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邊的卡夫卡》讀後感

來源:文萃谷 2.07W

讀完某一作品後,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記錄下來很重要哦,一起來寫一篇讀後感吧。那麼你真的會寫讀後感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海邊的卡夫卡》讀後感,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海邊的卡夫卡》讀後感
《海邊的卡夫卡》讀後感1

身上的某個開關被打開了,或者説這本書與這個時空的我相遇,恰恰好。我的腦海中能夠勾勒出一幅幅畫面,因中田我的行為方式莞爾一笑。我有時是卡夫卡、是大島、是佐伯、是中田,更多時候我誰也不是,只是靜靜聆聽他們的故事。在大島講“田村卡夫卡君,我們的人生有個至此再後退不得的臨界點,另外雖然情況十分少見,但至此再前進不得的點也是有的。那個點到來的時候,好也罷壞也罷,我們都只能默默接受。我們便是這樣活着。”時悲痛不已,也對他所説的“不單調的東西讓人很快厭倦,不讓人厭倦的大多是單調的東西”時點頭不已。對於自己不知道、迷惑的事竟也學着他們的方式去尋找答案—“看畫”“聽風”。

只有一點耿耿於懷,像中田這樣,幼時聰明,因一場無端事故而改變人生走向,這樣的人生,真的可以做到心平氣和嗎?

但再也不想去改動誰的命運一分一毫。一切都,順其自然就發生了。

陪伴完朋友走了一場,要告別啦!卡夫卡依然是世界上最頑強的十五歲少年,你必須這樣做,叫烏鴉的少年説到。我也要成為現實世界上最頑強的二十二歲少年,或許是青年

《海邊的卡夫卡》讀後感2

一直想寫《海邊的卡夫卡》的讀後感,思緒沒來也就擱淺至今。

第一次讀村上春樹的文字,我很佩服他那有血有肉的寫法,創意、想象力的結合和運用使整部小説妙筆生花,讀者所看、所思盡在腦海的聯想中。真真切切,實實在在,讀得令人煩悶的,內容血腥噁心的,心情隨之激動或平伏的……

就像自己受了無形的牽制,獨自闖進、穿越幽深的山林,所有的預想,可能或不可能發生,但它總存在於你的浮想聯翩的大腦中,難怪村上春樹的作品這麼受歡迎了。

如裏面十五歲的主人公——田君卡夫卡君,他有一點像我的是,喜歡圖書館,終日喜歡沉隱於書海之間,尋找隱藏其中的隱喻(metaphor)。

長長的小説,我記下了許多有味道的句章,只得短短的感言。

文字,有她的魅力,正是作者偉大的創造力與譯者厚實的功底,才成就了一部佳作華章。

《海邊的卡夫卡》讀後感3

世界萬物都是隱喻。當你用一顆體味生活的心去看待周圍每一件事物的時候就會發現,實際上身邊的一切都在向你傳達生命的真諦。

我們都在毀滅,都在喪失,是因為世界本身就是建立在毀滅與喪失之上的,我們的存在不過是其原理上的剪影而已。作為這個世界上的微小存在,我們無從對周圍的世界做出許多改變。在這個世界上只有適應而沒有徵服,但適應也不是屈服,屈服於身邊的一切,而是將自己變得堅強,堅強的足以征服身邊的一切,然後才能夠適應,才談得上適應。我們就是在這種屈服與征服的邊緣,尋求着中庸的適應。因為,無論是征服還是屈服,最終的結果只是毀滅,唯有讓自己的.世界無比堅強,才有在毀滅當中的新生。

例如風,既有飛沙走石的狂風,也有舒心愜意的微風,但所有的風終究都要消失。風不是物體,而不外乎是空氣移動的總稱。側耳傾聽,其隱喻即可瞭然。

《海邊的卡夫卡》讀後感4

叫烏鴉的少年最後跟卡夫卡説了一句,這是你做的最為正確的一件事了,卡夫卡15歲離家出走,少年被母親拋棄,又被父親的語言詛咒着,為了逃脱語言,卡夫卡離家出走了,當他走到社會中去,遇到了好心的大島,總之一切都還蠻順利。就是卡夫卡跟靈魂最深處的自己對話時,一面是魔鬼,一面是天使,最後,卡夫卡還是決定繼續回學校接受教育。

村上用這種雙線的寫作方法,剛開始的確是讀的懵懵懂懂的,甚至根本不知道在講什麼,讀到中間一點發現,其實這兩條線是有很大的聯繫的,直到最後真相大白的時候,那基本上整篇小説差不多也看完了了,雖然自己看得也是有很多的疑問,就像大多數讀者問的一樣,卡夫卡到底有沒有殺死自己的父親,父親的預言是否真的實現了…… 這些都不重要了,就像前篇説的,要以一種你,我的身份來做一個讀者,也許會有不一樣的感受。

這個説的有些多了,我覺得 這是一本很有必要去閲讀一下的文學作品,就算這其中的很多哲學哲理不清楚,但是村上的這種寫作境界,佩服,深深的佩服。[可愛]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