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小語文閲讀教學理念

來源:文萃谷 2.22W

體現課標中新的教、學理念:以讀為本,自主探究,讀中領悟。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國小語文閲讀教學理念,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國小語文閲讀教學理念

中學生閲讀比較,兒童閲讀當然要有更細緻的指導。要注意分級閲讀,根據兒童不同年齡段的心智發展程度,從引發培養趣味入手,什麼年級讀什麼書,有個大致的安排。由淺入深,不斷擴大範圍,逐步讓出一部分屬於孩子們自由閲讀的空間,培養他們的閲讀興趣與習慣。

有些學者認為隨着年齡段的變化,學前兒童與國小生閲讀隨着年齡增長,大致可以分為幾個階段,即:搖籃童話階段、民間故事階段、寓言階段、童話階段、還有故事階段、傳記階段、文學階段、思索階段,等等。這些劃分有點瑣碎,不一定準確,但説明閲讀確實應當考慮適合不同年齡段的心智發展水平,閲讀興趣的培養也要充分考慮到階段性。

關於閲讀教學的問題,我認為最重要的是閲讀教學理念的更新。應當強調在閲讀教學中尊重孩子的天性,激發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培養想象力。閲讀除了獲取信息、認識世界,還有一個重要功能,就是發展思維,獲得審美體驗。閲讀應當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要珍視和鼓勵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不應完全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閲讀實踐,當然也要防止用集體討論代替個人閲讀,或遠離文本過度發揮。考試評價要把課外閲讀情況考慮進去,要注意評價學生的情感體驗和創造性的理解,鼓勵學生自主選擇優秀的閲讀材料。閲讀教學應注重培養學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這種綜合能力的培養,各學段有所側重,但不應把它們機械地割裂開來。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提倡多角度的、有創意的閲讀,利用閲讀期待、閲讀反思和批判等環節,拓展思維空間,提高閲讀質量。

課改之後,不少老師為了突出教學的人文性目標,對各個學段的閲讀教學訓練放鬆了。其實閲讀能力還是需要訓練的。課程標準那些基本的要求不應當放棄。國小各個學段的閲讀教學都要重視朗讀和默讀。應加強對閲讀方法的指導,讓學生逐步學會精讀、略讀和瀏覽。優秀詩文的誦讀與背誦非常重要。具體來説,國小一二年級,主要引起並逐步培養孩子喜歡閲讀,感受閲讀的樂趣。學習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而且從這時候起就學習默讀,背誦優秀詩文。三、四年級的默讀要有一定的速度,開始學習瀏覽,擴大知識面。頌讀詩文注意讓學生通過語調、韻律、節奏等體味作品的內容和情感。五、六年級應當養成默讀的習慣,並能較熟練地運用略讀和瀏覽的方法,擴大閲讀範圍;能利用圖書館、網絡蒐集自己需要的信息和資料,幫助閲讀。

以上是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的基本要求,做到就不容易了,不必層層加碼。如何達到這些基本標準,每位老師都可以發揮主動性,根據你的學生實際情況來決定教學方法。

另外,要注意引導那些對閲讀缺少興趣的學生克服閲讀障礙問題。為什麼閲讀興趣和習慣培養不起來?除了負擔重等原因,可能還有心理因素。比如閲讀時緊張,沒有輕鬆的心境;閲讀速度太慢,總希望每次閲讀必有收穫,欲速則不達;有的孩子自卑,不敢在課堂上朗讀,還有的孩子特別在意別人的看法,生怕讀錯了引起同學笑話,等等。現在的課堂閲讀教學因為面對考試,要求過於嚴格和瑣碎。也可能是造成閲讀障礙的原因之一。比如教學生讀一篇散文,就是時代背景、主題思想、段落大意、詞語形式,等等。不是説這一套不必要,特別是在應試教育環境中,有時不得不如此。而且課改之後,很多老師講課也比較注重調動學生主動性創造性,強調多種理解了。但是,這種太過機械、瑣碎,目的性過於強烈的學習,對於閲讀興趣培養顯然不利,還可能製造閲讀心理障礙。所以除了改進課堂閲讀教學方法,發揮學生主動性,還應當特別注意容許學生在課外有更多的自由。如果課外閲讀也用課內教學的規定與辦法,目標那麼固定,對於那些本來就有某些閲讀心理障礙的學生,可能特別不利。

推薦閲讀:適應新時期教學理念

為適應新時期教學理念,在教學中我們要讓學生喜歡你的數學課,運用教學案例在數學課堂中發揮作用,使課堂教學更為生動。

長期以來,數學留在很多學生心裏的強烈印象,就是枯燥的計算、 刻板的公式、遠離現實生活的應用題,國中生學習數學是脱離於生活 的一種純符號的邏輯演繹,學生怕學,甚至厭學。在實際數學教學中, 我們不難發現有很多學生怕學數學,認為數學太抽象,不易理解。而面對新課程的.改革的大潮中,被傳統教材培養長大,已經非常習慣了傳統教材的我,一度也很迷茫,如何才能有效的實施課堂教學?如何讓學生從怕學、厭學到不怕,甚至喜歡數學?如何使數學課堂能夠充滿活力呢?以下是我對這一問題的初探。

1、我所在的學校是一所普通中學,到我們學校來就讀的學生有一部分是因為成績不佳、家庭經濟條件差等原因已無擇校機會而就近入學的學生,這些原因也就構成了學生從小在學習時沒有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在家學習時沒有得到來自家長的較嚴格督促和指導,在面對學習困難時也基本得不到有效幫助,在面對挫折時也很難得到及時的疏導和鼓勵,在我的家訪中能發現更有一部分家庭,由於父母工作不順利、家庭其他問題等原因,家長對學生在學習中遇到的失敗簡單以責罵甚至拳腳對待,或者不管不問,這些都是導致學生怕數學,甚至討厭數學的主要原因之一。

2、長期以來我們的數學教學還常常處於“教材是什麼,我們就教什麼”,有時我們把數學與生活的天然聯繫割裂開來,鮮活的數學異化成了純粹的符號系統,成了遊離於生活之外的另一抽象的世界。這也是學生感覺數學枯燥無味的一大原因。

3、從學生的思維特點看,他們的思維是具體、形象的,他們對數學概念理解不是按我們成人意志“直接教會學生的”,而是要通過學生的形象思維,藉助對客觀事物表象的理解後而產生的。單一的接受式教學讓學生感覺數學的學習是那樣的單調,呆板,毫無樂趣。

對於學生的家庭現狀我無力去改變,唯一我能做的是改變我的教學方法,去適應學生的要求。於是結合數學自身的特點,遵循學生學習數學的心理規律去創設情景,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並進行解釋與應用,在傳授知識的同時,創設更多讓學生感受和體驗的過程,進而使學生獲得對數學知識的理解。 主要我嘗試了以下做法:

1、創設有效情景,引入課題,在課堂一開始就牢牢抓住學生的注意力。

例如我在教數學代數式是我採用瞭如下方法:測量自己未來身高,首先我先問我的學生想知道自己的未來身高嗎?他們聽後一起説:“想”。我就在黑板上寫下了兩個公式,了兩個公式,男孩成人身高:X+Y)/2*1。08, 女孩成人身高:(0。923X+Y)/2。其中X表示父親的身高,Y表示母親的身高。學生都懷着提到的興趣,以極快的速度計算着,很快,每個學生的預測身高都出來了,他們興奮地互相報着,帶着驚奇的表情,有個男生脱口而出:“哇!我能長到一米八五!”此時,我不失時機地講着:“每位同學求出的這個數值,就叫做這個代數式的值,剛才大家用自己的父母身高代替x、y計算的過程就是求代數式的值。”學生恍然,而且印象深刻。這樣的例子能舉很多,把數學和生活聯繫起來,讓學生明白數學並不是遙不可及、枯燥無味的知識,它就發生在我們身邊。

2、在課堂教學中,多開展觀察、實驗、猜測、驗證、推理與交流等數學活動,讓學生在親身的體驗之中去發展智力,提高數學能力。

《整式的乘法》是七年級上的重要內容,它是國中階段數學運算的重要基礎,其中包括的基本運算很多,如同底數冪的乘法、冪的乘方、積的乘方,在此階段的學習對於學生來説是一個重點更是一個難點。當然直接告訴學生運算法則,然後死記硬背也能讓學生開展計算,這樣的教學也容易簡單的多,但是這樣的教學效果是暫時的,不持久的。

我在課堂上組織學生通過觀察一系列的式子,讓學生猜測其中可能包含怎樣的運算法則,然後再驗證同學所作的猜測,整個過程始終讓學生交流,讓學生體驗學習的過程,對於知識的把握有實際理解何感受,由於這樣的授課方式,在我講到《積的乘方》這一節課時,學生已經學會了“觀察——猜測——驗證”這種解決數學問題的思維方式。通過這些數學活動,學生對知識的產生有一個直觀、清醒的知識體驗過程,雖然我從沒讓學生默寫背誦過這些公式,但是這些公式卻在學生心裏紮下了根。

3、創設操作活動,讓學生體驗直觀的數學感受。

在課堂教學中要為學生搭建活動、操作的平台,具體做法是,把數學問題設計成“動手操作題”。我在教學探索直線平行的條件一課時,先設疑:同學們把準備好的一副三角尺拿出來,利用一副三角尺上的一對直角,能否拼成同位角、內錯角、同旁內角?學生分小組討論,然後讓學生自己動手操作。有的學生拼出了同位角,有的學生拼出了內錯角,還有的學生拼出了同旁內角,這時就可以給出兩條直線平行的條件。這種方法會讓學生的記憶更加深刻。在講解《對長方體的再認識》這一章內容時,由於是立體的幾何圖形,我用一個具體長方體的盒子培養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實踐證明,學生對長方體知識的掌握非常好,在期末考試中只有1名同學在一道關於長方體的選擇題上出錯。藉助於這種方法幫助學生理解知識,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4、換位思考,體驗學生的思考方式,讓學生在感受中明白自己思維的誤區,從而強化對正確數學知識的理解。

我想無論採取哪種教學方式,學生在理解的過程中總會與教師的願望有所偏差,那麼我們不妨反其道而行之,順着學生的思路,讓學生自己體會與感悟,從而選擇正確的思考問題的方式。

例如:我在上《分組分解法因式分解》時,我想讓同學理解,判斷正確分組的依據是:產生新的公因式或能繼續用其他方法分解下去,但是同學的理解卻不是這樣,比如分解因式6k2+9km—6mn—4kn,我想教會學生此題的分組方法可以是一、二項一組,三、四項一組,或者一、四項一組,二、三項一組,但是此時有部分同學有不同意見,他們認為一、三項一組,二、四項一組也行,我這時沒有直接告訴學生這樣的分組方式不好,而是順着學生的思維,板演了他們的做法,當要繼續往下分解時,學生卻發現不能分解了,我馬上抓住這個機會,糾正了學生的思維錯誤的同時,讓學生總結正確分組的依據,學生對這一知識的掌握就是牢靠的。

經過一年多的嘗試,我感受到了體驗教學給我和我的學生帶來的好處。首先:培養學生的非智力因素,激發了學生對學習數學的興趣,養成了較良好的學習習慣,培養了學生堅韌、不屈不饒的學習意志,對於我提出的數學學習要求,學生能較好的貫徹實施。其次: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探究能力。

我在講《整式乘法》的知識時,有意識的向學生灌輸了“數形結合”的數學思想,用圖形知識來驗證整式乘法法則的猜想,從單項式乘以單項式開始,當我講到多項式乘以多項式時,我讓學生考慮如何用圖形來驗證測想,班級裏有相當一部分學生已經在嘗試用圖形驗證猜想。最後:學生的成績有了較明顯的提高。

5、反思和總結 通過在新教材中嘗試讓學生體驗性學習,我有了一定的收穫,在某種程度上更新了教學觀念,對於什麼樣的知識需要學生體驗獲得有了一定的認識,但是我也注意到在對學生進行體驗式教學時也要防止對接受式學習的全盤否定,有些知識對於學生來講還需要接受式學習。

另外我們要善於挖掘生活中的數學,豐富課堂教學內容,教師在教學中也要把握好課程標準,吃透教學內容,吃透學生,並結合具體的課時內容進行選擇,克服教學的盲目性和一味地追求體驗性,生活化,而忽視了知識本身的落實。在體驗性學習過程中,要關注到每一位學生,使不同程度的學生都有能力參與到體驗性學習中,能從中收穫成功,得到鼓勵,培養他們對學習數學的興趣。在開始階段千萬不可將體驗性學習的難度要求提的過高,更多的以鼓勵同學參與體驗、參與學習為主。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