贈王粲詩原文、翻譯註釋及賞析

來源:文萃谷 9.87K

原文:

贈王粲詩原文、翻譯註釋及賞析

贈王粲詩

兩漢:曹植

端坐苦愁思,攬衣起西遊。

樹木發春華,清池激長流。

中有孤鴛鴦,哀鳴求匹儔。

我願執此鳥,惜哉無輕舟。

欲歸忘故道,顧望但懷愁。

悲風鳴我側,羲和逝不留。

重陰潤萬物,何懼澤不周?

誰令君多念,自使懷百憂。

譯文

端坐苦愁思,攬衣起西遊。

安坐之時愁多心裏忙,拖着衣裳來把西園逛。

樹木發春華,清池激長流。

樹木逢春花兒已盛開,池水清澈激起波浪長。

中有孤鴛鴦,哀鳴求匹儔。

池中僅有一隻鴛鴦鳥,尋找同伴鳴聲很哀傷。

我願執此鳥,惜哉無輕舟。

我真想去把那鳥捉住,可惜無船難到水中央。

欲歸忘故道,顧望但懷愁。

我要回去忘了來時路,不住回頭步步結愁腸。

悲風鳴我側,羲和逝不留。

風兒淒厲在我身邊叫,太陽無言滑向正西方。

重陰潤萬物,何懼澤不周?

密雲垂雨能夠潤萬物,即使遺漏那又有何妨?

誰令君多念,自使懷百憂。

是誰讓你心細想得多,致使百般憂愁湧心上?

註釋

端坐苦愁思,攬衣起西遊。

王粲:(177年—217),字仲宣。山陽郡高平縣(今山東微山兩城鎮)人。東漢末年文學家,“建安七子”之一。作者友人之一。端坐:正坐。攬衣:披衣。西:指西園,在鄴城城西。

樹木發春華,清池激長流。

華:同“花”。清池:指鄴城玄武池,亦即王粲詩中所言“曲池”。

中有孤鴛鴦,哀鳴求匹儔(chóu)。

孤鴛鴦:喻王粲之孤獨。匹儔:配偶,伴侶。這裏指志同道合的朋友。

我願執此鳥,惜哉無輕舟。

執:捉拿,此處意為親近。無輕舟:比喻作者沒有權勢,因而無法重用王粲。

欲歸忘故道,顧望但懷愁。

故道:舊道,舊路。顧望:回頭看。但:只。以上兩句表現作者對友人的依依之情。

悲風鳴我側,羲(xī)和逝不留。

鳴:吹,指風聲。羲和:神話傳説中太陽的御者,這裏代指時日。

重(zhòng)陰潤萬物,何懼澤不周?

重陰:密雲,這裏喻曹操。澤:恩澤,恩惠。周:普遍。

誰令君多念,自使懷百憂。

念:思慮。百憂:憂愁很多。

賞析:

《贈王粲》是三國時期曹魏文學家、“三曹”之一曹植的一首贈人之作。作者通過該詩勸勉王粲不要思慮太多並流露出自己雖有心提攜卻無能為力的遺憾。該詩寫得委婉深厚,十分感人。

該詩的頭兩句“端坐苦愁思,攬衣起西遊”就點出遊於鄴城之西的原因:端坐愁思當然是苦悶的,所以要去找朋友們聊聊,使苦悶得以排遣。“攬衣”二字用得生動傳神。

“樹木”二句寫景,“發春華”點明是春天的景色,“清池”句寫水景。在這個山明水秀的幽靜景緻中,作者發現了“中有孤鴛鴦,哀鳴求匹儔”。作者用“孤鴛鴦”喻王粲。用“求匹儔”指尋求同輩間的友誼。不過從後兩句詩的意思看,似乎還有潛台詞。大約對方希望與曹植既是朝夕相處的好友,又願在曹植的麾下做事。否則,“我願執此鳥,惜哉無輕舟”兩句就不好理解。曹植對王粲這樣的.人才和朋友當然是珍惜的,可是願望終究代替不了現實,“無輕舟”就是比喻作者自己沒有權勢,無力重用王粲。

“欲歸忘故道,顧望但懷愁。悲風鳴我側,羲和逝不留”。這四句是寫作者不能“執此鳥”而依戀回顧、不忍離去,“悲風”從身邊吹過,久立其地直到太陽落山。這與王粲詩有相似之意:“徘徊不能去,佇立望爾形。風飆揚塵起,白日忽已冥。”只是該詩在表達眷念之情時顯得更深厚些、更悲切些。

最後四句,作者寬慰王粲:“重陰潤萬物,何懼澤不周。誰令君多念,遂使懷百憂。”勸勉對方不必多慮多憂,相信雨露會潤澤萬物的。這裏以“重陰”喻曹操,暗示曹操會給他好處的。可謂用心良苦。有人認為:“多念”和“百憂”是指王粲整個詩歌創作中所表現的感情,例如遭亂傷時,目睹民生疾苦,發悲愴之詞等等,雖然有一定道理,但從全詩立意與創作背景來看,主要還是為王粲在《雜詩》中所涉及到的具體思想而發的。王詩的末四句是這樣寫的:“回身入空房,託夢通精誠。人慾天不違,何懼不合並。”末二句與前面“褰袵欲從之,路險不得徵”呼應,這樣,意思就夠清楚了。

作者在這首詩中採用了比興寄託的手法,以“鳥”比喻對方,從“鳥”對人和人對“鳥”的態度和情意方面着筆,表達自己對朋友的誠意和自己力不從心的歉意。比興寄託的手法雖然比較隱微曲折,然而讀者一旦明白其中喻義,也就不難理解其中的用意了。這首詩所描寫的客體是“鳥”,這是含蓄的一面,但詩的主體(作者)卻是明朗化的,在表露自己的情感方面則是真誠坦率的,做到與朋友交心,不摻半點虛假成分。

這首詩的語言清新流暢,具有文采。節奏舒緩,韻味悠長。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