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時節隨筆(通用30篇)

來源:文萃谷 2.1W

清明節,又稱踏青節、行清節、三月節、祭祖節等,節期在仲春與暮春之交。清明節源自上古時代的祖先信仰與春祭禮俗,兼具自然與人文兩大內涵,既是自然節氣點,也是傳統節日。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清明時節隨筆(通用30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清明時節隨筆(通用30篇)

  清明時節隨筆1

清明已到,桃花、杏花都已開滿了樹,柳樹、楊樹也都已發芽,天氣暖和了。人們的衣服漸漸減了不少,尤其是孩子們身上是掛不住衣服的,他們早早的褪去了厚厚的棉衣,把優美的線條儘量的展現,春天的美麗早早的在他們的身上體現出來了。活潑、瀟灑,青春的朝氣穿透他們的皮膚,從他們的臉上、肢體上、行動上,瀟灑的表現出來。在這春天萌發的時節,他們的自我感覺良好。

天氣預報説今天有小雨,人們帶好了雨具,衣服穿的都不多,已是春暖花開了嗎,誰也不想把這春天剛剛帶給他們的、讓人們能有一個表現自己美麗的機會丟掉。只要淋不濕天氣是不會太冷的——人們都是這麼想的。

上班的路上,人們依舊的匆匆忙忙,相識的打個招呼,不相識的努力的前行。剛開始只是覺得天陰沉沉的,身上感覺有點冷,不過不太嚴重。走着走着,眼前一晃,臉上一涼,心中一驚。定睛四處一看:天沒有下雨到下起雪來了,看看四周,雪片倒還挺大的。嗨,天氣真怪,都已是清明時節了天還下雪。但落下的速度不似冬天的那樣快,在空中轉着圈,落到地上就沒有了。也就找不到了,腳下走着心中想着,只顧朝前走路。臉上感到濕漉漉的,一看不知什麼時候雪變成了細雨,看看錶沒有超過三分鐘。

來到了學校,人們相見的首件事就是爭相告知:“下雪啦下雪啦”最活潑、最高興的是學生們,他們都在想告着自己的“驚奇發現”。在人們感到驚奇中、在人們的相告中上課鈴響了。學生們都跑回了教室,老師們在準備上課,雪的影子在人們的口中消失了。留下來的只是瑟瑟發抖的身體。

天更黑了,開完例會,在樓道里向外一看:哇!好大的雪.這次,雪花猶如漫天飛舞的柳絮,雪花也顧不上在空中跳舞、打轉了,都在匆匆忙忙得趕緊落下來,尋找自己落地的好時機好位置,雪的亮光直遮人的眼。站在頂樓遠望,一切都是模模糊糊的,遠處的樹木、村莊都籠罩在一片霧濛濛的“水汽”之中。人們也顧不上冷冷的天氣了,都打窗户看雪。下課了,學生們可歡了,有的在樓道里跑上跑下,不知是他們喜歡下雪還是運動避寒,有的趴在窗户上看雪,有的在操場上、校園裏跑着、跳着、追逐着,有的學生追逐着雪花用手去接,有的仰起頭,抬起下巴,伸出舌頭去親吻在空中飄舞的的雪花。有時還時不時的撞在了別人的身上,不用道歉相互笑笑,又各自去了,反正是一片混亂、紅火。有一個老師滿樓道里跑上跑下的找人調課,心中一片焦急,這幾天暖和,她家的花都在院子裏曬太陽呢。

一個小時後,天漸漸的明朗起來了,雪花也不着急的落下來了,在空中又跳起了舞蹈。雪片也大了,但稀疏了許多,前一段時間下了兩場小雨,人們都是在雨中匆匆忙忙地走着,可這半路中插進來的雪讓人興奮,人們好像對這場雪特別有感情,都放慢了腳步,慢慢地走着。這場雪給人的是驚喜,是歡樂;使壓抑的心情釋放開來,枯燥的學習生活憑添了不少樂趣。

雪終於停了,太陽出來了,天還是那樣的明朗——

  清明時節隨筆2

春天,在我們的期盼中,悄悄的來了。來的那樣輕,來的那樣靜。池塘生春草,越是臨近清明,就覺得越是需要清明。

清明之前,春天的麻煩不斷,立春立意,乍暖還寒。驚蟄雷起,春分地幹。春天的步伐緊一陣,緩一陣的。於是我們期待春天的心情也跟着熱一陣,冷一陣。

古書這樣寫道,時當氣清景明,萬物皆顯,時萬物皆潔齊而清明,而我的感觸是,走過四個節氣的希望,到了清明,天清地明,水清山明,我們要的春天好透了,於是,人們啟窗納涼風,脱棉換輕裳......

這時,最應該來的就是雨,清明的雨,在詩人的筆下不知飄了多少回,而最讓人耳熟能詳的就是,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春。細微的春雨淅瀝而下,人們在盛唐詩人杜牧的【清明】中,認識了一位問路尋酒的異鄉人。也成就了人們對杏花村的嚮往與想象。有趣的是,曾經看過一則報道,説,這首名詩,很可能是一樁美麗的錯誤,是不是著名的詩人杜牧所寫,還有待考究。

人們總是這樣,願意相信真相也願意相信傳説,所以不管有多少真實的成分,每逢清明節來臨,人們就會想起,念起這首詩。其原因很簡單,這首詩反應了人們清明節的共同情感與心聲,這錯那錯,心情不會錯,心聲也不會錯的。

春天要清明,活着的死去的更要清明節。雖然兩回事,但在我們的心目中,一直都是一樣的。【梨花風起正清明】【牧童遙指杏花村】清明與清明節,是自然的,也是人文的,是集體的,也是個體的。

人的一生,回望先祖,一條生命的長度,讓我們夠得着的,有記憶的一般不會超過四代。再往上溯,便會模糊。因而,人們的思時之敬,有抽象的也有具象的。

那麼,我們怎樣盡思時之敬呢?每年的清明節,我都會親自的編輯一則紀念斯人已去,猶憶其影的短信,然後分別發給與這個人相關的人,以表達對這個人的哀思與祭奠。其實真的還有好多比焚燒紙錢更環保,更有意義的紀念形式。聽一段音樂,唱一首老歌,獻一束鮮花,寫一段文字,都能表達我們對逝去的人的懷念。還可以去公園,清掃烈士的墓地,站在墓碑前洗滌一下自己的靈魂,還可以借網絡的平台在自己的空間寫一條説説,發表一篇日誌,傾訴我們對逝去的親人要説的話。還可以親手植上一棵樹,讓樹的一年四季搖曳我們的哀思......

清明節了,我希望這不單單是節氣的清明,自然的清明,她還是我們身處這個地球的清明,是我們生活這個國度的清明,是我們政治權利與所有體制的清明,是我們所處環境與社會現象的清明,是我們用的,吃的,鋪的,蓋的清明,但最主要的還是我們內心世界的清明。

  清明時節隨筆3

很久沒有回老家過清明瞭,但每到清明時節總會讓我禁不住地去遙想。

清明不是“牧童遙指杏花村裏”的那一抹淡紅,也不是“萬株楊柳屬流螢”的那種輕快,而是一幅黑白的水墨畫,悠長的畫軸鋪捲開紛紛的細雨;是一位冷豔的美女,寬大的帽檐遮住了臉卻遮不住無限的韻味;又如一位飽經滄桑的老者,吐出的煙霧足以迷濛世間人的雙眼,淌下兩行濁淚。

清明,跟其它所有的節日一樣,也是鄉誼、族親的一個派生品,提到它,就會想到故鄉,想到宗族,想到…….

村裏還是老樣子,依然是家家門前有狗,户户窗下行雞。清明那天總會下雨,故鄉土路上的泥總會濺你一褲腿。迎面走來的村中的老人總是方臉厚脣,有一種不讀書的文化感。本家中有一位瞎眼老婆婆,皮膚白皙,衣着整潔,頭髮紋絲不亂。她雙眼緊閉,頭腦卻極清醒,雖常年端坐家中卻知道村裏的大事小事。每次去拜訪,她就會示意你坐到炕前的椅子上,拉起你的手,細細撫摩上面的手紋,彷彿能看到一切。看到那藏青的袖子下面白皙的手踝和皮膚下淺綠的血管,你猜不透她的年齡,她彷彿超越了生死,達到了永恆

清明,決不是個小兒女悲悲慼慼的日子,而是一個家族的祭典:一大清早,婦女們便忙活起來,鍋中翻滾着不加油鹽的祭品,小孩子門巴巴地望着男人們悶頭收拾着黃紙、粗香。不等吃早飯,一族的男女老少就出發了。蜿蜒的山路上,雖人潮湧動,卻也秩序井然。各隊在自己族長的帶領下,來到本家族的祖墳前,依次跪下,先是族長,再是叔伯兄弟,伯仲叔季,有章有序。看着面前的兩柱香火緩緩升騰,聆聽着族長向先祖的祁福,跪在這個如金字塔般排列的隊伍裏,彷彿能看到一條小溪漫漫成河又匯聚成海,溯着溪流向上,便會看到自己的根,自己的源。

“願先祖地下有靈,保佑兒孫平平安安,無病無災。”喃喃的祈禱彷彿穿過了厚厚的石碑傳到了陳腐的地下,雖知無用,人門卻還是每年不厭其煩一相情願滿懷希冀地把夢拋給了老祖宗,這簡簡單單的話卻包含着中國人內心深處最渴望的事情——安定的生活,繞膝的子女,也是人們對祖宗對宗族的一種特有的敬畏吧!

清明,是一種懷念,一次對話,一種超越。燃一瓣心香,向着故鄉的方向拜三拜,為故去的祈求安息,也為活着的,活的更好。

  清明時節隨筆4

我們步履匆匆的走進四月,又迎來一年一度的清明節。“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這是唐代詩人杜牧寫的,它充分表達詩人的沉重心情,也表達我們此時此刻的心情。

今天又逢清明節,我們學校組織四年級全體師生去烈士陵園掃墓。天空灰濛濛的,沒有風,也沒有陽光。一路上我們非常沉默,到烈士陵園門口,我們個個神情更加嚴肅,因為我們聽老師説過烈士陵園是一個神聖的地方,這裏埋葬着許多英烈的靈柩。

一進大門一座高大約十四米的石碑映入眼簾,上面寫着“人民英雄永垂不朽”這八個大字。舉行完莊嚴的掃墓儀式後老師讓我們自由參觀陵園,參觀完後在紀念碑前集合。同學們都把小白花交給我和另外兩個同學組成的一個三人小組,由我們三人代表大家去祭奠那些英烈,來到烈士墓前我們在每個烈士碑前都獻上一朵小白花,我們在心裏對英烈們説安息吧!心裏面感想萬千很矛盾,也很糾結,想想這些英烈,他們把愛獻給安康兒女,把生命獻給安康的建設發展,可又有誰記得他們的英雄故事呢?希望安康的兒女都不要忘記,不要忘記我們今天的幸福是他們用鮮血和生命換來的,我們要加倍珍惜!

最後我們還發現有一些墳位上沒有墓碑,陵園的管理人員告訴我們原來這些長眠於此的無名烈士們都是一九八三年安康突發洪災時參加抗洪搶險而遇難的的解放軍戰士,他們都被埋葬在異地他鄉再也不能回到生他們養他們的故鄉,一想到這裏我們幾個男生都熱淚盈眶,情不自禁得深深的向這些無名英雄們三鞠躬,表達我們的敬仰和哀思。雖然這裏沒有留下他們的姓名,可覺得他們是我心中最偉大的人、最親近的人、最可敬的人,他們是為我們的幸福生活而犧牲的,我要記住他,以後每年的清明節我都會來祭拜他們,讓他們在天之靈得到安慰,感到幸福!

此時,天空飄飛着細雨,我的眼裏飽含着淚滴。那句“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又在我耳邊響起,這可能是對清明節最好的詮釋吧!

  清明時節隨筆5

小時候,最喜歡清明節了,那個時候清明節還不是法定的節假日,更談不上踏青啊旅遊了,但還是一樣的喜歡。那一天我們有自己的遊戲。等到清明節那天媽媽會煮很多的雞蛋,也不知道媽媽會從哪弄來雙黃的雞蛋,我總是怕姐姐搶去就先把它藏起來,偷偷帶到學校裏在小朋友面前炫耀一下,都會很長時間的沾沾自喜。我知道那一天,大家都會帶着雞蛋到學校,我們會在雞蛋上畫各種有趣的圖案,讓雞蛋在桌子上站立,打轉讓雞蛋碰雞蛋看誰轉的更久一些,誰更厲害一些。

小時候不懂清明節,像上墳祭祀那些都是大人們的事情,我們知道的就是那天可以有好多雞蛋可以吃可以玩,尤其是家裏孩子,父母都會讓我們早上多吃一些,據説那天早上吃雞蛋眼睛會更清明。雞蛋每年都儘量吃,可長大了眼睛還是近視了。不過,也有很準確的事情,清明節前後那幾天總有一天會有細雨。幾乎每個人未正式上學之前就會背幾句清明的詩,尤其杜牧的《清明》詩,“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甚至關於詩裏説的什麼我們也能很快想象出情景來。似乎記憶裏清明就是這樣的――清晨,我們揣着雞蛋上學的時候,就會看到村人帶着紙錢和酒菜在雨霧裏上路了,一邊走一邊思忖着什麼,每個人臉上都寫滿了心事,表情凝重;可是下午放學的時候又會是另外的情形,每個人都像是沐浴在春風裏一樣,甚至能聽的出他們輕快的腳步聲像牧童的牧笛一樣悠揚。我覺得這是那時最愜意的時候。

我想清明節賦予我們的不僅僅是種單純的祭祀和對親人的懷念,還有一種對現在生活的感恩和對未來美好生活的期待。這也是家鄉留給我的最深刻的記憶和最淳樸的思念。

清明前回家了一趟,回到學校,聽媽媽説,爸爸送我上車回到家,見我不在,心裏“閃”了一下,就開車到大舅家去了。每想到這,我心裏總是百感交集,忍不住的流下淚來。我在家裏是不多話的,就算和爸爸在一起,我也總是沉默的,我總覺得,我的感情,爸爸的感情都是一樣的,心裏的感覺,不言而喻。或者説,最美好的時光,就是用心去傾聽去感受他們生命流動的每一個瞬間。

我不知道回憶代表了什麼,是好的還是壞的。我自己是喜歡的,回憶不僅僅是自己對逝去的懷念,還有父母的回憶,包括父母的過去、現在。這樣,追根溯源,就如同瞭解生命的起源,生命的傳承一樣。

懂得父母的感情,就如同自己生命的一部分,孩子是父母生命的延續,從某種意義上説,父母是我們的前世,我們就是他們的今生。父母的生命亦是我們的生命,想到這,我不禁感激涕零,這生命延續的偉大。

温暖,也許是一種習慣,至少對父母而言,這樣的習慣是持續而長久的。隨着年齡的增長,與父母聚少離多的日子,越來越懂得,唯有父母的愛是無條件的,沒有任何計較可言的。所以當我們看到父母已經開始斑白的雙鬢,你是否會珍惜,願意將這種温暖,對父母的温暖延續下去。我們應該慶幸,我們哪怕只是僅僅為他們做那麼一點點,他們就會温暖着、好久。

每天看着太陽升起,夕陽落下,身處嘈雜喧囂之中,耳不清目不明,煩躁的開始,焦躁地捱過一天,所見所想到底有多少是我們心中嚮往,至於追求,應該有更為重要和崇尚的東西吧。清明,正是遠行的我們停下來,靜靜的想一下,耳清目明,嘗試聆聽生命中温暖的律動。親近,守護人類更偉大的生命傳承。

  清明時節隨筆6

四年前清明節的頭一天中午,父親在沙發上坐着去世了,就像睡着了一樣安詳,也許是太累了,不想再與病魔鬥爭了,就悄然沉默地給自己的一生畫上了句號。

其實,回憶最多的還是小時候,那時父親年輕,長着一頭濃密黑亮的頭髮,總是笑容滿面,雖然身材不算偉岸,但在我的眼裏父親就像晴天裏的太陽——光芒萬丈!我總是盼着父親的探親假,那樣父親可以從西北迴到老家,給我講火車上的故事,給我捎回他上班地方的特產吃食,給我買那個年代的時尚。

後來,父親的頭髮被歲月梳得稀稀拉拉,再後來父親的頭頂可以照出日月的光華,臉上的皺紋也像家鄉的河深深淺淺不斷漫延,笑容裏缺少了許多嵌着童真的牙。父親退休後舉家回遷到故鄉老家,看書喝茶讀報紙,下棋聊天帶孫子,日子過得差不多算充實,偶有煩心事我就是傾聽者,有理了,我支持,理偏了我開導,我成出氣筒受埋怨了,我就説:“爸,小時候你是我天空中的太陽,現在我是你天空中的星辰,我用你給予我的光閃亮你的目光,你覺得怎樣?”父親癟着腮幫子笑説:“你真中,説鐵你對銅!”

父親平時一般不善言辭,靜的時候多,動的時候少。記得有一年天氣很熱,父親頂着高温去給我送土豆,説是母親去菜市場批發的,便宜。父親下坡上坡過涵洞蹬三輪車跑五里路來我家送土豆,熱得滿頭大汗,明晃晃的每一顆汗珠子裏都映有一輪驕陽,我彷彿又回到了無憂無慮的童年時光。

父親也在一天天衰老,就像西下的太陽離山頂越來越近,但餘熱猶存,堪比秋天的楓紅陶冶一片天空,給星星月亮都點燃了激情!於是,我問父親:“爸,你説是太陽美還是星星美?”父親説:“還是星星美吧,有星星的夜晚益於思考和思念!”

父親不在了,我願意做父親天空中的星辰,承載父親的思考與思念。一瓶酒,一盤果,思憶的鄉音一火車,山風陣陣松柏婆娑,我能聽得懂那是怎樣的訴説!

  清明時節隨筆7

鬱郁清明,落雨是常客,藏匿着山色的空靈。總歸是年年相似,又何懼尋不得一方水木清華?

“萬物生長此時,皆清潔而明淨。故謂之清明。”清明將至之時,這天地萬物已然領略了春山如笑,明媚中的暖意亦是融了冰雪,泯了寒氣。“花落草齊生,鶯飛蝶雙戲”總偏是遇上“一夕輕雷落萬絲,霽光浮瓦碧參差。”這粼粼萬絲沉入朦朧天地,竟是讀不出一毫的煩心,倒是微涼成的氣候藴在春日裏,溢出一方風清人靜,落雨歇在翠綠之上,靜默倒也不乏氣氛。

清明、端午、中秋或是其它獨棲在這片土地上的傳統日子,於我,都是信仰所在,至於清明更是多分敬意。在我的記憶裏,清明是祭奠和緬懷先人的日子,感恩他們賜予的生命,安撫他們曾經的不幸,重温他們當年的幸福,走這一生,轟轟烈烈,平平淡淡都成了回憶的一抹,耀眼或灰暗,歸塵歸土,倒是不懼前方。可是啊,生命的神奇在於延續,“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萬世人間,萬次輪迴,亦未曾腐朽。“草色入簾青”,再不是幾月前的枯黃。按照每年的慣例我隨着父母去給先人掃墓,見到了一位白髮蒼蒼的老人和她的兒女們,這確為常見,我耳邊依舊有隱隱的哭聲,思念化成傷悲也自是常事,只是這老人臉上未曾改變的一抹微笑,成為了那刻我眼中最美的風景,她的兒女也是一樣,舒心的笑容在陰雨下竟是有着陽光的温暖,依稀聽得見,老人是來看前幾年去世的老伴的,老人撫着碑,説着家常,平平淡淡的生活瑣事那般真實美好,不覺間我竟是帶上了一樣的笑,兒女在旁應和,其樂融融,雨聲漸大,我的視線朦朧了,耳畔也模糊了……

這個世界多美啊,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雕琢出一個又一個的不可思議。清明,踏青,一切都自然而和諧,伴着細雨又如何呢,不過就是多了一朵在頭頂盛開的花而已,如此,外面早已是另一個天地了,“霧裏看花”豈能不是另一種美?若非如此,哪裏見得到雨水滴落進綠葉上,開出一瞬的美麗?哪裏聽得見風停在水面上,奏出不歇的空靈?

只一瞬回首,便隱入了草色中,不捨回眸。清明時節雨,朦朧山水間。

  清明時節隨筆8

清明節是我們傳統節日,每年一到清明節我們全家一起去上墳,到了墳地,我的弟弟妹妹們都等着我去玩呢。

我的弟弟妹妹都很喜歡清明節,也包括我這個小姐姐,因為我們大家可以聚在一起,一起爬山,一起放風箏,可開心了!可快樂了,可惜一年中“‘清明節”只有一次,所以我們很珍惜哦!説到這兒,我得趕快拿着我風箏去和她們玩了,要不然他們爬山就不等我了。我走到墳前一看他們全來了,就差我一個人。我們給祖爺爺、祖奶奶祭拜後就去玩了,爬山有兩條路,一條很崎嶇以前放羊時走過的山路,很難爬。還有一條是山野地上長滿小草的路,人們可以輕輕鬆鬆的爬上去,但是兩條路都一樣遠。最後我的弟弟、妹妹們一致決定為了鍛鍊我們的意志,上山時走那條崎嶇而艱難的山路,下山時走那條平坦而長滿小草的路。

上山了,我們象一隻小老鼠一樣“嗖、嗖、嗖”爬上去,可是爬到半山腰,他們累得直喘氣,我們快要爬不動的時候,兆兆比我小一歲的妹妹對大家説:“我們要堅持,堅持才是勝利,如果我們退縮了,就是一個懦弱的人,就是一個經不起一點風雨的人”,我聽了後説:“妹妹你説的對,俗話説:不經歷風雨,怎能見彩虹。我們一定要爬上山頂”。“行”,大家説。我們艱難而努力的向上爬,,終於,我們爬上了山頂,大家一定會問,我們是怎麼爬上去的,因為有一種信念,一直記在我們心中,那就是,堅持就是勝利。我們在山頂被清風吹過,把我們身上的“累”給吹走了。往下一看:啊!我們的家鄉貴德就像一個盆地,到處綠樹成蔭,清清的黃河順勢而下,柏油馬路像一條條白色的帶子,高大的建築物拔地而起。好美麗、好漂亮。

突然妹妹對我説:“姐姐我們一起放風箏吧”!我聽了連忙點頭,拿出了我的蝴蝶風箏,妹妹拿出了小鷹風箏準備放風箏。那線一緊一鬆風箏慢慢飛上天空,我們邊跑邊放,風箏越飛越高。我的蝴蝶風箏在空中翩翩起舞,妹妹的小鷹風箏翱翔在藍天中,看到五顏六色的風箏在空中飛舞,我們的心情好高興、好激動。

  清明時節隨筆9

沉悶灰暗的天空,壓迫着世上的人們沉重傷感的心靈。連綿不斷的細雨,象是世人懷念悲傷的淚泉在清明節前後噴現。多少次撕心裂腑的呼喊,喚不回消亡的親人。滴答的鐘聲不停地向前運行,青春隨着消失後,接着聽到的是死亡跟隨的腳步聲越來越近。荒山野嶺的亡墳,是青春消失後的結局。竹杆上晃動的白旗彷彿是幽靈在向走完青春的人們招手示意。歷史的記憶中,留下了多少青春年華時寫下卓越的篇章;多少青春無知荒廢年華,白頭悲切。天空閃爍的星晨,是青春無悔的見證。捧一撮黃土祭奠青春。

時光不會倒移,但靈魂深處的記憶,還是留給了青春。

“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盛”。捫心自問,是否唱出了青春無悔?

談笑風聲,意氣風發一路拼過,雖然淡泊也無悔於追求過青春的人生。

平淡的生活,平靜的工作,温暖了家庭,甜蜜了愛情,雖不瀟灑,卻也安心於青春。

一路走過,還記得,十七八歲的衝動,是上天攬月下海捉鼈的鴻皓之志。二十幾歲是人生知識的積累與機遇巧合。三十幾的時光是人生的膽氣拼搏和財富的斂積。平凡的歲月裏,仍然是無數前赴後繼的青春在湧動。

譜一曲讚歌,獻給無悔的青春。

驀然回首,自己卻走過了青春,站在人生道上的中央,望着漸行漸遠的年青,心中一片愁悵。沒有激情的生命,總是惦念青春怕它遠行,擔心消失,歎一聲無奈,灑一縷烏墨,祭奠平凡的青春,不想它埋沒,讓它留在自己的心海。

雨還在下着,那是愁思綿綿;淚仍在流,已是悲慼憂憂。沉痛的心裏歎惜往事不堪回首。

奶奶三年搖籃前的煎熬,是用壯年生命的堅守,換回我瘦弱生命茁壯成長。怎是每年三柱香一紮草紙一個長跪所能報答的恩情?那是感恩淚的源泉。

淚水漠糊了雙眼,忘年的記憶中,暢開心懷,感恩父母,感恩師長,感激那些無私奉獻的青春永不消逝。

  清明時節隨筆10

又是一年清明時,起風了。思緒隨着風兒愈飄愈遠,或許談不上傷感,或許談不上離愁。只是在這懷念的季節裏,想起了已故的人跟已逝的往事。於是,淡淡的哀愁隨着清波盪開,盪開……

清明時節雨紛紛。瞧,飄飄灑灑,悽悽冷冷,絲絲細雨,濕潤了心頭,也喚醒了我。滴滴答答,似乎很雜亂,又似乎很有律動力——正像我的心情,不悲不喜。我輕輕地走在這林間小路上,享受着這難得的安靜。低頭沉思,想起了那個他——在很久以前,他也好像我一樣,沉醉於這清明小雨之中。清明,雖然是柳綠花紅、春光明媚的時節,但是細雨紛紛,讓人感受到了那種“做冷欺花,將煙困柳”的悽迷而又美麗的境界。於是,他寫下了雨中行路者的心情——清明時節雨紛紛。他就是杜牧。

路上行人慾斷魂。清明節裏,我理所當然地想起了已故的親人。他們走了,卻永遠留在我們心中。但是卻免不了多愁善感幾回。身在雨絲風片之中,紛紛灑灑,冒雨趲行,那心境更是加倍的悽迷紛亂了。杜牧或許與我同樣的心情。看那春雨濕衫,行人孤身趕路,觸景傷懷,心頭的滋味複雜。偏偏又趕上細雨紛紛,又平添了一層愁緒。於是,他寫下了這句千古名句——路上行人慾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雨不知不覺小了,我的愁緒彷彿收斂回來了。人生自古誰無死,何必傷感離愁,抽刀斷水水更流,人生亦如此。杜牧或許明白人世間分分離離,故寫下了“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這一絕句。行人也不願繼續哀愁下去,或許想散散心頭愁緒,於是借問酒家何處,而遙指杏花村卻令所有人豁然開朗。或許人生總有那麼一些死結,需要別人幫我們解開,而杜牧這句,寫得實在深得人心,一語驚醒我這一個夢中人。

喜歡,很是喜歡。喜歡寫這首詩的高明的詩人,寫得自如之極,興味隱躍,餘韻邈然,耐人尋味。

喜歡清明,那種感覺,很是輕鬆很是愜意。楊柳拂過心頭,悄悄地盪開了那顆憂愁的心……

  清明時節隨筆11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杜牧的那一首《清明》,寄託給我們以思念,相隔數千年,在那落雨的春日之中,寂寥無聲。——題記

我常想:清明,大概是一個不太受歡迎的傳統節日——在這時,想起已逝的親人、朋友,許多人多會不禁潸然淚下——這情,這景,可有誰會開心高興呢?

可至少我是為他們高興的。

——清明,掃墓,除盡那墓前的灰塵,放上作為供品的水果,點心。焚上幾根香,裊裊煙霧升起,籠罩在墓碑前,寂寞而憂傷。也許,那是一座無名的墓,墓碑孤獨地矗立在野地上。然,那是,一個鮮活生命長眠的地方。那不是無主之地,那是他們的,庇佑親人的最終愛念;最後的篇章。

清明時節,細雨綿綿,清風瑟瑟拂過面頰,像葬禮上的悲涼樂章。親人們,朋友們長眠於這廣袤的大地之中,也許數百年後,也許數千年後,他們終究會歸於塵土。而這裏,是他們最後的歸宿,他們人生路途的終點站。可人生沒有最終篇章,那清明中的一抹微笑,是親朋好友對他們最後的悼念……

在清明時節踏青,不知是誰提出的,我想,在清明時,走過那一片青翠的草地;走過那一片晨露中的草地;走過,那一片温暖的草地。尋找着永遠離開的人,他們在這裏留下的痕跡;——帶着對已逝之人的思念,帶着他們對這世間的最後一絲眷戀……

清明,掃墓,是對已逝之人的悼念;清明,落雨,是自然對親人的勸慰;清明,踏青,是對已逝之人的懷念。

清明這個節日,是我們對已逝的親人朋友在這世界上最後一點留存痕跡的證明——證明他們作為一個鮮活的生命,曾活在這世界上。

試問:那“路上行人”為何“欲斷魂”?因為,他們,在懷念在思念,也在想念啊!一個人的生命能有多長?它也許很短,在不經意間逝去,可它同樣也很長。在即將逝去的那一刻,留在了在很多很多人的心裏,永不泯滅。

  清明時節隨筆12

幼時的我對清明節的印象是模糊的,現在想來是因家庭條件還可以,不少吃少穿的。隨着年齡的增長,無憂無慮的童年隨着父親的去世而定格。清明節變得清晰起來,那時的我明顯的感覺到生活的艱辛,還沒到清明節,就數着指頭盼,為了吃上兩個平日吃不到的雞蛋。等到了那天,母親便早早的煮上為數不多的雞蛋,我們姊妹四個便不分大小地搶那個大的雞蛋,往往會爭執不休,最後母親只好出面協調,我們這才高高興興地捧着兩顆熱雞蛋跑到小樹林裏盪鞦韆,霎時樹林上空便盪漾起孩童們的歡聲笑語。快到中午了,“回家吃飯了—”母親那悠長的聲音在村子裏迴盪,我們便隨着這聲音跑回家。午飯過後,母親便領着我們姐弟四人去上墳,路上十歲的我心情變得沉重起來,弟弟妹妹們還小,打打鬧鬧的。到了那裏,幫母親把雜草拔出一片空地,把要祭奠的碗碟擺上,倒酒和上香,過一會,燒紙錢,然後母親盤腿坐在地上,撕心裂肺地哭起來,我們幾個也都哇哇地哭,那時候不知道勸説母親,直到喉嚨哭啞了才做吧,收拾好東西一步一回頭地回家。現在想起來都感覺好悽慘,經常淚流不止。

彈指一揮間,我已進入中年,生活逐漸富足,清明節感覺就是為了懷念親人而設,家人和孩子都不喜歡吃雞蛋,煮雞蛋這道程序也省去了,最近兩年,國家對民族的傳統節日重視起來,放小假幾天,清明節過得有滋有味了,老早就聯繫兩個較遠的妹妹,希望清明節那天歡聚孃家。到了清明節,我們姐妹幾個邊聊家常邊包水餃,四個孩子在周圍跑跑跳跳,母親更是高興地合不攏嘴。飯後我們一塊去上墳,一路上,麥苗青青,果樹發芽開花,鳥語花香,空氣清新,美不勝收。對親人的悼念不再那麼傷心,好希望父親九泉有知,能看到現在的好日子。回來的時候,順便挖些地裏的薺菜、苦菜、菊花芽之類的野菜,成為晚上餐桌上的美食。孩子們更是像放飛的籠中鳥,歡呼雀躍,充分感受大自然的寬廣和美麗。

  清明時節隨筆13

歲月的長河中,誰都沒有遺忘古老的誓言,於是每年的這時候,人們懷着絲絲虔誠的心緒,又一次漸漸地走近煙霧繚繞的山野,走向泥濘難行的羊腸小道,走到那片依舊安詳、寧靜的墓地前。

看着雜草蔓生的墳墓、殘缺不全的墓碑,本來低沉的人們,在這荒涼的曠野越發的沉寂。透過已經模糊了的墓碑,想着躺在地下從未謀面的先人,假想着和他們有關的歲月,以及那些被深深的埋在黃土地的故事。曾經的曾經,他們也真實的存在於這片埋着他們骸骨的黃土的上面。而今,我們延續着他們的生命,承載着他們的希望,用一顆真誠的心在思念他們。

鮮豔的映山紅,怒放在這個寂寥的山野;沉重的步履,踏在這片本該歸於清淨的墳墓。每年的這個時候,爸爸都會領我們去祖墳掃墓,去緬懷我們的祖先,而今年的我這個時候,還在他鄉,還在為生活而努力拼搏。不能回家鄉,不能像兒時那樣牽着父母的手去祖墳掃墓,但是我卻懂得,是我長大了、是我成熟了,能把父母對我的那一份責任、那一份辛勞漸漸減輕了。

一年一度的清明節,一年一度的掃墓,一年一度的對故人的思念。季節隨在時間在變幻,歲月隨着季節在流逝,那條踏向祖墳的山路,在走了一遍又一遍後,我看見的是,爸爸已不再挺立的後背、媽媽已不再烏黑的頭髮。在夕陽下、在細雨中,他們的步伐不再矯健、背影不再清晰。清明的思念,不再僅僅是對先人的緬懷了,還增添了對父母思念與關心。於是,在這個清明之後,我的心裏多了一份責任,多了一份重量。

可是,可是總會有那麼一天,我也會拾起一生的腳印,轉頭或凝眸間,乾淨的走到這裏,就像祖先那樣。但是,那畢竟是很久、很久以後的事,所以我得趕緊,趕緊珍惜眼前的那些人、那些至親至愛的人、那些一生與你相伴的人。

  清明時節隨筆14

記得古詩説過“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講的是清明節雨天、人們傷心的情景。可是,在今天清明節的第二天,天氣十分的晴朗,外面陽光明媚,風和日麗,到處是春暖花開的景象,我、爸爸、媽媽、外婆、哥哥、舅舅一起去南北湖掃墓。

我們乘着開往南北湖的公交車,來到了我們海鹽縣的旅遊景點——南北湖,湖邊到處是行人,有來掃墓的,來旅遊的……我們無心欣賞南北湖的美麗景色,直接來到半山腰,來到了外公的墓前,外婆依次擺好拜祭的物品,媽媽、舅舅獻上了鮮花,爸爸點着了蠟燭,接着舅舅第一個拜,第二個是外婆拜,第三個是哥哥拜,第四個爸爸拜,第五個是媽媽拜,第六個當然是我了,因為我最小了。接下來外婆就給外公燒紙錢了,希望外公在下面有更多的錢花,日子過得好一點。望着外公的墓碑,我們心裏都有一種痛苦的感覺。

拜祭完後,媽媽打算帶我到處走走看看,我們先來到了湖邊的木製長曲橋上,只見橋下的湖水水平如鏡,沒有一絲波浪,湖水清的能看到湖底的水草。走過木橋,我們來到了長堤上,堤的兩邊盡是桃樹,我走進桃樹看了一下,發現有的花是含苞待放的就像是一個個害羞的少女,有的花是爭奇鬥豔的像一個個哨兵展現着自己的魅力。

走着走着,爸爸説起他小時候來英雄紀念碑掃墓的事,於是,我向爸爸提議,也帶我一起去向英雄掃墓。接着,我們就爬上山峯來到了新四軍北撤澉浦之戰紀念碑,原來是在1945年10月4日,新四軍北撤至澉浦時,遭到國黨10倍於自己軍力的包圍,在戰鬥中,新四軍有223名戰士犧牲了。看着紀念碑,想到犧牲的新四軍戰士,我心中感到無比崇敬,於是,我向英雄們獻上自己做的花環,爸爸為我在紀念碑前留了合影。

走在下山的路上,想到有兩百多位戰士犧牲在這兒,我覺得我們不能忘記先輩的事蹟,是他們創造了中國,沒有他們就沒有我們的今天,我覺得今天收穫真多。

  清明時節隨筆15

清明節是我們中國的傳統節日,這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所以我們每年在這一天都要回老家掃墓。

為了迎接這天的到來,奶奶也早早的蒸好了雞蛋,殺好了雞,準備好了行李。為什麼要吃雞蛋呢?我問了奶奶,奶奶説:在掃墓時,我們要將白煮蛋在墓碑上打碎,蛋殼丟在墳上,象徵《脱殼》,已示生命更新,希望子孫皆出人投地。所以每年農曆三月九年級吃雞蛋就成了習俗。

在去掃墓的路上總有熱鬧的集市,大人們就會下車買鞭炮、冥錢、蠟燭、白酒、茶水。而我也會趁這時下車透透氣,路邊總會有各種美豔的鮮花,我也總會忍不住要摘花,我會拿那些花朵放在墓碑前。

呆在車上的時間是那麼漫長,空氣悶悶的。終於來到了老家的房子。我們會在這裏休息30分鐘,爺爺會上二樓看去年養的蜜蜂有沒有乖乖聽話,我和弟弟們總喜歡跟在爺爺後面湊熱鬧,弟弟被調皮的蜜蜂蜇了幾個就像玉米粒大的包。

30分鐘過去了,我們再次回到那個灼熱的車裏,開始了我們這次掃墓之旅。在這車裏顛簸了半天,我們來到了老祖宗的墳前。一下車,天氣悶熱得要命,一絲風也沒有稠乎乎的空氣好像是凝住了。整個世界就像燒透了的磚窯,使人喘不過氣來。但是就算天氣再怎麼惡劣我仍然不會放棄祭祖的。因為我知道他們對我們的貢獻有多大,沒有他們以前的努力奮鬥,哪有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

來到山上,到處上滿了雜草,爸爸和叔叔們負責除草,嬸嬸和奶奶負責搞好貢品,爺爺負責擺放好鞭炮,而我們小孩子就負責燒香。

一切都搞好了就開始祭拜,我手上抓着大把的香分給每個人,每人6根。每個人都對這祖宗喃喃自語,而我則要祖宗保佑我考試順利。拜完後點炮了,爸爸叫我先帶弟弟們回到車上,怕鞭炮打到我們。而他們則離得遠遠的,用手捂着耳朵。等到炮聲全沒,我們還要等火都滅完了才走。

掃完墓時,天已經黑了。摘了幾串香蕉我們就回家了。我們的掃墓之旅也完結了。回家的途中,因為一天的祭祖,我們都累了,在車上合上眼睛進入了夢鄉。

  清明時節隨筆16

在我的老家安慶,有一個習俗,那就是“清明節祭祖”,別認為這很普通,其實我們全家人對其是非常重視的。

在離老家幾十公里處,有一個小鎮——許嶺鎮,是我們每年都要去的地方,那有一座山—許嶺,安葬着我們徐氏幾十代先人們。

山上,數不清的樹木,荒草和荊棘,證實了他的古老。可是他也阻礙了我們前進的腳步,為了祭拜祖先,我們也不會屈服,折斷多餘的樹枝,踩平多刺的荊棘,一步一步向前走。到了墳地,我們看見了大大小小的墳。爺爺帶路,先找到我們最親近的先人,然後爸爸和叔叔除去墳上的荒草,爸爸拿着三根香串上六張紙錢插在墳頭上,接着叔叔拿出一疊紙錢在墓碑前點燃,我當時親眼看見墓碑上玄孫一欄裏有我和兩個弟弟的名字,還有幾個沒見過面的堂兄弟的名字,當時我的心情很沉重,為什麼他們沒有來祭祖呢?也許是他們在外地過年,沒有回來。然後就是放炮竹了,接着我們就要給祖先叩頭了,叩頭時,先要雙膝跪下,然後雙手觸地掌心向上,叩頭三次,這樣重複三遍才是對祖先最恭敬的禮節——三拜九叩大禮。最後,我們要把祖先“請回家”。

回家後,要將祖先供奉在牌位上,在牌位前還要擺上供品,這供品也是有講究的,雞、魚、肉、豆腐、糕點、水果、酒、茶等一樣都不能少,而且雞和魚的頭要向着牌位。拜完祖先才能吃年夜飯,在吃年夜飯時,餐桌上也要空一個座位,那是留給祖先享用美食的。從大年三十到正月初四之前,祖宗牌位前的香火是不能斷的,否則寓意香火不旺!

到初四的早上,我們就要送祖了,送祖時要將供品移到餐桌上,雞和魚的頭也要向着門外,我們要先向牌位拜三拜,再向門外拜三拜,以示將祖先送回到極樂世界。這樣整個清明節祭祖儀式才算結束。

就像奶奶祈禱時説的那樣,祖先們時時刻刻在身邊保佑我們,對於我們來説也是一種幸福吧,沒有他們就沒有我們,讓我們也時時刻刻懷念他們吧!

  清明時節隨筆17

燕子來時春舍,梨花落後清明。

今年的清明,略有寒意。

車,在回鄉的路上;心,卻早已到了家鄉。

“媽媽,這次回去給誰掃墓?”我好奇地問着媽媽。“我的奶奶。”她輕輕地説,彷彿那是一個美麗而又奇幻的夢,而她,便是這個夢的主角。

“媽媽的奶奶?為什麼以前你不去呢?”“沒有為什麼。”媽媽的回答令我很失望,便過頭去,再也沒有理她。

又是一年清明時,霏霏細雨、點點愁思,幾多離人淚。

回鄉的路途十分遙遠,為了打發時間,我便猜起了媽媽的奶奶的容貌:應該是一個很慈祥很慈祥的老奶奶吧。笑起來應該會有兩個小小的酒窩,雖然老了但風韻猶存吧。我把我的猜想告訴了媽媽,媽媽笑而不語。

終於,漫長的車途後,我們到家了。安頓好一切後,媽媽便帶我去掃墓。

那是一個怎樣的墓啊,墓碑上的字早已在幾十年風雨的打磨下模糊不堪,墓上雜草叢生。我無言:人死了,都會這樣吧。

媽媽燒起了紙錢。我在墓前鞠躬,默哀。望着墓碑上刻着的幾個模糊不堪的字,心裏泛起了一種從未有過的悲酸。一陣風吹過把地上的焚燒盡了的灰燼捲起,吹進了我的眼裏,彷彿是在為我掩蓋眼眶中的晶瑩。

站在墓碑前,久久不願意離去。天空灑下了隨着風飛揚的如塵如粉的雨霧。就這麼輕,這麼輕,這麼飄揚。象是蝶舞一樣。清明節,就是一個雨紛飛的季節。

焚紙祭香,青煙寒食,撒清酒一杯,吟離歌數闋,哀思同寄。

一絲絲清涼,拂過臉頰,西方那天邊,也漸漸暗了下來,一切都回歸了開始的寧靜,隨着夜晚的來臨,輪迴着…

  清明時節隨筆18

星期四,是一個令我難忘又感動的日子,有的同學可能會問,這有什麼特殊的?只是一個平凡而並不特殊的星期四罷了!但是我並不覺得,因為我們去掃墓了,在這一下午,天氣是温暖的,我的心也是温暖的。

下午,我們經過了一個多小時的步行來到了烈士陵園,一開始,同學們七嘴八舌的,可是漸漸的同學們的笑聲、説話聲越來越少了,“到了,看烈士紀念碑”!老師説,接着同學們的興致又高了起來,雖然不少人又想開始説話,但是人人都知道,進了莊嚴的陵園不能説話,要肅靜的。

進了陵園,我們看到的雖然還是以前的陵園,但是這裏的許多松樹,經過了風吹雨打,沒有人打理,依然長的這麼直,這麼高,這麼綠,這就象是烈士的.精神!為國犧牲,永垂不朽!是啊,多麼強勁的8個大字,在太陽的照射下更是閃閃發光。

看了一座座陵墓,我想了許多許多,假如沒有他們,我們就不會有幸福的今日,我們的生活過得非常好,烈士們安息吧!走到無名烈士墓前,我的心更熱了,他們不知道是誰,也不曾有許多人來看望他們,想到這,我不由自主把手中的小白花獻給那些無名烈士,為國犧牲,你們死的光榮,死的壯烈。

後面是紀念堂,紀念堂門口有一副對聯,禦寇殺敵英雄事蹟千秋頌,拋頭撒血烈士芳名萬古傳。進了紀念堂,裏面記載着那些日寇可惡的行為,竟然使用槍殺酷刑等行為,來嚴刑逼供,哼!真想把這些日寇從圖片上拽下來,破口大罵一頓。

在返回的過程中,有的同學明明很累,可他一直堅持着,你扶我,我扶你.

難道你不感動嗎?現在的社會,純潔而又高尚的友誼真是處處都有。

  清明時節隨筆19

今天是清明假期的最後一天,也是天氣最好的一天,下午,叔叔帶着我和妹妹去海邊踏青。

走到海濱公園門口,到底是春天來了,這兒煥然一新,碧綠鮮亮的草地更加油亮,彩色的風箏彷彿在舉行飛行比賽,爭先恐後地向上竄。這不天上的風箏密密麻麻,真可謂“天上的風箏比人多”。風箏那麼多,那麼豔麗,讓我眼花繚亂,這真像一場“空中選美比賽”。

空中的風箏爭奇鬥豔,地上放風箏的人自然也是千姿百態,瞧,那邊的老爺爺告訴我,他在放紅色的章魚風箏,我找了半天才勉強找出他的風箏,它太小了,幾乎快成了一個點,再看老爺爺,他的臉上明擺着“認真”二字,那神態比我們上課還專注呢!

看別人放不爽,我也來試試,我讓叔叔先放。哎,真是萬事開頭難,不到一分鐘,線斷了,我把它打個結勉強用起來;風向又不對,換一邊,可沒過幾分鐘,這討厭的風箏又斷線了,線可能承受不住了,叔叔只好重新去買新線,等待途中,我氣憤地盯着風箏上的小狗,小狗也笑眯眯地看着我,可我卻認為它是在嘲笑我,説我沒能力讓它飛上天。

風水輪流轉,不一會兒,我們的風箏總算是“爬”起來了,升上了半空,可不知怎麼回事,這風箏像個醉漢,東搖西晃,就是不穩,跟我唱對台戲。

在叔叔和我的努力下,風箏好轉了些,二捆長線讓它“圓了飛天夢”。小狗也竄上了百米高空,與其它風箏比賽去了,看到經過反覆折騰的風箏總算飛上了天空,讓我會心地笑了。

天色偏暗,我們收了風箏,我與風箏有個約定,這個週末,讓我們飛得更高!

  清明時節隨筆20

清明節是我國古老的傳統節日。每年的4月4日,人們都會早早的起牀,到祖先的墳前去祭奠。我也不例外,因為清明節學校放假一天,一大清早我就跟着媽媽去了陶山。

清明節想去叫輛出租車都有點困難,好不容易才攔住了一輛出租車,我們剛把大姨接了過來,出租車就一轟油門,朝陶山奔去。車窗外面下着淅淅瀝瀝的小雨,車特別的多,離陶山已經不遠了,可是最不願意發生的事還是發生了堵車了。司機見勢不妙,趕緊調轉車頭朝馬嶼那邊的高速公路開去。

一路上,司機嘴裏不停地罵罵咧咧,還想把我們趕下車去。高速公路也開始堵車了,我們只好拐進了老路。歷經了“千辛萬苦”,我們終於到達了外公家。舅舅、舅媽還有弟弟都已經在門口迎接我們了。鋤頭、鐮刀這些缺一不可的東西都已經準備好了,就等着我們出發了。這是,天空又開始了哭泣,一顆顆“淚珠”滾落下來,我不禁想到了詩人杜甫寫的一句詩“清明時節雨紛紛”,説不定呀是老天爺為了替杜甫圓這個謊才每年清明都下雨。

按照現在的天氣,想要步行走到那裏是不太可能的。三輪車立即騎到了山腳下,我過去一看,呀!外婆的墳墓都快不見了。旁邊雜草叢生,都快把墳墓給淹沒了。舅舅的鋤頭馬上起了作用,雜草被一一斬除。其實我知道,這是説起來簡單做起來難,要花很多力氣,有些草上還有刺,一不小心就會被扎到。

草鋤完了,花早就已經買好了,最後我把花籃擺在了墳頭。走的時候我又看了眼墳墓,現在的人已經不再那麼迷信,不會亂燒紙錢使大山上發生火災,只要送上鮮花和祝福就夠了。

  清明時節隨筆21

我們懷着悲痛而沉重的心情來到烈士陵園,緬懷為了祖國的解放和人民的安寧而英勇犧牲的戰士,瞻仰他們的豐功偉績。

烈士陵園是那麼莊嚴、肅穆,讓人不由得肅然起敬。我們先排好了整齊的隊伍,然後按要求站好隊,認真地聆聽主持人的致詞。我抬頭瞻仰墓碑,墓碑上寫者:革命烈士永垂不朽!我想,如果世界上有永垂不朽,那麼我相信那是一種精神——不悔。我們的先烈們就有這樣的不悔,不悔為革命的付出。所以,他們理應受到敬仰!我們開始背獻詞!背完後我們沉痛的哀悼!

我們衷心地感謝革命先烈為我們創造出的美好生活,也明白要珍惜這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繼承革命先烈的遺志,做一個積極向上、身體健康、熱愛生活、熱愛祖國、情趣高尚的好少年。我們是幸運的一代,我們是幸福的一代。而我們的幸福是他們賜予的。我們該用一顆感恩的心來面對這個美好的世界。

“桃花紅雨英雄血,碧海丹霞志士心。今日神州看奮起,陵園千古慰忠魂!”在中國這方熱土上,有無數仁人志士,為了民族的解放、國家的獨立和人民的幸福,拋頭顱、灑熱血,譜寫了一篇篇悲壯激越的歷史篇章。是他們的生命換來了中國繁榮的今天,是他們的鮮血染紅了遍地的桃花。我們怎能忘記這一段段可歌可泣的悲壯史詩?我們怎能忘記那一張張曾經鮮活的面容?

讓我們靜靜的追思,深深地緬懷,把最深情的思念和最崇高的敬意,寄託在這鮮花中,讓它陪伴在先烈的左右。接着,我們參觀了烈士陵園。還認真的整理和清掃了烈士陵園。

  清明時節隨筆22

清明節,又來臨,我呆呆地望着天空,不禁又陷入對外公的懷念。因為在我那絢麗多彩的童年生活中,外公給我的印象太深刻,外公給予我的愛實在太多太多。

我依舊記得,外公的那張臉和那雙手,那張佈滿皺紋而又充滿精神的臉和那雙蒼勁有力卻又突兀着青筋的手,它們曾經和外公一起……

兒時,我一直都是被外公外婆拉扯大的。常常隨外公外婆起得很早,老是做在一張木凳上看着外公掃地。外公拿着一把掃把在街道上掃,我呢,就拿着比自己矮一點兒的掃把亂舞,常常弄得到處都是灰塵。外公性情温和,也不説什麼,只好一遍遍地掃,毫無怨言。那時侯,我還,看到外公天天清掃街道,不禁也有一些納悶,常常扯着外公的衣角,略顯淘氣地問:“外公,為什麼,你天天要清掃街道呀,你又不是清潔工?”外公也就朝我一笑,繼續掃地。我看着外公的笑容,也就似懂非懂地點點頭,還不時“噢”幾句應聲。後來,隨着年齡的增長,久而久之,外公清掃街道的原因我也清楚,心底裏對外公也不免產生幾分敬佩。

一次,冬天時分,天氣寒冷,我剛起牀下樓,又見外公在掃地。我走出去,坐在門口的板凳上,託着下巴呆呆地看着外公,過好一陣兒,外公才見我坐在外面,立刻把自己身上的棉襖脱下來,給我披上。我當時再看外公的時候,發現他的手已,凍得通紅,嘴脣泛青,可那時外公已經在掃地……

外公,又一年的春天到,您喜歡的桃花又開,散發着泥土的氣息,您,可聞到它們的芬芳,感知到有個童稚的心靈在呼喚您,在呼喚您啊!

現在,雖然外公已經不在人世,但外公的音容笑貌卻時常在我的腦海裏浮現。因為,外公給我那無私的愛實在太多,他那勤勞樸實的形象給我的印象太……太深刻!

  清明時節隨筆23

清明節那一天,我們一家人包括周邊的親戚都去奧林匹克吃飯,結果忘記了要不要上管樂叫上了妹妹,我們準備出發了。

來到奧林匹克,妹妹踏着她的小腿走上了舞台,在那裏蹦蹦跳跳,看到我們一個個追着她跑,玩的更是不亦樂乎,最後,她還是服服帖帖的跟着我們吃飯了,結果到了吃飯的時候,她又開始鬧了,想爬上飯桌玩,在我們的合力阻止下,她,終於停下了鬧騰,安安靜靜的吃飯。

我們一家人坐在飯桌上有説有笑,吃着美味的飯,開開心心的,連別人都羨慕的看着我們。

吃飯的時候,我使勁往碗裏挑吃的,顧不上吃,碗裏的東西已經滿滿的,我才開始吃。

身旁的奶奶見我有些吃的夾不了,起身幫我一個一個夾,就這樣,我的碗又滿了,歐耶!

直到吃飽,自己碗裏還有半碗飯,看着這半碗飯,感覺實在吃不下了,就直接拋棄了,就跟妹妹開始玩。

妹妹一會兒往台中心跑,一會兒往邊上走,看的我都心慌慌的,害怕妹妹隨時隨地會摔下來,所以,我做了個明智的做法,拉上大妹一起看着!不過,大妹來幫忙,我基本上沒啥作用了,就在那默默的看着她們兩個在那裏嗨皮,自己又回到坐位上。

回家時,妹妹還是不肯走了,直接賴在那裏了,我想想也是醉了,抱她哭!不抱又回不了家!大家都對妹妹軟聲軟氣的説:君君,回家了,不然我走了。妹妹跟沒聽到似的(雖然她可能聽不懂),自顧自在那裏玩。我二話不説抱起她走人!結果她以為我在和她玩,使勁推我,臉上掛滿了花晚上,約了妹妹去打籃球,結果打了一會便沒興趣了。

  清明時節隨筆24

夜裏雨聲,閒讀宋詞,聽北宋詞人晏殊淺吟:“燕子來時春社,梨花落後清明”。翻過幾頁,又聽見晏殊第七子晏幾道歎息:“舞煙眠雨過清明”。

心裏驀地一驚,春社已過,清明又至了。

清明既是節氣又是節日,古時也叫三月節,有2000多年曆史。“萬物生長此時,皆清潔而明淨。故謂之清明。”清明時節後雨水增多,萬物由陰轉陽,吐故納新,一派春和景明之象。

在現代人眼裏,“清明”與掃墓祭奠的聯繫則更緊密。這是因為,清明時節前一天是寒食節。寒食相傳起於晉文公悼念介之推一事,後來,唐玄宗被這個故事感動,於開元二十年詔令天下“寒食上墓”,且列為當時“五禮”之一。寒食與清明僅隔一天,為圖方面,人們乾脆決定在清明掃墓,到明清時,清明掃墓更為盛行。新中國成立後,人們也選擇在這天祭掃烈士墓,緬懷革命先輩。

“年年祭掃先人墓,處處猶存長者風。”歷來有掃墓的習慣,每到“清明”,家家户户的後代子孫就要攜帶酒食、果品、紙錢、鞭炮等到祖墳墓地,將食物供祭在祖先墓前,再將紙錢焚化,鳴炮祈禱,為墳墓培上新土,栽幾株鮮花或折幾枝嫩綠的新枝插在墳上,然後叩頭行禮祭拜,最後,還必須在墓前吃掉酒食才回家。

年年清明都逢雨,那雨像漫天飛舞的淚花!也習慣了在清明時節看雨、淋雨;如果哪一年破例遇上個大睛天,心,總覺得這個節不圓滿,有些殘缺。也許,也只有這樣的情與景,才能給逝去的靈魂一絲慰藉吧!

逝者已去不可追,請君珍惜眼前人。清明墓碑前,無限的感傷將被抒發,祭祀者的淚珠將串成一段段濕漉的回憶,暖春的微風抹不淨傷感人的眼睛。人生漫長的旅途不會停歇,宗脈的延續是一串加粗的省略號,老人的白髮便是清明時節最醒目的問號,孝順與贍養是唯一正確的選擇,是炎黃子孫對清明的最佳詮釋。讓孝敬之心日日在,堅持善待自己的父母與老人,在暖春四月的某個清明,立於拂起萬千愁緒的細風中,才不至於面對死氣沉沉的墓碑,空餘幽幽的哀歎和無邊的自責,揹負一團心冷在風裏哀號盤旋。

  清明時節隨筆25

最近高強度的工作讓我總有種窒息的感覺,回想起前日裏的輕鬆,內心深處又徒增了許多悔意。又是一年一度的清明假期,我不知道該用何種心態來告慰逝去的親人和自己一去不回的年歲。

今年家裏沒有我牽掛的人,爸爸媽媽隨着姐姐去了彩雲之南,我總覺得這是命運該給他們的經歷,更在內心深處希望他們通過這次遠行能夠得到更多。姐姐與姐夫在2009年結婚,由於路途較遠,爸爸媽媽從未去過那邊,對於一對在農村生活半輩子的夫妻,我想他們早已失去了對未知旅途進行探索的新鮮感,今年春節,姐姐與姐夫相伴留在我家過年,其實我能夠猜透他們的心思,就是希望父母能夠抽上一段時間去雲南看看。

昨日給父親打電話,聽得出他的言語之間透露出幾分醉意,可能是長時間呆在火車上太過勞累,父親選擇用酒精來解乏。母親剛到雲南,就不願與自己從未見過面的外孫女分開,突然覺得她像極了孩子,雖然,這些情景都是聽姐姐在電話裏説的,但是,我依然能夠體會到父母內心深處的歡欣。對於姐姐來説,父母可能是不公平的吧,把她一個人丟在那麼遠的地方;對於父母來説,姐姐可能是不孝順的吧,為了自己的愛情,竟然狠心丟棄整個家庭。那時候,我也認為姐姐狠心,隨着慢慢成長,我逐漸體會到幸福對於一個人來説的重要性,於是,我開始體味這種兩地分離的感覺,所幸的是,姐姐的生活很好,不會為了柴米油鹽的生活瑣事而真的變成山裏農婦,這是我最期許的事情。

奶奶剛去世還不到兩年,想起這個清明她與爺爺的墳前再也沒有新添的紙錢,我心裏甚是難受,奶奶在世時,我從沒想到她會突然説走就走,連最後和她説話的機會都不曾留給我,我開始胡思亂想,奶奶是不是覺得我們嫌棄她了,而獨自一人去找爺爺了?還是因為她不願接受這種沒有盼頭的生活了才撒手人寰。只見新人笑,未聞舊人哭,我不知道這種所謂的陰陽兩隔是不是對我曾經不知道珍惜親人在身邊最大的懲罰。

清明來了,再也不見欲斷魂的行人,彷彿,家鄉的老屋依舊在輕聲低語,不讓我忘記曾今的一路行走,不讓我忘記那段本該牢牢記住的親情。

  清明時節隨筆26

祭祖,是清明節中客家人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這個儀式通過燒香三拜來紀念已經逝去的親人。

清明節的早上,我還在睡夢中,被一陣陣聲音吵醒,有叫喊聲,有歡笑聲,有狗吠聲。起牀洗漱過後,才發現,原來,大家都在忙着祭祖的準備,有拿着香前往祠堂的,有搬着大批紅鞭炮到祠堂外的平地的。我也像往年一樣幫着爸爸媽媽搬着雞、鴨和酒到失去的親人前面。爺爺奶奶也已經準備好了祭祖的工作,先祭拜上天,再祭拜菩薩,差不多經過兩個多小時,轉眼間已經到了七點半。我們匆匆忙忙吃完早餐,我和媽媽前往祠堂,等候族人們的到來。

八點整的時候,族人們陸陸續續的到來了,見面後,大家互相問候,寒暄。年長的長輩們抱抱這個小孩,摸摸那個小孩的頭,所有的小孩都浸在了收利是的海洋裏,個個都笑逐顏開。在外工作的人都説些吉祥祝福的話語;握着長輩的手噓寒問暖,祝福老人;同輩們見面後,相互問候,過去一年的狀況,並祝福來年好兆頭。

八點四十分整,經過了長時間的祝福,族裏年老而又德望的老人,大喊一聲準備祭祖,青壯年們點燃大燭大香,將點燃的大香恭敬地交給族老們,媳婦們將幾大把小香點燃後,分別交給每一個人。族老們站在第一排,下一輩的男丁站在第二、三排,孫輩的男丁站在第四、五排,後邊站着的便是媳婦們和女兒們。八點四十五分整,其中一位年老而德高望重的老人大聲喊道:“大年三十,祭祖開始,一上香,再上香,三上香。”三旬上香後,族老們上酒上茶,媳婦們收回大小香插到香鼎上。接着,媳婦們和女輩們忙着燒紙錢給祖宗,媽媽立刻把我叫到跟前説:“兒子,去燒紙錢的火堆旁烤烤,把一年中身上的污漬烤掉。”青壯年們捧着幾十盒鞭炮到祠堂平地掛好,等到紙錢燒完後,大夥們就接連着幾十盒鞭炮陸續點燃,噼噼啪啪震天響,那仗勢猶如排山倒海,氣貫如虹。整個村莊都沉浸在歡樂的喜慶的噼噼啪啪的鞭炮聲中,期待着來年的好年景,好收成。

隆重而傳統的祭拜儀式,寄託着人們對祖宗的掛念和感恩,通過這次祭祖儀式讓我領悟了客家人的勤勞、團結和互助。

  清明時節隨筆27

“節近清明,一池春綠蛙催雨。”如果撇開上墳祭祖的習俗不講,清明節是一個飽含詩意的節日。《歲時百問》載:“萬物生長此時,皆清潔而明淨。故謂之清明。”清明時節,藤蔓綠了柵欄,四溢的芬芳瀰漫空中,令人心曠神怡。

北宋有《清明上河圖》傳世,為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其實,清明不僅是一幅民俗畫,更是一幅山水畫。在一個人的不同時期,清明節的色彩是不同的,從年少時的色彩斑斕,逐漸變色,變得有些灰暗,從暖色調轉變成了冷色調。當人到中年,有的親人會不幸離自己而去。因而當清明臨近,對已故親人的思念便越來越深,就像清明的雨總如約而至,那麼冰冷那麼潮濕。

年少時,成長在親人的關心、愛護之下,衣食無憂,對世界的認識都停留在美好的層面。那時的清明草兒很青,花兒很香,天空很藍,雲淡風輕。大人手裏的紙錢、祭品,墳前升起的縷縷青煙,在自己這裏沒有絲毫哀傷的意味,那時候的自己不諳世事。少不更事的孩子是幸福的,因為你不知道的真相永遠不會傷害你,不會讓你心痛。

生命的年輪在原本空白的認知上打上了印記,漸漸地,知道什麼是醜、什麼是美,什麼是錯,什麼是對。當歲月的滄桑撕破了懵懂的外衣,痛覺神經開始甦醒。在人生的道路上,辣苦甜酸輪番向自己襲來,全然不管你是否已經準備好。看着自己從小長大的親人會老去,再後來有的親人會離開這個美麗的世界,任憑眼淚在你的臉頰肆虐。當人沉溺於悲傷而無法自拔時,看什麼都是灰色的,一切事物的色彩都被剝離,這個時期的清明節自然是灰色的。

而當人從稚嫩走向成熟,看世界的眼光才趨於平衡和真實。他會看到清明時節的爛漫,也會體味清明時追憶往事的痛楚。他用誠摯的心去準備祭品,到先人墳前掃墓,遙寄哀思。清明的雨營造出了恰當的哀思氛圍,為煙雨清明添上了濃墨重彩的一筆。這個年齡段的清明是青色的,是景物的綠色和心情的藍色調和之後的色彩。

其實,清明應該是屬於暖色系的,因為清明是個飽蘸親情的節氣,是提醒人們不要數典忘祖的節,一個“情”字便可詮釋清明的真諦!

  清明時節隨筆28

清明時節,灰暗的天空佈滿愁雲,濛濛的細雨似蒼天哭泣的淚水,肆無忌憚地散落在幽深的油茶林裏,淚光閃閃的樹葉在陰冷的微風中顫抖着;墳前,那一堆堆青草,一叢叢野花淚眼婆娑;如血的杜鵑花,也在風雨中哽咽着,那哭紅了雙眼的片片落紅,倦縮在草叢裏低聲哀歎。

佇立於母親墳前,心潮起伏,淚如泉湧,往事一幕又一幕地在眼前浮現……

村前,那條彎彎的小河,正在悄悄地流淌,年年歲歲、朝朝暮暮,就像我心底裏最深切的懷念。暮色裏,我看見母親揹着魚簍在河邊撿田螺,捉小魚;那凍得通紅的雙腳,那單簿的背影,曾無數次闖進我的夢裏,醒來時,淚水早已打濕了我頭下的枕巾。

屋後,那連綿的羣山,黃了又綠,綠了又黃,山風吹來,煙波渺渺,正在訴説着母親勤勞的一生。晨霧中,我看見母親提着籃子在林子裏採蘑菇、扯小筍;那鮮美的蘑菇湯、那香脆的臘肉炒筍子,至今還在我的眼前飄香。如今,大酒店、小餐館多如牛毛,但我再也嘗不到那種帶有濃濃母愛的美味佳餚。

徘徊在芳草青青的田間地頭、聞着泥土的淡淡清香,我似乎看見母親拖着瘦少的身軀,在烈日下在寒風中辛勤勞作;那憔悴的面容,那長滿老繭的雙手,永遠地烙進了我的心裏,伴我走過了生命裏每一個春秋夏冬。

走進破舊的老屋,撫摸着沾滿灰塵的灶台,我彷彿看見母親正站在灶台旁燒火、做飯;凝視笨重的石磨,回味着逝去的童年,我彷彿看見母親正在吃力地磨着豆花。那陳舊的扁擔,那鏽跡斑斑的鋤頭,那熟悉的風車…無不記載着母親一生的艱辛。

日落西山、倦鳥歸林,滿頭白髮的老母親,坐在門前的竹椅上,痴痴地眺望着村口那條唯一通往外面的小路,盼望着她的女兒早點回家;十五年過去了,母親眼角映着的牽掛,那思兒的點點淚花,依然在我的心頭縈繞……

雨還在浙浙瀝瀝的下過不停,猶如我傷痛的淚水在心中流淌。強忍心中的悲痛,擦乾臉上的淚水,懷着一顆虔誠、感恩的心,跪在母親墳前,燒上幾摞紙錢,點燃幾根香燭,表達女兒對母親深深的思念;鏟上一堆新土,插上幾支鮮花,告慰母親的在天之靈。願:天國裏的母親好好安息吧!

  清明時節隨筆29

兒時,對於清明的印象是簡單而又清晰的。記憶中的清明,是簡簡單單一幅圖畫,畫上是幾簇山楂花、幾根系着冥花的青棍、幾縷佛前的香霧。

那時對清明的意義的理解甚是淺薄,只是為着那些一年才接觸一次的、對小孩子來説還算新奇的東西,便年年盼着清明的到來。記得初次讀到“清明時節雨紛紛”時就覺得驚奇,因為我的記憶中的清明都是暖日,和着輕柔的春風,蝶戲花間,蜜蜂在一畦畦油菜地裏忙碌。我們就從油菜花間的田埂走過,摟着一捆青棍,偶爾冥花被什麼東西勾住了取不下來,也會引起我們的笑聲在温暖的陽光中盪漾,便更不能體會“路上行人慾斷魂”的滋味。那些厚厚的數級石階對我們而言便是一種挑戰,當我們在氣喘吁吁之前,以一種勝利者的姿態俯瞰腳下的那片廣闊的沃土、層疊的梯田、隱隱約約綴得漫山遍野的山楂花時,愉悦的心情便從心底滋生出來了,不有得歡呼雀躍。直至開始上墳,乖乖地按着大人們的叮囑做好後,所關心的事也只有放鞭炮和採山楂花了,至於在這塊土地上安息着誰,反正我們也並未曾見過。那時的清明,就這樣一路充滿樂趣地過去了。

那個時候,你只需帶着一顆真摯的童心、一份準備時刻迎接、擁抱、感受大自然的心情,就足夠了。

而如今,隨着年齡逐步地增長,往年一直輕快而過的清明愈來愈沉重起來。並不僅僅因為已經懂得清明是個用來祭奠、緬懷的日子,還因為突然發覺,漸漸逝去的,除了時間和人,還有周圍的一些事物,於是,內心變得空落落地。

油菜地已然越來越少了,盛開的只有同樣嫩黃的白菜花,也不見了蝴蝶。石階大多數已被水泥路覆蓋,不再蜿蜒,不再錯落有致,而是像一眼能望到底的、斜斜鋪着的銀白色地毯,沒了“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情趣。上墳的路突然變得輕鬆起來,因為腳程在不知不覺中已經加快了,只是極目遠眺,看到的也只是稀疏的幾枝紅色山楂,粉色、紫色、白色的竟全都不見。

唯一不變的,只古寺裏清脆而熟悉的木魚聲,就連爐中的香,也已經換了又換,一股淡淡的香味在寺中瀰漫,連同縷縷不絕的輕煙逐漸消散。輕步走過佛像前,每邁一步都是慎重而安靜的。面對它們,已由最初的敬畏變為了一種虔誠。於是雙手合十,祈禱過後於香爐中插上三柱香,不待它們靜靜地燃完,便轉身離開。離開時,仍舊很安靜,你能聽見風掃過竹葉的聲音,如山林的囈語。

又一年的清明過去,我卻總覺得少了些什麼,但怎麼也想不起來了。

  清明時節隨筆30

得知明天放假的消息,我很激動。

因為,好多天以前就打算,清明節一定陪媽媽去看看遠在天國的姥姥,給姥姥送點紙錢,陪姥姥説説話。

可是,昨天得知放假的消息,第一時間給媽媽打電話時,媽説,前幾天她已經回老家給姥姥上墳了,因為我沒有放假,怕耽誤我的工作,就沒有告知我,她和我表弟,還有我姨一起回去給姥姥上墳了,明天就不回了,等明年再回吧。

我很失望,也很愧疚。

説實話,我感覺自己真的很不孝,小時候姥姥那麼愛我,那麼疼我,我也跟姥姥最親,但姥姥去世後十幾年了,因為工作忙,或者這樣那樣的原因,儘管只有幾十里路的距離,我竟然一次也沒有去姥姥的墳前看看,一次也沒有給姥姥送點必須的用品,亦或向姥姥彙報一下我這焦頭爛額的生活,所以,我竟然也不知道姥姥的墳墓在哪兒?

我早就該回去看看姥姥的呀!可是,我沒去。今年的清明,這個計劃又一次泡湯。

我知道,姥姥不會怪我,她不會怪她養大的孩子怎麼不去看她。因為,她一直都是那麼慈愛,那麼平和,那麼寬容。

姥姥離開我快二十年了,但在我的腦海裏卻時常縈繞着姥姥慈祥的面容,耳邊依然迴盪着姥姥親切的話語,彷彿姥姥還在我的身邊,還在為我操心。每每想起姥姥,我的內心都會如海潮翻滾,不知不覺,淚流滿面。

記得前幾天跟女兒説起清明節去看姥姥的事,女兒説,“媽,如果你回去看太姥姥,一定不要再流淚,她看着會心疼的!”女兒懂我,許多時候在家裏,只要提起姥姥,我都會情緒失控,無法自已。

我沒有回答女兒的話,因為我知道,我沒法向女兒承諾,我保證一定不流淚。我知道,一旦回去了,站在姥姥的墳前,望着那一方矮矮的墳墓,讓我和親愛的姥姥陰陽兩隔,我怎麼能不肝腸寸斷呢,除了悲痛和心酸,還能有別的嗎?那時,腦海中又會呈現出與姥姥相處的一幕幕朝夕過往,淚水一定會像關不住的水龍頭,亦或像開了閘的洪水,一發不可收拾。

姥姥,希望您原諒外孫女的不孝,這麼多年一直沒有去看您,但您已經被我放在了心底最隱祕的地方,時常在我獨處的時候,與您靜靜地説,與您沉默地對坐,看看您的白髮又多了幾根,問問天堂裏有什麼開心的事情?

姥姥,今天,我又一次錯過了去看您的機會,只能在家裏面對着這薄薄的手機屏幕,寫下這麼一點不成文的文字,來表達我對您最最深切的懷念,最最徹骨的愧疚,最最衷心的祝願!

姥姥,願您在天堂一切安好!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