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級物理重點知識點彙總

來源:文萃谷 2.62W

在我們上學期間,大家都背過各種知識點吧?知識點有時候特指教科書上或考試的知識。哪些知識點能夠真正幫助到我們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八年級物理重點知識點彙總,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八年級物理重點知識點彙總

第一章:走進物理世界

1、物理學史研究光、熱、力、聲、電等形形色色物理現象的規律和物質結構的一門科學

2、觀察和實驗是獲取物理知識的重要來源

3、長度測量的工具是刻度尺,長度的國際基本單位是米,符號是m;常用單位還有千米(km)、分米(dm)、釐米(cm)、毫米(mm)、微米(μm)、納米(nm)等。它們之間的換算關係是

1km=1000mlm=l0dmldm=l0lcm=l0mm

1mm=1000μnlμm=1000nm

4、長度測量結果的記錄包括準確值、估計值和單位。

5、誤差:測量值和真實值之間的差別叫誤差。誤差產生的原因:

①與測量的人有關;

②與測量的工具有關。任何測量結果都有誤差,誤差只能儘量減小,不能絕對避免;但錯誤是可以避免的。

減小誤差的方法:

①選用更精密的測量工具;

②採用更合理的測量方法;

③多次測量取平均值。

6、測量時間的工具是秒錶,時間的國際基本單位是秒,符號是s;常用的單位還有小時(h)、分(min)等。它們之間的換算關係是1h=60minlmin=60s

7、科學探究的主要過程是:提出問題、猜想與假設、指定計劃與設計實驗、進行實驗與收集數據、分析與論證、評估、交流與合作。

第二章:聲音與環境

1、產生:聲音是由物體的振動產生的,振動停止,聲音就停止;振動發聲的物體叫聲源。

2、傳播: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真空不能傳播聲音。聲音在介質中是以波的形式傳播;在不同的介質中傳播速度不同,一般在固體中傳播最快,氣體中傳播最慢。15℃的空氣中聲音傳播速度為340m/s。

3、聲音的三個特性:

(1)音調:人耳感覺到聲音的高低叫音調;音調的高低跟發聲體振動的頻率有關,頻率越高,音調越高。

(2)響度:人耳感覺到的聲音的強弱,響度的大小跟發聲體振動的幅度有關;振幅越大,響度越大;響度還跟距離發聲體的遠近有關。

(3)音色:又叫音品,不同的發聲體發出聲音的音色不同。

4、頻率的高低決定音調的高低;振幅的大小決定聲音的響度。頻率的單位是赫茲,符號是Hz,人能感受到的聲音頻率範圍是20Hz~20000Hz。人們把低於20Hz的聲音叫次聲,高於20000Hz的聲音叫超聲。超聲的應用有:超聲波粉碎結石、聲納探測潛艇、魚羣,B超檢查內臟器官。

5、樂音與噪聲:

樂音:悦耳動聽、使人愉快的聲音;是物體做規則振動時發出的聲音。

噪聲:使人們感到厭煩、有害身心健康的聲音;是物體做無規則振動時發出的聲音。人們用分貝來劃分dB聲音的強弱的等級。

6、控制噪聲的三個途徑是:吸聲、隔聲、消聲;即在聲源處、在傳播途徑和在接收處控制。

7、聲的利用:

(1)聲音可以傳遞信息:如漁民利用聲納探測魚羣

(2)聲音可以傳遞能量:如某些霧化器利用超聲波產生水霧

8、回聲:聲音在傳播途徑中遇到礙物被返射回去的現象,叫回聲。如回聲比原聲到達人耳晚0.1s以上,人耳能把他們區分開,否則回聲會與原聲混在一起會加強原聲。利用“雙耳效應”可以聽到立體聲。

第三章:光和眼睛

一、光的傳播

1、自身能夠發光的物體叫光源,如太陽、螢火蟲等,而月亮不是光源。

2、光在同種均勻的介質中沿直線傳播,生活中應用光的直線傳播的事例有:日食、月食,小孔成像,排隊瞄準等。

3、光在真空中傳播速度是最快的,真空中的光速c=3.0×108m/s,光在不同的介質中傳播速度是不同的。

二、光的顏色

1、色散:太陽光通過三稜鏡後被分解成紅、橙、黃、綠、藍、靛、紫七種色光的現象,這説明白光不是單色光。

2、色光的三基色:紅、綠、藍;不透明物體的顏色是由它發射的光決定的,透明物體的顏色是由它透過的光決定的。顏料三原色是:品紅、黃、青。

三、光的反射

1、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線與入射光線、法線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線與入射光線分居法線的兩側;反射角等於入射角。

2、在光的反射現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3、光在物體表面的反射有兩類:一類是鏡面反射,反射面是光滑的,如黑板“反光”;另一類是漫反射,反射面是粗造的,如我們能從不同的方向看到本身不發光的物體。鏡面反射和漫反射都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4、平面鏡成像規律:物體在平面鏡中成的虛像、像與物的大小相等,像與物的連線跟鏡面垂直、像與物到鏡面的距離相等。

5、球面鏡包括凸面鏡,如:汽車的後視鏡,公路拐彎處的反光鏡,主要作用是擴大視野;還有凹面鏡,如:太陽灶、手電筒的反光罩,作用是使光匯聚起來。

四、光的折射

1、光的折射:光從一種介質進入另一種介質,它的傳播方向發生改變的現象。

2、光從空氣斜射入水或玻璃等其它介質時,折射光線向法線方向騙折,折射角小於入射角。入射角增大,折射角也增大。

光從水或玻璃斜射入空氣時,折射光線將遠離法線,折射角大於入射角。當光空氣垂直射入水或玻璃等其它介質表面時,傳播方向不變,折射角等於入射角等於0°

3、光的折射現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五、看不見的光

光譜上紅光以外的部分叫紅外線,它用於紅外夜視儀,紅外線測温儀;光譜上紫光以外的部分叫紫外線,紫外線驗鈔機。

六、透鏡與凸透鏡成像

1、中間厚邊緣薄的透鏡凸透鏡,它對光線有會聚作用

2、中間薄邊緣厚的透鏡凹透鏡,它對光線有發散作用

3、凸透鏡的焦點:跟主光軸平行的光,通過透鏡後會聚於一點,這一點叫凸透鏡的焦點,用字母“F”表示。

4、凸透鏡成像的規律和應用

(1)焦距:用字母f表示,是指焦點到光心的距離;物距:用字母u表示,是指物體到透鏡的距離;像距:是指像到透鏡的距離,用字母v表示。

(2)凸透鏡成像規律和應用列表

物距u

像距v

像的性質

應用

u>2f

f<u<2f

倒立縮小的實像

照相機

u=2f

u=2f

倒立等大的實像

f<u<2f

倒立放大的實像

投影儀

u<f

正立放大的虛像

放大鏡

①照相機利用物距大於2倍焦距,成倒立縮小的實像的原理製成的

②投影儀利用物距大於1倍焦距小於2倍焦距,成倒立放大的實像的原理製成的

③放大鏡利用物距小於1倍焦距,成正立放大的虛像的原理製成

七、眼睛與透鏡

1、眼睛的作用相當於凸透鏡,眼球好像一架照相機,來自物體的光會聚在視網膜上形成倒立、縮小的實像。

2、產生近視眼的原因是晶狀體太厚,眼的屈光本領過強,或眼軸偏長,來自物體的光成在視網膜的前面。近視眼需要配戴凹透鏡來矯正。

3、產生遠視眼的原因是晶狀體太薄,眼的屈光本領過弱,或眼軸偏短,來自物體的光成在視網膜後面。近視眼需要配戴凸透鏡來矯正。

第四章:我們周圍的物質

1、質量:物體所含物質的多少叫做質量,用符號m表示,質量不會因為物體的位置、形狀和狀態的變化而變化。

2.質量的國際單位是千克,符號為kg。常用單位有噸(t)、克(g)、毫克(mg)等。換算關係是1t=1000kg,1kg=1000g,1g=1000mg。

3、測量質量的工具:實驗室常用太平測量質量。常見的工具還有枱秤、磅秤、電子秤等。

4、使用托盤天平測量物體質量的方法:

(1)稱量前要把天平放置在水平的桌面上,遊碼應移到標尺左端的零刻度處,調節橫樑兩端的平衡螺母,直到指針指在分度盤的中央,天平就平衡了。

(2)稱量時把待測物體放到左盤,法碼放在右盤,取法碼時要用鑷子

(3)讀數時待測物體的質量等於法碼的質量加上游碼對應刻度的質量。

5、密度:某種物質單位體積所含質量的多少叫做這種物質的密度,用符號ρ表示,每種物質都有一定的密度,不同的物質密度一般不同。物質的密度與該物質組成的物體的質量、體積、形狀和位置無關,但與物質的種類、温度、狀態有關。

2.密度公式:ρ=m/v單位是千克/米3(kg/m3)。常用單位有克/釐米3(g/cm3)等。它們之間的換算關係是1kg/m3=1X10-3g/cm3。

6、物體的密度的測量

(1)一般固體密度的測量

①用天平測量物體的質量;

②向量筒中注入適良的水,記下水的體積V1;

③用細線繫住固體放入量筒的水中,使其全部浸入水中,記下水和固體的體積V2;

④根據所測數據用ρ=m/v求出固體的密度。

(2)液體密度的測量步驟

①用燒杯裝入一定量的液體,用天平測出燒杯和液體的總質量m1;

②把燒杯中的一部分液體漫漫地注入量筒中,記下倒入液體的體積V;

③用天平測出燒杯和剩下液體的質量m2,求出倒入量筒中液體的質量;

④根據所測數據用ρ=m/v求出液體的密度。

第五章物質、新材料、粒子和宇宙

一、物質的物理性質

1、一切物體都是由分子組成的,各種物質具有許多不同的性質。如物質的磁性、物質的導電性、物質的導熱性、物質的硬度、彈性、質量等。

2、物質的磁性:物體能夠吸引鐵、鈷、鎳等物質的性質叫做磁性。

3、物質按導電能力的不同分為:導體、絕緣體和半導體。導體是容易導電的物體,如金屬;絕緣體是不容易導電的物體,如橡膠;導電能力介於導體和絕緣體之間的物體叫半導體,如硅、鍺等材料。

4、物質按導熱性能的不同分為:熱的良導體和不良導體;熱的量導體:如金屬;熱的不良導體如塑料等。

5、物質的硬度:硬度大的物體能夠劃破硬度小的物體的表面。

二、新材料

1、納米材料:是指納米尺度的材料,納米是長度單位大小為。

2、超導材料:是指在低温環境下,導體的電阻突然變為零的材料。

3、形狀記憶合金:是指受熱後又會恢復原來合金。

4、隱性材料:隱性材料能將雷達發出的電磁波大部分吸收,反射回去的卻很少。

三、粒子和宇宙

1、分子:物質是由分子組成,分子直徑的尺度數量級為10-10m=0.1nm。

2、原子:分子是由原子組成的,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的電子組成,原子核由質子和中子組成,質子和中子是由更小的微粒夸克組成

3、萬有引力定律:1687年偉大的科學家牛頓發現任何兩個物體間都存在着互相吸引的力,這就是萬有引力定律,萬有引力的大小與物體的質量和物體間的距離有關。

4、光年是天文學中的長度單位,它表示光在一年中傳播的距離。=9.4605×1015m。

八年級物理期末考試重點知識點總結

一、長度的測量

長度的測量是物理學最基本的測量,也是進行科學探究的基本技能。長度測量的常用的工具是刻度尺。

二、長度單位:

國際單位制中,長度的主單位是m,常用單位有千米(km),分米(dm),釐米(cm),毫米(mm),微米(μm),納米(nm)。

三、主單位與常用單位的換算關係:

1km=103m 1m=10dm 1dm=10cm 1cm=10mm 1mm=103μm 1m=106μm 1m=109nm 1μm=103nm

單位換算的過程口訣:“係數不變,等量代換”。

四、刻度尺的使用規則:

A、“選”:根據實際需要選擇刻度尺。

B、“觀”:使用刻度尺前要觀察它的零刻度線、量程、分度值。

C、“放”用刻度尺測長度時,尺要沿着所測直線(緊貼物體且不歪斜)。不利用磨損的零刻線(用零刻線磨損的的刻度尺測物體時,要從整刻度開始)。

D、“看”:讀數時視線要與尺面垂直。

E、“讀”:在精確測量時,要估讀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F、“記”:測量結果由數字和單位組成(也可表達為:測量結果由準確值、估讀值和單位組成)。

練習:有兩位同學測同一只鋼筆的長度,甲測得結果,乙測得結果為。如果這兩位同學測量時都沒有錯誤,那麼結果不同的原因是:兩次刻度尺的分度值不同。如果這兩位同學所用的刻度尺分度值都是mm,則乙同學的結果錯誤,原因是:沒有估讀值。

五、誤差:

1、定義:測量值和真實值的差異叫誤差。

2、產生原因:測量工具、測量環境、人為因素。

3、減小誤差的方法:多次測量求平均值;用更精密的儀器。

4、誤差只能減小而不能避免,而錯誤是由於不遵守測量儀器的使用規則和主觀粗心造成的,是能夠避免的。

八年級物理期末考試重點

聲學章節中的“聲音的產生條件、聲速、聲音的三要素及其決定因素(音調、響度、音色)、噪聲及其控制”。

一、聲音的產生:

1、聲音是由物體的振動產生的;(人靠聲帶振動發聲、蜜蜂靠翅膀下的小黑點振動發聲,風聲是空氣振動發聲,管制樂器靠裏面的空氣柱振動發聲,絃樂器靠弦振動發聲,鼓靠鼓面振動發聲,鍾考鍾振動發聲,等等)。

2、振動停止,發生停止;但聲音並沒立即消失(因為原來發出的聲音仍在繼續傳播)。

3、發聲體可以是固體、液體和氣體。

4、聲音的振動可記錄下來,並且可重新還原(唱片的製作、播放)。

二、聲音的傳播:

1、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固體、液體和氣體都可以傳播聲音;聲音在固體中傳播時損耗最少(在固體中傳的最遠,鐵軌傳聲),一般情況下,聲音在固體中傳得最快,氣體中最慢(軟木除外)。

2、真空不能傳聲,月球上(太空中)的宇航員只能通過無線電話交談。

3、聲音以波(聲波)的形式傳播。

注:由聲音物體一定振動,有振動不一定能聽見聲音。

4、聲速:物體在每秒內傳播的距離叫聲速,單位是m/s;聲速的計算公式是v=;聲音在空氣中的速度為340m/s。

三、回聲:

聲音在傳播過程中,遇到障礙物被反射回來,再傳入人的耳朵裏,人耳聽到反射回來的聲音叫回聲(如:高山的回聲,夏天雷聲轟鳴不絕,北京的天壇的迴音壁)。

1、聽見回聲的條件:原聲與回聲之間的時間間隔在以上(教師裏聽不見老師説話的回聲,狹小房間聲音變大是因為原聲與回聲重合)。

2、回聲的利用:測量距離(車到山,海深,冰川到船的距離)。

四、怎樣聽見聲音:

1、人耳的構成:人耳主要由外耳道、鼓膜、聽小骨、耳蝸及聽覺神經組成。

2、聲音傳到耳道中,引起鼓膜振動,再經聽小骨、聽覺神經傳給大腦,形成聽覺。

3、在聲音傳給大腦的過程中任何部位發生障礙,人都會失去聽覺(鼓膜、聽小骨處出現障礙是傳導性耳聾;聽覺神經處出障礙是神經性耳聾)。

4、骨傳導:不借助鼓膜、靠頭骨、頜骨傳給聽覺神經,再傳給大腦形成聽覺(貝多芬耳聾後聽音樂,我們説話時自己聽見的自己的聲音);骨傳導的性能比空氣傳聲的性能好。

5、雙耳效應:聲源到兩隻耳朵的距離一般不同,因而聲音傳到兩隻耳朵的時刻、強弱及步調亦不同,可由此判斷聲源方位的現象(聽見立體聲)。

五、聲音的特性包括:

音調、響度、音色(這是樂音三要素);在響度和音調相近的情況下主要通過音色來判斷髮聲體。

1、音調:聲音的高低叫音調,頻率越高,音調越高(頻率:物體在每秒內振動的次數,表示物體振動的快慢,單位是赫茲,振動物體越大音調越低;振幅:物體在振動時偏離原來位置的最大距離)。

2、響度:聲音的強弱叫響度;物體振幅越大,響度]越強;聽者距發聲者越遠響度越弱。

3、音色:不同的物體的音調、響度儘管都可能相同,但音色卻一定不同(辨別是什麼物體發的聲靠音色)。

注意:音調、響度、音色三者互不影響,彼此獨立。

六、超聲波和次聲波:

1、人耳感受到聲音的頻率有一個範圍:20Hz~20000Hz,高於20000Hz叫超聲波;低於20Hz叫次聲波。

2、動物的聽覺範圍和人不同,大象靠次聲波交流,地震、火山爆發、颱風、海嘯都要產生次聲波。

七、噪聲的危害和控制:

四大污染:噪聲污染、水污染、大氣污染、固體廢物污染。

1、噪聲:

(1)從物理角度上講物體做無規則振動時發出的聲音叫噪聲;

(2)從環保的角度上講,凡是妨礙人們正常學習、工作、休息的聲音以及對人們要聽的聲音產生干擾的聲音都是噪聲。

2、樂音:從物理角度上講,物體做有規則振動發出的聲音。

3、常見噪聲來源:飛機的轟鳴聲、汽車的鳴笛聲、鞭炮聲、金屬之間的摩擦聲。

4、噪聲的等級:表示聲音強弱的單位是分貝。符號dB,超過90dB會損害健康;0dB指人耳剛好能聽見的聲音。

5、控制噪聲:

(1)在生源處較弱(安消聲器);

(2)在傳播過程中(植樹、隔音牆);

(3)在人耳處減弱(戴耳塞)。

八、聲音的利用:

1、超聲波的能量大、頻率高用來打結石、清洗鐘錶等精密儀器;超聲波基本沿直線傳播用來回聲定位(蝙蝠辨向)製作(聲納系統)。

2、傳遞信息(醫生查病時的“聞”,打B超,敲鐵軌聽聲音等等)。

3、聲音可以傳遞能量(飛機場旁邊的玻璃被震碎,雪山中不能高聲説話,一音叉振動,未接觸的音叉振動發生)。

八年級物理期末考試重點知識點

光學中的“光源、光的直線傳播、光速、光的反射、平面鏡成像、光的折射、光的色散、紅外線、紫外線、物體的顏色”。

一、光源:

能發光的物體叫做光源。光源可分為:

1、冷光源(水母、節能燈),熱光源(火把、太陽)。

2、天然光源(水母、太陽),人造光源(燈泡、火把)。

3、生物光源(水母、斧頭魚),非生物光源(太陽、燈泡)。

二、光的傳播:

1、光在同種均勻介質中沿直線傳播。

2、光的直線傳播的應用:

(1)小孔成像:像的形狀與小孔的形狀無關,像是倒立的實像(樹陰下的光斑是太陽的像)。

(2)取直線:激光準直(挖隧道定向);整隊集合;射擊瞄準。

(3)限制視線:坐井觀天(要求會作有水、無水時青蛙視野的光路圖);一葉障目。

(4)影的形成:影子;日食、月食(要求知道日食時月球在中間;月食時地球在中間)。

3、光線:常用一條帶有箭頭的直線表示光的徑跡和方向。

三、光速:

1、真空中光速是宇宙中最快的速度。

2、在計算中,真空或空氣中光速c=3×108m/s。

3、光在水中的速度約為c,光在玻璃中的速度約為c。

4、光年:是光在一年中傳播的距離,光年是長度單位;1光年≈×1015m。

注:聲音在固體中傳播得最快,液體中次之,氣體中最慢,真空中不傳播;光在真空中傳播的最快,空氣中次之,透明液體、固體中最慢(二者剛好相反)。光速遠遠大於聲速(如先看見閃電再聽見雷聲,在100m賽跑時聲音傳播的時間不能忽略不計,但光傳播的時間可忽略不計)。

四、光的反射:

1、當光射到物體表面時,有一部分光會被物體反射回來,這種現象叫做光的反射。

2、我們看見不發光的物體是因為物體反射的光進入了我們的眼睛。

3、反射定律:在反射現象中,反射光線、入射光線、法線都在同一個平面內;反射光線、入射光線分居法線兩側;反射角等於入射角。

4、法線:過光的入射點所作的與反射面垂直的直線。

5、入射角:入射光線與法線的夾角;反射角:法射光線與法線間的夾角(入射光線與鏡面成θ角,入射角為90°-θ,反射角為90°-θ)。

6、入射角與反射角之間存在因果關係,反射角總是隨入射角的變化而變化而變化,因而只能説反射角等於入射角,不能説成入射角等於反射角(鏡面旋轉θ,反射光旋轉2θ)。

7、垂直入射時,入射角、反射角等於多少?答:垂直入射時,入射角為0度,反射角亦等於0度。

8、反射現象中,光路是可逆的(互看雙眼)。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