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節再憶於永正先生散文

來源:文萃谷 6.51K

於永正先生,全國著名特級教師,教育部“跨世紀名師工程”向全國推出的首位名師。這樣一位名師,我卻有幸和他老人家有過兩次相遇。清明節之際,又懷念起我的恩師。

清明節再憶於永正先生散文

20××年3月8號,我在臨清聽了於先生執教的《水上飛機》,並非常莽撞地上台表達了自己對於先生以及語文教學的看法,於先生破天荒收下我這個掛名弟子。回去之後,激動地難以自制,寫了一篇《我和於先生面對面》,心想要向於老師學習,努力進取,爭取也在40歲之前,幹出一些名堂,不負老師對我的鼓勵和期望。遇到於先生,無疑就像注入一針強心劑,渾身有了一股力量。

20××年9月,新學期一開學,我就得到通知,要到聊城光嶽賓館聽於先生的講座,我又要見到敬愛的於老師,有一種自豪和興奮,幾乎一宿沒怎麼睡覺。因為自己好歹算是於先生的弟子,比別人多了一層親近。

於先生講的課文是五年級的《林沖棒打洪教頭》,這一次,比《水上飛機》年級更高,層次更深,更加有條理性,堪稱經典課例。他讓學生找一找,想一想林沖的為人,人品,有什麼非比他人、別人難以做到的地方。他親切而又神祕地對孩子們説:“我把這個字寫在手心裏,你們也把感悟到的一個字寫在手心裏,看誰是於老師的“知音”?”“把字寫在手心”成為他的“知音”,其實他始終是學生的`“知音”,是學生的夥伴,學生爭着想成為老師的知音,學習的熱情又一次被點燃。最後,於老師相機點撥、暗示,讓學生“跳一跳就輕鬆摘到了桃子。這堂輕鬆愉快的語文課,於老師用高尚的人格魅力和精湛的教學藝術,使學生趣味盎然地在語文學習的快樂中行走,如沐春風,其樂融融,難怪有人稱於老師是“派往兒童精神世界的天使。”

在講完課的間隙,於先生坐在台上椅子上,略顯疲憊。我走上去,恭敬地喊了一聲“老師”,他轉過頭,打量着我,我趕緊説:“我是您在臨清認的掛名弟子,叫董玉恆。”隨即拿出第一天晚上寫的一段文字,遞了上去,上面寫道:“……我並不是一個優秀的教師,您也不瞭解我的根底,但您卻草率認下我這個弟子。您就像走在海灘上的人,見到留在水窪的小魚,就把它們扔回大海。別人會説,那麼多的小魚,不在乎你所能救起的那幾條。您心裏一定在想,就算誰也不在乎,但這條小魚真的在乎。我就像那條小魚,您給了我一次機會,今後如何發展,命運掌握在我手裏。遇到您,是我今生最大的幸運,是您給了我重新成長的信心……”他看了之後,馬上微笑着説:“我想起你是誰了,現在工作學習怎麼樣?”我彙報了上學期的工作情況以及今後打算,並説了碰到的一些困惑,於先生為我做了一些解答,我感到豁然開朗。我非常關心於先生的身體狀況,他説,並無大礙,體格還行。時間原因,我不能耽誤先生太多時間,匆匆告辭下台了。

講完課,下一個環節是先生説課,深入淺出講了一些教育思想和教學方法,我覺得不愧是全國特級教師,站得高,看得遠,稍加點撥,就讓人受益匪淺。他帶給聊城的不僅是教育理論和實踐經驗,更重要的是啟發鼓舞人的精神力量。隨後評論提問環節,我踴躍舉手,我發自內心地説:“奧運會剛剛過去,那首歌還回蕩在我們耳邊‘迎接另一個晨曦帶來全新空氣。氣息改變情味不變書香飄滿情誼。我家種着萬年青,開放每段傳奇為傳統的土壤播種,為你留下回憶。聊城歡迎你為我們開天闢地,流動中的魅力充滿着朝氣。’您的到來,為我們打開一扇窗,射入一束陽光,帶來新鮮空氣。我感激您,應該加倍努力,並在教學中領會和運用您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全場響起一片掌聲,不是我説的多好,也許大家都懷着同樣的心情,敬仰和愛戴着我們親切的於先生。

講座結束了,我們一千多人都依次下樓,我竟又一次和於先生捱得那麼近,我輕聲喊“老師”,人太多,他沒有聽到,我看到了他幾乎全白的頭髮,他戴的眼鏡,他穿的短袖襯衫,他下樓有些吃力,我試圖去攙扶他,但只是手觸碰到他已經鬆弛的胳膊上的皮膚,然後又羞怯地退縮回來。誰知這一別,以後再也沒見過面。

以後的這些年,我研讀了先生的一些著作,加深了對教育的理解,我時常思念着先生,又不敢和他聯繫交流,總覺得愧對先生了,沒有突出的成績。20××年12月8日上午我聽到先生離去的噩耗,黯然神傷,久久説不出話來。下午,我在黑板上寫上:20××年12月8日上午6時,於永正先生逝世,享年七十六歲。我緩緩地對學生們説:“你們的師爺,今天去世了。”然後簡單説我們如何相識,他是那麼好的一個人,我從他身上汲取到可貴的正能量。第二天,恰是該到臨清參加又一期語文培訓,我又在培訓班對老師們講我和於先生的事,並帶着他的《教海漫記》,朗誦了其中幾段文字,老師們聽了以後也感慨頗深,對先生產生敬佩之情。

我心目中最偉大的老師不在了,太陽依然從地平線上升起,我們體味着他的教育思想繼續前行。教師是平凡的,辛苦幾十年,淡然場,於先生應該是無怨無悔的,他躬耕於三尺講台,傾心於教書育人,不求聞達,從不以專家自居。學高為師,身正是範。他不但以他的學識和德行,培育了眾多桃李,也帶出了萬千青年園丁。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他的著作,他的理論,他的事蹟,他的音容笑貌,一言一行,都是我們永遠膜拜的豐碑。

“輕輕的/他走了/正如他輕輕地來/他保持着儒雅的微笑/留給我們太多的愛。”清明節到了,師恩難忘,感謝於先生和我的兩次相遇,深切緬懷他,遙遙祭奠他老人家……

【作者簡介】董玉恆,生於1977年9月,國小教師,現任教於山東省臨清市金郝莊鎮中心國小,愛好文學,曾在《山東教育導報》發表作品,教學風格不拘泥於課本知識,注重教育的開拓性和長遠性。愛好朗讀和寫作,文學觀點是,寫作要有文化底藴,有心靈感受,傳播正能量。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