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小教學隨筆15篇

來源:文萃谷 7.05K

無論在學習或是工作中,説到隨筆,相信大家肯定都不陌生,隨筆是一種很靈活隨便的筆記或文體。常見的隨筆有哪些形式的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國小教學隨筆,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國小教學隨筆15篇

國小教學隨筆1

現行的數學教學大綱中,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這兩條走向成功的“腿”都已經提高相當重要的程度。筆者幾年的教學實踐也證明,積極的非智力因素可以推動和促進學生智力的發展,培養好學生的非智力因素,能使數學教學得心應手。就此,本人想談一點淺見,以待指教。

一、注重實踐教學,創造成功條件

激發學生興趣剛拿到數學新書時,總愛不釋手地翻來覆去瀏覽,積極的興趣的傾向是朦朧興趣的開始,那完全如何把握契機,把這種積極的心理傾向設法轉化為一種積極的真正興趣,無疑這當中上開始的課尤為重要。

二、設計育人情境,內化學生情感,使生親師信道

積極的情感能提高學生的心理和生理的活動能量,從而提高工作和學習效率。學生聽課也伴隨一定的情感,而學生的情感往往同他對教材的領會程度,對教師教學的興趣密切相關。

三、教學內容的最佳呈現,需要教師讀活教材

多年來,我總是努力使每一個40分鐘的教學,成為學生掌握知識的一種認知過程;努力把教師的外部指導內化為學生的能動活動;總是在怎樣才能喚起學生更深層次地思考和如何才能引導學生主動地探究新知識上下功夫,適時地滲透數學思想方法。努力使學生不僅長知識,能力也得到訓陳和培養。而且從小就能受到一些簡單的數學思想方法的教育,這對提高學生的素質無疑幫助很大。要做好以上這些,我認為教師必須深入鑽研教材,準確地理解教材,駕馭教材。否則,都是空話。這是因為呈現在學生面前的教科書不同於一般參考材料或其他一些課外讀物,它是按照學科系統性結合兒童認知規律,以簡練的語言呈現數學知識的。知識結構雖存在,但思維過程被壓縮。學生看到的往往都是思維的結果,看不到思維活動的過程,思想、方法更是難以體現。這就需要教師對教材內容的呈現進行精心設計和加工,通過教學實踐,體現數學本身那種令人傾倒的豐滿的內容,體現思維過程和思想方法。為此,作為數學教師,不僅要使學生掌握書本上看得見的思維結果,更要讓他們參與那些課本上看不見的思維活動過程。因此,我的體會是教師必須熟練地掌握教材。通過教材,使自己先受到啟發,把教材的思想內化為自己實實在在的思想,把教材讀活。讓自己從書本中精練的定義、公式以及敍述等的背後,看到數學本身本來豐滿的面容,找準新知識的生長點,弄清它的.形成過程。這樣,我們才能使學生不僅獲得真理的條文,而且更能使我們的教學過程真正成為人與人、前輩與後代、數學家與學生之間的活生生的思想與情感的交流。否則,教師自己頭腦裏沒有一個完整的知識結構,沒有思維過程,把課本當成一本死書,照本宣科,那麼就不可能把知識的來龍去脈搞清楚,不可能把知識的形成過程很好地展現開來,那學生也只能是死記硬背、機械模仿。這樣的教學也一定是既沒有生機,也沒有深度。不可能使學生的知識形成網絡,更談不上讓學生主動建構。因此,教師熟練地掌握教材,把教材讀活,是使數學教學成為思維活動教學的前提,也是提高我們教學水平的前提。

教師理解教材,解教材的思想,有一個完整的認知結構(暫時),並不等於學生也理解、解和有。學生不是靠我們頭腦裏的數學思想方法就可以掌握新知識的,而是靠我們教師把自己的思想變為行為。學生是通過我們的語言、我們設計的教學過程、創設的思維空間到達知識彼岸的。同時,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作用能否得到最大限度的發揮,完全依靠教師的主導。

不論我們教師對教材挖掘得多深,理解得多麼透徹,把教材讀活到什麼程度,但如果不能對教材進行很好地加工、處理,不能把理解的落實在自己的教學過程中,不能對課堂教學過程進行很好的設計,那麼,對學生學習來説,都等於零。教師也只能是啞巴吃湯圓——自己心中有數。因此,我認為:教師還必須遵循教學規律,緊密結合實際,選取恰當教法和教學手段,把教師的思維內容轉化為學生的思維內容。教師先受到啟發後,再通過老師去啟發學生。如果教師只停留在自己理解,而不善於教學,那教學效果一定不好。因此,我非常重視在提高自己駕馭教材能力的同時,提高課堂教學的設計能力,努力使自己的思想方法很好地體現在自己的教學過程中,努力使自己真正成為課本與學生之間的活生生的中介。只有這樣,學生才能通過老師的課堂教學,掌握該掌握的知識,具備該具備的各種能力,提高應有的素質。因此,我認為教師熟練地掌握教材,把教材讀活,設計出合理的教案,並在實際教學中靈活地加以運用,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益的根本保證。

總之,教師讀活教材,熟練地掌握教材,是我們備好課、上好課的前提和保證。有這個前提和保證,我們才能把知識的形成過程弄清楚,講清楚,才能給學生設計一個廣闊的思維空間,為他們主動構建認知結構奠定基礎。有這個前提和保證,我們才能解知識形成過程中所運用的思想方法,才能有機地滲透給學生,提高他們的數學素養,全面完成國小數學教育任務。

國小教學隨筆2

新課程改革下的國小語文教學,課堂學習有認知性學習向體驗性學習轉變。體驗成為學生學習的重要方式。這就要求我們教師引導學生對社會生活要用自己的眼睛去觀察,用自己的心靈去感受,用自己的方式去研究,用自己的親身經歷去體驗和感悟,從而讓學生在體驗和感悟中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這是語文教學的根本,到底給孩子一個什麼樣的語文課堂?我認為主要應把握以下幾個方面:

(一)給學生一個情感的課堂。

1、一個語文教師應該讓學生覺得自己的情感最豐富。在語文課中,如何體現語文學科的“人文性”,其基點就在於“情感”。一個沒有情感的教師,如何能調動學生的情感,能讓學生充滿熱情地學習?展現給學生一個“充滿情感的我”,陪伴孩子度過每一段“燃燒的歲月”!

2、尊重“需要”,注重“激趣”。

通過多種方式在教學過程中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或直觀演示、或猜謎語、或進行質疑……激發他們的閲讀慾望和動機,創造“我要學”“我想學”的積極教學氣氛。“激趣”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教學過程也就“變苦為樂”。

3、教學活動中要注重師生的.寬鬆、愉悦的學習氛圍也就是師生間的和諧。教學當中的“情”猶如教與學雙邊活動的“催化劑”,有了它,學生才會在教師的點撥下進入課文佳境。

(二)給學生一個“交流的課堂”。

以前的語文課堂,學生只是可憐的傾聽者,談不上和誰去“交流”。我們要還給學生一個“交流”的課堂,實現“文本對話”、“師生交流”和“生生交流”。

(三)給學生一個“開放的課堂”。

1、讓孩子去“展示自己”。

“教學不僅僅是一種告訴,更多的是學生的一種體驗、探究和感悟”。

給孩子多大的舞台,他就能跳出多美的舞蹈。課堂是什麼啊?課堂是情感燃燒的動感地帶,是他們求知、創造、展示自我、體驗成功的平台。是學生健康成長的地方。學生的潛力是無限的,關鍵在於教師是否給了學生足夠大的平台。孩子的創造力有時簡直是我們難以想象的:我在教學“請、清、情、晴”這組形近字時,這一直以來都是教學的難點,我讓他們以小組的形式進行學習,讓孩子們自己思考,竟得出了這樣的答案:學生説:“太陽出來天就晴,應在青的左邊放日,地上灑水就清潔是清,心裏有事老想着是情”

2、注重實踐,多方面實踐感悟語言。

葉聖陶先生曾説過:教材無非是例子。那麼,利用好例子教給學生學習方法之後,接下來的應該是大量的實踐,只有在實踐中,學生的能力才能不斷鞏固、提高。基於這個思想,我經常蒐集課外閲讀材料,推薦給學生閲讀。在教學《登罐雀樓》後,引領學生閲讀背誦了《村居》、《望廬山瀑布》、《春曉》等多首古詩,使學生們瞭解到了更多的古詩,而且無形中又積累了許多古代詩歌。另外,將《安徒生童話》、《唐詩三百首》、《格林童話》等書籍推薦給他們閲讀,使其領悟書中的精妙所在!總之,教師要做一個牧羊人,把可愛的孩子們引領到最肥沃的草地上去盡情享受!教師讓學生通過“説”和“讀”把感情表達出來,讓課堂在這激烈的情感碰撞中進入高潮。

3、在生活中學語文。

“讓語文走進生活,在生活中學習語文”。一直以來,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在生活中學習語文,使孩子們深切地感受到:語文離他們很近很近。這樣,孩子們便會更加自信、更加主動地去學習。“在生活中識字”的教學實驗就很好的證明了這一點。大街上、電視上、車廂裏…… 到處都成了孩子們識字的地方。抓住生活的點點滴滴,眼裏有資源,心裏有教育,課程資源就無處不在。

(四)給學生一個“感悟的課堂”。

1、把人家的情感變成自己的情感。

《秋天的圖畫》描寫的是碩果累累的是秋天,如何讓學生去體驗作者熱愛大自然、熱愛祖國的山山水水的情感呢?通過圖片、錄像資料展示美麗的秋天,而後,引導學生把自己美麗的家鄉介紹給大家。孩子們充滿着自豪感,飽含着對家鄉無比的熱愛之情讚美着……這樣,孩子們自然就感悟到了作者的情感,同時也將自己深深地感動。

2、把人家的語言變成自己的語言。

3、把別人的文章當參謀,把自己的人生當軍事。

每一篇文章都有值得我們和學生共同去感悟的地方,而每一個人的所得是不盡相同的。我們要引導學生在學習、感悟他人的美妙篇章時,不忘時時聯繫自己,感悟自己,感悟教學。

國小教學隨筆3

為什麼會產生學前教育國小化現象?園長們分租討論得出的結果,大致如下原因:

1、擔心生源流失

一、如今許多幼兒園都是為了迎合家長的盼子成龍的需求,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幼兒園不“國小化”,將會面臨生源流失的問題。

二、國小入學,部分學校設有新生入學考試(包括筆試,面試),如果幼兒園不國小化,本園幼兒將無法進入理想的國小。

以上兩個原因,讓幼兒園陷入了明知不可為而為之的困境。

2、幼兒園辦園宗旨不端正,由於市場經濟的影響,受經濟利益的驅使,不是把促進幼兒的全面發展教育和身心健康作為辦園宗旨,而是一味向錢看,滿足家長的需求。

3、幼兒教師觀念陳舊,無視幼兒身心發展規律和特點,難以做到科學保教。

4、幼兒園“國小化”的危害

一、處在學齡前階段的孩子,其大腦以及身體的各個器官和組織的發育還不完善,使得他們還不能夠專心學習,家長的呵斥,打罵,老師的批評,在這個過程中得不到快樂而得到的是消極的情緒體驗,所以會認為學習是一種痛苦的事情,於是就會對學習產生恐懼和厭惡的心理。

二、扼殺了幼兒的天性,剝削了幼兒的快樂。

三、不利於幼兒健全人格的形成,危害了幼兒的心理健康。

四、遏制幼兒智力的全面發展,錯過了幼兒教育的關鍵期。

五、忽視幼兒非智力因素的培養,不利於幼兒良好的行為習慣的形成。

六、拔苗助長,對有幼兒入國小後的學習造成負面影響。

總的來説,幼兒園國小化的危害就是拔苗助長,就是將應試教育提前到孩子的`起跑線。

5、防止“國小化”的正確做法

一、必須樹立正確的辦園理念。

二、幼兒園要做到家園聯繫,共同輔導。

三、各幼兒園之間互相學習,取長補短。

四、走出幼小銜接的誤區。

6、幼兒進入國小前,我們所要幼兒做的準備:

一、心裏的準備

二、學習能力的準備

三、自理能力的準備

四、交往能力的準備。

做好了以上幾點,幼兒入國小後就會滿懷對世界的好奇,輕鬆快樂從一年級出發!

國小教學隨筆4

茉莉花》是一首家喻户曉的江蘇民歌。正是因為人們對它太熟悉了,就給教師在教材的挖掘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教師對江南小曲的瞭解更深入,更全面。於是,我查閲了大量的資料,最後確定以“走進江南”為主線,讓學生在説江南——舞江南——唱江南這一系列音樂活動的參與過程中去感受江南的美。

在教學中,我是從以下三方面着手來進行教學的:

1、將説、賞、舞、唱相結合,把學生帶入美麗的江南。

一開始,我就直奔主題,通過課件,帶同學們來過美麗的江南,通過看江南、説江南等活動,一下子就把學生帶入了主題中。然後通過聽賞《採茶舞曲》,讓學生對江南的音樂有了一個初步的瞭解,並在自由創編與表演的過程中體會到了音樂與生活的關係。接下來的唱江南,學生就非常地投入了,他們通過不同形式的聽與唱,對歌曲有了深入的瞭解,整堂課下來,我把學生帶入美麗的江南,讓他們陶醉在江南的山水、詩歌與音樂中。對江南的音樂風格就有了一個基本的瞭解。

2、深入挖潛江南音樂,呈現“美”的音樂課堂

大家都知道,江南山美、水美、人美、音樂更美。可如何在我們的教學實踐中,充分利用課堂四十分鐘來挖掘音樂課堂中的“美”,卻是我一直在思考的問題。在這一堂課中,我感觸頗深,我認為學生通過學習,使他們在內心深處領略到了音樂美。

對於國小四年級的學生來説,在音樂課堂中能夠感受到美就行了。可我在教學中進行了一個大膽的嘗試,在學生基本學會了歌曲之後,我讓學生對歌曲的結構進行了簡單的分析,我説:“請你找一找歌曲中出現了幾個休止符?你覺得它們有什麼作用呢?”(第一、二個:吸氣;第三個:表現出我想摘又捨不得摘的'猶豫不捨。這種兩短一長的結構,使歌曲有收有放,呈現一種對比的節奏美,更有韻致。)於是,學生在分析的過程中瞭解到歌曲“美”在何處,教給了學生一個感受的方向,讓學生抓住這一根看不見的線去感受美,發現美。事實證明,學生在老師的啟示下,很快就抓住了這一根線,於是在接下來的演唱中,學生所表現出來對茉莉花的那一種深情,就更真切與實在了。

3、精心選擇音樂內容,讓形式與內容有機統一

音樂內容包括樂譜、歌唱技巧以及音樂的感受、體驗、理解、表現等各個方面。我選擇了與教學內容有關的古詩《憶江南》、女子十二樂坊合奏、黑鴨子合唱組演唱等音樂內容,讓學生有機會更深入地瞭解江南,同時也注意到了讓教學形式不流於擺花架子,做到形式與內容的有機統一,真正領會音樂新課程教學的涵義。

同時,在本堂課中,我還有一個深切的的感受,作為一名國小音樂教師,在音樂教學中應該時刻關注音樂知識、技能、情感、表現的教學,加強自身對音樂的分析、解讀、感受、體驗、表現的能力。要不斷地增加音樂方面的學習,只有有了堅實的音樂基礎,才可以藉助形式的作用來實現有效的音樂教學。

音樂課堂,應該是一個“美”的代名詞,讓孩子們在音樂王國中盡情地去感受美、展示美、挖掘美、創造美,讓音樂帶給孩子們快樂的童年,讓孩子們在美的薰陶中健康地成長,是我們每個音樂教師應盡的職責。

國小教學隨筆5

第7課《棉鞋裏的陽光》有8個小節,相比前面的課文,不但篇幅較長,不容易讀好,而且理解內容也有難度。在吸取了學習《看電視》一文的教訓後,我謹記“多讀方能自悟”的原則,幫助學生學好這篇課文,為學習下一課《月亮的心願》打好基礎。

我至少花了將近20多分鐘的時間以各種方式引導學生讀準、讀通課文,並着力訓練他們最感興趣的.分角色朗讀,讓他們初步體驗讀書的快樂。我也時不時用簡短明確的語言激勵他們:“你們讀書的聲音真好聽。”“你的聲音比以前更精神了,能讀好問句,真棒!”……在老師的鼓勵,同伴的誇獎中,孩子們讀書熱情比較高,搶着當眾表演朗讀。

在他們瞭解課文內容後,我就以“你喜歡誰?為什麼?”引導學生用文中語句説明小峯是個好孩子,我相機板書“擺棉鞋在陽光曬到的地方、把棉鞋放回牀前”,讓學生體會到小峯做事細心,再指導觀察插圖,練習説話,注意讓學生留意畫面人物的表情,指導他們把意思説清楚。同時聯繫課文前一部分內容,讓學生知道小峯的媽媽是個孝順老人的好媽媽。

以上學習環節進行得比較順利,因為給予給孩子的讀書時間很充足,讓學生真正進入故事情境,和老師一起與文本對話,這真是驗證了“書讀百遍,其義自見”的道理。

再想一想,覺得自己組織讀書的方式也有待改進。雖然大多數孩子開始喜歡朗讀,學會了和同桌合作讀書,互相正音,但是除了採用激勵性的評價語言外,得多運用競賽的方式,激發起孩子們你追我趕的上進心,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不斷提高朗讀水平。

的確,一年級學生學習語文,關鍵是要學好字詞,對於閲讀教學,就應該在寬鬆的環境下,有充裕的時間盡情朗讀,不為別的,只為培養讀書興趣,提高朗讀的積極性,那麼,所有他們該理解的問題,能感悟的內容,也都通過朗讀解決了。只要自己今後能繼續強化這方面的認識,在課堂上和孩子們一起學習語文,應該是很輕鬆愉快的事情。

國小教學隨筆6

晏子,春秋時齊國大夫,後為卿,他主張以禮治國,是有名的政治家、外交家。《晏子使楚》一文中五次寫到“笑”。這五次“笑”,細細體味,確實很有特色。

先看第二回閤中楚王的“笑”。因為在第一回閤中楚王被晏子壓住了氣焰,很丟面子,這回便想挽回一點面子,所以“冷笑”着發問。不料晏子針鋒相對,楚王無奈,只好“陪着笑”。從“冷笑”到“陪着笑”,生動地展現了楚王從挑起事端的高傲到折戟沉沙的尷尬。

再看第二回閤中晏子的笑。晏子面對楚王的挑釁,從容應對,講完了,還“故意笑了笑”。細細辨來,這“故意笑了笑”有兩層含義:表面上看是自嘲──“我最不中用,就派到這兒來了”,實際上是綿裏藏針,顯示了戰勝楚王的自信。這一回閤中楚王的笑與晏子的笑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這樣的“笑”確實很有特色。

第三回閤中除了寫楚王的.“笑”──“笑嘻嘻地對晏子説”,還寫到了大臣們的“笑”──“得意洋洋地笑起來”。我當時問同學們,你們能學着品味一下這兩個“笑”的含義嗎?同學們經過討論説得很好,理解得十分到位。並進行了有感情朗讀。

學習本課時,我還讓同學們進行了分角色表演,真沒想到同學們扮演的楚王、晏子及侍衞栩栩如生,對他們的心理活動掌握得非常好,充分展示了同學們的表演天分。

國小教學隨筆7

作為一名國小英語教師,如何在此刻的崗位上發光發熱,如何讓學生在有限的課堂時光裏學好英語這門語言,教育教學中有太多的東西值得我去深思,去探索。通過八年的工作實踐,然後我認識到,國小英語教學不就應只滿足於對單詞、句型的概念化解釋和程序化分析,那樣只會使教學資料平淡、課堂氣氛沉悶,使學生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英語學習中來,使他們原有的興趣和信心很快喪失殆盡。那麼,怎樣才能做好國小英語的教學工作呢?以下是我教學過程中的幾點體會和心得:

一、勇創雙語教學特色,營造英語氛圍。

1、在教學過程中儘可能少地説漢語,而是以英語為主體,利用手勢、眼神、動作、音調等輔助手段來幫忙學生理解教學資料;並且在教學過程中創設各種情景對話,通過直接的語言交流來幫忙學生建立語感。通過這種方式組織教學,能增加學生的語言實踐機會,營造語言氛圍,培養學生直接用英語思維、表達的習慣。

2、英語作為一種語言,其教學就應融入必須的情境之中。可通過課堂表演來創造必須的語言環境,給孩子營造一方自由發展、自由發揮的天地;並且可為學生帶給自主學習和交流的機會,給每位學生自我表現和自我發展的時光和空間。

3、鼓勵學生通過參與體驗、實踐、合作、探索等方式,發展聽、説、讀、寫的綜合潛力和整體素質。要求學生在學校見到老師、同學,用英語打招呼;在英語課堂,儘可能用英語進行交流;然後在課外,也要鼓勵孩子們儘可能使用英語。把英語教學融入日常生活中的各個環節,讓學習成為生活的一部分,讓生活成為學習的延續。

4、反饋信息、即時鞏固。英語的聽、説訓練必須要做到反饋及時。在教學中,學生對剛學的資料記憶猶新,印象深刻,但若不及時鞏固,不僅僅會很快遺忘,而且會使學生在聽、説中的錯誤與偏差得不到及時糾正,以至構成錯誤的.思維定勢和語言習慣。

二、關注學生情感,創造寬鬆、民主、和諧的教學氛圍。

1、尊重每個學生,鼓勵他們用心嘗試,及時發現他們的進步並給予相應的表揚,然後保護他們的自尊心和用心性。

2、創設各種合作學習活動,促進學生互相學習、互相幫忙、體驗成功、合作發展。

3、關注後進生和性格內向的學生,儘可能為他們帶給正確表現自我的機會,讓每一次小小的突破成為他們進步的基石。

4、建立融洽的師生關係,經常和學生一齊交流和探索,瞭解學生所想所需,然後做到教學相長。

三、加強學習方法指導,幫忙學生學會學習。

1、用心創造條件,讓每個學生都參與到學習活動中來。

2、結合語言情境,讓學生通過實踐和運用來深化學習。

3、進行自我評價,根據各自的不一樣狀況進行查漏補缺。

四、實行激勵評價,使學生樹立學習英語的信心。

1、注重教師的客觀性評價,對學生學習過程中的點滴進步給予及時的肯定和激勵。

2、重視學生的主觀性評價,讓學生通過分析,通過比較,認識自我的優勢和不足,然後明確努力的方向。

國小英語教學的目標是要通過聽、説、讀、寫訓練,幫忙學生學會如何正確使用英語,並具備必須的英語口頭表達潛力。這一主線貫穿整個教學的全過程。其中,聽、説訓練尤為重要,訓練的途徑也是多樣化的。兒童學習外語的方式、資料與成年人就應有所不一樣。他們喜歡玩,喜歡唱歌、畫畫,喜歡錶演和遊戲;他們喜歡動手操作,喜歡探究和想象。所以,英語教學務必根據學生的年齡階段和性格特徵,因材施教,因人施教;並且在教學過程中要聯繫實際,不斷探索、不斷實踐、然後不斷反思,這樣才能在教育教學中不斷進步和完善。

國小教學隨筆8

數學看似嚴肅、枯燥,尤其在課堂教學中不如語文課堂生動、豐富,不如語文課富有感情色彩。但如果用心上好一節數學課,仍會讓你收穫到意想不到的快樂。學生學得也輕鬆,自然而然地願意上數學課。要讓學生願意上數學課一定要從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入手。不管做什麼事,只要有了興趣,才能認真地對待事情,才能把事情做好。如何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一直是許多數學教師關注的問題。根據幾年來數學教學的經歷談幾點自己的看法

第一、要讓學生對數學感興趣,首先教師必須對自己所教學科感興趣,自然就帶動了學生上數學課的興趣。這就要求教師作一名用心的教師,利用一切可利用的細節激發學生興趣。比如數學課本中的“你知道嗎”,從中有很多常識,如阿拉伯數字是誰發明的,它是怎樣傳到中國的'?人的心臟一年要跳多少次?諸如這類的問題學生也是很感興趣的,在課堂上有意識地滲透給孩子們,他們會被數學課的豐富而吸引,自然對數學課就產生了興趣。

第二,從生活中捕捉數學,讓學生覺得數學課堂很親切,很有用處,而不是枯燥的數字累積。

數學源於生活,只有從實際出發,才能便於操作,容易理解。現代教育理論認為,數學源於生活,生活中充滿着數學,數學教學應寓於生活實際,且運用於生活實際:所以,數學教師在教學中要有意識地引導學生溝通生活中的具體問題與有關數學問題的聯繫,藉助學生熟悉的生活實際中的具體事例,激起學生學習數學的求知慾,尋找生活中的數學問題,運用所學知識分析、解決實際問題,引導他們進行研究性學習。比如在教學長度單位時,真正讓學生自己動手量身邊的物體,用自己身體部位作測量工具測量或估計路程的遠近或物體的大小長短。還有,在學習統籌方法和等量代換時不防讓學生親自體驗一下它們在生活中的作用,完全可以在課堂上讓學生動手做一做,換一換。

要讓數學課走進生活並不難,只要我們用心去琢磨,自己先用心去體會生活中的數學,就能引導我們的學生在生活中去用數學解決實際問題,自然也就愛學數學,愛上數學課。

第三,注重學生的學習感受,讓學生作課堂的主人。

課堂上真正以學生為主體,每一個知識的學習和理解,應該做到:學生能做的一定讓學生做,學生能説的一定讓學生説。這樣,才能體現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是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着與合作者。而不是全部知識的“統帥”,全部知識都要由教師一個人來和盤托出,學生只能被動接受,這樣的教學學生自然不會產生學習興趣,更談不上創新,探究了。另外在教學中,教師應當經常給學生提供能引起觀察、研究的環境,善於提出一些學生既熟悉而又不能立刻解決的問題,引導他們自己去發現和尋找問題的答案,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多給學生一些研究的機會,多一些成功的體驗、收穫的快樂。

總之,課堂應該是富有魅力的地方;課堂應該是學生獲得自信的地方;課堂應該是師生智慧碰撞的地方;課堂應該是煥發出生命活力的地方。只要我們用心去教學,相信會有這樣的課堂,讓我們都為有這樣的課堂而努力吧!

國小教學隨筆9

現行的數學教學大綱中,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這兩條走向成功的“腿”都已經提高了相當重要的程度。筆者幾年的教學實踐也證明,積極的非智力因素可以推動和促進學生智力的發展,培養好學生的非智力因素,能使數學教學得心應手。就此,本人想談一點淺見,以待指教。

一、注重實踐教學,創造成功條件,激發學生興趣剛拿到數學新書時,總愛不釋手地翻來覆去瀏覽,積極的興趣的傾向是朦朧興趣的開始,那完全如何把握契機,把這種積極的心理傾向設法轉化為一種積極的真正興趣,無疑這當中上開始的課尤為重要。

二、設計育人情境,內化學生情感,使生親師信道

積極的情感能提高學生的心理和生理的活動能量,從而提高工作和學習效率。學生聽課也伴隨一定的情感,而學生的情感往往同他對教材的領會程度,對教師教學的興趣密切相關。

三、教學內容的最佳呈現,需要教師讀活教材

多年來,我總是努力使每一個40分鐘的教學,成為學生掌握知識的一種認知過程;努力把教師的外部指導內化為學生的能動活動;總是在怎樣才能喚起學生更深層次地思考和如何才能引導學生主動地探究新知識上下功夫,適時地滲透數學思想方法。努力使學生不僅長知識,能力也得到訓陳和培養。而且從小就能受到一些簡單的數學思想方法的教育,這對提高學生的素質無疑幫助很大。要做好以上這些,我認為教師必須深入鑽研教材,準確地理解教材,駕馭教材。否則,都是空話。這是因為呈現在學生面前的教科書不同於一般參考材料或其他一些課外讀物,它是按照學科系統性結合兒童認知規律,以簡練的語言呈現數學知識的。知識結構雖存在,但思維過程被壓縮。學生看到的往往都是思維的結果,看不到思維活動的過程,思想、方法更是難以體現。這就需要教師對教材內容的呈現進行精心設計和加工,通過教學實踐,體現數學本身那種令人傾倒的豐滿的內容,體現思維過程和思想方法。為此,作為數學教師,不僅要使學生掌握書本上看得見的思維結果,更要讓他們參與那些課本上看不見的思維活動過程。因此,我的體會是教師必須熟練地掌握教材。通過教材,使自己先受到啟發,把教材的思想內化為自己實實在在的思想,把教材讀活。讓自己從書本中精練的定義、公式以及敍述等的背後,看到數學本身本來豐滿的面容,找準新知識的生長點,弄清它的.形成過程。這樣,我們才能使學生不僅獲得真理的條文,而且更能使我們的教學過程真正成為人與人、前輩與後代、數學家與學生之間的活生生的思想與情感的交流。否則,教師自己頭腦裏沒有一個完整的知識結構,沒有思維過程,把課本當成一本死書,照本宣科,那麼就不可能把知識的來龍去脈搞清楚,不可能把知識的形成過程很好地展現開來,那學生也只能是死記硬背、機械模仿。這樣的教學也一定是既沒有生機,也沒有深度。不可能使學生的知識形成網絡,更談不上讓學生主動建構了。因此,教師熟練地掌握教材,把教材讀活,是使數學教學成為思維活動教學的前提,也是提高我們教學水平的前提。

教師理解了教材,瞭解了教材的思想,有了一個完整的認知結構(暫時),並不等於學生也理解了、瞭解和有了。學生不是靠我們頭腦裏的數學思想方法就可以掌握新知識的,而是靠我們教師把自己的思想變為行為。學生是通過我們的語言、我們設計的教學過程、創設的思維空間到達知識彼岸的。同時,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作用能否得到最大限度的發揮,完全依靠教師的主導。

不論我們教師對教材挖掘得多深,理解得多麼透徹,把教材讀活到什麼程度,但如果不能對教材進行很好地加工、處理,不能把理解地落實在自己地教學過程中,不能對課堂教學過程進行很好地設計,那麼,對學生學習來説,都等於零。教師也只能是啞巴吃湯圓——自己心中有數。因此,我認為:教師還必須遵循教學規律,緊密結合實際,選取恰當教法和教學手段,把教師地思維內容轉化為學生地思維內容。教師先受到啟發後,再通過老師去啟發學生。如果教師只停留在自己理解,而不善於教學,那教學效果一定不好。因此,我非常重視在提高自己駕馭教材能力地同時,提高課堂教學地設計能力,努力使自己地思想方法很好地體現在自己地教學過程中,努力使自己真正成為課本與學生之間地活生生地中介。只有這樣,學生才能通過老師地課堂教學,掌握該掌握地知識,具備該具備地各種能力,提高應有地素質。因此,我認為教師熟練地掌握教材,把教材讀活,設計出合理地教案,並在實際教學中靈活地加以運用,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益地根本保證。

總之,教師讀活教材,熟練地掌握教材,是我們備好課、上好課的前提和保證。有了這個前提和保證,我們才能把知識的形成過程弄清楚,講清楚,才能給學生設計一個廣闊的思維空間,為他們主動構建認知結構奠定基礎。有了這個前提和保證,我們才能瞭解知識形成過程中所運用的思想方法,才能有機地滲透給學生,提高他們的數學素養,全面完成國小數學教育任務。

國小教學隨筆10

這周天氣漸漸轉涼,由於季節更替,自己身體出現了不適,人的心情也不由的躁動起來。

課末,我朝着四個三年級的男孩子怒吼着,近乎歇斯底里。

他們被我責罵的原因是:沒有訂正課堂活動手冊——不是沒訂正好,而是壓根兒沒有訂正!最讓人不能忍受的是,他們的四本作業還是我“揪”出來的。如果不是我這麼自討沒趣地“點將”,它們還不會這麼快浮出水面。

對於作業,我可是想了好些招兒的:加分、小組比賽、批評、講道理等等,但這些辦法的效果甚微。這不,今天的這檔子兒事,還是發生了。那時,自己原本乾燥火燎的喉嚨連頭大腦神經冒起火來。

第三節課後,原本是孩子們放學的時間。我還是將他們叫進了辦公室。我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將他們一頓訓罵。坐在我旁邊的王老師聽了,忍不住開了金口:“還不趕快向李老師承認錯誤!”

他們還是怔怔地沒有一點動靜。他們也許是還不知道錯在哪裏;或許,他們知道錯得一塌糊塗,卻不知如何開口。

我將身體沉沉地落在椅子上:“今天的作業,我不讓你們訂正了,都放在桌子上。”夾雜着生硬且忿怒的語氣,我累得不想與任何事物交流。

此時,我們都餓了。

可是,我還是和他們對峙着。因為,我不知道,接下去是擺擺手讓他們回去呢,還是,繼續這樣“懲罰”他們。如果不痛不癢地草草收場,説不定他們以後會更加肆無忌憚;如果繼續這樣所謂的“懲罰”,可能也起不到應有的效果,甚至會適得其反。

進也不是,退也無奈 。最後,還是無奈“放虎歸山”。

吃午飯時,我思忖良久。關於孔子的因材施教——平和地將天地人結合在一起的理念,對現今能起多大的作用?對我和我的學生們能起多大的.作用?

也許,是自己的教育教學方法錯了?!

這幾天,看了一點于丹的《論語心得》。其中有一句話:天上的兩朵雲,只有在同一高度時,才會成為雨。

是的,我不該用自己的標準強加給這些“小水珠”,因為孩子們都有各自的高度,我能做的是:將自己置身於無比遼闊的天空中,迎合他們各自的高度,共同合成“滿城風雨”。這才是教育的魅力所在。

國小教學隨筆11

我在教學《梅蘭芳學藝》第二自然段的時候,在學生自由輕聲讀課文,初步瞭解了這一自然段共有幾句話及初步的意思之後,讓學生用“~~~”標出寫梅蘭芳勤學苦練的句子。

在交流過各自找到的句子之後,我用多媒體出示梅蘭芳緊盯空中鴿子的圖片,並提出了一個這樣的要求:請大家一邊讀讀自己找到的句子,一邊把畫面在腦中轉化成動畫片,展開想想來感悟梅蘭芳的勤學苦練的精神。當學生們交流的時候,一位學生這樣説:“我的腦中好像看到梅蘭芳抬着頭,眼睛緊緊盯着飛翔的鴿子羣中的一隻羽毛雪白的鴿子,鴿子飛到哪裏,他的眼睛就看到哪裏,眼睛澀了,也不眨一眨,脖子酸了,也不歇一歇......就這樣,梅蘭芳的眼神越來越靈活,眼睛越來越明亮了。”另一位學生説:“我好像看到梅蘭芳不管是冰天雪地的冬天,還是炎炎烈日的夏天,都在練習自己的眼神,他的雙眼越來越靈活,終於練好了京劇的基本功。”還有一位學生急着補充説:“我好像看到梅蘭芳在台上演京劇的時候,越來越受到人們的歡迎。大家看完梅蘭芳演的.戲,都在誇獎梅蘭芳的眼睛能把人物心裏的演出來,就像是會説話了一樣。”......聽着孩子們簡單而直白的話語,我禁不住心花怒放。一次簡單的點撥,把一個教學難點轉化成了學生們想象的天空,使孩子們的個性在想象的天空中馳騁。

新一輪的課程改革給我們的教育帶來了新的挑戰。從新課程實施的角度來分析,我覺得《梅蘭芳學藝》這個課堂教學片斷充分體現了個性化閲讀的理念:

一、積極藉助學生內心豐富的基礎視像。

低年級學生以形象思維為主,他們往往以內心視像作為問題思考的依託。因而在教學中以形象思維為突破口,做到依託學生原有的內心視像,進一步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

在上面的案例中,通過教師引導,把文本中句子化作了孩子們喜愛的動畫形式,既充分地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熱情,更使學生的個性在閲讀中得到了張揚,使低年級學生的個性化閲讀的能力在形象的依託下得到了迅速的發展。

二、充分尊重學生獨特的閲讀感受。

法國著名的兒童心理學家盧梭曾説過“兒童有他特有的看法、想法和感情。如果用我們的看法、想法和感情去代替他們的看法、想法和感情,那簡直是最愚蠢的。”學生作為一個個性鮮明的生命個體,總是帶着自己已有的知識、經驗和情感來接觸新的閲讀文本,他們的閲讀個性是客觀存在的。正所謂“有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因此,對同一文本也完全可以從若干角度進行不同的解讀。上述教學案例中學生對文本通過動畫片的閲讀,充分發展了學生的個性。認識到這一點,我們就必須尊重學生獨特的閲讀感受。在閲讀過程中,多請學生用自己的語言談談他們對文本的理解,讓學生真正成為閲讀的主人。

三、巧妙營造師生平等對話的氛圍。

語文教學中,教師與學生對話主要是以文本為中介進行的平等的精神交流。學生有權利擁有獨立的人格,擁有自由意志,擁有豐富敏感的內心世界,擁有舒展生命、張揚個性的空間。而我只是一個話題的提供者,對話環境的創設者,對話教學的主持人,兒童表達獨特見解的諦聽者與欣賞者。正因為有這樣合理的師生定位,學生才能擁有自主閲讀和思考的時空,才能與文本充分對話的同時產生個性化感悟,才能有效地展開思想的碰撞與交流,才能切實拓寬學生的思維空間並提高閲讀質量。而上述教學案例中所呈現出來的亮點,正是源於教師巧妙地營造對話的良好氛圍。

國小教學隨筆12

國小數學教學隨筆數學內容走進學生生活,讓學生感悟數學的價值。由於傳統的數學教學過分注重機械的技能訓練與抽象的邏輯推理,而忽視與生活實際的聯繫,以致於使許多學生對數學產生了枯燥無用、神祕難懂的印象,從而喪失學習的興趣和動力。為此,我們必須摒棄過去“斬頭去尾燒中段”的做法,力求做到數學源於生活,並用於生活,讓學生感悟和體驗到數學就在自己身邊,生活中處處要用到數學,必須認真學好數學。

(一)尋求知識背景激起學生內需

國小數學中的許多概念、算理、法則等都可通過追根尋源找到其知識背景,教師在教學中要努力把數學知識向前延伸,尋求它的源頭,讓學生明白數學知識從何處產生,為什麼會產生。在此基礎上再來教學新知,學生就會產生一種內在的學習動力。

(二)利用生活原型幫助學生建構

眾所周知,數學學科的抽象性與國小生以形象思維佔優勢的心理特徵之間的矛盾,是造成許多學生被動學習的主要原因之一。

其實,潿喑橄蟮氖學知識,只要教師善於從學生生活中尋找併合理利用它的“原型”進行教學,就能變抽象為形象,學生的學習也就能變被動為主動,變怕學為樂學。

(三)用於現實生活領略數學風采

在數學教學中,我們不僅要讓學生了解知識從哪裏來,更要讓學生知道往何處去,並能靈活運用這些知識順利地解決“怎樣去”的'問題,這也是學生學習數學的最終目的和歸宿。

數學內容走進學生生活,讓學生感悟數學的價值。由於傳統的數學教學過分注重機械的技能訓練與抽象的邏輯推理,而忽視與生活實際的聯繫,以致於使許多學生對數學產生了枯燥無用、神祕難懂的印象,從而喪失學習的興趣和動力。為此,我們必須摒棄過去“斬頭去尾燒中段”的做法,力求做到數學源於生活,並用於生活,讓學生感悟和體驗到數學就在自己身邊,生活中處處要用到數學,必須認真學好數學。

國小教學隨筆13

人的一生在學校的時間是有限的,所學的知識也受時代的侷限,學生們要在未來有所作為,要在未來跟上時代,就一定要不斷地學習,終身學習,更新知識結構,去吸收新東西。可見,學習方法比知識更為重要,教給學生方法才是教學的根本。因此現代教師的角色應由知識的佔有者轉化為知識的組織者,由知識的傳遞者轉化為學習的促進者,超越課堂的藩籬,將現代教學過程演化為“培養學習者”的過程,實現由“授之以魚”到“授之以漁”的根本轉變。用紮實多樣的訓練,多方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努力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使學生獲得一定的終身學習的本領。而學生靈活運用傳授的方法又還需要一個循序漸進、反覆訓練的過程,為此,我針對不同的知識版塊,採取了不同的訓練方法,

一、預習是學好語文關鍵的第一步

預習是求知過程的一個良好的開端,是自覺運用所學知識和能力,對一個新的認識對象預先進行了解,求疑和思考的主動求知過程。面對一篇新鮮生疏的課文,產生一種求知的願望,在這種內動力的趨動下,主動地去研讀課

預習只需粗略的閲讀,瞭解知識的梗概,以做到心中有數地去聽講,或者説帶着問題去聽講。在課堂中,教師對新知識的傳授,是在學生準備程度和現在知識水平的基礎上進行的。問題的思考也是有較嚴格的`時間限制,在這種情況下,接受者若對新的認識對象心中沒數,往往就會緊張地“奔命”於老師設計的思維軌道中。這樣一種心理不但影響對新知識的理解和接受,而且更不易積極思維,求疑思疑,觸類旁通。這樣,就一步不備,處處被動。久而久之,就會對學習語文失去興趣,甚至產生畏懼心理,嚴重影響成績的提高和能力的培養。

二、預習的方法

1、閲讀法。閲讀是預習的主要方式之一,首先應把書本上有關內容從頭到尾,仔細閲讀一遍,容易理解的可以“走馬觀花”。對於陌生的新知識,決不能僅看一遍,而要多看幾遍,反覆研讀,可在重點和難點部位做記號,以引起自己足夠的注意。

2、聯想法。聯想是預習不可缺少的貫穿於全過程的重要方式。由於語文知識之間有着緊密的聯繫。因此,在預習時總會引起一些聯想。聯想的過程,實際也是將知識融匯貫通、初步掌握的過程。有了聯想,就能使自己的想象力得以發展。想象力是人的能力之一,對學好語文有着重要的促進作用。正如列寧所説:“想象是極其可貴的品質。”

3、設問法。從某種角度講,能對某物提出問題,説明對該事物是瞭解的,同樣,若對預習的內容能提出幾個為什麼,則説明預習是成功的,不怕不會學,就怕沒問題。在預習時,除了將自己不懂的地方提出來外,還應逐步鍛鍊自己變換思維的角度,要一題多問,故設難關,以求甚解的自學能力。可見預習時應特別避免的是那種表面無所不知,其實一無所知,頭腦中一片混沌。勤于思考,多多設問,無疑是解決問題的有效方式。

4、整理法。整理是預習全過程中不可忽視的。通過預習,對新知識的掌握會做到心中有數,對已學會的知識自己會感到喜

三、預習的步驟

1、總覽單元。現行中學語文課本都是以單元做為基本單位的,同一單元的幾篇課文除各具有特色外,尚有其共同的知識和規律。因此,對整個單元瀏覽一遍,預先形成一個知識系統,明確單元要點,高屋建瓴,可少走彎路,便於對比和總結。

2、分析題目。題目是文章的眼睛,是“^觀察”美景的“窗口”,充分利用這個窗口,也就佔據了“攻擊”課文的有利地勢。有的題目啟人深思,

3、熟悉作者。作者的生活經歷、文化素養和思想觀念往往影響他作品的風格。

4、瞭解背景。文章都是為時而作,有針對而寫,有感而發的。對背景的瞭解有利於把握文章的寫作目的和中心內容,課文中選入的偉大作家魯迅的文章,有些內容與背景有直接的聯繫。

5、思考練習。對課後的思考和練習,若能事先思考,就會做到心中有數,在老師講授時,就會找到這些問題的思考角度或^解答。這樣既提高了作業的質量,同時又節省了時間。

預習是一種科學的學習方法,它對培養我們勤于思考的習慣,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及語文成績有很大的幫助

教學有法,教無定法,針對學生基礎差的特點,從基礎入手到提高能力直至學以致用,,使學生在不同內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滲透和整合中開闊了視野,提高了學習效率,學生獲得了一些現代社會所需要的語文實踐能力。

國小教學隨筆14

也許每個學生在不同的階段會有不同形式的語音學習經歷。低年級學習字母發音,中年級涉及到發音規則的學習,高年級有音標學習,但是學生的語音學習起步有快慢,輸入和鞏固渠道各有不同,因此學生的掌握結果可能會有較大差異,能力強的學生能在低年級具備生詞的認讀能力,而且記憶單詞又快又準確,而這方面能力較弱的學生閲讀能力,朗讀能力以及表達能力相對而言都處於劣勢,久而久之對於英語學習也漸漸失去了興趣。只有掌握了正確的語音學習方法,才能對所學的材料以正確的形式在腦子裏儲存下來,以正確的形式使它再現,從而建立語感,提高運用語言的能力。低年級階段是學生對語音最敏感的時期,這個時候引導學生掌握一定的.讀音規則和字母/字母組合發音規律是非常合適的。眾所周知,語音教學需要進行很多的機械性操練,因而往往會很枯燥,所以作為低年級段的英語教師,我們應當根據學生的個性特點和心裏特徵,着以有效的方式,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減少學生對英語學習產生的緊張感。1、堅持提供較為理想的口語訓練材料讓學生進行模仿和練習,為學生打下良好的發音基礎,良好的語音語調來源於聽準確的發音,模仿準確的發音而來,這種能力是在語言環境中浸泡、薰陶出來的。2、強調一體化教學。英語單詞的組成基本上是由元音和輔音相拼而成,因此在字母發音規則的學習時一定要重視他們之間的相拼練習,使原本的知識轉化成能力直接服務於英語學習。此外,把一些與字母讀音相同的單詞、或符合英語發音基本規則的拼寫比較簡單的單詞同時進行教學,讓學生在學習字母讀音和音標讀音的同時,學習一些基本詞彙。讓學生學習字母的同時,也能根據發音規律來歸納一些這些平時常用的單詞,便於他們的學習和積累。3、用詩歌進行語音教學。詩歌是語音的藝術,歌謠不僅鏗鏘有力,節奏鮮明,而且韻律本身就是語音的藝術,既可幫助學生學習掌握語音,又可幫助學生辨別區分相似近似音。國小英語語音教學的重要性往往是一個隱性效應,也許低年級時打下堅實的基礎,到了高年級效益才會明顯凸現,可以説語音教學的好壞直接關係着英語教學的成敗。因此,設計各種形式的活動和操練要求,讓學生在愉快的氣氛中學習,在積極的情況中記憶,從而提高語音教學的實效性,也能充分的在課堂中體現一定的輸入量,讓學生1+1產生大於2的收益。

國小教學隨筆15

吃完晚飯,跟同事在校園裏散步,聊起了各自班裏的故事,她説有個靦腆的孩子問了她一道題,她耐心的解答之後,孩子特別開心,自己也有一種從未有過的滿足感。

是的,作為教師的我們就是這麼容易滿足,僅僅因為孩子偶爾關切的話語,解決一道難題的喜悦,保持一節課的認真。面對孩子的點滴進步,我們會覺得所有的辛苦和付出都是值得的。

新學期,我們班新轉來一位女同學,許是到了一個陌生的環境,孩子對周遭的一切都是排斥的,休息的時候,她總是一個人坐在自己座位上,從不見她主動與人交流。這一切我都看在眼裏。在調座位的時候,我特地把她跟班長安排在一起,並私下囑咐班長帶着她熟悉校園,下課做遊戲的時候也叫上她。小姑娘感受到周圍的`善意,便慢慢變得合羣了。

一次作文課,我要求同學們給自己所愛的人寫信,可以是身邊的任何人,讓人意外的是:她竟然給我寫了一封信。在信中她這樣説:老師,謝謝您,是您的關心使我儘快的融入班級,您是我最好的老師,我喜歡您!我的眼睛濕潤了,沒想到自己一個小小的舉動,竟換來孩子這麼大的善意。我承認,我的心絃被她觸動了。

也許有的人只聽到老師的反覆叮嚀,只看到老師的嚴肅面容,只感受到老師的輕鬆自在。其實不然,“醉後方知酒味濃,為師方知為師難”,站上了三尺講台,我才真正理解了“教師是太陽底下最光輝的職業”這句話的含義,因為,老師們是最容易感動的一羣人,一個精緻的手工,一句簡單的問候,一抹暖心的微笑,都能令我們動容。在與學生的相處中,老師無時不用心,無時不用情,一個動作,一個表情,一個眼神,都是自己產自內心的一種表露。我們時刻牢記着:

孩子的微笑,我們的努力。

孩子的微笑,我們的感動。

孩子的微笑,我們的回報。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