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堂密碼 讀書筆記

來源:文萃谷 5.51K

作者於春祥老師,山東省淄博市臨淄區人,自稱為草根教育研究者,他擔任過中學教師、班主任、校長、教研員、區教研室副主任等職。豐富的工作經歷造就了他多視角的教育智慧,善學、樂研、好寫、達觀是他的個性與風格。幾年來,他痴迷於高效課堂的本質與規律研究,所著《發現高效課堂密碼》一書從理論到實踐對高效課堂進行了解讀和揭祕,讀後深受啟發。下文是一些筆記和讀後的感悟。

課堂密碼 讀書筆記

那種急切切、眼睜睜地只盯着考分,並且把單純的考試成績冠以質量的美名,且將其視為生命者,皆殺雞取卵之徒耳。為了考分,要捨得“榨乾學生的油”、“抓質量就要抓出血來”血淋淋,悽慘慘!教育不能挑戰人道的底線。

在應試教育的環境下,教育質量常常被理解為教學質量,而教學質量又被片面地理解為考試的分數。於是,為了追求高分學校和教師可以不擇手段,可以犧牲一切,包括教師自身的健康與發展,而且還冠冕堂皇地自詡“為學生負責”,其實到底是為誰負責,地球人都知道。於老師將其稱為“殺雞取卵之徒”的確恰如其分,是對一些人的真實寫照。我們的教育不能只見分數不見“人”,我們培養的學生不能只有“分數”,只見分數的教育可能會讓大部分學生“人”“分”兩空。

厭學都是教的錯。執著於教很容易不在意學生的學。不在意學生的學,學的熱情和主動性就會一再地衰減,以至於不想學,不想學,就是厭學。

教師常常把厭學歸因於學生的學習習慣、意志品質,甚至上升到道德層面。很少有教師從自身的“教”去尋找根源。執著於教不僅會導致學生厭學,也會使教師厭教,看看身邊那些疲憊不堪的身影,他們快樂嗎?

高效課堂要達到兩種境界:第一種境界是到你的課堂上找不出一個不學習的學生;第二種境界就是整個一節課學完了,不管是多少人,老師一定要清楚,誰會了,誰不會,誰什麼地方不會,老師能夠一口清,這才是真正的“堂堂清”。

讓所有的學生都學會是不人道的。允許學生學不會,但是他必須把不會公示出來,老師知道他今天沒有學會,所有的同學都知道他不會。誰會了的,讓班級的所有同學都知道;誰不會的,讓所有的同學知道,讓老師知道。我們追求的是,讓知道成為一種機制。我知道你會了,你的會便會成為會的平方;我知道你不會,你的不會成為一種壓力,激勵你好好地投入學習。

一個導學案,所有的學生都能做,這未必是好的導學案,必須要確保,導學案上有一個或者是兩個小題,只有那六七個同學他們能夠做上來,別的也可以往上做,做上非常好,做不上也沒關係。

兼顧優秀生的培養,絕不意味着對後進生的歧視。我們要滿足不同層次學生髮展的需要,這才是教育的人道,尤其是在高效課堂的建設當中,非常容易出現優等生厭倦現象。

高效課堂的含義之一就是沒有不學習的學生,沒有不學習的學生並不意味着每個學生都能全部掌握課堂的教學內容,人的智能是有差異的,科學的態度是承認差異,利用差異,以正確的方式對待差異,讓不同的學生都能在各自的'能力基礎上得到不同的發展。道理並不難懂,可總是很難落實到實際,要麼搞“一刀切”,使優生產生厭倦,學困生失去興趣;要麼對“差異”產生歧視,造成兩極分化,優生雖然更優,但學困生卻慘遭淘汰。

課堂教學中如何能兼顧到優秀生和學困生?不妨嘗試一下於老師提出的方法,“學案上有一個或者是兩個小題,只有那六七個同學他們能夠做上來。”給學有餘力的學生“加餐”,讓他們吃飽、吃好,這種做法不但不是對學困生的歧視,反而是一種人本的關懷,充分地體現了因材施教的原則。不能為了所謂的公平讓學困生“消化不良”,最終導致“厭食”。

在學生一時想不明白的時候,教師能不能給予學生思維等待的時間,是教師是否真的尊重學生主體地位的標誌之一。

有人説,教育是慢的藝術,在教學上的體現就是“等待”,教師要有足夠的耐心,等學生慢慢地理解、消化和吸收,要允許一些學生遲一些“開竅”。

數學究竟是“算題”還是“解決問題”。新課程主張學生要學“有價值的數學”。數學的價值關鍵在於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和數學方法,在於用數學思維和數學方法“解決問題”。“算題”和“解決問題”反映了兩個截然不同的教學理念層次。“算題”是“應試教育”的產物,“解決問題”才是素質教育和新課程的追求。

不少老師只是滿足於讓學生記住什麼、理解什麼、掌握什麼,至於究竟怎樣掌握似乎老師並沒有責任。有無方法的設計和生成,是一般教師和優秀教師的區別之一,也是教學效率高低的關鍵因素之一。

“算題”可能只停留在記憶的層面,可能是“照葫蘆畫瓢”。教學中常發現一些學生當堂能很完整地寫出解題過程,可幾天之後又不會了。這就説明學生沒有真正的理解,只是“假會”,是模仿,並沒有真正形成解題的能力。所以,教師在指導學生學習時要在“解決問題”上多動腦筋,無論是學生的展示還是教師的點撥都不能缺少邏輯性的分析,不能只強調步驟和結果,要引起學生思維的活動。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