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學》讀書筆記

來源:文萃谷 2.39W

讀完一本書以後,你有什麼領悟呢?需要寫一篇讀書筆記好好地作記錄了。想必許多人都在為如何寫好讀書筆記而煩惱吧,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教育學》讀書筆記,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教育學》讀書筆記

《教育學》讀書筆記1

作為新教師,閲讀教育類的著作是非常必要的,所以我首先選擇了《教育學》這本書,可以説,讀了這本書後,我真是受益匪淺!

赫爾巴特的《教育學》是1806年發表的。該書所論述的教學理論,説明了心理學對於教育學的意義,提出了教學的形式階段的原理,論證了教育性的教學這一概念,特別是指出了培養多方面的興趣對於促進學生學習的意義。所有這些,在教育史上都有一定的價值,這就是赫爾巴特的教育理論在世界各國得到傳播的原因之一,也就是我們今天重新研究與評價該書的意義之所在。

赫爾巴特的《教育學》是教育理論發展史上的偉大里程碑,是近代教育理論走向科學的開山祖和奠基石。

(1)赫爾巴特試圖將人的個性與社會性統一起來,將現實社會的要求與未來社會的召喚統一起來,從而培養既能立足現實,又能面向未來的人才。

(2)赫爾巴特將其管理論建立在性惡論的基礎之上,這顯然是唯心主義的觀點。但是,即使在赫爾巴特的最專制的管理論之中,我們還是可以依稀看到一些民主的東西:"人們只能理智地把這種服從同兒童本人的意志結合起來,並只能把這種服從作為一種已經進行了一段時間的真正的教育的結果來期待得到","一個外行的教育家如果擅自行使支配權,而這種權力既不是從父母那兒得來的,又不是被學生承認的,那麼他將完全自毀於此。"

(3)《教育學》的不朽生命在於它的教學論。

第一,赫爾巴特從其觀念,興趣,統覺等心理學思想中尋找其教學論的理論依據,試圖將其教學論建立在心理學基礎之上。這是赫爾巴特的一個極為重大的理論貢獻。

第二,他在教育史上第一次明確地提出"教育性教學"的概念,從而正確地闡明瞭教學的定義,論述了教學與教育的關係。

第三,"四段教學法"的提出。"四段教學法"對於教學的四個階段劃分得很清楚,且比較細緻地考慮到學生學習時的心理狀態,注意到不同教學階段學生的不同興趣,特別考慮到不同的教學階段所應採取的不同教學方法。這對於知識的系統授受和教學過程的規範化都具有重要意義。"

(4)在訓育論中,赫爾巴特試圖將道德的積極方面和消極方面統一起來,從而使人歸於"內心自由"。從中我們又可以看到赫爾巴特試圖將人之個性與社會性協調統一起來的努力。赫爾巴特重視有規律的生活在兒童的道德性格養成中的作用,將道德性格的養成生活化,重視教育者在形成兒童道德性格中的重大影響和作用,主張陶冶,反對強制,所有這些,都是具有理論意義和實踐價值的。

赫爾巴特教育思想的代表作,主要體現在他這本《教育學》裏。他所提出的把教育學建設成為一門科學的主張,把道德作為教育的最高目的的見解,多方面興趣的理論,教學形式階段理論以及統覺心理學理論,等等,對19世紀後期至20世紀初歐美多數國家以及日本等亞洲國家的教育理論和實踐的發展,產生了非常廣泛和深刻的影響。其實,赫爾巴特的巨大的歷史功績主要不在於眾人加之於他的"近代教育學之父"或"科學教育學之父","現代教育心理學之父"等美譽,而在於他的教育學説成了西方近代教育傳統的有機組成部分。

發展進程中,赫爾巴特的影響也同樣重要。這不僅是因為他是最早被系統介紹到中國的西方教育家,更主要的是他對20世紀初期中國建立新式學堂和發展近代師範教育發揮了無人可及的巨大作用。

《教育學》讀書筆記2

作為教師,也可以稱為教育工作者。每天和學生打交道,這個詞語再熟悉不過了,可是要確切讓我來説一説教育到底是什麼,我們卻無法説清楚……

書上這樣説︰

教育是廣泛存在於人類生活中的社會現象,是有目的地培養社會人的活動。為了有效地進行教育活動,必須對其進行研究,經過長期積累而成為教育學特定的研究對象。特別是現代社會的發展,現代教育實踐的發展,對於教育學研究提出更新、更高的要求。有人們深入研究的教育問題很多,例如教育本質問題,教育、社會、人三者關係問題,教育目的、內容、教育實施的途徑、方法、形式以及它們的相互關係問題,教育過程問題,教育主體問題,教育制度、教育管理問題,以及反映中國特色的各種教育理論和教育實踐問題等。教育學是通過對各種教育現象和問題的研究揭示教育的一般規律。

教師和教育學的關係如同魚水在一起一樣,是天經地義的事情。

讀師範的學生,哪一個沒有學過教育學?哪一個沒背過教育學?但是談起了教育學,我好像不是很熟悉。

在我的實際工作中,教育就是培養學生養成各種好的行為習慣,讓學生做一個守法的好公民等等這樣一些具體的目標和結果。當然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讓他們通過教育局每學期的抽測和學校每學期的考試已經成了我和我們學校老師最重要的事情。我想這個目的對於很多老師也是最重要的吧!

一談到教育這個詞語,我就馬上想到了我目前在從事的這項工作,想到了我目前每天忙忙碌碌在做的這些事情究竟是不是教育?

為此我重點讀了石中英等各位教授推薦的由英國學者喬伊·帕爾默編著的《教育究竟是什麼》這本書。

下面就我以前學習的教育學和學習了《教育究竟是什麼》這本書以後説説我對教育的理解。

因為我對哲學有一點兒粗淺的瞭解,知道這裏列舉到的許多思想家都是我們平時耳熟能詳的先哲。如德國古典主義哲學家康德,黑格爾,瑞士著名兒童心理學家皮亞傑,意大利著名兒童心理學家蒙台梭利等。

使我感到有點奇怪的是,作者編著的書中是挑選了100位思想家論教育,而不是100位教育家論教育。

作為老師,我在平日的工作中最多接受的是教育家對我們的潛移默化的影響。

學校裏大力倡導我們學習的也是這些教育家對教育的闡述。

如,我們學校的老師人手一本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100條建議》。每位老師都要就其中的一條建議在全校進行讀書筆記的宣講,可以説這本書的一些理論和實踐經驗我們學了不少。還有就是我們在學生時代的教育學教材中接觸的也都是前蘇聯的教育家的教育思想和教學模式。如馬卡連柯的集體主義教育,作為現代課堂模式的經典代表——凱洛夫的五環節教學模式,即“組織教學——複習舊課——講授新知——練習鞏固——佈置作業”。廣大教師已經潛移默化為課堂教學的習慣。即使是在今天,在實現新課改的今天,我們也沒有完全摒棄這種教學模式。

我想,編者喬伊·帕爾默先生之所以把這100位思想家選進書中,是他的團隊認為這100位思想家都以某種形式對教育思想做出了實質性的貢獻。

我同時又在想一個幼稚的問題,平時我們學校大力倡導我們學習的這些前蘇聯的教育家為什麼都不可以説是對教育思想做出了實質性的貢獻的思想家呢?我是否可以這樣認為:這些教育家僅僅是對教育現象的總結而非上層建築領域之下的認識呢 ……

想想自己每天的教育教學工作,其實真的都在沿着書中的大師給我們指引的道路向前走。但是讓我具體敍述這些理論性的思想,我感到十分的慚愧。

《教育學》讀書筆記3

自從我班相繼成立五個讀書小組以來,同學們利用課餘時間,挑選了一些完善專業知識結構和提高自身內涵修養的書籍進行閲讀,這一活動得到了阮教授、孫教授、吳副教授等老師的大力支持。老師們鼓勵我們讀書之後大膽發表出自己的鮮明觀點,用積累的知識和經驗作為評論證據,用流暢的語言寫成讀書筆記形式。同學們讀書熱情很高,並寫下讀後感。

為了幫助同學們瞭解自己在讀書過程中的優勢及不足,班主任徐羣老師要求將讀書筆記統一上交,教育系主任吳支奎老師組織了若干位老師認真評閲了同學們的讀書筆記,老師的評語以紙條的形式反饋到了同學們手中,對筆記中做的較好的方面給予了積極肯定,同時也指出了存在的不足之處,並給出一些中肯建議來幫助同學們改進。

此次活動的開展,使同學們深刻體會到了國家級特色專業建設工程對讀書活動的重視,促使同學們日後以更加積極認真的態度對待讀書活動,老師們的肯定也增強了同學們信心,促使同學們體會到“讀書好”,更好地做到“讀好書”,最終養成“好讀書”的好習慣。

《教育學》讀書筆記4

作為新教師,閲讀教育類的著作是非常必要的,所以我首先選擇了《教育學》這本書,可以説,讀了這本書後,我真是受益匪淺!

赫爾巴特的《教育學》所論述的教學理論,説明了心理學對於教育學的意義,提出了教學的形式階段的原理,論證了教育性的教學這一概念,特別是指出了培養多方面的興趣對於促進學生學習的意義。所有這些,在教育史上都有一定的價值,這就是赫爾巴特的教育理論在世界各國得到傳播的原因之一,也就是我們今天重新研究與評價該書的意義之所在。

赫爾巴特的《教育學》是教育理論發展史上的偉大里程碑,是近代教育理論走向科學的開山祖和奠基石。

(1) 赫爾巴特試圖將人的個性與社會性統一起來,將現實社會的要求與未來社會的召喚統一起來,從而培養既能立足現實,又能面向未來的人才。

(2) 赫爾巴特將其管理論建立在性惡論的基礎之上,這顯然是唯心主義的觀點。但是,即使在赫爾巴特的最專制的管理論之中,我們還是可以依稀看到一些民主的東西:"人們只能理智地把這種服從同兒童本人的意志結合起來,並只能把這種服從作為一種已經進行了一段時間的真正的教育的結果來期待得到","一個外行的教育家如果擅自行使支配權,而這種權力既不是從父母那兒得來的,又不是被學生承認的,那麼他將完全自毀於此。"

(3)《教育學》的不朽生命在於它的教學論。

第一,赫爾巴特從其觀念,興趣,統覺等心理學思想中尋找其教學論的理論依據,試圖將其教學論建立在心理學基礎之上。這是赫爾巴特的一個極為重大的理論貢獻。

第二,他在教育史上第一次明確地提出"教育性教學"的概念,從而正確地闡明瞭教學的定義,論述了教學與教育的關係。

第三,"四段教學法"的提出。"四段教學法"對於教學的四個階段劃分得很清楚,且比較細緻地考慮到學生學習時的心理狀態,注意到不同教學階段學生的不同興趣,特別考慮到不同的教學階段所應採取的不同教學方法。這對於知識的系統授受和教學過程的規範化都具有重要意義。"

(4)在訓育論中,赫爾巴特試圖將道德的積極方面和消極方面統一起來,從而使人歸於"內心自由"。從中我們又可以看到赫爾巴特試圖將人之個性與社會性協調統一起來的努力。赫爾巴特重視有規律的生活在兒童的道德性格養成中的作用,將道德性格的養成生活化,重視教育者在形成兒童道德性格中的重大影響和作用,主張陶冶,反對強制,所有這些,都是具有理論意義和實踐價值的。

赫爾巴特教育思想的代表作,主要體現在他這本《教育學》裏。他所提出的把教育學建設成為一門科學的主張,把道德作為教育的最高目的的見解,多方面興趣的理論,教學形式階段理論以及統覺心理學理論,等等,對19世紀後期至20世紀初歐美多數國家以及日本等亞洲國家的教育理論和實踐的發展,產生了非常廣泛和深刻的影響。其實,赫爾巴特的巨大的歷史功績主要不在於眾人加之於他的"近代教育學之父"或"科學教育學之父","現代教育心理學之父"等美譽,而在於他的教育學説成了西方近代教育傳統的有機組成部分。

發展進程中,赫爾巴特的影響也同樣重要。這不僅是因為他是最早被系統介紹到中國的西方教育家,更主要的是他對20世紀初期中國建立新式學堂和發展近代師範教育發揮了無人可及的巨大作用。

《教育學》讀書筆記5

暑假假期間,我讀了前蘇聯偉大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的著作《把整個心靈獻給孩子》,使我的思想受到深深的洗禮。我被這位令教育同仁敬仰的大師的敬業精神、教育機智和靈活性所打動,深深地被大師的理論所折服,被大師的教育實踐所吸引。大師書中字裏行間充盈着的、流露溢出的是愛。包括他對教育事業的愛,對孩子的愛以及對孩子實施愛的教育,讓他們擁有愛心、懂得怎樣去愛別人。

作為教師的最基本的條件之一是愛孩子。愛孩子,就要成為他們的知心朋友。蘇霍姆林斯基説:“教師不僅要成為一個教導者,而且還要成為學生的朋友,和他們一起克服困難,一起感受歡樂和憂愁;要忘記自己是個教師,而只有這樣,孩子才會把一切都告訴他。”這一點,對於我們語文教師尤為重要。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動,作為教師我們對學生可以説是一種特殊的情感,是一種無私的愛,因為每個學生最初都是一張空白的試卷。我們每一筆書寫,都是未來的答案,愛學生就是要及時發現他們身上的閃光點,進行賞識教育,事實上,當孩子們在犯錯誤的時候,他們迫切要得到的是理解和幫助,而絕不是粗暴的批評和懲罰。學生看起來最不值得愛的時候,恰恰是學生最需要愛的時候。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更何況我們面對的是一羣孩子。身為語文教師,我們更應該利用所任學科的特點,賞識那些後進或處於困境中的學生,賞識那些有缺陷的孩子,幫助他們樹立自信,

讓每個學生都能在音樂所獨有的情感藝術中得到薰陶。由此可見我們愛學生、賞識學生,其根本目的就在於讓學生用同樣善良,真誠之心去愛他們、愛集體、愛社會,從而的達到受教育的目的。教師的重要道德要求是尊重孩子的自尊心。蘇霍姆林斯基説:“在影響學生的內心世界時,不應挫傷他們心頭中最敏感的一個角落——人的自尊心。”我想作為一個教師,要想得到更多孩子們的愛戴,就應該學會尊重、理解、信任孩子,給他們信心,這應該是對所有孩子而言的。對一個靦腆的孩子、對一個木訥的孩子、對一個經常是表現平平的孩子,教師往往一句不經意的稱讚的話語,一個微笑,一個親切的小動作,就會温暖孩子的自卑的心,給他們信心,同時也亮麗了自己在孩子們心中的形象。

在今後的教學中,我會努力去愛我所教的所有的孩子,並讓這種愛在我所教的學生身上得到延續。我想,這就是愛的價值;這就使愛的奉獻! 總之,讀過這本書後,帶給我極大的啟示和教育,使我懂得了不少教育的藝術,以後還要多看次類的書籍以資增強業務水平和師德修養。在以後的繳械工作中一要勤於讀書,充實自我,使自己的知識海洋不斷得到充盈,不會枯竭,才能源源不斷地使自己充滿活力。蘇霍姆林斯基説過:“教師獲得教育素養的主要途徑就是讀書、讀書、再讀書。”作為一名教師,我想能從這本書學習點經驗,所以比較關心書中對於理想教師的描述。朱教授在書中描述:理想的教師,應該是一個胸懷理想,充滿激情和 詩

意的教師;是一個自信、自強、不斷挑戰自我的教師;是一個善於合作,具有人格魅力的教師;是一個充滿愛心,受學生尊敬的教師;是一個追求卓越,富有創新精神的教師;是一個勤於學習,不斷充實自我的教師;應該是一個關注人類命運,具有社會責任感的教師;應該是一個堅韌、剛強、不向挫折彎腰的教師。

總之,我讀了教育類這書籍,感受很深,引起的我的思考,以前我是非常喜歡看 教育類的書籍,但在這幾年沒怎麼看過,是因為沒有,可現有了,我就看看,不管是那 麼忙,我在休息時都會看看,從中學到一些經驗,有些隨機帶到教學活動中去。

《教育學》讀書筆記6

在我大學時期的教育學課程上,在老師的推薦下讀過這本書。如今踏入教師隊伍再次重温,有了更加深刻的體會。

書的名字很通俗——《把整個心靈獻給孩子》。而這個淺顯的題目包含了三個關鍵詞:整個,心靈,獻給。由這三個關鍵詞我們又可以聯想到它們對應的三個方面:“整個”,不是一部分,説明沒有保留,完完全全地交出去;何謂“心靈”?這裏我把它理解為愛心和靈魂。要我們教師交出去的是一個人最本質的東西,這很寶貴;“獻給”,意味着我們的恭敬和誠意。我用拆解詞義的方法來解讀這本著作的題目,而這也恰恰是書中所包含的三個最主要的層面,也可以説這是蘇霍姆林斯基用他本真的語言向我們傳達了社會對我們教育工作者的三個要求。以下逐一展開。

 一、讓無私融入生命。

對於我們教師來説,很少有人會把教育當成是一項機械的程式化的工作來做。孩子的個體有差別,教師也會機動地處理教學和行為事務。教不難,難的是育。我們能不能把孩子當成花圃裏的幼苗來培育,怎麼培育。澆多少水才合適,日照時間要多長,旁枝如何修剪,這些都需要不斷地思索,充分地花時間。這就要求老師的無私品質,一次兩次我們都可以做到,幾十年如一日的堅持才是真正發自內心,源於生命的。而這種無私,來自於我們對於一羣小生命的理解和尊重。孩子調皮健忘的天性常常會讓很有耐心的老師都頗感力不從心,有時候真想撒手放任,在無奈之後重新撿起耐心,又會發現對孩子的感情與當初相距甚遠。所以只有把無私融入生命,把學生習慣成孩子來呵護,才能使教育本質的光芒綻放。這一點都不容易,需要長期的自身修煉。

 二、給他們最寶貴的。

作為國小老師,我們很少會和孩子們坐下來聊聊天。總覺得他們和自己的想法差別太大,有了時間的代溝。“你哪怕把心都掏出來給他們,他們照樣視而不見。”有的老師比較直白地表示。“沒心沒肺”,也許是很多老師對孩子們一致的看法。我初踏入杏壇,沒有絲毫的教育教學經驗,憑藉着一腔忠心和熱血在慢慢摸索。遇到棘手的問題,我也常常陷入兩難的境地。

而每每這時,我都會想起我的國小老師,他們十幾年前的教誨是我最直觀最親切的引導。其中尤為深刻的是我一兩年級的數學老師,她不是我們的班主任,兩年間,我記得每堂數學課完成教學任務以後,她都會空出20分鐘左右的時間來和我們對話。有時候會跟我們講一兩則勵志的小故事,問問我們的看法;有時候會讓我們説説身邊發生的事,自己遇到這樣的事該怎麼辦;有時候會告訴我們一些事例,讓我們注意安全。有時候會覺得簡直不可思議,她是怎麼做到跟一羣七八歲的孩子做如此深刻的對話的?這麼小的孩子懂什麼?他們的想法有那麼重要嗎?

而事實上,那兩年的課前對話,我都清清楚楚地記得,我甚至能想起她看着我們交流時,面帶笑意,微微頷首的神情。能有這樣的回憶,這很奇妙。而當我深入到蘇霍姆林斯基的書中時,我才豁然明白,這一切,都要歸功於我的那位有着大智慧的數學老師。蘇霍姆林斯基在書中説:“要成為孩子的真正教育者,就要把自己的心奉獻給他們!”我的那位數學老師無疑是做到了,她給了我們愛心,所以當我們七嘴八舌地發表自己稚嫩觀點的時候她絲毫沒有覺得嘈雜;她給了我們靈魂,這才讓她堅持每節課都給我們做寶貴的人生啟蒙。

她把我們當作成人來對話,才讓我們通往成人的道路充滿陽光;她深信當年的我們有着深刻的記憶,才讓如今的我們記憶深刻。

三、期待真誠的澆灌

在書中,蘇霍姆林斯基認為:“教師不僅要成為一個教導者,而且要成為學生的朋友,和他們一起克服困難,一起感受歡樂和憂愁,要忘記自己是個教師。”教師的角色似乎總是高高在上的傳道授業解惑者,我們往往不願意去融入孩子們的生活,覺得幼稚。而蘇霍姆林斯基的想法卻很執着,他一直覺得,只有成為孩子朋友的老師,才能在教育的大道上走得更遠。“亦師亦友”,這對於教師來説,是一個被昇華的命題。如何做到?兩個字——真誠。不欺騙,不隱瞞,孩子們迷惑的時候不自大,孩子們玩耍的時候不退縮,有這些就夠了。孩子們單純善良的個性會讓真誠的澆灌開出格外明豔的花朵。假如放下我們老師的架子,陪孩子們踢踢毽子,跳跳皮筋;假如我們放下已有的知識面,用孩子的視角去看待困難,協助他們一起解決,我們就很容易成為他們的好朋友。這些由於實際教學的操作,同樣是説起來容易做起來難,但我相信,用真誠的態度和孩子們交流,他們一定會接受,也一定會有共鳴。

總而言之,不管是用無私去奉獻最寶貴的財富,還是用真誠去聆聽孩子的心聲,歸為一點,就是“愛”。因為一個愛字,讓所有的未知都變得清晰而明朗。套用蘇霍姆林斯基在書的前言部分説的一句話,就是“我生活中什麼是最重要的呢?我可以毫不猶豫地回答説:愛孩子。”

《教育學》讀書筆記7

老實説,對我來説,讀《普通教育學》這本書還是挺具挑戰性的,因為這本書的語言比較抽象,難懂。但是細細品來,作者赫爾巴特的很多觀點還是值得我們借鑑的,以下是我比較深刻的幾點看法。

首先在對兒童進行管理方面,赫爾巴特提出的措施之一是權威與愛,也就是説教育者應該在兒童心目中樹立權威的形象,受到他們的愛戴。而樹立權威的關鍵在於卓越的智慧;受到愛戴的關鍵又在於教育者自己要愛兒童,與他們保持親密的關係。本人是非常讚賞這種觀點的一旦獲得了愛,它就能在多大的程度上減輕管理的困難,這是自不待言的。

赫爾巴特指出:“道德普遍地被認為是人類的最高目的,因此也是教育的最高目的。”他認為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要養成內心自由、完善、仁慈、正義、公平等五種道德觀念。在我看來,這種觀點應該引起當代社會的注意。因為在當下這個道德缺失的社會,很多人哪怕是知識也會做出一些危害社會的事情來,如果是這樣,那受再多的教育又如何?還不行害人又害己,釀成了教育的悲劇?所以説,道德教育不是來得更重要嗎?而赫爾巴特正是強調了德行培養的重要性,指出並非“有知識”的人都是有“德行”的。這難道不正是我們當代人應該要反思的地方嗎?

還有,在西方教育史上,赫爾巴特第一次明確、系統地提出並論證了教育性教學原則。他強調説:“不存在,無教學的教育”這個概

念,反過來他也不承認有任何“無教育的教學”。他把教學作為道德教育最基本的途徑和手段,即教育離不開教學,要以教學為載體,而且任何教育都必須具有教育性。我覺得這個原則對我們今天的教育是很有借鑑意義的。一方面,這告訴了我們思想品德這門課是有其存在意義的,學校開設這門課,讓學生從小就接受道德教育,也就是説通過教學來進行教育。另一方面,也提醒了教育者在設計課堂時時刻記得“無教育的教學”,也就是説設計任何一個課時,任何一個教學步驟都應該要思考其對學生是否具有教育意義。

當然,凡事都具有兩面性,《普通教育學》這本書也不例外地存在一些不足之處,這是無可厚非的,我覺得我們要做的是取其精華吧。

《教育學》讀書筆記8

1、教育的概念

教育:是培養人的一種社會活動,是承傳社會文化、傳遞生產經驗和社會生活經驗的基本途徑。教育是人類特有社會現象,與人類幾乎是同時產生的,在有較完善的文字形態時,就出現了學校。教育為社會發展、人的發展提供保證,同時,社會和人的發展又不斷向教育提出更高、更新的要求。廣義上説,凡是增進人們的知識和技能、影響人們的思想觀念的活動,都具有教育作用;狹義的教育,主要指學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據一定的社會要求,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地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響,期望他們發生某種變化的活動。

2、教育發展的歷史軌跡:等級性、道統性、專制性、刻板性和象徵性功能是古代教育的基本特徵;文藝復興運動對歐洲教育的人文化、世俗化和增加新學科教育內容,以及擴大受教育的範圍產生了巨大的作用和深遠的影響;19世紀以後的近代教育,發展的主要特點是:教育國家化、初等教育義務化、教育世俗化和法制化。

二戰後的教育發展趨勢:1)加強學前教育並重視與國小教育的銜接2)強化普及義務教育、延長義務教育年限3)普通教育與職業教育朝着相互滲透的方向發展4)高等教育的大眾化和類型日益多樣化5)學歷教育與非學歷教育的界限逐漸淡化6)教育制度有利用於國際交流。這些變化既是生產力發展、政治力量變化、科學技術進步的結果,也是人類的社會理想、人生態度更新的結果。

3、教育學的.思想來源

(1)、孔子的教育思想。A,孔子主張有教無類。B,孔子的最高的教育目的是道德教育。“禮”是孔子教育思想的核心。C,教育內容上孔子主張“六藝”。D,孔子倡導啟發試的教育方法。(2)、《學記》的教育思想。《學記》是世界上最早的教育專著,是中國古代教育思想的精華。A,《學記》高度重視教育的地位和作用。B,《學記》建立了一套完整的教育制度。C,《學記》提出了教學相長的師生關係。D,《學記》同樣重視啟發性教學。

4、規範教育學的建立

從一門規範學科的建立、從獨立的教育學誕生的角度來説,通常以赫爾巴特及他的《普通教育學》、杜威及他的《民本主義與教育》作為代表人們和作品。赫爾巴特與他的《普通教育學》:他第一個提出要使教育學成為科學,並認為應以倫理學和心理學作為教育學的理論基礎。赫的貢獻在於把教學理論建立在心理學的基礎上,把道德教育理論建立在倫理學的基礎上,奠定了科學教育的基礎。

《普通教育學》共分三篇:第一篇闡述“教育的一般目的”,論述了兒童管理的目的和方法,教學應以發展多方面的興趣為目的。第二篇論述多方面興趣的對象、教學的過程等,他把哲學中的統覺觀念借用過來,強調教學必須使學生在接受新教材的時間,喚起心中已有的觀念,認為學生應該學習的應該是統一體的,提出明瞭、聯想、系統、方法四個形式階段。第三篇討論道理性格的形成及其通過教育形成兒童性格的理論。強調兒童的興趣是教育的出發點,強調教師、教授、教材的主導作用,強調教育的根本目的在於培養良好的國家公民,強調道德教育,紀律和管理是教育的主要手段。赫的教育思想對19世紀以後的教育實踐和教育思想的產生了很大的影響,被看作是傳統教育學的代表。

心得:

最近通過閲讀《當代教育學》後,讓我受到了一些啟發,下面我就總結一下我自己的感受。我認為老師要想把認真準備的課在講課中得到完全的實現,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必須有幾個方面要滿足:一是要目標明確。就是指上課時老師明白這堂課要讓學生掌握些什麼知識和技能,要養成些什麼行為方式和品格,要有怎樣的態度,要學會什麼方法,等等,也

就是要明確教學目標,在一節課上,師生的活動都應圍繞教學目標展開、進行,教師上課為了引起學生的興趣,有時插科打渾,為了加深學生對問題的理解,有時把內容引申出去,涉及了教學大綱和教科書以外的某些知識,甚至有相當廣度,只要是有利於目標的完成,都是可以的。但是,漫無目的地講故事、做遊戲、炫燿知識、東拉西扯,做那些與實現目標無關的事,應予以否定,對學生也同樣,教師要及時發覺並糾正學生努力完成任務。

二要內容正確,是指教師教授的知識必須是科學的、確鑿的、符合邏輯的,技能或行為要符合規範,並且應該要求學生作出的反應同樣是正確的,如果不正確,教師就要及時予以糾正,學生心目中的教師往往是崇高的、萬能的,他們會向教師提出各種各樣的問題,教師對待學生的疑問應持謙虛、認真、實事求是的態度,不要輕易作出沒有把握的回答。教師的虛心、嚴謹的治學態度能感染學生,使他們潛移默化、逐漸形成科學的態度。

三要重點突出並且方法得當。就是指在一節課上教師要把精力主要放在重點內容的教學上,不要對所有任務和所有內容平均使用時間和精力,對細枝末節的知識可以蜻蜓點水地一帶而過,對重點知識、概念和原理要花力氣教學,對重點要引導學生弄懂、弄清、熟練掌握。教師根據教學任務、內容和學生的特點,選擇較佳的方法進行教學,教學有法,但無定法,教師要善於選擇方法,創造性加以運用,力求使教學取得較好的效果,方法本身無所謂好壞,但不同的方法有不同的使用範圍,教師上課運用的方法要與教學情境相適合。總之,教學的學習是沒有止境的,只要認真的學習與探索,同時保證有正確的態度,相信我們都可以做得很好。

《教育學》讀書筆記9

閲讀《當代教育學》一書後,我受到了很大啟發,我覺得老師若想把認真準備的課付諸實施,把教學原則成功地運用到課堂教學中去,還必須達到上好課的一些基本要求:目標明確、重點突出,內容正確、方法得當,表達清晰、組織嚴密、課堂氣氛熱烈。

一、目標明確,是指上課時老師明白這堂課要掌握些什麼知識和技能,要養成些什麼行為方式和品格,要有怎樣的態度,要學會什麼方法,等等,也就是要明確教學目標,在一節課上,師生的活動都應圍繞教學目標展開、進行,教師上課為了引起學生的興趣,有時插科打渾,為了加深學生對問題的理解,有時把內容引申出去,涉及了教學大綱和教科書以外的某些知識,甚至有相當廣度,只要是有利於目標的完成,都是可以的。但是,漫無目的地講故事、炫燿知識、東拉西扯,做那些與實現目標無關的事,應予以否定,對學生也同樣,教師要及時發覺並糾正學生努力完成任務。

二、重點突出,是指在一節課上教師要把精力主要放在重點內容的教學上,不要對所有任務和所有內容平均使用時間和精力,對細枝末節的知識可以蜻蜓點水地一帶而過,對重點知識、概念和原理要花力氣教學,對重點要引導學生弄懂、弄清、熟練掌握。

三、內容正確,是指教師教授的知識必須是科學的、確鑿的、符合邏輯的,技能或行為要符合規範,並且應該要求學生作出的反應同樣是正確的,如果不正確,教師就要及時予以糾正,學生心目中的教師往往是崇高的、萬能的,他們會向教師提出各種各樣的問題,教師對待學生的疑問應持謙虛、認真、實事求是的態度,不要輕易作出沒有把握的回答。當教師沒有把握回答問題時,教師可以説:“這個問題提得很好,是否有哪位同學能回答?”“這個問題提得很好,我打算查些資料弄明白之後再回答你們”“我對這個問題沒有研究,是否可以請教老師?”“對這個問題恐怕要看看有關材料,我和你們共同學習”,教師的虛心、嚴謹的治學態度能感染學生,使他們潛移默化、逐漸形成科學的態度。

四、方法得當,是指教師根據教學任務、內容和學生的特點,選擇較佳的方法進行教學,教學有法,但無定法,教師要善於選擇方法,創造性加以運用,力求使教學取得較好的效果,方法本身無所謂好壞,但不同的方法有不同的使用範圍,教師上課運用的方法要與教學情境相適合。譬如,對尚未定論的爭議問題,與芒用講授法,不如用小組討論法;為了讓學生認識一個他們不熟悉的物件的形狀,採用講述來描述,不如用演示法更加直觀,等等。

五、表達清晰,是指教師上課要用普通話,聲音要響亮,言語表達的速度要適合學生的可接受程度,言語要流暢、生動、明白易懂,板書要規範、大方、清楚,如果教師的表達富有感情、動人,那麼效果就更好,在講到一些重要的內容時,教師表達的速度要放慢,有些字、句不妨重複陳述一遍,表達的不同知識點之間最好有停頓,留些時間讓學生思考、交流。在學生髮言時,教師應同樣要求學生表達清晰,讓全班學生聽清楚,表達要避免自顧自地獨白,要注意與學生交流,抓住學生的思惟和情感,使教師的思想和情感與學生溝通。

六、組織嚴密,是指課的進程次序分明、有條不紊,課的節奏緊湊,不同任務變換時速度自然,課堂秩序好。教師要有一定的組織才幹,取得學生的積極配合,才能做到組織嚴密。

七、氣氛熱烈,是指課應自始至終在教師的指導下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課堂上學生的積極性是否得到發揮取決於教師的啟發和引導,教師在課上要邊教邊觀察學生的反應,根據學生的反應調節自己的教學。一旦發現學生反映漠然、注意力分散,要立刻找原因,發揮教學機智,通過調整內容、方法、管理三個方面去激起學生的積極狀態,如果內容太深了,就該儘量的淺顯的方式來揭示的本質;如果進程太慢了,就該立刻加快來完成;如果學生太疲勞了,就該改個方法,如改講授為議論或談話,甚至講個與為課題有關的故事。

教學是藝術,是無止境的,教師要把課上得如同藝術創造的精品,實非一朝一夕之功,要有意識地長期追求和探索。

《教育學》讀書筆記10

近日,我看了由教育科學出版社出版,袁振國主編的《當代教育學》一書,裏面的某些章節對我頗受啟發,特別是上當代教育學的第11章中“教師管理”這一部分的論述:“合理安排使用教師的工作,是教師管理的一項重要內容。要合理安排使用,首先必須做到知人善任,就是學校領導者要能夠識別人才並善於使用人才。瞭解教師的思想業務水平和專長,瞭解教師性格愛好和健康狀況,從而量才使用,用其所長,人盡其才。要充分發揮教師聰明才智,看到每位教師的潛力所在,並積極設法為其創造發展潛力的條件,把老年教師看作是學校的寶貴財富,把中年教師看作是學校承前啟後的紐帶,把青年教師看作是學校的未來和希望。”

這裏充分反映出教師在學校管理中起重要作用,教師是學校管理的主要依靠力量。特別是青年教師,雖然缺少經驗,但他們是學校的“未來和希望”。這使我聯想到我校的實際情況,我校是一所以青年教師為主的學校,青年教師的發展情況成為影響我校各項工作發展的重要因素。所以,加強青年教師的管理是我校管理中的一項重中之重的工作。如何使青年教師真正成為學校的未來和希望呢?這就需要對他們進行科學的管理和培養,充分發揮他們的才幹。下面談談對青年教師管理的幾點做法。

1.建立健全的青年教師管理制度,有專人負責。學校要制定青年教師成長和發展的培養計劃,教師個人也要制定出個人的發展計劃。按計劃實施,定期檢討計劃是否可行,及時修改。

2.加強對青年教師進行政治思想教育工作。在教師隊伍建設中,應把教師的思想政治工作放在重要的位置上來抓,特別是青年教師。

(1)抓好青年教師的職業觀念,解決事業心問題。教師的職業觀念是做好教育工作的前提,一個不熱愛自己工作的人是不可能做好工作的,學校要積極引導教師們要主動工作、用心工作。

(2)抓好教師的職業道德和職業行為。教師的職業道德和行為是做好教育工作的基礎和保證。一個人道德低下,不可能為人師表,也難以從教。青年教師往往好勝,對學生的教育缺乏耐心,可能會出現打罵等體罰學生的現象。所以必須抓好青年教師的職業道德建設,青年教師不能憑想當然去工作,也不能滿足於一知半解、憑經驗去工作,必須讓他們規範自己的教育行為。

3.業務上傳、幫、帶,促進其能力的發展。“以老帶新,師徒共進”是提高青年教師業務能力的一個有效方法。在包思想、包業務、包質量的基礎上,讓新老教師結對成為幫教對子,制定出提高目標,認真紮實地開展傳、幫、帶活動。組織教師開展研究性的備課、上課、聽課、評課等活動,以促進教師教學研究活動的開展和青年教師業務素質及課堂教學質量的提高。

4.要為青年教師創造能施展才華的機會和空間,要信任和大膽使用他們。如讓他們上公開課、單獨組織安排活動、讓他們挑重擔,給他們表現自己、鍛練自己的機會。並允許他們有缺點,讓他們在工作實踐中進步。

青年教師具有較高的素質和無比的潛力,只要通過科學的管理和培養,一定能培養出師德高尚、素質高、有創造精神的優秀的青年教師,從而進一步推動我校教育教學工作的。

《教育學》讀書筆記11

赫爾巴特是德國著名的教育家、心理學家和哲學家,西方傳統教育理論的代表人物,是科學教育學的奠基人。在1806年,他發表了《普通教育學》一書,此書的原標題為《從教育目的引出的普通教育學》,全書共分三編、十四章,三編之前有一個“緒論”。

以下是我對赫爾巴特《普通教育學》一書做的一些摘錄以及自己的理解:

一、心理學是教育學的基礎學科

“教育者的第一門科學――雖然遠非其科學的全部――也許就是心理學。”赫爾巴特提出了心理學是教育學的基礎學科,也是作為教育者必須學習和掌握的的一門學科。

二、教育的管理和目的

(一)兒童的管理

“滿足於管理本身而不顧及教育,這種管理乃是對心靈的壓迫,而不注意兒童不守秩序行為的教育,連兒童也不認為它是教育。”赫爾巴特認為,對兒童的管理是教育者的一部分教育工作和責任,對兒童的管理是進行正常教育教學工作的前提和必要準備,另外對兒童的管理不能太過。

(二)兒童管理的目的

“……所以為了要使那種在烈性與慾望中成長起來的意志不被造成具有反社會的傾向,就有必要經常對它們保持明顯的壓制。”赫爾巴特繼承了中世紀的教育對兒童的看法,認為兒童起初表現出來的意志就是不服從的烈性,這種烈性是不守秩序的根源。指出為了使這種烈性不會發展為反社會傾向,就必須經常用強制來壓制。

三、教學的步驟

教學過程包括“專心”和“審思”兩個基本環節。“專心”是指集中於某一主題或對象而排斥其他的思想活動。“審思”是指追憶與調和意識內容的思維活動,即深入理解與思考,把“專心”中認識的個別事物集中起來,使之聯合成統一的東西。專心和審思都各有其靜止狀態和運動狀態。在此基礎上,赫爾巴特提出了教學階段理論,他把教學劃分為明瞭、聯合、系統、方法四個連續的階段。

(一)清楚

這是教學過程的第一步,對學生而言,這一階段處於靜止狀態的“專心”活動,其心理狀態主要表現為注意。作為教師,要採用提示等直觀教學講授新教材,以便使學生清楚而又明確地感知新教材。事物能否被感知,首先取決於學生的過去經驗,因此,要使學生清楚地感知新教材,教師必須充分了解學生原有的觀念,以便向學生提供恰當的新觀念。

(二)聯想

對學生來説,這個階段是運動狀態的“專心”活動。經過了明瞭階段之後,學生能夠將以往的種種觀念迅速地正確再現出來,並自然地引起某種聯想。但是,也往往會碰到新觀念與舊觀念不相一致、與舊觀念不相聯繫的情況,這時,教師應該激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通過其他有效方式,尋找某些較接近的新觀念或舊觀念,去代替或調和它們。在此階段,重視培養和利用良好的記憶力和想象力是十分重要的。

(三)系統

經過“聯合”階段,學生的新觀念與舊觀念之間產生了一定聯繫,但並不系統,需要學生進一步進行一種靜止狀態的“審思”活動。學生在教師指導下使初步聯合起來的種種觀念進一步與課程的整個內容和目的聯合起來,使相關的新舊觀念重新聯合為集團,形成普遍性的概念。在這一階段,想象和思維表現得特別活躍,並具有更嚴密的邏輯性。

(四)方法

這一階段學生對觀念進一步思考,表現為一種動態的“審思”活動。教學過程達到系統階段,並不等於觀念體系全部形成了,還需要不斷充實和完善,這便需要藉助實際的練習,使已獲得的系統知識付諸應用,使之變得更為牢固和熟練。

四、訓育及其方法

(一)訓育的定義

“現在便容易對訓育的概念下定義了。它與兒童的管理有共同的特徵,它是直接對兒童的心靈發生影響的,它與教學共同的地方在於它們的目的都是培養學生。”赫爾巴特通過把訓育與對兒童的管理和教學相比較,來更清晰地理解訓育的實質內涵,它們既有相似之處也有不同的地方。

(二)訓育的方法

赫爾巴特提出的訓育方法有:

1、陶冶。訓育與管理不同,其最大的特點是陶冶性。通過陶冶,使學生逐漸受影響。

2、教師的人格感染。教師的形象對學生具有權威性,通過教師的人格感化學生,是訓育的一個重要手段。

3、讚許和責備。赫爾巴特説:“通過應得的讚許給兒童以快樂,這是訓育的出色的藝術。”兒童、少年與青年,每個年齡階段的人都須習慣於忍受其所招致的責備並保持這種習慣,只要這種責備是恰如其分的和可以理解的。

4、建立有益於健康的生活制度。這是“教育的基礎,教育的首要準備”。

赫爾巴特在他的著作《普通教育學》裏提出的心理學對教育學的意義,兒童的管理理論,教學階段論以及訓育及其方法,這些教育思想盡管存在着一定的侷限性,但對教育科學發展的貢獻是傑出的,對我們今天的教育工作仍具有借鑑作用。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