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卑與超越讀後感

來源:文萃谷 2.32W

認真品味一部名著後,相信你心中會有不少感想,此時需要認真地做好記錄,寫寫讀後感了。你想知道讀後感怎麼寫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自卑與超越讀後感,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自卑與超越讀後感

我一開始,並不認同他的觀點,當時我認為,人的生命意義是由自己去界定的。萬事萬物本沒有價值,都是人為進行歸因賦予其價值,它才擁有意義,同樣的事物對於不同的人來説,存在不同的意義,同樣的一件事情,內傾或是外傾,情感功能為主導或是以思維功能為主導的人都會有不同的價值判斷。佛教早就有諸法無我的觀點,即生命本身便是毫無意義的。放到整個宇宙尺度上,似乎的確如此,甚至這個世界本身是否真實,我們都無從知曉!有一個著名的數學上的悖論,假定虛擬世界的確存在,而真實世界只有一個,虛擬世界可以有無數個,那麼我們所現在所處的這個世界為真實世界可能性幾乎為零!既然如此,我何不不去在意他人的價值判斷,追尋屬於自己的意義呢?

然而,現在的我認為我原來的看法有失偏頤,誠然,上述的人中不乏閃耀炫目的人,但更多的卻是自私自利的茫然追逐着,掙扎在自己封閉的內心世界中,名為幸福的口袋,卻依然空空如也,身為人卻擁有神的視角,這很好,只是這條路艱難險阻,且不被他人理解,人自私的只關注自身,則毫無疑問是個錯誤,馬克思曾對人下過這樣的定義:“人的本質不是單個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現實性上,它一切社會關係的總和。這句話真是一針見血,人是一種羣居性動物,我們的祖先生活在惡劣的環境下,善於合作,願意為集體做出貢獻的個體,才能活下來,這種將個體奉獻於整個人類集體與他人合作,並在為人類做出貢獻的同時,得到個人價值的實現這種生活方深深地根植在了我們人類的基因,如果你學過動物行為學的話就會發現,許多動物都會有利他行為,這種利他行為其實只是一種延續物種基因庫的機制,即,這是一種自然規律的體現,這也難怪,神經官能症患者大多缺乏合作,極度自我。我想,那種為了別人而奮鬥,追逐的生活一定是幸福的吧!

第二章的主要內容是,身體與靈魂是不可分割的整體,認知影響感知,感知塑造認知。這很容易理解,正如王國維所説:一切景語皆情語,萬物皆着我顏色。阿德勒將其運用於精神分析之中,並把它作為這本書的重要原則之一,這裏的認知則主要指的便是上面的對生命意義的理解上,由於這個理論,阿德勒認為,對於患有神經官能症的患者,光通過説理來使其恢復正常是極其沒有效率的,因為他們對生命意義的理解,會影響他們的感知,即使你向其灌輸觀點,也必然會遭到牴觸,即使有效果,也多半是暫時的,而且無法從根本上解決問題,神經官能症患者多半是不懂合作,不願意為其他人做出貢獻的,所以治療神經官能症的關鍵,在於使他們養成與他人合作,為集體做出貢獻的人生意義,這種方法雖然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但在實際實施中有巨大困難,一個人對世界的認知,對生命意義的理解,往往在生命的早期早已形成,(這點阿德勒與榮格有分歧,認為一個人的人格在出生後不久便已形成,而阿德勒認為一個人的人格在兒童時期最終形成)相比而言,森田正馬的禪療法,操作起來,相對而言簡單,但對患者的悟性有所要求,森田正馬對神經官能症的治療總結起來是八個字:順其自然,為所當為,讓患者在症狀來時不去理會,順其自然,自然能夠擺脱苦惱,感知會影響認知這點也相當重要,神經官能症患者,若是將自己限制在自己的一方小天地中,不去與外界接觸就更不可能養成與他人合作的精神,而將心理能更多的分配到關注自身中,讓病情加重。

自卑感與優越感,也是阿德勒精神分析的.重要原則,他認為所有人都有着與生俱來的自卑感,而人的一切行為都是為了追求優越感,並引入一個重要名詞,自卑情節:自卑感或缺陷感引起的應激狀態,心理逃避,和對虛構的優越感的代償性驅動力,每個人都存在自卑情結,每個人對生命意義的不同理解,往往會使人對其產生不同的應激,錯誤的應激背後往往是為了達到患者所期望達到的目的,而本人往往沒有自覺,舉例來説,神經症患者往往通過使自己陷入某種症狀來逃避競爭,並通過與自己內心的對抗中取得優越感。(比較閲讀:森田正馬認為神經官能症是有疑病素質的人在雜念的產生後誤認為是病態併產生精神固執!)

阿德勒之後分別從學校、家庭、犯罪、工作、個體與社會、愛情與婚姻等多個方面對我們的生活進行指導,中最主要的要義還是培養具有合作精神的人,也啟示了家庭教育與早期學校教育的重要性,教育是最好的培養孩子形成良好的合作精神,形成對世界人生的積極的認知的方法,而當前的教育方式無疑是令人揪心的,學校重點培養的不是孩子的合作精神,反而是把重點放在了不能輸在起跑線上的競爭意識,這對孩子未來心理健康的發展,有潛在的危險。我認為對教師與家長應該提出更高的要求。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