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的隨筆(通用15篇)

來源:文萃谷 7.21K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都寫過隨筆嗎?隨筆是一種散文體裁,也可以是聽課、讀書時所作的記錄。你知道什麼樣的隨筆才是被大家所稱讚的隨筆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教學的隨筆,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教學的隨筆(通用15篇)

教學的隨筆1

作為一名國小語文教師,每個學期初,我都在認真總結上學期得失的基礎上,根據本學期的教學內容和要求,以及學生的知識狀況,制定教學計劃,並在實施過程中根據實際情況進行相應的調整,以保證教學工作有條不紊地進行。

從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軌,把學生從繁重的課業負擔中解放出來了,需要教師把握好減輕課業負擔與提高教學質量的關係。我體會到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向四十分鐘要效率,我在課堂教學中,建立起以自主、合作、探究為主的教學模式,激活學生的好奇心、探究欲,培養學生主動思考、質疑、求索以及善於捕捉新信息的能力,並把這種能力的培養定為課堂教學的最終目的。為此,我讓學生在課堂上感受到了一種親切、和諧、活躍的氣氛,教師成了學生的親密朋友,教室也轉變成為學生學習的樂園,學生再也不是僵化呆板的模範聽眾,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在有限的時間內,每一位學生都得到了充分的鍛鍊和表現,教室中沒有了陰暗冰冷的“死角”。

教學有法,教無定法,我採用了生動、活潑、紮實、系統、有序、有恆訓練等方法,讓學生自主探究,小組合作,使學生開闊了視野,提高了學習效率,初步獲得了語文實踐能力。

一、 激發興趣——樂意學

興趣是調動學生積極思維、探求知識的內在動力。有了興趣,學習就不是一種負擔,而是一種享受。在教學實踐中,要注意選擇適合兒童年齡特徵的話題,激發學生學習漢字的興趣,使之樂意學。

低年級的孩子天真活潑,合羣,愛交朋友。根據這一特點,教學時,可以將生字形象地稱為“娃娃”或“小客人”,讓學生有一種親切感。識字的過程也隨之變成了交朋友或是招呼小客人的過程。親切自然的稱呼自然喚起了學生的注意力,學習的興趣也隨之調動。低年級學生最容易受感情因素的感染。順應兒童

的心理,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巧妙創設各種有趣的情境,能使學生饒有興趣地主動投入到漢字的學習中去。

、 變換形式——“玩”中學

心理學研究表明:國小兒童的有意注意時間短,無意注意佔優勢。根據這一特徵,要想在整個活動中保持學生學習漢字的興趣,就不能只以單一形式進行,不然就會把剛剛點燃的興趣火花給熄滅。引導學生變換形式,不斷滿足學生的好奇心,是促進學生學習的重要措施。遊戲是孩子樂意為之的活動。在課堂中,教師要找準遊戲與教學內容的結合開展遊戲,使學生真正“動”起來,做到在玩中學習,玩中思考,玩中創新。如在教學新課程“二年級冊識字7”時,教師可穿插以下活動輔導教學:出示課文左上方插圖,讓學生“看一看”、“説一説”;在理解“兒歌,”的含義。使學生主動參與到課堂中來,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針對學生的年齡特徵和注意特徵,在教學中,要經常變換不同的教學方法進行鞏固識字練習。複習生字筆順時,可以用“對口令”的遊戲。如“鬥”字的筆順,口令如下:“鬥”字怎麼寫?“鬥”字這樣寫:點點橫豎。這就是“對口令”。複習組詞可以用“找朋友”、“詞語開花”、“摘蘋果”等遊戲。

我覺得,語文教學是一個紛繁複雜的工作,在今後漫長的教學生涯中,我還要不斷努力,不斷學習,提高自己的文化水平和業務水平,更好的為語文教學服務。

教學的隨筆2

《九年義務教育國小語文教學大綱》指出:“作文教學要與閲讀教學密切配合。”“在作文教學中,要引導學生把從閲讀中學到的基本功,運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去”。這就明確地告訴我們:閲讀是作文的基矗閲讀好像蜜蜂採花,作文好像蜜蜂釀蜜。可見,讀和寫是相輔相成的,猶如一對孿生兄弟。

那麼,什麼是讀寫結合中的仿寫呢?寫作理論告訴我們,所謂仿寫,就是作文者模仿某些範文的立意、構思、佈局謀篇或表現手法,進行作文的一種寫作訓練方法。可分為全仿和點仿。

全仿是從整體上模仿範文作文的方式。如寫《我愛故鄉的山水》,可全面模仿《讀書再讀書》一文的寫法:以總——分——總的構段方式結構全文,按一定的順序觀察和描寫每一個觀察點的景物,在抓住特點描寫景物的同時展開聯想、抒發感情,在句式表達上要求運用比喻、排比等手法。又如《母雞》一文,作者按照心情的變化(討厭——不敢再討厭)通過敍述幾件事,寫出變化的原因。於是安排學生以心情的變化為線索,寫清一件事情。於是一篇篇鮮活的文章孕育而出《語文啊!語文》、《海盜船》、《貓》……只有這樣,便可把讀與寫有機結合起來了,達到了篇與篇讀寫遷移的目的。

點仿是局部模仿範文的作文方式。局部模仿,內容較多,範文較廣,它是訓練學生作文基本功的一種有效方法。主要包括句式表達、段落構成、開頭結尾、過渡照應、抒情聯想、描寫議論等。但應指出的是,不是課文中的每一個片斷都可以作為仿寫訓練的材料,而是需要精心地選擇那些具有明顯特徵的片斷,進行仿寫練習。換句話説,要精心指導學生學習、分析範文,找準和把握仿寫之“點”。這仿寫之“點”,就是範文中將被模仿的地方。因為一篇文章或一段話,可仿之“點”很多,需要研究的問題也很多。哪些該仿。哪些不該仿,模仿哪些“特點”,怎樣模仿等,都需要教師細細指點。例如有些課文中的片斷,或是屬總起分述段,或是屬分述總結段,或是空間敍述請楚,或是細節描寫形象……像這樣在寫法上獨具特點的片斷,就可以作為讀寫結合的“點”進行仿寫。仿寫時,同時告訴學生這種片斷在寫法上的規律,使學生有規可循,有法可借,有例可仿。如要訓練學生用總分方式結構段的寫法,其規律是:①總起句位於句首,是全段的中心句;②分述句之間的關係大都是並列的或連貫的。比方説《桂林山水》這篇課文的第2、3自然段,描寫了桂林的山是奇特的、秀麗的、險峻的;桂林的水是平靜的、清澈的、碧綠的。在構段方式上採用的就是先總述後分述的寫法。待學生明白寫法後,趁熱打鐵,進行讀寫結合,要求學生仿照這段先總後分的寫作方法,以學生感興趣的景點或實物等為題仿寫一個片斷。一學生以《廣州的小吃》為題作了這樣的仿寫:

“廣州被譽為‘美食之都’,最的,就算是早茶了。廣州的早點品種真豐富啊!有蒸的、煮的、煎的、燒的、油炸的、乾煸的;包子、小菜、主食、飲料……無所不有,讓你愁沒胃口品嚐;廣州的小點,製作真精製啊!有一籠香氣撲鼻的蝦肉包,_透明如白玉,鮮紅的蝦肉若隱若現,真像一件藝術品,令人捨不得吃;廣州的早點,味道真可口啊!腸粉,油而不膩,入口柔滑,回味無窮,真是吃了還想吃。”

讀了這段話,我們感覺到是一個成功的片斷仿寫,説它成功,就成功在小作者經歷了從“讀進去”到“寫出來”的實踐過程,更重要的是,作者把握了仿寫的真正內涵,避免了因“仿”而“套”的毛病,這就是小作者仿寫成功之所在。

又如學習《開國大典》_廣場方位描寫後,可安排學生以《我的卧室》、《我的小天地》和《我們的教室》等為題進行仿寫。要求按空間順序描寫和介紹,並展開合情合理的想象。

實踐證明,仿寫不失為提高學生寫作水平的一條有效之法,是讀寫結合的好形式。只要教師把規律教給學生,學生掌握了它,就會從讀中悟出寫的門徑。久而久之,學生的閲讀水平和寫作能力就會得到同步提高。

教學的隨筆3

國小青島版《科學》教科書,自20xx年5月獲得教育部核准,並通過了全國中國小教材審訂委員會的審查後印刷發行使用以來,得到了教師、學生、家長的高度讚揚,其優點主要表現在:

1、教科書的編寫,結構清晰,內容恰當,突破了傳統的以學科知識為中心和以講授為主要形式的體系,將科學知識的學習,較好地融入精心設計的各類活動中。

2、教本簡明扼要,學習過程設計開放性強,有利於各類層次學生的積極參與,有利於學生動手能力和創新精神的培養。

3、教科書安排了交流和評價的內容,這是傳統教材所沒有的,評價形式適合兒童心理,體現了全新的評價理念。

在新教材的實施中,教研室編制的《科學教學設計》成為了教師的好幫手,它的優勢主要有:

1、相關知識豐富。教師的科學知識比較欠缺,獲得第一手資料的途徑狹窄,教學設計提供了大量的與教材有關的信息,使得教師在科學教學中如魚得水。

2、科學知識的獲取主要是通過學生的動手能力。教學設計中,對科學探究形式的一些環節給予提示,重點操作步驟也有詳細説明,使教師教學中有據可循。

3、教學設計伸縮性大、彈性足,給教師靈活教學和發揮個人的主觀能動性留足了空間。

在教學中,教師能以教材為載體,引領學生認識科學生活,感受科學生活,提高和改善生活質量,體驗科學的魅力,為學生終身發展,特別是科學素養的形成奠定了堅實基礎。在引導學生探求科學真理的同時,教師的科學水平也得到了提升,教科書印製精美,插圖符合兒童的年齡特點,特別是卡通圖片的使用更增添了教材的活潑性。

幾年來,在對教材的使用和科學課的教學實踐中,有些問題也要引起重視。

1、學生實驗技能的形成。教材中的實驗及教學設計中的實驗方案,是培養學生動手、探求科學真相的重要部分,但教學中部分教師或圖省事,或實驗器材不足,或因準備時間不夠,把實驗過程變成了紙上談兵。希望各級教研室、教辦及學校加強檢測力度,增強監控能力,特別是在學生學業檢測中,加大實驗、動手操作能力的測考力度。

2、教科書的拓展活動,要貼近學生生活實際,特別是農村學生,視野窄,獲取信息的渠道有限,高、難、深的拓展活動,學生完成有難度。儘量杜絕讓學生跳得太高摘桃子,在今後的教材中,多一些更貼近學生實際的拓展。

3、《教師教學用書》太兩極化。這裏的兩極分化,是指深奧的科學知識離學生認識水平太遠的科學知識偏多,真正給科學知識下一個準確定義的內容太少。因此,課前教師要花費較長時間去查找資料尋求答案。

4、教科書中有許多空白,學生要在上面寫設計、記筆記、抄答案,一學期下來,書上密密麻麻,再循環使用,學生已經無從下筆,部分學生直接享受現成答案,制約了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循環用書,極不衞生,很容易傳染疾病,學生、家長意見較大,建議降低印刷成本,不再循環使用。

教學的隨筆4

【背景】

今年來農村學校支教,任教這裏一至六年級音樂課。接課後,瞭解到這裏孩子的音樂課情況,原來音樂課基本是老師兼任,實際上課情況不是很樂觀。大部分學生都很少接觸音樂,極少能放聲高歌。果不其然,一開課,我就遇到了難題。

【案例】

二年級,共有44名學生。一年級沒有上過音樂課,所以,我只能是把他們當作一年級的孩子來教。我想,學唱歌曲要採用分段分句聽唱法,這樣,學生學起來感覺篇幅

短小,易記易學。也不要求什麼演唱風格、演唱技巧了,只要能唱出基本曲調就可以吧。可是當我真正進入課堂,開始上課了,我才發現,情況比我想像的還差。我把每個樂句都要斷開,是一兩小節的來教,孩子們根本張不開嘴,發不出聲音。都是很小很小的嘟噥着跟我學。我採用了各種調動積極性的辦法,鼓勵、表揚,彈琴做基本發聲的音階練習------都不奏效。是在沒辦法了,我只好提示:“大聲點!”緊跟着就有一句像點樣子的大聲唱,接下來,第二句就又沒音了。孩子們是不喜歡,還是不敢唱?我陷入了困境之中。屢遭挫敗,我感覺真犯愁了。怎樣讓孩子們能發自內心的盡情放聲歌唱呢?

一天早晨,正好是本村大集,從公交車走下來,猛然聽到一聲清脆喊聲:“媽------等等我啊------”跟着是清脆響亮的哭聲。我尋聲望去,看到二年級的小波,正在追趕他媽媽。媽媽不知道為什麼把他落下了很遠。作為音樂老師的我,對小波這清脆的嗓音很是在意。心想:這才是發自內心的自然童聲啊。當天,正好有二年級的音樂課。看到坐在那裏的小波,我靈機一動,對孩子們説:“同學們,今天老師有個問題想請教大家。”孩子們都睜大好奇的眼睛看着我。我故意頓了頓,説:“如果你跟媽媽出門,媽媽走的快,把你給落下了很遠,你怎麼辦?”一石激起千層浪,孩子們紛紛發表看法。包括那清脆的叫聲,是小波喊出來的。我順勢對大家説:“大家一齊來跟小波學,一二齊-------”孩子們大聲喊着那句“媽------等等我------”“對,我們就要用這樣的聲音來唱歌才最好聽啊。”緊接着,我便指揮演唱《小烏鴉愛媽媽》,成功了!終於聽到了孩子們那發自內心的童真的嗓音,那麼甜美,甜到我的心裏。雖然在以後的教學中,孩子們還是不斷重複老問題,但是我每用這招就基本解決一節課。

【反思】

我被孩子們逼出來了一個不是辦法的辦法。這個辦法看起來似乎是有些荒唐,但是細細想來,也有它的道理。一節課,就是一場藝術表演。在這場表演的前前後後,圍繞着老師、學生、學習內容等方面。他們分別扮演着不同的角色:老師是導演兼舞美、舞台的設計者,學生是演員,學習內容是劇本。老師的教學設計,必須為學生服務,為“小演員”們提供一個適合他們表演的良好情境,在這種情境中,孩子們就像進入一個真實的故事裏,在這個故事裏忘情地去展示自己。我的這個辦法就為孩子們提供了一個適

合的情境,激發了孩子們內心的自然感受,因此他們就會放鬆地來盡情展示自己的童聲了。憑着這種感覺,孩子們覺得音樂不在是那麼神祕,那麼遙遠,感覺就像説話一樣,在這種自然而然的良好感覺中,孩子們放飛了自己的天真。課堂上,學生的表現、參與、感悟、創造是最重要的,教師的任務就在於能否為學生搭建好一個適合他們的舞台,這種搭建,有時候僅僅是幾句話,一個情境,一個動作,關鍵是適合孩子。

“藝術課程一個重要原則,是尊重兒童的自然創造能力。”教師決不能不分時機地把自己認為必要的技能和知識強加給學生,而是要基於兒童自己的動作、聲音和設計開展啟發式的教學活動,是學生的創造力得到自然噴發。兒童會因此感到無比的快樂,而這種快樂就是純樸的藝術之美,是師生愉悦享受的過程。

教學的隨筆5

參加工作已經十多年了,原以為當音樂教師相對於其他職業來説壓力會小點,可現在看來不然,當音樂教師也並不輕鬆。當然,在壓力背後也有快樂。

一、教學中最大的特色或經驗

這麼多年的教學,也有了很多經驗。比如,在各個單元內容的教學中,我不會僅僅侷限於課本中的素材,而會盡可能、大量的去尋找課外的與本單元或本節課有關的知識、音樂等等,我希望結合課外的知識讓學生們有更廣闊的視野與更加豐富的體驗、感受。在課堂上,當教學生演唱時,我會去主動關注學生的聲音,學生演唱時,有時他們會偷懶,在學生心裏沒有“什麼叫好聽的聲音”的概念。我認為,好聽的聲音必須聲中帶情,把情和聲融合在一起,我很多次在課上模仿學生懶惰時的聲音,讓他們自己去比較,這時基本上學生都能領悟到什麼叫有感情的聲音,也能很快的改過來。

第二、教學中最大的困惑

在教學中,尤其在教學欣賞課時,我有時無從下手,我到底讓學生在欣賞課裏學點什麼?分析曲式,對於一、二年級學生來説猶如聽天書,根本聽不懂。所以一到欣賞樂曲時,很多學生不能去關注樂曲,我想原因出在我身上,我不能帶領學生很好地聽,這也是我最大的困惑所在。

最後,在教學上,我最大的願望也跟其他音樂教師一樣,能成為一名優秀的音樂教師,面對學生,面對教學能得心應手;面對學生,能教給他們更多的音樂知識。音樂課能給他們帶來無限的快樂,這也是我做教師最大的心願。

教學的隨筆6

音樂教育是進行美育的重要手段之一,是國小基礎教學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生動的音樂藝術形象最容易被少年兒童所接受,通過音樂教學可以發展兒童的想象能力和創造才能,培養他們正確的審美觀,使他們成為德、智、體、美等全面發展的新一代。

著名的音樂教育家柯達依説過:“好的音樂教師要比歌劇院的指揮重要的多,一個蹩腳的指揮,不過是失敗一次,而蹩角的教師連續失敗三十年,則扼殺三十批兒童的音樂天才。”國小音樂教育是最基礎的教育,它的內容包括歌唱、音樂知識、技能技巧、欣賞四部分,如何搞好音樂教學,調動起學生對音樂學習的積極性?通過17年來在國小音樂教學道路上的摸索、探討,我認為要上好音樂課激發起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首先要有一個具備較高音樂素質的音樂教師,這起着決定性的作用。其次是教師如何運用各種技能、採取什麼方法將音樂教學中的音樂知識、技能技巧、欣賞等幾方面靈活、巧妙地讓學生弄懂、學會,在加深感性認識的基礎上,逐漸上升到理性認識,將一些枯燥、抽象、難記、易忘的理論形象化。

一、好的“範唱”是提高學生對歌曲產生興趣的關鍵

音樂教師的範唱在國小音樂教學中是一個不可忽視的重要因素,它能充分激發學生對唱歌學習的積極性。不管科學技術發展到何種地步,音響器材如何先進,這些電聲手段都不能代替教師在學生面前的正確範唱。因為教學是師生共同活動的過程,其中又有互相感情交流的因素,在國小生心目中老師的演唱他們最愛聽,通過範唱,師生間的感情就更接近,更容易取得共鳴。

要完成好的“範唱”,音樂教師首先必須具備以下條件:

1.能夠正確理解歌曲的內容、風格、調式、歌曲的結構、感情與速度的關係。要表現好這首歌曲,應用什麼情緒、速度,這些都要求教師在課前要有充分準備。

2.要有一定的演唱水平。能運用正確感人的聲樂技巧,要具有彈跳、強弱、漸強、漸弱,音色變換演唱方法。

3.要有一定的藝術修養和豐富的樂感。感情表達是一個非常突出的問題,這既是一種技巧,更是一種修養,它發揮的好,可以彌補演唱技巧的不足,技巧稍差但唱的很有樂感,學生也會聽得津津有味。這就要求音樂教師不斷提高自身的藝術修養,多聽多實踐,欣賞多類藝術品種的表演,擴大藝術視野,豐富藝術感情,繪聲繪色地完成範唱這一環節,達到啟發學生學習唱歌的興趣。

二、讓學生在趣味中學到音樂知識

音樂知識是一種枯燥、難記、易忘的知識,在國小階段更為突出。所以我們教師必須根據國小生文化知識比較單一,好奇心強,善於模仿,求知慾強烈,有時間、有精力、有興趣的年齡特點,在加深感情認識的基礎上,逐漸上升為理性認識。第一步:將枯燥、抽象、難記、易忘的理論知識形象化,根據各種音樂知識的不同特點,編制一系列的小故事、順口流,這樣,有效地提高了學生學習的興趣。

如:在講四分音符(5)時:在奇妙的音樂王國裏,一個名字叫四分音符的小姑娘唱歌最好聽,大家都誇她,於是她驕傲了,也瞧不起小夥伴,後來大家因為她的驕傲都不理她了,於是她一個人一拍一拍的唱着單調的音。小夥伴給她編了一段順口流:“四分音符太驕傲,夥伴朋友全不要,光桿司令一個音,唱完一

拍哈哈笑。”這樣學生通過故事和順口流能容易的記住四分音符的形狀是光桿司令,時值是一拍。

再如:頓音記號可編順口流:“頭戴三角帽,活潑又靈巧,唱得快而輕,短促又跳躍。”學生就可以記住頓音記號是在一個音符頭上頂着一個三角,演唱時短而又跳躍。

漸強:漸強像只小喇叭,嘴巴越張口越大。

漸弱:漸弱喇叭倒着拿,聲音越來越小了。

形象的描繪,生動的講述,加上老師在黑板上簡單的勾畫,給學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此基礎上引入準確的音樂術語,學生便理解得快,掌握得牢,從而加強了學習音樂知識的積極性。

三、在遊戲中加強學生的技能技巧訓練

技能技巧的訓練包括:唱歌技巧、視聽技巧、視唱練耳、節奏訓練。這要求教師把這相互聯繫的幾方面有機地結合起來,培養學生獨立的識譜能力,發展聽覺能力和增強節奏感及記憶能力,使學生更好地理解音樂,感受音樂和表現音樂。

1.唱歌技巧包括良好的姿勢,正確的呼吸,自然圓潤的發聲和清晰的咬字、吐字。唱歌技巧應貫穿於整個唱歌教學過程之中,發聲練習也要有機結合,並且做到有目的地進行。

2.視唱聽音。在音樂教材中一般都比較系統地編寫了一部分,在每節課上教師應根據各班學生掌握的實際情況多練常做,這是訓練學生音準、識譜能力的基礎。

3.節奏訓練。節奏是一首歌曲或樂曲的支幹,如果節奏掌握不好,那將無法組成優美的旋律,表達不出作者想要表現的思想感情。所以我們必須從國小低年級簡單的節奏訓練入手,由淺入深地進行訓練。

如:“走與跑”的對比,。當學生學會了四分音符的節奏和八分音符的節奏,即可通過遊戲來鞏固這兩種節奏。當教師彈出四分音符的節奏時(X),學生擺動雙臂原地踏步,當教師彈出八分音符的節奏(XX)時,學生原地跑步,教師時常交換節奏,學生在走和跑的遊戲中愉快的學到了知識。

四、提高學生對欣賞課的興趣

優美動聽的音樂,會令人產生美感和愉悦感。然而,對於尚未完全具備聽辨音律能力的國小生來説,安靜地坐着欣賞沒有歌詞的器樂曲,是很難辦到的。這就需要我們教師運用各種手段進行多方面的誘導啟發,使他們逐漸對音樂欣賞產生濃厚的興趣,國小生求知慾高,只教師教法得當,就一定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在欣賞《彼得與狼》這首管樂曲時,我採取做遊戲的方式,先讓學生分析記住少先隊員彼得、老爺爺、小鳥、鴨子、貓和兇惡的狼的音樂主題,他們各自用什麼樂器表現的音色特點,然後老師把故事的概況講講,再分別找出他們的表演者,並告訴學生聽到自己扮演音樂時才能表演,這樣讓他們隨着音樂情緒變化來發揮,來盡情地表演。學生在濃郁的音樂氣氛中既獲得了知識,提高了表演能力,又能提高他們對欣賞課的興趣。

音樂課教學是一門綜合性的藝術,教師在掌握好唱歌、音樂知識、技能技巧、欣賞四方面教學技能後,並不等於就能上好一節音樂課,還需要教師做到:一要掌握不同年齡層次學生的心理狀況;二要深入鑽研教材,做到有的放矢;三要對愉悦感形成客觀機制(如時間、地點、場合等)掌握恰當;四要注意愉悦形成的其它因素,如教法的靈活性,教具的新穎性,教態的親切感,語音的誘發力等等。

教學的隨筆7

我叫章濤,是一名支教生,踏上教師這個神聖的崗位已經一年多了,每當我想起教師這個名詞的時候,心裏總是會有一種優越感,認為作為一名培養祖國未來花朵的園丁是一件很高尚的事。去年我剛到這個學校的時候,學校分配我六年級的語文,可以説算是我的強項了,但是我知道作為要向學生“傳道授業解惑”的教師來説我肯定會因為諸如教學經驗之類的不足難免犯一些錯誤,因此我在教學生怎樣學習的同時也在虛心向老教師學習,最終在小升中的時候得到一個差強人意的成績,也算是不負我站在這個講台上。本學期開學,因師資問題,我又被任命教四年級的數學。老實説,我本身數學不是很好,讓我來教數學,總是有點害怕誤人子弟,心裏一直是忐忑不安。幸好本學期全省組織“課內比教學,課外訪萬家”的活動,我心想機會來了,這不正是一個學習的良好時機麼,通過觀摩別人的教學,再把所學運用到我自己的教學中去是一個很有效的學習途徑。

我這次比武要講的內容是《線的認識》,是第二單元的第一個知識點,這堂課的主要知識點就是直線、線段、射線三種餡的認識及其區別與聯繫,考慮到學生的心理特點,我特意設計了以動畫片《西遊記》中孫悟空的金箍棒的變化引入直線的概念,在整個課堂中,我也穿插了好幾個活動的環節,目的是讓學生在實際動手操作中掌握新的知識,並學會把所學的知識運用到我們的生活中去。經過半個月的準備,並在第三週語文組教學比武的參與中吸取經驗和好的方法,我精心的設計了教案,準備了一個多媒體課件,製作了一些課堂中可能會用到的小道具,然後又很是熟悉了一番教材,明白所授課程在整個數學教材中的地位與作用,還特意試講了一節課。

上完公開課後,我虛心聽取了各位同事和領導的點評:基本功紮實、課前準備充分、可見製作精美、善於利用多媒體手段與傳統教育方式結合,課堂氣氛濃烈積極,通過動畫片介紹孫悟空的金箍棒引出直線的概念、手電筒發出的光線引出射線概念等學生感興趣的東西入手,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和主觀能動性,同時猜謎語的活動更是提高了學生的參與性,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模式對於學生對知識的掌握和聯繫生活的情感態度價值觀把握比較好。不足之處在於對課堂的時間把握不夠,活動的時間顯得繁長,聲音比較小的同時也略顯怯場,希望吸取經驗與教訓、學習老教師的經驗與方法的同時發揮自己的特色和優點從而在以後的教育教學中更上一層樓。

通過這次的教學比武,我充分的認識到了要想上好一堂課,不是單單教材上的內容給學生念一遍就完事,而是要採用多種有效的教學手段和方法,幫助學生掌握學的方法,鍛鍊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與在玩中學、並且能把實際生活與我們課本知識有效的聯繫結合起來,充分發揮他們的想象力與創造力,培養其爭取的學習態度與學習方法。同時,教師的教學還應該考慮到孩子們的心理特點與個別差異的存在,既要做到抓住重點,又要不放棄基本知識。

這一次的教學比武,對於年輕的剛從事教師這個職業的我們來説不單單是一場活動,更是一場洗禮,在比武的同時,通過觀摩同事們的教學,開闊了我的視野,拓展了我的教學手段,豐富了我的教學經驗及學習心理。我常對學生説“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關終屬楚;苦心人天不負,卧薪嚐膽,三千越甲可吞吳。”這也是我的座右銘,我堅信,只要我肯努力,不斷的通過學習和請教來充實和豐富自己,我也將擁有一個輝煌的明天!

教學的隨筆8

《論語》教學已接近尾聲,慚愧的是由於主客觀的種種原因,對於這個新課程我並沒有採用很新的教法,主要採用的還是教師串講的古文傳統教法,所以關於《論語》的文化內涵也主要是以我的評析為主,卻沒有把文言文教學的新課程理念吃透。反思過去,如下幾方面需要在今後的教學工作中不斷學習,不斷改進。

文言文教學給予學生自主學習時間太少。總覺得文言是歷史,是過去,與學生實際生活脱節,不“一字字的講,一句句地串譯”學生很難明白。所以面面俱到,學生不停地作筆記,生怕漏掉一個詞語的意思。再串講了文章字、詞、句的意思後,就是讓學生背誦原文。結果我發現:學生的背誦特費勁,一聽就知是死背,完全不理解譯文。後來,我發現學生們理解了文章意思之後,背誦的非常好……

總之,感知祖國文化的博大精深,培養學生文言文閲讀能力,是文言文教學主要目的。

教學的隨筆9

教師為什麼要讀懂學生?作為一名一線教師,不僅僅是站在講台上教書,更多的是需要了解學生的個人情況。畢竟教育不是做產品,因為教育的對象是學生,是一個人。所以每個人的情況都不是同一的。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最主要的是要學會讀懂學生,只有讀懂學生後,才會在教學上有進一步的提高。

我們知道了讀懂學生的重要性,接下來就是用什麼方法讀懂學生。這需要的是心理學的一些基本理論,和一些心理測試。在諸多的心理測試中,繪畫法比較簡單,就是讓學生在A4的白紙上,任意的畫畫。作為教師,可以通過畫,來發現學生自身的問題。我在我的班級做調研的時候,就用了畫畫的方法,讓一組的學生任意的畫畫。其中有一個女生的畫,是汪洋大海中停泊着一隻小船,伴隨着露出海平面一半的太陽,還有幾個海鷗在天上飛。這張看似很普通的畫,但是作為一線教師的我們應該要了解的是為什麼一個花季少女會在一張白紙上畫出能讓人沉思的畫。因為在汪洋大海中的一隻小船,意味着一個人要堅強的面對很多。因此,我專門找了這個女生,談了一次話。這個女生則是含着淚把他一直藏在內心的難受説了出來。雖然這個女生是一個很愛學習的學生,但是她的要強性格很突出,比男生還要強。那種不服輸的性格背後隱藏的是自己的苦。因為只有心裏苦的人,心靈才會很脆弱,才會讓自己的外表堅強起來。當這個女生訴説了自己的難受後,一臉放鬆的表情,這時我給他了一塊糖,跟他説,雖然説很苦,但是也有甜的時候,就如同吃這塊糖一樣,這世間還是有好的事情的。之後,這個女生努力的放下了以往的要強。這種畫畫的方法不一定能看出所有學生的內心世界,因為也有人應付。所以這種方法只適合用於個人。

讀懂學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這不僅僅需要一線教師有相應的知識,還需要對教育的一種熱忱。因此我們當成為教師之前就要意識到讀懂學生這一點。不是一味只是教書。我們應該切合學生個人的實際情況來教書。

在讀懂學生中還有一個很重要的部分,就是針對輕度智障兒童的認知。在國外,很多學校重視這些輕度智障兒童的學習支援。我們稱之為LD,ADHD兒童。這類輕度智障兒童或者是輕度自閉症兒童的教育支援方面,也是我們一線教師所要重視起來的。有些兒童的智力發育比較晚,有的時候跟不上學習進度。此時我們作為一線教師應當對症下藥,因此我們在看學生的作業的時候就應該第一時間發現,並去了解。比方説,5,6年級的學生寫得字如同幼兒園的孩子寫的,或者有的學生的記憶力很差,經常抄錯字等等。像這樣的學生,教師應當去家訪,瞭解一下家庭的情況。比如説父母如何在家裏教育孩子等等。在教學過程中,我們往往會發現一些學習很吃力的學生,他們的學習吃力不僅僅是自身的原因,還有家庭的原因在裏面。比方説因為父母在外工作,回家後不能照顧到孩子的學習和生活。因為家庭暴力導致孩子的內心緊張,與人交流困難,注意力不集中等等。或者其他的方面,比方説在學習上吃力,但是在體育,繪畫等方面突出。等等的一切都需要一線教師在第一時間掌握。在殘疾兒童教育裏最重要的中心點是,根據每個人的需求來提供各自相應的教育支援。同樣的道理我們可以放在普通教育上。不管是對健全兒童也好,還是對LD,ADHD等輕度智障兒童也好,都必須是運用對症下藥的教育方式。一線教師在課堂上是統一的,但是在課下的個別輔導上是需要符合學生自身情況的。這就是最主要的讀懂學生。

在讀懂學生的過程中,不僅僅是一線教師的努力,更重要的是教師羣體的意識。也就是説作為教師應當與其他一線教師進行讀懂學生的共享。以便達到其他老師在遇到問題的時候,可以做相應的解決,以及做到諮詢的作用。

教師是一個羣體,我們共同面對的是學生的人生未來。因此讀懂學生其實主要是一種教師的職業意識。也就是説,當我們成為一名人民教師之前,首先要對這份職業感到是神聖的,是光榮的,而不是因為自己的生活可以得以保障。作為老師,最可悲的事情是自己被畢業後的學生視成陌生人,作為學生,最可悲的事情是沒有遇到一名真正的好老師。因此讀懂學生之前,我們應該端正自己的職業態度,杜絕誤人子弟的行為。從而做到一名真正的靈魂工程師。

在讀懂學生過程中,需要藉助心理方面以及教育方面的專家,也就是需要從事搞教育研究的專業人員的輔導。尤其是在學生諮詢方面,教師的態度應當是傾聽,而不是審問。但是在當今的教育體制下,更多的教師不懂得什麼是傾聽,而是不去等學生把自己的想法説完,就一個勁地批評審問。我們可以在作學生諮詢的時候,放下自己所謂教師的身架,以一個人對待一個人的方式來跟學生們接觸。哪怕是剛上國小的孩子,我們都不可以擺出一幅所謂的大人的樣子。這就需要專家的指導幫助。以及,當一線教師出現不能自己解決的問題的時候,可以諮詢專家,以及得到專家的指導幫助。

在讀懂學生過程中,還需要家長的配合。也就是説教師需要讓家長也重視讀懂自己的孩子。當我們瞭解了孩子真正的想法的時候,才可以在孩子需要幫助的地方進行間接性的幫助。所謂間接性的幫助是希望孩子能夠自己主動去解決問題,家長和教師屬於在暗地裏稍微指引的。因此,家長的配合也是非常重要的。

綜上所述,讀懂學生不僅僅需要一線教師的教育方面的知識,觀察能力,綜合思維分析能力,更需要的是團隊的力量以及教師意識。同時也需要各界人士對一線教師的援助支持。孩子的手裏握着國家的未來,重視對孩子的真正教育,就是重視國家的未來發展。

教學的隨筆10

一個學期工作即將結束,我將帶領孩子們就此告別了三年級,迎來四年級的學習生活。這個學期的工作是繁忙的、充實的、也是充滿希望的。回顧這一學期的教學工作,我總結如下:

一、認真鑽研教材,努力體現教育新理念,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為了上好每一節課,我更加重視認真鑽研教材這個基礎上,把吃透教材作為教師進入課堂的必經環節。每堂課後重視課後反思,從多角度去反思課堂教學效果,做到查闕補漏。

二、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學生語文素養。

語文是一門充滿思想、充滿人文精神、充滿智慧的學科。在新課改的大背景中,學生的自主學習,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我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力求做到讓學生變得鮮活,讓學生學得興致盎然,使學生在語文學習中享受學習的樂趣,從而發展學生的語文素養。

1。注意新課導入新穎內容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教學中,我十分注重培養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譬如,在導入新課,讓學生一上課就能置身於一種輕鬆和諧的環境氛圍中,而又不知不覺地學語文。我們要根據不同的課型,設計不同的導入方式。可以用多媒體展示課文的畫面讓學生進入情景;也可用講述故事的方式導入,採用激發興趣、設計懸念……引發設計,比起簡單的講述更能激發學生的靈性,開啟學生學習之門。

教學的隨筆11

針對學生活潑好動的特點,我們在課堂教學中,經常安排一些學生喜歡的遊戲練習,創設良好的教學氛圍,使課堂“活”起來,讓學生“動”起來,用以激發學生的練習興趣,調動學生鍛鍊的積極性,培養學生的開放式思維。但是遊戲教學中往往會出現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情。如在2年級的一節體育課中,我安排了“找朋友”的遊戲,個別學生為了“逃避”受“罰”,突發氣象,出現有違規則的舉動。針對這一現象,我讓學生展開討論,在爭論中引發出創新的火花,獲得了意外的收穫,創編了“數腳”遊戲。

實例

在師生親切的問好聲中,我們的體育課進入了導入部分。為了激發學生的興趣,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我安排了“找朋友”的遊戲,當我講清楚規則和要求後同學們沿着籃球場的邊線進行慢跑,開始了遊戲。

我喊“5”,學生快速地自由結伴,5人抱成一團,我檢查後,對人數不夠或者是超過人數的小組,要求每人做3次立卧撐。為了改變遊戲的單一性,增加遊戲的趣味性,我採用了加、減、乘以及喊出的數字加或者減我舉起的打出的手勢,以提高學生的注意和興趣。在一次我喊“4”加我舉起的右手打出的“2”的手勢後,在檢查每組人數時,發現了有一個組是7個人相抱,其中XX同學馱在一位學生的背上。我對該組的同學作出了不符合遊戲的判決,每人做3個立卧撐時,學習同學提出了反對意見。他理直氣壯的説:“老師,你看我們是聯體兒,二個人二個腳,你再看其他小組6個人是12只腳站在地上,我們雖然是7個人,但也是12只腳站在地上,和他們是一樣的,怎麼要做立卧撐呢?對XX同學的講話,我沒有急於發表意見,而是讓大家討論怎麼處理。同學們一下子七嘴八舌地議論開了,有的説要做,有的説不要做,有的説有理,有的説是狡辯。其中有為學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老師,我們今天做的是找朋友的遊戲,是數人而不是數腳,他們不符合要求。聽他這麼一説,我突然來了靈感,就對大家説:剛才XX學生的表現和你們的議論,使我產生了一個新的想法,數腳不也是個很好的遊戲嗎?大家來想想看如何來創設這個遊戲。這一下討論的氣氛又熱烈起來,XX同學更來勁,他説:只要老師説出數字後,不管哪個組的人數多少,只要站在地上符合老是的要求即可。

隨即,我和學生一起嘗試練習,當我喊到“8”時,學生迅速結伴,為了達到8只腳,大家各出奇想,有的腳踏在另一個人的腳背上,有的單腳站立,更難的是四個人成二隻腳,多種多樣的動作和造型呈現在我的眼前。當我喊“0”時,居然也沒難倒學生,他們坐在地上把腳抬高離地。學生積極動腦,集體創設,互相協作,完全沉浸在遊戲練習中。雖然這節課的教學內容受到了影響,但我和學生得到了一個意外的收穫,創編了一個新遊戲--數腳遊戲。

思考

這次遊戲教學給我很大的啟示,在平時教學中,教師是教學的主角,習慣於讓學生按設置好的各種內容和練習手段進行機械地模仿,被動的練習。把愛提怪問題、愛鑽牛角尖、不遵守規則的學生視為為調皮搗蛋,加以批評指責,造成學生在練習中不敢越雷池半步,扼殺了學生的創新意識。如果課中我把XX學生的行為視為搗亂,將他的話視為狡辯,不予理睬,就不會有這以外的收穫。

體育教學是學生身體鍛鍊和思維活動想結合的過程,激活學生的思維有利於學生主動地參與到體育教學中,充分體現出師生、學生間相互交往,積極湖動,共同提高的特點。在這遊戲教學中,針對出現的問題,教師不是專制地下結論,而是給學生有交流探討的機會,讓學生髮表觀點,提出看法,在學生思維的碰撞中引發創新的火花。在遊戲的創編過程中,學生積極思考探索,充分體現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在遊戲的練習中,學生的個性得到了發展,自我表現得到了成功的體驗,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創新教育不是把學生當作機器上的螺絲釘,而是把每個學生看成是發動機。我們要重視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要善於發現學生在練習中有意和無意間所表露出的閃光點,對學生在活動中表現出的創新舉措,應及時加以鼓勵,要創設情景加以引導。要鼓勵學生去尋找一項活動、一個動作的缺點,包括鼓勵學生尋找老師的缺點,尋找幾個學生同一動作或幾個學生不同動作練習中的交叉點、異同點,瞭解動作學練中的重點、難點,提倡學生去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教師要給學生自主活動的空間,讓學生積極去嘗試、去探索。無論成功與否教師都應多給予肯定和鼓勵。精心呵護學生,更不應把創新這棵幼苗扼殺在萌芽狀態。

教師還要善於自己的教學創新,要善於運用多種思維創造多變而又有效的方法和手段,及時讓學生一起去分享、去體驗,定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教學的隨筆12

當前全區課堂教學改革在區教研室的大力推動下,已經營造並形成了良好的氛圍,各校正以實際行動紮實推進課堂教學改革。結合全區課改新形勢的發展要求,我校也在思考如何更好地發揮信息技術的功能以推進課堂教學改革,進而推動教育現代化的發展。

我的觀點是:充分利用信息技術手段和現代視聽工具和信息傳播工具進行教育教學,擴大教學範圍,提高教學效率,這是課堂教學改革的方向,也是教育現代化的標誌。

關於充分利用現有信息技術條件,推動課堂教學改革,我主要談以下幾點嘗試與思考,與大有交流:

1、廣泛建立與家長的飛信、QQ羣、微博、微信等交互式聯繫。通過這些技術手段,密切家校聯繫,遠程指導學生和家長明確學習要求,完成作業或前置任務,為教育教學提供有益的助力。並且通過收集反饋信息,實現交互式因材施教。

鏡頭一:某家長收到如下飛信:“今天數學作業是《同步訓練》22頁解答題的第1題,挑戰自我第1題,第2題,整理在演草本上,注意規範書寫步驟。前置作業第1課。請家長督促。”

當家長每天能收到來自孩子的任課老師的飛信時,對於孩子在校各科的學習進度和要求瞭如指掌。家長能及時指導並督促孩子完成作業,在培養孩子方面家校同盟瞬間交匯對接,大大提高了教育教學的實效性。

思考一:隨着網絡交互式終端延伸至每一個學生家庭,遠程全天侯指導學生學習成為可能。利用信息技術我們可以全面的交互式的指導每一個學生的學習情況,對於學生學習中的問題了如指掌,使課堂上的交流與指導有更強的針對性。未來,隨着信息技術的進一步發展,學生人手一個無線終端的學習方式成為可能,屆時學生的學習方式將變得更加便捷且豐富多彩,在時間、空間上也會發生根本性的變化。我們每一位教師都應該有充分的迎接新技術挑戰的準備。

2、通過鼓勵和引導學科教師製作和使用“微課程”,有效提升優質教學資源的共建共享。我們學校還將“微課程”資源上傳到共享雲盤上,為學生自主遠程學習提供了豐富的課程資源。

鏡頭二:裴景娜老師為組長的生物教研組正在製作“觀察關節構成”的微課程。他們買回一條豬的前腿關節,小心剖開關節外的肌肉和韌帶組織,充分展露出關節的內部構造,一邊用手機拍攝,一邊講解,錄製出關於關節結構學習的視頻微課,最後用繪聲繪影軟件對視頻進行編輯加工,。一段5分鐘的視頻“微課程”上傳到共享的360雲盤上,不僅可供全體生物教師每一屆學生學習該內容時點擊使用,也為學生課外開展自主學習提供了不限點擊次數的課程資源。

思考二:建立豐富的網絡課程資源將有助於未來實現真正讓學生自主學習。今天我們所提倡的.自主學習,還稱不上真正意義的自主學習。我們只是通過“導學案”或前置任務單告訴學生學什麼、何時學、怎樣學、學多深、學多快、學多少,這一切仍然都是由教師掌控下進行的,學生仍然沒有擺脱被動接受的狀態。真正的自主學習是學習者自己掌控學習內容、時間、程度、進度、方式和節奏。不懂的問題可以利用網絡資源反覆看反覆聽,直到明白為止,不受任何外在的強迫。當學習可以被自己掌控時,自主學習才真正的開始。未來,信息技術使教師的職責發生重大變化,將不再以傳授知識為主,而是重在建設網絡學習資源,培養學生掌握信息處理的方法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交流和共建學習資源將成為教與學的核心。

3、發展學生的信息技術操作技能,拓展學生參與課堂教學的自主空間。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提高學習效率。

在今天信息化課堂的大環境下,學生的信息技術操作技能,學生的信息素養已成為影響着課堂教學效果的重要因素。信息技術支持下的新型課堂教學模式,在更加直觀有效地完成教學任務的同時,還側重了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強調了學生的自主體驗,強化了學生的求索探究精神,並在合作進行的小組學習過程中鍛鍊了合作意識。

鏡頭三:生物學科閆亮老師的課堂上,學生正在演示着自己和小組同伴一起製作完成的“西瓜蟲避光趨陰實驗”的DV視頻畫面。教師通過安排學生利用週末時間自行捉西瓜蟲並進行實驗,並要求學生以小組為單位,互相協作錄製實驗的過程,在課堂中展示。通過這種方式,大大地激發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興趣,並且使知識的鞏固成為自然而然的事。讓學生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體驗到求知和進取的無窮樂趣!在課堂中學生展示着自己製作或觀賞着同伴完成的作品,學習的過程變得趣味無窮,怎能不提高課堂效率?

思考三:在當今信息時代,科學技術已成為人類社會經濟發展的決定因素,信息化已成為人類社會發展進步的總趨勢。在信息技術發展日新月異一日千里的大背景下,教育勢必受到信息技術的強烈衝擊。建立在基於信息技術支撐下的全新教育思想、教學模式、教學方法的教育教學改革,必將成為新時代實施素質教育的必由之路!

教學的隨筆13

在平時的教學活動中,我們常常發現一種“奇怪”現象:不少老師,教學熱情很高,教案寫得詳細工整,課前還準備了小黑板、小道具,但課堂上學生似乎並不領情,對老師的“循循善誘”被動應對,課堂氣氛沉悶,教學達不到預期的效果。這是什麼原因呢?細細想來,主要是因為老師課前備課時只關注教材和教法,沒有用心去了解學生,用時髦的話説就是沒有讀懂學生。

備課,其實就是教師在課堂教學之前進行的設計準備工作,即教師根據課程標準的要求和教學內容的特點,結合學生的具體情況,對教材內容進行教學法上的加工和處理,選擇合適的教學方式方法,規劃教學活動。因此,在備課的具體工作中,備學生才是核心環節,備學生的備課質量對於教學效果起着至關重要的作用。

那麼,在常態課背景下,教師課前應如何落實以生為本的理念,做好“備學生”這一環節,真正讀懂學生呢??這就要做到“四個讀懂”。

1、讀懂學生的知識基礎

學生學習新知,必須以已有的知識作為基礎。這個道理跟蓋房子是一樣的,只有在原有的基礎上建造才能使房子更堅固,空中樓閣只能是海市蜃樓。如果我們施教前先了解學生的知識基礎,並以此為基點鋪設教學之路,課堂教學才會給人以踏實之感。因此,教師備課時要通過作業等方面的反饋信息,瞭解學生掌握了上節課教學目標中的哪些知識和技能,掌握的程度如何,還有哪些知識沒有掌握?本節課哪些知識需要教師進一步指導、點撥,哪些知識學生能夠自主學習,哪些哪些知識需要教師進一步指導、點撥,哪些知識學生能夠自主學習,哪些知識需要進行合作探究,哪些知識需要教師直接講解等等。只有這樣,教師才能開展好教學,收到好的效果。

2、讀懂學生的學習習慣

學習習慣是在學習過程中經過反覆練習形成並發展,成為一種個體需要的自動化學習行為方式。它對學習新的學科內容、構建新的認知結構具有十分重要的影響。教師只有對學生的預習、聽講、問答、小組合作等方面的習慣,做到“心中有數”。課堂教學才能隨機應變,遊刃有餘。比如,教師在新學期發現剛接手的班級學生沒有預習的習慣.也不知道要怎樣預習,教師就可以製作一張預習常規卡片,讓學生卡片,讓學生按照卡片上的要求預習,久而久之,必能養成預習習慣。如果教師瞭解到該班學生髮言不太積極。在教學時就要有耐心,經常通過鼓勵性的評價語言,引導學生樂於發言,敢於表達。只有瞭解了學生的學習習慣,才能長善救失、分類指導,教學的有效性自然就會大大增強。

3、讀懂學生的生活背景

學生的生活環境、學習經歷不同,形成的對社會、對學習的觀點和態度也會有很大的不同,這些背景對學生進一步的學習有着重要的作用和影響。記得一次在課堂上出了這樣一道題:今天爺爺挑了10擔水,每桶水30千克,請問爺爺一共挑了多少千克水?當老師檢查練習情況時,發現大部分學生都寫錯了.包括一些好同學,做錯的原因是學生不知道一擔水有幾隻水桶。這是老師沒有考慮到現在的城市學生缺少挑水的知識背景,所以課堂出現了意想不到的局面。其實每一個學生都是從他們的現實生活世界出發,與教材內容發生交互作用,建構他們自己的知識結構。缺乏生活體驗,就缺乏應有的解讀文本的基礎。

4、讀懂學生的身心特徵

瞭解學生的身心特徵,是做好教學工作的前提條件,因為“知其心”,才特徵呢?據研究表明:兒童具有想象力豐富、喜歡趣味性、好動愛表現等心理特點。因此。教師教學對要充分利用學生盼心理特點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瞭解學生一般特點的基礎上,教師備課時還要充分考慮到學生個體之間是有差異的。他們在課堂上的情感需求、智能水平是不一樣的。教師要學學會依據學生的個體差異預測學習過程和效果,為課堂營造生成的空間,確保課堂教學質量。具體來説要做到“四個關注”:關注人體差異、關注情感需求、關注認知障礙、關注生成空間。

總之,教師在備課時,若能真正把學生這個“人”的發展放到中心地位去考慮、去研究,那麼我們教師的課堂將會變得和諧、高效,煥發出勃勃的生命活力。

教學的隨筆14

在世界著名的藝術殿堂法國的盧浮宮有三件寶,其中之一就是意大利文藝復興巨匠達·芬奇的傳世名作《蒙娜麗莎》。幾百年來,《蒙娜麗莎》讓人百看不厭。微抿的雙脣,微挑的嘴角,恬靜、淡雅的微笑讓我們感受到了永恆的美。

課文用生動的語言,向我們細緻地展現了達·芬奇的精湛畫技和他天才的想象力。先是描述了大家在紐約大都會博物館前排隊等候欣賞《蒙娜麗莎》的心情和此畫來紐約展出的原因;接着作者用細膩的筆觸、傳神的語言介紹了《蒙娜麗莎》畫像,具體介紹了畫的尺寸大小,人物的外形,特別詳細描寫了蒙娜麗莎的面部表情和神祕的微笑,以及她優雅的坐姿、交疊的雙手和幽深茫茫的背景;最後用精煉而飽含激情的語言告訴大家,蒙娜麗莎給人帶來了心靈的震撼,留下了永不磨滅的印象。整篇文章文筆洗練,文字淺顯流暢,可謂是介紹藝術品的傳神之作。

選編本課的意圖是引導學生把閲讀、感悟、想象結合起來,再現蒙娜麗莎神祕而迷人的微笑,受到美的薰陶,培養熱愛藝術的情操。

教學本課的重點是對照插圖,把具體描寫《蒙娜麗莎》畫像的部分找出來,欣賞蒙娜麗莎神祕莫測的美麗神韻和那如夢似幻的嫵媚微笑,引導學生從蒙娜麗莎的面部表情以及她的坐姿、雙手和背景等具體的描寫中體會世界名畫的魅力。

這幅畫的確是美,但對於學生來説不夠理解。如果僅僅如平時的分析學生興趣不大。於是,我便從圖畫入手,讓學生仔細觀察,並對照圖把具體畫像的部分找出來。緊接着,我便叫一個志願者上台當蒙娜麗莎。沒想到:一男生積極舉手要求上台。頓時,教室裏就像炸了鍋似的熱鬧起來!

我讓他模仿蒙娜麗莎的樣子坐在椅子上,要求其他同學仔細觀察:“像不像?”並説話理由。有人説:“沒有書上的美!因為圖上的她臉頰泛着紅光,一頭黑髮輕鬆地垂落雙肩。看起來是那樣的逼真!”有人説圖上的蒙娜麗莎流露出恬靜、淡雅的微笑是那樣的耐人尋味,難以捉摸!真是一種神祕的美!而台上的同學沒有那種神祕、恬靜、淡雅的美!

沒想到這樣簡單的對比教學,學生的積極性如此高漲!學生很快也説出了哪些地方是直接描寫,哪些地方是側面描寫!幾下子就把教學重點突破了!蒙娜麗莎那驚人的美已在學生的爭議中烙印於心底!我的教學目標也完成了!我想:這也是在探索突破課堂教學過程中的一點體會吧!

教學的隨筆15

教育觀是教育思想認識的基石,是教育者從事教育活動的出發點。教育觀念對教育改革具有先導性和前瞻性。列寧指出:“人的意識不僅能反映客觀世界,而且創造客觀世界。”教育觀念的先導性表現在教育觀念對教育實踐有着巨大的作用,它改變着教育的面貌,決定着教育的成敗。先進的教育觀念產生積極的教育行為,使教育獲得成功;而落後的教育觀念則產生消極的教育行為,導致教育的失敗,甚至傷害到我們的學生。有什麼樣的教育觀就有什麼樣的教育行為,在新課程投入實驗的推行中,樹立全新的教育觀念,勢在必行。

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人

現代教育是以學生為主體的教育,而主體教育是以人為本的教育,是“要在人的內心和行為兩個方面同時造就一個人,造就一個不同於以前人的、獨立自主的、有熱情、有個性、有尊嚴、有責任心的人,也只有這樣的人才是適合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時代需要的人……教育只是通過主體,為了主體,在主體之間進行的一種精神交流和對話,關注的是整個人生世界的意義”。因此,學生的發展是主體意識的覺醒和主體能力的提高。學生主體意識的覺醒和主體能力的提高會使學生主動尋找、充分、自由、全面的發展。

在現代教育中,教師要盡最大努力去喚醒和激活學生的主體意識,發展學生的主體能力,引導和促進學生健康發展。全國特級教師支玉桓的教學告訴我們這樣一個道理:教學《再見了,親人》一文,他沒有過多地講解課文內容,而是通過學生朗讀,教師指導朗讀、範讀、帶讀、欣賞和鼓勵朗讀等方法,激活學生朗讀興趣,喚起學生競爭意識,提高朗讀質量,使學生進了情景,真正發揮了學生的主體意識,感染了在場的每一位老師。可以這樣説,當今社會,凡是注重發揮、調動、培養和提高學生主體性的教育都是進步的,有價值的教育;凡是壓抑學生主體性的教育都是落後、有害的教育。

面向全體,關心尊重每個學生

我國社會主義性質、基礎教育的基礎性,決定了教育必須面向全體學生。這就要求教育工作者根據學生的個體差異進行教育,關心尊重每一個學生。

首先正視學生的差異。不同階段的學生生理和。心理髮展具有明顯的差異性。與成人相比較,學生有着自己獨特的內心世界,有着獨特的認識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方式,必須正視學生與成人間的巨大差異,探求符合其特點的教育方式,不壓抑學生的主體性,引導學生健康發展。

蘇霍姆林斯基説:“每個學生都是獨一無二的世界。”他又説:“天賦為每一個正常的頭腦打下了必要的、充足的根基,使每一個人都能成為創造者。”每一個學生都是與眾不同的,都有自己的特點和長處。花有花的香,樹有樹的美,晴有暗的麗,雨有雨的趣。學生作為被教育的對象,更是如此。當每個教育工作者都從內心欣賞每個學生,關心每個學生,那麼,世界將會變得更美好。

其次關心尊重每一個學生。關心尊重學生是對學生的一種鼓勵,是風平浪靜的日子裏的一種揚帆遠航的動力。常言説,寸有所長,尺有所短,月有圓缺,學有遲速。學生的差異性必然存在,教師必須承認並尊重這種差異,使各種類型的學生都得到發展。在優秀教師的眼中,學校沒有“差生”,只有學習有困難的學生,對這樣的學生要特別的關心尊重。如果像~塊用舊抹布放在一邊,置之不理,那就是用錯誤對待錯誤了。

現代教育觀念是一個不斷髮展的觀念。只有不斷適應時代要求、積極投入全面推行新課程的偉大實踐,從教育、教學的實踐問題出發,不斷地學習,不斷地探索,全面樹立全新的教育觀念,才能迎接對世紀的挑戰。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