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考物理複習的方法

來源:文萃谷 2.33W

  注重過“三關”,明晰學科知識鏈的架構

會考物理複習的方法

  1.記憶關。

記住物理課本上出現的物理量的名稱、符號,單位、單位的符號以及單位的大小。例如人的身高、體重、人的正常體温、人爬樓梯的功率等;家用電器工作時的電流值、功率值等。對於物理概念和規律、所有物理量的計算公式切忌死記硬背,要抓住每個物理概念或規律中關鍵的“字”和“詞”,在理解的基礎上進行記憶,充分挖掘概念和規律的內涵和外延,並要注意物理概念或規律的運用條件。

  2.聽課關。

沒有思考的學習,等於無效勞動。複習課的知識是同學們已經學過的舊知,沒有了上新課時求新知的好奇和成就感。聽複習課的專注力來自於對複習目標的定位和內驅力,即通過複習,在知識的認知和理解上達到一個什麼樣的層次?自己的思維水平上升到一個什麼樣的高度?思考問題的角度和方式是否多元化?聽課時,不能只對概念、結論、例題感興趣,還要緊跟老師的思路,積極參與課堂提問,更要主動思考,把自己心中的疑問大膽地表述出來,通過與老師、同學的交流,發現、解決心中的疑問。對於每個知識點,力求弄清楚:知識是怎樣引出的?→為什麼要引出?→知識的內容是什麼?→怎樣理解?→在生活生產中有什麼應用?學會構建知識體系,找出知識點之間的內在聯繫,由點到面,形成知識網絡

  3.解題關。

熟練掌握解基本題的思路,對老師強調的、有針對性的、典型性的`、有層次性的例題,力求一個“透”字,做到一題多解,一題多思,學會從不同角度、運用不同的方法,來解決分析不同問題。要注重對錯題的反思,對於錯題,不能簡單地認為是粗心造成的,應仔細地查找錯誤原因,弄清楚錯在哪裏?錯誤的原因是什麼?是哪些知識點沒有掌握好?正確的解題思路又是怎樣的?為什麼要這樣解答?這樣做不僅能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比盲目做題更能起到複習鞏固的作用,還能達到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的效果。

  注重生活、物理、社會聯繫,實現應用能力的提高

物理來源於生活,迴歸於社會,複習中一定要重視課本上列舉的與生活、物理、社會有關的例子、欄目上的內容,以及課本上的有關內容。

平時注意觀察與積累與生活聯繫十分緊密的事例,加強理論聯繫實際的能力,對日常生活中一些看得見、摸得着的東西,要能習慣性地用腦子想一想:哪些跟所學的物理知識有關?分別涉及到哪些物理知識?甚至還可以想一想:應用所學的物理知識,可以怎樣解釋?可以怎樣進行改進?這樣做,既能鞏固所學的知識,又培養了自己分析問題的能力,更增添了解答綜合題的底氣。

  關注探究實驗相關要素,促進綜合能力提升

縱觀近幾年會考物理試卷,實驗探究題比例逐年上升,難度增大。有現象、數據的分析,物理規律的表述,實驗方案的設計,不同實驗方案的評估等,這些對考生分析、歸納、語言表達能力以及運用科學方法進行探究問題能力要求都很高。平時聽課複習時,不能僅僅關注實驗結論、規律,更要關注對實驗方案的設計、實驗操作過程中的細節。例如:測量工具的選擇、使用、實驗現象的觀察、表述以及在如何減少誤差等方面的複習。對實驗過程中出現的意想不到的現象,要有好奇心,併力求用所學的知識來分析、解釋。

常用的研究方法要能熟練運用。國中物理概念、規律的形成過程中,用得最多的是“控制變量法”。另外“等效替代法”、“轉換法”、“類比法”,“建立模型法”、“在實驗的基礎上進行推理”等方法在課本中也有體現。例如:用“光線”來描述光的傳播方向和路徑,用“磁感線”來描述磁場的方向和分佈是典型的建立模型。而“探究聲音能否在真空中傳播”,以及“運動的物體不受阻力時,將怎樣運動?”都是在實驗的基礎上進行推理而得出的。探究平面鏡成像的規律、測量電阻等實驗則體現出“等效替代法”的思想。對實驗中常用的“控制變量法”、 “轉換法”,要求在具體的實驗中知道如何控制“變量”?怎樣改變“變量”?為什麼要轉換?怎樣轉換?如在“探究影響電功大小的因素”時,將阻值不同的燈泡串聯,既能達到控制電流和通電時間相等的目的(控制變量),又能使燈泡兩端的電壓不一樣(改變變量),同時通過觀察比較小燈泡的亮度,就可以比較出相同時間內電功的大小(轉換法)。課本上類似的探究活動還有“探究影響電熱大小的因素”、“探究影響動能、重力勢能大小的因素”、“探究不同物質的吸熱升温特性”等等,都是同時運用控制變量法和轉換法的典型案例。要通過複習做到一目瞭然,這樣才能以不變應萬變,提高自己解答實驗題的能力。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