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起伏話楊僕散文隨筆

來源:文萃谷 2.58W

題記:秦磚漢瓦(暘谷的扶桑)丁酉年孟春創作於雄城。

人生起伏話楊僕散文隨筆

閲史觀景,從遠古一路走來,無論秦樓漢關,抑或唐廟宋祠,唯有巍巍屹立的漢函谷關,雖古韻流轉千百年,但仍如一位不朽的老人,年復一年,日復一日,任由時光流逝,毅然堅守那份不老歲月,迎着千年來客,娓娓述説那位東移函谷關之人的不朽人生。

英雄莫問出處,東移函谷關三百里,正是出身草根寒門,後來一躍成為漢朝一代名將的楊僕。楊僕,河南宜陽(今河南新昌)人,祖宗三代均為庶民,自幼尚武,臂力過人,長大後,更是習武不輟。也許該村冰清玉潔的玉梅河靈氣的孕育,抑或該村爛柯山那洞真觀“仙氣”的薰陶感染,讓武藝高強的楊僕增長了不少慧根靈氣。志向遠大的楊僕,由於抓住朝廷頒佈“詔鬻爵”的一次機遇,出資捐了一個“千夫長”的低微武官,實現了其由庶民通向仕宦命運的一次轉變。隨後,楊僕憑着武藝高強,作戰勇敢,屢立大功,備受朝廷重用,一路飄升,先後快速被提拔為“御使”、再到“主爵都尉”、“樓船將軍”,最終封“將樑侯”、御兒侯,而位居卿侯之列。“鯉魚躍龍門”,草根華麗轉身成將材,打破了“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的神話。楊僕最終由於率漢軍進攻朝鮮不力,被削爵為民,老死山村。楊僕大起大伏的'人生着實令人稱奇、令人概歎!

遙想當年,楊僕憑着戰功,最初由“千夫長”破格提拔為御使,負責關東治安督盜時,不畏權貴,嚴刑峻法,使關東治安為之向好。楊僕這耿直率真的性情,深得民心,從而更受朝廷重用,被授為主爵都尉,位列九卿。此時,楊僕的人生可開始變得春風得意,仕途通暢,漸入人生巔峯。為了一雪關外區域受辱之恥,傾盡家資,硬生生把函谷關東移至自己的家門口。在崇尚“士可殺,不可辱”的封建年代,為雪一辱,毅然把巍巍的函谷關東移三百里,此等豪情試問古往今來有幾人?我想:即使力蓋千鈞的楚霸王再世,亦會甘拜下風;後世“提上將之頭如囊中取物”的張飛望之,亦會為之自歎不如。這樣的人生,可謂何等的愜意!此後,楊僕官拜樓船將軍,統率水軍“出豫章,下橫浦”,攻南越,鐵蹄與所率艦船遍及嶺南及南海海域,可謂豪氣滿懷。攻下南越,嶺南歸於一統,戰功顯赫的楊僕被朝廷封為“將樑侯”,家喻户曉。此後,東越王徐善叛亂,楊僕又統率樓船水師“出武林”,平南越。凱旋歸來,又被朝廷封為“御兒侯”。建功立業,加官進爵,顯然是人生最快意之時。此時的楊門理當喜氣充棟,風光無限,羨慕死了不少世人!然而,月有陰暗圓缺,人生大起必有大伏。之後不久,朝鮮發生叛亂,朝廷又令楊僕率五萬水兵平叛。在進攻朝鮮時,楊僕把所有艦船“從齊浮渤海上”,場面異常壯觀,站在指揮艦上的楊僕,一副洋洋得意的形態應該躍然而現。但,此等風光不久,楊僕在此次戰爭中,由於與左將軍荀彘不合,導致進擊不力,最終被漢武帝削爵為民,老死山村,得意的樓船將軍開始從人生巔峯猛然跌落,雄風不再,英名逐漸成為昨日黃花,亦令世人不得不發出唏唏感歎!

縱觀楊僕一生,從草根到將侯,人生的一次次華麗轉身,讓多少世人歎奇、讓多少世人羨慕至死! 我們從中拋出一些話題,自問一下:楊僕一生的榮光,是上蒼特別的垂愛?還是機遇永遠屬於那些既富有慧根又勇於不斷進取之人?楊僕不平凡的人生經歷,也許為這類千古不老的話題增添了最佳的註腳。然而,一代名將最終被落為削爵為民、老死山村的悲慘結局。太史公評之:是“樓船縱慾,怠傲失惑。”而楊僕的悲慘人生結局,是其自身綜合素質使然?還是專制王朝的犧牲品?這自然給後人留下一個沉重的歷史話題,亦必然為每位讀史之人提供一最佳的人生哲理和借鑑!

翻開一部中國史,“上下五千年,英雄萬萬千。”楊僕作為在歷史長河中無數英雄的一員,一生戰功顯赫,但不如同一時代北擊匈奴的衞青、霍去病這類英雄的人生那樣至始至終光環高耀,不但紅極一時,而且深得歷代史家喜愛,至今家喻户曉,彪炳千秋。反觀楊僕,一生戰功顯赫,到頭來,削爵為民、老死山村。死後,也許是“成者為王,敗者為寇 ”的世俗眼光使然, 對楊僕的蓋棺論定,無論是官方史書《漢書》,還是被稱為“千古絕唱”的《史記》,均把楊僕定為“酷吏”之列,均含貶意,以致樓船將軍的英名鮮為人知,一生功績逐漸被歷史塵埃所湮沒。其人生結局是何等的淒涼?其歷史結論又是何等不公?常言:“邪正古來觀大節,是非死後有公言。”一個歷史人物的功過是非,不能單憑當朝最高統治者的喜好而定,更不能憑當事人的個性、性情而定,應從其個人對社會、對國家、對歷史發展的貢獻方面去考衡。憑着漢武帝玩弄權術的需要,羅列楊僕幾大過錯的評價言語,或憑着從楊僕個人稍欠文化素養,造成自己個性耿直、性情率真,就輕下“樓船縱慾,怠傲失惑。”之論,而把其定在“酷吏”之列,顯然有失公允。好在上蒼是公正的,歷史是公正的!歷代不少社會名家和不少學者,以及民間,拂去歷史的蒙塵,從楊僕對社會、對民族、對國家所作出的歷史貢獻加以評之、頌揚。就拿楊僕東移函谷關來説,其單純是“縱慾”,搞“面子工程”嗎?其恰恰是順應了漢武帝出於京畿拓疆,強化大一統王朝統治的戰略需要,使漢函谷關成為古“絲綢之路”第一要塞。 現仍保留的函谷關關洞東門對聯“功始將樑今附驥,我為尹喜誰騎牛。” 乃至作為一大重要文化遺產,現函谷關已列為世界申遺項目,如果申遺成功,這應該對楊僕這一功績的最佳褒揚。記得雲南昆明大觀樓詩聯下聯有一段這樣的文字:“數千年往事註上心頭,把酒臨虛,歎滾滾英雄誰在?想漢習樓船,唐標鐵柱,宋揮玉斧,元跨革囊。偉烈豐功,費盡移山心力。”清朝的林則徐在《中秋嶰筠尚書招餘及關滋圃軍門天培飲沙角炮台眺月有作》詩中亦寫道:“炮聲裂山雜鼓角,檣影蘸水揚旌斿。樓船將軍肅鈐律,雲台主帥精運籌。”其一聯一詩均飽含頌揚樓船水師之意。的確,楊僕組建、操練規模龐大樓船水師,下南越攻番禺,戰東越討叛軍,浮渤海圍平壤,不但開創了大規模遠程海戰的成功範例,把其定性為中國“海軍鼻祖”應受之無愧。而且其歷史功績,對我國海洋文明的發展亦作出了重要貢獻。尤其是,他和伏波將軍路德攻下南越,駐軍海南時,苦心經營南海,足跡遍及南海海域,使南海自古以來均為我國疆土提供了有力的一大佐證,其更是功不可沒。一代名將楊僕,戎馬一生,南征北戰,追隨漢武帝開疆拓土,平定叛亂,為多民族國家的統一和發展作出了重要的貢獻。故,後世唐朝著名詩人杜甫不得不對此賦詩讚之:“衞青開幕府,楊僕將樓船;漢節梅花外,春城海水邊。”現代學者南燁林亦賦詩一首:“當年西漢徵南越,追剿呂嘉登海南。戰士心思歸故里,楊僕德嶺毀兵船。三都設郡開儋耳,灘浦紮營扼港關。路帥伏波施信義,瓊州從此屬中原。”加於頌揚。至於民間,在楊僕故鄉玉梅村內還殘留着一個大墓,楊姓人稱其為楊僕冢,年年進行祭祀。在楊僕率水師攻打南越,翻越梅關,在廣東南雄造船和練兵的地方,人們取地名為“楊瀝巖”、“樓船水”等,就是出於對楊僕的紀念。

縱觀楊僕一生,其卓越功績,必將在中國史冊上永遠散發出芳香。無論斗轉星移,還是歲月更替,樓船將軍的英名,亦將如同函谷關一般偉岸,如同日月一般悠長。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