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散文鑑賞:正月的記憶

來源:文萃谷 1.9W

正月就像春天的燕子,在我眼前飛來飛去,兒時的正月記憶,如一幅幅畫浮在眼前。

經典散文鑑賞:正月的記憶

除夕夜睡得晚,正月七年級不能睡懶覺,也睡不着。不知誰家的鞭炮早按捺不住急性子,早早地噼裏啪啦拍着巴掌迎接春節的來臨,那些個愣頭小夥子——二踢腳,更是瞬間鑽到雲天,如雷聲轟鳴。母親喊着我們起牀,還説,再不起牀,一會兒拜年的叔叔大爺看見賴被窩就要笑話了。

於是,我一個骨碌就起來。父親早已經站在餘寒猶厲的院子裏,拴好的鞭炮交給我舉着,高高的木杆直達藍天,碎屑如花飄落,聲聲脆響如鏗鏘蓬勃的鼓點。一枚枚的二踢腳,挺拔帥氣,就等父親的一支煙星星一樣的火焰點燃,就直躥藍天,與村莊裏迎空飛舞的煙花一同奏響春天的旋律。

早飯依然是吃不夠的餃子,母親一碗碗端上桌子,先給我爺爺。那時候的冬天,還沒有塑料大棚,菜窖貯存很多白菜,廚房內的酸菜缸醃漬的酸菜也好了,正月七年級的餃子就是這兩種餡兒。我享受着母愛的温暖,一枚枚好吃的餃子常常讓我在這一天格外憧憬,真希望每一天都像過年一樣熱鬧和温馨。

拜年的序曲在大年七年級的早晨達到高潮。一撥一撥的鄉親來給爺爺拜年,爺爺是長壽老人,尊老愛幼是村子裏的規矩。我跑出門,先給親戚本家拜年,一個接一個的磕頭,然後就走街串巷拜年。家人從小就教育我,不忘拜年就是不忘本,唸書的人應該知書達理。兒時,於此認識不深刻,只有走出故鄉,才知道故鄉的分量,故鄉在我心中的濃濃情結。見到一些長輩,我常常不知道該用何種稱呼,二爺爺變成了大爺爺,長輩並不在意,拉着我的手給我塞花生瓜子和糖果,勉勵我好好學習,整個上午,就在這份濃濃的鄉情中度過。

拜完年後,剩餘的時間就交給自己了。在冰天裏像一隻小麻雀飛來飛去。我喜歡跟一幫小夥伴們去山上玩,冬天再冷,也阻擋不了對自然的`喜歡。藏貓貓,鑽進玉米秸垛裏,讓人尋覓;在梯田的石頭牆上爬上爬下,磨礪膽氣與勇氣;或者回到街巷中,打木球、撞拐(單腿互相撞擊的一種遊戲)、拍啪唧(廢紙疊成的玩具,互相拍打,使其翻轉而獲勝),比拼力氣與智慧。

過了初五,各式各樣的花會就串山鄉來了,我就跟在高蹺、地秧歌、龍燈的後面,像看動態的小人書一樣饒有趣味地看着、聽着、想着、記着。翩翩而飛的水袖,粗獷豪放的彩扇,鏗鏘跳躍的腰鼓點,咿咿呀呀的清唱,宛轉悠揚的嗩吶,中午散場後親人互相拉扯請吃飯的火熱,時隔多年,依然在我的心海浮現,

兒時的正月,我玩夠了,不忘自己的學業,我倚在小炕桌旁寫字讀書。太陽透過窗子,室內還有些清冷,握筆的手凍得有些發麻,就使勁兒搓着,一行行的字跡就像春天田地剛長出的秧苗,在春風中長大成型。爺爺常在身旁哼哼呀呀地唱着我課本中的文字,我不知道爺爺跟誰學的這樣的腔調,心想,老師怎麼這麼教的呢?間歇之際,我倚在窗玻璃那兒,出神地眺望遠方的大山,心思已經化作一隻飛鳥,在遠方飛翔。

兒時我的正月正,就在流年似水中走過了,我享受着年的濃情、故鄉的温暖,在時光悠悠中做着我的夢。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