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不墨》觀後感範文(通用7篇)

來源:文萃谷 1.5W

細細品味一部作品以後,相信你會有不少感想吧,需要寫一篇觀後感好好地作記錄了。現在你是否對觀後感一籌莫展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青山不墨》觀後感範文(通用7篇),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青山不墨》觀後感範文(通用7篇)

《青山不墨》觀後感1

《青山不墨》以精湛的藝術手法營造氣氛、雕刻人物性格、描繪生活細節、製造矛盾衝突。所有藝術手段的運用前提都是突出現場感,強調照相機般的真實。使電視劇具有一種“穿越氣質”,帶領觀眾親身體驗極寒天氣冰封山林的伐木大會戰。隨着畫面不斷閃過,一個個特定時空,帶入感極強,其爬冰卧雪寒風刺骨感同身受。

每一部電視劇都會呈現獨特的環境基調,從而為作品鋪設一條敍事渠道,讓故事壘架而起,凝重的青銅底色就是《青山不墨》嚴肅莊重的色調。在這種底色上,生動的人物形象,讓一切都活色生香起來。為土味十足大刀闊斧地雕刻提供基質。

《青山不墨》之所以能夠吸引觀眾,很大程度上需要契合觀眾的心理期待。而高水平的矛盾衝突設計,往往會把戲劇推向高潮迭起,引發收視效果。矛盾衝突的設計也即埋伏着很多包袱,從而使故事情節步步深化,形成內在張力。《青山不墨》的矛盾主要來源於上級不斷壓擔子提高產量,而生產工具落後、糧食短缺。面對五萬立方、十二萬立方等任務加碼,甚至“完不成任務提頭來見”的緊張局勢,增產就等於上戰場,勇者上、逃者下。馬永祥接替王福民擔任一大隊長,表面上是王福民鬧情緒不上班,實際上是逼馬永祥大膽拿自己開刀樹立權威的手段。當上級準備樹王福民為負面典型時,這個謎底才由鄭毅揭開,而此時,觀眾才猛然醒悟,被情節深深地感動,滿足觀眾不希望兩兄弟鬧翻的心理期待。

《青山不墨》觀後感2

今年,央視電視台精彩影視劇頻出,繼《人世間》後,一部反映我們伊春兒女為建設老林區發展,70年來拼盡全力,戰風斗雪,最終完成林業改革大計的鴻篇鉅製---《青山不墨》於央視一套4月6日20:00隆重開播。該劇是根據馬永順、張子良、孫海軍等林區英雄的真實事蹟改編,藝術再現了伊春林業創業、改革、轉型發展的三部曲,彰顯了伊春林業人自強不息、奮鬥不止的光輝歷程。

作為一名深耕基層多年、主抓全鄉宣傳工作的黨員幹部,我在這部讓人熱血沸騰、提振精神的影視神劇中,更加明晰地看到了自身的使命任務和努力方向,同時對劇中馬永祥、鄭毅、魏建中等林區英雄充滿了深深的崇拜和敬意,亦對新時期做好青山鄉內外宣傳工作產生了更為寬廣、更為新穎的工作思路。

《青山不墨》的名字取自林則徐的兩句詩--“青山不墨千秋畫,綠水無弦萬古琴”,意思是“青山雖然不曾着墨,但確實是一幅留存千秋的美麗畫卷。碧水雖然沒有琴絃,但卻亙古至今,奏出悠揚動聽的琴聲。”單是該劇唯美的古典文化意境,就滲透出一股濃濃的文藝美感,讓人望名生意,吸人眼球。

該劇的參演陣容,更是無比強大:王洛勇、李幼斌兩位老戲骨的加入賦予了此劇大碗喝酒、大聲喊話的粗獷兼具熱烈的靈魂,顏丹晨、於洋、史光輝、儲智博、高強、郝巖等實力派演員的助演使整個劇情跌宕起伏、風趣幽默,再加上精彩的劇本、真實的道具、道地的服裝、極具東北大碴子味兒的幽默旁白,原汁原味兒刻畫出了70年前伊春三代林業人的生產和生活狀況,該劇一經播出,立即引發羣眾共鳴,成為2022年一道鄉情濃郁、味道獨特的精神盛宴。

篳路藍縷戮力同心,蒼山碧海丹心向黨。

該片以正敍為主要寫法,用平實有力、娓娓道來的旁白將人們帶入那個物質匱乏卻滿藴真誠的年代。隨着鏡頭的拉近,在寒冬臘月、颳着冒煙大雪的車站,眾人頭戴棉帽,身着舊襖一起擠上火車,在森林小火車轟隆隆的聲音裏,一起奔赴伐木地。一下車,北風冷硬,呼呼地直接倒灌到人的棉襖裏--“手像雞爪子似的張不開了”,“都凍成鐵疙瘩了”。下一幀鏡頭來到火熱的勞動場景,一羣漢子喊着口號,揮舞着大長鋸,一棵巨大的參天大樹嘩啦倒下,雪花飄灑,木料落地。緊接着,是第二棵、第三棵的放倒......為了完成上面安排的不可能完成的任務--50000立方的伐木任務,為了保質保量完成工作,為了祖國建設的需要,這羣伐木工人正在冰天雪地的原始大森林裏加班加點、不眠不休地砍伐木頭。通過這些畫面,我們看到那個時代的人身上所散發出來的朝氣、志氣以及東北漢子的硬氣。他們是我們共和國第一代林業工人,在生存、作業環境極其惡劣,技術、設備十分落後、而生產任務一再加碼的情況下,克服困難,創新突破,創造了“安全伐木法”和“四季銼鋸法”,用青春、熱血甚至是生命書寫了一部恢弘壯麗的不朽詩篇,創造了伊春林業開發建設史上一個又一個奇蹟。伴隨着一聲聲粗獷豪邁的喊山號子,數以億計的優質木材源源不斷地從伊春運往祖國各地,對新中國的成立和社會主義建設發揮了重要作用,做出了巨大貢獻,挺起了共和國建設的脊樑。

背水一戰迎難而上,崢嶸歲月擔當有我。

隨着劇情的深入推進,我們瞭解到,自二十世紀80年代中期,伊春就陷入了資源危機、經濟危困的“兩危”境地,成為全國資源消耗最快、貧困程度最深的重點國有林區。面對資源過度消耗、超採盜採嚴重現象,資源之危、生存之艱、生活之困激發所有林區人民,誓死守護小興安嶺這片珍貴的熱土!經過審慎思考和重新定位,林區兒女決定以壯士斷腕、背水一戰的勇氣封山育林、開啟天保工程,“還大山以綠色,還林區以富饒”。也就是從這個時期,伊春的森林資源得以休養生息,林區也開始了緩危解困、分散突圍的艱難探索。劇中人物圍繞砍伐還是造林進行了一系列思想鬥爭和脣槍舌戰,通過人物間的對話和行動,笑中有淚、淚中帶笑地還原了林業改革前進道路上,人們灑下的無數汗水和淚水,最終換來了林區生產方式由資源消耗型向生態主導型的重大轉變,體現了崢嶸歲月中,林業幾代人敢於突破、勇於擔當的守正創新精神。

賡續綿延彪炳千秋,葳蕤蓬勃履踐致遠。

熱血熱氣、熱酒熱炕、熱情熱烈、熱淚熱汗,屏幕滿溢老林業人戰天鬥地、戰風斗雪的英雄氣概。隨着劇中“砍”樹人變成了“看”樹人,最原始的伐木方式到機械化木材生產,濫砍濫伐到護林育林,隨着人們思維方式和生產方式的轉變,人與自然二者關係的深刻解讀,林區人民開啟了像保護生命一樣誓死守護自己的綠色家園,像愛護眼睛一樣小心呵護這片林海松濤的護林新徵程。深入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綠色發展理念,牢記伊春底色,堅守“根”、“魂”。把植樹造林作為林業人馳而不息、久久為公的長期事業來抓,在生態發展和綠色永續的百年大計上堅持賡續傳承,篤行不怠,在戰風斗雪、勇毅奮鬥的改革進程中堅守初心和使命,為老林區森林永續發展打下彪炳千秋的深厚根基,為子孫後代留下天更藍、山更綠、水更清的美好家園,讓林業精神永葆長青、生態環境行穩致遠是所有林業人共同的守望和祈盼。

生態永續追青逐綠,青山不墨綠水無弦。

70年艱難困苦、玉汝於成,70年櫛風沐雨、篳路藍縷,如今的小興安嶺-伊春正煥發着一碧萬頃的勃勃生機,展現着臻於至善的生態文明理念。正因有一代又一代的林業人前赴後繼、踔厲奮發,這浩瀚的林海,才一步步變綠、變好;正是老一代林業人堅韌、努力、擔當、奉獻的林業精神,國家生態文明、綠色發展才能葳蕤蓬勃。緊扣“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銀山”的時代主題,弘揚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的共生文化。環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麗,藍天也是幸福。作為生於斯、長於斯的伊春人,我們註定與家鄉的青山綠水血脈相連,命運相依。作為家鄉人,我們的使命註定要踩着前人的腳印,保護我們的森林,續寫綠色的篇章。作為基層黨員幹部,聽黨指揮,服從組織,服務人民,做好本職工作,縱情揮灑自身能量完成作為人民公僕的使命任務,盡力譜寫和描畫富裕美麗幸福新青山的美好藍圖,我們的共同願景是看那追青逐綠生態永續的綿延畫卷,聽那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好樂章,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應如是!

《青山不墨》觀後感3

近日,防災減災科全體幹部收看了央視一套黃金時段熱播的主旋律電視劇《青山不墨》以主體精深、藝術精湛、製作精良贏得廣泛口碑,收視率攀升。這部年代大劇,以催人奮進的藝術感召力,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踏上第二個百年奮鬥新徵程的中國人,奉獻了展示中國力量講述中國故事的精神大餐。宏大主題敍事、重大歷史轉折、紅色基因傳承,彰顯了百年採苦難深重的中國人民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建設社會主義國家的堅定信念。《青山不墨》堅守人民立場書寫人民史詩,以人民的力量築起生態文明屏障,護佑子孫萬代青山常在永續利用。

以重大歷史轉折為節點深化生態文明主題

《青山不墨》作為主旋律電視劇亮點非常多,但生態文明主題格外引人注目。20世紀末,黨中央國務院旨在通過人工造林和自然恢復的途徑,改造日益惡化的生態環境,實施了“天保工程”戰略。從而將大小興安嶺納入可持續發展體系,林業生態文明建設拉開大幕。《青山不望》主題敍事並非聚焦這一時間節點,而是追溯歷史,定位在中國社會迎來翻天覆地重大轉折,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全力以赴建設社會主義新家園。以建國初期開發建設為時間節點。深化生態文明主題,歌頌生態文明先驅,正是《青山不墨》對主旋律電視劇的貢獻。

以追求寫真的藝術手法攜刻中國精神的的時代豐碑

《青山不磨》作為主旋律電視劇,以精湛的藝術手法營造氣氛、雕刻人物性格、描繪生活細節、製造矛盾衝突。所有藝術手段的運用其前提都是突出現場感,強調照相機般的真實。使電視劇具有一種“穿越氣質”,帶領觀眾親身體驗了極寒天氣冰封山林的伐木大會戰。隨着畫面不斷閃過,一個個特定時空,帶入感極強,其爬冰卧雪寒風刺骨感同身受。

以現實主義創作自覺傳承英雄文化基因

黑龍江是盛產英雄傳奇的地方,是抗聯精神、北大荒精神、大慶精神、鐵人精神誕生地。從抗日戰爭、解放戰爭到開發建設時期,每個歷史階段都會誕生一大批文藝作品,歌頌這塊土地上發生的無數催人奮進的英雄故事。

優秀的文藝作品是時代的精神給養,時代呼喚勵志之作。《青山不墨》以現實主義創作自覺,傳承了這塊土地世代吟誦的英雄文化基因。作為一種優秀的精神資源,《青山不墨》在新時代引導我們回望歷史,敬仰英雄,凝聚起幹事創業的信念,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加油鼓勁。

《青山不墨》觀後感4

近日,央視一套播出的大型生態文明題材電視連續劇《青山不墨》,以當年“伊春林業”的全國勞動模範馬永順、張子良、孫海軍等人為原型,講述了林區三代人浴火涅槃的故事,嘉蔭縣紀委監委積極組織全體紀檢監察幹部收看劇集,感悟老一輩林區人艱苦奮鬥的初心,激勵全體幹部以史為鑑,奮勇前行。前進林場黨支部積極組織全場黨員、幹部、職工進行觀看,撰寫了觀後感。

《青山不墨》演繹了林區三代人當年的卓越風姿,多方位的展現了自然保護區從砍樹基本建設到育林管護、從開發資源到維護資源的歷史背景,真正刻骨銘心地復原了自然保護區開發設計基本建設的歷史時間,展現出伊春林業職工艱苦奮鬥、自主創新、無私奉獻、不求回報的精神實質。

“青山不墨千秋畫,綠水無弦萬古琴。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我們要以老一輩林區人為榜樣,守護林區,奮勇前行。”觀看後進一步激勵我們堅定理想信念,發揚為國分憂的愛國精神、埋頭苦幹的創業精神、刻苦鑽研的創新精神、不求名利的奉獻精神,加強林業科學生產、科學管護,推動林業高質量發展,投身到建設美麗中國和生態文明建設各項工作中。前進林場的黨員、領導幹部、職工們紛紛表示,要深刻感悟老一輩林區建設者艱苦奮鬥、勤勞忠誠的精神,以他們為榜樣,在精神上勇於擔當、積極進取,在工作中踏實肯幹、吃苦耐勞,不斷磨礪自身,增強業務本領,成為建設林區,守護綠水青山的忠誠力量。

《青山不墨》觀後感5

觀看電視劇《青山不墨》後,被強大的開劇場面所震撼,那熟悉的工作流程和震山一吼的“順山倒”撲面而來,如一頁頁書在心頭翻過,打開了塵封已久的記憶。

如此引人入勝的電視劇反饋我們的是什麼?為什麼組織我們去收看?讓我們明白什麼?帶着多個問號去思考、去觀看。老一輩林業人,為了祖國建設的需要,工作在茫茫林海,克服了惡劣的氣候,戰天鬥地,體現了林業人大無畏的奉獻精神,體現了林業人高度的政治覺悟、愛國情懷和崇高的思想與奮發有為的精神風貌。

一片森林為了祖國建設需要而變成荒山,一片綠洲為祖國的發展而變成了一片荒地,老一輩林業人在奉獻的同時欠了一片承諾!而我們就要接過這個承諾,封山育林、悉心培育、精準管護,由伐木人變成守護人,還青山一片碧綠,成前人一心承諾,共守共建青山綠水。

《青山不墨》觀後感6

電視連續劇《青山不墨》在央視一套黃金時間播出以來,我每天都堅持收看,現已連續看了8集,對該劇劇情有了大致的了。該劇人物中馬永祥、鄭毅、華青等為代表的林業英雄模範,是以伊春林業戰線全國勞動模範馬永順、張子良、孫海軍等英雄事蹟為主要素材進行創作的。該劇再現了新中國成立至今林業工人紮根林區艱苦創業的感人故事,呈現了林業工人自強不息無私奉獻的精神,詮釋了林業工人歷經開發建設、二次創業、轉型發展的不同歷史階段,用熱血和生命譜寫的一段段可歌可泣,波瀾壯闊的華美篇章。

早在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伊春日報、林城晚報、伊春廣播電視台等新聞媒體經常報道馬永順、張子良、孫海軍等林業戰線英模的先進事蹟,他們的名字已家喻户曉、留在那個年代每個人的腦海裏。我時常在新聞媒體中關注到他們的感人事蹟,對從心裏對他們毅然決然紮根林區,深深地根植在這片黑土地上,無怨無悔地奉獻了畢生經歷的高尚品質、大愛情懷、無私奉獻精神而產生由衷敬意。馬永順在伊春林區開發建設時期,為了多出木材支援國家建設,他結合木材採伐遇到的實際問題,發明了“安全伐木法”“四季銼鋸法”“流水作業法”“降低伐根法”等,曾多次被評為黑龍江省、東北林區特等勞動模範和全國勞動模範,毛澤東親自向他頒授了一枚金質獎章,他先後14次受到毛澤東、周恩來等老一輩革命家的接見。在伊春林區開發建設時期的伐樹能手,砍伐了36500棵樹,離休後主動義務植樹向大山“還債”,在晚年實現了向大山還“債”的夙願。2000年2月,87歲的馬永順走了,把自己的生命融入了小興安嶺綠波翻湧的萬頃林海。

育林功臣孫海軍從東北林學院採運系畢業,被分配到雙豐林業局茂林林場,成為一名採運機械技術員,一干就是幾十年。孫海軍採伐了10多年,共採伐60多萬立方米木材,其中80%左右是紅松。在油鋸和拖拉機的轟鳴聲中,他發現,一座座鬱鬱葱葱的青山很快就變成了“禿山”。大森林我們賴以生存的家園,是上蒼賦予我們的寶貴財富,是咱林區人的命根子!大山裏的樹木生長期很長,尤其是珍貴樹種—一紅松,需要生長百餘年才予我們的寶貴財富,是咱林區人的命根子!大山裏的`樹木生長期很長,尤其是珍貴樹種—一紅松,需要生長百餘年才能成才。正因為他有了這樣清醒的認識,才有了在之後的20多年裏,帶領職工在福民經營所造林11萬畝,存活200萬株的壯舉。他對大山大森林不僅有樸素的感情,更有尊重科學的精神。他不斷探索營林規律,帶領職工營造的11萬畝人工林,成活率達到96%以上,成幼林撫育合格率達到97%以上,採伐跡地更新率達到100%,創造了高寒地區育林的奇蹟。有人為他算了一筆賬:他植的樹如果以兩米遠的株距單行排列,可繞地球一週。電視劇中的一幅幅畫面讓我想到了在我學生年代讀過的一篇課文——《松樹的風格》。松樹不擇地勢環境,不擇土壤的貧瘠,不畏嚴寒酷熱,隨處茁壯地生長起來!它既不需要誰來施肥,也不需要誰來灌溉。狂風吹不倒它,洪水淹不沒它,嚴寒凍不死它,乾旱旱不壞它,它只是一味地無憂無慮地生長,松樹的生命力可謂強矣!這不就是林業工人紮根林區艱苦創業,不畏嚴寒酷暑,有着堅韌頑強性格、奮發向上樂觀精神的折射和真實寫照林業工人這種艱苦創業無私奉獻的精神就是紅松品格的體現!他們猶如一棵棵凌霜傲雪、超然挺拔的紅松,不畏嚴寒,堅韌剛毅,巍然屹立,展示出一種蓬勃向上的進取精神、一種威武不屈的錚錚鐵骨、一種永不低頭的堅強性格、一種頑強的生命力和大無畏氣概、一種具有高貴品質的內涵質地和恢弘恣肆的道德屬性,猶如一根根擎天大柱,在風雪中佇立,擎起林區開發建設轉型發展的歷史重擔,浸染了青山不墨的千秋畫卷!嗎!是無法估量。林業工人這種艱苦創業無私奉獻的精神就是紅松品格的體現!他們猶如一棵棵凌霜傲雪、超然挺拔的紅松,不畏嚴寒,堅韌剛毅,巍然屹立,展示出一種蓬勃向上的進取精神、一種威武不屈的錚錚鐵骨、一種永不低頭的堅強性格、一種頑強的生命力和大無畏氣概、一種具有高貴品質的內涵質地和恢弘恣肆的道德屬性,猶如一根根擎天大柱,在風雪中佇立,擎起林區開發建設轉型發展的歷史重擔,浸染了青山不墨的千秋畫卷!

《青山不墨》觀後感7

近段時間,我正在收看央視一套熱播的《青山不墨》。

《青山不墨》一部反映新中國林業建設的電視劇,由王洛勇、李幼斌、顏丹晨等主演,它形象地反映了新中國建設初期,林業工人為建設林場,建設新中國付出的艱辛努力。

《青山不墨》對場景的真實性,對細節的真實性要求很高。特色非常明顯,環境真實,人物面臨的困難重重。

開篇一陣暴風雪就撲來。一批新來的工人到達火車站。這批工人來自山東,這麼大的風雪也讓這批工人不是很適應。道路結冰,走路都會跌跤。煎餅凍脆了,掉在地上都碎了。一個晚上,雪就把房門堵住了。

細節上,人們講話嘴裏呼出白氣,眉毛掛着冰渣,房屋屋檐掛着冰簾,劇中不僅有熊瞎子在出沒,更有老虎在出沒,還有狼也在出沒。在這樣的環境下伐木,工人的勞動強度有多大,可想而知。

其實這些內容起初並不能吸引我,直到我看到第一作業大隊隊長王鬍子面對困難(糧食不夠,工作條件艱苦,任務重,伐木人手不夠,人心不齊,鋸子作為基本的原始的伐木工具都不夠用。)覺得任務不可能完成,就不願接受任務,結果被書記撤了職。王鬍子乾脆自己給自己放假,不上班。隊中的幾個工人不服從新隊長馬永祥的指揮,甚至有人説他頂替大哥王鬍子的職位,這是“豬八戒啃豬蹄”。我很擔心也很好奇,馬永祥能翻過王鬍子(馬永祥的結拜兄弟)這座大山,建立起自己的威望嗎?我迫不及待想第二天接着往下看。

劇情出乎我的意料,他倆怎麼和好如初的,我反覆看了好幾遍,想弄清原因。原來,王鬍子非常誠實,認為任務指標不可能完成,他做不了隊長,書記撤他的職他不鬧情緒。結拜兄弟,一起從日本鬼子的槍口下逃出來的馬永祥當隊長後,王鬍子不在背後説風涼話,而是故意鬧情緒不上班,逼馬永祥大膽拿自己開刀樹立權威,助馬永祥建立威望。

馬永祥是無私奉獻的新中國第一代林業工人,對國家有着一種強烈的社會責任感。他們這些林業工人在國家建設需要木材的時候,拼盡全力支援國家建設。在沒有機械工具缺少糧食的困難情況下,馬永祥通過琢磨改進工具,提高效率來完成任務。他發明四季銼鋸法、流水作業法、安全伐木法,用一線工人的智慧提高產量。又在高產穩產的同時樹立起植樹造林思想,實現了越採越多永續利用的生態循環。

劇中,林業工人馬永祥勇於突破、大膽改革,“計件工資”、“營林承包”擊碎落後體制,帶領林區闖出一條新路。在林區綠色轉型時期他帶領家人種樹,成立護林隊與濫砍盜伐、毀林賣林的犯罪分子鬥爭。其事蹟和精神感動聯合國,終獲聯合國綠色環保獎。

觀看《青山不墨》時,我對劇中人物馬永祥佩服至極。不管遇到多大的困難,他都不抱怨,不畏懼,而是用自己的智慧,大膽創新,以國家利益為重,替林業工人着想。他既給工人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利益,提高了他們工作的積極性,又完成了國家下達的砍伐任務。他無愧於全國勞模的稱號,他的心繫林業、勇於突破的精神深深震撼着我。

由此我想到了班級管理。班裏總有幾個調皮搗蛋,自律性差,整天惹是生非,讓任課老師頭疼的孩子。這些孩子,我也是絞盡腦汁,想盡各種各樣的辦法,希望他能有所改變。比如,小付同學,不會吹笛,我親自教他;紀律不好,給他管理別人的機會,想借此約束他自己;學習不好,肯定他其他方面的長處,給予其信心;作業方面,可以給他靈活,只要他能掌握所學知識;不放過他的任何一點進步和優點,發現就全班表揚;經常和家長溝通,家長態度很好,但效果基本沒有。自己做了很多努力,感覺效果不大,儘管和他交流,他態度不錯,只是沒達到自己期望的效果,心裏有點失落。這些孩子,就是班級管理中擺在我面前的困難。如何解決這些困難,仍然需要我的耐心,我的智慧。

總之,我遇到的困難,和馬永祥的相比,真是小巫見大巫。我要向馬永祥學習,敢於直面困難,多向名師學習,提高自己的能力,勇於突破自我,敢於創新工作。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