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小二年級上冊《品德與生活》教學計劃

來源:文萃谷 2.32W

工作計劃是行政活動中使用範圍很廣的重要公文,也是應用寫作的一個重頭戲。下面是應屆畢業生考試網小編為大家編輯整理的國小二年級上冊《品德與生活》教學計劃,歡迎大家閲讀參考。

國小二年級上冊《品德與生活》教學計劃

 一、學情分析:

對於剛剛升入二年級的學生來説,體驗生活,願意與別人分享自己的收穫,能樂納自己並能真誠地對待別人,是這一學期品德與生活課內的要求,也是學生在學習生活上必須形成的態度。在過去的一年裏,學生們出現了明顯的變化,來自不同省市、不同家庭的學生在行為習慣和情感態度上存在很大的差異。我們面對的孩子在不久的將來,必須自己面對周邊人,適應生活,融入社會。而人與人相處之道在於真誠,人在社會生存之道在於誠信,所以我們教師有責任培養一羣真實的社會人。課堂上,教師的態度要真誠,語言該真實。讓學生在學校裏能夠生動,活潑,主動地學習,身心健康地成長。

 二、教材編排特點:

二年級上冊《品德與生活》分四個主題單元,共計11 課,分別是《 我愛我班》、 、《金色的秋天》 《 我的 家鄉》《困難面前我不怕》。

第一單元《我愛我班》 共4課,以學生假期生活的回顧為線索組織主題,一方面從假期生活中歸納總結,讓學生認識每一天的意義,體悟“快樂的每一天靠我們自己去創造”,有效地穩定學生開學初的情緒;另一方面從經驗教訓中歸納總結,為新學期的學習生活提供豐富的引導與借鑑。。第二單元《金色的秋天》反映季節變化的內容,引導學生感受、欣賞秋天的獨特魅力。體現個體與社會的整合,重在引導兒童有自然人成為社會人。本單元以兒童的生活為主線,把心理教育,品德教育,行為規範教育有機整合,使學生在與家庭生活,學校生活,社會生活的交互作用中不斷豐富和發展自己的經驗,逐步加深對自己的,對他人的認識,形成初步的道德判斷能力,並在此基礎上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第四冊最後一個單元《困難面前我不怕》則側重對兒童提出動腦筋有創意的生活的要求,在學習與生活過程中充分展示並提升自己的指揮,享受創造帶來的歡樂。

  三、教法設想與措施

按照新課標所編寫的教科書,實現教科書功能上的轉變。以往的教科書只被當作單向傳輸信息的載體和工具。教科書載負着某些知識、信息,學生學習教科書就是被動地接納這些知識、信息,有時為了應付考試還要死記硬背地將它們納入自己的記憶中。

新課標要求教科書實現的功能是“激活”,是要成為一種“活性因子”,它的主要功能是要能提高、增強學生自我發展、自我完善、自我建構的機能——“造血機能”。斯普朗格説:“教育的目的並非傳授或接納已有的東西,而是從人的生命深處喚醒他沉睡的自我意識,將人的生命感、創造力、價值感喚醒”。

1、直接學習為主,並逐漸向間接學習過渡的多種學習方式結合。 寓道德概念和行為要求於生動、活潑的具體形象之中。

2、 支持隨機進入教學,充分 利用插圖,圖文對照,邊看邊説邊想, 充分利用教學用書中的`兒歌及小故事穿插於課堂教學中。幫助學生理解。

3、引導學生的個性化學習,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堂教學活動。在教材設計的活動框架指導下所展開的教學活動具有生成性的特點,要求教師隨時根據學生活動演進和學習需要的情況,調整教學指導。

4、在生活背景和情感體驗支撐下滲透規範教育,並結合學校大隊部的各項活動進行教育。

 四、教學中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1、教學資源的開發

本冊教材各主題單元均選擇具有通用性的、可供師生具體地參與的活動題材,為師生在活動中進行二次開發留有空間。如交流各自的假期生活,以自己喜歡的方式歡度國慶節和中秋節,結合自己的生活,設計秋天的保健和創意活動等等,課本中選擇設計了基礎的活動程序框架,具有開放的特點,從而使教材成為師生開展活動的指導,教師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應考慮將實施中具體而微的自然、人文資源和經濟、文化背景,以及師生的經驗和興趣等等納入課程資源體系,創造性地使用教材。

2、以學生為中心的自主活動體悟學習

根據新的課程標準,教學中不是從傳統德育的規範體系或德育體系展開學習內容,而是着眼於兒童現實生活的整體性,從學生生活原型出發,將從生活中分離出的,分散在國小各學科中零碎而離散的知識、規範、技能“還原”,重新融入兒童生活之中,有機整合為學習主題。因此教學過程中,不是以教師為中心的直接講授和知識學習,而是以兒童為中心的自主活動和體悟學習,教師是活動的支持者、組織者和啟發者。

 五、教學進度表:

周次

教學內容

備註

2

我佩服的同學3

找長處

4

和同學相處

5

誇誇我的班集體

6

(國慶放假)

7

秋天的消息

8

我們去收穫

9

美麗的家鄉

10

家鄉面貌新

11

我為家鄉做點事

12

遇到困難的時候

13

為我喝彩

期末複習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