仰、熱情和力量,也因為他還不算是個卑鄙的人,還有點自知之明,有時候還想保持一點做人的尊嚴。這不上不下的位置是尷尬的。

旅歐的方鴻漸,在1937年,這個對於中國人有着特別意義的一年,成着一艘法國遊輪,在返回祖國的路上。1937年,是一個多事之秋,七七事變爆發。但在這部小説中並沒有非常突出的感覺,像是隻作為一個背景,因為當抗戰烽煙燃燒起來的時候,他們大都置身於這場偉大斗爭的風暴之外,在上海的十里洋場裏沉醉,或是在湖南的一個偏遠鄉鎮圍。他們生活、戀愛、就職,彷彿這場戰爭與他們並沒有什麼關係。雖然也確實是這樣。

當然一開始我注意到的並不是這個特殊的年份,可能是因為我是個學生,在一開始我就對這張為了給周經理一個交代,方鴻漸那張在那個愛爾蘭人手上花了40美金買的克萊登大學的博士文憑有着別樣的感觸。這種感覺就像是一個學生為了應付老師與家長,叫個槍手幫自己把作業寫完一樣。在努力已經來不及的時候,這真是一個非常“好”的方法。方鴻漸本是不願當這樣一個自欺欺人的騙子。但他又安慰自己“撒謊欺騙有時並非不道德。柏拉圖《理想國》裏就説兵士對敵人,醫生對病人,官吏對民眾都應哄騙。聖如孔子,還假裝生病,孟子甚至對齊宣王也撒謊裝病。父親和丈人希望自己是個博士,做兒子女婿的人好意思教他們失望麼?買張文憑去哄他們,好比前清時代花錢捐個官,或英國殖民地商人向帝國府庫報效幾萬鎊換個爵士頭銜,光耀門楣,也是孝子賢婿應有的承歡養志。”生活中有許多這樣自欺欺人的人,為了金錢與名利,他們可以不擇手段,為了自己安逸慵懶的生活,他們可以欺騙自己欺騙別人。

作業是令有些學生頭疼的東西,他們不願意去學習而更喜歡將學習的時間用來娛樂,但是卻要對付自己的父母,自己的老師。於是他們可以對父母説作業已經完成了,然後回學校扯着同桌的作業開始奮筆疾書。這也是現代社會尋常的一種態度。

對於愛情,我並沒有太多的感觸。從方鴻漸的情感路程來看,他算是一個有豔福的一個人。在回祖國的船上,他先與鮑小姐公然在船上的甲板上調情,表演親密舉動,毫不在乎別人的眼光。後來鮑小姐在香港立馬就拋棄方鴻漸投入了未婚夫李醫生的懷抱。是的她是一個有未婚夫的女人。走了一個鮑小姐,又來了一個蘇小姐。蘇小姐和鮑小姐則是完全不同的性格。大家閨秀無疑就是蘇小姐。她是一個真正的女博士,學識淵博,因為這份讀書人的氣節,使她的性格呈現孤高冷傲的特徵。她和普通女子一樣渴望愛情,但是又帶有現代知識女性的清高。正是因為這樣,她與方鴻漸這樣一個懦弱的人永遠沒有結果。但是在與蘇小姐的交往中,方鴻漸認識了唐曉芙。作為一個女人,唐曉芙可以説是最成功的。雖然她沒有和方鴻漸在一起,可是方鴻漸的最愛卻是給了她。她是是純潔而可愛的,是虛無縹緲的,可望而不可即的就像一個幻象。在去三閭大學就職的路上,方鴻漸認識了孫柔嘉。她是一個很要強的人,她沒有鮑小姐的魅、蘇小姐的才華、唐小姐的氣質,可是她卻成功地把方鴻漸帶入婚姻的圍城。那麼普通的女子,不被同行看好的人,靠手段騙得婚姻。

《圍城》並不僅僅是一部愛情小説。它的內容是多方面的,它的主題和象徵是多層次的。他被很多人譽為現代的《儒林外史》,是因為錢鍾書在這部小説中淋漓盡致地諷刺了知識分子。這種諷刺基於時代的和人性的的原因,也基於錢鍾書個體的原因。

  圍城讀書筆記2

我是測繪專業的一名學生,普普通通,沒什麼特殊的才能,會讀書,會思考,沒事偶爾上上網。不愛空想,不愛做作,胸懷小理想,奮鬥為生活。

我沒有擔任學校或者班級的幹部,選擇了做一個站在路邊鼓掌的人。在象牙塔中,我摸索着模糊地看社會,模糊地與人相處,模糊地生活。要是有人問我,是否願意做一個圍城人,我會笑笑説願意。生活充滿不易,何苦為難自己。

在錢鍾書先生的筆下,“圍城人”抑或是一個讓人同情又受人譏諷的存在,他扮演着一個庸碌、無為、懦弱的角色。他沒有幹壞事兒,也稱不上是英雄;既與世無爭,又於事無補。在那個亂世中,不得不淪為一個失敗者。

主人公方鴻漸便是這個“圍城人”,錢老把他寫成了一個十足的失敗者。在他留學歸來乘坐的油輪上,意志不堅定的他認識了一位澳門女子鮑小姐,之後兩人的感情迅速升温,而鮑小姐誘惑他之後,又麻利地甩了他。他拒絕了同學蘇文紈的愛慕之情,瘋狂地愛上了蘇小姐的妹妹唐曉芙卻遭到了唐小姐的拒絕,滿懷悲痛的他出行去湖南教書,在旅途中他也遭遇了各種顛簸,到了學校,看到了教職員工爭風吃醋等種種醜相,讓他感到很是反感,於是離開湖南,在香港與孫柔嘉小姐成婚,接着他們回到上海,方鴻漸感到上海人情冷淡後又想離開上海到重慶發展,兩人由於產生分歧導致婚姻破碎。

在整本書的人物中,錢老只塑造了唐曉芙唯一一個純潔而可愛的人,其他的所有人除了方鴻漸都展示出他們卑鄙的、可笑的、猥瑣的、虛偽的一面,而主人公在前文説過,即是那位圍城人,他在面對殘酷的社會現實、生存與競爭、精神上的危機時,沒有足夠強大的信仰、力量、理性與熱情。他雖然不是一個卑鄙的人,也有自知之明,但這恰恰顯示了這個角色的尷尬,最終圍城在他的婚姻破碎時也宣告結束了。

然而,即使如此,我依然要説,在當今社會,我甘願做一個圍城人。

屈原説,舉世皆濁而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在我看來,所有人都污濁不堪只有屈原清楚明白,那其實是他污濁了,所有人都醉了只有他醒着,其實是他一個人醉了。真理可能確實掌握在少數人手裏,但是如果絕大多數人如果不認同,我想這也沒有必要稱為真理。早些年的時候在雜誌上看到一篇文章,大意是讓現代人不要把世界看得太清楚,現實過於殘酷,生活太過艱辛,人性充滿黑暗,這些現象無時無刻呈現在我們的面前,難道我們非得要像方鴻漸一樣,在看到學校裏教職工處心積慮,勾心鬥角的現象後毅然辭職麼?像他一樣因為在上海受盡了人情冷淡,倍感淒涼之後決定離開而導致與妻子產生分歧直至離婚麼?生活已然不易,何必看得太清,而讓自己受罪。

我願做一個站在路邊鼓掌的人。當我看到人性的黑暗面時,我會告訴自己,這在所難免,畢竟每個人的內心都有個黑暗的角落,人無法控制住這股黑暗力量時便會犯下罪過。我看到社會上一系列不公平的現象,種種騙局,種種剝奪,我會以平常心去看待它們,任何人在任何時候都不可能阻止這類現象的發生,因為存在即是合理的,我相信這是一個社會維持其穩定性的必要因素,我們無法避免。當你看透了生活的種種之後,你的生命又剩下了什麼?可能是看破紅塵,做到了清心寡慾,也可能是一輩子生活在抱怨裏,鬱鬱而終。這樣的生活如果有意義,我想屈原也不會跳江。

既然如此,面對諸多問題,我們為何不已一個圍城人自居,凡事都看得淺一層,再淺一層,無需過度地去看到炎涼的事態,去深究淒涼的人生,去感慨偽善的人性,我要做的是獨善我身,我要做的是在本是淒涼的環境下做好自己。我做圍城人,但不是一個庸碌、無為、懦弱的圍城人,我有自己的'信仰、力量、理性與熱情。雖不期望能成為英雄,卻能做到自己自律,雖不會與世相爭,亦不會自甘墮落。

在炎涼的世態中,燈火一樣給予我苟且偷生的能力。我願做一個圍城人,畢竟現在不是亂世。

  圍城讀書筆記3

曾經在學生時代就一直想借這本書,多番尋找,卻一直苦於找不到。現在,終於在越秀圖書館如願了。當時找到這本書,心中甚是歡喜,“有種夢裏尋她千百度,猛然回首,那人卻在叢中笑的感覺。”彷彿在他鄉遇到了古人。可高興歸高興,也有些聞名不如見面的感覺,她沒有想象中的大氣,也沒有想象中華麗的包裝,甚至是被安置在一個小角落裏,像是受氣的小媳婦那樣不被欣賞。

在書未借回之前,就被那麼一句“圍城裏的人想逃出來,圍城外的人想衝進去”所吸引,也正是受這句話的影響,我誤以為她通篇講的都是圍城內外的事(當然,現在細想起來也差不多,只是作者更着重筆墨於婚前而已)。

一借回來,我如飢似渴、廢寢忘食地捧讀。確實,是本很好的小説,我很喜歡。儘管跟想象中的不一樣,但這絲毫不影響我對她的喜愛。

《圍城》的主人公是方鴻漸,一名留洋回來的學生,因在國外並沒有好好讀書,故最後為應付親戚,買了一個假的博士文憑。這成了他一直以來覺得羞愧的事,他甚至不願跟任何人談起。這説明他是個很誠實的人,最起碼,有自己做人的標準,不像同在三閭大學教書的韓學愈,他不僅不以此為恥,不遮遮掩掩,反而拿假的當真的,在那大吹大擂。這讓我想到了一句話“謊話説多了,説到最後自己都信以為真了”

方鴻漸也愛過,他曾經那麼的愛着唐曉芙,他對她,是一見鍾情,也曾費盡心思的去追求。但同時,他對蘇文紈卻又保持曖昧,雖然不是他主動的,但他知道蘇文紈的情誼依舊沒有拒絕,或者説,他想拒絕,但每次都沒有。也許,有個人愛着的感覺也不錯。

他對唐曉芙喜歡的程度,我是在他們分手後才看出來的,(其實我也沒覺得他們有正式在一起過。)他的撕心裂肺,他的痛不欲生,他的徹夜難眠讓我知道,原來他是如此的愛。可就算是如此的愛,在唐曉芙把他的信件都退還給他時,他也把她的信件退還回去了,沒做任何的挽留……難道只因為他覺得她分手的決心很堅定?這讓我想到了我的一個朋友,似乎也是這樣,男生因為覺得女生分手的決心很強烈,故不做任何挽留的就離開了,殊不知,女生只是一時不高興發發脾氣而已。

分手過後離開,我一直以為作者後面還會安排他們重逢,然後誤會消除,喜結良緣……結果一直的看下去,卻再也看不到唐曉芙這個人物了,作者甚至吝嗇筆墨,不願讓她出來與方鴻漸偶遇一番,這成了我一直的遺憾。

相反,儘管孫柔嘉一再的出現,我也只以為是她的單相思而已。我看不出方鴻漸對她的心動,他們的結婚,着實讓我嚇了一跳。難道真的是“開玩笑開的心裏種了根”?這都可以誘發愛情?不討厭就可以結婚了?到方鴻漸説結婚,我還以為他是開玩笑的,甚至到他們定了婚,我還覺得後來會分開的,想不到這不是開玩笑,最後和他走入圍城的真的是孫柔嘉!

一直以來,我都不覺得他喜歡孫柔嘉,但是看他們婚後的那一段甜蜜時光,讓人突然困惑,難道最開始他愛戀的那人不叫唐曉芙?他們的親密,他們的情話,和正常人無異。但我可以感覺到,唐曉芙依然埋藏在他心中最深最寶貴的那一部分。

就是這樣,才讓我覺得害怕。一直以來都對朋友的那句“男生對初戀都是永遠沒辦法忘記的,過了初戀後,他們都不會那麼用心的愛了”心存疑惑。有那麼點相信,卻又不敢相信。看着方鴻漸的感情糾葛,真讓我出一身冷汗,因為知道他的歷史,知道他心裏面的那個並不是孫柔嘉,才更讓我害怕,男生,都可以偽裝的這麼好麼?

那孫柔嘉究竟是幸運還是不幸運?是應該為嫁到了她想嫁的那個人而高興還是該傷心她不是他的最愛?

對於他們婚後的生活,我只是站在旁觀的角度,遠遠的看着,因為我一直覺得我不會這麼勢力,這麼小心眼,就算是婚後,也不會容許自己變成這樣一個討厭的人,可是也怕,也許有天自己變成了自己所厭惡的那種人還自我陶醉呢……

夜了,要睡了,《圍城》我會再讀一遍的,第二次,會有什麼不一樣的感覺麼?期待中。

  圍城讀書筆記4

第一次看《圍城》,是好多幾年前的事,聽説這書有名,於是弄來翻翻,除了覺得作者愛用幽默有趣的比喻,其他印象不深。近日再讀,越讀越覺有味道,猶喜歡“導讀”上一段文字,覺得説出了自已的感受,也是對《圍城》最好的概括和定位:“這是一本有趣的書。鄭重説點,是本睿智的書,因為它的有趣源自一位智者對人性的洞察與調侃。----在哈哈大笑或含笑,哂笑之時,你會歎為觀止,會驚異於作者何以竟能做到這一步。”

曾經有人説“《圍城》什麼都有,就是沒有小説!”。對於什麼是小説,怎樣才稱得上是小説,我不敢至喙,但我記得古人曾説過“文無定法”,不知“文”是否包括小説在內?就算不包括,套在小説上,行是不行?被譽為現代文學奠基人的卡夫卡,在他的《變形記》開頭就是“一天早上,格里高從不安的夢中醒來,發現自已在牀變成了一隻巨大的甲蟲。”

再往深一層想,也許這句許真的説對了,説《圍城》是一本小説,倒不如説是一本充滿睿智的書更適合。小説,一般都是通過故事情節,人物形象反映生活,表達思想,但本不是所有的小説都能給人啟迪,能讓讀者省視自已的靈魂。《圍城》就具有這樣一種“功能”,它象一面鏡子,照鏡的不是人,是一個個赤裸的靈魂,映出了人性的種種美和醜!“什麼都有”,就算不能等同包羅萬有,但至小是能反映出人生百態。光停留在反映人生百態上面,也不失為一部很好的作品,但還不算是智慧的書。智慧的書,作者必須站在一定的高度上俯視人生,穿透種種表象,直達人性和靈魂的深處,並能一針見血,入木三分地作展示,給人啟迪。我真的很驚詫,驚詫於錢先生有這種洞若觀火的本事,對人性的理解,人情百態的觀察,細膩和深刻得讓人難以致信。

能看穿人性,洞察人情世態的,我想有二種人,一種是“市井之徒”,一生爭名奪利,結交三教九流,在俗世這個大染缸裏如魚得水,“流氓皇帝”劉邦,“乞丐皇帝”朱元章,就是代表,這類人世故,圓滑,狡猾。還有一種是有大智慧的人,他們看透了人性、人生,但不隨波流,冷眼旁觀,獨善其身。兩者的區別是前者“入而不出”,這是一種生存的本領!後者是“出淤泥而不染”,這是一種人生的智慧。顯然,錢鍾書就是後者。正經因為鍾先生“入而能出”,所以能站在一個常人難以企及的高度上,清醒而明晰的剖析人性的種種,解剖紛紜的世態,舉重若輕,包羅萬有,呈現一幅刻畫人性的“清明上河圖”。

《圍城》中,談話、吃飯、交友、戀愛、工作、家庭,全是生活中種種細節,極其普通的瑣事,然而正是在這些瑣事中,在這些微不足道的細節中,一個個活生生的生活場景,一個個活靈活現的人物,呈現在讀者眼前,是那樣生動,豔活和逼真。《紅樓夢》描寫的不也是一個鐘鳴食之家的日常生活?可是它達到的藝術高度,卻是曠古煉今。表現生活的真實,卻又超過一般意義上的真實,上升到人性和世態的層次和高度上,正是一種高超的藝術。

所謂“城裏的人想衝出去,城裏的人想衝進來”,我覺得這實在是一種極大的誤解,圍城要表達的含義和內容與其是指婚姻,不如説是指人生!雖然故事從頭就尾象是圍繞着方漸鴻的婚姻展開,但錢先生其實是借方漸鴻的經歷和其他人的小故事,表達了自已對人生的種種看法和理解,並以諷刺調侃的方式,讓人在會心一笑時,有絲絲的苦澀。我總有這樣一種感覺,讀一次《圍城》就象跟着方鴻漸遊經一番,有了一次深刻的人生經歷。

生是圍城,婚姻是圍城,衝進去了,就被生存的種種煩愁所包圍。錢鍾書以他灑脱幽默的文筆,述説着一羣知識分子的快樂與哀愁。這部作品已被譯成世界上多種文字,有十數種不同的譯文在各國出版。在美國,由於夏志清的推崇,不少人以錢鍾書為題撰寫博士論文和專著。法國的西蒙“萊斯曾説:“如果把諾貝爾文學獎授給予中國作家的話,只有錢鍾書才能當之無愧。”

  圍城讀書筆記5

看這本書之前,我就聽到這句名言“城外的人想進來,城內的人想出去”。在我的腦海裏,就建立起一道城門一樣的牆。我就特別想了解城裏城外的區別,想了解一下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

當一頁頁讀下去後,我才發現這“牆”是有寓意的,並不是實物中的牆。這種“牆”的出現,可以存在方方面面。這句話可以很好的表達人的心裏狀態,而且非常形象,就對錢鍾書這位作者產生了敬佩之情。

這本書主要介紹男主人公方鴻漸幾段感情經歷來闡釋這一寓意的。當他還是單身的時候,對愛情非常向往。在愛情方面,他完全不能自拔,做任何事都願意。心上人的一句話,一個眼神,他都會煩惱或高興一整天。當他和孫柔佳結婚以後,他有變得很敏感。倆人老是會為很小的事情發生爭執。最後,倆人不歡而散。方鴻漸一個人在冷風中,穿着長袍漫步,看上去特別悽慘。看到這種場面,我不斷地問自己“為什麼會這樣”。這也促使我不斷思考,總想得出點什麼結論。可是,在這些方面,我真得稀裏糊塗,也想不出其中的真諦。

結合自己的經歷,我感受到了這句話在自己身上也適用。我現在呆在安逸的校園裏,總覺得這裏太平靜,根本不是真正發的生活。校園的生活太安靜,太不刺激。我們在這根本體驗不到社會上形形色色的事。這裏只會讓自己頹廢,讓自己沒有上進心,唯一的好處就是舒服。其實,這其中的舒服真正體驗起來是十分心酸的。自己能擁有這麼安逸的生活,都是父母給予的。現在,他們擔着家裏的重擔,十分的辛苦。我覺得如果自己要想承擔家裏的重任,必須進入社會。去體驗人世間的酸甜苦辣。自己真正有一定的成長。

社會是什麼,是充滿着形形色色的人。有着不同檔次和不同規模的商店;有着開着不同車和不同身份的人;有着為了生活和生存拼命勞作的場景。這裏有着辛酸,有着幸福,有着無耐,有着欣喜,有着迷茫,有着鬥勁。這才是真正的生活,真正的人間。當然,這裏的環境沒有校園優美。這裏的人沒有校園單純。這裏的壓力遠沒有校園強。

我對自己現在如此安逸的生活,覺得自己太過於頹廢。只要想起這一切都是父母為我承擔着,我的內心更加不好受。我想進入社會,讓自己獨擋一面。可看到社會的壓力,我覺得那時會想起校園的生活。人就是這樣,一點也不安分,老想着自己沒有的,而不珍惜自己所擁有的。

不管你怎麼想,你都不可能來到你想象的環境。為什麼不珍惜當下的美景,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呢?正如今年兩會上提出的“中國夢”。我們不管如何規劃自己祖國的大好河山,如何整治社會的氛氣,都很不會有任何的起色,對國家也根本沒有什麼好處。我們能做的,就是好好做本職工作。你該學習就學習,你該工作就工作,你該享受就享受。你能為國家做貢獻,就切合實際的去做。你沒有能力為祖國做貢獻的,就安分守己,不要給國家添麻煩。

人這一輩子就應該經歷那不同的事情,那才是完整的一生。我覺得那是非常享受的人生。這是我讀完《圍城》以後的感受。在這個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毀滅,包括人在內,只有人的行動和對行動的記憶是永恆的。為了我們老的時候有值得回憶的事情,我們應該好好地珍惜當下,並且採取行動,從而使自己的生命永恆。

最後,我想對自己説,什麼階段做什麼事情,沒必要惆悵,沒必要傷感。只要你抓住人生的每一階段,用心地去對待,去享受,你的人生將會是完整的。同學們,朋友們,讓我們一起珍惜當下,珍惜着來之不易的瞬間,一起進步,一起奮鬥,一起享受!

真的,時間就是生命,最浪費不起的就是時間。我們千萬不能浪費金錢,是不容原諒的事情。好好地對待自己,對待自己的人生,對待自己的未來。你需要對愛你的人負責,為整個家庭負責,為自己負責。遠方的美景正等待着你,不要放棄,特別是因為害怕或惰性的放棄,這是最不容原諒的。加油!

  圍城讀書筆記6

看完本書,思緒還是挺多的,只能邊寫邊理了。

首先看完本書,給我的最大感觸就是戀愛和婚姻真是不同的。

戀愛的時候我們大多隻能看見彼此的優點;戀愛的時候我們對彼此都有激情;戀愛的時候我們也特別敏感和任性,往往眼裏融不進一粒沙子,不允許有任何的污點,不懂的包容,果斷決絕,所以又容易錯過。(例如方漸鴻和唐曉芙那段,兩人開始互相寫信收藏,男主一封信要反覆讀,但最後唐曉芙聽信蘇小姐的話誤解方鴻漸,方鴻漸又誤認為唐小姐對他死心而不做辯解,從此緣盡。)

結了婚,不僅能夠看見彼此的缺點,而且這些缺點很可能會在柴米油鹽的瑣事裏被放大;結了婚,很多浪漫都可能會被現實抹掉只剩下平凡;結了婚,很多本來是兩個人之間的事情卻總有人摻雜進來;結了婚,彼此都給了對方出氣等傷害對方的權利,彼此那時都只能受氣、消氣、和解,忍無可忍也就散了。(方鴻漸和孫小姐婚後那段看了很揪心也感覺到很真實,兩人與對方的親人親戚都難合得來,兩人也為彼此在家人親戚面前遮掩過,但雙方都不知道彼此的努力,兩人還常為此吵架,一吵架就會撿對方最痛的傷疤撒鹽。其實他們也有互相體諒的一面,但終是吵架的時候多,他們吵架的原因不外乎彼此的人際交往(與親戚朋友的交際應酬)、工作、陪伴需求以及沒控制好外來情緒把情緒帶回家,他們缺乏的是溝通和包容。)

結婚還是要慎重,畢竟是一輩子的事,誰希望離婚再婚?以前人是包辦婚姻,沒有感情基礎,但也有幸福美滿的。現在我們有了愛情自由,還是希望找個有感情基礎的人結婚,結了婚的人最重要的還是溝通和包容,再加點儀式感或浪漫。男主的婚姻就是被動的,然後彼此又缺乏溝通和包容,所以……

接下來就是幾個人物給我的印象啦。

方鴻漸作為主人公,是我見過難得的沒有主角光環的一個。對他的評價,他的好兄弟評價的最到位,説他不討人厭,就是沒有什麼能力。不務學業,不求上進,得過且過,是他沒能力的根源;雖然能力不行,也很懦弱和沒有主見,但沒有什麼城府,比較真誠,人也就沒那麼壞,不討人厭了。

他説過幾句話有意思。一是,他結婚後感覺以前那個愛唐曉芙的自己,被鮑小姐引誘的自己全死了;二是,不管你跟誰結婚,結婚以後,你總髮現你娶的不是原來的人。

趙辛楣是本書中最正面的一個角色,他有才華也懂世故,重情義,婚姻女人看的透透的。他婚前唯一的一段婚前感情就是和蘇小姐那段,和蘇小姐青梅竹馬,追了很多年,但卻不是新郎,走的時候可能因為堅強還是怎滴比較灑脱,可後面看到汪夫人會説蘇小姐的好、會説她像蘇小姐,可見第一段感情,還是很難忘的。之後他結婚,是幾乎完全理性的,沒有很喜歡,也不討厭,是省事的。

蘇小姐,高文化好家境,有點高傲,高傲也不是特別不好,但她還虛榮(例如她享受被大堆男生爭奪,通過侮辱報復別人體現自己等)。她對婚姻的態度不過是認為自己該找個人結婚了,她之所以追方漸鴻並不是因為多喜歡他,後來很快草草地答應了曹先生的求婚。

唐小姐,出場比較少,她有句話印象很深刻,我愛的人,我要能夠佔領他整個生命,他在碰見我以前沒有過去,留着空白等待我。其實這種完美主義的愛情觀或戀愛觀也是不那麼好的。兩個人相戀或相愛,何必在乎彼此的過去,珍惜現在暢想未來不好麼?

方小姐,她確實有點心思和心機,例如她可以説是略施心計地和方鴻漸成了婚,但我覺得一個人去追求自己的東西不傷害他人也沒有什麼。她有自己的工作,她也很細心,打理家做的也不錯,倒是方鴻漸不成熟,生活不易,還意氣用事丟工作,給她介紹工作還要面子不領情,為了一個不確定的機會就想走,但方小姐也有點嬌氣和傲氣,嫌棄方鴻漸原生家庭……

圍城,城外的人想進去,進去了覺得不過爾爾,於是城裏的人想出去,愛情,職業等等都有這種哲理。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