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大班科學教案彙總十篇

來源:文萃谷 1.98W

作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可能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通過教案准備可以更好地根據具體情況對教學進程做適當的必要的調整。那麼什麼樣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大班科學教案10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精品】大班科學教案彙總十篇

大班科學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在教師的鼓勵下探索糖果的種類,知道糖果有很多種。

2、嘗試用語言表達自己的發現和感受。

3、培養幼兒對科學現象進行探索的興趣。

4、對科學活動感興趣,能積極動手探索,尋找答案,感受探索的樂趣。

活動準備

1、各種各樣的糖果、糖果盤。

2、白紙、雙面膠、濕巾等。

3、遊戲冊《五彩的糖果》。

活動過程

一、問題導入

教師拿出一顆糖,問:小朋友知道老師拿的什麼麼?

(糖果)你們都愛吃糖果麼?(愛吃)今天老師帶來了 許多不同的糖果,讓我們一起來認識吧。

二、教師將不同種類的糖果擺放在桌子上,引導幼兒觀察糖果的種類和形狀

教師提問:“這些糖果都是什麼顏色形狀的?”

幼兒自由回答。

教師總結:糖果有各種各樣的,有圓形、長方形等。

三、遊戲:糖果分類

1、請小朋友將糖果分類,將一樣的`糖果擺放一起。

2、品嚐糖果,表達感受。

讓幼兒自己剝糖紙,品嚐糖果。

師:你們吃的糖果是什麼味道的?糖果吃到嘴裏有什麼變化?

幼兒回答:甜甜的,慢慢變小了,最後不見了。

3、教師總結糖果雖然甜,但是不能多吃,不然容易長蛀牙。教師帶領吃完糖的小朋友去漱口。

四、結束

讓幼兒用濕巾將糖紙擦掉,展開,貼在白紙上,請幼兒自由欣賞,説説糖紙的圖案、顏色。

活動延伸:

回家後收集更多的糖果紙,製作一幅小作品。

教學反思:

一次科學活動的開始,應該來自幼兒已有的經驗,一次科學活動的結束,並不是真正的結束,應使幼兒有進一步的探索可能,成為獲取經驗的開始。幼兒是學習的主人,所以我們老師要盡其所有、創設各種學習環境,讓幼兒能夠用眼看、用耳聽、用嘴説、用腦思考,全身心地積極地投入到探究中去,給幼兒自由展現的空間。讓幼兒在遊戲中、快樂中獲得知識,學得經驗。

大班科學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知識點:瞭解不同結構的牢固程度不同;

2、技能點:能搭建出牢固的正方體;

3、情感、態度:激發幼兒對結構的興趣,樂於嘗試各種情況;

活動準備:

搭建所需的相關材料。

活動指導:

1、 中班遊戲的探究點主要在:如何搭建牢固的正方體;

2、在遊戲材料提供上,根據參與幼兒的人數提供人手一份操作材料;

活動過程:

一、導入

1、提出問題,吸引幼兒興趣

教師:小智和慧慧想和大家玩個遊戲,但在此之前想請大家幫忙搭建兩個正方體。怎樣搭正方體呢?

二、教具展示

1、引導幼兒觀察操作教師搭好的正方體,討論各自的牢固性

教師:這兩個正方體怎麼搭的.?

哪個牢固呢?

三、操作過程

1、幼兒自由探索搭建正方體的不同方法

2、比較各種搭建方法,引導幼兒發現結構與牢固性之間的關係

教師:有哪些搭建方法?哪種更牢固?

3、教師利用幼兒搭建好的正方體展示不同紙張結構承重量的差異,吸引幼兒的好奇心,探究紙張結構之間的區別,並將記錄觀察結果

四、拓展

1、反思如何將結構與牢固性的關係更好地利用到生活中

五、總結

本節課通過幼兒的操作,幫助其瞭解如何通過改變物體的結構提高物體的牢固性。在此過程中,幼兒能保持穩定的情緒,主動積極地反覆嘗試。

大班科學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讓幼兒在實驗中發現摩擦產生靜電的現象。

2.體驗大膽猜想和認真驗證的科學探究過程。

3.激發幼兒對科學的興趣。

4.培養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於大膽探究和實驗。

5.願意大膽嘗試,並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活動準備:

塑料梳子、塑料尺子、塑料筆、塑料袋、碎紙片、鉛筆、水彩筆、百潔布、記錄單、筆

活動過程:

一、猜一猜,想一想。

教師:今天老師帶來了一些小紙片,請小朋友動腦筋想一想,如果不直接用手拿,有什麼辦法可以將紅色盤子裏的紙片移到黃色盤子裏?

二、玩一玩,試一試。

1.出示百潔布和水彩筆,提問:如果給你一塊布和一支水彩筆,你能完成剛才的任務嗎?

2.請個別幼兒上來嘗試。

3.教師演示摩擦起電的小實驗:用水彩筆在百潔布上摩擦後吸起碎紙片。

實驗後提問:這是怎麼回事呢?

教師:原來水彩筆在百潔布上摩擦後產生了靜電,可以吸起小紙片,這種現象叫做“摩擦起電”。

三、嘗試用不同材料進行摩擦起電的實驗。

1.出示實驗材料,幼兒逐一認識。

2.介紹記錄表,引導幼兒猜想並記錄。

3.幼兒實驗並記錄。

4.引導幼兒講述自己的發現。

四、教師小結。

活動反思:

“摩擦起電”是在“做中學”的思想指導下設計的一個大班科學活動,通過觀察、探究、猜想、驗證、發現、記錄、分享與表述,發揮了孩子們的主動性,通過該活動,孩子們對摩擦能產生靜電有了一個初步的認識,並能體驗大膽猜想和認真驗證的科學探究過程,基本完成了預設的目標。不過,活動也存在一些不足的地方,比如,活動進行的過程中沒有重視與孩子的.交流,沒有對孩子的回答給予肯定。在今後的活動中,我會注意貫徹“做中學”思想,引導孩子親歷科學探究的過程,並重視與幼兒間的交流。

大班科學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1、瞭解水的三態變化。

2、發展幼兒的觀察力體驗探索的樂趣。

教學準備:冰塊若干 乾濕毛巾兩塊 臉盆4個 鏡子每人一個 燈籠一個 電水壺一把

熱水許多 多媒體課件《小水滴的'旅行》

教學重點難點:知道水在自然界存在固體、液體、氣體三種狀態。

教學過程:

一、導入課題。

出示燈籠請幼兒猜燈謎:不洗不髒,越洗越髒,洗它不能吃,不洗反能嘗.(水)

幼兒自由討論

教師提問問題:

1、水能變成什麼?

2、天上為什麼下雨?

3、出示乾濕毛巾請幼兒討論濕毛巾怎樣變幹,毛巾上的水哪去了?

小結:小朋友説了那麼多水的變化到底水是怎麼變得呢?小朋友做實驗後就明白了。

二、做實驗

實驗一把冰塊放到熱水中觀察冰塊的變化,幼兒自由討論,並把結果記錄在紙上。

教師小結:冰受熱變成了水

實驗二教師在電壺中加少量的水並加熱,請幼兒討論水加熱變成什麼?並把結果記錄在紙上。

教師小結:水受熱變成水蒸氣

實驗三首先讓幼兒摸一下鏡子的感覺<涼涼的>,照一照自己在鏡子裏的樣子,然後把鏡子放到熱水盆上面一會兒,觀察鏡子與以前有什麼不同。幼兒自由討論並把結果記錄紙上。

教師小結:水蒸汽遇冷變成水。

請幾名幼兒把畫好的統計表講解一下並對做的比較好的幼兒給予鼓勵。

教師小結:冰受熱變成水,水受熱變成水蒸氣

三、觀看媒體課件

觀看多媒體課件《小水滴的旅行》邊看邊提問:

小水滴的家是什麼地方?太陽公公放出萬道金光小水滴發生了什麼變化?冷風一吹水蒸氣變什麼什麼?冷風繼續吹雲彩裏的小水滴有什麼變化?使幼兒加深對水的三太變化的瞭解。

大班科學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喜歡做動手操作的活動,對做小實驗產生濃厚興趣。

2.通過實驗,知道雞蛋在鹽水裏會浮起來。

3.培養幼兒小心、細緻學習習慣。

[活動準備]

雞蛋、鹽、水、課件。

[活動過程]

1.看課件:雞媽媽買了蘿蔔、青菜、鹽用籃子裝好準備回家,發現自己剛下的蛋不見了。雞媽媽着急的到處找,找呀找,發現雞蛋掉進一個深深的坑裏,雞媽媽怎麼也拿不出來,請小朋友幫雞媽媽想辦法。

2.雞媽媽來到127班,看見老師和小朋友把水和雞蛋放進罐裏,覺得很奇怪。小朋友要借雞媽媽的.鹽來用,原來小朋友在做“雞蛋浮起來了”的實驗。

3.小朋友把鹽放進水裏,小心的攪拌,雞蛋沉到水底還是有什麼變化,是沉還是浮,誰的雞蛋浮起來了。放鹽少雞蛋浮起來嗎?有放多少?請他把這個方法和同伴交流,告訴雞媽媽有個好辦法,“把鹽放進坑裏攪拌,雞蛋就會浮起來了”。小朋友在小心、細緻做着。並用圖畫、圖示、方法培養孩子的記錄能力。

4.接着使用課件,“放鹽→攪拌→雞蛋浮起來”。雞媽媽從坑裏拿到了蛋,謝謝小朋友幫忙。

5.小結:小朋友整理雞蛋的水罐,把實驗的方法告訴爸爸媽媽,共同分享描述自己“玩中學”感受和成就感。小朋友家裏有什麼東西也會溶化的,如:糖、豆粉放進水中用同樣的方法,看看有什麼效果。

活動反思:

一個小朋友偷偷用手指點鹽水,眉頭一皺説很鹹的。嘴巴不舒服,另一個小朋友説,你趕快去漱口。孩子們在取得直接經驗。藍鈞的雞蛋浮起來了,不小心水潑了,愛水的天性使他又去續水,雞蛋又沉下去了,又加鹽來攪拌。“做中學”、“愛玩”使他思維的“可逆性”在表現。操作過程比較簡單,孩子很快實驗成功,過程積極、愉快。在活動中培養孩子的記錄能力,在活動中讓孩子學會學習方法,通過圖畫、圖示、手工等方法進性大膽的表達和反饋,有助於個性發展。也可以準備孩子常見的可溶性物質:茶葉、肥皂、洗衣粉等做對比實驗。

大班科學教案 篇6

設計意圖:

在本次活動中,我以“讓誰先吃好呢”的故事情景為切入口,推動幼兒對於排序經驗的遞進建構。在開始部分,讓幼兒拿出動物卡片按從高到矮、從長到短、從重到輕給五個動物排序,這是動作水平的排序;然後,通過讓幼兒觀察排序圖,從毛毛蟲的角度用語言表述出從矮到高、從短到長、從輕到重的排序.這是表象水平的排序;最後,讓幼兒找出自己能得第一的優勢(這需要幼兒調動自己所有的排序經驗,並在頭腦中自如地進行逆向思維,才能很快找出讓自己先吃到“桃子”的“長處”),此環節的設置意在發展幼兒感知事物之間邏輯關係的能力,幫助幼兒逐步進行抽象水平的思考,最終達到擺脱具體事物、在抽象層次上學習數學的目標。

目標:

1.嘗試按多種特徵給動物進行正逆排序。

2.積極參與操作活動,感受排序活動的樂趣。

準備:

課件“讓誰先吃好呢”,小動物卡片每人—套。

過程:

一、初步瞭解動物的主要特徵

1.引出話題。

師:看,這是一個又大又香的桃子。你們想吃嗎?

師:森林裏的小動物也想吃。看看是哪些動物,請你們來説一説。

2.瞭解動物的主要特徵。

師:你們看,這是長耳朵的小兔,還有什麼樣的小動物呢?(幼兒用“xx樣的xx”的句式説一説小動物的特徵。)

師:數一數,一共有幾位朋友?(五位朋友。)

(析:教師引導幼兒完整講述動物的最明顯特徵和名稱,使幼兒對這五種動物的重要特徵有了清晰的認識,為接下來按多種特徵排序做了有效的鋪墊。)

二、按動物的某一特徵排序

1.按動物的高矮、長短等排序。

師:五個小動物都想先吃到桃子。讓誰先吃好呢?它們決定來比一比。

(1)按個子的高矮排序。

師:長頸鹿把脖子挺得高高的。你們猜,它會説比什麼才能讓自己先吃到桃子?

幼:長頸鹿想比誰最高。

(析:一個“猜”字把思考的主動權交給了幼兒。)

師:不錯,長頸鹿就是要比身高。(教師點擊課件:長頸鹿説:“比比誰最高,誰就先吃桃子。”)

師:你們看出來了嗎?誰最高?請你們比比小動物個子的高矮,按照從高到矮的順序給小動物排排隊。(幼兒用圖片操作。)

師(出示排序圖,如圖1):你們看,小動物是怎樣排隊的?你排對了嗎?是怎麼排的?

(析:讓幼兒在操作後説出排序的方法,能幫助幼兒內化排序知識。)

(教師點擊課件:“看見了吧?看見了吧?我的個子最高,桃子就該我先吃!”長頸鹿把脖子伸得長長的,準備去咬那個又大又紅的桃子。可是一個反對的聲音響了起來。是誰呢?)

(2)按耳朵的長短排序。

(教師點擊課件:“這麼做不行!”長耳朵兔子豎着耳朵跑過來。)

師:猜猜看,兔子會説比什麼才能讓自己先吃到桃子?(比比誰的耳朵最長,誰就先吃桃子!)

師:那就比比,看看到底誰的耳朵最長吧。請你們比比小動物耳朵的長短,按照從長到短的順序給小動物排排隊。(幼兒用圖片操作。)

(析:幼兒必須排除動物大小的干擾,才能正確地按耳朵的長短排序。)

師(出示排序圖,如圖2):你們看,小動物是怎樣排隊的?你排對了嗎?

(教師點擊課件:“看,還是我的耳朵最長吧,桃子就該我先吃!”小兔子説道。)

師:小兔子吃到桃子了嗎?有沒有其他動物反對呢?我們來看看。

(3)按尾巴的長短排序。

(教師點擊課件:“這樣也不對!”小猴子倒掛在樹上,大喊了一聲。)

師:猜猜看,猴子會説比什麼才能讓自己先吃到桃子?(比比誰的尾巴最長,誰就先吃桃子!)

師:請你們比比小動物尾巴的長短,按照從長到短的順序給小動物排排隊。(幼兒用圖片操作。)

師(出示排序圖,如圖3):你們看,小動物是怎樣排隊的?你排對了嗎?

(教師點擊課件:“我的尾巴最長,桃子就該我先吃!”猴子説道。)

(析:幼兒在猜想一操作一驗證的學習過程中,不僅掌握了按動物特徵排序的方法,更體驗到了學習數學要有嚴謹的態度。)

2.按動物的輕重排序。

師:猴子有沒有吃到桃子呢?我們來看看。

(教師點擊課件:“不行!”大肚皮的犀牛使勁兒地跺着腳説。)

師:剛才,長頸鹿要求比個子的高矮,兔子和猴子分別要求比耳朵和尾巴的長短,這一次大肚皮的犀牛會要求比什麼呢?它會怎麼説?(比比誰最重,誰就先吃桃子!)

(幼兒操作圖片,按從重到輕排序。)

師(出示排序圖,如圖4):看看,小動物是怎麼排隊的?你排對了嗎?

(教師點擊課件:“看,最重的是我吧!所以這個桃子應該我先吃。”犀牛朝着大桃子的方向哐哐哐地走了過去……)

3.按動物的高矮、大小、長短、輕重進行新一輪的'排序。

(教師點擊課件:“不行!”這時,一點也不起眼的毛毛蟲大喊一聲。)

師:毛毛蟲那麼小,它會想比什麼才能讓自己得第一呢?

師(出示前面4張排序圖):這些圖中,小動物在比什麼?是誰想的辦法?按照什麼順序排隊的?(幫助幼兒回憶4個動物排序的方法。)毛毛蟲也想先吃到桃子,它會和別的動物比什麼才能得第一呢?你們想想看。

(析:排序圖的出現使幼兒在回憶從高到矮、從長到短、從重到輕排序的基礎上,想到了毛毛蟲可以從矮到高、從短到長、從輕到重排序,讓自己得第一,從而化解了逆向排序這一難點。)

師:你們想出了不少辦法,我們一起來看看毛毛蟲想的辦法和你們一不一樣。

(教師點擊課件,如圖5:毛毛蟲説:“要比誰的個子最小,我是第一名;要比誰的耳朵最短,我也是第一名;要比誰的尾巴最短,我又是第一名;要比誰的體重最輕,第一名的還是我!我得了四個第一,所以,這個桃子就應該我先吃!”)

師:毛毛蟲得了幾個第一?是怎麼比的?

師(小結):小動物們為了得第一想盡了辦法,拿自己的長處比。聰明的毛毛蟲只是改變了比較的方法,按照從矮到高、從短到長、從輕到重的順序比,結果就完全不一樣了。

三、品嚐桃子

師(點擊課件):毛毛蟲得了4個第一,它一邊説着,一邊鑽進了大桃子的肚子裏,美美地品嚐着,邊吃邊説:“朋友們,一起來吃吧,桃子真好吃呀!”5個小動物一起分享着又大又紅的桃子。

師(小結):只要我們認真觀察,肯動腦筋,就會找到許許多多的排列比較方式。不僅可以從高到矮、從長到短、從重到輕排,還可以反過來從矮到高、從短到長、從輕到重排,這樣遇到問題時我們解決的辦法就會多一些。

四、拓展活動

師:你們想不想學學小動物比一比?請同桌的5個小朋友為一組,假設每組有一個桃子,想一想你比什麼才能讓自己得第一,先吃到桃子。

(析:在數學學習中,幼兒需要不斷地操作和應用,才能真正理解所學的知識。“比什麼才能讓自己先吃到桃子”的問題,使幼兒在應用中內化了正逆排序的經驗。)

大班科學教案 篇7

活動目的:

植物分為種子植物和孢子植物,我們最常見的植物一般為種子植物。而大多數的種子植物都有相同的基本結構:根、莖、葉、花、種子。讓幼兒識別種子植物所具有的結構及其相應的功能,並在最後完成一幅植物畫。

活動準備:

室外活動時讓幼兒多觀察植物的樣子,對植物的身體有相應的認識。準備2—3盆不同的植物;植物的.圖片及其生長過程的視頻(從種子發芽到開花結果);為每個孩子準備繪畫工具;一張向日葵的擬人畫。

活動過程:

1、激趣導入,引發思考師:

你們剛剛在外面看了那麼多的植物,有沒有發現它們和夏天還有春天的時候,有什麼不一樣呢?(讓幼兒起來發言回答)

師:對的,我們都看到秋天到了,樹上的葉子掉下來了。那我們小朋友有手、有腳丫、身體、還有嘴巴那麼多部位,才構成了我們一個完整的人,你們説,植物是不是也有很多部位呢?(邀請幼兒起來回答,描述自己看到的,並引導其説出正確的名字:根、莖、葉、花、種子。)

2、主動探究,自主建構師:

看來大家都還是十分了解植物的組成的,今天老師也請到了一位小朋友,它也是一種植物,它就是向日葵小朋友。(將事先準備好的向日葵畫拿出。)

師:我們小朋友吃了飯才能長大,那向日葵是不是也應該吃東西呢?有沒有人知道向日葵小朋友是用什麼吃飯的呢?都吃些什麼的呢?(請小朋友回答,用根來吃飯,水、各種營養)

師:除了根的功能,向日葵小朋友的其他部位又有什麼用呢?也請小朋友認真觀察老師接下來給你們看的圖片。(引導幼兒;葉子是植物的鼻子,有呼吸作用;莖是輸送養分,是植物的手和身體;花能夠形成果實,果實裏就有種子了)

師:所以,一般的植物都是由根、莖、葉、花、種子組成,有些植物還能結果。那向日葵小朋友和其他的植物是怎麼樣變成現在的樣子,讓我們先看看視頻,記得要好好觀察,小小種子是怎麼變出大大的植物的。(播放視頻,請幼兒回答)

3、操作實踐,加深認識師:

看來大家非常瞭解植物的身體了,那就請大家根據自己對植物的瞭解,來畫一種自己喜歡的植物吧。然後再上來和大家一起分享介紹自己的植物。(畫完後,請幼兒介紹指出畫上植物根莖葉等部分。)

4、拓展延伸師:

剛剛那棵生病的小樹,因為被壞人破壞了,還在掛點滴,你們掛鹽水的時候,是不是也很疼啊?植物是我們的好朋友,它們不單單能在烈日下給我們送來陰涼,還能給我們帶來新鮮的氧氣,所以我們一定要保護好植物,不要故意去摘它的葉子、花兒,用石頭扔他。我也帶來了自己的好朋友,給你們認識。(拿出自己帶的植物給幼兒看,並輕輕觸摸)植物是老師的好朋友,老師也希望你們能和它們成為好朋友,希望你們像老師一樣,要像對待我們自己的好朋友一樣對待它們,好嗎?

師:老師剛剛給你們家介紹的植物,只是植物界的一類,叫種子植物,其實還有蕨類植物、苔蘚植物,很多很多,如果你們還想了解更多的,那就回家和爸爸媽媽一起來尋找吧!

大班科學教案 篇8

活動目標:

1.探索將長條形紙製作成麥比烏斯圈,並等分不同的次數後會產生不同的現象。

2.大膽與同伴交流自己的操作方法和發現,對科學現象感興趣。

活動準備:

1.人手三張長條形的蠟光紙,剪刀一把,固體膠,每組若干個麥比烏斯圈供幼兒觀察。

2.視頻、過山車錄像一段、圖片立交橋

活動過程:

(一)師生互動,集體制作圓圈,發現圓圈等分後變成了兩個一樣的圈。

1.小朋友看老師帶來了什麼?請你想想紙條怎樣變成一個圈?猜猜從中間剪開它會變成什麼?

2.集體制作紙圈,再將紙圈沿中線剪開。

(二)探索麥比烏斯圈。

1、觀察麥比烏斯圈是怎樣製作成的,猜測沿中線剪開會是怎樣的。老師記錄。

2、幼兒嘗試製作麥比烏斯圈。

3、觀察二等分麥比烏斯圈後的變化,大膽交流自己的發現。老師記錄操作結果:一個象八字的大圈。

4、猜測三等分麥比烏斯圈的結果,並嘗試探索發現圈的'變化,激發對麥比烏斯圈現象的興趣。

5、觀察和交流探索結果並作記錄。一個大圈連着一個小圈。

(三)拓展並瞭解麥比烏斯圈在生活中的運用。

播放過山車的視頻和城市立交橋的圖片,感受麥比烏斯圈帶給人類的方便和快樂。

活動延伸:

展示畫有三條等分線和四條等分線的麥比烏斯圈,引發幼兒再次探索的慾望,發現等分不同次數後麥比烏斯圈變化,感受圈的神奇。

大班科學教案 篇9

活動目標:

1、在設疑——猜想——驗證的過程中,發現莫比烏斯環現象。

2、在多次操作嘗試中,激發探究的慾望,體驗科學操作的樂趣。

3、初步瞭解莫比烏斯環在生活中的運用。

活動準備:

各種紙環、紙條、膠棒、剪刀、記錄表、筆、筐、課件。

活動過程:

一、手指遊戲“變變變”。

用大拇指和食指變成一個圈、變成兩個圈

二、操作嘗試,發現莫比烏斯環現象。

1、操作比較沒擰過和擰過一次的紙環剪開後的區別。

1)(出示紙環)紙環也來做遊戲。怎樣把一個紙環變成兩個紙環?

示範:紙環對齊捏一捏,先在中間剪個口,再把剪刀伸進去,咔嚓咔嚓剪到頭。

2)幼兒操作。

你剪出了幾個環?(一個、兩個),將紙環送回家(兩處)

為什麼有的剪出來一個,有的剪出來兩個?發現了什麼祕密?(沒擰,擰過一次)

3)請兩名幼兒上前操作。

小結:沒擰的紙環剪過以後變成了兩個環,擰過的變成了一個大環。

2、操作比較擰過一次和擰過兩次的紙環剪開後的區別。

是不是隻要擰過的紙環都會變成一個大環呢?

1)幼兒再次操作擰過的紙環。

你剪出的紙環是怎樣的?(將紙環送回家)

同樣是擰過的紙環,為什麼有的剪出了大環,有的卻剪出了相扣的兩個環?

2)教師分別演示擰一下和擰兩下的紙環。

3)請兩名幼兒上前示範操作。

出示記錄表記錄並小結:擰一下的紙環剪過以後變成了一個大環,擰兩下的變成了兩個相扣的環。

3、猜測擰過三次或四次的紙環剪開後的'區別,並自主操作驗證。

擰三下的紙環剪開可能會變成幾個環呢?擰四下呢?

1)幼兒猜想、記錄

2)幼兒操作:先擰、再剪。

3)交流操作結果,並記錄在大記錄表上。

三、瞭解莫比烏斯環現象發現者和在生活中的應用。

今天我們玩的紙環有趣嗎?這是一種神奇的科學現象“莫比烏斯環”。早在150年前德國數學家莫比烏斯發現了這種神奇的紙環,人們就用他的名字將這種現象命名為莫比烏斯環。莫比烏斯環在生活中有許多運用:過山車、立交橋、機械傳送帶、打印機色帶等。

大班科學教案 篇10

活動目標:

1、使幼兒瞭解電池的外形、種類、及簡單的功能。

2、在嘗試性操作活動中,鼓勵幼兒探索正確使用電池的方法。

3、培養幼兒嘗試性精神及探索科學的興趣。

活動準備:收集多於幼兒人數的電動玩具;形狀、大小不一的電池;電池裝配示意圖。會發光的花兩朵。

活動過程:一、感知電動玩具有電池和沒電池時的不同狀態。1、

師:小朋友,你們看,電動玩具城玩具真多呀!想不想去玩一玩?等會把你在玩具城發現的祕密告訴大家,好嗎?

2、幼兒自由選擇玩具,老師巡迴指導

指導語:師:你在玩什麼?你發現了什麼?它是怎麼樣玩的?

3、集合:師:小朋友,電動玩具城好玩嗎?

你剛才玩的什麼玩具?發現了什麼?

對幼兒回答作簡要小結,如:你的玩具汽車是會動又會響的。

對不動、不響、不亮的玩具,可説:你的玩具是不能動的。

小結:剛才小朋友在玩具城裏玩得很高興,發現了許多關於玩具的祕密,有的玩具是會動的,有的會響、會發光,真好玩!你知道是什麼東西使你的玩具動起來、響起來、亮起來的?你玩具裏的電在哪裏?

可是有的玩具卻不會動、不會響、也不會發光,這是怎麼回事呢?

小結:原來電動玩具是要裝了電池才會動、會亮、會響的,沒有電池就不能玩了,要電動玩具一定要裝什麼?

二、認識電池並給玩具們選配合適的電池師:電池的本領真大,你見過電池嗎?你的椅子下面就躲着一位電池朋友,請你等會拿出來,看一看,摸一摸,告訴大家電池是長的怎麼樣的,你發現電池上有什麼祕密?

如幼兒找不到,師可提示:電池上有兩個數學上學過的符號,找找看在哪裏?或是:老師在電池上發現了這兩個符號,找找你的電池上有嗎?+在哪一頭,-在哪一頭?幼兒説出後請一幼兒上來一貼“+、-”

小結:電池真有趣,今天,我們看到了圓柱體的電池,有大的、小的,電池上還有“+、-”呢?

電動玩具裝上了合適的電池就可以玩了,在桌底下的'籃子裏有許多電池,下面請你給玩具裝上合適的電池,裝電池時看看你把電池裝在哪裏?你是怎樣裝的?有沒有什麼新的發現?

3、幼兒嘗試給玩具裝電池,老師瞭解幼兒安裝情況,引導幼兒觀察電池盒中也有“+、-”。

4、集合幼兒:

師:你們給玩具裝上電池了嗎?你把電池裝在哪裏?

請一幼兒將玩具拿上來,讓幼兒認識電池盒。

你們的玩具上都有電池盒嗎?在電池盒裏你發現什麼祕密嗎?

如幼兒説不出,則師:請你們再去看一看電池盒裏有什麼祕密看好了馬上回來。

小結:原來電池盒裏也有“+、-”和電池上的一樣,把電池裝在電池盒裏就可以玩了。

師:誰的玩具剛才裝了電池就可以玩了?師:你們真能幹!誰把這兩節電池裝到電池盒裏?

誰的玩具裝了電池還不動?

也請一幼兒裝電池,比較分析二朵花,並請不亮的幼兒參照亮的幼兒的示意圖在裝一遍電池,。並向他表示祝賀。

小結:電池上的“+”對着電池盒裏的“+”,電池上的“-”對着電池盒裏的“-”,“+”對“+”,“-”對“-”。

三、再次嘗試,體驗成功的喜悦。

師:裝電池時要看清楚“+”對“+”,“-”對“-”請另外再選一件玩具再去試一試。

1、幼兒裝電池後玩一玩玩具。

2、總結:師:這一次那些小朋友成功了?

電動玩具裝了電池,開關一開就能玩了,你還知道什麼東西也要安裝了電池才能用?玩好了,用好了怎麼樣?(要關掉)為什麼不能一直開着?

所以,我們要節約用電,時間長了,電會用完的,沒電的電池就變成了廢電池,廢電池可不能隨便亂扔會污染環境的。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