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中語文文言文的學習方法有哪些

來源:文萃谷 5.19K

語文教學中經常碰到一個班都沒有幾個學生願意學文言文。由其是剛步入國中的學生,那麼,國中文言文的學習方法有哪些呢?下面是小編為你搜集到的相關內容,希望可以幫助到你。

國中語文文言文的學習方法有哪些

  國中文言文的學習方法

文言文的閲讀理解幾乎可以包含學習文言文的所有知識點、能力點。最常見的有對常用實詞、虛詞的考查,以及對文言句子的理解和翻譯。

常用實詞,是會考考查的傳統考點之一,文言文閲讀能力提高的關鍵,是掌握一定數量的文言詞語。文言實詞的重點是要確定一個實詞在特定的語境中的具體含義。訓練中要特別注意文言實詞的特殊用法及其與現代漢語的差異現象。主要包括:通假字、一詞多義、古今異義、詞類活用等。

國中階段常用文言虛詞大致分為以下幾類:起指代作用的,如“之”“其”“何”;起組合作用的,如“以”“為”“於”;起連接作用的,如“乃”“則”“而”;起語助作用的,如“也”“乎”“哉”“焉”。

常用的文言虛詞有二十多個,要重點掌握“之、其、者、而、則、乃、且、然、以、於、為、也、乎、夫、焉”這十五個虛詞的意義和用法。要結合具體語境來理解其作用和意義,還應與現代漢語作比較,明確哪些作用保留下來了,那些虛詞的意義和用法發生了變化;在解釋時,應準確運用現代漢語中與之相當的字詞代替,藉助歸類進行比較,掌握各類虛詞的用法及意義。通過反覆訓練,熟記各類虛詞的基本用法。

文言句子的理解、翻譯是在理解文言實詞、虛詞、句式的基礎上進行的。要正確理解詞義及文言句式,需掌握關鍵性詞語在句中的意思,並結合語境,依據各類句式的特點,正確把握文句的意思,着眼點放在對課文核心句、文眼句及其判斷句、倒裝句、被動句、省略句式的理解及翻譯上。在今後的會考中,句式的理解和翻譯,仍是考查的重點。

  國中學好文言文的技巧

1.掌握基本知識結構

文言文大體上可以分為詞和句。詞可以分為實詞和虛詞兩大類。其中,實詞又可以分為五類:①單音詞和雙音詞。文言文以單音詞居多,現代漢語以雙音詞居多。如“妻子”一詞在現代文中是一個雙音詞,意指老婆,而在文言文中則是兩個單音詞,是指老婆和孩子。②古今異義。包括同義擴大、詞義縮小、詞義轉移、感情色彩改變和名稱説法改變等。③一詞多義。如“引”字,本義為開弓,引申義有五種之多:延長、伸長;拖、拉;引導、帶領;拿、引用;後退、退卻。④通假。包括通用、假借和古今字。其基本規律是“同音代替”。⑤詞類活用。包括:名詞活用作狀語;名詞活用作動詞;形容詞作名詞;形容詞活用為動詞;使動用法、能動用法、意動用法和為動用法。 句也可分為五大類:判斷句、被動句、倒裝句、省略句、固定句式。其中倒裝句又可分為主謂倒裝句、動賓倒裝句、賓語後置句和狀語後置句。

2.斷句

古人寫文章,沒有標點符號,因此,如何斷句直接影響着對文章內容的理解。正確斷句,要注意以下幾點:首先,要準確把握文言文的基礎知識,理解關鍵的詞語,判斷清楚詞與詞之間的關係。其次,要了解一定的古代文化常識。如人名、地名、官職名等的表達方法,委婉、避諱的行文習慣等。第三,掌握文中對話、轉述、引用的一些規律等。如文中常以“曰”、“雲”、“謂”等詞語作為引用、轉述內容前的標誌。第四,根據常用於句首、句尾的詞語來判斷。如常用於句首的詞有蓋、夫、是時、後、既而、然且、然則、公、竊、寡人等詞。常用於句尾的有與、邪、乎、哉等語氣助詞和奈何、也夫、矣哉、云爾、云云等複音虛詞。還有常用於句首的相對獨立的歎詞,如嗟夫、嗟乎、嗚呼、嘻等等。第五,還可以根據句中常見的慣用詞語來斷句。如表示序數和表示順序的詞語,表示疑問的詞語。此外,還可以根據常用句式、固定句式或修辭手法來斷句。

3.掌握正確的翻譯方法

人們通常以“信、達、雅”作為衡量一篇譯文好壞的標準,文言文的翻譯也是如此。好的譯文能夠將一篇文章在另一種語言環境中真實、完美地再現出來。如果將一篇寓意深刻、很有文采的文章翻譯得乾巴生硬,或艱澀難懂,就沒有完全達到翻譯的目的,同時也歪曲了原作。可見,翻譯不僅是文言文綜合水平的體現,也反映出譯者的表達能力和寫作水平。 “忠實原作、字字敲定、直譯為主、意譯為輔”是翻譯文言文時應遵循的總原則。具體來説,翻譯時要注意以下幾點:①補充省略的部分。原文中省略的部分,如謂語、主語、賓語等,要視情況補充完整。②調整語序。文言文中有很多倒裝句,如謂語前置、賓語前置、定語後置等,都與現代漢語的語序不同,翻譯時應調整過來。③適當增減。有些文言文的語句,非常精練,言簡意豐,翻譯時應做適當擴充,以充分表達原文的意思。相反,有的文章為增加氣勢,強化效果,故意用一串有同樣意思而説法不同的句子,這時,翻譯就要合併凝縮。此外,還要注意句子的語氣、句子間的關係、修辭手法等,翻譯時要完整貼切地表達出來。

4.多讀俗話

都説“書讀百遍,其義自現”,多讀,尤其是反覆誦讀。是學好文言文的法寶,脱離語言環境,乾巴巴地去記一些語法規則是很難達到效果的,最好是在閲讀過程中,掌握詞語的用法及重要的語法現象。多讀可以鞏固加深課堂所學的知識,培養語感,以達到能夠熟練閲讀其他古代作品的目的。放聲的.反覆誦讀是學習文言文的基本功之一,它可以使我們對文言文有豐富的感性知識。而且,古代的作品很講究內在的韻律和節奏,反覆閲讀可以充分地領略古文的音樂美,增加學習的興趣。

  怎樣快速提高語文文言文水平

眾所周知,閲讀水平的提高並非靠一日之功,文言文閲讀也不例外。最有效的辦法只有兩條:一條是積累,一條是轉化。

掌握實詞的意義。雖然《大綱》中只規定需要掌握150個文言實詞,但實詞掌握得越多,閲讀水平就越高,這是不爭的事實。掌握文言實詞主要有4個方面:

1.詞的古今異義。着重掌握詞語古今意義的變化,有的詞義擴大了,有的詞義縮小了,還有的詞義轉移了。如1999年大學聯考第11題D項“人災,絕食者千餘家”句中,“絕食”作“斷絕糧食”講,與今天的“絕食”意義完全不同。這是詞義演變。

2.一詞多義。文言中詞的多義現象非常普遍,一個詞往往少則有幾個義項,多則有十幾個義項,在學習時要隨時總結,不斷深化。如“發”字,在“見其發矢十中八九”(《賣油翁》)中作“發射”,在“頃之,未發,太子遲之”(《荊軻刺秦王》)中作“出發”;在“去北軍二里餘,同時發火”(《赤壁之戰》)中作“點燃”;在“發圖,圖窮而匕首見”(《荊軻刺秦王》)中作“打開”;在“大閹亦逡巡畏義,非常之謀難以猝發”(《五人墓碑記》)中作“發動”;在“安能屈豪傑之流,扼腕墓道,發其志士之悲哉”(《五人墓碑記》)中作“抒發”;在“孤當續發人眾,多載資糧,為君後援”(《赤壁之戰》)中作“派遣”;在“發閭左適戍漁陽九百人”(《陳涉世家》)中作“徵發,徵調”;在“即道意中事,無毫髮爽”(《促織》)中作“極短的長度單位,十毫為一發”;在“野芳發而幽香”(《醉翁亭記》)中作“開放”等。這些都是課內所見的,平時不斷積累實詞在語境中的意義,掌握得越來越多,就會形成觸類旁通的能力,閲讀能力自然會不斷提高。

3.通假字。通假字是指本應該用甲字,而使用時卻借用與其意義毫不相干、只是音同或音近的乙字去替代它,乙字就是甲字的通假字。如“張良出,要項伯”(《鴻門宴》)中,“要”是通假字,而其本字是“邀”。另有一些古今字,在課本中也列入通假字的範圍,這是由於在古代有的字義項較多,後來就在原字的基礎上另造了一個新字,以分擔它的一個意義,原來的字叫古字,後起的字叫今字。如“莫”和“暮”:“莫”是古字,“暮”是今字。從意義上看,通假字與本字是無關的,而古字與今字則是有關的。高中課本中涉及到的通假字和古今字大約不超過100個,識記起來並不困難。

4.詞類的活用。古漢語有些實詞在特定的語言環境中,臨時具有某種語法功能,並且臨時改變了詞性,有的還改變了讀音。這是文言實詞的特殊用法,如名詞用作動詞,名詞用作狀語,名詞的使動用法、意動用法;形容詞用作名詞,形容詞用作動詞,形容詞的使動用法、意動用法;動詞用作名詞,動詞的使動用法、意動用法等。理解詞類活用對掌握實詞是大有好處的,但不必死記硬背。在平時學習、誦讀過程中,即可把握這種語言現象,關鍵要用心去理解。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