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醜就要多讀書隨筆散文

來源:文萃谷 1.57W

“人醜,就要多讀書。”這句話不知道是誰先説起的,沒有去考證,但我覺得很有道理。

人醜就要多讀書隨筆散文

不知道自己到底有多醜,但是,我天生就喜歡讀書。常言説,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書還是擺在路的前面的,可見其重要。

為什麼人醜就要多讀書呢?我想,人醜大抵分兩類,一類是相貌醜,這一類人到是很好辦,化個粧、整個容,再塗脂抹粉什麼的也能夠馬上“改邪歸正”,另一類是心靈醜,而這類醜是很難有自知之明的。古人云:“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而我最喜歡這句“以書為鏡照見不足”,常常讀書,則可達到內外雙修的收穫。

話説當年蘇小妹容貌不揚,額顱凸出,眼睛凹進,不知是何等模樣,正是她滿腹經綸,洞房三難秦少游,叫一代才子佳人甘拜石榴裙下。

還有,鍾無豔,戰國齊國無鹽邑之女。因為貌醜,四十歲不得出嫁。可就因為她才高八斗,為齊宣王立為後,輔佐夫君,保國安民。

凡此種種,不勝枚舉。可見,瑕不掩瑜,文能遮醜。

讀書能學富五車,博文約禮,好處無窮。讀些什麼好呢?人生苦短,學海無涯,我們不可能,也大可不必做一輩子讀死書的書呆子。讀,不是為讀而讀,而是為了用,而且要學以致用。

作為炎黃子孫,人之初,未成年的時候,應該學點國學,懂得五千年中華文化的根,懂得禮義廉恥,這在步入社會的時候,不至於數典忘祖,忘記了我們這條龍脈。中華文化博大精深,你不必,也不可能那麼的深入研究。我們可以知其然,而無需知其所以然,除非你是以此為業的專家學者。

茫茫書海,不外乎是文史哲、數理化幾大類,但是它和芸芸眾生一樣,良莠不齊。我們有必要加以選擇,讀一些有正力量的書,有積極意義的書。那些頹廢的、黃色的、不健康的我們應該拒之門外,那些晦澀難懂過時的`八股文章我們也可以敬而遠之。

我們可以在某個閒暇的午後,泡杯好茶,倚在窗前,拿本唐詩或宋詞,搖頭晃腦的吟誦,這時你獨自陶醉,忘卻了歲月。我們也可以邀三兩好友,圍在院落的梧桐樹下,討論黛玉為什麼要葬花,你也可能把記不住金陵十三釵的兄弟,輕輕敲打。在雨天,也可拿出哪本泛黃的元曲,和着屋檐雨滴的節奏,唱出竇娥的千古奇冤。

那麼,怎麼讀呢?讀書,我推薦囫圇吞棗。這個時候,你不妨在麥當勞裏,不妨在候車室中,在任何可以借用的時空裏,胡亂的掃描手中的文字,這時,它不叫書,也不叫文章。在這個浮躁的時代,在這個快節奏的節拍裏,我們無法把一切像文章一樣的文字,心平靜氣的去讀上一遍,那樣,是對自己的不負責,是對時間的浪費。

雖然囫圇吞棗,我還是主張循序漸進,一定看簡介,看前言,看目錄。如果你稍微過目,你會發現很多,也可以決定要不要繼續。

在我們掃描獵物的時候,一旦讀到妙處,我們就可以細嚼慢嚥了,或者慢品,或反覆,或筆記。有時候,我們甚至如牛反芻,如此反覆,回味無窮,餘香滿口。

古人讀書給我們做出了好好的榜樣:比如冬天吧,晉代孫康家境貧寒,映雪而讀,寒門學子車胤夏天以練囊裝螢火蟲照明讀書,然荻讀書大抵燃荻為燈的同時,還可以驅蚊吧?還有,更古老的孔夫子韋編三絕。而對於蘇秦讀書懸樑刺股,我是不大苟同這麼辛苦的,一個原本幸福的享受,變成苦行僧的修行,何苦來着?青燈黃卷,焚膏繼晷,鑿壁,掛角,追日種種無不是對“天下第一好事是讀書”的諷刺。當然,也沒有必要在讀書的時候“紅袖添香”,再咖啡一杯,毛尖一壺地去奢求了,那個環境,真不知道是讀書還是品茗了。

讀書,什麼時候讀好呢?每年4月23日是世界讀書日,看來(四月)春天就是讀書天。而我奢望着何時放下每天為鬥米競折腰的牽掛,何時候關閉深恐客户不來的電話,就依坐在麓山書院門前的那顆老楓下,任微風拂煦,沉浸在書本的字裏行間……,這是多麼愜意的啊?

人間四月天,是最美麗的,林徽因把一句愛的讚頌就定格在這個季節,這個多姿多彩的時候,註定是做自己喜歡做的時候,不用藉口的。但是,此刻讀書,我也有俱多疑惑。記得易中天大師説:“春來不是讀書天。……春天裏應該去遠足,去踏青。但,春天裏讀不得書,其他時候就讀得麼?也讀不得的。春來不是讀書天,夏日炎炎正好眠,秋有蚊蟲冬有雪,收拾書本好過年。沒什麼讀書的季節。”

唉,春眠不覺曉也就罷了,大師怎麼把四季一股腦慨括了吶?更要命的是:“讀書也未必有什麼用。‘書中自有黃金屋’云云,不過是一幫窮酸秀才編出來自欺欺人的鬼話。窮酸秀才們總是要編出諸如此類的鬼話來哄騙自己的,否則他們的書便讀不下去。當然極個別讀書讀發達了的也有,但這並不能證明讀書有用。因為他們一旦升了官發了財,先前讀過的書便都束之高閣了。可見還是沒有用。”

讀書,一年四季都不是時候,還傳達出徹頭徹尾的讀書無用論。易老學究那些年的書是怎麼讀怎麼教的啊?我仔細查找易中天老師論據所在,又有發現:“要想書有意思,首先得人有意思。也不光是寫書的人要有意思,讀書的人更要有意思。人沒意思,再有意思的書,也讀不出什麼意思來。”(易中天《無聊才讀書》)

易大師一邊鼓吹讀書要有意思,一邊極力證明讀書沒有用,早令夕改,前後矛盾的論調我當真暈了,還好,我又有了新發現,張元濟説:“天下第一好事,還是讀書”,季羨林把這的結論研究得非常透徹,引經據典,頭頭是道,我終於大徹大悟,明白易中天老師“口是心非”和讀書意思的妙處了,也明白為什麼易中天大師能夠賺得盆滿缽滿的了:不是寒窗苦讀,他今天能夠口吐蓮花、妙語連珠的嗎?

讀書吧,甭管長得美麗與否。書,會填補你的空虛;書,會抹去你的粗俗;當然,還可能帶給你精神的,甚至物質的無窮好處來。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