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邊的卡夫卡讀書筆記(精選10篇)

來源:文萃谷 9.24K

當細細地品讀完一本名著後,相信你心中會有不少感想,寫一份讀書筆記,記錄收穫與付出吧。怎樣寫讀書筆記才能避免寫成“流水賬”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海邊的卡夫卡讀書筆記(精選10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海邊的卡夫卡讀書筆記(精選10篇)
  海邊的卡夫卡讀書筆記1

其實寫讀後感這個念頭是從看《百年孤獨》開始的,但是無奈實在沒能看明白那本書。單單是無窮無盡的阿爾卡迪亞和奧利雷亞諾們就已經讓我絞盡腦汁,更別提其中對我完全不瞭解的拉美歷史文化的種種象徵了。

《海邊的卡夫卡》的情況也並不好到哪裏去。雖然對整個故事的脈絡大體還是明晰的,卻還是感覺什麼也沒看懂。書裏明明白白地告訴你充斥着隱喻,但翻來翻去也沒能理解隱喻的究竟是什麼。

即算如此,至少讀完心裏是不舒服的。不舒服意味着有所感觸。

村上春樹的書在高三到大一期間看的比較多。對他的小説不是太有感覺,劇情也好,措辭也好,總是有些晦澀了。他的小説裏總是充斥着露骨的情愛描寫,直接但不色情,似乎每一個行為舉止都有其情感上的必要性,哪怕不得不説這類文段總是最抓人眼球的。我偏愛他的雜文,從《村上朝日堂》到大家最耳熟能詳的《當我談跑步時我在談些什麼》,都能感受到他別緻的想法思路和復古的浪漫主義情懷。也正因為他那些有趣而古怪的想法,我對他的文章們也是愛恨分明。

即便是看不太明白,即便是理不清他的隱喻,即便更多的理解可能需要看別人的書評來體會,《海邊的卡夫卡》依舊能給我一些觸動。觸動大多來自於村上春樹的文風。我是一個容易受到別人文風影響的人。比如讀魯迅時可能寫文章就會偏尖酸刻薄,而看林語堂那段時期也寫過一些側重生活情趣的小品雜文。村上春樹最吸引我的,是對話。

在我看來,小説裏的對話大致是小説家們自己的內心碰撞,提問,和回答。村上春樹的書裏,對話往往節奏緊湊,內容直白而深刻。不大像人們真正交流時會有的問答,否則難免引起摩擦。不論是田村卡夫卡對大島、對佐伯,還是中田對星野,對話裏總有一些過分直接的不流暢,和略帶玄妙的莫名其妙。這類對話像極了自問自答,乃至於我也會習慣性地以強烈而快速的問答來自我剖析。書裏的烏鴉是主角田村卡夫卡的另一個人格,平時指引着他亦或者回答着他的疑惑。但其實裏面每一個角色的對話都如同烏鴉和卡夫卡的對話一樣,目的都是直指困擾和矛盾。

當然還是得大方坦承地承認,我的資格與閲歷確實沒讓能我讀懂這本書。不過書中反覆出現的一句話還是能銘記在心:

“你是最堅強的十五歲少年。”

  海邊的卡夫卡讀書筆記2

《海邊的卡夫卡》是通過分章節兩條主線交叉來寫,在最後兩線合一而結束。開始這兩條線給人的感覺毫不相關,隨着故事的發展,又若即若離,到最後緊密相連。這也是它的成功之處。

故事是通過一個十五歲的少年離家出走發生的事情為一條主線,還有一條是以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發生的一件離奇的事情為背景而展開。故事的發展錯綜複雜,但基本入情入理,其中有些方面神化了一些事情。在生活中絕無僅有的事情,在書中卻起到“柳岸花明又一村”的作用,讓故事繼續進行下去。

本書中對十五歲少年卡夫卡的描寫較多,其中對卡夫卡的日常生活描寫比較細膩。生活起居很有規律,即算在山中一個人獨居也一樣。早上按時起牀,晚上準時睡覺,每天堅持鍛鍊身體,這很難得。在國內像卡夫卡這樣年齡的小孩,在學校生活起居有規律是不得已而為之,一旦放假回家,就像脱韁的野馬,晚上很晚才睡,早上很遲才起牀。有人説中國的教育是“5+2=0”或“6+1=0”。在學校的五天或六天的教育,一旦回家所有的作用歸結於零。這是學校教育的失敗,但更多的是家庭教育的失敗。

我還比較喜歡書中的卡夫卡的閲讀的習慣,同時也呈現出日本與中國的國民的閲讀習慣差距。有人做過統計:中國人平均每年只讀0。5本,而日本人平均每年讀40本。現在中國人普遍不讀書,已經很讓人憂慮了。那麼業餘時間中國人在做什麼呢?大多數人業餘時間在做什麼?在打麻將!一個熱衷打麻將的民族,怎麼可能和熱愛讀書的民族相抗衡?

書中存在不足之處還是有的,比如佐伯對卡夫卡的母子之愛。即算在卡夫卡四歲時有一萬個理由離開自己的兒子,但重逢也不能通過性來補償。在日本的倫理觀念我不瞭解,但在國內是萬萬不能接受的。還有書中神化的東西太多,與現實生活中的事情相距太遙遠。

本來想通過自己的閲讀與學生分享讀書的快樂,但本書中對於性的描寫過多,不太適合高中生,尤其是高一學生。故看完此書,立即放回書閣暫時封存。

  海邊的卡夫卡讀書筆記3

村上説之所以想寫少年,是因為他們還是“可變”的存在,他們的靈魂仍處於綿軟狀態而未固定於一個方向,他們身上類似價值觀和生活方式那樣的因素尚未牢固確立。然而他們的身體正以迅猛的速度趨向成熟,他們的精神在無邊的荒野中摸索自由、困惑和猶豫。我想把如此搖擺、蜕變的靈魂細緻入微地描繪在fiction(小説)這一容器之中,藉此展現一個人的精神究竟將在怎樣的故事性中聚斂成形、由怎樣的波濤將其衝往怎樣的地帶。這是他想寫的一點。

人其實一直是可變的,只是有的人到了中年變得麻木了,變得無趣之後就是日復一日重複着同樣沒有意義的生活。他們只是活着,為柴米油鹽奔波,為一日三餐計較,越來越虛榮,越來越享樂,全然不覺時間地流逝,和自身靈魂地丟失,等意識到時,已沒有機會挽回。

卡夫卡決心做世界上最頑強的十五歲少年。

青春期我們曾經都幻想過做一個最怎麼樣的十五、十六歲或者十八歲少年、少女。也許有的人成功了,有的人卻早已忘記了那時中二的幻想。

毛姆在小説中曾寫過:他不懂得在人生的旅途上,非得越過一大片乾旱貧瘠、地形險惡的荒野,才能跨入活生生的現實世界。所謂“青春多幸福”的説法,不過是一種幻覺,是青春已逝的人們的一種幻覺。

這些話用在卡夫卡身上挺適合的。

卡夫卡只有進入入口再出來,才真正地跨入活生生的現實世界。他得到了某種救贖,儘管那些詛咒式的預言的確發生了。

少年們,多讀書,多思考,人生的意義只有走出去才能理解得更深。

  海邊的卡夫卡讀書筆記4

講真,我看到書中百分之八十的時候還是迷迷糊糊,不知道是要講什麼。但我總覺得最後會把中田和卡夫卡串在一起,所以想一直往下看,結局並沒有,所以看完又去知乎搜了一遍。明白這是十五歲少年的成長記,但我還是不明白這中間穿插中田和星野發生的玄乎事又為何,雲裏霧裏。

讓我較深刻的是中田去四國途中受過的恩惠以及冷漠,這是現實的,最後星野幫助到底,他講述的自己做司機的經歷,累死累活的忙碌,任人指揮,這不免讓人心疼。他説自己從請假到無故曠工,肯定會被炒魷魚,不過又安慰老伯説,自己那麼優秀,再找一份工作肯定容易。星野又是一個怎樣善良的人哇。在完成所有事情後,他説中田處事的影子已經成為了他的一部分,他在做事的時候都會想如果是老伯又會怎麼説呢?我想被中田影響的是他永遠知道自己要什麼,即使不明方向仍努力尋找。在這一過程中,星野愛上了《大公三重奏》音樂,瞭解了貝多芬,他在最後都沒有忘記帶走光碟,應該音樂也會成為他生活的一部分,這是給人輕鬆美好的,背景又是艱辛的。

卡夫卡出走是因為缺乏家庭的愛,不明白活着的意義吧。從他化身烏鴉琢那吹笛子的人就明白了他對父親是有多恨,雖然是虛幻,也不得不佩服村上的寫作手法,對於殺貓片段,就讓人感覺身處那血腥畫面。卡夫卡是愛母親的,他渴望得到母親的愛,但是卻遭到了拋棄,最後也沒能和佐伯以母子的身份一起生活,這是令人惋惜的。但是卡夫卡有一好習慣便是閲讀,無論在什麼場所都有寫到這個,所有他是有獨立思考能力的人,他在充實經歷時也認識自我,面對生活。與其説是因為在虛幻世界裏佐伯的話語,倒不如説是卡夫卡自己的思考。

逃避是我們面對糟糕生活的第一反應,但只要你會靜下來思考,這樣的狀態一定不會一直持續,甚至過早得結束生活,現實會告知你這不是辦法。但在醒悟這一過程中,受到善意和愛是很重要的,這是人間值得的唯一説服力。卡夫卡有,他遇到了佐伯,大島,櫻花,還有旅館前台,大島哥哥。一點點微弱的星光點亮了少年前行的路。

永遠不要放棄,一定有愛你的人。

  海邊的卡夫卡讀書筆記5

“在這個世界上,不單調的東西讓人很快厭倦,不讓人厭倦的大多是單調的東西,向來如此。我的人生可以有把玩單調的時間,但沒有忍受厭倦的餘地。”這是書中一位主人公——十五歲少年田村卡夫卡的一句話。田村卡夫卡的思想與靈魂讓我十分羨慕與敬佩,他是最頑強的十五歲少年。他在孤獨中獨行,在獨行中成長。

虛構且令人意想不到的情節常常讓人眼前一亮。當看到這本書的名字時以為會與小説家卡夫卡有關聯,但是我完全想錯了,這本書的題目就已經把我吸引住了。《海邊的卡夫卡》是村上春樹的一部長篇小説,延續了他一貫的虛構的故事設定,又深刻投射出現實社會的影子。

書中兩條線索並行,一條線索就是田村卡夫卡離家出走並逐漸成長的經歷。田村卡夫卡為了掙脱父親的冷酷與詛咒,毅然決然地在十五歲生日離家出走。他試圖去另外一個地方來擺脱父親的詛咒,但那些詛咒如同宿命般還是發生了,只不過是以不同的方式。在離家出走的過程中,他努力改變自己提升自己,為自己選擇的安身之地便是圖書館。“我不相信手掌的紋路,但我相信手掌加上手指的力量”,畢淑敏的這句話也是書中十五歲少年的寫照。但他也曾試圖拒絕現實、逃離到“森林”,來追求精神成長。不過最終也接受了“母親”的勸告,直面現實、融入社會、承擔起責任。

田村卡夫卡是我們每個人的凝結,我們都是田村卡夫卡的現實人。成長對於我們來説不僅僅有身體上的成長,同時也追求精神成長。每個人的人生不存在宿命,人生都是通過自己努力爭取來的,我們要相信手掌加上手指的力量。在我們的成長道路中不免會遇到不順心、有孤獨,但這並不是讓我們一蹶不振的理由,恰恰相反這些更應該成為成長道路上的`精神豐收。

相信自己,終會由軟綿未定的靈魂變為最頑強的少年。

  海邊的卡夫卡讀書筆記6

碌碌無為的工作總是讓我們有很少的閒暇時間來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喜歡的讀物及其他,總以為工作和生活是人生的第一使命,稍有偏離便會覺得是離經叛道。腿傷恢復之際,無疑成了我肉體和內心放縱的時刻。

與《海邊卡夫卡》相識是在13年評選“諾貝爾文學獎”之時,由於入圍作家莫言與我是同地老鄉,所以對其也特別關注。村上春樹作為同期入圍選手也在關注之內,只是自己一直對日本的作品不甚喜愛,不止書作包括影視作品也是極少看,我猜是自己不成熟的內心還沉浸在某一渲染着憎惡仇恨的時期,不能完全做到公平公正、釋然博大。讀完卡夫卡雖然偏激仍存,但至少內心稍有平和。

整部書的結構我想象成一段“三角”形體,三點之間開始看似豪無銜接性,後來卻意識到三點之間都是虛線相連,有着妙不可言的關係。其中一個點就是整部書的框架,好比一塊強有力的磁鐵,而其他兩點呢無疑是兩段涉及兩位看似無關聯的主人公的故事,好比鐵塊,它們受磁場的影響逐漸地朝磁鐵方向靠移,最終三角的形態成了一個渾實厚重的圓點。緊緊相串。

一點講述的是一位十五歲的少年田村卡夫卡,因想要逃離“他將親手殺父,並玷污自己的母親和姐姐”的詛咒離家出走,但在這個過程中仍舊身不由己的驗證了預言,而所發生的一系列巧妙的事。

另外一點則講述的是一位五十幾歲的老伯中田聰,其小時在山梨區借讀,在一次上山摘蘑菇發生意外昏迷,醒來後記憶全無,無法識字,影子也只有別人的一半,腦袋也落得不好使,但稀奇的是他可以和貓君對話。雖腦袋不好使,但品性不壞也算安分守已,做了二十幾的木匠活,失業後靠知事大人的補貼和偶爾幫助找貓得來的報酬生活。他在找貓的過程中,遇到收集貓靈魂的變態殺貓狂瓊尼·沃克(少年的父親)將其殺害。其實殺他並非中田之意,實質是他的兒子進入了中田的身體,借他殺了自己的父親。而後,他憑着某種使命感的意識一路向西,藉助外人的力量一路從東京來到高鬆,也是少年所在棲身的城市,尋找“入口石”。

少年在高鬆一所甲村私立紀念圖書館棲身,結識了二十幾歲的管理員大島及五十歲的館長佐伯。富有音樂天賦和才華的佐伯小時與甲村家庭的長子青梅竹馬,一直相戀,直到15歲時她的愛人死去,從此她便消失。直到二十幾年後,她又回到了這個生長的地方,便開始管理甲村的這個圖書館。與她相愛的甲村長子曾經在圖書館的某一房間住過一段時候,而卡夫卡因無處要去,便在這個房間里居住。每晚,他便會看一位15歲的少女都會出現在房間裏,坐在椅子看牆壁上那副以海為背景一個少年背影的畫,是如今五十幾歲佐伯的活靈。他深深地迷戀上這個少女,也迷戀上了如今上這個和自己母親年紀相仿的佐伯。他也一度猜測,佐伯是小時拋棄自己,帶着姐姐離家出走的母親。在某一晚上他與佐伯真真切切地交合。

由於警方懷疑他是以共同作案嫌疑人到處搜查他,大島不得不送他回森林裏的小屋藏身。他懷着頑強的意志和精神進入迷宮一般的森林,在其深處的“入口處”偶遇到了六十年前(當時處在戰爭時期)走失,怎麼找也沒找到的兩位士兵,帶領他進入一個奇異的部落。

  海邊的卡夫卡讀書筆記7

從來沒有人像村上這樣訴説過少年的第一次愛:“我最初感覺到的,是一種不同於任何東西的強有力的什麼在自己心中萌生、紮根、茁壯成長。那是一種切切實實的感覺。被囚禁在肋骨牢獄中的炎熱心臟則不理會我的意願,兀自收縮、擴張、擴張、收縮……睡的時候我似乎哭了,醒來時枕頭又涼又濕,但我不知道是為什麼流的淚。”

肋骨成了牢獄,無故淚濕枕頭,再也沒有比這更精確的對最初的愛戀的描述了。那種純粹的原因不明的悲傷浸透了整個心靈和整個身體,最初遇見愛的感覺便是:震撼。然而當人意識到為什麼流淚的時候那種感覺或許已經退卻了,這就是記憶的悲哀。然而村上的這部小説把它明明白白地點了出來:就是愛。再説一遍:愛情。

田村卡夫卡愛上了深夜在他的房間凝望那一張叫做《海邊的卡夫卡》的畫像的幽靈少女。這種愛卻是絕望的幻想,在心裏狠狠生根。

村上強調了這種絕望的幻想的愛,它不是一種可以言説的人產生出來的感情,而是屬於人的一部分像巨大的咒語的力量一樣成為人身體的一個部件,我想它是一個絕好的部件,它支配着佐伯永遠活在過去的時光、過去的愛的體驗裏,夜夜潛人生命裏最美的夢幻當中。

沒有經歷愛情的青春便是並不完整的青春,因為青春真實是一個認識的狀態,完成了認識青春便飄搖而去,那麼人感慨逝去的白衣飄飄的年代是因為明瞭了青春的真義,知曉它會如同純真一般從身上脱落。愛讓人明瞭這個道理,是這樣的,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碎不及防地跌進幻夢,日復一日奔向世俗。命運和死亡

《海邊的卡夫卡》構築了兩個世界,一個現實,一個虛幻,人在兩個世界遊移,心在希望和絕望之間闖蕩。所有的人都進人了看似荒誕的重構的生命,叫烏鴉的少年、卡夫卡和佐伯、櫻花彷彿皮影戲裏的主角只是作為一個構成成分出現在命運的背景上。少年卡夫卡在真實和虛幻的衝擊中找到了命運的“人口”,像佐伯年輕時唱過的《海邊的卡夫卡》裏所宣示的那樣:溺水少女的手指,探摸人口的石頭,張開藍色的裙據,注視海邊的卡夫卡。

死亡在村上的小説中總是經過了特殊的淡化,好像人生命中、身體裏、靈魂裏的東西而存在着,在他的書中令我們悵然的不是死亡而是消失。

  海邊的卡夫卡讀書筆記8

人生,需要一場遠行。一場放下一切,身體力行的遠行;一場帶着靈魂跳舞的遠行。這個旅途,會發生很多很多的故事,會遇見從未謀面的姐姐,會愛上拋棄了自己的母親,會有一個安靜的私人圖書館,會有一片屬於自己的森林,會有一個屬於海邊的故事,會愛着一位美麗的女孩,會走入兩個士兵把守着的森林深處,會看見只屬於自己的通話世界。

人生,需要一場遠行。所有的行走和相遇都是一次心靈的洗滌,靈魂變得輕靈也變得純白。那些心中無法放下的黑暗,那些無法對人訴説的痛苦都會隨着不斷前行的腳步和時刻變幻的風景而被悄然放下,像是“烏鴉”身上的黑羽,最終隨着成長而逐漸蜕變。我們一直尋找着的,或許是夢、或許是痛苦的根源、或許是恐懼的虛無。每一次勇敢的邁出的每一步,每一句不再低頭説出的話語,每一張陌生卻親切的笑臉,每一個只是因為愛的關懷,沖刷着的,是內心一直深藏着的痛苦和孤獨,是強迫自己的成長和告別,是一直想要找尋卻被深埋着的愛。

最純淨的聲音,勾動的,是靈魂的共鳴。最純白的靈魂,愛着的,是相信愛的人。還有什麼是放不下的呢?孫悟空也成了鬥戰勝佛。你,並不會比其他人痛苦。可是,那些痛苦卻寫滿了記憶,飄蕩在你每天都無法安眠的夢裏。你,會這樣去説明你的痛苦嗎?你不會選擇禱告、不會選擇述説,只會任由那些心底的黑暗像是陰暗牆角處的苔蘚無邊無際的生長,遮住你心靈的窗户,汲取你不斷湧動的血液,將心臟也變得微涼。你覺得世界是黑暗和不公的,所有人都帶着有色眼鏡去看待他人,而你,何嘗又不是的呢?

人生,需要一場遠行。一場沒有目標,沒有思想,也不會是告別的旅行,你不需要遵循你既定的角色,你卻需要讓靈魂來一場遠足。可能沒有鳥語花香,更多的時候你只是孤身一人,充滿着告別和分離的旅途,卻讓心一次又一次的成長,脊樑一步一步走向堅強,靈魂被掏空了黑暗和不甘,自由的在你的天空飄蕩。

並沒有所謂的皈依,也不會有剎那間的頓悟。佛前的金字銀語只是一副瑰麗的雨中煙雨,而你,必須走完你的人生。森林深處也好、泰山之頂也好、日落沙灘也好,每一個踩在大地上的腳印,都是靈魂無聲的告慰,自己向自己説着抱歉,自己和自己講着那些悲傷的故事。而這些,都隨着腳印,寫入沉默萬年的大地。每一句話語的離開都帶走了些許的不甘,像是一陣陣來自愛的輕撫,抹平心靈上的褶皺。你會學着勇敢、學着堅強、學着自由的面對耀眼的陽光、學着正視那些輕蔑和不屑的目光。你,會在這一步一步的腳印中,找到自己,找到一個可以驕傲無比的自己,找到一個散發着耀眼光芒的自己。

人生,需要一場遠行。合上手中的《海邊的卡夫卡》,低耳傾聽佐伯的輕聲吟唱,閉上眼睛,看着中田頗有禮貌和流浪貓和短尾母貓和空地裏的許多對他的到來有些新奇又有些恐懼的貓們交談,偷一塊中田飯盒中的紫菜飯糰。這一切,都是如此美好。奶白色的月光照進夢裏的夜晚,陪着田村君一直站在海邊,和“烏鴉”告別着的,還有那夢中的我。

  海邊的卡夫卡讀書筆記9

終於,這本書第一遍看完了 ,雖然沒看懂,還是有點感想的。

或許,有段以時光,我們的身體正以迅猛的速度趨向成熟,精神卻在無邊的荒野中摸索自由、困惑和猶豫。心在希望與失望間碰撞,世界在現實與虛擬之間遊弋,思想在跳躍與現實之間徘徊。十五歲的田村卡夫卡君正處於這個年齡。幼年時即被母親拋棄,又被父親詛咒。他沉浸在深深的孤獨之中,沒有一個朋友。只能默默地鍛鍊身體,做自己想做的事兒。然後,在十五歲生日那天,他離家出走,一個人奔向陌生的地方。決心成為&qut;世界上最成熟的十五歲少年&qut;他以孤立無援的狀態離家出走,投入到波濤洶湧的現實社會中去,被殘忍地衝到社會的盡頭,最終以自己的力量返回,而返回之際的他,以徹底離開那個令人沮喪的階段。

令我共振的是卡夫卡的勇敢,就像今年寒假下雪時按照原計劃登山一樣。

拋卻對文化的不認同,卡夫卡確實是一個勇敢的十五歲少年,雖然小説中很多情節我無法理解,但這種則不妨礙我對卡夫卡的驚訝之情,十五歲的他就自己走出了那個階段,反觀自己,有時依然在那個階段朦朧而迷茫。

從《百年孤獨》到《海邊的卡夫卡》,兩部魔幻主義寫法的小説,讓我看的雲裏霧裏,可能是我對這個世界理解太少了吧 。讀不出魔幻寫法後面的現實意義。

魔幻主義的寫法,讓小説在現實與虛幻中碰撞,卡夫卡能夠離開虛幻,重返現實世界,乍看之下就很不可思議。其實細細想來,因為他對這個現實世界有了期盼,有了希望,或許是佐伯的對他的希望,或許是《海邊的卡夫卡》那幅畫。其實生活沒有那麼難,只需簡單點,即可找到或者的意義。

  海邊的卡夫卡讀書筆記10

剛看完了一本特“神”的書,是的,特“神”,對於這本書,我想不出更貼切的詞來形容它了。讀完之後,也始終很不明白,很不理解這樣的一本書。但它似乎觸動了我內心的某些東西,它讓我變得很不安,每次閲讀之後,總會沉浸在裏面恍惚好一會兒,我甚至在想,這段時間老師做一些奇奇怪怪的夢以至於半夜被嚇醒後強迫自己掙着眼睛害怕怪夢繼續這些反常的事是否都跟着本書有關。

對於這本書,可能不應該辦重點放在它荒誕的情節上吧,可是,那如果是這樣的話,我不知道我到底該從中得到些什麼。不過,説不定我已經得到了該得到的東西吧,只是我自己沒有明白,沒有發現罷了。對於這本書,我談不上喜歡,可是很奇怪的是,我竟會為它熬夜至深夜一點,真是莫名其妙,可能這也是這本書對於我愛説有些“神”的地方吧。

《海邊的卡夫卡》,其實,就這個書名,已經向我們宣佈了它的與眾不同,也已經向我們暗示了它將為我們訴説一個多麼讓人不可思議的故事。故事的最後,是否一切都恢復正常了呢,能和貓君對話的星野君以後是否會變成中田君那樣呢,卡夫卡還會再回來嗎?

我在想,這一切都只是一個夢吧,一個十五歲少年在成長過程中的一個有些不尋常的夢吧。不管如何,孟總會有結束的時候的,那個時候,少年會變的越來越成熟的吧,那個時候,一切都會比阿的正常,或是循規蹈矩的吧!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