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園春 長沙》原文及翻譯賞析

來源:文萃谷 2.04W

古詩簡介

《沁園春 長沙》原文及翻譯賞析

《沁園春·長沙》是於1925年晚秋,32歲時,離開韶,去廣州主持運動講習所,途經長沙,重遊洲,感慨萬千,通過對長沙的描繪和對時代革命鬥爭的回憶,抒寫出革命青年對命運的感慨和以天下為己任,蔑視反動統治者,改造舊中國的豪情壯志。

翻譯/譯文

在一個秋高氣爽的日子裏,我獨自佇立在橘子洲頭,眺望着碧水緩緩北流。看萬千山峯全都變成了紅色,一層層樹林好像染過顏色一樣,清澈澄碧,一艘艘大乘破浪,爭先恐後。鷹在廣闊的飛,在清澈的水裏遊,萬物都在秋光中爭着過自由自在的生活。面對着無邊無際的宇宙,(千萬種思緒一齊湧上心頭)我要問:這蒼茫大地的盛衰興廢由誰來決定主宰呢?

回想過去,我和我的同學,經常攜手結伴來到這裏遊玩。在一起商討國家大事,那無數不平凡的歲至今還縈繞在我的心頭。同學們正值,華正茂;大家躊躇滿志,意氣奔放,正強勁有力。評論國家大事,寫出這些激濁揚清的,把當時那些軍閥官僚看得如同糞土。還記得嗎?那時我們在江水深急的地方,那激起的浪幾乎擋住了疾馳而來的。

註釋

沁園春:,“沁園”為東漢明帝為女兒沁水修建的皇家園林,據《竇憲傳》記載,沁水公主的舅舅竇憲倚仗其妹貴為皇后之勢,竟強奪公主園林,後人感歎其事,多在中詠之,漸成“沁園春”這一。

寒秋:就是深秋、晚秋。秋深已有寒意,所以説是寒秋。

湘(xiāng)江:一名湘水,湖南省最大的`河流,源出廣西壯族自治區陵川縣南的洋山,長1752裏,向東北流貫湖南省東部,經過長沙,北入。所以説是湘江北去。

橘子洲:地名,又名水陸洲,是長沙城西湘江中一個狹長小島,西面靠近嶽麓山。南北長約11裏,東西最寬處約一里。七律《答友人》中所謂長島,指此。自唐代以來,就是遊覽勝地。

萬山:指湘江西岸嶽麓山和附近許多山峯。

層林盡染:山上一層層的樹林經霜打變紅,像染過一樣。盡染:此處化用《xxx》中“曉來誰染霜林醉”句意。

漫江:滿江。漫:滿,遍。

舸(gě):大船。這裏泛指船隻。

爭流:爭着行駛。

鷹擊長空,翔淺底:鷹在廣闊的天空裏飛,魚在清澈的水裏遊。擊,搏擊。這裏形容飛得矯健有力。翔,本指盤旋,這裏形容魚遊得輕快自由。

萬類霜天競自由:萬物都在秋光中競相自由地生活。萬類:指一切生物。霜天:指,即上文“寒秋”。

悵寥廓(chàngliáokuò):面對廣闊的宇宙惆悵感慨。悵:原意是失意,這裏用來表達由深思而引發激昂慷慨的心緒。寥廓(liáokuò):廣遠空闊,這裏用來描寫宇宙之大。

蒼茫:曠遠迷茫。

主:主宰。

沉浮:同“升沉”(上升和沒落)意思相近,比喻事物盛衰、消長,這裏指興衰。由上文的俯看游魚,仰看飛鷹,納悶地尋思(“悵”)究竟是誰主宰着世間萬物的升沉起伏。

攜來:挽,牽。來,語氣詞,無實義。

百侶:很多的伴侶。侶,這裏指同學(也指戰友)。

崢嶸歲月稠:不平常的日子是很多的。崢嶸:本指山的高峻,此處意謂不平凡、不尋常。稠:多。

恰:適逢,正趕上。

同學:毛澤東於1913年至1918年就讀於湖南第一師範學校。1918年毛澤東和蕭瑜、蔡和森等組織新民學會,開始了他早期的政治活動。

風華正茂:風采才華正盛。風華:風采,才華。茂:豐滿茂盛。

書生意氣:書生:人,這裏指青年學生。意氣:意態氣概。

揮斥方遒(qiú):揮斥,奔放。《·田子方》:“揮斥八極”。郭象注:“揮斥,猶縱放也。”遒,強勁有力。方:正。揮斥方遒,是説熱情奔放,勁頭正足。

指點江山,激揚文字:評論國家大事,用文字來抨擊醜惡的現象,讚揚美好的事物。寫出激濁揚清的文章。指點,評論。江山,指國家。激揚,激濁揚清,抨擊惡濁的,褒揚的。

糞土當年萬户侯:意思是把當時的軍閥官僚看得同糞土一樣。糞土,作動詞用,視……如糞土。萬户侯,漢代設置的最高一級侯爵,食邑萬户,享有萬户的賦税。此借指大軍閥,大官僚。萬户,指侯爵封地內的户口,要向受封者繳納租税,服勞役。

中流:江心水深流急的地方。

擊水:作者自注:“擊水:游泳。那時初學,盛夏水漲,幾死者數,一羣人終於,直到隆冬,猶在江中。當時有一篇詩,都了,只記得兩句:自信二百年,會當水擊三千里。”這裏引用祖逖(tì)的“中流擊楫”典故。(祖逖因為國家政權傾覆,時刻懷着振興光復的心志。元帝就讓他擔任奮威、豫州刺史,供給他一千人的軍糧,三千匹布,但不給戰衣和兵器,讓他自行招募士眾。祖逖仍就率領隨自己流亡的部屬一百多家,渡過,到江心時他扣擊船槳發誓説:“我祖逖不能平定中原並再次回來的話,就像的水一去不返!”言辭激昂神色悲壯,眾人都為他的誓言感慨讚歎。)這裏指游泳。

遏(è):阻止。

飛舟:如飛之舟,言其迅速。

賞析/鑑賞

這首詞通過對長沙秋景的描繪和對青年時代革命鬥爭生活的回憶,提出了“誰主沉浮”的問題,抒發了對中華民族前途的樂觀主義精神和以天下事為己任的豪情壯志。

毛澤東在1925年秋寫的《沁園春。長沙》,意思是正值青年意氣風發。當時在毛澤東同志離開湖南前往當時革命活動的中心廣州時所寫的,毛澤東同志從1911年到1925年,曾數度在長沙、工作和從事革命活動。在這崢嶸歲月裏,作者和他的同學蔡和森、何叔衡等立志救國的知識青年,正值青春年少,神采飛揚,才華橫溢,意氣風發,熱情奔放,面對萬山紅遍的,他們既讚歎錦繡河山的壯美,又大好河山的沉淪。於是,發表激濁揚清的文章,抨擊黑暗,宣揚真理,鄙視當時的“萬户侯”——軍閥如糞土,這一段描寫形象地概括了青年時期的毛澤東和其戰友雄姿英發的戰鬥風貌和氣概。

獨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頭。

點明瞭、地點和特定的環境。大意是:在深秋的季節,我獨自一人站在橘子洲頭,望着江水日不息地向北奔流。

看萬山紅遍,層林盡染;漫江碧透,百舸爭流。鷹擊長空,魚翔淺底,萬類霜天競自由。

一個“看”字,總領七句,描繪了獨立橘子洲頭到的一幅色彩絢麗的秋景圖。大意是:遠望羣山,重重疊疊的樹林點染如;近看滿江的秋水碧綠清澈,無數船隻爭相行駛。仰視,雄鷹在天空中高飛;俯看,魚兒在江水中輕快地暢遊。宇宙中的萬物都在裏生氣勃勃地自由舒展、蓬勃。詩人從山上、江面、天空、水底選擇了幾種典型景物進行描寫,遠近相間,動靜結合,對照鮮明。這七句,為下面的提供了背景,烘托了氣氛。

悵寥廓,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

面對這一派生機勃勃的大千世界,詩人思緒萬端,不禁問道:廣闊無垠的大地呀,誰才是主宰你消長興衰命運的真正主人呢?這一問道出了詩人的雄心壯志,表現了他的博大胸懷。

上闋描繪了一幅多姿多彩、生機勃勃的湘江寒秋圖,並即景抒情,提出了蒼茫大地應該由誰來主宰的問題。

攜來百侶曾遊。憶往昔崢嶸歲月稠。

大意是:就在這橘子洲上,曾經和許多革命戰友聚會、遊賞,度過了一段不平凡而有意義的歲月。詩人從上片的獨往舊地重遊,引起對往昔生活的回憶。

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書生意氣,揮斥方遒。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糞土當年萬户侯。

一個“恰”字,統領七句,形象地概括了早期革命者雄姿英發的戰鬥風貌和豪邁氣概。大意是:那時候,同學們正當青春年少,意氣風發,才華橫溢,激情奔放,敢説敢做,革命鬥志十分旺盛。面對祖國大好河山,指點評論,經常在一起評論國家大事,寫出激濁揚清的文章,把主宰一方的軍閥統治者看得如糞土一般。

曾記否,到中流擊水,浪遏飛舟?

“中流”,江水中間。“擊水”,作者曾自注:“游泳:那時初學,盛夏水漲,幾死者數,一羣人終於堅持,直到隆冬,猶在江中。當時有一篇詩,都忘記了,只記得兩句:自信人生二百年,會當水擊三千里。”(見《毛澤東鑑賞辭典》)遏,遏止,可以有兩種理解:一種認為是游泳激起的波浪,幾乎把飛快行駛的船隻都阻擋住了;一種認為“浪遏飛舟”是“到中流擊水”的條件。如果按照後一種理解,這三句大意是:還記得嗎?當年我們一同到江心遊泳,儘管風浪巨大,連船隻行進也很困難,但我們這些人卻以同洶湧的急流拼搏為樂。這裏以設問結尾,實際上是對“誰主沉浮”的巧妙回答

下闋回憶了往昔崢嶸歲月,表現了詩人和戰友們為了改造舊中國英勇無畏的革命精神和壯志豪情,形象含蓄地給出了“誰主沉浮”的答案:主宰國家命運的,是以天下為己任、蔑視反動統治者、敢於改造舊世界的革命青年。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