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劉國小校外課程資源開發計劃

來源:文萃谷 2.81W

時光在流逝,從不停歇,又迎來了一個全新的起點,來為今後的學習制定一份計劃。好的計劃是什麼樣的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莊劉國小校外課程資源開發計劃,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莊劉國小校外課程資源開發計劃

一、研究背景:

上個世紀九十年代以來,這個世界正在經歷着一場前所未有的變革,科技和信息把我們帶入了一個全新的時代,知識經濟作為一種新的經濟形態不以人們的意志為轉移地悄然興起,知識產品生產和腦力勞動在整個社會生產系統中佔據了主導地位,知識上升到社會經濟發展的基礎地位;全球化時代的到來,國家與國家、個體與個體之間的交往日益頻繁;可持續發展觀念和戰略既要求社會成員具有終身發展的願望和能力,又要求發展和保護並重。

面對全新的社會背景,基礎教育如何把學生培養成具有健全的價值觀和負責的生活態度,具有創造意識和能力,善於發現和探究,具有參與社會實踐的能力,善於和他人共同生活、工作,具有社會責任感和生態倫理意識,能夠與周圍環境和諧相處成為各國課程改革的核心命題。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在觀照歐美各國和日本、中國台灣和香港地區的課程改革的基礎上適時地提出了在我國中國小開設校外課程資源。

但是,在國內,校外課程資源沒有現成的經驗可循,特別是國小。目前全國第一批三十八個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實驗區在課改中碰到的最大困難即是如何實施校外課程資源開發。一方面,教育部下發給各實驗區的《綜合實踐活動指導綱要》僅僅給出了課程目標、內容、實施和評價的一些大的要求和原則,缺乏大量的可供借鑑的案例,給課程實施帶來了操作上的重大困難;另一方面,校外課程從課程資源上説具有極強的地方性,不同地區自然條件、社會經濟文化狀況、文化傳統千差萬別,使得校外課程在具體的課程內容上不可能統一,無法形成統一的教材或參考資料,校外課程資源本身特有的生成性也拒絕固定的統一教材,這對於習慣了以教科書和教參為教學原點的國小教師來説,一下子無所適從;第三,近年來,高中段的研究性學習蓬勃開展,已經有了一批成果,出了不少書,但是,以國小生的生理心理特點和知識、能力儲備,根本無法搬用高中研究性學習的經驗。

因此,加強國小校外課程資源的實踐探索,積累課程實施經驗,對於當前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十分重要而迫切,而且,從課程本身的特點來講,每所學校必須在經歷了校外課程資源之後才能獲得課程實施的經驗,才可能在新課程全面推行的時候不致於手忙腳亂,無所適從。校外課程資源不可能按照別人探索出來的現成模式去套用,只能從同類型學校的經驗中得到一定的借鑑。所以,不管是對校外課程資源經驗的積累還是對課程實施規律的探索,作為莊劉國小,非常有必要化力氣進行校外課程資源的研究和實踐。

二、研究的目的意義

1、推進學生對自然、社會和自我之內在聯繫的整體認識與體驗,發展學生的創新能力、實踐能力以及良好的個性品質。

2、轉變教師教育教學觀念,提升教師教育科研能力,積累校外課程資源教育經驗,為課程的正式實施做好師資準備。

3、以課題研究帶動學校在教育質量、教育科研、師資隊伍建設、校園文化建設、學校管理等方面的全面提高,提升辦學層次。

4、為國小校外課程資源提供有效案例,提供我校開展校外實踐活動的一些共性經驗。

三、研究的主要內容

1、國小校外課程資源的開發

(1)國小低年級主題實踐活動資源開發

(2)國小中年級校外課程資源的開發及學習

(3)國小高年級校外課程資源的.開發

2、國小校外課程資源的組織實施

(1)國小低年級主題校外實踐活動課程的組織實施

(2)國小中年級校外課程資源的組織實施

(3)國小高年級校外課程資源的組織實施

3、國小校外課程資源的課程評價

4、國小校外課程資源的組織管理

5、信息技術在國小校外課程資源開發中的作用

四、研究的主要步驟

1、準備階段(20xx年9月-20xx年11月):

(1)成立課題研究的組織機構

(2)分層次學習課程改革的相關理論,做好教師培訓;

(3)送骨幹教師到外地參觀學習;

(4)強化勞技學科、信息技術學科師資隊伍;

(5)制定詳細的研究實施方案。

(6)落實社區校外實踐活動基地;

2、組織實施階段(20xx年12月—20xx年12月):

(1)舉行課題開題儀式;

(2)分年段按計劃開發校外課程資源;

(3)對開發過程進行動態管理和調控;

(4)定期組織校外課程資源工作交流和階段成果彙報觀摩活動;

(5)在實施過程中組織教師動態培訓,外出參觀學習;

(6)採集研究有關數據,積累資料,完成研究內容中規定的五大塊研究任務。

3、總結階段(20xx年5月):完成課題研究主報告。

五、研究的主要方法:

行動研究法

六、研究的條件分析:

1、學校主要領導對校外課程資源開發高度重視,有一定的教育科研經驗,承擔過市級課題的研究。

2、學校在現代教育信息技術方面後來居上,建成了功能完備的校園網,為校外課程資源的開發準備了優良的網絡條件。

3、近幾年,教師結構發生了重大變化,青年教師在教師隊伍中佔了絕大多數,為教育科研提供了師資隊伍基本素質上的保證。

4、學校所在的社區管理作了重大改革,客觀上為學校開展社區服務和社會實踐活動提供了良好的條件。

七、研究的組織管理:

1、成立課題研究領導小組:

組長:

副組長:

成員:

2、按教師個人特長,建立指導教師組,並在組內按年級進行相對指導分工。

3、班主任組織班內校外活動分組管理和協調。

八、研究的主要措施:

1、根據學校現有條件,合理校外活動指定領域和時間。

2、根據不同年齡段學生的生理心理特點和知識背景,在活動安排上由淺入深,體現由扶到放。一、二年級段以教師主導的集體活動為主,以口頭表達教師要求的活動過程中的所見所聞所想,儘可能地讓學生在表達時有自由選擇的餘地;三、四年級學生能按照學習包所規定的範圍和提示的要求相對獨立地完成活動,在規定範圍內有自己選擇研究、體驗對象的自由,有書面的活動記錄和認識體會,有活動過程中必要的設計活動和實踐服務活動,必須使用信息技術手段,掌握基本的調查、資料收集的方法,並注意科學性;五、六年級則在學校提供的大的選題範圍內自己去發現問題,提出研究課題,在指導教師指導下完成研究活動,要求整個過程符合科學研究的一般規範。

一、二年級注重的是對自然、社會和自我的初步感知;三、四年級注重的是對自然、社會和自我的進一步認識、體驗,並能參加符合自身年齡特點的實踐,把自己的想法運用在實踐中;五、六年級則側重培養學生的獨立探究的能力,強調理性思維和綜合性。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