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家教的隨筆

來源:文萃谷 1.18W
關於家教的隨筆1

在一望無際的非洲大草原,野生動物們最活躍的時候,也是考驗小生命能否生存的特別時期。在這弱肉強食的大草原上,一隻小長頸鹿出生了,小長頸鹿剛出生時,要從離地面大約三米高的母親的肚子裏掉落到地面上,通常都是後背着地。幾秒鐘之後,它翻過身,把四肢蜷在身體下。然後,它甩掉眼睛和耳朵裏最後殘存的一點羊水,第一次睜眼審視這個世界。

關於家教的隨筆

大約一分鐘以後,長頸鹿媽媽低頭看清小長頸鹿的位置,確定自己在小長頸鹿的正上方。接着,長頸鹿媽媽就會抬起長長的腿,踢向她的孩子,讓它翻了一個跟斗後,四肢攤開。如果小長頸鹿還是不能站起身來,長頸鹿媽媽就會不斷地重複這個粗暴的動作。

小長頸鹿為了能夠站起來,拼命努力,不停嘗試站立。但是因為過於弱小,小長頸鹿有時會中途停下來。長頸鹿母親看到它停下來,就會再次踢向它,迫使它繼續努力。在媽媽粗暴的干預下,小長頸鹿終於第一次用它顫抖的雙腿站起身來。

小長頸鹿站起來了,媽媽應該會好點了吧?不是的。長頸鹿母親並沒有停止她的暴行,她再次把小長頸鹿踢倒。怎麼解釋她的這一不合常理的舉動呢?原來,她想讓自己的孩子記住自己是怎麼站起來的。要想在荒野中生存下來,小長頸鹿必須能夠以最快的速度站起來,以避免自己與鹿羣脱離,因為只有在鹿羣裏它才是安全的,才能躲過草原上獅子、土狼等食肉動物的侵襲,如果長頸鹿母親不教會她的孩子儘快站起來,與大部隊保持一致,那麼它就會成為這些野獸的美餐。

看到長頸鹿媽媽的這一殘酷的愛子方式,我不禁想到了我們人類對孩子的教育,現在的孩子,大都是獨生子女,是大人眼中的“寶貝”,飯來張口,衣來伸手,含在嘴裏怕化了,拿在手裏怕掉了,唯恐孩子受到一點點的委屈,作為家長,可以説説人人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正是基於這種心理,我們往往不能正確地對孩子進行教育,很多孩子甚至根本沒有經歷過爬這一最基本的過程,往往在大人的攙扶下直接站起來走路,省去了人生中的第一次磨練,結果很多的孩子長大後,由於沒有吃苦的經歷,做起事情一遇到困難就想着退縮,受不了人生道路上的挫折,或者把人生看得過於美好,一遇到困難就萎靡不振,消極頹喪,反觀我們的近鄰日本,在對孩子的教育就有自己獨特的一套,可是説有點類似長頸鹿媽媽的“殘酷”教育方式:剛剛咿呀學步的嬰兒學走路跌倒時,媽媽總是站在孩子的前面鼓勵孩子站起來,而不是去把孩子扶起來,進入幼兒園後,會讓孩子們赤着腳在沙石小路上行走,從小養成獨立吃苦的精神,這樣的孩子長大後很快就能適應紛繁複雜社會。

温室培育不出名花,馬廄裏訓不出駿馬,長頸鹿媽媽對孩子的教育給了我們人類很大的啟示。

關於家教的隨筆2

“校有校規,家規家規”是人們常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但一問到“你家的家風是什麼?家教是什麼?”這些問題,同學們就會傻眼了。

我家的家風是“孝”,孝敬父母,尊敬長輩。父母一直告誡我:百善孝為先!家風是一條應該牢記的座右銘。有了它,我們才可以在社會上立足,才能讓自己走的更遠!銘記家風,為自己的人生做奠定而堅定的基礎,踏出堅定的步伐,成為國家的棟樑之才!

記得在小的時候,我每次去和好朋友玩兒,都會忘記爸爸或媽媽規定的時間回家,玩兒的盡興的時候就會很晚回去。讓大人們很着急,於是媽媽就對我很認真地説:“我們是怎麼規定的時間,為什麼每次都不遵守規定,這麼晚才回來。現在我們就規定,同樣的錯誤不可以犯三次,同意嗎?”我點了點頭,並向媽媽保證下一次一定遵守規定,按時回家。

好景不長,我的老毛病又犯了。一次暑假的時候,我的作業完成了,就去找朋友玩兒,媽媽告訴我最晚六點半回家,不要影響別人家吃飯的時間,我同意了。我們玩兒得非常開心,她的媽媽再三邀請我在她家吃飯,我欣然的接受了。過了一會兒,媽媽打電話要我回家,我只好乖乖的回去了,因為已經超過七點半了。一回到家,就被媽媽狠狠的批評了一頓。我知道自己的錯誤是沒有準時回家,並且在別人家吃飯不光打擾了別人,也給別人帶來負擔。暗下決心,絕不再犯。

現在我終於明白了“家風、家訓、家教”是什麼。“家風”是一家子的風氣,這家風一旦敗壞,這家的思想品德也會跟着壞,這家就再也難以培養優秀的後代了。如果沒有“家訓”,那麼就會把後代寵壞,只有讓他(她)知錯就改,然後再慢慢教育(她)。我想這就是“家風、家訓、家教”吧!

關於家教的隨筆3

什麼是家風?我理解家風是每個家庭祖祖輩輩總結積澱的生存、生活經驗。在農耕社會,勤儉持家、尊老愛幼、以善待人、平安是福、忍讓為安等是大多數家庭的共識;在文化素養較高的家庭講究耕讀傳家、好學上進;在經營商業流通的家庭把和氣生財、誠信為本作為家訓。這些都是積極向上、具有正能量的家風。當然,還有的家庭橫行霸道、恃強凌弱、坑蒙拐騙等,這是壞家風。

在一個家族、一條血脈、一個姓氏從古至今的興衰變化中,家風和遺傳因子一樣起着主導作用。我們在歷史上看到,有的家庭因為戰爭、災害、政治等外部因素家破人亡、流離失所、背井離鄉,但是隻要有一個人在,這條血脈還會延續、崛起,繁衍生息、以至興旺發達。而有的家庭富可敵國,富貴一時卻很快轟然倒塌,家破人亡,走向衰亡。究其原因,一個家庭的興旺發達不在於一時的富有,不在財產的多少,而在於良好的家風。我們不可能永久代替子女做事,卻能夠幫助子孫後代懂得如何做人做事。使得一代更比一代強。

家風靠家教,每一個人都是一個姓氏、一條血脈環環相扣的鏈條中的一環,繼承先祖遺風,把自己這一環抓好,並且從幼小的孩子抓起,通過自己的言傳身教,把良好的家風融化在子女的心靈和血液之中,使其懂得如何做人做事,這是一代代祖宗的希望,也是使血脈永久延續的根本。

家風是變化的。俗話説,村看村、户看户,外甥看老舅,侄女看親姑。看什麼?就看他們如何做人做事。把看到的故事在家庭成員中交流、探討,吸取其中的經驗教訓,這就是學習、觀摩的過程,就是充實、調整自己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做人做事的體驗變成準則,變成思想觀念,變成自覺,左右着自己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即使外人不讓你那麼做都很難。家庭每個成員的共同自覺,就是家風。

家庭是社會的細胞。一個社區、村落中的大部分家庭共同認知的家風內容,就是村風;一個社會共同認知做人做事的原則就是民風。民風也是一種文化在其人民中的共同表現。民風的水平決定着一個社會的文明水平。

博大精深的中華文明中,就包含了無數家庭優秀的家風,先哲們經過仔細觀察、深入思考、高度概括優秀家風形成的《弟子規》,把優秀家風具體化、條規化,稱之為“聖人訓”,作為自己家庭和全社會的行為規範。這些規範經過歷史的橫流不斷衝擊錘鍊,至今仍顯示出無窮的魅力。

優秀的家風並不是高深、玄奧,令人感到不着邊際的大道理,嚴格的説,只是一些做人做事的基本常識。關鍵是要把這些常識性的東西變成每個家庭成員的自覺。

產生於四千多年前到五千五百多年前的世界四大古代文明,如今已經發生了很大變化。古埃及文明、巴比倫文明、古印度文明已經衰落,而中華文明其所以能夠綿延至今,就是因為以儒釋道文化為根本,幷包容其他文化的精髓融入在每個家庭,世代相傳的結果。這也是中華民族復興的最大軟實力。

關於家教的隨筆4

作為低年級學生的家長,我覺得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在孩子這張白紙上畫東西,接受是非常快的,所以,我覺得家教意義重大,為人父母者,責無旁貸。

一、家教是與孩子共同學習的過程

孩子開始學拼音時,我在輔導的時候,與孩子共同學習(我也有很多的讀音不標準),她會用老師的要求糾正我的讀音,不僅提高了她的成就感,也提高了學習的興趣。由於我耐心的與她共同完成作業,孩子的拼音順利過關了,我的拼音也得到了提高,計算機的拼音輸入速度也提快不少。

二、教孩子掌握方法

加法、減法是最簡單的,但孩子最初接觸時的陌生讓我也想了一些辦法:手數、筆劃等,但效果一般。在借鑑了一些老師的經驗以後,我覺得正確方法的學習比死記硬背來得更快、更明顯。在相同類型的題做完後,我與孩子共同找一些規律,再出幾道相同類型的題進行鞏固,這樣她就會對這類型的題感興趣,而且完成效果更好。

開始學乘法的時候,以老師和課本中將加法的形式與乘法相對應的方法進行學習,背口訣表。但反過來,我要求她將對應的得數除以前面的各位,教他相應的簡單除法來提前預習。

三、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態度和習慣

學生的學習態度端正與否,學習習慣是否良好,決定着學習的成績與效果。正確的學習態度和習慣不僅僅是能夠按時上學,上課不早退、不遲到,還應包括遵守課堂紀律,專心聽講,積極思考和回答問題,按時做作業,認真複習等。平時,我要求孩子在相應的時間段內獨立完成每天的學習任務。作為父親我也一直要求孩子:認真做好每件事。學習時心無雜念,玩時高興、開心。但孩子的`自制力不強,還是需要我們不時的督促。在孩子犯錯誤時,就孩子的錯誤進行交流,使她逐步的認識哪些能做,哪些不能做。

有段時間,我與老師交談了解到孩子上課回答問題不很積極。回家後,我從側面瞭解一些情況,並與孩子交流、溝通,鼓勵孩子的發言和回答問題,使問題得到了良好的解決。在與孩子共同讀課外書籍時,不認識的字要求她自己查字典並記下。

四、培養孩子獨立的能力

培養孩子自己的事自己做的能力和習慣,逐漸減少父母或其他成人的照顧,並適當調整孩子的作息時間,遵守學校作息制度,按時睡覺,按時起牀,控制孩子觀看電視的時間。

“可憐天下父母心”,作為父母,還有很多的東西需要引導孩子,使孩子對身邊的事感興趣,這將極大地有助於她的學習,也將形成有利於學習的家庭氛圍,讓家庭、學校聯手培養更多的人才吧!讓孩子們的人生更精彩!

關於家教的隨筆5

孩子上學了,作父母的都很高興。常言道:“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那麼,怎麼做好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呢?在學生教育上如何發揮家長的作用呢?在此,我想談談個人的點滴體會。

首先,要注意培養孩子的時間觀念。很多父母抱怨孩子沒有時間觀念,做事拖拉,吃頓飯都需要半個小時,玩耍時經常不能按時回家。而孩子自己呢,則抱怨時間不夠用,還沒有玩夠怎麼就到時間了呢?其實,時間對每一個人都是均等的,怎樣安排時間顯得非常重要。作為家長,我認為有責任幫助孩子從小就認識到時間的重要性,有責任從小培養孩子建立良好的時間觀念。

時間觀念的培養同時也包含了對時間的把握和感知,對時間的合理分配等。要培養孩子有計劃地做事情,分配時間,節省時間。讓孩子從小就對時間有着很強的感覺和概念,做數學口算題,有時間要求,上學和放學都有時間要求,能夠從小訓練他合理地分配時間,既能夠按時完成作業,又能夠抽出時間玩得盡興,實際上玩樂對於孩子也是必需的。

最近兒子給我講,有一個謎語説:“看不見,摸不着,跑得快,又沒腳,已去永遠不回頭,千金萬金買不到。”謎底是時間,他也能夠理解。説明時間雖然有些抽象,但是國小生仍然可以理解,因此可以利用孩子最熟悉的、親身經歷過的和感興趣的事開始,認識時間的重要性。

時間觀念認知後,就要養成遵守時間的好習慣,從早到晚什麼時間應當幹什麼,不能幹什麼要對孩子有所規定,引導孩子養成遵時守時的好習慣,在培養孩子守時的好習慣方面,家長必須以身作則。

其次要注意培養孩子的理解能力。通過對孩子做作業的觀察,我發現孩子把題做錯的原因主要是理解題義的能力不夠造成的。一年級的數學題在計算上,問題不大,如何寫算式是關鍵,因此,培養孩子在做數學題時要多看幾遍,力求理解題義,弄明白題目的意思後,算式能夠寫對就不容易出錯了。語文作業中學生最不易掌握的是寫小短文,寫小短文需要理清思路,應當包含什麼內容,孩子要是理解了,就容易進行寫作,例如,寫小故事應當人物、時間、事件、地點、過程等內容。

按照語文封面寫小短文,不同孩子能夠寫出不同的文章,讓孩子從博客中理解其他學生寫作的思路,多想一些、理解一些,等於與其他學生有一定交流,家長講一講其他學生的寫作思路,也能讓孩子有所提高。

再次,重要的是培養孩子的良好心理狀態。當今社會,絕大多數的孩子都是獨生子女,孩子都成為長輩的掌上明珠,長輩對孩子的寵愛超越了極限等現象普遍存在,長此以往會使孩子養成“惟我獨尊”的不良傾向。在家庭中孩子説了算的做法是不正常的,對孩子來説,只有百害而無一利,對孩子的不合理要求家長必須學會拒絕。

不少心理學專家發現,成功的祕密就是人的“心態”。一位哲人説:“你的心態就是你真正的主人。”它告訴我們,影響我們人生的絕不僅僅是環境,心態控制了個人的行動和思想,心態也決定了自己的視野、事業和成就。

讓一個孩子無論做什麼事情都有自信心,永遠保持積極向上的心態是非常必要的,孩子在對社會的認知中,能夠培養良好的道德觀念和行為習慣,這才是父母對孩子最好的愛。天下沒有不愛孩子的父母,“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是每一個作父母的心願,但每一個孩子不可能都樣樣第一,不能盲目攀比,體育課好的,文化課一般,文化課好的,體育課一般等等,都屬於正常現象,當父母的也應當正確認識這一點,只要孩子有力爭上游的心態,並付諸實際,家庭就要給孩子創作相對寬鬆的成長環境。

最後,父母要做好孩子的榜樣。身教重於言教,父母的一言一行都潛移默化地影響着孩子,父母的思想感情、價值去向、處世哲學、道德境界甚至言談舉止都會對孩子深遠的影響。因此,做父母應該時時處處言傳身教,高喊一千遍口號,不如以身作則的一個具體的行動。孔子有言: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行,就是這個道理。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