鄰居經典散文

來源:文萃谷 2.9W

李媽和王媽都是一九七五年嫁入郭村的。那時是集體經濟,靠掙工分過日子,因為同時嫁進村,自然而然地成了姐妹。李媽勤勞能幹,婆家忠厚老實;王媽能説會道,力大無比,丈夫是記分員,在生產隊幾乎不出力就能掙到和李媽同樣多的工分。李媽不嫉妒也不開後門,在生活上常常接濟王媽,幫王媽縫件衣服,替王媽看會兒孩子是常有的事,王媽也樂享李媽的情意,只是習慣了得到而忘記了付出。

鄰居經典散文

後來,農村實行家庭承包責任制,李媽靠着自己的勤勞和無怨無悔,日子不富裕卻也不缺衣少食。王媽可能是習慣了集體生活,日子過得捉襟見肘,李媽卻也不嫌棄,依然和王媽保持着姐妹關係。

一九八一年,她們各自蓋了自己的房子,李媽選的宅基地就在村子的最後面,王媽説離她太遠不方便,半年後王媽也蓋了自家的房子,就在李媽的右面,只不過是李媽蓋房子餘下的一百多遠錢借給了王媽購買建材,還無償地幫助王媽挑磚搬瓦。王媽記得李媽的好,説李媽是她一輩子的親人。李媽笑了笑説:“遠親不如近鄰。”

有了新房,她們在一起的時間更多了,一日三餐,幾乎都是一起吃的,那時候,她們各自端着自家的飯,蹲在門口邊吃邊聊。通常王媽家是鹹菜下飯,而李媽家總是時令蔬菜下飯,每次王媽就把筷子伸進李媽的碗裏,夾些菜。時間久了,李媽也習以為常,有時會勸勸王媽,自己勤快些種些蔬菜,王媽卻驕傲地説:“我不種,有你種菜,就夠我們吃了。”就這樣一吃就是十幾年。李媽每天忙裏忙外,王媽每天打麻將,玩骨牌,逍遙自在,只是可憐了兩個孩子。李媽每次改善生活總是落不下王媽家的孩子,而李媽從王媽那裏得到的'永遠就是“好大姐”的稱乎。

九十年代,打工浪潮席捲小村,李媽家的孩子外出打工,王媽家的孩子也外出打工,李媽家的菜就富裕的多了,總是分給左鄰右舍一部分,王媽家院子裏種了幾排巨峯葡萄,結出了豐碩的果實,李媽想吃,就拿兩元錢買上一串,王媽收下錢,樂呵呵地給李媽剪兩串,是那種最稀最小的拿到城裏賣不掉的那種,李媽也不計較,總是替王媽着想,説好的留着王媽拿到城裏賣錢。別人都説李媽傻,王媽白吃了那麼多年菜,給點葡萄也是應該的,不用給她錢,給錢就給了,還不要點好葡萄。李媽説:“王媽不容易,還欠着外債呢,能幫人就幫人一把。”

李媽和王媽從不來因為別人的挑唆而翻臉,依然姐妹相稱。王媽嬉皮笑料:“沒有辦法,我有一個好鄰居。”李媽卻也不在意:“遠親不如近鄰。”就這樣她們從結婚到暮年,一直和諧相處,從來沒有紅過臉。

社會的飛速發展,經濟條件的不斷地改善,物質生活的極大豐富,李媽依然保持着自家種菜的習慣,王媽也保持着去李媽家要菜的習慣。只是她們都不在年輕。

二○一○年夏天的一個早晨,王媽去李媽家要菜的時候,發現平日早起的李媽竟然沒有開門,就推門進屋看到地上一大片嘔吐物,就趕緊進裏屋找李媽,而此時李媽竟然躺在地上,有氣無力。王媽把李媽抱到牀上,給了點熱水,又回家給端了一碗大米粥,一口口地喂李媽,李媽吃了大米粥之後才返過氣。説早晨起來頭暈,沒有當回事,剛下牀走兩步就吐然後就什麼也不知道了,老伴在另一間屋裏也沒有聽到動靜,幸好王媽來要菜,救了她一命。

從此,李媽就更加堅信:“遠親不如親鄰。”對王媽一直心存感激。王媽也笑着説:“都是你好心幫我一輩子,這才給我一個機會讓我幫你一次。”後來鄰居們都説,是李媽的善良幫助李媽度過了生死劫,而不是王媽的良心發現。就算是個沒有良心的人遇到這種情況也不會袖手旁觀的。善良者天自助!

李媽記住了王媽的恩情,過年的時候,孩子們從外地回來,李媽給孩子們講述了王媽救自己的過程,孩子們帶上禮品專門去謝了王媽,王媽不好意思地説:“你媽幫我一輩子,我也沒有謝過,就這點小事你們就別放在心上了。”

孩子們責備李媽,説有事不給他們打電話,李媽説:“就是打電話讓你們回來,坐飛機也來不及救命啊,身邊有鄰居幫襯着,你們放心在外面工作,我們都會互相照應的。”

在郭村,李媽和王媽都是比較出名的人物,李媽以她的勤勞善良贏得全村老少的讚揚,李媽家是村子裏少有得幾户熱情鬧人家,不是家人,都是鄉村鄉鄰的。而王媽也比較出名,懶惰而又好貪便宜,許多人都不明白,李媽怎麼會和王媽和睦相處半輩子。李媽卻説:“人都有為難的時候,在別人難的時候,幫人一把,是做人的本份。”很多人為李媽打抱不平,而李媽總是一笑了之,説王媽也不容易。

故事講到這裏遠遠沒有結束,因為李媽和王媽的生活還在繼續,可是“善良者天自助”的道理卻牢記我心。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