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大班數學活動《認識正方體》教案(通用13篇)

來源:文萃谷 2.01W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可能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藉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學質量,收到預期的教學效果。教案應該怎麼寫才好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幼兒園大班數學活動《認識正方體》教案,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幼兒園大班數學活動《認識正方體》教案(通用13篇)

幼兒園大班數學活動《認識正方體》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讓幼兒初步感知正方體,知道其名稱和最顯著的形狀特徵。

2.複習幾何圖形,並練習按特徵分類。

3.培養幼兒的嘗試精神。

【活動準備】

1.磁性教具:幾何拼圖――太空城堡。

圖形標記、數字標記、大小標記。

2.正方體大紙卡一張,大正方體一個,積木拼圖。

3.幼兒學具:每人一張正方體紙卡、記錄紙、筆、積塑(插正方體用)、膠帶、繩子、小棒。

【活動過程】

一、準備部分

複習幾何圖形。

1.辨認幾何圖形。

師:這座太空城堡由哪些圖形組成?

2.練習按圖形特徵進行分類。

師:請小朋友把相同的圖形歸在一起。

二、出嘗試問題

1.告訴幼兒今天來認識正方體。(出示正方體盒子)

2.展開正方體盒子平面紙卡,要求幼兒看一看,(什麼圖形)數一數(有幾個)、比一比(大小如何),感知其特徵。

師:小朋友都有這樣一張卡片和記錄紙,請你看一看,它是由什麼圖形組成的?然後數一數,有幾個圖形?再比一比,這些圖形的大小怎麼樣?請你在記錄紙上寫下來?

3.提示記錄方法。

三、幼兒操作活動,教師巡迴瞭解活動情況

四、幼兒表達活動情況

師:(指折成的正方體)它有幾個面?每個面是什麼圖形?你是怎麼知道它們一樣大的?

五、教師講解

通過演示、講解,讓幼兒知道正方體的名稱及最顯著的形狀特徵。

1.數一數:有六個圖形。

2.看一看:每個圖形是正方形。

3.比一比:每個正方形一樣大。

4.小結:正方體有六個面,每個面都是一樣大的正方形。

(1)幼兒講述以上特徵。

(2)分辨一下正方形和正方體。

六、幼兒操作活動

建構正方體,幼兒進一步感知正方體的特徵。用塑料學具,拼裝成一個正方體。

師:請小朋友每人做一個正方體的玩具,送給太空城的朋友。

教師巡迴指導,幼兒做好後,提示他們檢查一下,做的玩具是不是正方體的,有沒有六個面,每個面是不是一樣大的正方形。

七、集體遊戲“拼圖”,辨認正方體

要求幼兒從一堆各種形體的拼圖積木中選一塊正方體積木,然後去找朋友拼圖。

幼兒園大班數學活動《認識正方體》教案 篇2

活動設計

幼兒在中班的時候已認識了正方形和長方形,並且已具有初步的抽象邏輯思維,但在生活中仍會將平面圖形與立體圖形相混淆。首先認識正方體這符合幼兒對立體圖形的認知發展規律。在我們幼教教材分析以及從幼兒思維發展看:幼兒認識立體圖形的順序是:正方體、長方體、球體、圓柱體。在本節活動中,設計多個讓幼兒通過自己觸摸操作來感知、探索正方體與長方體的環節,這是為了保持幼兒對活動的積極性與探索欲。這是對《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科學教育目標的積極貫徹。設計此次活動的最終目的是讓幼兒能正確的認識正方體及其特徵,並能與生活中的形及其他幾何形體相區分,發展他們初步的空間想象力,並在對正方體的探索過程中得到樂趣。

教材分析

《認識正方體》的活動是大班幼兒上學期的課程,本節活動設計、組織符合幼兒的知識體系框架也符合他們認知發展的年齡特點。《認識正方體》教學活動主要是讓幼兒認知什麼是正方體以及它的基本特徵。各環節上依循了循序漸進的原則;裝飾正方體——比較正方形與正方體→通過拆盒子鞏固正方體的特徵。

由於這是幼兒第一次形體感知活動,因此,教師一定要讓幼兒通過操作與反覆的觀察比較,感受形與體的不同和某形體的特徵。教師為幼兒製作正方體的材料紙質應有多種多樣的規格,其目的就是讓幼兒對正方體六個面的認識積累更多感性經驗。

重點:讓幼兒認識正方體的基本特徵

難點:體與形的差異。

活動目標

1、通過活動,能正確地認識生活中常見正方體與其特徵

2、能在活動中感受形與體的不同,培養自己的觀察力、比較能力;

3、使在探索活動提高對認識立體圖體的興趣。

活動準備

各種正方體和長方體的廢舊紙盒和積木,正方形紙與正方體積木每一面大小相同,白紙。

活動過程

一、話題導入:

教師拿一張正方形紙,説:“小朋友們,看老師給你們帶來了誰?”讓幼兒説出名稱,讓他們在老師的示範下折一折、比一比,發現正方形的特點:四條邊一樣長,四個角一樣大,對邊或對角折都能對齊。教師可以邊折邊問幼兒:“你們發現正方形四條邊有什麼特點啊?”“那我們再看看它的四個角有什麼特點呢?”在提問中幼兒可能無法説明“對邊與對角”,教師可以摺紙演示告訴他們,讓他們説出對邊與對角能對齊的特徵。

你們想給爸爸媽媽禮物嗎?想送什麼禮物?今天徐老師也準備了一份禮物,我們看看是什麼禮物?出示正方體的魔方。詢問幼兒禮物的形狀。引導幼兒初步比較正方形與正方體有什麼相同與不同?教師要用一些形象的兒童語言描述面與體的不同,如:“小朋友看正方形是扁扁的,而正方體是鼓鼓的。”“禮物的每一面都是正方形。”

二、認識正方體:

展開正方體禮物平面紙卡,要求幼兒看一看,(什麼圖形)數一數(有幾個)、比一比(大小如何),感知其特徵。

師:“小朋友都有這樣一張卡片和記錄紙,請你看一看,它是由什麼圖形組成的?然後數一數,有幾個圖形?再比一比,這些圖形的大小怎麼樣?請你在記錄紙上寫上來?”(提示記錄方法)。

幼兒表達活動情況,師:(指折成的正方體)它有幾個面?每個面是什麼圖形?你是怎麼知道它們一樣大的?

三、裝扮禮物

讓幼兒利用手邊的紙給正方體的禮物包裝漂亮,一個面只能貼一張正方形的紙,等幼兒完成後問他們“小朋友們,你們裝扮用了幾張紙?你是怎麼裝扮的?發現了正方體和正方形之間有什麼祕密呀?”教師積極引導幼兒發現正方體由6個大小相同的正方形圍合而成。

四、活動延伸:

幼兒操作用書:製作正方體與長方體。(幼兒教育)

幼兒園大班數學活動《認識正方體》教案 篇3

【教學內容】

教材第20頁的內容及教材第21~22頁練習五的第4、5、8、9題。

【教學目標】

1.通過觀察、操作等活動,認識正方體、掌握正方體的特徵。

2.通過觀察比較弄清長方體與正方體的聯繫與區別。

3.通過學習活動培養學生的操作能力,發展學生的創新意識和空間概念。

【教學重難點】

重點:認識正方體的特徵。

難點:理清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關係。

【教學過程】

一、複習導入

1.回憶長方體的特徵,請學生用語言進行描述。

2.操作:同桌交流,分別説出長方體的稜在哪兒?幾條稜可以分別分成幾組?相交於同一個頂點的三條稜叫做什麼?

教師:今天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一種特殊的立體圖形。

(板書課題:正方體)

二、新課講授

探索正方體的特徵。

1.想一想。正方體具有什麼特徵呢?我們在研究時應該從哪方面去思考?(也應該從面、稜、頂點這三個方面去考慮)

2.合作學習。

學生根據手中的正方體學具,小組合作探究。

3.集體交流。

1組:正方體有6個面,6個面大小都相等,6個面都是正方形。

2組:正方體有12條稜,正方體的12條稜的長度相等。

3組:正方體有8個頂點。請學生到講台前,手指正方體模型,按“面、稜、頂點”的特徵有序地數一數,摸一摸,其他同學觀察思考。

教師問:怎樣判斷一個圖形是不是正方體?

4.教學正方體和長方體的聯繫與區別:

老師出示一個正方體教具。請學生討論:它是不是一個長方體?

學生充分討論,集體交換意見。

學生甲組:這個物體的六個面都是正方形,它不是長方體。

學生乙組:長方體6個面是相對的面完全相同,而這個物體是6個面都完全相同,所以我們也認為它不是長方體。

學生丙組:我們組有不同意見,因為我們認為它的6個面雖然都是正方形,不是長方形,但是正方形是特殊的長方形,它的12條稜也包括每組4條稜長度相等;6個面面積相等,也包括了相對的面面積相等這些條件,所以我們認為它是長方體。

教師根據學生的發言進行總結:正方體是特殊的長方體,長方體中包含着正方體,用集合圈表示為:

教師:我們把長、寬、高都相等的長方體叫做正方體或者叫立方體。

三、課堂作業

1.教材第20頁的“做一做”。

2.教材第21~22練習五的第4、5、8、9題。

四、課堂小結

今天這節課,大家有什麼收穫?(學生暢所欲言談收穫,教師將學生的發言進行總結)

【板書設計】

正方體

有6個面,都是正方形,每個面都完全相同。

有12條稜,每條稜長度相等。有8個頂點。

【教學反思】

1.在複習長方體的特徵後,讓學生學會把學習長方體的特徵的方法遷移到學習正方體的特徵上來,使學生又快又好地掌握了正方體的特徵。

2.把猜想和探索實踐緊密結合,既可以激發學生的探索精神,又讓他們享受猜想的成功體驗,更好地發揮他們的創造力,同時“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聯繫與區別”的問題也就迎刃而解了,只是學生需對體驗中獲得的有關知識進行搜索、歸納、整理而已。

幼兒園大班數學活動《認識正方體》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瞭解正方體的基本特徵,體驗數學活動的樂趣。

2.學習觀察、比較與合作,發展思維的靈活性。

活動準備

毛線、紙、水彩筆、正方體若干、立方體若干、大小不同的泡沫板。

活動過程

1.導入環節

用禮物的形式引出認識的對象——正方體,初步認識正方體。

2.基本部分

(1)玩一玩:幼兒進行第一次探索。

幼兒觀察正方體的特徵,自由拼搭。

教師總結:正方體是由6個大小相同的正方形組成的。正方體有6個面。請幼兒進行驗證。

(2)搭一搭:幼兒進行二次拼搭。

在第一次拼搭的基礎上進行二次拼搭,要求6人一組合作搭出正方體。

總結:幼兒在拼搭的時候要找大小相同的六個正方形泡沫板才能拼搭出一個正方體。少一個正方形和六個大小不一的正方形都不能拼成一個正方體。

(3)量一量:找出正方體

利用提供的工具量一量找出正方體。

總結:突出個別的,把不正確的進行講解。

3.結束:找一找

小朋友真棒,在我們幼兒園中也有好多的正方體,我們出去找找吧。

幼兒園大班數學活動《認識正方體》教案 篇5

設計意圖:

幾何體的數學是大班很重要的內容,圓柱體、長方體是一種常見的立體幾何體,幼兒在日常生活中經常能接觸到,然而幼兒對圓柱體、長方體的認識是非常模糊的,只能把它們説成圓圓的、長長的、方方的,並且很難聯繫到生活中去。因此,在孩子們已認識了多個平面幾何圖形的基礎上,我們嘗試了用遊戲的形式進行了本次教學活動。通過讓孩子們在自主探索的過程中,瞭解正方體的特徵,比較正方體和正方形的異同,發展孩子們的多方面的學習能力。

活動目標:

1.認識正方體,並能説出名稱及其特徵。

2.仔細觀察、樂意探索。

活動準備:

1.每位幼兒事先收集一個正方體的盒子。

2.黑板,記錄表一張;吸管、剪刀、筆、A4紙;磁力棒若干,3個大筐、3張桌子。

3.長方體盒子一個。

活動過程:

一、鞏固正方形特點。

1.師:出示一張正方形的紙。提問:你們看這張是什麼形狀的紙。

2.幼兒進行觀察,説説是什麼形狀的紙。如:正方形的紙。

3.教師根據幼兒的回答,提問:你怎麼知道它是正方形的紙呢?

4.幼兒説説。能用什麼方法來證明它是正方形。如:看出來的,折一折、量一量等。

5.小結:四條邊一樣長的圖形是正方形。

二、探索正方形特點。

1.教師出示正方體的盒子,提問:它們一樣嗎?哪裏一樣?哪裏不一樣?

2.A、幼:一樣的`,都是正方形。

師:你怎麼知道它是正方形呢?誰有方法證明盒子的這個面是正方形?如:把正方形的紙貼在盒子上,與其中的一個面進行比較驗證。

師:那另外的面呢,誰有辦法能驗證?

3.B、不一樣,盒子好像有幾個正方形。一個是立體圖形,一個是平面圖形。

4.剛才有小朋友説盒子上有幾個正方形?到底有幾個正方形呢,我們一起來數數?

5.集體交流。

A.你是用什麼方法來數的?

B.教師事先準備若干正方體圖形貼在黑板上,根據幼兒的回答方法進行小結,並用圖示表示。如:按顏色、做記號、方位等。

6.教師小結:原來每個盒子都是由6個正方形組成。

7.那麼盒子上的6個正方形大小一樣嗎?

8.出示驗證工具。這裏有一些工具,請你們用這些工具來驗證剛才的猜測,你們看有哪些工具呢?

9.教師講解要求:每位幼兒拿1個正方體選擇位置坐下,3張桌子上分別放一個筐,裏面有5只筆、5根吸管、5張A4紙、5把剪刀、磁力棒若干。幼兒可以運用這些工具進行驗證,盒子上的正方形大小是否相同。比比哪個小朋友能幹,能用各種方法進行驗證。

10.集體交流,説説驗證方法。

A.你們有結果了嗎》盒子上的6個正方形大小一樣嗎?

B.教師引導幼兒説説各自的結果。如:用重疊的方法、吸管、磁力棒平鋪等方法進行驗證。

11.出示記錄表,總結盒子的特徵。

12.總結:原來由6個一樣大小的正方形組成的立體圖形是正方體。你們手裏拿的盒子都是正方體。

三、活動延伸。

1.我這裏還有一個盒子,它是正方體的嗎?

2.拿現在我們回教師用今天學過的新本領來驗證吧!

整個活動過程,思路比較清晰,教態自然,能夠根據教案的流程來上課。但是整個活動過程的氣氛有點沉,不能夠體現幼兒對活動的樂趣。

教學反思:

本節課我通過比較法、觀察法、對比法,讓幼兒能直觀看到形與體的區別和本質聯繫,從而瞭解平面和立體的不同,感知各自的特點,從而解決活動的重難點使活動有效開展。活動開展中,幼兒興趣濃厚,經過操作比較,能大膽表達形與體的區別,知道體是在形的基礎上構成的,而且在拓展環節,幼兒能拓展思維,積極表述生活中那些物品是正方體的,使經驗知識得到了進一步的內化。

幼兒園大班數學活動《認識正方體》教案 篇6

教材分析

(重點與難點)

本次活動的核心價值是:形與體的不同概念。正方體在幼兒生活中隨處可見,如骰子、藥盒、牛奶盒等,然而幼兒對正方體的認識卻是模糊的。對大班孩子來説,已經具備了初步的動手操作、邏輯推理能力,因此在幼兒認識正方形的基礎上,這節數學活動通過幼兒的自由探索將數學教育遊戲化、生活化,從而激發幼兒對立體造型的興趣。活動重點是在觀察比較中瞭解形與體的不同,認識正方體。難點是在自主探索中感知正方體的基本特徵。

幼兒基礎分析

(能力、經驗基礎)

幼兒的有:在中班的時候已認識了正方形和長方形等平面圖形,但在生活中仍會將平面圖形與立體圖形相混淆。大班的孩子已具有初步的抽象邏輯思維。

幼兒的無:形與體的概念還不瞭解。

提升點:從認識正方體開始逐步建構有關立體圖形的經驗體系,這符合他們的認知發展規律。

活動目標

1、在觀察比較中瞭解形與體的不同,在初步的探索中感知正方體的基本特徵。

2、對立體圖形感興趣,在探索中發展空間知覺能力。

活動準備

(材料、環境、知識準備)

1、知識準備:幼兒認識了正方形和長方形等平面圖形。

2、物質準備:磁力片人手7個。

活動過程

一、初步感知立體圖形和平面圖形的不同。

1、出示磁力片:這是什麼?

2、那正方形的磁力片能拼成正方體嗎?

我們玩扔的骰子(盒子)。

一張正方形的紙。一張紙不能做骰子。

設計意圖:利用磁力片導入,喚醒對立體圖形和平面圖形的已有經驗。

二、自主組合正方體,觀察、比較正方形與正方體的特徵。

1、比較正方體和正方形的相同與不同。

材料:人手7塊方形磁力片。

要求:比一比磁力片的每一面與正方體一樣大嗎?

數一數幾個磁力片組成一個正方體,把你的發現記錄下來。

幼兒會用手去摸一摸磁力片,用正方形紙片重疊在磁力片每個面上比比是否一樣大。

共同去數一數磁力片有幾個正方形的面。

設計意圖:將立體圖形和平面圖形分發到小組內,便於幼兒自主探索的同時也可以通過同伴互學的一種經驗來了解形與體的不同特徵。

2、師幼共同驗證。

小結:像這樣用6個一樣大的正方形圍成的立體圖形我們叫正方體。

觀察教師手中每個面顏色都不同的正方體,數一數一共有幾個正方形組成。

設計意圖:利用平面圖形的組合和拆開,讓幼兒形象地感知正方體的基本特徵。

三、生活中的正方體。

1、交流:生活中你還見到過哪些正方體的東西?

2、圖片分享:找找正方體。

我家裏的積木,玩過的魔方……

設計意圖:觀看一些生活中的正方體,獲取更多立體圖形的經驗。

幼兒園大班數學活動《認識正方體》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感知正方體的基本特徵,能找到生活中正方體的物品,並能用語言描述。

2、比較並瞭解平面圖形與立體圖形的不同。

3、嘗試利用不同的形體組合正方體。

活動準備:

1、在區域活動中幼兒利用平面製作圖製作正方體;

2、記號筆、積木、PPT、相機。

活動預設:

一、出示幼兒之前區域活動中做好的正方體引入活動。

1、小朋友們,這是我們在區域活動中做的什麼?(正方體)

2、你們在做的時候發現了什麼?結合幼兒的照片講解,幫助幼兒認識正方體的每個面都是一樣大的正方形。

3、師小結:小朋友通過製作正方體發現了正方體的每個面都是一樣大的正方形。

二、請幼兒製作骰子,幫助幼兒進一步認識正方體的特徵。

引導語:正方體能變成什麼呢?(請幾名幼兒説説)我覺得這個提議很好,我們就來變正方體的骰子。

1、要求:做骰子的時候先想想可以用什麼標記來做骰子,一邊做標記一邊數正方體的骰子有幾面。

2、幼兒動手做骰子,師提醒幼兒邊畫邊數,一定要數清楚骰子有幾個面。

3、師幼交流分享:你用什麼來做標記?你的正方體骰子有幾個面?請全體幼兒一起數一遍。

4、師小結:正方體有六個面,每個面都是一樣大的正方形。

三、玩“擲骰子”的遊戲。進一步鞏固對正方體的認識。

引導語:小朋友們真棒,都做好了正方體的骰子,我們來玩“擲骰子”遊戲吧。

遊戲規則:請一名幼兒擲骰子,全體幼兒根據骰子的數字回答問題。若扔出的骰子數字相同,就換一人重新擲一次。

問題1、説説圖中哪些物品是正方形的,哪些物品是正方體的。

問題2、 説説生活中有哪些正方體的東西?

問題3、 從圖中找出是正方體的物體。

問題4、請看大屏幕,這是什麼?猜猜看。這個大正方體是由幾個小的正方體拼成的?請每桌用小正方體的積木拼出一個和照片中一樣的大的正方體,並數一數用了幾塊小正方體。比比哪桌最快。

問題5、請每人在規定時間內,用各種樣子的積木拼一個大正方體。(師將幼兒拼成功的正方體拍照,集體分享)

四、延伸活動:

師:由於時間的關係,今天的遊戲就先玩到這裏,請小朋友到區域活動探索剩下的最後一個問題:這是什麼?它和正方體有什麼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幼兒園大班數學活動《認識正方體》教案 篇8

活動目標:

1、在活動中認識正方體,能區分正方體與正方形,初步感知正方體的基本特徵。

2、能找出生活中正方體的物品,感知立體圖形。

3、培養幼兒的觀察能力和空間知覺能力。

活動準備:

1、教具準備:骰子、正方體圖形紙、課件

2、學具準備:製作正方體的圖樣紙、彩筆、膠棒

活動過程:

一、預備活動。

1、師幼問候

2、情景導入"今天我要帶小朋友前往神祕的魔術樂園玩,接下來我們要踏上神祕的魔術之旅了,請小朋友和我一起做。"《積木房》:積木寬,積木長,我用積木蓋新房,小朋友們請進去,都誇房子真漂亮!

二、集體活動。

(1)觀察圖形幼兒觀看課件師:"圖形紙上有什麼圖形?有幾個?它們一樣大嗎?"師:"這張圖形卡紙上有6個一樣大的正方形,我們變個魔術,看看它能變成什麼?"

(2)操作活動教師做示範,將圖紙摺疊後變成正方體。

師:"今天變成的這個新圖形叫正方體。"小朋友們也來試試吧。

(3)認識形體請幼兒觀察正方體師:"正方體由幾個面組成?"(請小朋友用彩筆點數)師:"每個面都是什麼圖形?每個圖形一樣大嗎?"小結:用六個完全相同的正方形圍成的立體圖形叫正方體。

(4)師幼互動師:請小朋友説一説生活中有哪些正方體。

三、遊戲活動:

1、遊戲名稱"擲骰子"遊戲2、遊戲規則請一名幼兒擲骰子,幼兒根據骰子的數字回答問題。回答正確的小朋友上台擲骰子。(骰子上標註問題)數字1:正方體有幾個面?

數字2:正方體的六個面一樣大嗎?

數字3:生活中有哪些正方體的東西?

數字4:生活中有哪些正方形的東西?

數字5:正方體的六個面是什麼圖形?

數字6:再擲一次骰子。

2、活動小結

幼兒園大班數學活動《認識正方體》教案 篇9

活動目標:

1.認識長方體與正方體,能區分長方體與正方體。

2.感受行與體的不同,發展空間知覺。

3.培養動手動腦及合作的能力。

活動準備:

1.長方體紙盒若干個、畫有花的長方形若干;

2.正方體、長方體物品若干;

3.幻燈片。

活動過程:

一、認識長方體

1.觀察桌面上的操作材料

小朋友們,你們看看桌子上有什麼呀?今天老師要請小朋友用這些東西來玩個“找朋友”的遊戲。

2.教師講解操作要求

這個紙盒老師給它們穿上了漂亮的衣服,等會兒請小朋友們先將紙盒的衣服“脱”下來,數一數它總共有幾件衣服,再幫衣服找出和它自己同樣大小的衣服做好朋友,然後請你把這對好朋友身上的花塗上相同的顏色,塗好後再將這些衣服穿回到紙盒的身上。

3.幼兒操作,教師指導。

4.分析幼兒操作結果

(1)將每組幼兒的長方體展示在上面,教師與幼兒一起來觀察。

(2)剛才我們小朋友都將紙盒的衣服“脱”下來過了,你們説它有幾件衣服呀?(6件)我們來看看到底是不是6件。教師逐一將衣服“脱”下展示在黑板上。那你們説這個紙盒有幾個面啊?

(3)你們看看這6個面誰和誰是好朋友?也就是它倆的大小是一樣的?(教師將6個面是一對的兩兩放在一起)

(4)現在我將它們都穿回去,這個面在這裏,這個面

(5)上下兩個面是一樣大的,左右兩個是一樣大的,前後兩個是一樣大的。

5.教師小結:像紙巾盒、牛奶盒這樣的盒子,有6個面,每個面都是長方形,相對的兩個面大小一樣的形體我們叫長方體(出示字體:長方體)

二、認識正方體

1.(教師出示正方體)小朋友們,你們看這個是長方體嗎?是的請舉手。

2.那它倒底是不是呢?我們來看看,一起數數它有幾個面?(6個),它每個面都是正方形,這6個正方形它們的大小都一樣,像這樣有6個面,每個面都是正方形,而且這6個正方形的大小都一樣,這樣的形體我們叫正方體(出示正方體字體),正方體也是長方體。

三、區分正方體和長方體

1.小朋友們,剛才我們認識了長方體和正方體,老師在後面為小朋友們準備了很多的物體,請你到後面去挑選一個長方體或是正方體,看哪個小朋友能又快又好的挑來回到自己的座位上來。

2.提問個別小朋友他挑了什麼,是什麼體?

3.請幼兒將手中的長方體和正方體分別放入兩筐子。

四、尋找生活中長方體和正方體

1.在生活中你還見過哪些物體也是長方體或者是正方體?

2.觀看放映幻燈片。

五、延伸活動

(教師出示有兩個面是正方形的長方體)老師這裏還有一個長方體,這個長方體它這兩個面是正方形,請小朋友回去後可以為它也去穿穿衣服,你也會發現一個祕密。

幼兒園大班數學活動《認識正方體》教案 篇10

教學目標

1、認識並掌握正方體的特徵,以及正方體和長方體的關係.

2、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操作能力、分析綜合及抽象概括的能力,發展空間觀念.

教學重點

掌握正方體的特徵,理解正方體與長方體的關係.

教學難點

建立“立體圖形”的概念,形成表象.

教學過程

一、複習引入.

1、填空.

(1)長方體有()個面,每個面都是()形,也可能有兩個相對的面是()形.長方體有()個頂點.

(2)兩個面相交的邊叫做(),長方體有()條稜,可分()組,()的()條稜的長度相等.

(3)相交於一個頂點的三條稜的長度分別叫長方體的().

2、口答:説出每個圖形的長、寬、高各是多少.

3、説出下面圖形的長、寬、高以及每個面都是什麼圖形.

教師設疑:

這個圖形的長、寬、高都相等,它的每個面是什麼形呢?這樣的長方體又叫什麼形體?這節課要研究它的有關知識.

教師板書:

正方體的認識.

二、學習新課.

1、觀察、操作,認識特徵.

(1)讓學生説一説日常生活中哪些物體的形狀是正方體.

(2)讓學生拿出正方體的紙盒,分組觀察並討論.

①正方體有幾個面?各個面有什麼特點?

②正方體有幾條稜?所有的稜有什麼特點?

③正方體有幾個頂點?

小結:正方體是由6個完全相同的正方形圍成的立體圖形.也有12條稜,它們的長度都相等.正方體有8個

頂點.由於正方體的稜長都相等,所以它的長、寬、高都叫做稜長.

(3)操作:按教科書所給的圖樣,用硬紙做一個正方體,再量一量它的每條稜的稜長是多少釐米.

2、觀察比較,找到關係.

(1)長正方體異同點:

(2)長正方體的關係.

三、反饋練習.

1、下面圖中哪個是正方體?稜長是多少?正方體有幾個完全相同的面?

2、下圖中的長方體和正方體都是由稜長1釐米的小正方體擺成的,它們的長、寬、高各是多少釐米?

3、操作練習.

(1)用24個稜長1釐米的小正方體擺成形狀不同的長方體,可以擺幾種?(6種)

每種長方體的長、寬、高是多少釐米?

①寬1釐米,長24釐米,高1釐米;

②長12釐米,寬2釐米,高1釐米;

③長8釐米,寬3釐米,高1釐米;

④長6釐米,寬4釐米,高1釐米;

⑤長6釐米,寬2釐米,高2釐米;

⑥長4釐米,寬3釐米,高2釐米.

(2)用稜長1釐米的小正方體擺成稍大一些的正方體,至少需要多少小正方體?動手擺一擺看.(8個)

(3)有一塊形狀如圖的硬紙,把它按照虛線摺疊,能不能圍成一個正方體?按照圖中的形狀,剪一塊硬

紙折折看.

四、課堂小結.

今天我們學習了哪些知識?正方體的特徵是什麼?正方體與長方體有什麼關係?

五、課後作業.

1、説出下圖中長方體的長、寬、高各是多少分米,再説出它的上、下、前、後、左、右六個面的長和寬

分別是多少分米.

2、分別計算出下面每個長方體和正方體向上的面的面積.

六、板書設計

正方體的認識

幼兒園大班數學活動《認識正方體》教案 篇11

一、教學目標:

1、使學生通過觀察、操作等活動認識正方體和正方體的面、稜、頂點以及稜長的含義;

2、掌握正方體的基本特徵,體會正方體和長方體的聯繫與區別;

3、培養學生的觀察、概括能力。 教學

二、教學重點:

掌握正方體的特徵。

三、教學難點:

正方體與長方體的比較。

五、教法學法。

實踐法、討論法。

六、教學過程:

(一)複習導入。

1、昨天,我們學習了長方體。請大家回顧一下:長方體有哪些特徵?

2、口答:説出每個圖形的長、寬、高各是多少。

3、設疑:第4個圖形的長、寬、高相等,説明:這樣的物體叫作正方體。大家想不想研究它?這節課我們要研究它的有關知識。(揭示課題:正方體的認識)

(二)概括特徵。

1、以小組為單位發學具。

2、以小組為單位研究手中的正方體。建議:用看一看、摸一摸、數一數、量一量、比一比的方法來研究。

3、自主探究。讓學生結合手中的實物進行探究,再讓他們小組交流自己的發現。

4、彙報交流。

(1)讓生結合實物説説面有什麼特點?你是怎樣驗證的?從中明確:正方體的6個面是完全相同的正方形。

(2)讓學生説説稜有什麼特點?你是怎樣驗證的?從中明確:正方體的12條稜長度都相等。

(3)讓生説説有幾個頂點?你是怎麼驗證的?

5、提問:誰能完整地説一説正方體有什麼樣的特徵?多指名幾個同學説特徵。

6、結合直觀圖小結:正方體6個面是完全相同的正方形,它有12條稜,每條稜的長度都相等。它還有8個頂點。

7、提問:依據我們今天所學的知識想一想,生活中哪些物體的形狀是正方體?

8、請同學們小組合作,運用手中的學具驗證一下我們今天學習的正方體的特徵。然後找代表説一説。完成表格。

(三)觀察比較,體會異同。

1、提問:長方體和正方體有哪些相同點,有哪些不同點?

2、讓學生結合長方體和正方體實物進行觀察、歸納,再同桌交流觀察的結果。

3、彙報交流。相同點是:都有6個面、12條稜、8個頂點。

4、根據比較結果,想一想正方體和長方體有什麼關係?

不同點:長方體每個面都是長方形,特殊情況有兩個相對的面是正方形,相對的面完全相同,正方體6個面都是完全相同的正方形;長方體相對的稜長度相等,正方體每條稜的長度都相等。

板書設計:

正方體的認識

6個面 (完全相同,都是正方形)

立體圖形→正方體 12條稜 (長度相等)

8個頂點

幼兒園大班數學活動《認識正方體》教案 篇12

活動目的:

1、能叫出長方體和正方體的名稱,認識它們的主要特徵。

2、進一步鞏固對正方形和長方形的認識,瞭解平面和立體的不同。

3、讓幼兒學習簡單的數學題目。

4、培養幼兒的觀察力、判斷力及動手操作能力。

活動準備:

長方體、正方體積木、紙盒

正方形和長方形的硬紙片,正方形和正方體的一個面的面積相等,長方形和長方體的一個面的面積一樣大。

活動過程:

1、複習鞏固認識正方形和長方形。

教師分別出示正方形和長方形,讓幼兒説出它們的相同和不同的特徵。

2、出示長方體、正方體,告訴幼兒長方體和正方體的名稱。

3、發給幼兒(每組)長方體、正方體、正方形、長方形各一個,讓幼兒隨意擺弄,摸一摸、看一看,比一比它們有什麼不同與相同。

4、教師與幼兒一起比較、總結:按順序數一數,長方體有六個面,它的每一個面一般都是長方形,正方體也有六個面,每個面都是正方形(用正方形和正方體的每個面重疊比較)它的六個面一樣大。

5、讓幼兒説出生活中見過哪些物體是長方體。哪些物體是正方體。

活動反思:

在上兩個星期我上了《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認識》一課,在上第一次課時,出現前鬆後緊的現象,課堂上動手操作的時間有些過長,應該讓4人小組做一個長方體框架。通過改進,在第二次課上,有了好的成效,讓每3個小組動手做一種長方體,這樣便於多樣化和節省時間。

1.教學時我注重培養學生動手實踐的能力,讓學生在看一看、摸一摸等實際操作中,使自己的多種感官參與活動,豐富自己的感性認識,掌握長方體的特徵,不斷積累空間觀念。如讓學生小組合作,發現並概括出長方體的特徵;選用合適的小棒做成一個長方體框架,使學生清楚地看到12條稜的關係,從而引出長方體的長、寬、高的概念;得出總稜長的計算公式。

2.引導學生多向思維,如長方體稜的認識,在學生已掌握長方體有3組相對的稜並製作了長方體框架後,我又提出啟發性的問題:“如果製作一個長方體框架,需要量出幾條稜的長度?”學生通過觀察和思考,知道只需量出三條稜的長度就可以了,這樣12條稜又在學生腦中分成了4組,對總稜長的計算有了更進一步的認識,促進了學生空間觀念的形成。

幼兒園大班數學活動《認識正方體》教案 篇13

活動目標:

1、認識長方體與正方體,能區分長方體與正方體。

2、感受行與體的不同,發展空間知覺。

3、培養動手動腦及合作的能力。

活動準備:

1、長方體紙盒若干個、畫有花的長方形若干;

2、正方體、長方體物品若干;

3、幻燈片。

活動過程:

一、認識長方體1、觀察桌面上的操作材料小朋友們,你們看看桌子上有什麼呀?今天老師要請小朋友用這些東西來玩個"找朋友"的。

2、教師講解操作要求這個紙盒老師給它們穿上了漂亮的衣服,等會兒請小朋友們先將紙盒的衣服"脱"下來,數一數它總共有幾件衣服,再幫衣服找出和它自己同樣大小的衣服做好朋友,然後請你把這對好朋友身上的花塗上相同的顏色,塗好後再將這些衣服穿回到紙盒的身上。

3、幼兒操作,教師指導。

4、分析幼兒操作結果

(1)將每組幼兒的長方體展示在上面,教師與幼兒一起來觀察。

(2)剛才我們小朋友都將紙盒的衣服"脱"下來過了,你們説它有幾件衣服呀?(6件)我們來看看到底是不是6件。教師逐一將衣服"脱"下展示在黑板上。那你們説這個紙盒有幾個面啊?

(3)你們看看這6個面誰和誰是好朋友?也就是它倆的大小是一樣的?(教師將6個面是一對的兩兩放在一起)

(4)現在我將它們都穿回去,這個面在這裏,這個面……

(5)上下兩個面是一樣大的,左右兩個是一樣大的,前後兩個是一樣大的。

5、教師小結:像紙巾盒、牛奶盒這樣的盒子,有6個面,每個面都是長方形,相對的兩個面大小一樣的形體我們叫長方體(出示字體:長方體)二、認識正方體1、(教師出示正方體)小朋友們,你們看這個是長方體嗎?是的請舉手。

2、那它倒底是不是呢?我們來看看,一起數數它有幾個面?(6個),它每個面都是正方形,這6個正方形它們的大小都一樣,像這樣有6個面,每個面都是正方形,而且這6個正方形的大小都一樣,這樣的形體我們叫正方體(出示正方體字體),正方體也是長方體。

三、區分正方體和長方體

1、小朋友們,剛才我們認識了長方體和正方體,老師在後面為小朋友們準備了很多的物體,請你到後面去挑選一個長方體或是正方體,看哪個小朋友能又快又好的挑來回到自己的座位上來。

2、提問個別小朋友他挑了什麼,是什麼體?

3、請幼兒將手中的長方體和正方體分別放入兩筐子。

四、尋找生活中長方體和正方體1、在生活中你還見過哪些物體也是長方體或者是正方體?

2、觀看放映幻燈片。

五、延伸活動(教師出示有兩個面是正方形的長方體)老師這裏還有一個長方體,這個長方體它這兩個面是正方形,請小朋友回去後可以為它也去穿穿衣服,你也會發現一個祕密。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