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看電影成長教育的觀後感

來源:文萃谷 3.31K

改編自同名小説的英國自傳性影片《成長教育》講述了英國倫敦20世紀60年代一個普通女孩的成長故事,獲得了巨大的成功。以下是本站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電影成長教育觀後感,希望你們喜歡。

觀看電影成長教育的觀後感

  觀看電影成長教育的觀後感篇一

今晚看的一部英國的電影《成長教育》。

故事的內容是我沒有想過的,之前的預測是如《早熟》這樣的片子。但長大的方式有很多種,這部影片給我們講述了另外的一個版本。

珍妮在女子學校裏一直是一個品學兼優的學生,父母對她的期望是考上牛津大學。她很喜歡拉大提琴,但爸爸告訴他:“愛好只是愛好”(hobby is hobby)。在一次意外的大雨中,一個陌生的中年男子大衞闖入了她單調的生活中,給多情的少女珍妮帶來了繽紛的藝術生活,這樣的生活猶如從平地裏躍入雲端。他們去聽高雅的古典音樂會,去參加名流藝術品拍賣會……珍妮享受着大衞給他帶來的美好。大衞向珍妮求婚,珍妮的父母以為自己的女兒的豪門美夢就要實現了,就在去協調婚禮具體細節的路上,珍妮發現了大衞的信件。原來大衞是個已婚男子,並且還有孩子。一切猶如從天堂墜入地獄,幾分鐘前,她還以為自己可以擁有全世界,可一轉眼此刻一無所有:她剛放棄了進入大學的自學考試,還和疼愛她的導師們翻臉,父母也幫不上什麼忙。這個聰明的女孩在恍然大悟後平靜地找到了老師的幫助,她通過自己的努力,重讀了一年,最後如願的考取了牛津。

“我想要的生活,沒有捷徑”。珍妮在對學校老師申請回校時鎮定地表達了她的領悟。傷害令人成熟,這幾乎是女人成熟的第一捷徑,但捷徑,往往是以最快的速度把你引到你最不想去的地方的那條路。珍妮足夠聰明也足夠幸運,還有點迷人,換做在中國國情,或許這個女孩已經遭到了周圍環境的拋棄。在影片中,我們看到了一位寬容善良的老師,看到了一位勇於面對另類挫折的.堅強女孩,所以最後我們看到了一個圓滿的結局。

心智趨於成熟後的珍妮看起來和周圍的同學沒什麼不同,她依然有着天真爛漫的臉龐和笑容。過去的愚昧已經成為了一種歷練,它幻化成心底的堅實部分,保護着她,帶她成長,長成一名真正寬容,善良,精明的女人。

  觀看電影成長教育的觀後感篇二

這是一部輕喜劇,也是很好的生活教育片。從女人的角度理解世界的電影不大多,拍得好看又不失啟示的更少,但《成長教育》是。女生應該看看這部電影。

電影中的女生一直嚮往法國,穿上黑衣服可以抽煙,嚮往小資的浪漫,渴望着成長。這樣的小女生往往難以抵制成熟男人的魅力。

電影中的父親,有點古板,喜歡管制女兒卻不大得法,他一生擔驚受怕,希望女兒考個好大學,過上體面的生活,和中國父母差不多。

電影中有一個騎着單車的青澀男生,説話都害羞的結結巴巴。另一個就是開着跑車的熟男,幽默,善於自嘲,會説討女人喜歡的話,見到女生的母親,他説:“沒聽説過你有個姐姐。”如果你是女生珍妮,會喜歡哪個男人?

其實熟男只是普通的商人,會使用不大光彩的小手段賺份錢,他沒有小資性的高雅,卻裝着高雅,很文藝似的,話題離不開音樂繪畫文學,約會的地方不外乎音樂會、藝術品拍賣行、昂貴的餐廳甚至浪漫的法國巴黎等等。

這樣足夠要命,尤其對有着小資夢想的女生來説,這是無可抵擋的誘-惑。結果,女生和熟男摩擦出所謂的愛情——紅塵俗世裏的泛泛愛情,女生以為遇到了人生真愛,其實這只是熟男到處留情的一齣戲。

女生和老師站在教室門口的對話可以解釋她為什麼如此成長。女生説:“與其畢業之後象老師那樣批閲無趣的作文,不如現在經歷真正的生活。”老師説服不了女生,女生也不認同老師的生活。老師往往鬥不過生活帶給女生的教育,尤其熟男對她的成長教育。或許老師只是希望女生朝着她所希望的目標走下去,但是女生卻不認同。

電影雖然説的是一個普通英國高中女生的成長經歷,但對中國高中女生來説,也有借鑑意義,畢竟女生的成長都是差不多的。

即使在英國,此時的珍妮也算不上是傳統意義上的“好女生”,在中國簡直算是墮落了。校長勸説:“沒有學位的人做不了大事。”女生反駁:“有學位的人也做不了大事,反正不是女人。讀書是很無聊枯燥的事情,教書也是很無聊枯燥的事情,大家都在相互折磨。你告訴我為什麼要這麼做。”

  觀看電影成長教育的觀後感篇三

影片《成長教育》描寫一位16歲女孩面對成長經驗、家庭期許,以及突如其來的迷人愛情介入下,從女孩轉變成女人的心境歷程,成長無捷徑——電影《成長教育》觀後感。16歲的珍妮是一個聰明開朗的小姑娘,就讀於英國倫敦鄉下一所女子學校的預科班,她的成績很好,是眾所期待考上牛津大學的"種子選手"。某天,她遇見了成熟時髦、風趣迷人的男人大衞,並閃電般地與他陷入愛河不可自拔。大衞帶她見識了大都市的燈紅酒綠和浮華奢靡,這一直是她非常向往的生活。在此之前她從來未曾想過,這種生活如此輕易就能得到。很快她就沉迷其中不可自拔,備考牛津的念頭也被拋諸到九霄雲外。

與大衞一起的日子看起來是如此美妙,但是某一天,真相卻如一記磚頭重重地敲在珍妮頭上。她從一個天真活潑的女學生變成了一個世故圓滑的女人,她開始反思這種生活是否真的是她想要的……

《成長教育》適合每一個少女觀看。它並不是説教,相反是用切膚之痛來讓人清醒。然而電影之外的我們要成長,並不用非得真實經歷一番不可。這部影片就告訴了每個女孩,在成長為一名公主的路上時沒有捷徑的,當現實生硬的告訴你,這個世界沒有王子,你還會相信童話嗎?王子和騙子只是一個男人的兩面,那麼經歷一番過後,我們還是會回到起點,回到努力成為公主的艱辛道路上。

影片一開頭是在歡快的音樂中出現的各種遊戲的簡筆畫,給人一種青春萌動的感覺。而事實上珍妮也的確是一個年輕,聰明,漂亮,還在課堂上積極舉手發言的中學生,在青年管絃樂隊拉大提琴,學拉丁文,看英語書,按照父親的要求朝牛津努力。但是這種顯得太過功利的目標下,女孩的叛逆也顯而易見,或許她之後想要走人生捷徑的選擇也是這種功利教育所造成的。當年輕女孩在雨中邂逅開着高檔車的成熟男人,幽默風趣的談吐,如果你遇見的是一個會説:“正常情況下,你應該拒絕和陌生人説話,觀後感《成長無捷徑——電影《成長教育》觀後感》。但是我熱愛音樂,我擔心那把大提琴禁不起雨淋,你可以把它放到我車上,然後你跟着車走。”你會説不嗎。之後那懂得音樂,高雅的品位深深的吸引着年輕的女孩,她似乎可以提前看到自己想得到的一切。之後大衞帶着珍妮頻繁的出入高級場所,音樂會,高級酒吧,拍賣會,旅行,少女漸漸迷失在這些燈紅酒綠之中。她覺得這就是她想要的一切,而且大衞可以讓她得到一切而不是辛苦的去考牛津,她唯一的底線是等到她17歲生日,最後她退學了。然而大衞並不真的童話裏的王子:她發現他所謂的房貸工作就是給黑人介紹住處,然後一些害怕有色人種的白人老太太就會害怕,他就低價收購她們的房子再高價賣出來賺取差價;所謂藝術品工作就是以手段騙取或是低價收購普通人手上的文物和藝術品。並且就在他們訂婚後,她才發現大衞已經結婚生子,她更不是第一個和大衞一起的女孩了。夢醒了,所謂的王子充滿了謊言。值得慶幸的是,珍妮最後還是回到了自己努力地道路上,並且明白成功之路沒有捷徑可走。

《成長教育》並不單單是探討女孩自身的教育和成長過程,事實上,影片也在檢討父母的教育所存在的問題。當真相浮現後,珍妮忍不住大聲質問父母:“如果説愚蠢的女學生總會被光鮮年長的男人吸引,那你們倆呢?”片中的父母一心只想讓自己的女兒將愛能過上高檔生活,但他們起初的教育除了功利以外還無可厚非,只是當大衞每次要求帶珍妮出去時,編出的各種冠冕堂皇的理由,勢力的他們完全喪失了鑑別能力。甚至最後大衞向珍妮求婚時,他們卻鼓勵她,放棄努力已久的牛津,嫁給大衞,理由是:他給你的所有一切便是教育的目的。這時,影片對於這對父母失敗或者説根本錯誤的教育揭露無遺。

《成長教育》所展現的教育層面是多層次的,有父母的教育,有傳統的學校教育,有自我教育和挫折教育。影片中所提到的學校教育也是存在缺陷的,儘管老師們在珍妮和大衞交往的過程中曾給予警告,但是事實證明我們的學校教育是多麼的缺乏説服力,太過教條化,根本無法使年輕人感知和理解。但是影片最後還是寄希望與廣泛的學校教育的,珍妮最後迷途知返,在原來的老師的幫助下,順利考入了牛津,回到了女孩的正常成長道路上。

片中珍妮熱愛法國,她學生時代的一切努力就是為了去法國,後來大衞的到來讓她夢想成真。然而過早的夢想成真只會讓人覺得心靈上的迅速蒼老。當她過後回想起穿着法國女人風格的衣服,在街上和其他情侶一樣跳舞喝酒的時候,她覺得自己就像一個老女人沒有了夢想。當經歷過一切後,物質過,浮華過,再回到牛津的純真裏,她便更懂得珍惜這一切。當她重新和年輕男孩在一起時,男孩説將來要帶她去巴黎,她依舊錶現出對那裏的神往,就好像她從沒去過一樣。事實上,我們的夢想如果不是經過我們自己的努力而達成的,你會發現,它始終不如自己所想象的美。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