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實踐型法律人才培養模式下的高校刑法學教學方法研究論文

來源:文萃谷 8.02K

據統計,全國的法學院數量在30 年內增長了100 倍,由於盲目擴招及人才培養的質量問題,法學專業學生的就業形勢近年來不容樂觀,2007 年法學學科畢業生就業率竟列文科畢業生最低。2014 年,國家教育部的改革方向已經明確: 國家普通高等院校1 200 所學校中,將有600 多所轉向職業教育,這對地方高校法學教育指出了明確的方向,那就是職業教育,培養實踐型法律人才。作為法學核心課程重中之重的刑法學教育,對學生的實踐性、操作性能力的培養極為重要,理應走在教學改革的前列。

淺談實踐型法律人才培養模式下的高校刑法學教學方法研究論文

1 地方高校刑法教學改革的必要性分析

首先,刑法學是教育部規定的法學專業必修課中14 門主幹課程之一,無論在法學專業的本科還是專科教育中,刑法學的學分在專業課程中都是最高的。刑法學在司法考試中也佔有相當重的分值,對通過司法考試至關重要。而通過司法考試是法科學生從事律師、檢察官、法官職業的基本要求,所以法學院系不重視刑法學的教學是不現實的。其次,刑法學是審判實踐性最強的法學課程之一。對於走上專業道路,在公安、檢察機關、法院任職的工作人員來説,無論是立案、偵查、確定犯罪嫌疑人涉嫌罪名,還是檢察院批捕、起訴,法院判決的各個環節,都是運用刑事實體法和程序法的過程。在法治社會,刑事辯護是對一個律師最基本也是最高的執業要求。一個具有職業理想的法科學生如果不重視作為職業敲門磚的刑法學課程是不可思議的。再次,刑法學區別於其他部門法的一個重要特徵是調整範圍的廣泛性。其他部門法往往只涉及社會生活的一個方面或者小範圍的社會關係,而刑法可以調整任何領域的'社會關係,只要這種社會關係遭到嚴重破壞。由刑法分則的罪名來看,刑法涉及到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所以刑法被稱作其他部門法的保護法,是社會的最後一道防線。同時,這個特徵對講授刑法學的教師素養提出很高的要求,一個不努力學習各種領域相關知識的教師想要講授自己都一知半解或不知不解的行為、罪名,想要把刑法課講得清晰透徹、生動有趣是不可能的。

綜上,刑法學在法學教育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新的教育改革形勢對傳統刑法學的教學又提出了新的挑戰,在大部分地方院校向職業教育轉化的過程中,怎樣形成一支教學水平高、法律職業素質較高的教師隊伍,怎樣培養具有創新意識和創新精神、適應能力較強的應用型、複合型法律人才,是時代賦予高校刑法教育的使命。

2 地方高校刑法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2. 1 實體法教學與程序法教學脱節

刑法學是研究犯罪、刑事責任和刑罰的學科,教師在教學中往往關注的是犯罪構成、犯罪形態、犯罪個數的分析認定,以及構成犯罪後的刑事責任等實體上的問題。但是,在多年的教學實踐中,筆者發現,在對犯罪的認定中必然會涉及到犯罪學上的如動機等問題和訴訟法學的證據問題、時效問題,特別是在對主觀心態、共同犯罪等知識點進行案例教學中,必然要根據證據的動態變化等情況來準確、客觀、細緻地分析案件,得出結論,往往既需運用刑事實體法又需運用程序法來分析案件、解決問題。但在現行學科分化的狀態下,刑法學和刑訴法學一般分別由不同的教師講授,這種授課方式首先無法培養學生在相關學科中關聯思考的能力,也不能保證學生對相關知識的全面理解; 其次,這種方式也使教師只專注本學科知識的教研,導致教師知識結構不夠合理,學術上的提升和發展空間受限。

2. 2 傳統教學方法的問題

灌輸式教學由於無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學生的創新意識沒有被激發,實踐操作能力沒有得到鍛鍊而受到普遍的批評。近年來,在我國刑法教學中被廣泛採用的案例教學法也不無問題。如學生從小被動接受知識的慣性,加之教師在案例的介紹、分析、結論得出的過程中顯得過於主動,課堂的互動缺乏吸引力,要麼是案件過於簡單,要麼是教師的導向性太明確,學生不假思索得出結論,沒有養成思考的良好習慣。如果在不那麼容易得出結論的案例討論中,則有可能課堂沉悶,由教師一人唱獨角戲。案例教學法並沒有實現初衷,達成效果。

2. 3 雙師型人才奇缺

培養實踐型人才不僅要求教師擁有紮實的專業基礎,能貫通理論,從學術的高度指導實踐,而且還應具備嫻熟的實踐操作技能,能規範地進行法律執業。由於職稱評定體系重科研輕教學以及實踐型教學勞動投入與回報的不對稱等原因,在地方教學資源有限的情況下,高校法學教師在理論和實踐兩條線上能均衡發展、相得益彰的並不多見。如果連老師都不具備法律職業技能,如何談得上重視和培養學生的職業技能。特別是在審判實踐性很強的刑法學課程中,學生需學習和掌握的罪名涉及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以分則破壞社會主義經濟秩序及妨害社會管理秩序兩章為最。如果對金融、税收領域完全沒有涉獵,那麼教師講授洗錢罪、金融票據詐騙罪、涉及税務發票的罪名時只能照本宣科,脱離實際,教師一知半解,學生當然雲裏霧裏。地方高校隨着辦學規模的擴大,教學改革的深化,“雙師型”教師奇缺的狀況突顯出來。

3 對刑法教學改革的建議

3. 1 實現刑事實體、程序法一體化教學

刑法學和刑事訴訟法學及相關的偵察學、證據學都是關於如何對犯罪和刑罰進行法律適用的學科,教學中的刑事實體法和程序法不能截然分開,如果能夠尋找出一條促進刑事實體法和程序法學科體系聯動的講授途徑,將會培養學生對刑事法律的關聯思考能力,全面提升學生的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刑法學作為實體法是貫徹運用刑事一體化思維的主線和支點。圍繞這個主線和支點,合理適當地兼顧其他學科的知識,能使教學效果提升到一個更為理想的層次,同時也更有利於對學生實踐分析能力的養成。筆者認為可以邀請刑事訴訟法學教師共同進行刑法學案例教學及實踐教學,對教學或實踐中出現的實體及程序問題及時討論、解答,做到實體法與程序法知識銜接得當。

一體化教學方法對教師的素質提出了較高的要求,在條件成熟的時侯,筆者認為,可以打破刑法學和刑事訴訟法學教學的原有分類,要求刑事法老師具備講授這兩門課程的能力,這樣做可以優化教師隊伍,促進教師的教學科研能力,也有利於提高教學效率,全面提高學生的關聯思維能力和應用能力。

3. 2 雙師進課堂,教與學互動

要擯除傳統教學中的弊端,活躍課堂,調動學習的積極性,案例設計的好壞、教師引導的方式直接決定案例教學法能否發揮應有的作用。筆者認為重點章節應選一至兩個典型案例,突出知識點的完整性和信息的飽滿性,以教師親身辦理的案例為最佳,這樣可以清楚地傳達案件細節,又足夠吸引學生。有條件的情況下可以聘請具有一定理論水平的實務部門人員擔任案例教學課程的兼職教師,以彌補現行師資力量在實踐性教學中的不足。

刑法的後盾法性質意味着刑法學知識遠遠超出刑法本身的範圍,進行刑法學的教學,需要教師有廣博的知識,要將時事問題及前沿學科理論融入刑法的教學中去。但一個人的學識和精力是有限的,因此,雙師合作教學在刑法學教學中有必要性和合理性。如在分則的教學中,可以請知識產權法、商法教師合作講授相關章節,有條件的情況下聘請金融、税收、網絡、醫療、環保專業人士介紹相關知識背景,可以讓學生領悟刑法學研究領域的博大,更準確地把握個罪的行為方式和社會危害,這對增強學生學習刑法的興趣將大有裨益。

3. 3 大力培養雙師型人才

第一,刑法教師走出去參加培訓與實踐。首先,刑法教師應重視自身實踐教學能力的提升,可以通過獲得法律職業資格擔任兼職律師或者擔任陪審員等方式參與法律實踐。教師參與實踐除了能夠提升自身素質和教學能力外,還可以吸納學生一起參與法律服務活動,並對學生進行“師徒式”的指導,實現教與學的共同進步。其次,學校可以借鑑西北政法大學等政法高校的做法,為專業教師脱產一定時期到法院、檢察院等實務部門掛職鍛鍊創造條件,提供支持。刑法老師可以通過這一時期對司法運作過程的感性認識,提高刑事一體化教學能力,為其成為優秀的實踐性法律課程教師打好基礎。再次,相關部門可以提供機會給高校法科院系,實現“產學研”的結合,為地方發展和建設服務,這對教師運用能力的加強無疑是有極大促進作用的。

第二,兼職教師參與學科共建。當前,許多高校都開展了聘任司法實務部門、律師事務所及企業法務部門的專業人士進課堂的法律實踐教學模式,以期提高學生的專業實踐能力。筆者認為,除了以對學生開展講座和與教師座談討論熱點案件的形式外,法學院系還可以聘請這些行業中具有一定理論功底的骨幹人員單獨或與全職刑法教師合作開設刑事法律的案例課和討論課,甚至直接到法學院模擬法庭開庭審理案件,法學院系學生全程觀摩。另外,筆者所在院系在培養卓越法律人才的探索中實行的課外專業指導教師制模式也可以從專職教師推廣到兼職教師,即聘請作為兼職教授的法官、檢察官、律師擔任法學本科生的導師,為學生的實踐學習提供具體的指導,還可以為學生的實習提供崗位。兼職教師作為課外法學專業指導教師比專職教師在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中具有明顯優勢。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