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教案設計範文(精選10篇)

來源:文萃谷 3.46K

作為一名教師,時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依據,有着重要的地位。那要怎麼寫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教案設計範文,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教案設計範文(精選10篇)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教案設計 篇1

教學目的:

1.理解字詞意思及詩句的意思;

2.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3.有感情地朗讀、背誦這首詩;

4.感受詩句語言質樸,感情真摯的特點。

教學重點:

想象詩中描寫的情景,體會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過程:

一、揭題

今天我們學習一首古詩――《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作者是唐代著名詩人王維。王維很有才華,他的詩被人譽為“詩中有畫,畫中有詩。”這首詩是詩人十七歲時離開家鄉,遠在京城長安寫的。

二、初讀

我們先把詩讀正確、連貫。

教師範讀自由讀 指名讀。

三、精讀理解

1.請再讀題目,想一想,哪個字寫出了詩人離開親人的心境?(憶)

圍繞“憶”字,你能提問,啟發大家思考嗎?(根據學生質疑,板書)

(簡單的疑問根據詩題釋疑,重點為:“九月九日”:重陽節,古人有在重陽節這天插着茱萸,登高飲酒風俗;“山東”:指華山以東王維的家鄉蒲州,與今天常説的山東不同。)

(評學生:你好學、善問、愛動腦子,相信你會越學越聰明的。)

對未能解決的疑問讓我們在詩中尋找答案。

2.出示自學要求:(小黑板)

①默讀古詩,劃出自己不懂的字詞,藉助工具書理解,並説説句意。

②四人一組思考、討論黑板上的問題。

3.檢查一、二行的學習情況:

①“憶”是什麼意思?請同學們看看一二兩行,找找哪個字就是憶的意思?題目的意思就是――(板書:思)

②(點黑板)怎樣思念親人呢?(“倍思親”。“倍”:加倍)什麼時候“倍思親”?(“每逢佳節”,“逢”:遇到。)可見詩人平時怎樣?(出示:詩人平時 ,每逢佳節就 。)

③詩人為什麼會平時思親,“每逢佳節倍思親”呢?

生答:因為“獨在異鄉為異客”。(板書:獨、異。)釋:獨,異客。這句話是説 。(句意讓學生説。)

④導:“是啊,詩人所處的環境是陌生的,看見的所有的面孔也是陌生的,怎能不感到孤獨、寂寞呢?讓我們讀出詩人寂寞的',極度思念親人的感受。(指名讀→評:突出獨、異、倍→範讀→指名讀、評議)

⑤這是一種多麼真切的感情啊。“每逢佳節倍思親”,它已成為千百年來廣為傳誦的名句――讓我們再次朗讀一二行。

⑥過渡:(填空:因為詩人 ,所以詩人平時 每逢佳節就 :看到長安菊花開,他會想到 的菊花盛開的樣子;看到長安的親人團聚,他會想到(誰幹什麼);看到長安的人們重陽登高,他會想到(誰幹什麼)。)

4.指導學習第三、四行

①詩人極度思念親人,想到兄弟們幹什麼?(生齊讀三四行)有什麼不理解的字詞?(標出字:遙、遍,説字義)再説句意。(板書:登高)

②詩人在家時,總和兄弟們一起登高,可見獨自在外,多麼遺憾啊。他知道家鄉的兄弟們此時此刻也一定在思念着詩人呢。現在,就請你們做詩人的弟弟妹妹,説説家鄉的兄弟們會怎麼想,怎麼説?

5.自由讀這首詩,説説這首詩詩句的意思(指名説)。

那這首詩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6.朗讀指導,並背誦。

①點撥:這首詩感情真摯,語言樸實無華,這是我們在寫作文時應該好好學習的。讓我們再有感情地讀這首詩,想象詩中的意境,體會作者的感情

②配樂範讀→自由讀→指名讀→齊讀。

③練習背誦。(師生接龍背→指名背)

四、比較,明中心

1.學了這首詩,我們再來看王維的另一首詩――《雜詩》。要求:自學,説説詩意,再比較它與《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有什麼相同之處,又有什麼不同之處?

出示:雜詩

君自故鄉來,應知故鄉事。

來日綺窗前,寒梅著花未?

注:來日,出發前來時。綺窗,雕着花紋的窗户。著花,開花。

2.交流。

相同之處:表達了詩人思念家鄉的深情,語言樸實無華。

不同之處:在於《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通過思念兄弟登高來寫思念親人之情;《雜詩》寫問朋友寒梅開花沒有表達對故鄉一草一木的深厚情感。

五、作業

1.國慶佳節即將來臨,你如果有親人在外地打工,你能用一段話寫寫你對他的思念嗎?

2.如果沒有親人在外工作,就把自己當作王維的弟弟妹妹,想想你重陽登高了,怎樣用一段話表達對他的思念之情呢?試寫一段話,也可以試着寫詩,不要怕,試試看。

板書設計:

(怎樣)倍

九月九日 憶 山東兄弟

(為什麼)獨、異 登高(幹什麼)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教案設計 篇2

教學目標:

1、能熟練地,有感情地朗讀全詩,背誦全詩。

2、深入體會詩句所表達的思想感情,引導學生感受古詩這一獨特藝術形式的美。

教學重點:

深入體會詩句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感受古詩這一藝術形式的美。

一、感受課題,歌曲鋪墊

在遙遠的古代,當深深的思念、濃濃的鄉愁湧上心頭,許多詩人就用手中的筆來表達內心的無盡思念。今天讓我們細細地來品味一首王維的思親佳作——《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提前板書)齊讀課題。

二、揭示課題。初讀古詩

1、從題目中,你感受到了什麼?(憶,兄弟,感覺到一種思念親人的感情;九月九日是重陽節,更想念親人;山東是華山以東,王維的家鄉)。

2、帶着這種感受再讀一遍。

3、同學們讀得太有感情了,那作者王維究竟何許人也?他為什麼要寫下這樣一首千古絕唱呢?誰在課前預習了這部分?給大家展示一下:作者,背景。

4、你們預習的真好,其他同學也要向他們學習這種課前預習的好方法。重陽佳節本色家人團聚的日子,可年少的王維卻早早的品嚐到漂泊他鄉,孤獨一人的滋味,心中怎能不思念親人呢!下面我們就懷着思念之情來初步感受一下這首詩,師範讀,生聽準字音,感受節奏,韻味。

5、聽:聽錄音讀準字音。知詩人、解詩題、明詩意、悟詩情

1)誦讀斷句;

2)查找資料;

3)理解詩解;

4)體味詩情。

我們繼續運用這些方法穿越時光的隧道重返唐朝,看看少年王維當時是懷着怎樣的心事來寫這首詩的。請你再讀古詩:逐字逐句的體會詩句,不明白的地方看書下注釋,查閲工具書或向別人請教。

三、抓詩眼感悟詩意。體會意境

(一)感悟:獨在異鄉為異客。

1、誰來彙報你讀後的感受?(詩人很孤獨)從哪裏看出詩人的孤獨?出示第一句詩:獨在異鄉為異客。

2、抽讀。

3、重點體會:異鄉異客。

①同學們,哪個字給你感受最深?(異)你能從這兩個“異”讀懂些什麼,體會到一些什麼?(詩人所處的環境是陌生的,看到所有的面孔也是陌生的,遠離家鄉、無依無靠、舉目無親)②不過老師有個疑問:當時的長安是熱鬧的、繁華的,可為什麼在這樣繁華熱鬧的地方,詩人卻感到孤獨寂寞呢?還從哪個字看出來?

4、重點體會“獨”。

①你對這個“獨”有什麼體會?在你平時的生活中是否也有過這樣的感受?(生暢所欲言)請你結合自己的體會想象:先自己説一説

②當詩人身邊的人成羣結隊出去看熱鬧的時候,而他卻____,____;

當詩人看到有人約了親朋好友聚在一起的時候,而他卻____,____。

③同學們的想象力真豐富,那麼怎麼能讀出作者那種獨自在外、人地生疏的寂寞心情呢?指導朗讀。(生讀後總結)有孤獨的感覺,很孤獨,特別孤獨……

(二)感悟:每逢佳節倍思親。

過渡語:詩人是如此的孤獨無助,怎能不叫他——(思念),這種思念是那麼的——(深刻),以致他寫出了這樣的一句千古名句——(每逢佳節倍思親)!

1、出示詩句自由朗讀:你覺得這句詩哪個字寫得好?(倍)從“倍”字你能讀懂些什麼?

是啊,平日裏的思念尚可忍受,然而面對重陽佳節,往事歷歷在目,此時此刻王維的內心該是多麼的痛苦啊!看誰能真正瞭解王維,想象合理。

2、

詩人居無定所,漂泊他鄉,平日裏常常____,如今面對良辰佳節,____

詩人舉目無親,無依無靠,平日裏常常____,面對今天的良辰佳節,____

3、引誦:的確,這詩句道出了多少漂泊詩人對家鄉親人的深深思念,勾起了多少天涯遊子對家鄉往事的點點回憶!同學們,“每逢佳節倍思親”流傳至今僅僅是指重陽節思念親人嗎?

當國慶佳節,普天同慶時,遠在他鄉的莘莘學子,用詩句對家裏的親人説:“_每逢佳節倍思親___”

當(中秋來臨),(遠在外地求職謀生)的人們,(對着空中高掛的明月),只能用這樣的詩句遙寄對家鄉親人的思念:“____”

當(除夕之夜),家家户户歡聚一堂,遠在異國的海外遊子,抱着對家人的無盡思念,用詩句來道出他心底的肺腑之言:“____”

小結語:千百年來,這詩句成為遊子思念的名言,打動多少遊子離人之心!4、想象畫面:請同學們輕輕地讀這兩句詩,邊讀邊想象,你的眼前將浮現出一幅怎樣的畫面。在這眾人團聚歡笑的重陽佳節,遠在異鄉的`王維可能在哪裏?他看到的什麼情景?他耳邊傳來的是什麼?他的心裏是一種怎樣的感受?學生聯繫自己的直接經驗與間接經驗,對此展開了充分的想像。有的説,王維可能在旅店裏,聽見街上人們呼朋引伴相約去登高,而自己卻孤獨寂寞,十分惆悵,想起了遙遠的故鄉與親人;有的説,王維也隨着人流來到當地的高山上,看見大家都插上了茱萸,不由地想起往年與兄弟們一起説説笑笑,一起登上家鄉的最高峯的快樂情景,嘴角不由浮現出笑意。而這時一陣喧鬧聲讓他意識到自己是旅居他鄉的客人,不由心中浮現出淡淡的鄉愁,他極目向遠處望去,可浮雲遮望眼,他多麼想插上翅膀,飛到家鄉,飛到親人中間呀

5、指導誦讀:指名讀,小組讀,男女讀,聽出了寂寞,聽出了孤獨,聽出了思念。當深深的思念,濃濃的鄉愁湧上心頭,王維用詩這一最美的語言,讓生活在一千三百多年後的我們,同他一起感懷,一起哀傷,也讓我們一起再來讀讀這兩句詩。

(三)感受兄弟情深。

1、詩人王維在重陽佳節深深思念着家人,那家裏的親人是否也在思念着他呢?從哪裏看出來?

2、朗讀: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3、理解詩句“遙”字你體會到什麼?為什麼説“少一人”?

4、想象畫面:讀讀這兩句詩,你的腦中出現了什麼畫面。(説詩意)

4、出示重陽節的風俗,觸景生情的王維心中該是多麼難過啊!

5、角色體驗:

①如果你就是王維日思夜想的兄弟,你在登高時會怎樣思念自己的兄弟,在心裏會對兄弟説些什麼?

②哪一位願做詩人王維,你想對你思念的、同時也在思念你的兄弟説些什麼呢?王維想,以前在家鄉時,

每逢重陽節,總要和兄弟們頭插茱萸,

手挽着手去城外登高遠眺。大家歡聚在一起,是多麼讓人高興啊!如今我們卻天各一方,不能相會……此時此刻,兄弟們一定也在登高聚會,西望長安,思念着我呢。而如今,這一切都只能出現在回憶之中,重陽是別人的,團聚是別人的,屬於自己的那支茱萸,又在哪裏呢?同學們,願意和王維一起追憶一下那久違的畫面嗎?讓我們閉上眼邊讀邊想。讀這兩句。

5、角色吟誦:千言萬語道不盡雙方心中深深地思念,還是讓我們用詩句來表達吧!(王維一組讀一二三句,兄弟一組讀第四句)

四、感情誦讀。積累背誦

1、又一個離家的重陽節,我獨自站在異鄉的窗前,面向家的方向,深情地吟誦着——

2、又一個離家的重陽節,我獨自登上異鄉的高山,回想遍插茱萸的團圓場面,大聲地吟誦着——

配樂讀:就讓我們都來做一回王維。再次深深地想念山東的兄弟吧!

3、背誦:讓我們把這份思念之情長留心中,跟着悠揚的古箏琴聲一起來背一背。

五、總結全文,感情昇華

結束語:同學們,短短的28個字,將道不盡的離愁,訴不完的思鄉,曲折有致的鋪展在我們的面前,歷經1200多年,當我們今天再次讀起它的時候,湧向心頭的又豈止是感動?在不知不覺間我們也走進了這濃濃的鄉愁中,今後無論走到哪裏,同學們都不要忘記親人,不要忘記故鄉。月是故鄉明,回家的感覺真好!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教案設計 篇3

教學目標:

1.讀準“茱萸”的讀音,理解“異鄉”、“異客”、“倍”的含義。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吟誦古詩,在理解大意地基礎上背誦。

3.能展開想象描述古詩畫面,感受詩人獨在異鄉、思念親人的感情。

教學過程:

一、話題導入,瞭解鄉思(2分鐘)

1.看圖片,説節日

師:我們中華民族有許多重要的節日,同學們觀察圖片,説説它們是哪些節日。(依次出示春節、清明節、端午節的圖片,生猜。)

2.聊重陽,談習俗

師:(出示重陽節的圖片。)這一張圖片是哪一個節日?對,這就是重陽節。重陽節的時候,我們都會做什麼呢?

3.揭詩題,解題意

師:那麼,重陽節是哪一天呢?(板書:九月九日)農曆的九月節日是重陽節。在一千多年前的唐朝,有一位詩人就寫了一首關於重陽節的詩,叫做——《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板書:憶山東兄弟)一起讀詩題。

師:九月九日重陽節,詩人沒有和親人在一起,很想念他的親人,“憶”在這裏是“想念”的意思。“山東”和現在的山東省不一樣,它是指華山以東的地區。再讀詩題,注意停頓。(板書: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設計意圖:本課導入採用“圖片導入法”,讓學生依次猜一猜有關節日的圖片,進而聊一聊重陽節,指導重陽節是家人團聚的日子。再揭示詩題,在理解“憶”和“山東”的含義的基礎上讀好詩題的停頓。“圖片導入法”能將結合學生的生活經驗,激發學習的興趣。】

二、吟誦古詩,初感鄉思(8分鐘)

1.讀古詩

師:這首詩寫了詩人在重陽節的所思所想,誰願意朗讀給大家聽?要注意“茱萸”讀作“zhū yú”。

2.吟古詩

師:我們剛才讀詩的方法是現代人的讀法,那麼我們古人運用平長仄短來吟古詩。(出示平仄)標上平仄,就是這樣一首詩。認真聽,老師是怎樣吟詩的。

師:誰願意先來吟給大家聽一聽?

師:在這樣的吟詩聲裏,你有怎樣的感受?

【設計意圖:初讀古詩時要讀得正確、流利,注意生字生詞的讀音。在此基礎上,按照以平長仄短來吟詩,使學生初步從誦讀中感受該詩的孤獨感和思鄉情。】

三、解讀古詩,理解鄉思(15分鐘)

1.前兩句

(1)獨在異鄉為異客

師:重陽節本是一家人團聚的日子,可詩人卻説(出示:獨在異鄉為異客)——獨在異鄉為異客。詩人説了兩個相同的字——“異”。“異鄉”的意思是——他鄉;“為異客”的意思是——做他鄉的客人。如果我們此時在杭州,那麼我們就可以説杭州是——異鄉,我們是——異客。

師:身處他鄉的詩人是和很多在一起的嗎?不是,而是——獨自一人。我們從“獨”能夠看出來。“獨”除了表示詩人只是一個人,我們還能夠感受到——詩人內心是孤獨的。(板書:孤獨)想象一下,詩人會在怎樣的情況下感受到孤獨?

師:這種在他鄉的孤獨的感受被詩人寫了下來,叫做——獨在異鄉為異客。

(2)每逢佳節倍思親

師:因為孤獨,所以容易思念,尤其是在——重陽佳節的時候。所以,詩人又説(出示:每逢佳節倍思親)——每逢佳節倍思親。這種思念(板書:思念)是普普通通的想念嗎?而是——更加思念、非常思念,我們是從——“倍”字感受到的。

師:每一個漂泊的人都有着對家鄉的回憶,都有着對親人的思念。如果你是詩人,你會思念親人什麼呢?

師:對親人的思念不僅僅會在重陽節才有,詩人還會在什麼時候或者什麼情況下“倍思親”呢?

師:當春節來臨,一家團圓的時候,遠在他鄉工作的人們會説——每逢佳節倍思親;當中秋月圓,闔家同慶的時候,遠在他鄉求學的人們會説——每逢佳節倍思親。詩人在重陽節的這句“每逢佳節倍思親”就這樣道出了人們對親人的無比思念,成了千古名句。一起讀——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2.後兩句

師:詩人就是這樣深深地思念着自己的親人,而他的親人此時在幹什麼呢?(出示: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朗讀。你發現了什麼?

師:對呀,他們在登高山、在插茱萸。登高是古時候重陽節的風俗,這種風俗一直流傳至今,你有沒有過重陽節登高的經歷?

師:茱萸是一種香草,古時人們以為重陽節插戴茱萸可以避災克邪。這兩句是在説——遙想兄弟們今天都在登高,遍插茱萸時少我一個親人。

師:你腦海中出現了怎樣的畫面?

師:如果你是詩人的兄弟,在登高時,你會想些什麼?

師:如果你是詩人,此時寫一封家書給家人,你會在家書中寫些什麼?

師:千言萬語都化成了一句詩,那就是——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3.描述

師:這首詩前兩句寫自己,後兩句寫兄弟,由自己想到兄弟,字裏行間都是濃濃的思念。學習至此,我想我們每個人都能夠感受到詩人重陽思鄉的感情,你能結合板書發揮想象用自己的話描述一下這首詩的畫面嗎?

4.吟詩

師:同學們,這就是簡單的古詩帶給我們豐富的想象啊!當我們學習了這些的時候再來吟詩,我們就要注意把自己對於“每逢佳節倍思親”的感受用聲音表現出來。就讓我們再一次用吟詩的'聲音傳達我們心中對家鄉、對親人的思念吧。

5.作者

師:《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為我們打開了思鄉的,這首詩的作者——王維。(出示:王維,字摩詰,唐代詩人。這是王維十七時的作品。王維當時獨自一人漂泊在洛陽與長安之間,他是蒲州(今山西永濟)人,蒲州在華山東面,所以稱故鄉的兄弟為山東兄弟。)結合資料,你發現了什麼?你想對王維説些什麼?十七歲的王維就是用這種樸素的語言來表達內心的思念。

【設計意圖:解詩通過前兩句和後兩句來進行。前兩句寫詩人自己,從“異”字入手,讓學生感受身在他鄉的孤獨感,由此產生對親人的思念。後兩句寫詩人兄弟,從“登高”和“少一人”入手,結合學生的生活經驗,通過想象説話進行思維激發,進而理解詩意。然後在理解詩意的基礎上用自己的話描述,並再一次吟詩,以到達有感情的目標。最後,結合作者生平資料,理解王維的思鄉之情。】

四、拓展藝術,昇華鄉思(7分鐘)

1.思鄉詩

師:王維的筆下,有着這樣濃濃的鄉思詩句,你還知道哪些有關鄉思的詩呢?

師:鄉思是中國古詩的永恆的主題。我們看,(出示詩句)王維的《雜詩》中還有——君自故鄉來,應知故鄉事。來日綺窗前,寒梅著花未?李商隱《夜雨寄北》詩云——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宋代的王安石《泊船瓜洲》雲——京口瓜洲一水間,鐘山只隔數重山。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到了近代,余光中先生也有一首《鄉愁》,將對親人的思念上升到對祖國母親的思念。

2.思鄉歌

師:除了詩歌,人們也把鄉思之情譜進了歌曲中,就像這首《明月千里寄相思》中唱的那樣——(出示歌詞,播放音樂)請明月代問候,思念的人兒淚常流。

3.思鄉情

師:説鄉思,道鄉思,為什麼人們會有這樣濃濃的鄉思之情呢?

師:是啊,因為遠離家鄉,因為遠離親人,因為漂泊,因為孤獨,所以才會深深地思念啊!而這種思念成了中國文化的一部分。

【設計意圖:以“鄉思”為主題,從思鄉詩和思鄉歌入手,將本詩進行昇華,拓展學生的認知領域,讓學生了解思鄉是中國文化的一個主題。】

五、迴歸生活,回味鄉思(3分鐘)

師:隨着我們漸漸長大,總有一天,我們也可能遠離家鄉,那時候我們就是——獨在異鄉為異客。當重陽來臨,我們也會用這樣一句詩來表達我們的思鄉之情——每逢佳節倍思親。我們會想到一千多年前的那一位詩人——王維。會想到他的那首關於重陽的詩——《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我們會這樣輕輕地吟着——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師:就讓我們懷揣着這樣的思念,去消遣獨在異鄉的孤獨吧!

【設計意圖:把古詩帶進學生的生活,引發學生在生活中培養詩情的意識,完成了古詩從生活到藝術再到生活的學習思路。】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教案設計 篇4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背誦古詩,正確理解詩句的意思。

【過程與方法】

通過蒐集作者生平資料,瞭解作者,鍛鍊蒐集信息的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體會詩人思念親人思念家鄉的情感。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背誦古詩,正確理解詩句的意思。

【難點】

體會詩人思念親人思念家鄉的情感。

三、教學方法

朗讀法、設置情境法。

四、教學過程

(一)情境創設,激發興趣

播放視頻《常回家看看》,並順勢導入新課。

(二)知人論世,整體感知

1.釋題:“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的意思。

2.教師配樂範讀全文,同學聽讀,初步感知文意。感受本詩的情感基調。

3.介紹作者王維。

4.結合書下注釋,翻譯全文。

(三)深入研讀,體會情感

學生按語文興趣小組分組討論PPT展示的'問題串,10分鐘時間後,指名學生具體分析問題的答案。

1.詩人他身處何處?他感覺如何?

2.自己孤獨一人的時候他想到了什麼?

3.他獨自登上高樓,又作何感想?

(四)拓展延伸,發散思維

你還知道哪些懷念家鄉的詩句呢?説出來我們一起交流一下。

(五)小結作業,鞏固提高

1.師生共同總結。

2.為本首詩配一幅插圖。

五、板書設計

六、教學反思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選自人教版國小語文三年級上冊第三組第9課,本詩是盛唐詩人王維在九月九日重陽節登高遠望思念親人和家鄉的名篇。詩人在詩的開篇直扣主題,描寫自己獨自一人身處異鄉,在這樣的節日中,異常思念自己的家鄉和親人。緊接着又寫到自己遠在家鄉的兄弟,按照重陽節的風俗習慣登高之時,或許遠方的兄弟也在思念身在異鄉的自己。詩中的名句“每逢佳節倍思親”,從古至今,扣動了無數遊子思鄉的心。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教案設計 篇5

教學目的:

1.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背誦古詩。

2.理解《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的詩句意思。

3.體會詩人對家鄉親人的思戀之情。

教學重難點:

理解《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的詩句意思。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出示古詩。

1.同學們,今天我們來學習唐代詩人王維寫的一首古詩《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出示古詩。

2.下面我們來介紹一下詩人王維。王維是唐代著名的詩人,他的家住在華山以東的地方,所以詩中稱之為山東。並不是指今天的山東省。這一點請大家注意。寫這首詩的時候,王維只有十七歲,當時他一個人離開家鄉在長安讀書,求取功名。

二、解題:

1.下面我們來學習這首詩。首先請同學們想一想這首詩的題目《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是什麼意思?

01.、學生讀題,思考問題,然後指明回答問題。

02、教師指導:

九月九日指的就是農曆九月初九重陽節,是中國的一個傳統節日。

憶:思念,想念。

山東:華山以東,指詩人的'家鄉。

兄弟:哥哥和弟弟,在詩中指家鄉的親人。

03、那麼這首詩的題目是什麼意思呢?

指名回答問題。

04、教師強調:

詩人寫這首詩的時候獨自一人在長安讀書,求取功名,恰逢重陽節,詩人無比思念家鄉的親人,就寫下了這首詩。

2、請大家自讀這首詩,注意詩中的生字,在查字表中找到生字的讀音,並寫到課文裏來。

3、教師出示生字卡,指導學生認讀生字。

4、教師範讀古詩,學生齊讀古詩。

三、理解詩句意思,體會情感。

1、齊讀詩的第一行。

01.解釋詞語:

獨:獨自一人。

異鄉:他鄉,故鄉以外的地方。在詩中指的就是長安。

為異客:做他鄉的客人。

02、思考這一行詩的意思。並指名回答。

03、教師指導:

我獨自一人在外地,舉目無親,做外鄉的客人。

2、齊讀詩的第二行。

01、解釋詞語意思:

每:每逢。

每逢:每次遇到。

佳節:

節日。詩中指重陽節。

倍:加倍,更加。

思:思念,想念。

親:家鄉的親人。

02、思考這一行詩的意思。並指名回答。

03、教師指導:

每當遇到節日我就加倍的思念家鄉的親人。

04、詩人為什麼每逢遇到節日就加倍的思念親人?請用詩中的一句詩來回答。然後再用自己的話來回答。

05、教師小結詩的前兩行:

06、齊讀詩的前兩行。

3、齊讀詩的第三、四行。

01、解釋詞語;

遙知:在遙遠的地方猜想。

登高:登上高處。古時候有一種習俗,就是在重陽節這天,人們都要登高。

遍插:都插上了。

茱萸:一種有香味的草。古時候有這樣一種習俗,就是在重陽節這天大家在頭上插上茱萸,登上高處,據説可以避邪,肖災。

02、詩中説遍插茱萸少一人,請大家想一想,到底少了哪一個人呢?並指名回答。

03、請同學們根據自己的理解,結合詞語的解釋,想想這兩行詩的意思。同坐間討論。

04、指名回答。

05、教師指導:

我在遙遠的地方猜想,家裏的親人們一定都頭插茱萸登上了高處,可是單單少了我一個人。

06、教師小結詩的後兩行:

07、齊讀詩的後兩行。

4、教師總結全詩意思:

這首詩可以分兩層意思來理解,詩的前兩行寫詩人身在外地,每逢遇到節日就更加思念親人。詩的後兩行寫詩人在遙遠的外地想像家鄉的親人重陽節登高的情景。

5、齊讀全詩。

6、請大家結合詩句意思想一想詩人在寫這首詩的時候是一種什麼樣的心情?或者説詩人寫這首詩要表達什麼樣的情感?

7、教師小結:

表達了詩人對家鄉親人的思念之情。

四、朗讀、背誦古詩,加強理解。

1.男生齊讀古詩。

2.女生齊讀古詩。

3.全班齊讀古詩。

4.思考問題

01.説説這首詩中的哪兩行最能表達是人的思念之情?

02.用自己的話把這首詩用故事的形式講給同學們聽。

5.背誦這首詩。指名背誦。

6、學生自讀古詩。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教案設計 篇6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背誦古詩,認識生字,會寫生字。

2、理解字詞意思及詩句的意思。

3、體會詩人對家鄉親人的思念之情。

教學重點

想象詩中描寫的情景,體會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師:唐代詩人王維17歲時離開家鄉,告別經親人,誰能説説當時是怎樣的動人情景?

生:兄弟送了一程又一程,依依不捨。(學生根據自己的想法描述當時的情景)

師:那分別後的王維會怎麼樣呢?

生:想家鄉,想親人。

師:對,王維在九月九日生陽節這天在繁華的京城長安,望着那熱鬧的場面和興高采烈的人們,便想起了自己的親人,揮筆寫下了這首千古名篇《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板書課題

二、出示詩句,解題、師:誰來給我們讀讀題目?

生1: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師:大家快速思考討論一下題目的意思?

學生回答,教師總結:我們來一起看看題目的意思。

師:九月九日是什麼日子?(九月九日——指的是農曆九月初九,這一天,是中國人的傳統節日——重陽節。在我國古代,重陽節是一個重要的節日,這一天要舉行各種活動,如:登高、插茱萸、賞菊、喝菊花酒等。如今,這個古老的節日又增加了新的內容,成為一年一度的“老人節”。因為兩個九意味着生命長久、健康長壽。)出示課件圖片:登高、插茱萸、菊花酒。

生:是重陽節,是親人團聚的日子。

憶——思念、想念

師:“山東”是山東省嗎?(不是,他的家住在華山以東的地方,所以詩題稱之為“山東”。)

兄弟——此處的“兄弟”可以是王維的同胞兄弟,也可以是王維的親人,朋友;經過我們共同思考學習可以知道題目的意思是:重陽節思念自己家鄉的兄弟親人。

通過課題的引導,引出詩人的生平介紹。

三、介紹詩人的背景和詩的創作背景:

王維(701—761):唐代著名詩人,畫家,被後世譽為“詩佛”。他的家住在華山以東的地方,所以詩題稱之為“山東”。他多才多藝,擅長繪畫、書法,精通音樂,被譽為“詩中有畫,畫中有詩”。他與另一位唐代詩人孟浩然並稱“王孟”。

王維很小就離開家鄉,到長安去謀取功名。這段時間他一直漂泊在外,自然會想到家,尤其是過節的時候,這種感情更加強烈。這首詩就是詩人離開家鄉,遠在京城長安時寫的。

四、讀懂全詩。(下面我們來學習這首古詩)

1、獨在異鄉為客

獨:孤身一人;獨自一人。

異鄉:他鄉、外鄉,就是家鄉以外的地方。

為異客:作他鄉的客人。

①思考這一行詩的意思,並指名回答。

②教師指導:(詩意)“我”獨自一人在外地,舉目無親,做外鄉的客人。

過渡語:作者在異鄉求功名,那麼到了節日的時候,詩人的內心是怎樣的呢?現在我們來看第二句。

2、每逢佳節倍思親

每:每當。

逢:遇到。

倍:格外;加倍、更加。

親:家鄉的親人

①“佳節”指的是什麼節日?(每年農曆九月初九重陽節這天)

②為什麼這一天王維“倍思親”?(因為他獨自一個人在外地,人地生疏,舉目無親,感到寂寞。)

用詩中的一句詩來回答是哪一句?(獨在異鄉為異客)

詩意:每當遇到節日就加倍地思念家中的親人。

③師:“是啊,詩人所處的環境是陌生的,看見的所有的面孔也是陌生的,怎能不感到孤獨、寂寞呢?

⑤這是一種很真切的感情啊。“每逢佳節倍思親”,它已成為千百年來廣為傳誦的名句――讓我們再次朗讀一二行。,讀出詩人寂寞的,極度思念親人的感受。

過渡句:看到長安菊花開,他會想到的菊花盛開的樣子;看到長安的親人團聚,

他會想到(誰幹什麼);看到長安的人們重陽登高,他又會想到(誰幹什麼)?現在讓我們來學習第三和第四句。

3、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遙知:在遙遠的地方猜想。

登高:登上高處。古時候有一種習俗,就是在重陽節這天,人們都要登高,他們認為登高可以避災。

①詩人極度思念親人,想到兄弟們幹什麼?(登高)

遍插:都插上了

茱萸(zhūyú)一種有濃烈香味的植物(一種香草)。古時候有這樣一種習俗,就是在重陽節這天大家在頭上插上茱萸,登上高處,據説可以避邪,消災。

詩中説“遍插茱萸少一人”,請大家想一想,到底少了哪一個人呢?並指名回答。(少了詩人)

作者變換視角,以家人的.身份進行想像:在人人頭插茱萸登山之時,突然發現獨獨少了一個人!這一個缺少深深地刺痛了家人的心。

作者不説自己如何思念親人,反説親人如何思念自己,這一想像具有相當的衝擊力和原創性。

②請同學們根據自己的理解,結合詞語的解釋,想想這兩行詩的意思。

詩意:我在遙遠的地方,想到今年重陽節兄弟們一定都登上了高處。他們都插戴着茱萸,站在那高高的地方,遺憾的是單單缺少我一個人。

4、齊讀《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加深理解全詩的意思。理解詩句的意思。

師:請同學們想一想《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這首詩可分為幾層?每層寫了什麼?

第一層(前兩句):寫身處他鄉異地的詩人,每逢佳節就更加思念親人。

第二層(後兩句):寫作者想象兄弟們重陽節登高的情景。站

5、請大家結合詩句意思想一想詩人在寫這首詩的時候是一種什麼樣的心情?或者説詩人寫這首詩要表達什麼樣的情感?(表達了詩人對家鄉親人的思念之情)

思考:

1)誰能來説説詩的哪兩句最能表達出詩人的思念之情?(生:“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6、現在同學們快速讀一遍全詩,我們來説説全詩的意思:(指名)

我獨自一個人居住在他鄉,每到過節的時候我就更加思念家鄉的親人。在遙遠的地方,想到兄弟們都登上高處,他們都插上了茱萸,單單缺少(我)一個人。

7、我們都瞭解本詩的意思,現在試着有感情誦讀全詩(注意間隔),品味作者情感。

8、思維拓展

每到中秋,天上月圓。遠在海外的遊子思念家鄉,思念祖國,他們會吟誦《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中的詩句“____,____。”

課堂小結

家是永遠温暖的港灣,同學們,無論未來的你會展翅高飛到何處,別忘了家鄉,因為有一個被稱為家的地方才是你的歸宿。(引導學生抒發對家鄉對親人的愛,體會親情的重要,懂得感受親情,珍惜親情。)

課後作業

用自己的話把這首詩用故事的形式講給同學們聽背誦古詩、默寫古詩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教案設計 篇7

【教學目標】

1、查找有關資料,瞭解作者生平及創作背景。

2、展開豐富想象,用自己語言説説詩句意思。

3、品重點字詞,美讀詩句,體嶙髡吡髀兜母星欏?br>

4、培養學生閲讀古詩的興趣和能力。

【教學重點】

想象詩中描寫的情景,體會作者表達的`感情。

【教學準備】

小黑板錄音機

【教學過程】

一、複習學法,導入新課

1、小黑板出示:瞭解詩人解詩題目明白詩意體悟詩情吟誦詩文。

2、用自己話説説每一步具體做法及要求。

3、今天,我們就按同樣的方法學習《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4、板:古詩《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二、瞭解詩人,解詩題目

1、這首詩是誰在什麼情況下寫的?你瞭解他嗎?

(學生讀課外蒐集資料中的有關內容)

2、題目中的“憶”是什麼意思?“山東”指山東省嗎?

能連起來説説題目的意思嗎?(在重陽節這天,王維思念家鄉的兄弟。)

三、理解字詞,明白詩意

1、學生自由讀,指名讀,直到正確流利。

(“為”這裏應讀“wéi”)

2、再讀,你有哪些地方讀不懂?並在書上作記號。

3、小黑板出示學生不理解的字詞:

異客 逢 倍 遍

4、動動腦子,你如何理解這些字詞?

5、你能從字面上説説詩句意思嗎?

6、學生展開想象,用自己語言説説詩意。

四、體悟詩情,吟誦詩文

1、這首詩中你認為哪些字用得好?你從中體會到了什麼?

2、學生小小組討論。

3、交流。

我認為字用得好,從中我體會到了。你能把體會到的感情讀出來嗎?有沒有同學比他讀得更好?(注意節奏與感情) .

4、配樂吟誦。

五、課外延伸

1、這首詩中你最喜歡哪一句詩?能談談看法嗎?能有感情地吟出這句詩嗎?

2、“每逢佳節倍思親”這句詩你在哪兒看到過或聽到過?你知道它這時的具體含義嗎?

3、播放歌曲《七子之歌》

六、作業

1、蒐集“思念”主題的詩,歌曲等。

2、小練筆:改寫《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七、板書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唐代 王維

獨在/異鄉/為異客,

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

遍插/茱萸/少一人。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教案設計 篇8

教學目標

1、理解詩句的意思。

2、體會作者的思鄉之情。

教學重難點

理解詩句的意思。

教學工具

課件

教學過程

一課前遊戲,複習導入

1、説説你知道的傳統節日,有哪些習俗。

春節、中秋節、端午節、重陽節,可以以連線方式表現節日、日期和習俗。

2、小組比賽背誦《夜書所見》。

3、解釋課文題目《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理解“憶”的意思。

二自主學習,初步感知

1、以自己喜歡的方式讀通古詩,可輕讀、大聲讀,可獨自讀、同桌齊讀、小組合讀。

2、練習朗讀。先讀準字音,再讀準節奏。

(1)出示生字卡片,讀準字音。

(2)以指名讀、齊讀等多種方式讀通古詩。

(3)讓學生憑藉已有的經驗和直覺讀準節奏。

3、自主學習,老師巡視指導。

(1)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學習古詩。

可以自學,也可幾個人合作學習,用查字典、看註釋、看插圖等方法,理解詩中詞語的意思。圈出不理解的詞語。

(2)交流學習收穫。

(3)質疑:還有什麼不懂之處?

老師重點指導“異鄉”“異客”的'意思。

4、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讀出思念家鄉、思念親人的感情。

三趣味活動

1、按卡片連詞背誦。

請學生把生字卡片按出現的先後順序排列起來,並試着背誦。

2、詩句連對。

老師説詩句意思,學生背相應句子。

3、情境練背。

學生當小詩人,加動作或表情,先自己朗讀,再上台表演,達到背誦的目的。

4、賽詩會。

(1)集體賽:每個小組背兩首詩,一首課內的,一首課外的,看哪一組背得既響亮又流利。

(2)個人賽:每一小組派一名代表參加比賽,看誰背得最富有感情。

課後習題

背誦並默寫《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教案設計 篇9

教學目標

1. 理解字詞意思及詩句的意思;

2. 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3. 有感情地朗讀、背誦這首詩;

4. 感受詩句語言質樸,感情真摯的特點。

教學重點

想象詩中描寫的情景,體會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1、同學們,在你們的生活中,有沒有和親人朋友分別的經歷?分別時心情怎樣?

2、是啊,分別是傷感的,可是偉大詩人王維為了去京城學習,考取功名,17歲就離開了家鄉,告別了親人。他在京城非常思念自己的親人,於是揮筆寫下了一首千古名詩。

3、齊讀課題。

二、理解題意

1、從題目中你知道了什麼?或你有什麼不明白的?可以結合課文下面的'註釋來説。

(1)理解“九月九日”

(2)理解“憶”

(3)理解“山東”

2、你能連起來説説題目的意思嗎?

過渡:是啊,作者在重陽節這天非常想念自己的親人,那讓我們一起到詩中去感受王維的思念之情。

三、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放課文錄音,可以閉上眼睛去感受。

2、這首詩感情真切,是抒發思鄉之情的千古名詩,下面請同學們自由學習全詩。聽清要求:

(1)讀準生字的字音並能給生字找個朋友。

(2)想一想,從哪些詩句可以體會到作者的思念之情。

3、交流(1)出示生字(指名帶讀、齊讀)

(2)指名給生字找朋友。齊讀

(3)生字躲在了詩句中,你們還會讀嗎?齊讀古詩。

四、品讀詩句,瞭解詩意

1、你覺得哪句詩可以體會到作者深切的思念之情?指多名學生讀

出示: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1)大家都説這句可以看出王維的思鄉之情,請你説説對這句話的理解。同桌討論一下。

(2)指名説。

(3)這裏的佳節指的是――-那麼,同學們,除了重陽節可以稱為佳節,還有哪些節日可以稱為佳節呢?那不是佳節的時候,詩人思念自己的親人嗎?從哪個字可以看出來?“倍”是什麼意思?

(4)是啊,每當遇到美好節日的時候,詩人就更加思念親人,可見詩人平時也――――,

(5)誰能把這種濃厚的思念之情用朗讀表現出來呢?

(6)詩人為什麼會平時思親,“每逢佳節倍思親”呢?因為“獨在異鄉為異客”。(板書:獨、異。)釋:獨,異客。這句話是説。(句意讓學生説。)

(7)導:“是啊,詩人所處的環境是陌生的,看見的所有的面孔也是陌生的,怎能不感到孤獨、寂寞呢?怎麼不思念自己的親人呢?(指名讀→評:突出獨、異、倍→範讀→指名讀、評議)

過渡:(填空:因為詩人―― ,所以詩人平時―― 每逢佳節就―― :看到長安菊花開,他會想到―― 的菊花盛開的樣子;看到長安的親人團聚,他會想到(誰幹什麼);看到長安的人們重陽登高,他會想到(誰幹什麼)。)

2、教學三、四行

出示: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1)同桌討論詩句的意思。指名説

(2)詩人在家時,總和兄弟們一起登高,可見獨自在外,多麼遺憾啊。他知道家鄉的兄弟們此時此刻也一定在思念着詩人呢。現在,就請你們做詩人的弟弟妹妹,説説家鄉的兄弟們會怎麼想,怎麼説?

(3)朗讀指導,並背誦。

① 點撥:這首詩感情真摯,語言樸實無華,讓我們再有感情地讀這首詩,想象詩中的意境,體會作者的感情

② 配樂範讀→自由讀→指名讀→齊讀。

③ 練習背誦。(師生接龍背→指名背)

師:這首古詩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教案設計 篇10

教學目標:

1、學習本課生字,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會本課生字,指導描紅“佳”、“倍”。

3、能憑藉具體的語言材料,初步瞭解《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的詩句大意。

4、瞭解文包詩的題材特點,以及大致閲讀方法。

教學重難點:

使學生正確區分多音字,瞭解《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的詩句大意。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激發興趣。

1、同學們,時間已經進入12月了,我們很快就要迎接好幾個節日的到來,聖誕節、元旦還有春節。同學們喜歡過節嗎?為什麼呢?(學生自由回答)看來大家在過節時都是開開心心的,節日如此美好,難怪被人們稱為“佳節”呢。(板書:佳節),指導書寫“佳”。 不過,唐朝有位詩人在節日這天,卻道出了這樣的感歎:每逢佳節倍思親。誰來讀一讀?指導正音。

2、這句話出自——(出示詩)指導朗讀

3、你能讀懂這句話嗎?(“倍”是什麼意思?“逢”是什麼意思?)指導感情朗讀。

二、瞭解文包詩,通過讀文,理解詩句意思

1、你是怎麼知道的?王維看着家家户户歡度節日的情景,更加思念家鄉的親人了。

(1)你從哪些詞句感受到重陽節是一個美好的節日的?(指名讀)

(2)“扶老攜幼”是什麼意思?你們有過全家人扶老攜幼外出的時候嗎?當時你的心情怎樣?

(3)“興高采烈”能換個詞嗎?(興致勃勃欣喜若狂歡天喜地喜笑顏開)

(4)是呀,這重陽佳節的大街上可真熱鬧呀,誰能通過朗讀把咱們也帶到熱鬧的大街上去?指名讀,齊讀。

2、大街上這麼熱鬧,王維應該開心才對,他為什麼會更加思念家鄉的親人呢?獨在異鄉為異客

(1)指名讀句,這句詩是什麼意思呢?你從哪裏知道的?

2)前兩句都能從文章中找到意思,後兩句,能不能找到呢?課文哪裏説了他們的意思?

3)發現有沒有課文和詩句的關係啊?簡單介紹文包詩以及閲讀方法

3、出示:15歲那年,他就離開家鄉,來到京城長安,不覺已經兩年了。

(2)異鄉指的是——?(板書:異)

(師作簡介,將詩題中的“山東”與現在的山東省加以區分,王維的家鄉在蒲州,在華山以東,所以詩題稱“憶山東兄弟”。)

(3)體會:“獨”。(板書:獨)獨僅僅是指獨自一人嗎?

你考試得了100分,最想告訴誰?受了委屈呢?作為孩子,我們的喜怒哀樂最想的就是和爸爸媽媽分享,王維離開家時,也才15歲,還是個孩子呢,小小年紀,獨自一人在異地求學,兩年沒有見到親人了,他是多麼的——孤獨啊!誰再來讀一讀詩句,想象自己就是王維,孤孤單單一個人,在異鄉做客。(指導讀)

(再出示第二段)體會:”一年一度的重陽節又到了”的.“又”。 別人歡歡喜喜,而此時的王維獨自一人身在他鄉,他當然就更加思念家鄉的親人。(板書:倍)

4、他會想些什麼呢?王維主要思念了哪些親人?又想起了哪些事?自由讀讀課文第三自然段,同桌交流交流。

王維想,以前在家鄉時,每逢重陽節,總要和兄弟們頭插茱萸,手挽着手去城外登高遠眺。大家歡聚在一起,是多麼讓人高興啊!

(1)指名讀句談體會

(2)同學們,讓我們也來插插茱萸、挽上手、登高遠眺,感受王維和兄弟登高的喜悦吧。齊讀。

(3)他“思親”思的僅僅是兄弟嗎?也許,他還會思念——

他思念的其實是他所有的親人,和他的家鄉啊!

快樂的時光總是令人難以忘懷。然而如今,王維隻身一人身處長安,他在山的這頭,而家鄉和親人卻在山的那頭,那麼遙遠的。這就是——天各一方,不能相會。

如今我們卻天各一方,不能相會……此時此刻,兄弟們一定也在登高聚會,西望長安,思念着我呢。

(1)王維想到了過去和兄弟登高的歡樂,想到了現在獨自一人的孤獨,內心是百感交集。這裏的省略號就像一聲長長的歎息,唉——從這聲長長的歎息中,你們品出了什麼?

(2)看,王維的兄弟們真的插上了茱萸,正登高西望呢。假如你是王維的兄弟,此時此刻,他們會説些什麼呢?

四、指導寫字。

1、出示生字,指導書寫“獨”、“憶”。

2、學生描紅。

板書:

扶老攜幼 興高采烈

佳節 倍 思親

異 獨

教後反思:

本課是一篇“文包詩”,而且是學生初次接觸到“文包詩”這種體裁的課文,課文中生字比較簡單,學生也已經有了預習的習慣。所以我在本課設計時,嘗試使用隨文識字的方法,生字教學以檢查為主,留出時間讓學生通過老師幫一幫、扶一扶,明白“文包詩”的體裁特點,以及閲讀方法,這樣以後遇到“文包詩”體裁文章時,學生就掌握來了一定的學習方法。願望是美好的,不過由於推翻了已經定稿的教案,時間緊迫下,新的教案思考並不完善,在實施時,出現了一些問題。

1、隨文識字並沒有完全落實到位。有些段落的生字忘記了強調。

2、作為了解“文包詩”體裁特點的一種手段,對詩句的理解應該點到為止,我挖掘過深,一方面失去了本意,二來也使得耗時過長,使得後面的寫字任務沒有了時間完成。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