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禮儀》讀後感(通用11篇)

來源:文萃谷 3.19W
文明禮儀童謠推薦度:文明禮儀總結推薦度:文明禮儀主題教案推薦度:文明禮儀演講稿推薦度:文明禮儀兒歌推薦度:相關推薦

認真品味一部名著後,大家一定都收穫不少,記錄下來很重要哦,一起來寫一篇讀後感吧。到底應如何寫讀後感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文明禮儀》讀後感(通用11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文明禮儀》讀後感(通用11篇)

《文明禮儀》讀後感1

暑假裏我讀了《文明禮儀》這本書後深有感觸。讓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做人要有禮貌。在我們的生活中有很多禮貌用語,如請、謝謝……

文明禮儀與我們的生活是分不開的。遇到了老師、同學或親朋好友一定要主動打招呼,不能就當沒看見,從那人的身邊走過。別人來你家做客,你可以用“請進”、 “請坐”、“請慢用”、“請慢走”等等一些禮貌用語。當你要問別人問題時可以用的禮貌用語是“請問”。如果,別人教了你一道你不會做的題目,你應該當面對那個人説説“謝謝”,而不是有氣無力,看都不看那個人一眼説,或者是連謝謝都不説一聲,這樣的話你就會給別人留下一個不好的印象。

我們要尊敬老師。上課時我們應該聽老師的發令,老師叫你讀書你就應該讀書。我們學生不應該在老師説話的時候插嘴,擾亂班級秩序,要提出自己的意見也要等老師説完再舉手,老師叫了你,你才可以説。更不可以在老師上課時做小動作。

讓我們做一個講文明、懂禮貌的好孩子吧!

《文明禮儀》讀後感2

社會正在進步,時代正在變化,人們的生活水平也正在提高。文明禮儀靠自己。一個有高素質、有道德,懂禮儀的人,必定會引來旁人的讚許和祝福。即使你再怎麼不出眾,但是你那處處為人民着想,毫無怨恨、純真的神情,足以讓人記住你的名字、記住你這個人。

文明禮儀,不是一朝一夕能做好的。身為一個六年級的學生,我們已經不再是一個孩子了,懂得的事情、道理也不斷多了,甚至已超過了一些大人。當然,我們就更應該懂法律、愛祖國、尊師長、禮待人。所以,生活處處有禮儀。我們不僅要在一方面做到文明禮儀,更要在多方面做到文明禮儀。在校園,在家中,在各種公共場所,都不要忘記禮儀。文明禮儀不是靠一個人遵守的,它靠的是我們大家,一個集體,只要人人都遵守禮儀,講道德,那麼世界才會變得更加和諧美好。

而一個不講文明禮儀的人,也將跟不上潮流,被社會所淘汰。在學校,我們應該做到尊敬師長,認真聽講,和同學之間和睦相處。回到家應該孝敬父母,要懂得感恩。在一些公共場所應該講秩序、舉止文明、輕聲細語。我們還要愛護花草樹木,熱愛大自然,熱愛一切生命。能以“謙”、“儉”、“勞”三字為立身之本,而補餘之不足。

《文明禮儀》讀後感3

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就是一個講究品德教育、個人修養的民族。一個甜蜜的微笑、一句真心的“謝謝”、一次慰藉人心的寬容,融會成文明美德讚頌曲上一個個撥動人心的音符。千百年的文明之風傳承至今,讓中國以“禮儀大國,禮儀之邦”的美譽而著稱於世,而講“禮”重“儀”是我們民族世代傳承的優良傳統。古人言“禮者,人道之極也。”一個人的氣質,自信,涵養往往從他的言行舉止以及姿態中就能表現出來。

自從我讀了《文明禮儀》這本書後,我對於禮儀這個名詞有了一個更新的認識。禮儀是人們在社會交往中約定俗成,律己敬人的行為規範,是人類不斷走向文明,走向進步的結果。如今文明禮儀已經成為衡量一個國家、民族政治,經濟,文化是否發達的重要標誌;也是一個團體,一個人道德水平,綜合素質的反映。 在翻開這本書並仔細地閲讀之後,不時的被裏面的一些小插畫所吸引,文中用一個個簡單而生動的插畫圖闡釋出了除了平常生活中的日常用語,態度舉止,愛護綠化公物的社會禮儀以及一些識禮而又不失禮的舉止,還包括了方方面面的內容,例如公共場所,購物場所,參加婚禮葬禮,赴宴與進餐時各種公開場合應注意的一些文明禮儀及舉止,這些生活中的微小細節,卻處處體現着文明禮儀規範。

作為21世紀的學生,我們要明禮,即懂得禮儀。因為這是一個國家和民族為了維繫社會生產方式和社會生活而約定的最基本的行為規範,是一個國家和民族道德風貌和社會進步的反映。每個人是否具有良好的禮儀風範,對個人而言是一種外在的美,表現為一個人是否具有高雅的氣質;對一個民族而言,他是構成整個民族風貌的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

文明禮儀,既要靠自覺,也要靠規矩。完善的社會管理,是形成全社會講文明,懂禮貌的保證。無論是領導還是羣眾,無論是大人還是小孩,都應遵守規矩。從自己做起,從每件小事做起,讓文明的氣息瀰漫社區,讓文明的觀念駐紮心底,讓文明禮儀之花在社會各個角落盛開!

《文明禮儀》讀後感4

讀了《文明禮儀》這本書,我覺得自己受益匪淺,懂了很多有用的知識。這本書的內容分成八課,每課的內容以生活場景為基礎,以生動的插圖為輔助,以我們喜聞樂見的形式來表述。激發我們遵守文明禮儀,提高思想道德素質。

讀了這本書,令我感受最深的是第二課《面對批評》的'一個小故事《離家的女孩》。故事講的是一個女孩跟媽媽吵架了,她一氣之下跑出家門,走了很久又累又餓,來到賣麪條的老婆婆店前,小女孩沒錢,老婆婆免費請她吃了一碗麪,女孩滿懷感激,吃了幾口眼淚就掉了下來。老婆婆知道了小女孩是因和媽媽吵架而出走,語重心長的説:“我只不過是給你煮了一碗麪吃,你就這麼感激我,可你的媽媽煮了十幾年的飯給你吃,你怎麼不感激她呢?”女孩恍然大悟趕緊回家,看到疲憊不堪的母親在四處張望的找她。讀到這裏我的眼睛模糊了,母愛的偉大,女孩的任性,不正是我的寫照嗎?

這個小故事,道理很明確,父母關心我們,愛護我們,才會指出我們的錯誤,督促我們改正。我們應該理解他們,不應該和父母吵架,我們要正確的對待父母的批評,做一個聽話的的好孩子。

《文明禮儀》這本書,寫的非常好,希望同學們認真的讀一讀,品一品。相信你會有很大的收穫。

《文明禮儀》讀後感5

看了《文明禮儀》這本書的其中一部分後深有感觸。使我進一步明白了作為少先隊員的我更應該爭做禮儀小先鋒。

書中的強強吃完飯後看到爸爸媽媽還沒有吃完,就很有禮貌地對爸爸媽媽説:“我吃好了,你們慢慢吃,我先去看會電視,等你們吃完我來收拾碗筷。”爸爸媽媽吃完飯後,強強連忙來到餐桌前小心地收拾碗筷,然後放到水池裏,隨後又把桌子擦乾淨,椅子擺整齊,把餐廳打掃得乾乾淨淨,最後又把碗洗乾淨放好。媽媽看着乾乾淨淨的餐廳和廚房,心裏樂開了花。強強是一個多麼尊重、體貼他人的孩子呀!他是一個多麼有愛心的好孩子啊!

看到強強的表現,我下定決心,我也要學習他這種從小就有的道德,做一個有禮貌,有修養,有優良品德的好少年。看着強強的為人,我想:如果我們人人都能像強強那樣,在社會上尊敬他人、關愛他人、體貼幫助他人,那我們的社會就是一個和諧的社會,讓我們為創造和協世界、建立美好生活趕快行動起來吧!

《文明禮儀》讀後感6

通過學習《文明禮儀》使我們重温了我國的文明史,使我們加深瞭解我國是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我國人民勤勞、智慧,修建了著名的萬里長城、京航運河,發明了造紙術、火藥、指南針、印刷術等,創造了光輝燦爛的文明。

我國人民講禮儀、守信用、講信譽、重信義,中華民族有愛祖國、愛勞動的優良傳統,有誠實守信、團結互助的傳統美德。

文明禮儀,不僅是個人素質、教養的體現,也是個人道德和社會公德的體現。

更是城市的臉面,更是國家的臉面。所以,學習禮儀不僅可以內強個人素質、外塑單位更能夠潤滑和改善人際關係。

作為具有5000年文明史的”禮儀之邦“,講文明、用禮儀,也是弘揚民族文化、展示民族精神的重要途徑。

我們身在社會中,身份、角色在不停地變化之中。

我們這一刻討厭別人,下一刻往往成了別人討厭的對象。這些無非都是”不拘小節“的行為所致。

當我們身為遊客的時候,總是依着自己的興致,隨地吐痰、吐口香糖、踩踏草坪、在文物上亂寫亂塗;當我們是市民的時候,又是對隨地吐痰、亂寫亂畫的現象深惡痛絕。

當我們和同事相處的時候,總會埋怨同事的”不拘小節“,無論是工作上還是生活上的説話、借東西;而我們自己又往往懶得去理那些”小節“。

當我們乘坐公共汽車的時候,總是為能搶到座位而沾沾自喜,擠到、踩到別人的時候從不屑於説對不起;當我們被人擠到或踩到的時候,總是對對方不説聲抱歉的話而耿耿於懷甚至拳腳相加;當我們是老人的時候,站在晃晃悠悠的車上,總是渴望能有人為站立不住的自己讓個座。

隨着社會的發展和進步,人們的精神需求層次和自我認知價值的越來越高,就越來越希望得到理解、受到尊重。毫無疑問,在當前的形勢下,禮儀已不是個別行業、個別社會層次的需求,而是全民所需。

火車跑得快,全憑車頭帶。在家裏,如果家長能夠帶好頭;在學校,如果師長能夠帶好頭;在單位,領導如果能夠帶好頭;在窗口單位,窗口工作人員如果能夠帶好頭……推而廣之,要在全中國推廣、普及文明禮儀,如果首都一千多萬人民能夠帶好這個頭;如果我們每個人都能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

毫不疑問,我們的文明禮儀推廣和普及工作,就會更加容易。那麼我們的精神文明建設,就會和物質文明建設一樣,取得飛速發展。我們十三億人民的精神面貌,必然會煥然一新,人們都會生活在友好、

寬容、關愛、温馨的社會氛圍中!

文明禮儀,強調的是”尊重為本“。

想讓別人尊敬你,首先就得尊敬人。

那些陋習,圖的是一時之快,丟的是自己的人格和尊嚴。一個連自己都不尊重的人,別人還會尊重你嗎?

《文明禮儀》讀後感7

讀完了文明禮儀知識問答後,我的收穫非常大,感想也非常多。此時,我的腦袋裏回想起現在寬闊的馬路上,可以隨地看見許多痰,果皮紙屑,為什麼會有這樣的髒物呢?就是因為有些市民不自覺,沒有養成良好的衞生習慣,而且又覺得自己做的事情沒人看見,沒有什麼大礙。他們一點也不覺得自己的行為已經影響了整個市容,影響了他人美好的生活環境。

從今以後,我會努力做到:上車時,我們都謙讓一點,看見“老弱病殘”及抱小孩的人讓坐;在公共場所,不亂扔果皮紙屑,不隨地吐痰,不破壞花木,不吵架鬥毆,不講髒話粗話,要保護公物;日常出行不闖紅燈,不亂穿馬路,不爭先搶道。我會幫媽媽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務,幫助媽媽減輕一點辛勞…………

總而言之,我們要用文明做好每一件事,如果每個人都文明處事,我們的環境將煥然一新,我們的城市將多姿多彩,我們的家園將和睦相處,希望文明之花開滿人間。

《文明禮儀》讀後感8

我把《文明禮儀》從牆角的書堆裏翻了出來。書堆放着的書都是沒人看的,一般都是在廁紙用光後充當廁紙用的。當初覺得書中所講都是些膚淺簡單的東西,適合國小生,對高中生用處不大,所以就丟在那裏。

拍去書上的灰塵,心中還有幾分僥倖,幸好它還沒有葬身於哪個廁所裏。就着寢室的燈光,我翻開《文明禮儀》,打算先了解書的具體內容。書中列有很多小故事,感覺與學校的生活很相似。其中的一則小故事,讓我想到在學校發生的一件事。

那天很冷,冷得讓我放棄洗冷水的想法,乖乖提着個桶去熱水供應處去打熱水。人很多,我找了個相對短一些的隊伍排隊。等待的時間很無聊,讓我不得不靠數週圍有多少人來打發時間。在數人數的時候,我發現這麼多人只有我一個男生。不過,我沒有耗費太多時間思考這個問題,因為我發現了新問題,就是過了這麼久隊伍竟然不見減短。我觀察了一陣子,原來是有人插隊。他們插隊不是直接插隊,而是變相插隊,托熟人幫接水。前面的女生就是這樣,她已經幫三個人接水了。“你這人怎麼這樣啊。”後面有個女生不樂意了。前面的女生不答話,顯然是想以“充耳不聞,不動如山”神功抵擋。可後者顯然不想輕易放過她,説出的話甚至有些不堪入耳。我看着吵架的這兩個人,又算了一下時間,只能放棄洗熱水澡這個誘人的想法,提着空桶從哪來回哪去。後來聽同學説就是因為這樣,所以男生很少去洗熱水,就算去也是人少了才去。只有我不懂“規矩”才去那麼早。我還能怎樣,只好一笑了之。

在寫讀後感的時候,又發生一件事,這件事使我對學校學生素質的印象大為改觀。當時正在上課,突然(為什麼用突然呢?因為有很多事在發生之前無人料到,讓人毫無準備,這件事也是這樣),值周班來檢查,引起教室一陣混亂,有的忙戴校牌,有的忙拉衣服拉鍊。正當我低着頭看自己是否合格,耳邊傳來一聲“請問您的校牌呢?”好聽。真好聽。雖不敢説是聲如黃鸝,至少可比銀鈴。抬頭看去,一位長相清秀的女生,微微欠身站在一位沒戴校牌的同學前。那同學經常被抓,也算是老油條了,居然沒説什麼辯解或求饒的話,很爽快的在值周本上籤了名。什麼原因我也能猜出幾分,畢竟像她這麼可愛又有禮貌的女生很難讓人拒絕。檢查完了,她不是像以前的值周班一樣扭頭就走,而是鞠了個躬説,“打擾了,檢查完畢。”眾同學默然,然後響起一陣熱烈的掌聲,把她打擾上課的不快都像風吹白雲,全都消散得乾乾淨淨。

就在那一刻,我“突然”明白,禮儀雖小卻能反映出一個人的個人素質的道理。以前我與他人一樣,認為禮儀是繁根末節,是低人一等,現在才知道禮儀力量的巨大。曾有幸拜讀過馬未都先生的《文明的座標在哪裏》。單就題目而言,我可以回答,文明的座標在這裏,在與人相撞會説對不起上;在會給老弱病殘孕讓座上;在能順手拾起一片廢紙丟入垃圾桶上。

甚至我敢説中國的未來也在這上面。

《文明禮儀》讀後感9

自從我讀了《文明禮儀》這本書,我對禮儀這個名詞有了新的認識。

禮儀是人們在社會交往中約定俗成,律已敬人的行為規範,是人類不斷走向文明,走向進步的結果。一個國家,民族,地區,禮儀水平的高低,是這個國家政治,經濟,文化是否發達的重要標誌:一個團體,一個人,禮儀修養都是其道德水平,綜合素質的反映。在漫長的人類歷史長河中,禮儀始終是人類不可或缺的要素。

中國是禮儀大國,素有“禮儀之邦”的美譽,講“禮”重“儀”是我們民族世代傳承的優

良傳統。古人言“禮者,人道之極也。

一個人氣質、自信、涵養往往從他的姿態中就能表現出來。作為代表着學校形象的中學生,更要注意自己在各種場合的行為舉止,做到大方、得體、自然、不虛假。因此作為學生首先要注重形象禮儀,做到儀表衣着文明。衣着整潔、典雅、合羣,不但能夠使自己給他人留下好的印象,更是人際交往的好幫手。如果衣着不修邊幅,衣冠不整,蓬頭垢面,顯然不雅。而超時髦,超前衞的着裝也會帶來許多負面影響。我們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應該得體大方,在注重外在的衣着打扮之外,更要注重內在美德的培養,做到自然適度,外在儀表與內在素質相一致。

作為一名學生,我們要應該身邊的小事做起,一句“謝謝”,一聲“對不起”,甚至一個小小的“請”,都是我們禮儀成長的象徵。

因此,我們要從語言文明開始,讓文明之花開滿全世界。

文明校園,從我做起,從每一件小事做起。讓文明的氣息瀰漫校園;讓文明的觀念駐紮心底;讓文明禮儀之花在校園處處盛開!

《文明禮儀》讀後感10

禮儀是人們在社會交往中約定俗成,律已敬人的行為規範,是人類不斷走向文明,走向進步的結果。一個國家,民族,地區,禮儀水平的高低,是這個國家政治,經濟,文化是否發達的重要標誌:一個團體,一個人,禮儀修養都是其道德水平,綜合素質的反映。在漫長的人類歷史長河中,禮儀始終是人類不可或缺的要素。

中國是禮儀大國,素有“禮儀之邦”的美譽,講“禮”重“儀”是我們民族世代傳承的優良傳統。古人言“禮者,人道之極也

一個人氣質、自信、涵養往往從他的姿態中就能表現出來。作為代表着學校形象的中學生,更要注意自己在各種場合的行為舉止,做到大方、得體、自然、不虛假。因此作為學生首先要注重形象禮儀,做到儀表衣着文明。衣着整潔、典雅、合羣,不但能夠使自己給他人留下好的印象,更是人際交往的好幫手。如果衣着不修邊幅,衣冠不整,蓬頭垢面,顯然不雅。而超時髦,超前衞的着裝也會帶來許多負面影響。我們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應該得體大方,在注重外在的衣着打扮之外,更要注重內在美德的培養,做到自然適度,外在儀表與內在素質相一致。

作為一名學生,我們要應該身邊的小事做起,一句”謝謝“,一聲”對不起“,甚至一個小小的”請“,都是我們禮儀成長的象徵。

因此,我們要從語言文明開始,讓文明之花開滿全世界。

《文明禮儀》讀後感11

中國,一個神祕的東方古國。自古以來都是一個講究品德教育、個人修養的民族。在我國曆史上,也有許許多多在這方面的榜樣。相信大家都讀過中華傳統美德小故事。其中我深有感觸是曾子殺豬這篇故事。這個故事大致的內容是這樣的:

曾子的夫人去集市上去趕集,他的兒子哭着也要跟着去。他的母親對他説讓他在家呆着,回來後殺豬給他吃。曾子的夫人到集市上回來,就看見曾子要捉小豬去殺。她就勸止説只是跟孩子開個玩笑罷了。曾子説小孩子沒有思考和判斷能力,要向父母親學習,聽從父母親給予的正確的教導。現在她欺騙他,這就是教孩子騙人。母親欺騙兒子,兒子就不再相信自己的母親了,這不是正確教育孩子的方法。於是把豬殺了,煮後吃了。

這個故事對我們最大的啟示在於:不能言而無信,要遵守諾言,更不能以一個長輩的身份,去欺騙小輩,以免造成不好的影響。也正反映了中華的傳統美德——誠信!

在現實生活中,也曾發生言而無信的事情,家長曾欺騙孩子。因為這些謊言,有些孩子甚至與父母發生爭執,親子之間的間隙變得越來越大,鬧到最後孩子的內心都受到了重創。所以,在家長對我們説謊時,我們一定要分清是非,他們是為你好還是對你不好。在大多數情況下,父母不曾有意欺騙孩子。所以,我們也應該要儘量的剋制住情緒,凡是以孝為先。

作為炎黃子孫的我們,更應該繼承祖先留給我們寶貴的文化財富,好好發揚下去,努力振興中華。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