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論數學的閲讀方法

來源:文萃谷 1.79W

摘要:教師要在數學教學中努力發揮學生閲讀方法的指導作用,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數學閲讀的習慣,掌握多種數學閲讀方法,在實踐中不斷提高學生各方面的學習能力。

淺論數學的閲讀方法

關鍵詞:閲讀學習方法,中學數學課,運用

 一、運用中學數學閲讀方法來指導課堂教學。

1.提綱挈領法

即把一組學習材料劃分成若干個小單元,通過編碼形式,進行梳理和歸類,歸納出數學知識的基本規則、原理等,使知識整體的層次和結構一目瞭然,既深化理解又便於記憶。指導時,教師要從整體閲讀、句段分析、減縮概要等環節入手,着重引導學生有序、準確地獲得文字所表達的意義,並把獲得的意義用恰當的語言表達出來。

2.咬文嚼字法

數學家存在的觀念、法則、公式以及解題方法、操作步驟的表述,由於其自身的特點往往具有更高的邏輯學和嚴密性。因此,要在認真閲讀的前提下,對它的遣詞造句、表達方式進行反覆的推敲,以幫助學生逐步弄清結論成立的條件,準確把握結論的內涵。這樣,通過細琢磨、深推敲,不僅能實實在在地解決學生心中的“為什麼”,而且也能使學生領悟藴含其中的閲讀方法。

3.融會貫通法

數學知識是相互聯繫的,新舊知識之間總保持着某種內在的聯繫,這些直接關係到學生認知結構的形成。數學閲讀學習,要善於從一般原理的高度去認識新知識,從知識系統的角度去把握新材料,融會貫通地深入思考,才能避免隻言片語的膚淺認識,提高理解的層次,增強解決問題的靈活性,促使學習方法從單向平面向多元立體化轉變。

 二、運用中學數學閲讀方法,可以培養學生的良好習慣。

1.養成自覺進行數學閲讀的好習慣。

自覺進行數學閲讀是學生主體從無意識投入逐漸變成有意識投入的過程,它能激發學生對信息獲得與理解的心態。從心理學的角度看,即使非自覺目的.的隨意閲讀,也常常能通過這種自覺的心理趨勢,使無意注意轉化為有意注意,從而使數學閲讀過程從興趣到樂趣,再昇華為志趣,實現理解力的飛躍。具體表現為:

(1)課前預習閲讀。它是數學學習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恰當的課前預習有助於提高學生獨立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帶着問題去聽課,必定會增強聽課的效果。

為提高預習閲讀的針對性和有效性,教師要明確預習的範圍和要求,如有必要,還要設計一些與舊知識有聯繫的帶有懸念的問題和與新知識相關的有趣的練習題,促使學生進行主動預習。

(2)課後鞏固閲讀。課後的及時鞏固,不僅能鞏固新知,強化記憶,促進知識的系統化,而且能幫助學生對學習活動進行有效的反思。正確的課後鞏固閲讀,應該是回憶、解題與閲讀思考的有機結合。那種只解題不讀書的課後鞏固,對正確的學習方法、良好學習習慣的形成是極其有害的。因此教師要有明確的閲讀要求,並給予必要的方法指導。

2.養成良好的數學閲讀思考的習慣。

在數學閲讀過程中,要按照一定的思路、順序和步驟去感知信息,更重要的是透過表面的文字信息深入理解其表達的深處內涵,通過主體的分析與思考,去獲得理性的觀念或結論,這就要求學生養成良好的邊讀邊思考的習慣,要把閲讀與思考有機結合。具體的措施為:

(1)標註引思。即要求學生在數學閲讀過程中,逐步學會標符號、列標題、寫評註、舉實例。如可以用“?”表示有疑問的地方,用提綱式標題摘出概括化的要義,用小段文字註明學習時自己的感受和認識,用典型的實例解釋教材中抽象的表述等。如此去感知信息、展開思維,“其義自見”何需“讀書百遍”。

(2)問題導讀。即讓學生帶着問題去閲讀。在閲讀之前,教師要有針對性地設置一些問題,在閲讀中讓學生邊閲讀邊思考。這樣不僅能糾正一些片面的理解,在積極的思考中逐步接近概念的實質,而且學生對數學閲讀的興趣也會大大提高。

(3)課後交流。即要求學生在閲讀後,帶着在閲讀中的體會和疑問,主動與老師或同學交換看法。教師要一方面努力創設一種有利於師生間、學生間情感溝通和學習交流的情境,調動全體學生相互探討;另一方面要引導學生的交流向思維的縱深發展,對學生閃現的精闢見解要及時捕捉,並予以肯定,對錯誤或片面的認識要及時糾正或補充。

3.形成數學讀練結合的習慣。

動手操作是促進理解、減少數學學習困難的有效手段,而解題練習又是鞏固數學知識、形成技能技巧、培養把數學知識應用於實際的能力的重要途徑。可見,數學學習尤其離不開操作、練習。因此,在數學閲讀學習中,要倡導讀做結合、讀練結合,要引導學生把初步理解的一些知識運用到新的知識情景中去,用新的知識體系去解釋新的數學現象。這種過程既是知識的再現,又有助於學生加深對新知識的理解記憶,同時也有助於學生提高理論聯繫實際、解決實際問題的素質。

總之,我們教師要在數學教學中努力發揮數學閲讀學習的作用,指導學生養成良好的數學閲讀的習慣,掌握多種數學閲讀學習的方法,在實踐中不斷提高。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