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本領》教案教學反思

來源:文萃谷 1.06W

本課意在體現以下教學理念:

《比本領》教案教學反思

一、 尊重學生,最大限度體現以學生為本

首先、尊重學生的發言權。我很期待學生在課堂中插話,其實在教學中,學生在課堂上有序插話,往往是學生智慧火花的閃現,説明他們在思考,至少説明他們跟上了教師的思路,所以應該給與鼓勵。例如,在引導學生初讀課文的時候,我讓學生聽清楚字音,目的是掃清文字障礙,同時引導學生隨文識字,一位學生站起來評價道:“我覺得他們沒有讀好這個地方‘梅花鹿飛快地向前跑去’,‘飛快’一詞

説明了它的速度特別的快。”聽到這裏我十分高興,雖然學生沒有按照我的要求從字音上去評價學生,但是這個學生讀懂了這個句子,理解了這個句子中的重點詞,並有見地地給其他同學提了出來。為了進一步落實朗讀,我讓這個學生自己來讀讀這個句子,結果令人欣喜,孩子讀得非常到位。

其次、給與學生正確的評價。我十分注重對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的評價。我在對學生實施評價時,轉變了傳統的觀念和評價方式,注重學生的能力、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評價,充分結合學生的個性特點,切實以“人性化”為原則,建立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評價體系。例如:你提出的問題非常有價值。能看到你高舉的小手我特別高興。你的朗讀讓我聽到了你的自信……

二、力圖實現創新的教學運作

素養是一種充滿靈動性的內在品質,他不可能在刻板的、僵硬的規則中形成與發展。語文素養需要充滿生命活力的課堂教學來滋養和培育。因此,我們必須創設一個生動活潑的學習環境,在整堂課中,我積極努力地創設一種愉悦的氛圍,讓孩子們走進童話世界,把自己當成童話裏的角色去體驗,感知人物的內心世界,從而引導學生積極地與文本對話,去感悟語言背後隱藏的內涵和真理。

三、 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

語文教學目標中的重要一條就是強調培養學生學習語文的`良好習慣。新課程裏強調的語文學習習慣,不只是讀書,寫字的習慣,更強調培養學生,自主,探究,合作學習的良好習慣。讓主動識字成為

習慣,讓讀書看報成為習慣,讓傾聽成為習慣,讓細心觀察成為習慣,讓創新與實踐成為習慣,讓勾畫批註成為一種習慣……在課堂中,我努力地培養學生認真聽講,積極思考問題,善於勾畫批註,積極做筆記,善於提問等習慣,讓學生逐步養成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

四、 注重積累,強調內化。

語文素養的形成其實是積累的過程。沒有足夠的積累就無法形成素養。因此本節課我十分重視引導學生積累語言。有效的積累在於理解和感悟的基礎之上。因此為了讓學生將本課的重點詞語內化為自己的語言,從而不僅積累了而且還能夠運用。為此我認真分析了本課詞語的特點,“得意洋洋和垂頭喪氣”是本課詞語教學的重點也是難點。我突然想到了語文是從生命開始的,與生活同行,生活是語文學習的源頭活水,語文與生活是血肉相連的。因此,我就創設情境引導學生去演一演,通過觀察發現來總結這兩個詞的意思。同時,調動孩子的生活經驗,讓孩子聯繫生活來理解什麼“得意洋洋和垂頭喪氣”。

五、 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教會孩子質疑。

“學貴有疑”,提出一個問題比解決一個問題更有價值。袁振國先生在《教育新理念》中告訴我們,學習的意義在於能在沒有問題的地方發現問題,在沒有機會的地方發現機會,在沒有道路的地方開拓道路。真正的教育應該是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使學生快樂地追求特立獨行。因而我在教學中總是引導學生自己去發現問題,然後再引導學生去解決問題。例如,拿到一篇文章,首先分析課題,利用閲讀期待來審視課題,想想自己能針對課題提出哪些問題。還有在文章的重點處引導學生思考等等。我認為當前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尊重學生對這個世界的感知,而不是用我們眼中的世界去強行代替孩子眼中的世界。面向未來的教育,教學的過程也許比結果更重要,創新意識培養比因循守舊更為重要,課堂上問題意識的培養比解決問題的思想更重要。

本課需要進一步思考的地方:

1、 本節課其實有多應試教育的因素在裏面,如何將應試教育與素質教育有機結合,讓學生的學習活而不死?

首先是教師提出的幾個問題其實都是顯而易見,也是學生容易發現和解決的,在這裏老師只是教給學生如何在文中去勾畫,去解決老師提出的問題,便於孩子今後考試做閲讀題的時候能夠有法可依。既然孩子都知道都能一看就懂的問題,我們還有必要進一步問,進一步去分析嗎?有探究的意識,但是沒有探究教學的有效設計。

2、 當學生的回答出現偏頗或者理解不到位的時候,我仍然缺乏有效的方法指導。面對這種情況採用什麼樣的有效手段?

3、 從孩子的發言當中可以看出孩子的語言表達不是特別流暢,孩子的積累仍然沒有跟上,孩子的思維總是打不開,

我同樣缺乏有效的指導。用什麼樣的方法激活學生的思維,培養學生的言語表達能力?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