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色雨傘 經典散文鑑賞

來源:文萃谷 2.06W

乾旱似乎永無止境,美國中西部一個村莊的農夫們陷入窘境,開始醖釀離開村莊去別處謀生。教會認為是出來做點事情的時候了,便籌辦了一次求雨祈禱會。出於世世代代對宗教的虔誠,村民們陸續來到教堂,牧師慢慢走向講台並逐一向面熟的村民們點頭招呼,他忽然注意到教堂前排坐着一個十一二歲小女孩,鬈曲的栗色頭髮紮成兩個小辮垂在肩上,長着淺褐色雀斑的紅撲撲臉蛋表現出興奮的神情,而真正將牧師的心一擊而中的,是她旁邊放着的那把紅色雨傘。

紅色雨傘 經典散文鑑賞

她,相信會下雨。

這一幕美麗而單純的情景,使牧師在感動之餘發出了會心卻羞愧的微笑。這個不怎麼漂亮的小女孩所表現出來的虔誠和信心,似乎是教堂裏所以人包括他自己所忽略的。因為眾人都知道此次祈禱是為了求雨,但沒有人期待看到成果,唯獨地,真正用心等待着神的迴應。

讀完這個故事,我久久未語,緘默着。那個紅撲撲臉蛋滿溢興奮神情的女孩和她身邊那把紅傘一直在我眼前晃動,特別是那傘,刺耀我眼睛。我鼻子發酸熱流衝撞,心澀澀的酸酸的又暖暖的痛痛的,好不忍好不忍呵——不忍觸碰孩子那清純無辜的眼睛,不忍觸碰孩子那善良稚嫩的心,她心中那刻是不是正開着一朵嬌嫩柔弱的花?是不是一觸碰就會傷及那嬌柔的花瓣那水靈靈的花骨朵兒那翡翠碧玉似的枝蔓?

孩子年幼,她執着地相信大人相信祈禱,在情理之中——單純,究其實,就是天真,當然是因為經歷少,人生還只是一張白紙,自然對世事的無常、人生的艱難了無體會,於是她相信精誠所至金石為開,相信雨會在祈禱聲中淅淅瀝瀝下起來……我們一點也不會去哂笑她的幼稚和無知,反而會感動——被她的.純淨可愛感動被她的真誠善良感動,我們也該為她的心純心善心誠喝彩。世上確實有許多事,只要帶着心靈的虔誠懷揣着執着信念和不懈努力便一定能把夢想變成現實——是的,一定要加上“不懈努力”加上自身的奮鬥,這是因為天上不會靠想像靠虔誠的祈禱就自動掉餡餅。

一直認為,人善良有性格遺傳的因子,也有後天文化與教育的薰陶;而人單純則更多是因為生活中沒有(或者很少)經歷挫折、坎坷和失敗。人生活太順,人生旅途中遇到的幾乎都是好人善人,這不見得都是好事,因為長此以往,會對人心的叵測體會不深。這樣的人光明磊落冰清玉潔晶瑩剔透,正所謂“一片冰心在玉壺”,以自己的純淨來想像世界的純淨絕無害人之心。但,世界如果真這樣,天下就太平了!現實是:大千世界魚龍混雜良莠不齊,形形色色的人都在表演着各自的人生。所以,人單純,雖然不失可愛,但有時面對林林總總的世界時,免不了驚愕、免不了詫異,免不了張惶,免不了睜着大大不惑眼睛,有驚慌感錯愕感茫然無所適從感。

這個故事既讓人面對女孩善良的眼睛和身邊的紅傘時心頭一熱頓生暖意,但感動之餘又不免讓人有點心痛有點心疼——心疼女孩耽心女孩,害怕她如此下去,會一路走得好嗎?走得順嗎?她的虔誠善良會否被人利用而遭不測呢?……人活世上沒一個理由害人卻有一千個理由保護自己呵!

從另一個角度看,這個故事也説明未經成長未經人生歷練的小女孩與我們所有人一樣,天生都是在乎結果的。其實,人生歷練越多越會明白:過分在乎結果有時會對心理產生更多更重陰影。我們應該更多在乎過程。故事中的祈雨就是人們在所有手段和措施用過後依然無法改變缺水現實的無奈之舉,人們心裏已經積聚了太多的焦慮與無奈,唯有祈禱才能安撫心靈的焦灼,不禱告無以撫平心中的焦慮和絕望。祈禱是一種心靈自我撫慰自我温暖自我療傷的過程。

由此想到網絡上的心靈交流也真的不要去在乎結果,而只需在乎一個快樂的過程——這個快樂過程足以撫慰自己心靈的孤獨和情感的苦悶,能讓心靈不寂寞能讓平淡的生活不再單調,就足矣。試想,一個人如果交到知我者,讓自己在心靈孤獨時有暖暖牽掛,在茫然無措時有甜甜期待,在憂鬱苦悶時有心靈寄託,這還不夠嗎?這還不夠幸運嗎?這不就是最好結果嗎?生活因此而生動活潑起來,這就夠了呵!

有些人總喜歡糾結結果,還沒開始就在擔心“陷入”、還沒陷入就在擔心失去,結果總在猶疑中瞻前顧後總在挑來挑去中戰戰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如臨大敵,到頭來也許經年累月還站在那兒原封不動一事無成。

很欣賞香港著名作家張小嫻的話,藉以作為本文結束:

“緣起緣滅,緣濃緣淡,不是我們能夠控制的。我們能做到的,是在因緣際會的時侯好好的珍惜那短暫的時光。”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