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秋雨突圍-經典散文

來源:文萃谷 2.15W

多年前曾讀過餘秋雨先生的文章,很為作者的文化卓識和文筆所折服。其字裏行間流露出的民族憂患意識和一個典型中國文人的至情,深深地打動着我,和一些有着國根的各路草根,苗根,樹根,甚至花根。

為秋雨突圍-經典散文

然而,樹大招風,這一偉大的自然法則永會有用武之地。

當他漸漸有了名氣,不屑的言語,謾罵,接踵而來。或説他空帶着一頂文化的帽子,妄圖詮釋中國幾千年的文化史;或説他頻頻亮相於諸媒體,沽名釣譽;或説他學識粗淺,連一個多音字都含混不清……

誠然,處在一個四處透風的時代,稍微不慎,便成就了別人窺視的癮癖:趙阿哥有六個腳趾瓣,錢小妹的絲襪如何如何,孫家的狗竟然與李家的貓同居了半年……

幸而古代坐的是木輪車,傳的是鴻雁書,若不然,好事者會蘸滿了自己的唾沫,不慚地大言道:孔聖人在河邊撒了一泡尿,莊生有疑似婚外戀傾向,秦始皇的祖上是火星人……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但我們該具有紳士風度,學會寬容,斷不可將一個小失誤,一個小瑕疵,無限地擴大,延伸,詆譭整個人的.面貌和精神。

國人向來有起鬨的癖好,説他是神,一律先耷拉了脖子戰戰兢兢地祈禱一番,然後開始斜起眼角偷看,最後死心塌地地仰視;説他是匪盜,先打五十大板再説,不行就扒光衣服示眾,每個人都擲一塊石子。

在這個泡沫紛飛的世紀,在這個人們精神家園漸漸荒蕪的年代,能產生餘先生這樣的人,委實是我們,我們中國文化的幸運。

他在《天下學宮》中寫道,“每個時代,總有一些勇敢的年輕人試圖叛離這種過於強大的力量,這座過於悠久的學宮,出門遠行,深入草莽曠野,漂泊異國他鄉。但是,走了幾十年,看起來從生態到心態都已經徹底異化,連説中國話也不太利索了,某一天在某一個天涯海角,依稀聽到從哪個小木屋的窗口輕輕傳出講述孔子、唐詩或書法的聲音,仍然會愴然停步,呆立半晌。至此才知,自己還是那座龐大無比的千年學宮的學生,只是逃了一陣學,未曾叛離得了。”

他像一個虔誠的教徒,仰視着我們的中國文化,並用流暢的文字,訴説着他的真實感受與獨特體驗,使你不自覺地一步步走來,直至走到文章最後,然後長長地舒了一口氣,神氣倍爽!

餘先生時時刻刻在提醒我們,文化視角是何其重要!

你可以不看電視裏並不瀟灑的他,但是,你不能否認他文字的內涵。

知識分子的傾軋,無聊者的鬧鬨,不會阻擋餘先生的腳步,相信某天他會在某段山路上,輕聲吟道:回首向來蕭瑟處,也無風雨也無晴。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