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級化學知識點總結12篇

來源:文萃谷 2.98W

總結是把一定階段內的有關情況分析研究,做出有指導性結論的書面材料,它可以提升我們發現問題的能力,讓我們一起來學習寫總結吧。我們該怎麼寫總結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九年級化學知識點總結,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九年級化學知識點總結12篇

九年級化學知識點總結1

第五單元化學方程式

課題1質量守恆定律

一、質量守恆定律1、概念:參加化學反應的各物質的質量總和,等於反應後生成的各物質的質量總和。説明:①質量守恆定律只適用於化學變化,不適用於物理變化;........②沒有參加反應的物質質量及不是反應生成的物質質量不能計入“總和”中;..③要考慮空氣中的物質是否參加反應或物質(如氣體)有無遺漏。

2、微觀解釋:在化學反應前後,原子的種類、數目、質量均保持不變(原子的“三不變”)。

3、化學反應前後

(1)六不變宏觀:元素種類、元素質量總和不變

微觀:原子的種類、數目、質量不變

(2)兩變宏觀:物質的種類一定變

微觀:分子種類一定變

(3)三個可能改變宏觀:物質的狀態可能變;元素的化合價可能變

微觀:分子個數(化學計量數)可能變

二、化學方程式

1、含義:用化學式表示化學反應的式子。能直接反映質量守恆定律。2、表示的意義:

⑴質的意義:表示反應物、生成物和反應條件

⑵量的意義:a表示各物質間的質量比(質量比=各物質的相對分子質量×各化學式前面的係數的積的比)

b表示各物質的微粒個數比(即各化學式前面的係數比)點燃例如:以2H2+O22H2O為例

①表示氫氣與氧氣在點燃條件下生成水

②表示氫氣、氧氣與水的質量比為4:32:36

③表示氫分子、氧分子與水分子的個數比為2:1:2

點燃3、化學方程式的讀法以2H2+O22H2O為例

①從反應物、生成物和反應條件角度:氫氣與氧氣在點燃條件下生成水

②從各物質的質量比角度:每4份質量的氫氣與32份質量的氧氣在點燃條件下完全反應生成36份質量的水

③從各物質的微粒個數比(化學計量數之比)角度:每2個氫分子與1個氧分子在點燃條件下生成2個水分子。

課題2如何正確書寫化學方程式

一、書寫原則:

1、以客觀事實為基礎,尊重客觀事實

2、遵守質量守恆定律(標準:兩邊原子的種類和數目相等)二、方程式的配平

1、標準:方程式兩邊原子種類和數目相等即配平了

2、配平的原則:在化學式前面加上適當的係數來保證方程式兩邊原子種類和數目相等。3、方法:觀察法、奇偶法、最小公倍數法三最小公倍數法配平化學方程式的步驟

⑴、確定配平的起點元素:橫線兩邊出現次數最少,且原子個數的最小公倍數最大的元素作為起點元素。

⑵、確定起點元素原子個數的最小公倍數。⑶、確定含有起點元素的化學式的係數:用最小公倍數除以化學式中起點元素原子的個數的商作為該化學式前面的係數。

⑷、確定其它化學式前面的係數的順序:依次確定含有除起點元素以外,橫線兩邊出現次數由少到多的元素的化學式前面的係數。⑸、最後將各系數調整為最簡整數比。

舉例:配平化學方程式:FeS2+O2點燃Fe2O33+SO2

⑴確定起點元素:由於Fe、S元素在橫線兩邊只出現了一次,且最小公倍數都為2,因此Fe、S元素都可作為起點元素。

⑵若選擇Fe作為起點元素,則原子個數的最小公倍數為2。

⑶確定FeS2、SO2前面的係數:用最小公倍數2除以FeS2中Fe元素的原子個數1的商2作為的FeS2係數;用最小公倍數2除以Fe2O3中Fe元素的原子個數2的商1作為Fe22O3的係數;

2FeS2+O2點燃1Fe22O3+SO2

⑷確定O2、SO2的係數:①由於O2、SO2中只含有O、S兩種元素,S元素在方程式兩邊只出現了一次,因此先確定SO2的係數,再確定O2的係數。由於方程式左邊S原子的個數已確定為4,所以右邊S原子的個數也為4。因此SO2的係數為4除以SO2中S元素的原子個數1的商4作為SO2。的係數。

2FeS2+O22點燃1Fe2O3+4SO2

②由於方程式右邊O原子的個數已確定為11,因此左邊O原子的個數也為11。所以O2的係數為

11除以O2中O元素的原子個數2的商11/2作為SO2。的係數。

2FeS22+11/2O點燃1Fe22O3+4SO2

⑸再將各系數調整為最簡整數比:即在方程式兩邊同時乘以2就可以。

點燃4FeS22+11O222Fe2O3+8SO2

四、化學方程式的書寫的步驟

1、寫:寫出反應物、生成物的化學式2、配:配平方程式

3、注:註明反應條件和生成物的狀態4、等:將橫線改為等號

五、化學反應類型

1、四種基本反應類型

①化合反應:由兩種或兩種以上物質生成另一種物質的反應②分解反應:由一種反應物生成兩種或兩種以上其他物質的反應

③置換反應:一種單質和一種化合物反應,生成另一種單質和另一種化合物的反應課題3利用化學方程式的簡單計算

一、依據:利用化學方程式能反映物質間的質量比,且質量比呈正比例關係。二、步驟:①設未知數;

②根據題意寫出方程式;

③根據化學方程式找出已知量與未知量的質量比;④列出比例式,並求出未知數;⑤答

注意:

①由於方程式只能反應物質間的質量比,因此代入方程式中的各個量必須是質量。②由於方程式中各物質是純淨物,因此代入方程式中的量必須是純淨物的質量。③單位必須統一,未知數不能帶單位,只有實際已知質量帶單位。附:前面一至五單元要求掌握的化學方程式:1、C+O22、S+O2點燃CO2現象:氧氣中燃燒發白光,空氣中紅熱,放熱

生成能讓澄清的石灰水變渾濁的氣體SO2現象:先熔化,後燃燒;空氣中是淡藍色的火焰;

純氧中是藍紫色的火焰;同時生成有刺激性氣的氣體。

點燃3、4P+5O2點燃2P2O5現象::黃白色火焰,產生白煙,放熱

Fe2O4現象:劇烈燃燒,火星四射,生成黑色的固體,放熱

4、2Hg+O2====2HgO現象:銀白色液體逐漸變成紅色粉末

5、3Fe+2O26、2Mg+O27、2H2O2

點燃點燃2MgO現象:發出耀眼的白光,放熱,產生白色固體

MnO28、2KMnO4K2MnO4+MnO2+O22↑9、2KClO3

10、2H2O

△2H2O+O2↑

MnO2△2KCl+3O2↑

通電點燃2H2↑+O2↑現象:電極上產生氣泡,一段時間後,

正極試管內與負極試管內產生的氣體體積比為1:8

11、2H2+O22H2O現象:淡藍色火焰△

12、H2+CuO====Cu+H2O現象:黑色粉末變紅並減少,同時試管口有水珠

13、2HgO====2Hg+O2↑現象:紅色粉末逐漸變成銀白色液體

14、+CuSO4→FeSO4+Cu現象:銀白色固體表面附着紫紅色固體;

溶液由藍色逐漸變成淺綠色。

九年級化學知識點總結2

第五單元化學方程式

課題1質量守恆定律

一、質量守恆定律

1、含義:參加化學反應的各物質的質量總和,等於反應後生成的各物質的質量總和。説明:①質量守恆定律只適用於化學變化,不適用於物理變化;........

②沒有參加反應的物質質量及不是反應生成的物質質量不能計入“總和”中;..③要考慮空氣中的物質是否參加反應或物質(如氣體)有無遺漏。

2、微觀解釋:在化學反應前後,原子的種類、數目、質量均保持不變(原子的“三不變”)。3、化學反應前後

(1)一定不變宏觀:反應物、生成物的總質量不變;元素種類、質量不變

微觀:原子的種類、數目、質量不變

(2)一定改變宏觀:物質的種類一定變

微觀:分子種類一定變

(3)可能改變:分子總數可能變二、化學方程式

1、含義:用化學式表示化學反應的式子。能直接反映質量守恆定律。2、表示的意義:⑴表示反應物、生成物和反應條件

⑵表示各物質間的質量比(質量比=各物質的相對分子質量×各化學式前面的係數的積的比)

⑶表示各物質的微粒個數比(即各化學式前面的係數比)點燃例如:以2H2+O22H2O為例

①表示氫氣與氧氣在點燃條件下生成水②表示氫氣、氧氣與水的質量比為4:32:36③表示氫分子、氧分子與水分子的個數比為2:1:2點燃3、化學方程式的讀法以2H2+O22H2O為例

①從反應物、生成物和反應條件角度:氫氣與氧氣在點燃條件下生成水

②從各物質的質量比角度:每4份質量的氫氣與32份質量的氧氣在點燃條件下生成36份質量的水

③從各物質的微粒個數比角度:每2個氫分子與1個氧分子在點燃條件下生成2個水分子。課題2如何正確書寫化學方程式

一、書寫原則:

1、以客觀事實為基礎2、遵守質量守恆定律(標準:兩邊原子的種類和數目相等)二、方程式的配平

1、標準:方程式兩邊原子種類和數目相等即配平了

2、配平的原則:在化學式前面加上適當的係數來保證方程式兩邊原子種類和數目相等。3、方法:最小公倍數法

最小公倍數法配平化學方程式的步驟

⑴、確定配平的起點元素:橫線兩邊出現次數最少,且原子個數的最小公倍數最大的元素作為起點元素。

⑵、確定起點元素原子個數的最小公倍數。

⑶、確定含有起點元素的化學式的係數:用最小公倍數除以化學式中起點元素原子的個數的商作為該化學式前面的係數。

⑷、確定其它化學式前面的係數的順序:依次確定含有除起點元素以外,橫線兩邊出現次數由少到多的元素的化學式前面的係數。⑸、最後將各系數調整為最簡整數比。

舉例:配平化學方程式:FeS2+O2點燃Fe2O3+SO2

⑴確定起點元素:由於Fe、S元素在橫線兩邊只出現了一次,且最小公倍數都為2,因此Fe、S元素都可作為起點元素。

⑵若選擇Fe作為起點元素,則原子個數的最小公倍數為2。

⑶確定FeS2、SO2前面的係數:用最小公倍數2除以FeS2中Fe元素的原子個數1的商2作為的FeS2係數;用最小公倍數2除以Fe2O3中Fe元素的原子個數2的商1作為Fe2O3的係數;

2FeS2+O2點燃1Fe2O3+SO2

⑷確定O2、SO2的係數:

①由於O2、SO2中只含有O、S兩種元素,S元素在方程式兩邊只出現了一次,因此先確定SO2的係數,再確定O2的係數。由於方程式左邊S原子的個數已確定為4,所以右邊S原子的個數也為4。因此SO2的係數為4除以SO2中S元素的原子個數1的商4作為SO2。的係數。

2FeS2+O2點燃1Fe2O3+4SO2

②由於方程式右邊O原子的個數已確定為11,因此左邊O原子的個數也為11。所以O2的係數為11除以O2中O元素的原子個數2的商11/2作為SO2。的係數。

2FeS2+11/2O2點燃1Fe2O3+4SO2

⑸再將各系數調整為最簡整數比:即在方程式兩邊同時乘以2就可以。

點燃4FeS2+11O22Fe2O3+8SO2

一、書寫的步驟

1、寫寫出反應物、生成物的化學式2、配配平方程式3、注註明反應條件和生成物的狀態4、等將橫線改為等號

課題3利用化學方程式的簡單計算

一、依據:利用化學方程式能反映物質間的質量比,且質量比呈正比例關係。

二、步驟:①設未知數;②根據題意寫出方程式;③根據化學方程式找出已知量與未知量的質量比;④列出比例式,並求出未知數;⑤答注意:

①由於方程式只能反應物質間的質量比,因此代入方程式中的各個量必須是質量。②由於方程式中各物質是純淨物,因此代入方程式中的量必須是純淨物的質量。③單位必須統一。

附:前面一至五單元要求掌握的化學方程式:

C+O2點燃CO2S+O2點燃SO2

4P+5O23Fe+2O2

2H2O22KClO3

MnO2

△點燃2P2O54Al+3O2Fe3O42Mg+O2

點燃2Al2O32MgO

點燃點燃2H2O+O2↑2KMnO42KCl+3O2↑2H2O

△K2MnO4+MnO2+O2↑

MnO2通電2H2↑+O2↑

點燃2H2+O22H2O

九年級化學知識點總結3

【知識梳理】

一、化肥

1.植物生長所需的主要營養素為、、、等。

2.根據所含植物營養元素的不同,化肥可分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3.各種肥料的作用

化肥種類

主要作用

常見化肥

氮肥

磷肥

鉀肥

4.常用的銨態氮肥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複合肥料:含有氮、磷、鉀中_______________以上營養元素的化肥。舉例:

6、.檢驗某化肥是否為銨態氮肥:向肥料中加入___________會釋放出具有刺激性氣味的_________,利用這一反應可檢驗化肥是否為銨態氮肥,或檢驗某一化合物中是否含有銨根離子。

二、農藥

1.農藥對提高作物產量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許多農藥因毒性強、藥效持久、殘留時間長,在消滅病蟲害的同時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化學家正積極研製和開發新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農藥。

2.波爾多液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混合而成的,有關的反應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能用鐵桶來盛放嗎?。原因:。

【知識導學】

本節知識點多,要在學習的過程中注意總結。

1.對於化肥的作用進行強化記憶。

2.銨鹽儲存、運輸、使用過程中都不能與鹼性物質混合,防止生成氨氣,降低肥效。

3.瞭解一些常用農藥如波爾多液的名稱、成分及配製方法。

【疑難突破】

1.為什麼銨態氮肥不能與鹼性物質混用?

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硝酸銨、氯化銨、碳酸銨、硫酸銨)

2、化學式的相關計算:

基本計算

尿素的化學式CO(NH2)2

(1)、相對原子質量

(2)各元素的質量比

(3)氮元素的質量分數

(4)120克尿素中氮元素的質量?

(5)多少克尿素中含有56克的氮元素?

(6)某尿素的產品中氮元素質量分數僅為28.0%,則該產品中尿素的質量分數是多少?

九年級化學知識點總結4

一、概念:

1、化學變化和物理變化:定義關鍵字化學變化物理變化有新物質生成的變化沒有新物質生成的變化。燃燒、發酵、生鏽、腐三態的變化、形變爛(變質)、光合作用通電條件下發光、發熱蠟燭燃燒、米飯變餿、玻璃破碎、木條折斷、水鐵生鏽、碳和氧氣反變成水蒸氣、鐵絲變彎、應、燃放爆竹氣球炸裂、電燈發光有無新物質生成舉例本質區別

2、化學性質和物理性質:定義化學性質需要在化學變化中才能.表現出來的性質物理性質不需要在化學變化中表現出來的性質顏色、狀態、味道、硬度、密度、熔點、沸點、導電性、導熱性、溶解性、揮發性、光澤可燃性、助燃性、氧化舉例性(關鍵字)

3、純淨物和混合物:混合物純淨物氧氣、氮氣、蒸餾水、冰水共存物定義由兩種或者兩種以上的物質組成由一種物質組成舉例河水、自來水、空氣、糖水區別混合物沒有固定的組成和確定的性質;純淨物有固定的組成和確定的性質。4、化合反應和分解反應(屬於四個基本反應類型):定義化合反應由兩種或者兩種以上物質生成一種物質的反應分解反應由一種物質生成兩種或者兩種以上物質的反應“一”變“多”特點“多”變“一”

5、氧化反應(不是基本反應類型):

物質與氧氣發生的化學反應。(有氧參與的反應)

6、催化劑的特性(一變兩不變):

催化劑可以改變化學反應的速率;催化劑在反應前後自身的質量和化學性質不變。注意:“改變”指的是既可以加快又可以減慢。空氣知識點總結

二、空氣的組成:

1、空氣中氧氣含量的測定

(1)藥品:紅磷(暗紅色固體)

(2)現象:紅磷燃燒時:黃色火焰、大量白煙;

打開止水夾後:水倒吸入集氣瓶至1/5處。

(3)原理:4P+5O2

2P2O5[五氧化二磷:白色固體]

(4)結論:紅磷燃燒消耗氧氣,氧氣約佔空氣總體積的1/5。

(5)推論:空氣中剩餘的約4/5體積的氣體為氮氣,其不燃燒、不支持燃燒、難溶於水。(6)實驗成功的關鍵:

①紅磷過量;②氣密性良好;③冷卻至室温後再打開止水夾。(7)結果(測量值)偏小的原因:

①紅磷量不足;②氣密性不好;③未等冷卻至室温就打開止水夾。

2、空氣的組成:(體積分數)

氮氣(N2)78%、氧氣(O2)21%、稀有氣體0.94%、二氧化碳(CO2)0.03%、其它0.03%

3、大氣主要污染物:

二氧化硫(SO2)、二氧化氮(NO2)、一氧化碳(CO)、可吸入顆粒物。★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兩種氣體是造成酸雨的主要原因。

4、空氣是一種重要的自然資源:

氮氣(N2):化學性質很不活潑,做保護氣、製冷劑;

稀有氣體:化學性質穩定,做保護氣、做電光源(通電發光)。

二氧化碳(CO2):制碳酸飲料、滅火、人工降雨、舞台效果等

氧氣(O2):化學性質活潑,醫療、潛水、航天、鍊鋼鍊鐵等

三、氧氣的性質:

1、氧氣的物理性質:

無色、無味的氣體、密度比空氣略大、不易溶於水、液態和固態氧均為淡藍色。

2、氧氣的化學性質:(化學性質活潑)

①紅磷與氧氣反應:4P+5O2

點燃

2P2O5

磷氧氣五氧化二磷(白色固體)

現象:黃色火焰、大量白煙。②鐵絲與氧氣反應:3Fe+2O2

點燃

Fe3O4

鐵氧氣四氧化三鐵(黑色固體)

現象:劇烈燃燒、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體。③木炭與氧氣反應:C+O2

點燃

CO2

碳氧氣二氧化碳

現象:在氧氣中燃燒,發出白光;在空氣中燃燒,發出紅光。

④氫氣與氧氣反應:2H2+O2點燃2H2O

四、氧氣的用途:

醫療、潛水、航天、鍊鋼、鍊鐵、切割金屬、焊接金屬

五、氧氣的製法:

1、氧氣的工業製法:

分離液態空氣法(利用沸點不同)物理變化。

2、高錳酸鉀分解制氧氣(實驗室製法之一):

(1)藥品:高錳酸鉀(紫黑色固體)

(2)裝置:

(3)原理:2KMnO4

K2MnO4+MnO2+O2↑

導管酒精燈試管鐵架台集氣瓶水槽高錳酸鉀錳酸鉀二氧化錳氧氣(紫黑色固體)(黑色固體)

(4)注意事項:

試管口略向下傾斜防止冷凝水迴流使試管炸裂。試管口要塞棉花防止高錳酸鉀受熱進入導管。加熱時要先均勻加熱,後固定集中加熱。

用排水法收集氧氣時,有連續的氣泡產生時才可以開始收集氣體,否則收集到的氧氣不純。

實驗結束後,要先撤導管後熄滅酒精燈防止水槽中的水倒吸入試管中,使試管炸裂。

(5)操作過程:連接儀器→檢查氣密性→裝藥品→組裝儀器→加熱→收集氣體→從水槽中撤出導管→熄滅酒精燈

(6)用KMnO4製氧氣時如何檢查裝置的氣密性?

塞緊單孔塞,將導管伸入裝有水的燒杯中,用手握住大試管,如果導管口處有氣泡產生,鬆開手後,有一段水柱倒吸入導管內,則説明氣密性良好。

(7)氧氣可以用排水法收集,因為氧氣不易溶於水,且不與水反應。

(8)氧氣可以用向上排空氣法收集,因為氧氣密度比空氣大。

3、過氧化氫分解制氧氣(實驗室製法之一):

①藥品:過氧化氫水溶液、二氧化錳(黑色固體)②原理:2H2O2

2H2O+O2↑

過氧化氫水氧氣

注意:

(1)二氧化錳是這個化學反應的催化劑;

(2)催化劑不是隻有二氧化錳一種,許多物質都可以做催化劑

(3)過氧化氫溶液指的是過氧化氫和水的混合物。③裝置:

分液漏斗

六、其他

1、本章常見物質顏色:

黑色固體:碳、二氧化錳、四氧化三鐵

白色固體:五氧化二磷紫黑色固體:高錳酸鉀

錐形瓶

2、發生裝置的選擇:

根據反應物的性質、狀態、反應條件。①固體加熱制氣體的裝置:“加熱高錳酸鉀製氧氣”的裝置。②固體和液體混合制氣體的裝置:“過氧化氫溶液和二氧化錳製氧

氣”的裝置。

3、收集氣體的方法的選擇:

根據氣體的密度(比空氣大還是小)、溶解性。空氣知識點總結不易溶於水或者難溶於水且不與水反應排水法向上排空氣法密度比空氣大向下排空氣法密度比空氣小“→”表示通入氣體的方向。

九年級化學知識點總結5

一、藥品的取用原則

1、使用藥品要做到“三不”:不能用手直接接觸藥品,不能把鼻孔湊到容器口去聞藥品的氣味,不得嘗任何藥品的味道。

2、取用藥品注意節約:取用藥品應嚴格按實驗室規定的用量,如果沒有説明用量,一般取最少量,即液體取1-2ml,固體只要蓋滿試管底部。

3、用剩的藥品要做到“三不”:即不能放回原瓶,不要隨意丟棄,不能拿出實驗室,要放到指定的容器裏。

4、實驗時若眼睛裏濺進了藥液,要立即用水沖洗。二、固體藥品的取用

1、塊狀或密度較大的固體顆粒一般用鑷子夾取,

2、粉末狀或小顆粒狀的藥品用鑰匙(或紙槽)。

3、使用過的鑷子或鑰匙應立即用乾淨的紙擦乾淨。

二、液體藥品(存放在細口瓶)的取用

1、少量液體藥品的取用---用膠頭滴管

吸有藥液的滴管應懸空垂直在儀器的正上方,將藥液滴入接受藥液的儀器中,不要讓吸有藥液的滴管接觸儀器壁;不要將滴管平放在實驗台或其他地方,以免沾污滴管;不能用未清洗的滴管再吸別的試劑(滴瓶上的滴管不能交叉使用,也不需沖洗)

2、從細口瓶裏取用試液時,應把瓶塞拿下,倒放在桌上;傾倒液體時,應使標籤向着手心,瓶口緊靠試管口或儀器口,防止殘留在瓶口的藥液流下來腐蝕標籤。

3、量筒的使用

a、取用一定體積的液體藥品可用量筒量取。

讀數時量筒必須放平穩,視線與量筒內液體凹液麪的最低處保持水平。俯視讀數偏高,仰視讀數偏底。

b、量取液體體積操作:先向量筒裏傾倒液體至接近所需刻度後用滴管滴加到刻度線。

注意:量筒是一種量器,只能用來量取液體,不能長期存放藥品,也不能作為反應的容器。不能用來量過冷或過熱的液體,不宜加熱。

c、讀數時,若仰視,讀數比實際體積低;若俯視,讀數比實際體積高。

三、酒精燈的使用

1、酒精燈火焰:分三層為外焰、內焰、焰心。

外焰温度最高,內焰温度最低,因此加熱時應把加熱物質放在外焰部分。

2、酒精燈使用注意事項:a、酒精燈內的酒精不超過容積的2/3;b、用完酒精燈後必須用燈帽蓋滅,不可用嘴去吹滅;c、絕對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燈內添加酒精;d、絕對禁止用燃着的酒精燈引燃另一盞酒精燈,以免引起火災。e、不用酒精燈時,要蓋上燈帽,以防止酒精揮發。

3、可以直接加熱的儀器有:試管、蒸發皿、燃燒匙、坩堝等;可以加熱的儀器,但必須墊上石棉網的是燒杯、燒瓶;不能加熱的儀器有:量筒、玻璃棒、集氣瓶。

4、給藥品加熱時要把儀器擦乾,先進行預熱,然後固定在藥品的下方加熱;加熱固體藥品,藥品要鋪平,要把試管口稍向下傾斜,以防止水倒流入試管而使試管破裂;加熱液體藥品時,液體體積不能超過試管容積的1/3,要把試管向上傾斜45°角,並不能將試管口對着自己或別人四、洗滌儀器:

1、用試管刷刷洗,刷洗時須轉動或上下移動試管刷,但用力不能過猛,以防止試管損壞。

2、儀器洗乾淨的標誌是:玻璃儀器內壁附着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

四、活動探究

1、對蠟燭及其燃燒的探究:p7—p9

2、對人體吸入的空氣和呼出的氣體探究:p10—p12

六、綠色化學的特點:p6

九年級化學知識點總結 第二單元:我們周圍的空氣

一、基本概念

1、物理變化:沒有生成新物質的變化。如石蠟的熔化、水的蒸發

2、化學變化:生成新物質的變化。如物質的燃燒、鋼鐵的生鏽

化學變化的本質特徵:生成一、基本概念

新的物質。化學變化一定伴隨着物理變化,物理變化不伴隨化學變化。

3、物理性質:不需要化學變化就表現出來的性質。如顏色、狀態、氣味、密度、溶解性、揮發性、硬度、熔點、沸點、導電性、導熱性、延展性等。

4、化學性質:物質在化學變化中表現出來的性質(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還原性、穩定性)。如鐵易生鏽、氧氣可以支持燃燒等。

5、純淨物:只由一種物質組成的。如n2 o2 co2 p2o5等。

6、混合物:由兩種或多種物質混合而成的。如空氣、蔗糖水等(裏面的成分各自保持原來的性質)

7、單質:由同種元素組成的純淨物。如n2 o2 s p等。

8、化合物:由不同種元素組成的純潔物。如co2 kclo3 so2 等。

9、氧化物:由兩種元素組成的純淨物中,其中一種元素的氧元素的化合物。如co2 so2等。

10、化合反應:由兩種或兩種以上物質生成另一種物質的反應。a+b ==ab

11、分解反應:由一中反應物生成兩種或兩種以上其他物質的反應。ab ===a +b

12、氧化反應:物質與氧的反應。(緩慢氧化也是氧化反應)

13、催化劑:在化學反應裏能改變其他物質的化學反應速率,而本身的質量和化學性質在反應前後都沒有發生變化的物質。(又叫觸媒)[應講某種物質是某個反應的催化劑,如不能講二氧化錳是催化劑,而應講二氧化錳是氯酸鉀分解反應的催化劑]

14、催化作用:催化劑在反應中所起的作用。

二、空氣的成分

1、空氣含氧量的測定——過量紅磷的燃燒實驗p23

問題:(1)為什麼紅磷必須過量?(耗盡氧氣)

(2)能否用硫、木炭、鐵絲等物質代替紅磷?(不能,產生新物質)

2、空氣的成分:

n2 :78% o2:21% 稀有氣體:0.94% co2:0.03% 其它氣體和雜質:0.03%

3、氧氣的用途:供給呼吸和支持燃燒

4、氮氣的用途:p24

5、稀有氣體的性質和用途:p25

6、空氣的污染:(空氣質量日報、預報)

(1) 污染源:主要是化石燃料(煤和石油等)的燃燒和工廠的廢氣、汽車排放的尾氣等。

(2) 污染物:主要是粉塵和氣體。如:so2 co 氮的氧化物等。

三、氧氣的性質

1、氧氣的物理性質:無色無味的氣體,密度比空氣的密度略大,不易溶於水。在一定的條件下可液化成淡藍色液體或固化成淡藍色固體。

2、氧氣的化學性質:化學性質比較活潑,具有氧化性,是常見的氧化劑。

(1)能支持燃燒:用帶火星的木條檢驗,木條復燃。

(2)氧氣與一些物質的反應:

參加反應物質 與氧氣反應的條件 與氧氣反應的現象 生成物的名稱和化學式 化學反應的表達式

硫 s + o2 ==so2 (空氣中—淡藍色火焰;氧氣中—紫藍色火焰)

鋁箔 4al + 3o2 ==2al2o3

碳 c+o2==co2

鐵3fe + 2o2 == fe3o4(劇烈燃燒,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熱,生成黑色固體)

磷 4p + 5o2 == 2p2o5 (產生白煙,生成白色固體p2o5)

四、氧氣的實驗室製法

1、藥品:過氧化氫和二氧化錳或高錳酸鉀或氯酸鉀和二氧化錳

2、反應的原理:

(1)過氧化氫 水+氧氣

(2)高錳酸鉀 錳酸鉀+二氧化錳+氧氣 (導管口要塞一團棉花)

(3)氯酸鉀 氯化鉀+氧氣

3、實驗裝置p34、p35

4、收集方法:密度比空氣大——向上排空氣法(導管口要伸到集氣瓶底處,便於將集氣瓶內的空氣趕盡)

難溶於水或不易溶於水且不與水發生反應——排水法(剛開始有氣泡時,因容器內或導管內還有空氣不能馬上收集,當氣泡連續、均勻逸出時才開始收集;當氣泡從集氣瓶口邊緣冒出時,表明氣體已收集滿)。本方法收集的氣體較純淨。

5、操作步驟:

查:檢查裝置的氣密性。如p37

裝:將藥品裝入試管,用帶導管的單孔橡皮塞塞緊試管。

定:將試管固定在鐵架台上

點:點燃酒精燈,先使試管均勻受熱後對準試管中藥品部位加熱。

收:用排水法收集氧氣

離:收集完畢後,先將導管撤離水槽。

熄:熄滅酒精燈。

6、檢驗方法:用帶火星的木條伸入集氣瓶內,如果木條復燃,説明該瓶內的氣體是氧氣。

7、驗滿方法:

(1)用向上排空氣法收集時:將帶火星的木條放在瓶口,如果木條復燃,説明該瓶內的氧氣已滿。

(2)用排水法收集時:當氣泡從集氣瓶口邊緣冒出時,説明該瓶內的氧氣已滿。

8、注意事項:

(1)試管口要略向下傾斜(固體藥品加熱時),防止藥品中的水分受熱後變成水蒸氣,再冷凝成水珠倒流回試管底部,而使試管破裂。

(2)導管不能伸入試管太長,只需稍微露出橡皮塞既可,便於排出氣體。

(3)試管內的藥品要平鋪試管底部,均勻受熱。

(4)鐵夾要夾在試管的中上部(離試管口約1/3處)。

(5)要用酒精燈的外焰對準藥品的部位加熱;加熱時先將酒精燈在試管下方來回移動,讓試管均勻受熱,然後對準藥品部位加熱。

(6)用排水法集氣時,集氣瓶充滿水後倒放入水槽中(瓶口要在水面下),導管伸到瓶口處即可;用向上排空氣法收集時,集氣瓶正放,導管口要接近集氣瓶底部。

(7)用排水法集氣時,應注意當氣泡從導管口連續、均勻地放出時再收集,否則收集的氣體中混有空氣。當集氣瓶口有氣泡冒出時,證明已滿。

(8)停止反應時,應先把撤導管,後移酒精燈(防止水槽裏的水倒流入試管,導致使館破裂)

(9)收集滿氧氣的集氣瓶要正放,瓶口處要蓋上玻璃片。

(10)用高錳酸鉀製取氧氣時,試管口要塞一小團棉花。

五、氧氣的工業製法——分離液態空氣法

在低温條件下加壓,使空氣轉變為液態空氣,然後蒸發。由於液態氮的沸點比液態氧的沸點低,因此氮氣首先從液態空氣中蒸發出來,剩下的主要就是液態氮。

九年級化學知識點總結 第三單元:自然界的水

一、水的組成

1、電解水實驗:電解水是在直流電的作用下,發生了化學反應。水分子分解成氫原子和氧原子,這兩種原子分別兩兩構成成氫分子、氧分子,很多氫分子,氧分子聚集成氫氣、氧氣。

2、一正氧、二負氫

實驗 現象 表達式

電解水驗 電極上有氣泡,正負極氣體體積比為1:2。負極氣體可燃燒,正極氣體能使帶火星的木條復燃。 水 氧氣+氫氣(分解反應)

2h2o 通電 2h2↑+ o2 ↑

3、水的組成:水是純淨物,是一種化合物。從宏觀分析,水是由氫、氧元素組成的,水是化合物。從微觀分析,水是由水分子構成的,水分子是由氫原子、氧原子構成的。

4、水的性質

(1)物理性質:無色無味、沒有味道的液體,沸點是100℃,凝固點是0℃,密度為1g/cm3,能溶解多種物質形成溶液。

(2)化學性質:水在通電的條件下可分解為氫氣和氧氣,水還可以與許多單質(金屬、非金屬)、氧化物(金屬氧化物、非金屬氧化物)、鹽等多種物質反應。

二、氫氣

1、物理性質:無色無味的氣體,難溶於水,密度比空氣小,是相同條件下密度最小的氣體。

2、化學性質——可燃性。

在空氣(或氧氣)中燃燒時放出大量的熱,火焰呈淡藍色,唯一的生成物是水。

注意:氫氣與空氣(或氧氣)的混合氣體遇明火可能發生爆炸,因此點燃氫氣前,一定要先驗純。(驗純的方法:收集一試管的氫氣,用拇指堵住試管口,瓶口向下移進酒精燈火焰,鬆開拇指點火,若發出尖鋭的爆鳴聲表明氫氣不純,需再收集,再檢驗;聲音很小則表示氫氣較純。)

三、分子

1、定義:分子是保持物質化學性質的最小粒子。

2、分子的特徵:

(1)分子很小,質量和體積都很小

(2)分子總是在不停地運動着,並且温度越高,分子的能量越大,運動速度也就越快。

(3)分子間有作用力和間隔。不同的液體混合後的總體積通常不等於幾種液體的體積簡單相加,就是因為分子間有一定的作用力和間隔。(熱脹冷縮)

3、解釋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這些現象::

a:路過酒廠門口,並未喝酒,卻能聞到酒的香味?

b:在煙廠工作,雖不會吸煙,身上卻有一身煙味?

c:衣服洗過以後,經過晾曬,濕衣變幹.那麼,水到那裏去了?

d:糖放在水中,漸漸消失,但水卻有了甜味.為什麼?

e:半杯酒精倒入半杯水中,卻不滿一杯.怎麼回事?

四、原子

1、定義:原子是化學變化中的最小粒子

2、化學變化的實質:分子的分化和原子的重新組合,工作總結《九年級化學知識點總結》。

3、分子與原子的比較:

原子 分子 備註

概念 化學變化中的最小粒子 保持物質化學性質的最小粒子。 原子一定比分子小嗎?

相似性 小,輕,有間隔。

同種原子性質相同;

不同種原子性質不同; 小,輕,有間隔。同種分子性質相同;

不同種分子性質不同;

相異性 在化學反應中不能再分。 在化學反應中,分裂成原子,由原子重新組合成新的分子。

相互關係 原子可以構成分子,由分子構成物質。如:氧氣,氮氣等原子也可以直接構成物質。如:金屬 分子是由原子構成的。

無數多個同種分子構成物質。 構成物質的粒子有幾種?

五、物質的分類、組成、構成

1、物質由元素組成

2、構成物質的微粒有:分子、原子、離子

3、物質的分類 單質 純淨物 化合物 混合物

六、水的淨化

1、水的淨化(1)、加入絮凝劑吸附雜質(吸附沉澱)(2)、過濾(3)、消毒(加氯氣或一氧化二氯)

2、活性炭的淨水作用:具有多孔結構,對氣體、蒸氣或膠狀固體具有強大的吸附能力。可以吸附色素而使液體變無色,也可以除臭味。

3、硬水和軟水

(1)區別:水中含有可溶性鈣、鎂化合物的多少。

(2)硬水的軟化方法:煮沸或蒸餾

七、物質的分類方法

1、過濾:分離可溶性與不溶性物質組成的混合物(注意:“一貼” “二低” “三靠”)

2、蒸餾:分離沸點不同的物質組成的混合物

八、愛護水資源

1、人類擁有的水資源p57—p59

2、我國的水資源情況及水資源污染:主要水體污染來源:工業污染、農業污染、生活污染。

3、愛護水資源——節水標誌

(1)節約用水,提高水的利用率節約用水,一方面要防止浪費水,另一方面要通過使用新技術,改革工藝和改變習慣來減少大量工農業和生活用水,提高水的利用率。

(2)防治水體污染的辦法:a、減少污染物的產生b、對被污染的水體進行處理使之符合排放標準 c、農業上提倡使用農家肥,合理使用化肥和農藥 d、生活污水集中處理後再排放。

九年級化學知識點總結 第四單元 物質構成的奧妙

一、原子的構成:

質子:1個質子帶1個單位正電荷

原子核(+)

中子:不帶電

原子

不帶電 電 子(一) 1個電子帶1個單位負電荷

1.構成原子的粒子有三種:質子、中子、電子。但並不是所有的原子都是由這三種粒子構成的。如有一種氫原子中只有質子和電子,沒有中子。

2.在原子中,原子核所帶的正電荷數(核電荷數)就是質子所帶的電荷數(中子不帶電),而每個質子帶1個單位正電荷,因此,核電荷數=質子數,由於原子核內質於數與核外電子數相等,所以在原子中核電荷數=質子數=核外電子數。

原子中存在帶電的粒子,為什麼整個原子不顯電性?

原子是由居於原子中心帶正電的原子核和核外帶負電的電子構成,原子核又是由質子和中子構成,質子帶正電,中子不帶電;原子核所帶正電荷(核電荷數)和核外電子所帶負電荷相等,但電性相反,所以整個原子不顯電性。

二:相對原子質量:——國際上以一種碳原子質量的1/12為標準,其他原子質量跟它相比較所得的比,作為這種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

某元素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某元素原子的實際質量/(碳原子實際質量×1/12)

注意:

1.相對原子質量只是一個比,不是原子的實際質量。它的單位是1,省略不寫 。

2.在相對原子質量計算中,所選用的一種碳原子是碳12,是含6個質子和6箇中子的碳原子,它的質量的1/12約等於1.66×10-27 kg。

三、元素:

1、定義:具有相同核電荷數(即核內質子數)的一類原子的總稱。

2、地殼中各元素含量順序:o si al fe

含量最多的非金屬元素 含量最多的金屬元素

3、元素、原子的區別和聯繫

元素 原子

概念 具有相同核電荷數的一類原子的總稱. 化學變化中的最小粒子。

區分 只講種類,不講個數,沒有數量多少的意義。 即講種類,有講個數,有數量多少的含義。

使用範圍 應用於描述物質的宏觀組成。 應用於描述物質的微觀構成。

舉例 如:水中含有氫元素和氧元素。即。水是由氫元素和氧元素組成的。 如;一個水分子,是由兩個氫原子和一個氧原子構成的。

聯繫 元素的最小粒子

元素=================================原子

一類原子的總稱

4、元素符號的意義:a.表示一種元素.b.表是這種元素的一個原子

例如:o的意義: n的意義:

5、元素符號的書寫:記住常見元素的符號

金屬元素

6、元素的分類

非金屬元素 液態 固態 氣態 稀有氣體元素

7、元素週期表

四、離子

1、核外電子的排步——用元素的原子結構示意圖表示

2、瞭解原子結構示意圖的意義——1-18號元素的原子結構示意圖

3、元素的性質與最外層電子數的關係

a、稀有氣體元素:最外層電子數為8個(氦為2個)穩定結構,性質穩定。

b、金屬元素:最外層電子數一般少於4個,易失電子。

c、非金屬元素:最外層電子數一般多於或等於4個,易獲得電子。

4、離子的形成:原子得或失電子後形成的帶電原子

原子得電子—帶負電—形成陰離子

原子失電子—帶正電—形成陽離子

5、離子的表示方法——離子符號。離子符號表示式xn+或xn-,x表示元素符號或原子團的化學式,x右上角的“+”或“-”表示離子帶的是正電荷還是負電荷,“n”表示帶n個單位的電荷。例如,al3+表示1個帶3個單位正電荷的鋁離子;3so42-表示3個帶兩個單位負電荷的硫酸根離子。

五、化學式

1、定義:用元素符號來表示物質組成的式子。

2、意義:

(1).表示一種物質;

(2).表示組成這種物質的元素;

(3).表示各種元素原子的個數比;

(4).表示這種物質的一個分子(對由分子構成的物質)。

例如:ho2的意義表示:水是由氫元素和氧元素組成的;

水是由水分子構成的;

水分子是由氫原子和氧原子構成;

一個水分子是由2個氫原子和1個氧原子構成的

六、化合價

1、o通常顯-2價,氫通常顯+1價;金屬元素通常顯正價;化合價有變價。

2、化合價的應用:依據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價的代數和為0。

3、書寫化學式時注意根據化合價的正負,按左正右負氨特殊來書寫。

4、記住常見元素的化合價

七、1、元素符號前的數字:表示原子個數 2n

2、化學式前面的數字:表示分子個數 2h2o

3、離子符號前面的數字:表示離子個數

4、元素符號右上角的數字:表示該離子所帶的電荷數 mg2+

5、元素符號正上方的數字:表示該元素的化合價

6、化學式中元素符號右下角的數字:表示該分子所含有的某原子個數 h2o

八、相對分子質量::化學式中各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的總和

如: h2o的相對分子質量=1×2+16=18 co2的相對分子質量=12+16×2=44

nacl的相對分子質量=23+35.5=58.5 kclo3 的相對分子質量=39+35.5+16×3=122.5

根據化學式,也可計算出化合物中各元素的質量比.

如:在 h2o 中,氫元素和氧元素的質量比是::1×2:16=2:16=1:8

co2中,碳元素和氧元素的質量比是::12:16×2=12:32=3:8

如:計算化肥硝酸銨(nh4no3)中氮元素的質量分數

1先計算出硝酸銨的相對分子質量=14+1×4+14+16×3=80

2.再計算氮元素的質量分數:

九年級化學知識點總結 第六單元:碳和碳的氧化物

一、碳的幾種單質

1.金剛石(色散性好,堅硬)

2.石墨(軟,有滑感。具有導電性,耐高温)

3.c60(由分子構成)

性質:1.常温下不活潑

2.可燃性c+ o2==(點燃) co2 2c+ o2== 2co

3.還原性c+2cuo==2cu+ co2

4.無定形碳 1.木炭和活性炭 吸附性

2.焦炭 鍊鋼

3.炭黑 顏料

二、co 2的實驗室製法

1.物理性質:通常情況下無色無味氣體,密度比空氣略大,能溶於水

化學性質:一般情況下不能燃燒,也不支持燃燒,不能供給呼吸

與水反應co2+ h2o== h2+ co3

與石灰水反應co2+ca(oh)2==caco3+ h2o

2.石灰石(或大理石)和稀鹽酸

3.原理caco3+2hcl==cacl2+h2o+co2

4.實驗裝置:固液常温下

收集方法 向上排空氣法

5.檢驗:(驗證)用澄清石灰水 (驗滿)燃着的木條放在集氣瓶口

6.用途:滅火,做氣體肥料,化工原料,乾冰用於人工降雨及做製冷劑

三、co的性質

1.物理性質:通常情況下無色無味氣體,密度比空氣略小,難溶於水

化學性質:可燃性2co+ o2== 2co2

還原性co+cuo==cu+ co2

毒性:使人由於缺氧而中毒

九年級化學知識點總結 第七單元 燃料及其作用

一、 燃燒的條件

1. 可燃物

2. 氧氣(或空氣)

3. 達到燃燒所需要的最低温度(也叫着火點)

二、 滅火的原理和方法

1. 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與其他物品隔離

2. 隔絕氧氣和空氣

3. 是温度降到着火點一下

三、 化石燃料:煤,石油和天然氣

化石燃料對空氣的影響:煤和汽油燃燒對空氣造成污染

四、 清潔燃料:乙醇和天然氣

五、 能源1.化石能源 2.氫能 3.太陽能 4.核能

這些能開發和利用不但可以部分解決化石能源面臨耗盡的問題,還可以減少對環境的污染

九年級化學知識點總結 第八單元:金屬和金屬材料

一、 金屬活動順序表:

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 cu hg ag pt au

金 屬 活 動 性 依 次 減 弱

二、金屬材料1.純金屬 銅 鐵 鋁 鈦

2.合金定義:在金屬中加熱和某些金屬或非金屬,就可以製得具有金屬特徵的合金。

3.常見合金:鐵合金,鋁合金,銅合金。

三、金屬性質

1.物理性質:有光澤,能導電,能導熱,延展性,彎曲性

2.化學性質:金屬與氧氣反應4al+3o2==2al2o3 ;3fe+2o2==fe3o4 ;

2mg+o2==2mgo ;2cu+o2==2cuo

金屬與酸反應mg+ 2hcl==mgcl2+h2↑

mg+ h2so4==mgso4+h2↑

2al+6 hcl== 2alcl3+3h2↑

2al+3h2so4==2al2(so4)3+3h2↑

zn+2hcl==zncl2+h2↑

zn+2h2so4==znso4+h2↑

fe+2hcl==fecl2+h2↑ fe+h2so4===feso4+h2↑

金屬與溶液反應2al+3cuso4==al(so4)+3cu

cu+ al(so4)==cu(no3)+2ag

四、金屬資源的利用

1.鐵的冶煉:1.原料:鐵礦石,焦炭,空氣,石灰石

2.原理:fe2o3+3co==2fe|+3co2

3.設備:高爐

2.金屬的腐蝕和防護: 1.鐵生鏽的條件 與氧氣和水蒸氣等發生化學變化

2.防止鐵生鏽地方法:1.乾燥,2.加一層保護膜3.改變其內部結構

3.金屬資源保護措施:1.防止金屬腐蝕;2.金屬的回收利用;3.有計劃合理的開採礦物;4.尋找金屬的代替品

九年級化學知識點總結6

一、基本概念

(一)物質的分類(要求:準確把握概念以及分類依據)

(二)物質的微觀構成和宏觀構成微觀:

1、微觀粒子有哪些

2、原子、分子的概念,表示方法,區別與聯繫3、離子概念

4、原子的構成(等式、相對原子質量、原子結構示意圖、化學變化實質)宏觀:

1、元素概念

2、地殼中元素含量次序(養閨女貼心)

3、元素符號意義

(三)、物質組成的表示(化學式)

1、化學式的概念及意義

2、化合價(O、H、Fe等;化合價法則)

3、數字的意義(微觀)

(四)、化學變化的基本特徵

1、化學變化與物理變化的本質區別

2、化學變化伴隨能量變化

3、會區分化學變化和物理變化

4、催化劑

(五)、化學反應類型

1、化合反應

2、分解分應

3、氧化反應(緩慢、劇烈)

二、身邊的化學物質

(一)空氣(混合物)

1、組成

2、空氣中氧氣體積分數測定實驗

3、氣體用途

4、大氣污染指數項目

(二)氧氣

1、物理性質

2、化學性質(描述試驗現象)

(三)水

1、電解水試驗

2、純水與天然水的區別,水的淨化及過濾

3、硬水、軟水的區別與檢驗方法

4、水污染主要原因及水資源保護

三、化學基xx年xx月xx日本實驗與科學探究

(一)常用儀器名稱和用途

(二)基本實驗操作

1、托盤天平的使用

2、儀器的連接順序

3、裝置氣密性的檢驗

4、常見事故的處理

5、過濾基本操作

(三)物質的製備

氧氣的實驗室製法(原理、發生裝置、收集裝置、裝置的連接順序、儀器的名稱、驗滿及檢驗的方法)

(四)物質的鑑別:氧氣、空氣、二氧化碳、氫氣

(五)科學探究:蠟燭實驗、呼出與吸入氣體、催化劑、電解水、空氣中成分測定實驗、氧氣的製法、分子的擴散

會寫實驗報告:實驗目的、實驗設計(步驟)、現象、結論四、化學計算

1、相對原子質量

2、利用化學式計算:求相對分子質量、求某元素的質量分數、求某元素的質量、求元素的質量比、求原子的個數比

九年級化學知識點總結7

一、推斷題解題技巧:看其顏色,觀其狀態,察其變化,初代驗之,驗而得之。

1、常見物質的顏色:多數氣體為無色,多數固體化合物為白色,多數溶液為無色。

2、一些特殊物質的顏色:

黑色:MnO2、CuO、Fe3O4、C、FeS(硫化亞鐵)藍色:CuSO45H2O、Cu(OH)2、CuCO3、含Cu2+溶液、

液態固態O2(淡藍色)

紅色:Cu(亮紅色)、Fe2O3(紅棕色)、紅磷(暗紅色)黃色:硫磺(單質S)、含Fe3+的溶液(棕黃色)

綠色:FeSO47H2O、含Fe2+的溶液(淺綠色)、鹼式碳酸銅[Cu2(OH)2CO3]無色氣體:N2、CO2、CO、O2、H2、CH4

有色氣體:Cl2(黃綠色)、NO2(紅棕色)

有刺激性氣味的氣體:NH3(此氣體可使濕潤pH試紙變藍色)、SO2

有臭雞蛋氣味:H2S

3、常見一些變化的判斷:

①白色沉澱且不溶於稀硝酸或酸的物質有:BaSO4、AgCl(就這兩種物質)②藍色沉澱:Cu(OH)2、CuCO3③紅褐色沉澱:Fe(OH)3

Fe(OH)2為白色絮狀沉澱,但在空氣中很快變成灰綠色沉澱,再變成Fe(OH)3紅褐色沉澱

④沉澱能溶於酸並且有氣體(CO2)放出的:不溶的碳酸鹽⑤沉澱能溶於酸但沒氣體放出的:不溶的鹼4、酸和對應的酸性氧化物的聯繫:

①酸性氧化物和酸都可跟鹼反應生成鹽和水:

CO2+2NaOH==Na2CO3+H2O(H2CO3+2NaOH==Na2CO3+2H2O)SO2+2KOH==K2SO3+H2OH2SO3+2KOH==K2SO3+2H2OSO3+2NaOH==Na2SO4+H2OH2SO4+2NaOH==Na2SO4+2H2O

②酸性氧化物跟水反應生成對應的酸:(各元素的化合價不變)CO2+H20==H2CO3SO2+H2O==H2SO3

SO3+H2O==H2SO4N205+H2O==2HNO3

(説明這些酸性氧化物氣體都能使濕潤pH試紙變紅色)

5、鹼和對應的鹼性氧化物的聯繫:

①鹼性氧化物和鹼都可跟酸反應生成鹽和水:

CuO+2HCl==CuCl2+H2O

Cu(OH)2+2HCl==CuCl2+2H2OCaO+2HCl==CaCl2+H2O

Ca(OH)2+2HCl==CaCl2+2H2O

②鹼性氧化物跟水反應生成對應的鹼:(生成的鹼一定是可溶於水,否則不能發生此反應)

K2O+H2O==2KOHNa2O+H2O==2NaOHBaO+H2O==Ba(OH)2CaO+H2O==Ca(OH)2③不溶性鹼加熱會分解出對應的氧化物和水:

Mg(OH)2==MgO+H2OCu(OH)2==CuO+H2O2Fe(OH)3==Fe2O3+3H2O2Al(OH)3==Al2O3+3H2O

二、解實驗題:看清題目要求是什麼,要做的是什麼,這樣做的目的是什麼。

(一)、實驗用到的氣體要求是比較純淨,除去常見雜質具體方法:

①除水蒸氣可用:濃流酸、CaCl2固體、鹼石灰、無水CuSO4(並且可以檢驗雜質中有無水蒸氣,有則顏色由白色→藍色)、生石灰等

②除CO2可用:澄清石灰水(可檢驗出雜質中有無CO2)、NaOH溶液、

KOH溶液、鹼石灰等

③除HCl氣體可用:AgNO3溶液(可檢驗出雜質中有無HCl)、石灰水、

NaOH溶液、KOH溶液

除氣體雜質的原則:用某物質吸收雜質或跟雜質反應,但不能吸收或跟有效成份反應,或者生成新的雜質。

(二)、實驗注意的地方:

①防爆炸:點燃可燃性氣體(如H2、CO、CH4)或用CO、H2還原CuO、Fe2O3之前,要檢驗氣體純度。

②防暴沸:稀釋濃硫酸時,將濃硫酸倒入水中,不能把水倒入濃硫酸中。

③防中毒:進行有關有毒氣體(如:CO、SO2、NO2)的性質實驗時,在

通風廚中進行;並要注意尾氣的處理:CO點燃燒掉;SO2、NO2用鹼液吸收。

④防倒吸:加熱法制取並用排水法收集氣體,要注意熄燈順序。(三)、常見意外事故的處理:

①酸流到桌上,用NaHCO3沖洗;鹼流到桌上,用稀醋酸沖洗。②沾到皮膚或衣物上:

Ⅰ、酸先用水沖洗,再用3-5%NaHCO3沖洗;Ⅱ、鹼用水沖洗,再塗上硼酸;

Ⅲ、濃硫酸應先用抹布擦去,再做第Ⅰ步。

(四)、實驗室製取三大氣體中常見的要除的雜質:

1、制O2要除的雜質:水蒸氣(H2O)

2、用鹽酸和鋅粒制H2要除的雜質:水蒸氣(H2O)、氯化氫氣體(HCl,鹽酸酸霧)(用稀硫酸沒此雜質)

3、制CO2要除的雜質:水蒸氣(H2O)、氯化氫氣體(HCl)

除水蒸氣的試劑:濃流酸、CaCl2固體、鹼石灰(主要成份是NaOH和CaO)、生石灰、無水CuSO4(並且可以檢驗雜質中有無水蒸氣,有則顏色由白色→藍色)等除HCl氣體的試劑:AgNO3溶液(並可檢驗出雜質中有無HCl)、澄清石灰水、NaOH溶液(或固體)、KOH溶液(或固體)

(五)、常用實驗方法來驗證混合氣體裏含有某種氣體

1、有CO的驗證方法:(先驗證混合氣體中是否有CO2,有則先除掉)

將混合氣體通入灼熱的CuO,再將經過灼熱的CuO的混合氣體通入澄清石灰水。現象:黑色CuO變成紅色,且澄清石灰水要變渾濁。

2、有H2的驗證方法:(先驗證混合氣體中是否有水份,有則先除掉)

將混合氣體通入灼熱的CuO,再將經過灼熱的CuO的混合氣體通入盛有無水CuSO4中。現象:黑色CuO變成紅色,且無水CuSO4變藍色。

3、有CO2的驗證方法:將混合氣體通入澄清石灰水。現象:澄清石灰水變渾濁。

(六)、自設計實驗

1、試設計一個實驗證明蠟燭中含有碳氫兩種元素。實驗步驟實驗現象結論①將蠟燭點燃,在火焰上方罩一燒杯內壁有小水證明蠟燭個乾燥潔淨的燒杯珠生成有氫元素②在蠟燭火焰上方罩一個蘸有澄清石灰水變渾證明蠟燭澄清石灰水的燒杯濁有碳元素2、試設計一個實驗來證明CO2具有不支持燃燒和密度比空氣大的性質。實驗步驟實驗現象結論圖把兩支蠟燭放到具有證明CO2具階梯的架上,把此架放階梯下層的有不支持在燒杯裏(如圖),點蠟燭先滅,上燃燒和密燃蠟燭,再沿燒杯壁傾層的後滅。度比空氣倒CO2大的性質

三、解計算題:

計算題的類型有:①有關質量分數(元素和溶質)的計算

②根據化學方程式進行計算③由①和②兩種類型混合在一起計算

(一)、溶液中溶質質量分數的計算

(二)、化合物(純淨物)中某元素質量分數的計算

某元素相對原子質量原子個數

某元素質量分數=100%溶質質量溶質質量分數=100%

溶液質量

化合物的相對分子質量

(三)、混合物中某化合物的質量分數計算

化合物的質量分數=100%

元素質量

化合物質量混合物質量

(四)、混合物中某元素質量分數的計算

混合物質量

某元素質量分數=100%

或:某元素質量分數=化合物的質量分數該元素在化合物中的質量分數

(五)、解題技巧

1、審題:看清題目的要求,已知什麼,求什麼,有化學方程式的先寫出化學方程式。找出解此題的有關公式。

2、根據化學方程式計算的解題步驟:①設未知量

②書寫出正確的化學方程式

③寫出有關物質的相對分子質量、已知量、未知量④列出比例式,求解⑤答。

九年級化學知識點總結8

一、空氣成分的研究史

1、18世紀70年代,瑞典科學家舍勒和英國的科學家化學家普利斯特里,分別發現並製得了氧氣。

2、法國科學家拉瓦錫最早運用天平作為研究化學的工具,用定量的方法研究了空氣的成分,第一次明確提出了“空氣是由氧氣和氮氣組成的”。其中氧氣約佔空氣總體積的1/5的結論。

二、空氣中氧氣成分的測定:

1、裝置圖(見書P27)

2、實驗現象:A、紅磷燃燒發出黃白色火焰,放出熱量,冒出白色濃煙B、(過一會兒白煙消失,裝置冷卻到室温後打開彈簧夾)燒杯內的水倒流入集氣瓶,約佔瓶子容積的1/5。

3、實驗結論:説明空氣不是單一的物質;氧氣約佔空氣總體積的1/5。

點燃4、原理:表達式:磷(P)+氧氣(O2)五氧化二磷(P2O5)

點燃化學方程式:4P+5O22P2O55、注意事項:

A、所用的紅磷必須過量,過少則氧氣沒有全部消耗完

B、要等集氣瓶(裝置)冷卻後才能打開彈簧夾,

C、裝置的氣密性要好,(否則測量結果偏小),

D、要先夾住橡皮管,然後再點紅磷(否則測量結果偏大)。思考:可否換用木炭、硫磺等物質?如能,應怎樣操作?答:不能用木炭或蠟燭(燃燒產生了氣體,瓶內體積變化小),不能用鐵(鐵在空氣中不能燃燒)

6、實際在實驗中測得的結果比真實值小,其原因可能是

A紅磷量不足;

B裝置氣密性差;

C未冷卻至室温就打開止水夾;

D、沒有預先在導管中裝滿水

三、空氣的主要成分

(按體積分數):氮氣(N2)78%,氧氣(O2)21%(氮氣比氧氣約為4:1),稀有氣體0.94%,二氧化碳(CO2)0.03%,其它氣體和雜質0.03%。空氣的成分以氮氣和氧氣為主,屬於混合物。

空氣成分體積分數氮氣78%氧氣21%稀有氣體0.94%二氧化碳0.03%其他氣體和雜質0.03%空氣成分口訣:氮七八氧二一,零點九四是稀氣;零點零三有兩個,二氧化碳和雜氣

四、物質的分類:

純淨物和混合物

1、純淨物:由一種物質組成的,“純淨”是相對的,絕對純淨的物質是沒有的,只要雜質含量低,不至於對生產和科學研究產生影響的物質就是純淨物。

2、混合物:兩種或多種物質組成的,這些物質相互間沒有發生化學反應,各物質都保持各自的性質。

注意:劃分純淨物、混合物的標準是根據物質的種類來劃分的。只含一種物質的就屬於純淨物,含有幾種物質的就屬於混合物。

五、空氣是一種寶貴的資源

1、氮氣:無色、無味的氣體,不溶於水,不燃燒也不支持燃燒,不能供給呼吸,化學性質不活潑。

2、稀有氣體:無色、無味的氣體,通電時能發出不同顏色的光,化學性質很不活潑。

氧氣氮氣稀有氣體①動植物呼吸②醫療急救③金屬切割④鍊鋼⑤宇宙航行等①超導實驗車②化工原料③作保護氣④食品充氮作防腐劑等①作保護氣②制多種用途的電光源③激光技術④液氦冷凍機等

六、空氣的污染及防治。

1、造成空氣污染的物質:有害氣體(一氧化碳(CO)、二氧化氮(NO2)、二氧化硫(SO2))和煙塵。

2、污染來源:空氣中的有害物質來自化石燃料的燃燒,石油化工廠排放的廢氣及汽車排放的尾氣。

3、被污染的空氣帶來的危害:損害人體健康、影響作物生長、破壞生態平衡。存在的環境問題:温室效應(二氧化碳含量過多引起)、臭氧空洞(飛機的尾氣、氟里昂的排放)、酸雨(由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引起)。

4、防止空氣污染的措施:加強大氣質量監測,改善環境狀態、植樹造林、使用清潔能源。5、目前空氣污染指數包括:一氧化碳、二氧化氮、二氧化硫、可吸入顆粒物、臭氧。

七、未來化學將朝着“綠色化學”“綠色消毀”和“綠色生產”的方向發展。

核心是利用化學原理從源頭消除污染。特點:①充分利用資源和能源,原料無毒無害②減少向環境排放廢物③原料中的原子全部被消納,實現零排放(在化合反應中體現)④生產出環境友好產品。見教材P32。

九年級化學知識點總結9

一、金屬材料

 1、金屬材料

2、金屬的物理性質:

(1)常温下一般為固態(汞為液態),有金屬光澤。 (2)大多數呈銀白色(銅為紫紅色,金為黃色) (3)有良好的導熱性、導電性、延展性 3、金屬之最:

(1)鋁:地殼中含量最多的金屬元素 (2)鈣:人體中含量最多的金屬元素

(3)鐵:目前世界年產量最多的金屬(鐵>鋁>銅) (4)銀:導電、導熱性最好的金屬(銀>銅>金>鋁)

(5)鉻:硬度最高的金屬 (6)鎢:熔點最高的金屬 (7)汞:熔點最低的金屬 (8)鋨:密度最大的金屬 (9)鋰 :密度最小的金屬 4、金屬分類:

黑色金屬:通常指鐵、錳、鉻及它們的合金。 重金屬:如銅、鋅、鉛等 有色金屬:輕金屬:如鈉、鎂、鋁等;

有色金屬:通常是指除黑色金屬以外的其他金屬。

5、合金:由一種金屬跟其他一種或幾種金屬(或金屬與非金屬)一起熔合而成

的具有金屬特性的物質。

:一般説來,合金的熔點比各成分低,硬度比各成分大,抗腐蝕性能更好

合金

鐵的合金

銅合金

焊錫

鈦和鈦合

形狀記憶金

生鐵 鋼 黃銅 青銅: 成分

含碳量

2%~4.3% 含碳量

0.03%~2% 銅鋅

合金 銅錫

合金

鉛錫

合金

鈦鎳合金

備註

不鏽鋼:含鉻、鎳的

鋼 具有抗腐蝕性能

紫銅為純銅

熔點低

注:鈦和鈦合金:被認為是21世紀的重要金屬材料,鈦合金與人體有很好的“相容性”,因此可用來製造人造骨等。

(1)熔點高、密度小優點

(2)可塑性好、易於加工、機械性能好

(3)抗腐蝕性能好

二、金屬的化學性質

1、大多數金屬可與氧氣的反應 2、金屬 + 酸 → 鹽 + H2↑

3、金屬 + 鹽 → 另一金屬 + 另一鹽(條件:“前換後,鹽可溶”) Fe + CuSO4 == Cu + FeSO4 (“濕法冶金”原理)

三、常見金屬活動性順序:

鉀鈣鈉鎂鋁 鋅鐵錫鉛氫 銅汞銀鉑金

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H) Cu Hg Ag Pt Au

金屬活動性由強逐漸減弱 在金屬活動性順序裏:

(1)金屬的位置越靠前,它的活動性就越強

(2)位於氫前面的金屬能置換出鹽酸、稀硫酸中的氫(不可用濃硫酸、硝酸)

(3)位於前面的金屬能把位於後面的金屬從它們的鹽溶液中置換出來。(除K、Ca、Na)

四、金屬資源的保護和利用

1、鐵的冶煉

(1)原理:在高温下,利用焦炭與氧氣反應生成的一氧化碳把鐵從鐵礦石裏還原出來。

6CO + Fe2O3高温2Fe + 3CO2

(2)原料:鐵礦石、焦炭、石灰石、空氣

常見的鐵礦石有磁鐵礦(主要成分是Fe3O4 )、赤鐵礦(主要成分

是Fe2O3 )

2、鐵的鏽蝕

(1)鐵生鏽的條件是:鐵與O2、水接觸(鐵鏽的主要成分:Fe2O3·XH2O) (銅生銅綠的條件:銅與O2、水、CO2接觸。銅綠的化學式:Cu2(OH)2CO3) (2)防止鐵製品生鏽的措施:

①保持鐵製品表面的清潔、乾燥

②表面塗保護膜:如塗油、刷漆、電鍍、烤藍等

九年級化學知識點總結10

升人九年級的同學將接觸一門嶄新的學科——化學。化學這門課,概念多,符號多,實驗多,計算也不少。初學化學如何解決這些問題呢?下面從四個方面談談九年級化學學習的基本方法。

一、要重視基礎知識

化學知識的結構和英語有某些類似之處。我們在學英語的過程中知道,要懂得句子的意思就要掌握單詞,要掌握單詞就要掌握好字母和音標。打個不太貼切的比喻:化學知識中的“句子”就是“化學式”:“字母”就是“元素符號”:“音標”就是“化合價”。這些就是我們學好化學必須熟練掌握的基礎知識,掌握了它們,就為以後學習元素化合物及酸鹼鹽知識打下良好的`基礎。

二、要講究方法記憶

俗話説“得法者事半而功倍”。初學化學時需要記憶的知識較多,因此,只有掌握了良好的記憶方法,才能使我們的化學學習事半功倍,才能提高學習效率。下面介紹幾種記憶方法。

1、重複是記憶的基本方法

對一些化學概念,如元素符號、化學式、某些定義等反覆記憶,多次加深印象,是有效記憶最基本的方法。

2、理解是記憶的前提

所謂理解,就是對某一問題不但能回答“是什麼”,而且能回答“為什麼”。例如,知道某物質的結構後,還應理解這種結構的意義。這就容易記清該物質的性質,進而記憶該物質的製法與用途。所以,對任何問題都要力求在理解的基礎上進行記憶。

3、以舊帶新記憶

不要孤立地去記憶新學的知識,而應將新舊知識有機地聯繫起來記憶。如學習氧化還原反應,要聯繫前面所學化合價的知識來記憶,這樣既鞏固了舊知識,又加深了對新知識的理解。

4、諧音記憶法

對有些知識,我們可以用諧音法來加以記憶。例如,元素在地殼中的含量順序:氧、硅、鋁、鐵、鈣、鈉、鉀、鎂、氫可以編成這樣的諧音:一個姓楊(氧)的姑(硅)娘,買了一個(鋁)(鐵)合金的鍋蓋(鈣),拿(鈉)回家(鉀),又美(鎂)又輕(氫)。

5、歌訣記憶法

對必須熟記的知識,如能濃縮成歌訣,朗朗上口,則十分好記。如對元素化合價可編成:“一價鉀鈉氫氯銀,二價氧鈣鋇鎂鋅,鋁三硅四硫二四六,三五價上有氮磷,鐵二三來碳二四,銅汞一二價上尋”。又如對氫氣還原氧化銅的實驗要點可編成:先通氫,後點燈,停止加熱再停氫。

三、要重視實驗

做好實驗是學好化學的基礎,因此要認真對待。每次實驗前首先要明確該次實驗的目的是什麼,然後牢記實驗裝置的要點,按照操作步驟,細緻認真地操作。其次要學會觀察實驗,留心觀察反應物的狀態、生成物的顏色狀態、反應的條件、反應過程中出現的現象……才能作出正確的結論。如做鎂的燃燒實驗時,不但要注意觀察發生耀眼的白光和放出大量熱等現象,更要注意觀察鎂燃燒後生成的白色固體。因為這白色固體是氧化鎂,是不同於鎂的物質,因此鎂的燃燒是化學變化。此外,做好實驗記錄,實驗完畢寫好實驗報告,都是不可忽視的。

四、要注重小結定期複習

“化學易學,易懂,易忘”,很多初學化學的同學都有此體會。要想牢固掌握所學的知識,每學完一章或一個單元后要及時小結,系統複習。

做小結時,首先要把課堂筆記整理好,然後進行歸類,列出總結提綱或表格。

例如,國中化學第一章小結提綱如下:

1、基本概念;

2、重要的化學反應;

3、重要的反應類型;

4、重要的實驗;

5、化學的基本定律;

6、重要的化學計算。

在做好小結的同時要注意定期複習。複習是防止遺忘的最有效的手段,最好趁熱打鐵。也就是説,當天的功課當天複習,這樣遺忘的程度小,學習效果好。對於前面學過的知識,也要不時抽空瀏覽一遍,“學而時習之”,這樣才能使知識掌握得牢固、

九年級化學知識點總結11

課題1空氣

一、空氣成分的研究史

1、18世紀70年代,瑞典科學家舍勒和英國的科學家化學家普利斯特里,分別發現並製得了氧氣。

2、法國科學家拉瓦錫最早運用天平作為研究化學的工具,用定量的方法研究了空氣的成分,第一次明確提出了“空氣是由氧氣和氮氣組成的”。其中氧氣約佔空氣總體積的1/5的結論。

二、空氣中氧氣成分的測定:

1、裝置圖(見書P27)

2、實驗現象:

A、紅磷燃燒發出黃白色火焰,放出熱量,冒出白色濃煙

B、(過一會兒白煙消失,裝置冷卻到室温後打開彈簧夾)燒杯內的水倒流入集氣瓶,約佔瓶子容積的1/5。

3、實驗結論:説明空氣不是單一的物質;氧氣約佔空氣總體積的1/5。點燃

4、原理:表達式:磷(P)+氧氣(O2)五氧化二磷(P2O5)

點燃化學方程式:4P+5O22P2O55、

5、注意事項:

A、所用的紅磷必須過量,過少則氧氣沒有全部消耗完

B、要等集氣瓶(裝置)冷卻後才能打開彈簧夾,

C、裝置的氣密性要好,(否則測量結果偏小),

D、要先夾住橡皮管,然後再點紅磷(否則測量結果偏大)。思考:可否換用木炭、硫磺等物質?如能,應怎樣操作?答:不能用木炭或蠟燭(燃燒產生了氣體,瓶內體積變化小),不能用鐵(鐵在空氣中不能燃燒)

6、實際在實驗中測得的結果比真實值小,其原因可能是A紅磷量不足;B裝置氣密性差;C未冷卻至室温就打開止水夾;

D、沒有預先在導管中裝滿水

三、空氣的主要成分(按體積分數):氮氣(N2)78%,氧氣(O2)21%(氮氣比氧氣約為4:1),稀有氣體0.94%,二氧化碳(CO2)0.03%,其它氣體和雜質0.03%。空氣的成分以氮氣和氧氣為主,屬於混合物。

空氣成分體積分數氮氣78%氧氣21%稀有氣體0.94%二氧化碳0.03%其他氣體和雜質0.03%空氣成分口訣:氮七八氧二一,零點九四是稀氣;零點零三有兩個,二氧化碳和雜氣;

四、物質的分類:

純淨物和混合物

1、純淨物:由一種物質組成的,“純淨”是相對的,絕對純淨的物質是沒有的,只要雜質含量低,不至於對生產和科學研究產生影響的物質就是純淨物。

2、混合物:兩種或多種物質組成的,這些物質相互間沒有發生化學反應,各物質都保持各自的性質。

注意:劃分純淨物、混合物的標準是根據物質的種類來劃分的。只含一種物質的就屬於純淨物,含有幾種物質的就屬於混合物;

五、空氣是一種寶貴的資源

1、氮氣:無色、無味的氣體,不溶於水,不燃燒也不支持燃燒,不能供給呼吸,化學性質不活潑。

2、稀有氣體:無色、無味的氣體,通電時能發出不同顏色的光,化學性質很不活潑。

氧氣氮氣稀有氣體

①動植物呼吸

②醫療急救

③金屬切割

④鍊鋼

⑤宇宙航行等

①超導實驗車

②化工原料

③作保護氣

④食品充氮作防腐劑等

①作保護氣

②制多種用途的電光源

③激光技術

④液氦冷凍機等

六、空氣的污染及防治。

1、造成空氣污染的物質:有害氣體(一氧化碳(CO)、二氧化氮(NO2)、二氧化硫(SO2))和煙塵。

2、污染來源:空氣中的有害物質來自化石燃料的燃燒,石油化工廠排放的廢氣及汽車排放的尾氣。

3、被污染的空氣帶來的危害:損害人體健康、影響作物生長、破壞生態平衡。存在的環境問題:温室效應(二氧化碳含量過多引起)、臭氧空洞(飛機的尾氣、氟里昂的排放)、酸雨(由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引起)。

4、防止空氣污染的措施:加強大氣質量監測,改善環境狀態、植樹造林、使用清潔能源。

5、目前空氣污染指數包括:一氧化碳、二氧化氮、二氧化硫、可吸入顆粒物、臭氧。

七、未來化學將朝着“綠色化學”“綠色消毀”和“綠色生產”的方向發展。核心是利用化學原理從源頭消除污染。

特點:

①充分利用資源和能源,原料無毒無害

②減少向環境排放廢物

③原料中的原子全部被消納,實現零排放(在化合反應中體現)

④生產出環境友好產品。見教材P32。

課題2氧氣

一、氧氣的物理性質

1、色、味、態:通常情況下,是無色無味的氣體;

2、密度:標準狀況下,密度為1.429g/L,略大於空氣。(可用向上排空法)

3、溶解性:氧氣不易溶於水。(可用排水法收集),

4、三態變化:降温後,氧氣可以變為淡藍色的液體,甚至淡藍色雪花狀固體。

二、氧氣的化學性質

(一)與非金屬(碳、硫、磷)的反應1、木炭(黑色固體)燃燒

實驗現象:在氧氣中:劇烈燃燒,發出白光,放出熱量,生成一種無色無味氣體,該氣體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

文字表達式:碳(C)+氧氣(O2)

點燃點燃

二氧化碳(CO2)

化學方程式C+O2CO2

做木炭燃燒實驗時,燃燒匙應慢慢從瓶口向瓶底伸入(充分利用瓶內的氧氣)。

2、硫粉(淡黃色)燃燒:實驗現象:在空氣中:發出微弱的淡藍色火焰;放出熱量、生成一種帶有刺激性氣味的氣體。在氧氣中:發出明亮的藍紫色的火焰,放出熱量、生成一種帶有刺激性氣味的氣體。

點燃二氧化硫(SO2)文字表達式硫(S)+氧氣(O2)

點燃化學方程式S+O2SO2

實驗時,要在瓶底裝少量水(吸收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空氣)。

3、紅磷(暗紅色固體)的燃燒實驗現象:在空氣中:發出黃白色火焰,放出熱量,生成大量白煙..

在氧氣中:劇烈燃燒,發出白光,放出熱量,生成大量的白煙.文字表達式:磷(P)+氧氣(O2)點燃

五氧化二磷(P2O5)

點燃化學方程式:4P+5O22P2O5

注意:五氧化二磷(P2O5)是固體,不是氣體(二)與金屬(鎂、鐵)的反應

1、鎂帶(銀白色固體)在空氣中燃燒

實驗現象:劇烈燃燒,發出耀眼的白光,放出熱量,生成白色粉末狀固體。

文字表達式:鎂(Mg)+氧氣(O2)點燃

氧化鎂(MgO)

點燃化學方程式:2Mg+O22MgO2鐵絲(銀白色固體)在氧氣中燃燒

實驗現象:劇烈燃燒,火星四射,放出熱量,生成一種黑色固體。

文字表達式:鐵(Fe)+氧氣(O2)化學方程式:3Fe+2O2

點燃點燃

四氧化三鐵(Fe3O4)

Fe3O4

注意:集氣瓶底部鋪少量的細沙或加少量的水,防止生成的固體物質濺落瓶底,致使集氣瓶炸裂。鐵絲在空氣中不能燃燒

(三)與某些化合物(蠟燭、甲烷)的反應產物均為:二氧化碳和水

實驗現象:比空氣中燃燒劇烈,發出白光,集氣瓶內壁出現水珠,有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的

無色無味氣體產生。

點燃文字表達式:石蠟+氧氣(O2)二氧化碳(CO2)+水(H2O)

空氣中燃燒情況:燃燒產生黃色火焰,放熱,稍有黑煙。

(四)其他物質與氧氣的反應

某些物質在一些條件下,與氧氣發生緩慢的氧化反應,成為緩慢氧化。緩慢氧化也放熱。如:動植物新陳代謝,金屬的鏽蝕,食物的腐爛、酒醋的釀造、農家肥的腐熟等等。總結:

1、氧氣是一種化學性質比較活潑的氣體,在一定的條件下,能與許多物質發生反應並放出大量的熱。在這些反應中,氧氣提供氧,稱為氧化反應。氧氣便是常見的氧化劑;具有氧化性。

2、物質在純氧氣中燃燒程度比空氣中燃燒要劇烈。説明物質燃燒程度,與氧氣的濃度大小成正比;

3、物質燃燒時有的有火焰,有的會發光,有的會冒煙。一般來説,氣體燃燒會有火焰產生,固體直接燃燒,產生光或者火星。生成物有固體,一般都會產生煙,即固體小顆粒;4、物質與氧氣反應不一定是燃燒現象,如緩慢氧化。

三、氧氣的用途(1)、供給呼吸:醫療上急救病人,登山、潛水、航空、宇航提供呼吸;

(2)、支持燃燒:鍊鋼、氣焊與氣接、液氧炸彈、火箭助燃劑四、反應類型:

①:化合反應:由兩種或兩種以上的物質生成另一種物質的反應。可表示為:A+B+→E(簡稱“多合一”)

②:分解反應:由一種反應物生成兩種或兩種以上其他物質的反應。可表示為:AB→A+B+。(簡稱:“一變多”)

③:氧化反應:物質與氧發生的化學反應。有氧氣參加的反應一定屬於氧化反應。氧化反應不一定是化合反應(石蠟的燃燒生成了水和二氧化碳兩種物質),化合反應不一定是氧化反應。

課題3實驗室製取氧氣

一、工業製法(分離液態空氣法)

原理:利用液態氧和液態氮的沸點不同。物理變化(蒸餾)

(1)具體過程

降温加壓空氣

液態空氣液態氧沸點較高(183℃)

蒸發氮氣沸點低(196℃),先蒸發出來

裝入天藍色鋼瓶中

(2)注意:該過程是物理變化

二、氧氣的實驗室製法(化學變化)

1、雙氧水(過氧化氫)製取氧氣

A、藥品:過氧化氫(H2O2)和二氧化錳(黑色粉末MnO2)

B實驗原理:

表達式:過氧化氫(H2O2)

MnO2

水(H2O)+氧氣(O2)

化學方程式:2H2O2MnO22H2O+O2↑

注:MnO2在該反應中是催化劑,起催化作用

C、裝置:固體與液體反應,不需加熱(雙氧水的為一類)

注意事項:

①、分液漏斗可以用長頸漏斗代替,但其下端應該伸入液麪以下,防止生成的氣體從長頸漏斗中逸出;

②、導管只需略微伸入試管塞

③、氣密性檢查:用止水夾關閉,打開分液漏斗活塞,向漏斗中加入水,水面不持續下降,就説明氣密性良好。

④、裝藥品時,先裝固體後裝液體

⑤、該裝置的優點:可以控制反應的開始與結束,可以隨時添加液體。

D、步驟:連、查、裝(二氧化錳)、定、倒(過氧化氫溶液)、收2、用高錳酸鉀、氯酸鉀製取氧氣

A、藥品:、高錳酸鉀(暗紫色固體)、氯酸鉀(白色固體)與二氧化錳(黑色粉末)

B、原理:

①加熱氯酸鉀(有少量的二氧化錳):表達式:氯酸鉀(KClO3)方程式:2KClO3

MnO2△MnO2△

氯化鉀(KCl)+氧氣(O2)

2KCl+3O2↑注意:MnO2在該反應中是催化劑,起催化作用

②加熱高錳酸鉀:

表達式:高錳酸鉀(KMnO4)

△△錳酸鉀(K2MnO4)+二氧化錳(MnO2)+氧氣(O2)

方程式:2KMnO4K2MnO4+MnO2+O2↑C、裝置:加熱固體制氣體(加熱氯酸鉀的為一類)

D、操作步驟:(連)查、裝、定、點、收、離、熄。

①連接裝置:先下後上,從左到右的順序。

②檢查裝置的氣密性:將導管的一端浸入水槽中,用手緊握試管外壁,若水中導管口有氣泡冒出,證明裝置不漏氣。鬆開手後,導管口出現一段水柱。

③裝入藥品:按粉末狀固體取用的方法(藥匙或紙槽)

④固定裝置:固定試管時,試管口應略向下傾斜;鐵夾應夾在試管的中上部。

⑤加熱藥品:先使試管均勻受熱,後在反應物部位用酒精燈外焰由前向後加熱。

⑥收集氣體:

a、若用排水集氣法收集氣體,當氣泡均勻冒出時再收集,剛排出的是空氣;水排完後,應用玻璃片蓋住瓶口,小心地移出水槽,正放在桌面上(密度比空氣大)(防止氣體逸出)。

b、用向上排空法。收集時導管應伸入集氣瓶底部(為了排盡瓶內空氣)用排水法收集時,導管放在集氣瓶口。

⑦先將導管移出水面

⑧再停止加熱E、易錯事項:

a).試管口要略微向下傾斜:防止生成的水迴流,使試管底部破裂。藥品應平鋪在試管底部b).導氣管伸入發生裝置內要稍露出橡皮塞:有利於產生的氣體排出。

c).用高錳酸鉀製取氧氣時,試管口塞一團棉花:防止高錳酸鉀粉末進入導氣管,污染製取的氣體和水槽中的水。

d).排氣法收集氣體時,導氣管要伸入接近集氣瓶底部:有利於集氣瓶內空氣排出,使收集的氣體更純。

e).實驗結束後,先將導氣管移出水面,然後熄滅酒精燈:防止水槽中的水倒流,炸裂試管。

F、收集方法:

①排水法(不易溶於水)

②向上排空法(密度比空氣大)

G、檢驗、驗滿

檢驗:用帶火星的木條伸入集氣瓶內,發現木條復燃,説明是氧氣;驗滿:用帶火星的木條放在集氣瓶口,若木條復燃,證明已滿。

三、催化劑:

1、概念:在化學反應中能改變其他物質的反應速率(加快或變慢),但本身的化學性質和

質量在反應前後沒有發生變化的物質。

2、特點:兩不變(質量、化學性質)、一改變(反應速率)注意:

①催化劑不能改變生成物的質量,不能決定反應的進行。

②催化劑不是反應物、又不是生成物。

③催化劑僅針對某一反應,並不是所有反應的催化劑。

④某一反應的催化劑可能不只一種。

3、二氧化錳在一些反應中不只作催化劑,催化劑不一定就只有二氧化錳。(在過氧化氫溶液製取氧氣中,催化劑可以用硫酸銅溶液、氧化鐵、氧化銅、紅磚粉末)。在氯酸鉀製取氧氣中,二氧化錳的質量和化學性質不變,但質量分數變大。四、分解反應:

1、概念:由一種物質反應生成兩種及以上物質的反應。

2、特點:一變多。

九年級化學知識點總結12

1、我國古代三大化學工藝:造紙,制火藥,燒瓷器。

2、氧化反應的三種類型:爆炸,燃燒,緩慢氧化。

3、構成物質的三種微粒:分子,原子,離子。

4、不帶電的三種微粒:分子,原子,中子。

5、物質組成與構成的三種説法:

(1)、二氧化碳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組成的;

(2)、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構成的;

(3)、一個二氧化碳分子是由一個碳原子和一個氧原子構成的。

6、構成原子的三種微粒:質子,中子,電子。

7、造成水污染的三種原因:

(1)工業“三廢”任意排放,

(2)生活污水任意排放。

(3)農藥化肥任意施放。

8、收集氣體的三種方法:排水法(不容於水的氣體),向上排空氣法(密度比空氣大的氣體),向下排空氣法(密度比空氣小的氣體)。

9、質量守恆定律的三個不改變:原子種類不變,原子數目不變,原子質量不變。

10、不飽和溶液變成飽和溶液的三種方法:增加溶質,減少溶劑,改變温度(升高或降低)。

11、複分解反應能否發生的三個條件:生成水、氣體或者沉澱

12、三大化學肥料:N、P、K

13、排放到空氣中的三種氣體污染物:一氧化碳、氮的氧化物,硫的氧化物。

14、燃燒發白光的物質:鎂條,木炭,蠟燭。

15、具有可燃性,還原性的物質:氫氣,一氧化碳,單質碳。

16、具有可燃性的'三種氣體是:氫氣(理想),一氧化碳(有毒),甲烷(常用)。

17、CO的三種化學性質:可燃性,還原性,毒性。

18、三大礦物燃料:煤,石油,天然氣。(全為混合物)

19、三種黑色金屬:鐵,錳,鉻。

20、鐵的三種氧化物:氧化亞鐵,三氧化二鐵,四氧化三鐵。

21、催化劑:在化學變化裏能改變其他物質的化學反應速率,而本身的質量和化學性質在化學變化前後都沒有變化的物質(一變二不變)

22、質量守恆定律:參加化學反應的各物質的質量總和,等於反應後生成物質的質量總和。(反應的前後,原子的數目、種類、質量都不變;元素的種類也不變)

23、溶液:一種或幾種物質分散到另一種物質裏,形成均一的、穩定的混合物

溶液的組成:溶劑和溶質。(溶質可以是固體、液體或氣體;固、氣溶於液體時,固、氣是溶質,液體是溶劑;兩種液體互相溶解時,量多的一種是溶劑,量少的是溶質;當溶液中有水存在時,不論水的量有多少,我們習慣上都把水當成溶劑,其他為溶質。)

24、固體溶解度: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態物質在100克溶劑裏達到飽和狀態時所溶解的質量,就叫做這種物質在這種溶劑裏的溶解度。

25、物質的變化及性質

(1)物理變化:沒有新物質生成的變化。

①宏觀上沒有新物質生成,微觀上沒有新分子生成。

②常指物質狀態的變化、形狀的改變、位置的移動等。

例如:水的三態變化、汽油揮發、乾冰的昇華、木材做成桌椅、玻璃碎了等等。

(2)化學變化:有新物質生成的變化,也叫化學反應。

①宏觀上有新物質生成,微觀上有新分子生成。

②化學變化常常伴隨一些反應現象,例如:發光、發熱、產生氣體、改變顏色、生成沉澱等。有時可通過反應現象來判斷是否發生了化學變化或者產物是什麼物質。

(3)物理性質:物質不需要發生化學變化就能表現出來的性質。

①物理性質也並不是只有物質發生物理變化時才表現出來的性質;例如:木材具有密度的性質,並不要求其改變形狀時才表現出來。

②由感官感知的物理性質主要有:顏色、狀態、氣味等。

③需要藉助儀器測定的物理性質有:熔點、沸點、密度、硬度、溶解性、導電性等。

(4)化學性質:物質只有在化學變化中才能表現出來的性質。

例如:物質的金屬性、非金屬性、氧化性、還原性、酸鹼性、熱穩定性等。

26、温度對固體溶解度的影響:

(1)大多數固體物質的溶解度隨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2)少數固體物質的溶解度受温度影響變化不大;

(3)極少數固體物質的溶解度隨着温度的升高而減小。

化學的學習技巧

1、理解概念,把基本概念熟練掌握,這樣才能在考試中拿到理想的成績

2、做好化學實驗,理解化學反應原理,相關的化學反應式就能寫出來了。

3、善於進行糾錯練習,鑽研好錯題記錄本,既可以複習全面也抓住了問題的關鍵,還節省了大量時間。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