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查子》詩詞鑑賞

來源:文萃谷 2.92W
《生查子》詩詞鑑賞1

生查子 藥名閨情

《生查子》詩詞鑑賞

[宋] 陳亞

相思意已深,白紙書難足。字字苦蔘商,故要檳郎讀。分明記得約當歸,遠至櫻桃熟。何事菊花時,猶未回鄉曲。

賞析

這是一首別具風味的藥名閨情詞。詞中以深摯的感情和淺近的語言,別具一格、匠心獨運地妙用一連串藥名,通過閨中人以書信向客居在外的夫君傾訴相思之情的情節,抒寫了閨中人思念遠人的款款深情。

詞的上片通過閨中人書信難表相思之深的描寫,抒寫她對丈夫的深情厚意。起首兩句,謂自從丈夫別後,憶念甚深。她無法排解離愁,便把深深的思念寫入信中,但卻怎麼寫也寫不盡。“字字”二句是説信中的每一個字,都是訴説這離別之苦的,是要丈夫讀了知道此情。句中之“參商”,指參、商二星。參星在西,商星(即辰星)在東,此出彼沒,永不相見,比喻雙方隔絕。“檀郎”,是美男子的代稱;此指閨中人的丈夫。“ 苦蔘商 ”三字極傳神,謂因夫妻離別 、隔如參商而苦恨不已 。這正好説明閨中人何以“ 相思意已深 ”而“白紙書難足”了。以上,“相思 ”、“ 意已”(薏苡)、“白紙(芷)”、“苦蔘”、“郎讀(狼毒)”均為藥名。

過片在“記得約當歸”前添上“分明”二字,更顯出分手時的相約印象甚深。“分明”二句,寫閨中人回憶當日分手時的情景:她一再叮囑丈夫,最遲不要超過櫻桃紅熟時(指夏季)回家。但她等了又等,盼了又盼,卻她終不見心上人回來。於是,她不禁愛怨交織地問道:“現在連菊花都開了(指秋天),為什麼還不回來呢?”這四句一氣呵成,情味深長,含藴不盡,可看作是信中內容的延續,也可看作是信外的心底思忖。

詞的下片,以怨詈口氣,進一步抒寫閨中人懷念遠人的情懷;結尾出以反問,更顯思念之深切。詞中使用的藥名,有“ 當歸 ”、“遠至(志)”、“櫻姚”、“菊花”、“回鄉(茴鄉)”等。

藥名詞,規定每句至少要有一個藥名,藥名可借用同音字 。這首詞中的“相思 ”、“苦蔘”、“當歸”、“櫻桃”、“菊花”是藥名本字;“意已”、“白紙”、“郎讀”、“遠至”、“回鄉”等,則是同意借用而藥名的 。作者在詞中對十種藥名的妙用,顯示了他醫藥知識的精深。

《生查子》詩詞鑑賞2

  古詩原文

繁燈奪霽華。戲鼓侵明發。物色舊時同,情味中年別。

淺畫鏡中眉,深拜樓西月。人散市聲收,漸入愁時節。

  譯文翻譯

元宵節的繁燈麗彩奪去了明月的光華,喧鬧的戲鼓聲一直響至天亮。習俗風情與以前沒什麼兩樣,只是人到中年,情味有些淒涼。

像漢朝的張敞,對着明鏡為佳人描眉,一起在樓中賞月,祈求天長地久。歡樂的人們漸漸散去,街上如往常般寂靜,而我的心情卻漸漸感到有些憂傷。

  註釋解釋

陳敬叟:字以莊,號月溪,建安人。

霽(jì)華:月光皎潔。

明發:黎明陽光散開。《詩·小雅·宛》:“明發不寐,有懷二人。”

淺畫鏡中眉:用張敞畫眉事,表現夫妻恩愛。

  詩文賞析

這是一首元宵觀燈戲友感懷之佳作,突出中年情懷與往昔的不同,抒寫自己中年氣衰、歎世事滄桑,和對友人和美夫妻生活的羨慕及自己生活的愁苦。上片寫元宵夜晚燈火通明、鑼鼓聲不決的繁盛景象,景象不改,而自己則已入中年,情味自別,雖曠達如陳敬叟者亦不可免,襯托了作者自己的孤獨。“繁燈”兩句概説元夕燈光賽過明月,概括了元夕的繁盛,第一句寫燈光之多與明亮,第二句寫人們徹夜狂歡。形聲兼備,概括力極強。三、四句寫“物色”依舊,而人近中年,不覺感慨系之,頗有悲涼之感。

下片換頭轉寫閨情,懸想陳敬叟之妻在家畫眉拜月,盼夫早歸,而陳敬叟卻留滯臨安,當夜闌人靜之時,亦不免愁腸漸生。題中雲“戲”,便是指調侃友人夫妻恩愛,反襯自己的寂寞,暗寓着羨慕之情。結尾兩句與開頭兩句相呼應,強化了主題,點出主旨:歡樂時,人們可暫時忘卻憂傷,但當歡樂過後,孤寂之感便會重新縈繞心頭,突出自己憂愁的心緒,昭示出盛筵必散的哲理,有感傷之味。一個“漸”字,慢慢道出作者委曲幽怨之情。全詞層次分明,有真實的人生體驗,含蓄有餘味。

《生查子》詩詞鑑賞3

  古詩原文

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

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

今年元夜時,月與燈依舊。

不見去年人,淚濕春衫袖。(淚濕 :一作:滿)

譯文翻譯

去年正月十五元宵節,花市燈光像白天一樣明亮。

月兒升起在柳樹梢頭,他約我黃昏以後同敍衷腸。

今年正月十五元宵節,月光與燈光仍同去年一樣。

再也看不到去年的故人,淚珠兒不覺濕透了衣裳。

  註釋解釋

元夜:元宵之夜。農曆正月十五為元宵節。自唐朝起有觀燈鬧夜的民間風俗。北宋時從十四到十六三天,開宵禁,遊燈街花市,通宵歌舞,盛況空前,也是年輕人蜜約幽會,談情説愛的好機會。

花市:民俗每年春時舉行的賣花、賞花的集市。

燈如晝:燈火像白天一樣。

月上:一作“月到”。

見:看見。

淚濕:一作“淚滿”。

春衫:年少時穿的衣服,也指代年輕時的自己。

  創作背景

此詞寫約會。或被認為是景祐三年(1036)詞人懷念他的第二任妻子楊氏夫人所作。

  詩文賞析

明代徐士俊認為,元曲中“稱絕”的作品,都是仿效此作而來,可見其對這首《生查子》的讚譽之高。此詞言語淺近,情調哀婉,用“去年元夜”與“今年元夜”兩幅元夜圖景,展現相同節日裏的不同情思,彷彿影視中的蒙太奇效果,將不同時空的場景貫穿起來,寫出一位女子悲慼的愛情故事。

上閿描繪“去年元夜時”女主人公與情郎同逛燈市的歡樂情景。“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起首兩句寫去年元宵夜的盛況美景,大街上熱鬧非凡,夜晚的花燈通明,彷彿白晝般明亮。“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女主人公追憶與情郎月下約定的甜蜜情景,情人間互訴衷情的温馨幸福溢於紙上。從如晝燈市到月上柳梢,光線從明變暗,兩人約定的時間又是“黃昏”這一落日西斜、素來惹人愁思的時刻,皆暗示女主人公的情感故事會朝着悲劇發展。

下闋寫“今年元夜時”女主人公孤獨一人面對圓月花燈的情景。“今年元夜時,月與燈依舊。”一年過去,眼前的景象與去年沒有兩樣,圓月仍然高掛夜空,花燈仍然明亮如晝,但是去年甜蜜幸福的時光已然不再,女主人公心裏只有無限相思之苦。之所以傷感,是因為“不見去年人”,往日的山盟海誓早已被戀人拋諸腦後,如今物是人非,不禁悲上心頭。令人肝腸寸斷的相思化作行行清淚、浸濕衣衫。“淚滿春衫袖”一句是點題句,將女主人公的情緒完全宣泄出來,飽含辛酸藴藏無奈,更有無邊無際的苦痛。

此詞的藝術構思近似於唐人崔護的《題都城南莊》詩,卻較崔詩更見語言的迴環錯綜之美,也更具民歌風味。全詞在字句上講求勻稱一致,有意錯綜穿插,它用上闋寫過去,下闋寫現在,上四句與下四句分別提供不同的意象以造成強烈的對比。上下闋的第一句“去年元夜時”與“今年元夜時”,第二句“花市燈如晝”與“月與燈依舊”,兩兩相對,把“元夜”“燈”作了強調;而“人約黃昏後”與“不見去年人”,則是上闋第四句與下闋第三句交叉相對,雖是重疊了“人”字,卻從參差錯落中顯示了“人”的有無、去留的天差地別及感情上由歡愉轉入憂傷的大起大落,從而表現了抒情主人公內心的起伏變化。

詞作通過主人公對去年今日的往事回憶,抒寫了物是人非之感。既寫出了伊人的美麗和當日相戀的温馨甜蜜,又寫出了今日伊人不見的悵惘和憂傷。詞的語言通俗,構思巧妙,上片寫去年,下片寫今日,重疊對應,迴旋詠歎,具有明快、自然的`民歌風味。結尾“淚滿春衫袖”一句,則通過描寫將物是人非、舊情難續的感傷表現得十分充分。全詞以獨特的藝術構思,運用今昔對比、撫今追昔的手法,從而巧妙地抒寫了物是人非、不堪凹首之感。語言平淡,意味雋永,有效地表達了詞人所欲吐露的愛情遭遇上的傷感和苦痛體驗,體現了真實、樸素與美的統一。語短情長,形象生動,又適於記誦,因此流傳限廣。

這是首相思詞,寫去年與情人相會的甜蜜與今日不見情人的痛苦,明白如話,饒有韻味。詞的上闋寫“去年元夜”的事情,花市的燈像白天一樣亮,不但是觀燈賞月的好時節,也給戀愛的青年男女以良好的時機,在燈火闌珊處祕密相會。“月到柳梢頭,人約黃昏後”二句言有盡而意無窮。柔情密意溢於言表。下闋寫“今年元夜”的情景。“月與燈依舊”,雖然只舉月與燈,實際應包括二三句的花和柳,是説鬧市佳節良宵與去年一樣,景物依舊。下一句“不見去年人”“淚濕春衫袖”,表情極明顯,一個“濕”字,將物是人非,舊情難續的感傷表現得淋漓盡致。

這首詞與唐朝詩人崔護的名作《題都城南莊》(“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人面只今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有異曲同工之妙。詞中描寫了作者昔日一段纏綿悱惻、難以忘懷的愛情,抒發了舊日戀情破滅後的失落感與孤獨感。

上片追憶去年元夜歡會的往事。“花市燈如晝”極寫元宵之夜的燈火輝煌,那次約會,兩情相悦。周圍的環境,花市,彩燈,明麗如同白天;明月,柳梢,都是相愛的見證。後兩句情景交融,寫出了戀人月光柳影下兩情依依、情話綿綿的景象,製造出朦朧清幽、婉約柔美的意境。

下片寫今年元夜重臨故地,想念伊人的傷感。“今年元夜時”寫出主人公情思幽幽,喟然而歎。“月與燈依舊”作了明確的對比,今天所見,依然如故,引出“淚滿春衫袖”這一舊情難續的沉重哀傷,表達出詞人對昔日戀人的一往情深,卻已物是人非的思緒。

此詞既寫出了情人的美麗和當日相戀時的温馨甜蜜,又寫出了今日伊人不見的悵惘和憂傷。寫法上,它採用了去年與今年的對比性手法,使得今昔情景之間形成哀樂迥異的鮮明對比,從而有效地表達了詞人所欲吐露的愛情遭遇上的傷感、苦痛體驗。這種文義並列的分片結構,形成迴旋詠歎的重疊,讀來一詠三歎,令人感慨。

這首元夜戀舊的《生查子·元夕》其實是朱淑真所作,長期以來被認為歐陽修所作,其實是當時怕壞了女子的風氣,才將作者改為了歐陽修的。

詞的上片回憶從前幽會,充滿希望與幸福,可見兩情是何等歡洽。而周圍的環境,無論是花、燈,還是月、柳,都成了愛的見證,美的表白,未來幸福的圖景。情與景聯繫在一起,展現了美的意境。

但快樂的時光總是很快成為記憶。詞的下片,筆鋒一轉,時光飛逝如電,轉眼到了“今年元夜時”,把主人公的情思從回憶中拉了回來。“月與燈依舊”極其概括地交代了今天的環境。“依舊”兩字又把人們的思緒引向上片的描寫之中,月色依舊美好,燈市依舊燦爛如晝。環境依舊似去年,而人又如何呢?這是主人公主旨所在,也是他抒情的主體。詞人於人潮湧動中無處尋覓佳人芳蹤,心情沮喪,辛酸無奈之淚打濕了自己的衣襟。舊時天氣舊時衣,佳人不見淚黯滴,怎能不傷感遺憾?上句“不見去年人”已有無限傷感隱含其中,末句再把這種傷感之情形象化、明朗化。

物是人非的悵惘,今昔對比的淒涼,由此美景也變為傷感之景,月與燈交織而就的花市夜景即由明亮化為暗淡。淡漠冷清的傷感瀰漫於詞的下片。燈、花、月、柳,在主人公眼裏只不過是淒涼的化身、傷感的催化劑、相思的見證。而今佳人難覓,淚眼看花花亦悲,淚滿衣袖。

世事難料,情難如願。牽動人心的最是那悽怨、纏綿而又刻骨銘心的相思。誰不曾渴慕,誰不曾誠意追索,可無奈造化捉弄,陰差陽錯,幸福的身影總是擦肩而過。舊時歡愉仍駐留心中,而痴心等候的那個人,今生卻不再來。無可奈何花落去,但那隻似曾相識的燕子呢?那曾有的愛情真是無比難測嗎?如果真的這樣,那些兩情相悦、纏綿悱惻的美麗韶華難道是在歲月中流走的嗎?誰也不曾料到呵,錯過了一季竟錯過了一生。山盟雖在,佳人無音,這是怎樣的傷感遺憾,怎樣的裂心之痛!

古人如此,今人亦然。世間總有太多的傷感和遺憾。世事在變,滄海桑田。回眸尋望,昔人都已不見,此地空餘斷腸人。滾滾紅塵,茫茫人海,佳人無處尋覓,便縱有柔情萬種,更與何人説?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任君“淚濕春衫袖”,卻已“不見去年人”,此情此傷,又怎奈何天?歐陽修的詩詞甚多,而我獨愛《生查子·元夕》。反覆低吟淺唱“去年元夜時……”無限傷感,隱隱一懷愁緒化作一聲長歎:問世間情是何物,直教此恨綿綿無絕期?

《生查子》詩詞鑑賞4

「年代」:宋

「作者」:劉克莊——《生查子》元夕戲陳敬叟

「內容」:

繁燈奪霽華,戲鼓侵明發。

物色舊時同,情味中年別。

淺畫鏡中眉,深拜樓中月。

人散市聲收,漸入愁時節。 「作者」:

劉克莊(1187-1269)字潛夫,號後村,莆田人。著述宏富,今存有《後村先生大全集》,其中有詩5000多首,詞200多首,《詩話》4集及許多散文。作品體裁豐富,題材廣泛。他一生仕途坎坷,先後五次被罷黜,長期閒賦鄉居,對莆田的社會生活、民俗風情有細膩的觀察、較深的瞭解,並將之反映於作品中。它的不少詩詞形象生動地描繪了南宋莆田地區的雜劇、百戲,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和史料價值。

「註釋」:

陳敬叟:作者好友陳以莊,字敬叟。

奪霽華:指燈光蓋過了雨後的月光。霽,雨後初晴。華,光華。此處指月光。

侵:近。

明發:黎明。

物色:景物。

“淺畫‘二句:不要刻意打扮自己,應該抓緊賞月(此為戲言)。

「賞析」:

此詞亦莊亦諧,饒有風趣。

《生查子》詩詞鑑賞5

古詩原文

春山煙欲收,天淡星稀小。殘月臉邊明,別淚臨清曉。

語已多,情未了,回首猶重道:記得綠羅裙,處處憐芳草。

譯文翻譯

春山上的煙霧即將散去,淡色的天空上,星星稀疏且小。將落的月兒照在我們臉上,流着離別的淚水,天已經接近黎明。

話已經説了很多,情意卻沒有盡頭。回過頭來仍説道:記得綠羅裙,無論走到何處都要憐惜芳草。

註釋解釋

生查子:詞調名,原為唐教坊曲名。

煙欲收:山上的霧氣正開始收斂。

臨:接近。清曉:黎明。

重(chóng)道:再次説。

羅裙(qún):絲羅制的裙子。多泛指女孩衣裙。

憐:憐惜。

創作背景

表現男歡女愛、離愁別緒是唐五代詞中最常見的題材。愛情是人生中的春天,春天是愛情的伴侶。但是,唐五代詞在表現愛情這類題材時,多是寫得浮靡被豔,辭彩華麗。詞人就是在這種文化背景下寫下了這首詞。

詩文賞析

上片“春山煙欲收,天淡星稀小。殘月臉邊明,別淚臨清曉。”遠處連綿起伏的春山上,白茫茫的霧氣開始收退,依稀現出黑黝黝的如畫剪影;東方漸明,露出魚肚白色,寥落的幾顆晨星也慢慢黯淡下去。天很快就要大亮,一個美好的春日即將開始,然而無情的離別時刻也逼近了。詞以“欲收”、“淡”、“稀小”等含有動態的語詞,寫出天色由朦朧逐漸明朗的過程,暗示戀人抬望天色而漸漸收緊的心情。“春山”二句,在勾勒晨景中,挑明瞭季節、時間、環境、戀人早起等內容,為傷別墊下了豐富的內涵和廣闊的想象空間。

接下,文筆從天色落到人物身上:清曉的晨光下,女主人公臉上一串串傷別的淚珠不斷地流落,西斜的殘月,照亮她的臉龐,好似暗喻女子的眉黛;漣漣的別淚,在這清幽的晨光中顯得格外晶瑩前一句對女主人公的臉部來了一個特寫,將人物也攝進了春曉畫面。“別淚”二字,點醒題旨,與上片其他內容相結合,隱含他們從夜裏室內話別對泣,直到天明路邊難捨難分的內容。

下片“語已多,情未了,回首猶重道:記得綠羅裙,處處憐芳草。”執手歧路,細細叮嚀。別淚拭不幹,別語囑不盡,有情人送別,情深意長。“語已多,情未了。”縱説了千言萬語,也難盡幾多情意。花前月下的歡快日子已成陳跡,此後是閨房孤燈、梧桐細雨,夢裏相思,“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説”。

最後一句“回首猶重道:記得綠羅裙,處處憐芳草。”這裏,詞人藉助芳草與羅裙同色的聯想,生動地表現了女子臨別時的複雜心理和眷戀情緒。女子看見萋萋遮滿古道伸向遠方的芳草,想到行人將離開自己而跋涉天涯,又想到自己將苦苦地思念他,又轉想到他對自己的思念,猝而又擔心他會不會忘了自己。芳草與自己身上的綠羅裙顏色相同,女子由這一聯想生髮開去:天涯處處有芳草,她希望行人睹芳草而記得綠羅裙(自己),行遍天涯,愛情永遠不變。“憐芳草”即戀女子也。這兩句詞化用前人詩句而翻進一層,把許多層的心情意思揉合進去,顯得更為出色。從女子回身再追補的這句話中,讀者可窺到女子內心深層的祕密。女子祈願的是兩情久長,遠遊他鄉的男子永不變心。意不明説,又非説不可,於是含蓄而婉轉地指草指裙鄭重叮嚀了這麼一句痴語。女子的情深如海,韌如蒲草,自在言外不喻之中。南朝江總妻《賦庭草》雲:“雨過草芊芊,連雲鎖南陌。門前君試看,是妾羅裙色。”詠裙、草同色。杜甫詩云:“名花留寶靨,蔓草見羅裙”,説睹景思人。結尾二句,通過聯想,將自然景色與心中感情巧妙地結合起來 。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