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學年語文高二下學期期中試題

來源:文萃谷 1.03W

不為失敗找理由要為成功找方法,失敗的盡頭是成功,努力的終點是輝煌,下面是由本站小編為大家準備的2017學年語文高二下學期期中試題,喜歡的可以收藏一下!瞭解更多詳情資訊,請關注應屆畢業生考試網!

2017學年語文高二下學期期中試題

  一、現代文閲讀(35分)

  (一)論述類閲讀(9分)

閲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3題。

中國人很早便與茶發生關係了。《詩經•穀風》中的“誰謂荼苦,其甘如怡”的“荼”許多人便認為是“茶”。西漢初馬王堆墓葬中的隨葬品中即有茶葉。不過兩漢以前,茶不是作為一種飲料存在,而是一種“菜餚”。晉代郭璞為《爾雅》作的注中曾説道茶“葉可煮作羹飲”。作羹自然少不了油鹽醬醋、薑桂葱椒等調料,還要用一些碾碎的米粉勾芡。現在,在某些地區還有其遺孑存在,如湘西的“擂茶”、陝西的“三炮台”、洛陽的“罐罐茶”等等,這些都是介於飲料與菜餚之間的。

茶的“文人士大夫化”或説“雅化”是由唐代的“茶聖”陸羽完成的。這是世界茶的歷史上第一部系統論茶的著作,是茶的“雅化”的標誌,至今仍被全世界的茶人們奉為經典。唐代主要飲的是餅茶,它由茶葉蒸、搗、拍、焙等方法制成,在煮茶之前還要烘烤、碾碎,在釜中煮沸而飲。在烹煮和品飲過程中,所用器具也是飲茶藝術的重要組成部分。陸羽還研製了十分細緻考究的二十四種茶具,大都小巧玲瓏,可以貯存在一個美觀的籠中,攜帶方便。使得“遠近傾慕,好事者家藏一副”,與現在仍在日本流行的茶道類似,當然那是極富詩意的藝術品。從此飲茶就多了一重意義。在這種情態下,自然會刺激詩人的想象,於是,便產生了著名的盧全的《走筆謝孟諫議寄新茶》。詩人飲茶後的感覺竟是“唯覺兩腋習習清風生”,甚至要乘此清風遨遊蓬萊仙境。

唐代的餅茶還是比較大眾化的,雖然一般平民百姓飲的還只是採下晾乾即可飲用的散茶。宋代的餅茶則是特別貴族化的飲料了。尤其是官家監製的,製作時選料嚴格,其價格超過金玉,還往往被皇家壟斷。朝中大老重臣,每逢年節,才有可能得到朝廷一、兩餅的賞賜。平民飲的散茶,宋代稱之為“草茶”。

沖泡散茶,雖然自古就有,但正式風行於元末明初。當時戰爭消耗大量的生產力,那些過度奢侈、徒耗民力的龍團鳳餅,顯然為民眾負擔不起。明初洪武間,正式停止了讓民間供奉餅茶,改為散茶,日久便成為風氣。散茶的興盛也與文人士大夫審美趣味有關係。他們人生的價值取向是“清”。《尚書•堯典》上就有“夙夜惟寅,直哉惟清”的教誨。其後清介、清心、清白、清名、清廉等等,許許多多帶有“清”字的價值判斷為他們所向往。那麼日夜相伴的茶水怎麼能是渾濁不堪的呢?從宋代開始,文人飲茶如無特殊的目的,便很少加其他佐料了。宋代的餅茶也努力向清澈無色靠攏,而散茶只要茶葉的品質好、採摘及時、加工得法,“清”是完全有保障的。

到了明代,以“清”為特徵的茶的風格已經形成。有人説它是“清虛之物”,把品飲茶的嗜好稱之為“清尚”,人們把它看作純潔的象徵。它宜於和人世間擺脱了名韁利鎖的“清高”者相匹配。因為茶是至潔之物,所以要求採摘者、烘焙者以及茶具和水質的清潔;在品飲過程中也強調環境氛圍的清雅、清幽。明代羅察説:“山堂夜坐,汲泉煮茗。至水火相戰,如聽松濤,清芬滿懷,雲光澆激,此時幽氣,故難於俗人言矣。”明代特別是明中葉以後有些文人雅士以“茶人”自稱,在園林之內建立茶室。文震亨説:“構一斗室,相旁山齋,內設茶具,教一童專主茶役,以供長日清談,寒宵兀坐,幽人首務,不可少廢者。”這是在與少數幾個知心朋友品飲時所需要的氛圍,它充滿了清趣。有人甚至提出具有清德之人才配品飲清茶。從這裏本來可以進一步邁進“茶道”之門,但此論終是電光石火,稍縱即逝,沒有人認真執行過。

(節選自《茶的演變與風格》,作者王學泰,有刪改。)

1.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的一項是( )(3分)

A.茶最早不是作為飲料而是作為菜餚存在,裏面會加其他佐料。直到宋代開始,文人飲茶才在非特殊情況下,很少填加其他東西。

B.散茶出現的時間比較早,但流行的時間比餅茶晚;餅茶原本是大眾化的茶,到了宋代才變得很昂貴。

C.元末明初風行散茶的原因,一是餅茶過度奢侈、徒耗民力,成為民眾的負擔;二是文人士大夫開始有了“清”的審美價值取向。

D.要求採摘者、烘焙者以及茶具和水質的清潔;在品飲過程中也強調環境氛圍的清雅、清幽是為了和至潔的茶匹配。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3分)

A.飲茶經歷過“俗”到“雅”階段,直至現今,有些地方普通老百姓飲茶仍然沒有完全擺脱這種俗的狀態。

B.文人士大夫視茶為“清虛之物”,是純潔的象徵。所以品飲茶的嗜好被稱之為“清尚”之舉,和士大夫追求擺脱人世間名韁利鎖的“清高”相一致。

C.器具和環境都是飲茶藝術的重要組成部分,如陸羽研製的像藝術品一樣的茶具、“相旁山齋”的茶室等。

D.宋代的一般平民百姓多飲用稱之為“草茶”的散茶,而貴族官員則以飲官家監製的餅茶為主,餅茶往往因其選料嚴格而價格昂貴,往往被皇家壟斷。

3.根據原文內容,下列説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由唐代的“茶聖”陸羽完成的茶的“雅化”體現為茶的製作方法、烹煮和品飲過程中的器具的細緻考究,這使得飲茶就多了一重藝術的意義。

B.宋代士大夫所飲的茶餅和散茶都能做到向清澈無色靠攏,這種以“清”為特徵的茶的風格到明代已經形成。

C.茶並不是一早就作為“至清之物”出現的。茶的種類、飲茶的方式、飲茶的風格在歷史中都經過了一些變化。

D.茶道在中國沒有出現,和要求過高有關。有人提出具有清德之人才配品飲清茶,而這些要求不易於實行。

  (二)實用類文本閲讀(12分)

閲讀下面的文字,完成4--6題。

老樹畫畫:求之不得,不求自得

老樹不是畫畫的,他是個教書匠。1983年南開大學中文系畢業後在中央財經大學任教至今。老樹本來不叫老樹,叫劉樹勇。也許像他説的,因為很小就長成了很蒼茫的樣子,在他很年輕的時候,學生們就“樹哥”“樹叔”地叫他,要叫到“樹爺”的時候成了“老樹”,既然自己的本名叫起來有點不大順口,他就找個大家都叫得順的名字用起來。“我的長相太淒涼了,上下五千年提前都長好了。”他自嘲地呵呵一笑,大家跟着樂了,初見的拘謹和陌生就漸淡漸散了。

老樹書教得好,學生知道。學生描畫他教授公文寫作課的狀態:“鈴聲響過,晃着進門,低頭看一眼課本,抬眼掃一下我們,然後滔滔江水般流瀉出真知灼見、性情心聲。他講西南聯大里中國文化界的翹楚、講風華絕代的林徽因,講錢鍾書的《圍城》,講張藝謀的《紅高粱》,講盧梭的《懺悔錄》,講詩經,講高更、塞尚,講波普藝術、解構主義,還有好些我們聞所未聞的新鮮事……這些完全無法用‘公文寫作’涵蓋的東西聽得大家如痴如醉。要下課的五到十分鐘,他才會懊惱地講一會兒課本,期間還夾雜‘公文寫作,神馬東西’之類的抱怨,直到下課鈴響,彷彿扔掉了課本的鬱悶,説聲‘去也’,踹門而出……”

老樹的畫中人,悠閒簡靜明朗。卻並不是那些所謂的隱士形象,是街頭巷尾市井喧譁滋味飽滿的世俗常人,他們性情、生動、自然,關切現實又洞明人生。

老樹喜歡民國的趣味,而這民國又非確然的民國,只是他心裏想象和希望的趣味——“女子温婉良順,男子温文爾雅,世俗活潑生動,自由自在,一切都是慢慢的、閒閒的。人們的臉上看不到急切的慾望,一切都是無可無不可的那麼一種意思。”畫中那個長衫男子一會兒樹下獨坐,一會兒花旁獨立,一會兒山間獨行,一會兒屋中獨酌,獨來又獨往,卻怡然自得。

“他是我,又不是我”。老樹説。畫中的長衫先生,閒適、率性,肆無忌憚。一如過去的老樹,會戲謔地表達情緒。

有讀者提出,畫中的閒適與現實的忙碌嘈雜完全不一樣,你能接近畫中的生活狀態嗎?老樹回答説:“畫裏那麼悠閒,生活卻忙忙碌碌,怎麼可能達到?!因為沒達到,所以才缺什麼補什麼。焦慮是常態,誰都一樣,我也一樣。我不可能像畫裏那麼悠閒,但身體做不到,心境或者能做到。”

於是他畫,畫一種雖不能至卻心嚮往之的空間情境,他的畫成了另一個老樹在無人知曉的世界裏的夢囈。

對他,畫的結果不重要,重要的是畫畫的過程。他那些別人一擲千金想求的畫,在地上桌上椅子上箱子裏隨意堆放着。“把內心關注放在怎麼做好一件事上,解決這個具體問題就可以了,最終東西拿出去別人説好,不重要。是讓自己的內心豐富起來,而不是去炫耀,不是表演給人看,你要相信這一切東西都是解決你自己的問題,讓你自己通達、精細,對自己日常生活起居坐卧有要求,你這個人慢慢才像個樣子了。”

作家楊葵曾著文評説老樹:“如果純憑個人喜好,我甚至想説,老樹文字第一,書法第二,畫排其三。”又説:“老樹文字有股特殊的穩,並非四平八穩那種寡淡之穩,亦非精巧設計那種做作之穩,更非所謂風輕雲淡的雞湯之穩;他是左衝右突,縱橫捭闔,卻又胸中有丘壑,可點百萬兵的動態之穩。快人快語,口無遮攔,得意處長篇大論,憤怒時脱口罵娘,論人事也常有論據不足便下大結論之嫌……按説這麼個寫法非常危險,容易跌入莽撞漢子誇誇其談的惡境,但是沒有,得力於幾點——力量、心智、修養。”

老樹的微博,粉絲近百萬。他也曾開過博客,其思想其語言其風格吸引了大批簇擁者,2006年,他以一篇《走了》叫停了自己的博客。有粉絲留言,用“阿甘不跑了,我們怎麼辦”來形容心中的迷茫和困惑。其實阿甘跑或者不跑都不為什麼,老樹也是,博客想開的時候就開了,想停就停下,沒有,也不想為什麼。

(選自《北京日報》2015年09月,有刪改)

相關鏈接

①“他擁有山東大漢與生俱來的粗獷,內心卻敏感細膩,情感也十分豐富”,老樹的研究生曾澤鯤説。與課堂上詼諧豪放的樹老師不同,私下裏的老樹很期待享受這個屬於自己的孤獨空間。

②老樹博聞強記,他的研究廣泛涉及文學、繪畫、電影、書法等領域。上世紀90年代中期,他轉而關注當代中國攝影發展及傳播過程中存在的相關問題,有大量批評文章行世,著作數十種,策劃諸多影像展覽,攝影圈裏,提到劉樹勇,是響噹噹的名字。只是,他不把自己的博學當個什麼了不起的事,這些不過是“看過些雜書,想過些事,碼過些字”罷了。

4.下列對材料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學生喜歡老樹的課,老樹教授公文寫作內容時滔滔不絕,流瀉出真知灼見、性情心聲,所以大家聽得如痴如醉。

B.作者認為對於老樹而言,畫的結果不重要,重要的是畫畫的過程,把內心關注放在怎麼做好一件事上,是讓自己的內心豐富起來,而不是去炫耀,不是表演給人看。

C.老樹畫作中的身穿民國長衫、戴着斗笠的長衫先生,閒適、率性,就是現實中的老樹的真實寫照。

D.老樹喜歡民國的趣味,因為這民國又非確然的民國,是他心裏想象和希望的趣味,一切都是慢慢的、閒閒的。

5.文章在介紹老樹的同時,多處引用了老樹的學生、作家楊葵等人的話語,簡要分析這樣引用的作用。(4分)

6.老樹有着怎樣的人格魅力?請結合材料具體分析。(5分)

  (三)文學類文本閲讀(14分)

閲讀下面的文字,完成7--9題。

教 父

趙冬

我是在北方那座俄羅斯式的城市裏長大的。

那時候,教堂頂的白雪,尖樓上的鐘響,緊裹黑衣的修女……無不誘惑着我對神祕殿堂產生不着邊際的遐想。

外公是天主教徒,對耶穌十分虔誠。他不僅自己信教,每週還要領兒孫們去教堂禮拜和做彌撒。他與教堂的老神父交情甚密,神父待人謙恭、和善,小孩們都喜歡圍着他蹦呀跳呀,或聽他講聖經故事。

神父是外公的摯友,也是兩個舅舅的教父。閒暇時常來家裏與外公聊天,對飲,一瓶酒,四碟菜,多至深夜。談得投機便與外公同榻而眠,情同手足。兩個舅舅才十八、九歲,對教父更是頂禮膜拜,言聽計從。

外公興趣很廣泛,爬山、釣魚、打獵、打拳、下、舞文弄墨……沒有他不好的。有一次去雪山打獵,一熬就是半個月,結果還真打死一頭黑熊,一個人把熊用爬犁拉了回來。他在人前最得意炫耀的是那件火狐狸皮大衣,據説是件寶物。外公説穿上它就是在雪地裏睡上三天三夜也凍不死。這件大衣是用好幾百只紅狐狸皮縫製的,我猜,皮大衣一定是很值錢的。

秋去冬來,北方的大地又覆蓋了一層白皚皚的冰雪。天氣冷得能凍掉行人的下巴頜,松花江被冰雪封了頂。外公是個不甘寂寞的老人,他不聽家人勸阻,拿着魚具到江面上戳出一個冰窟窿,下網撈起魚來。從清晨到黃昏,家人見這麼久未歸,便去尋找。江面的冰上擺着魚具,卻不見了老人。

全家人慌慌張張地奔到江邊,望着冰窟窿裏蒸騰出的寒氣哭號不停。人們都説,一定是老頭子撈魚不慎跌進冰窟窿裏了。

由於未撈到屍首,外公的喪事也只好草草舉行。儘管這樣,還是趕來了許多人,都是他各界的朋友,人們大都受過外公的恩惠,希望能為老人做點什麼……忙前忙後,裏外張羅得最歡的要屬老神父了。分家的時候,他把我大舅拉到一旁,對他説:“告訴你,我昨晚做了個夢,夢見你爹在那邊呢……”他用手指了指天空:“他蹲在雪地裏,一絲也不掛呀!我看見他身體直打顫,好可憐呢!”

第二天,教父伏在二舅耳朵上,神祕地説:“孩啊,昨夜你爹又託夢給我,他説那邊天冷,他快被凍死了……”

兩個舅舅像兩隻傻鵝,呆呆地望着教父,不知如何是好。

翌日,教父又來到我家,告訴舅舅説外公夢中委託他把那件狐皮大衣給捎過去。

舅舅不敢怠慢,急忙取來大衣,讓教父拿走了。

做禮拜的時候,教父滿臉慈祥地拍了拍大舅的肩,眨着眼睛説:“你爹接到大衣穿上了,還誇你是個大孝子呢……”幾句話説得大舅輕飄飄的。

可是,沒過幾天,外公突然活着回來了。四鄰震驚不小,家人歡天喜地。

原來,那日外公在江面網魚,幾網下去,不見半個魚星,來了脾氣。旁邊正好有位老漁翁經過,便賭氣扔下魚具,隨老漁翁到江下游用大網撈魚去了……

從此,教父再也沒到家裏來過。外公到教堂幾次,教父均以病相避。一連好幾年,外公怕教父難為情,也就換了一個教堂做禮拜。

記得外公臨終前,還念念不忘這件事。他躺在牀上,用微弱的聲音對大家説:“……唉,真沒想到,一件破大衣,竟傷了一位……老朋友。罪過呀!……”

7.下列對小説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當的兩項是( )( )(4分)

A.開篇描寫了北方城市裏的教堂、鐘樓和修女,營造了濃濃的宗教氛圍,屬於小説自然環境的描寫。

B.“我”生活在這座北方城市裏,小説以“我”的見聞串聯情節,內容更加緊湊,更具有真實感。

C.神父待人謙恭、和善,雖然覬覦外公的大衣,但事後又幡然悔悟,所以得到了外公的原諒。

D.兩個舅舅一直對教父言聽計從,外公“遇難”後,舅舅們不知所措,這是神父陰謀得逞的原因。

E.小説以外公的歎息結尾,臨終微弱的聲音卻展現了人性的至善至美,給讀者心靈以巨大的震撼。

8.小説中外公有哪些性格特點?請結合全文簡要概括。(4分)

9.小説結尾外公突然活着回來,出人意料,體現了作者怎樣的匠心?請結合全文簡要分析。(6分)

  二、古代詩文閲讀(35分)

  (一)文言文閲讀(19分)

閲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題。

周執羔,字表卿,信州弋陽人。宣和六年舉進士。授湖州司士曹事,俄除太學博士。建炎初,乘輿南渡。調撫州宜黃縣丞。時四境傲擾,潰卒相挺為變,令大恐,不知所為,執羔諭以禍福,皆斂手聽命。執首謀者斬以徇。邑人德之,至繪像立祠。

擢權禮部侍郎,充賀金生辰使。往歲奉使官得自闢其屬,賞典既厚,願行者多納金以請,執羔始拒絕之。知貢舉。舊例,進士試禮部下,歷十八年得免舉。秦檜既以科第私其子,士論喧譁,為減三年以悦眾。執羔言祖宗法不可亂,繇此忤檜,御史劾罷之。

起知眉州,改夔州,兼夔路安撫使。夔部地接蠻獠,易以生事。或告溱、播夷叛,其豪帥請遣兵致討,執羔謂曰朝廷用爾為長今一方繹騷責將焉往能盡力則貰爾一兵不可得也豪懼斬叛者以獻夷人自是皆惕息。

召還,復為禮部侍郎。孝宗患人才難知,執羔曰:“今一介幹進,亦蒙賜召,口舌相高,殆成風俗,豈可使之得志哉!”上曰:“卿言是也。”一日侍經筵,自言“學《易》知數,臣事陛下之日短”,已乃垂涕,上惻然。即拜本部尚書,固辭,不許。告老,上諭曰:“祖宗時,近臣有年逾八十尚留者,卿之齒未也。”命卻其章。復申前請。上度不可奪,賜茶、藥、御書,恩禮尤渥,縉紳榮之。時閩、粵、江西歲飢盜起,執羔陛辭以為言,詔遣太府丞馬希言使諸路振救之。卒,年七十七。

執羔有雅度,立朝無朋比。治郡廉恕,有循吏風。手不釋卷,尤通於《易》。

(選自《宋史•周執羔傳》,有刪改)

10.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執羔謂曰/朝廷用爾為長/今一方繹騷/責將焉往/能盡力則貰爾/一兵不可得也/豪懼斬叛者/以獻夷人自是皆惕息

B. 執羔謂曰/朝廷用爾為長/今一方繹騷/責將焉往/能盡力則貰爾/一兵不可得也/豪懼/斬叛者以獻/夷人自是皆惕息

C.執羔謂曰/朝廷用爾為長/今一方繹騷責將焉/往能盡力則貰爾/一兵不可得也/豪懼/斬叛者以獻/夷人自是皆惕息

D. 執羔謂曰/朝廷用爾為長/今一方繹騷/責將焉往/能盡力則貰爾一兵/不可得也/豪懼/斬叛者以獻/夷人自是皆惕息

11.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説,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太學,古代設於京城的最高學府。博士,古代設置的國家最高學位。

B.知貢舉,主試者稱為“知貢舉”,就是“特命主掌貢舉考試”的意思。

C.經筵,是指漢唐以來帝王為講經論史而特設的御前講席。

D.循吏,正史中記述的那些重農宣教、奉公守法、愛民富民的地方官。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