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幼小銜接課程教案範文(通用5篇)

來源:文萃谷 4.19K

作為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教案,編寫教案有利於我們弄通教材內容,進而選擇科學、恰當的教學方法。教案要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數學幼小銜接課程教案範文(通用5篇),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數學幼小銜接課程教案範文(通用5篇)

數學幼小銜接課程教案1

活動名稱:

比較高矮長短

活動目標:

1、初步感知物品有長有短;

2、知道長和短是比較出來的;

3、學習比較

活動準備:

長短不一的鉛筆3支

活動過程:

一、認識長短

1、出示3支鉛筆,引導幼兒初步感知物體有長短。

2、小組合作探究比較長短的方法——比一比

3、動手比一比,看看誰長誰短。

4、彙報比較結果。

二、鞏固練習

做幼兒用書第4頁,將鉛筆按照從長到短的順序寫出編號。

活動名稱:比較高矮活動目標:

1、初步感知物品有高有矮;

2、知道高和矮是比較出來的;

3、學習比較

活動準備:1-5的數字卡片活動過程:

一、認識高矮

1、請高矮不同的兩個小朋友站到前面,認識“高”和“矮”。

2、請5個高矮不同的幼兒上台,其他人比較高矮。

3、引導幼兒請最高的小朋友取數字1,第二高的小朋友取數字卡片2,依次為5個小朋友編號。

二、鞏固練習

做幼兒用書第5頁,按動物的高矮編號。

活動名稱:比較粗細活動目標:

1、初步感知物品有粗遊戲;

2、知道粗和細是相比較而言的;

3、學習比較

活動準備:彩色圓柱體(紅盒)活動過程:

一、認識粗細

1、將彩色圓柱體取出散放於桌子上

2、取最粗和最細的圓柱體,分別命名“粗”、“細

3、將其他的彩色圓柱體按照從粗到細的順序來排序

二、鞏固練習

幼兒用書第6頁,將圓柱體、樹、繩子按照從粗到細的順序排列。

活動名稱:比較寬窄活動目標:

1、初步感知物品的寬窄

2、知道寬窄是相對而言的

3、學習比較

活動準備:長度相同、寬度不同的彩色紙活動過程:

一、認識寬窄

1、將長度相同、寬度不同的彩色紙排列到桌子上

2、取最寬的與最窄的進行比較,分別命名“寬”、“窄”

3、將其他的彩色紙按照從寬到窄的順序排序

二、鞏固練習:

幼兒用書第7頁,將長方形按照從寬到窄的順序編號。

活動名稱:比較薄厚活動目標:

1、初步感知物品的薄厚;

2、知道薄和厚是相對而言的

3、學習比較

活動準備:薄厚程度不同的書活動過程:

一、認識薄厚

1、將薄厚不同的書排列到桌子上

2、去最薄的和最厚德書進行比較,分別命名“薄”、“厚”

3、將其他的書按照從厚到薄的順序排列

二、鞏固練習:

幼兒用書第8頁,將書本按照從厚到薄的順序寫上編號,並區分衣服的薄厚。

活動名稱:間接比較活動目標:

能夠對事物進行間接比較;活動準備:重量板活動過程:

一、間接比較輕重

1、出示三個重量板,編號分別為

2、請幼兒感知。

3、引導幼兒用語言表達:2比3重,1比3輕,所以2最重?3最輕?

二、鞏固練習:

幼兒用書第9頁,比較動物運動會中誰跑的最慢,比較輕重中誰最輕,誰最重。

活動名稱:按特徵排序活動目標:

1、能夠觀察事物的規律;

2、能夠按照物體的規律排序

活動準備:紅、黃、藍色的珠子各5個活動過程:

一、按特徵排序

1、出示珠子,按照紅、黃、藍的順序排列2遍

2、請幼兒觀察珠子排序的規律

3、請幼兒按照規律,將剩餘的珠子進行排列

二、鞏固練習:

幼兒用書第10頁,找出圖形和小動物的排列規律,把空格里缺少的添起來

活動名稱:按關係排序活動目標:

能夠發現同一種事物之間的聯繫並能夠排序活動準備:不同長短的紅棒、數字卡活動過程:

一、按長短關係排序

1、出示長短不同的紅棒,散放於桌面

2、引導幼兒通過比較,找到最長的一根,並在其上面放數字1

3、依次對其他紅棒進行排序

二.鞏固練習

幼兒用書第11頁,按照從大到小的順序對水果進行排序;按照青蛙的生長過程排序

活動名稱:自創規律排序活動目標:

1、鞏固幼兒按照規律排序的能力

2、能夠自創規律排序

活動準備:紅、黃、藍三顏色的'珠子若干活動過程:

一、自創規律排序

1、出示紅、黃、藍三顏色的珠子

2、引導幼兒自創排序規律並依次將珠子排序

二、鞏固練習:

幼兒用書第12頁,對圖形、小花及水果自創規律排序。

數學幼小銜接課程教案2

一、説教材

《比大小》是愛兒坊學前班數學下冊主題三“數字的家”的一節活動課。

二、説目標

根據教材內容和幼兒的學習經驗,制訂出本次活動課的活動目標為:

1.引導幼兒認識50以內的數,學會比較數的大小。

2.通過遊戲的過程使幼兒經歷發現、歸納數學知識的過程,感知學習方法。

3.通過遊戲活動,激發幼兒學習數學的興趣和信心,體驗學習成功的快樂。

三、説教法與學法

數字概念對幼兒來説是較抽象的,光靠教師枯燥無味的講解,幼兒是沒有興趣的。那怎樣引導幼兒輕鬆學習呢?為了幫助幼兒掌握活動重點,突破活動難點,活動中結合周圍環境和季節特點,以幼兒為主體,以春遊為主線,以遊戲為主導。根據幼兒認知過程的直觀形象性,主要採取數、認、讀、比結合法來充分調動幼兒的思維活動,以唱、玩、贊穿插入行來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和自信。讓幼兒通過自主探索和合作進步的方法讓他們在遊戲中體驗到學習的成功與快樂。

四、説活動過程

活動中我為了防止了“一言堂”和“滿堂吼”的現象,注重幼兒秩序性的培養及探索能力的發展,設計了以下的過程:

1.設計一條活動主線

在本節活動課中我設計了春有這樣一個符合季節環境特點的情境主線。以開火車這樣一種幼兒喜聞樂見的遊戲為主導,在“準備坐火車——開火車春遊——春遊進行時”三個環節中,第一環節引導幼兒豐富對50以內數的認識;第二環節通過有順序、有目的的關注來引導幼兒嘗試比較數的大小,説出自己的想法,發現真確的解決問題的方法;最後一個環節:幼兒體驗學習快樂,教師發現存在問題。整個活動調動了幼兒身體、感官、思維的活動,使枯燥抽象的數字在遊戲中變得生動有趣,從而達到幼兒園保教活動以遊戲為主的目的。

2.培養一種快樂習慣

遊戲是幼兒的天性,尤其對於農村的孩子來説,户外活動有得天獨厚的條件,但是同樣的遊戲也有玩膩的時候。通過開火車遊戲的不同玩法,所帶給孩子們不一樣的快樂感受和體驗。我希望孩子們能培養出一種探索意識,獲得一種探索的習慣。

3.關注每一個幼兒發展

每個孩子都有獲得表揚和讚許的權利,每一位老師也有表揚讚許孩子的義務。在每個孩子天真稚嫩的童心中,對錶演讚許的渴望不亞於花兒對陽光的渴望。每一個幼兒都有他獨特的個性,活動能力和身體各方面發展不盡相同,所以在工作及這節課中我都一直去留心發現每一個幼兒點滴的進步,並及時説出來。在活動中鼓勵那些不積極,不善於表達的幼兒參與活動,我發現:“多給機會,多進步。”

五、活動延伸

回家比比家裏人的年齡,你會發現什麼?鼓勵幼兒把學到的知識用於生活,激發幼兒的興趣。

數學幼小銜接課程教案3

教學內容:

5以內的加減法

教學目標:

1、 讓學生理解加法減法的含義

2、 讓學生掌握5的加減法

3、 使學生學會解答簡單的口述加減法應用題,培養學生初步分析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難點:

讓學生用數的組成知識進行5以內的加減、

教學過程:

<複習數的組成>幻燈片演示

<創設情境>

師:今天,老師帶你們去羊村裏去玩,好不好,看,草坪上有1只羊(喜羊羊)在玩耍,咦,美羊羊來找喜羊羊玩了,小朋友們,現在看看草坪上共有幾隻羊?你怎麼算的?

學生回答

師:1只羊加上1只羊是兩隻羊,我們可以寫作,1+1=2,1和1組成2,所以,1+1=2。

現在草坪裏有了兩隻羊,懶羊羊也找來和他們玩了,現在有幾隻羊?

學生回答

師:2只羊加上一隻羊共有三隻羊,我們可以寫作:2+1=3,2和1組成3,所以,2+1=3

過了一會兒,沸羊羊也參與他們其中了,現在,有幾隻羊了呢?

學生回答

老師解釋,同上

玩着玩着,村長過來要叫懶羊羊回去吃飯,現在加上村長,共有多少隻羊?

學生回答,老師解釋,同上

村長,把懶羊羊叫走了,還剩下多少隻羊?

<練習>

用笑臉練習:1+2 2+2 3+2

1+3 2+3

5—3 4—3 4—2

3—2 2—1

小結:我們今天學了1~5之間的加減法,要想很快的算出1~5的加減法,必須,理解1~5的組成。

數學幼小銜接課程教案4

一、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學會觀看時鐘的整點與半點,並嘗試探索出其規律。

2.培養幼兒學會珍惜時間,遵守時間,養成按時作息的好習慣。

二、活動重、難點

重點:學會認識整點與半點,並掌握其規律。

難點:能夠知道什麼時間做什麼事情,學會珍惜時間。

三、活動準備

1.物質準備:ppt;幼兒一日生活照片;自制時鐘卡片。

2.經驗準備:幼兒對時針、分針有一定的瞭解。

四、活動過程

(一)導入活動

1.音樂導入:《時間像小馬車》請幼兒入場。

2.小朋友們,大家好!今天,王老師給小朋友們帶來了一個好朋友。這個好朋友相信大家在生活中都見過。是誰呢?

(二)圖文共讀

1.鼓勵幼兒觀察時鐘鐘面,大膽説出時鐘鐘面的特點。

師:“小朋友們仔細觀察,你發現時鐘的鐘面上都有什麼呢?”

(引導幼兒發現時鐘上一共有12個數字;時針、分針、秒針以及其特點。)

2.幫助幼兒回憶時針、分針的不同點。

師:“小朋友們都發現了時鐘上有分針和時針,那哪個是分針哪個是時針呢?它們有什麼不同點?”

(引導幼兒説出長短、粗細的不同特徵)

(三)認識整點

1.通過展示部分幼兒一日生活照片感受時間的重要性。激發幼兒探索的願望。

2.認識整點

(1)教師通過ppt引導幼兒學會認識整點。

(2)教師通過各種時鐘鼓勵幼兒嘗試探索出整點時間的規律。

規律:分針指向12,時針指向幾,就是幾點整。

3、請你試一試

(1)教師利用實物鐘錶出示各種整點,請幼兒積極參與,説出時間。

(2)請幼兒當小老師隨意撥出整點,小組比賽看誰先説出時間。

(四)認識半點

1.教師引導幼兒觀察半點的時鐘與整點時鐘的不同,鼓勵幼兒嘗試探索出半點時間的規律。

師:“剛才我們認識了整點,小朋友們仔細看這個時鐘的分針和剛才有什麼不同呢?”(引導幼兒説出分針指向6)

2.幫助幼兒梳理清楚:半點的時候,時針指向兩數字中間時,算數字小的時間。

規律:分針指向6,時針指向幾,就是幾點半。

3、請你試一試

(1)教師利用實物鐘錶出示各種半點,請幼兒積極參與,説出時間。

(2)請幼兒當小老師隨意撥出半點,小組比賽看誰先説出時間。

(五)回顧梳理

小組合作遊戲:請你來幫忙

師:“這些時間,小朋友都在做什麼事情呢?王老師有點兒糊塗了。請你趕快幫幫我吧!”

1.教師分別出示時間,小組進行討論。(時間5分鐘)

2.小組分享結果。鼓勵幼兒大膽表現,鼓勵幼兒運用數學經驗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3.教師總結,並幫助幼兒體會時鐘的重要性;培養幼兒學會珍惜時間,遵守時間,養成按時作息的好習慣。

數學幼小銜接課程教案5

課時:

第3課時

教學內容:

1~5的分解與組成

教學目標:

1、讓幼兒感知數字的組成和分解,瞭解數與數之間存在一定的邏輯關係。

2、能學會1~5的多種分法。

3、培養幼兒參與數學活動的興趣,並能從其中得到快樂

教學重難點:

能通過觀察、分析一個數多種分法,掌握1~5的組成

教學過程:

<2的分解和組成>

師:小朋友們,喜歡笑臉嗎?看看老師手中有好多笑臉,咱們一塊用笑臉玩個遊戲好不好?

生:好

師:首先,老師先拿出2個來,我找一個小朋友把這兩個笑臉分別放到兩個碟子上。

學生放笑臉

師:瞧,這位小朋友把笑臉分開了,分成了兩份,每一份有一個笑臉,也就是説,2分成了1和1,(幻燈片演示)

師:我再找一個同學將這兩個碟子裏的笑臉放到一塊兒。

學生放笑臉

師:他把紅色碟子裏的一個笑臉和藍色碟子的一個笑臉放在一塊,就變成了2個笑臉,也就是説,1和1組成了2(幻燈片演示)

學生動手寫一寫,練一練

<3的分解和組成>

做遊戲,老師手裏拿着三個笑臉(兩手都有),展示一隻手,另一隻手裏多少笑臉讓小朋友們去猜。從中體會3的分解。老師再將自己兩手中的笑臉都放在黑板上,同上引導小朋友們去理解3的組成。(幻燈片演示)

學生動手寫一寫,練一練

<4的分解與組成>

師:2和3會分解了,小朋友們會不會分解4呢?在按照前面的方法將4個笑臉放到2個碟子裏面。(連續找三個小朋友)

學生嘗試的放,老師對每一種方法進行解釋。幻燈片展示。

再讓三個小朋友將分好的笑臉分別放在一起,幻燈片展示

學生動手練一練

<5的分解與組成>

師:接下來,我們要將老師手中的五個笑臉分發到兩個盤子裏面,那個小朋友自告奮勇,主動來發一發。

學生髮(四種方法)

老師如上強調5的分解與組成。

小結:

數與數之間都是有邏輯關係的。1~5可以分解,也可以由其他數組成。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