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經華陰的賞析

來源:文萃谷 3.2K

行經華陰 崔顥

行經華陰的賞析

岧嶢太華俯鹹京,

天外三峯削不成。

武帝祠前雲欲散,

仙人掌上雨初晴。

河山北枕秦關險,

驛路西連漢畤平。

借問路旁名利客,

何如此處學長生。

崔顥詩鑑賞

崔顥寫山水行旅、登臨懷古詩,很善於將山水景色與神話古蹟融合起來,使意境具有遼闊的空間感和悠久的時間感,更加瑰麗神奇。在名作《黃鶴樓》中,就以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的詩句,再現了茫茫天地、悠悠歲月,令人浮想聯翩,引起無窮感慨。在這首詩中,他再次運用這一手法。

華山是我國五大名山之一。它雄壯奇險,是神話傳説中的眾仙之天。詩人在此詩中,着意刻劃華山的崇高形象。首句,敍述自己經過華陰仰望華山。

一下筆就以岧嶢二字籠罩全篇,表現它的高峻,又寫它如天外巨人,雄視鹹京。這是概寫華山的總貌。

次句,轉入局部描繪。先寫三峯峭拔天外,又以削不成,稱讚它是巨靈鬼斧神工的傑作。這仍是遠景。

三、四句攝取近景,寫山上武帝祠巍然屹立,仙人掌峯粲然在目。又以雲欲散、雨初晴等描寫,給畫面增添煙雲的變幻和雨後新晴的翠秀。這兩句的神靈古蹟,令人浮想聯翩。五、六句寫渲染山形勢的險要。詩人馳騁想象,描繪出自己眼中所無胸中所有的景色。從縱的角度看,函谷關北枕黃河與華山;從橫的角度看,驛路平通着漢代的五畤。詩人形象地勾勒出西北的地勢特徵,視野千里,筆力雄健,境界壯闊。

至此,詩人在一、二聯由遠而近,二、三聯又由近再次推向極遠,層次分明地從各個方面刻畫、烘托出了華山崇高、神奇的`形象。

詩人為什麼要一再渲染華山壓倒京師、神工勝於人力呢?原來,他是要以華山的仙蹟靈蹤、飄逸出塵的崇高與壯美,反襯世上鄙俗俗人追名逐利、奔波仕途的委瑣、卑俗與渺小。七、八句,詩人設問自答,抒發感慨,從而點明作意。詩人勸諭名利客及早離開塵世,上華山去尋仙學道,以求長生不死。表面是向旁人勸諭,實際上反映了詩人在瞻仰華山的崇高形象時所產生的歸隱思想。這種脱離現實,隱逸出世、崇奉道學的長生之道的思想自然是消極的,但詩中流露出對於仕途的險惡、坎坷的憂心忡忡之情,卻是真實的。

這首詩與《黃鶴樓》都屬於意境雄渾壯闊之作。

但它沒有《黃鶴樓》的宏大氣魄和渺邈情思,也不如《黃鶴樓》那麼自然天成、流轉活潑,不過,此詩寫景有條不紊而富於意藴,在對仗、平仄等格律方面都比《黃鶴樓》精嚴。由此可見,崔顥對於七言律這種體裁,駕馭自如,既能擺脱格式的拘束,揮灑出破格創新的名篇;也能遵守規則法度,創造整飭嚴謹的佳作。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