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閲讀教學和如何提高學生閲讀技能

來源:文萃谷 2.4W
  語文閲讀教學和如何提高學生閲讀技能1

閲讀教學是中學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閲讀教學的主要任務是在傳授語文基礎知識的基礎上,提高學生的閲讀能力,養成良好的閲讀習慣。這是閲讀教學的價值和作用的最根本體現,也是閲讀教學的出發點和歸宿。

語文閲讀教學和如何提高學生閲讀技能

一般認為,閲讀能力包括認讀能力、理解能力、想象力、鑑賞力、記憶力、閲讀速度等,因此,語文教師必須在思想上對閲讀教學予以足夠的重視,並在閲讀教學實踐中做好以下幾方面的工作:

  1.自讀與教讀相結合,提高閲讀教學的質量。

自讀要求學生運用已有的知識,獨立鑽研課文,理解課文。教讀要求教師對學生作必要的啟發、點撥和講解,引導學生讀懂課文並進行閲讀訓練。教讀帶動自讀,教讀是為自讀服務的。自讀既是教讀的基礎,又是教讀所追求的目標之一。

一方面,通過教讀,教師給學生以必要的講解、釋疑、示範和講評,引導學生積極思考,掌握基本的閲讀技能和正確的閲讀方法。

另一方面,學生自讀能力的提高又強化了自己的主體地位,並給教師以信息反饋,從而使教師及時調整和改進教學內容、步驟、方法和進度,以促進教讀取得更好的效果。自讀和教讀是課堂閲讀教學相互聯繫、相互作用的兩個方面,缺一不可。

實踐證明,自讀與教讀的有機結合,是提高課堂閲讀教學質量的關鍵。

  2.教給學生科學的閲讀方法。

①朗讀。

它要求學生在符合語音、詞彙、語法規則的基礎上,更準確、更恰當地表情達意。學生掌握朗讀的方法,一般要經歷準確的朗讀、流暢的朗讀和有表情的朗讀三個依次遞進的階段。朗讀有利於豐富學生的語言材料,幫助學生深入領會語言的含義和體味課文的精妙所在,進而提高鑑賞能力。

②默讀和速讀。

默讀是一種無聲的閲讀。默讀時學生可將通過視覺所獲得的文字信息轉化為大腦內部的思維活動。默讀有利於提高理解水平,有利於加快閲讀速度。速讀是在一定時間內迅速地獲取文章內容的一種快速閲讀方式。閲讀速度快而正確,是閲讀能力強的重要標誌。速讀可以節省時間,加快理解,增強識記,豐富知識,提高閲讀能力。默讀與速讀,都要有專題訓練,一個階段一個階段地進行,從而使學生不斷提高閲讀速度。

③複述和背誦。

複述有利於理解和記憶課文內容,培養和訓練學生思維的條理性和邏輯性,提高學生的想象力、概括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背誦有利於強化記憶,鞏固閲讀成果,積累語言材料,提高口頭和書面表達能力。語文教學開發學生智力,增強學生的記憶力,主要是通過複述和背誦訓練而實現的。反覆誦讀與深入理解相結合,能使背誦獲得最佳效果。

④精讀和評析。

精讀是培養學生閲讀能力的一種最重要、最基本的手段。評析是閲讀中的一種鑑賞活動,它要求對文章特點作出評價。精讀與評析往往是同時進行的,它們有利於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使學生獲得系統、完整的語文知識,並在教師的示範講解中,把握閲讀要領,提高閲讀能力。

3.培養學生良好的閲讀習慣。

良好的閲讀習慣可以增強閲讀能力,提高閲讀效率。良好的閲讀習慣一般應包括以下幾方面:

①多思考、勤動筆的習慣。

要讓學生養成邊讀書、邊思考、邊做筆記的習慣。在閲讀過程中,要訓練學生善於發現問題,並通過深入思考和認真分析,自己解決問題。同時,要訓練學生養成做各種類型的讀書筆記的習慣,如摘抄要點、製作卡片、做讀書筆記等。

②使用工具書的習慣。

學生在預習、自學的過程中,運用工具書可以迅速解決隨時遇到的一些疑難問題。中學生應養成隨手查閲工具書的習慣。

③閲讀衞生習慣。

閲讀衞生習慣要求正確處理好閲讀與環境、閲讀與衞生的關係。閲讀時要注意光線、位置、姿勢,如不在直射或闇弱光線下看書;不要躺着、走着或在晃動的車子上看書;坐的姿勢要端正,眼睛與書本要保持一定的距離等。

訓練和培養學生的閲讀能力,是一項細緻而複雜的工程。語文教師在閲讀教學過程中必須牢固樹立“以讀為主,以學生的讀為主”的閲讀教學思想,堅決克服目前閲讀教學中存在的閲讀教學不閲讀,尤其是不讓學生閲讀的弊端。

  語文閲讀教學和如何提高學生閲讀技能2

一、展開對話,豐富閲讀實踐。

閲讀是學生與文本對話,相互建構意義的過程。《語文課程標準》以“對話”來界定語文教學,指出“閲讀教學是學生、文本、教師之間對話的過程”,其實質就是閲讀教學特別需要尊重學生獨特的情感體驗和有獨創性的理解。那麼,如何讓閲讀教學走向“對話”,如何讓學生通過“對話”潛心會文,如何讓學生通過“對話”凸顯個性,從而促進學生的發展呢?

1.積極培養對話意識

和諧的師生關係是對話的基礎,對話過程本質是不同主體以各自不同的方式、聲音共同參與的精神歷程。良好的對話氛圍產生於教學主體間的'對話意識。必須有這樣一種“對話意識”,即一種民主的意識、平等的意識、合作的意識,致力於共同創造新的精神境界和傾聽他人的渴望。只有建立了良好和諧的師生關係,老師那親切的微笑,愛撫的動作,信任的目光,耐心的傾聽,睿智、激勵的話語,靈活的教法,都將在潛移默化中激發他們對美的追求與仿效。在教師精心營造的輕鬆愉快、無拘無束的氛圍中,學生自然會樂讀樂説,才能產生對話的意識與渴望。

2.巧妙創設對話情境

閲讀教學是對話的過程,應通過創設多種多樣的對話情境,讓學生積極參與,激發他們對話的慾望和熱情。(1)再現課文情境。讓人宛如身臨其境的感受,既提供了對話的素材,又能很好地引起學生對話的慾望。如,《豐碑》一文,雖然悲壯感人,但與學生實際較遠,人物形象在學生心目中只是程序化的故事英雄。因此,創設情境,讓學生在一定的語言環境中進行自由朗讀,才能夠縮短時空距離,將語言文字還原成語言形象,從而激起學生體驗、對話的慾望。我們可以讓學生演一演軍需處長,使人物的姿態、形象漸漸地鮮活起來,讓學生對軍需處長為了他人、為了革命,不惜犧牲自己的獻身精神留下深刻的印象:他“鎮定”,面對死亡毫無懼色;他“安詳”,對工作竭盡全力;他“不朽”,是“一座晶瑩的豐碑”!

(2)創設問題情境。一個巧妙的設問,是一支點燃學生的火把。如教學《永生的眼睛》一課,教學伊始,老師便讓學生看題目,想問題。學生抓住課題紛紛質疑:眼睛為什麼可以永生?這激活了學生的閲讀期待,誘發了學生和文本以及師生、生生之間對話的渴望。有時,教師也可以依據教學內容向學生提出需要解決的問題,引發學生探究精神,進而激發學生的對話熱情。教學《太陽》一課,教師講了某人的親身經歷:小時候從報紙上得知蘇聯宇航員登上了月球,於是,立志長大了要登上太陽。這時,學生鬨堂大笑,教師趁機問學生為什麼笑,再引導學生饒有興趣地與文本對話,深入地瞭解太陽的特點。

(3)創設活動情境。於永正老師是把表演引進閲讀教學的高手,高就高在他組織的課堂表演,不是簡單的檢查彙報學習的結果,而是一場師、生同文本之間的對話。像“演一演”、“做一做”、“説一説”、“唱一唱”、“畫一畫”等活動方式,都能很好地調動學生對話的積極性。

3.引導學生對文章的整體性感悟《語文課程標準》指出:“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閲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閲讀實踐。”《語文課程標準》在閲讀教學目標中,首次提出了“感悟”這一概念,我們認為,所謂閲讀中的“感悟”,是指學生憑藉對語言和語境的直覺,獲得一定印象和意義的心理過程。學生個體由於認知經驗的差異、興趣愛好不同、思維活動的千差萬別,便有了他們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整體性感悟是閲讀主體把語言文字放在具體的語境中完整地感受,是對言語對象進行多角度、多層面、全方面的整體把握,獲得的是言語的表面意義和隱含意義的總和,而且又往往是模糊不清的,因此感悟要做到“大處着眼,小處着手”。在閲讀教學

中要注重整體感悟,遵循從“整體——局部——整體”的認知途徑,以避免孤立分析,支解語言。

例如,一位教師在教學《她是我的朋友》一文時,教師在課前與學生交流“朋友”這個話題,為課文的學習奠定一個情感基調。然後讓學生初讀課文,整體感知,並想一想課文圍繞“朋友”講了一件什麼事?然後採用多種形式的閲讀,讓學生在個性化的閲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體會阮恆猶豫、害怕、緊張、痛苦的心理,瞭解到阮恆認為獻血會死去,但為了友情還堅持獻血的心理世界和情感歷程。

我們提倡整體讀書法是在貫通文意的基礎上,進行理性的思考,以領會其要旨。這種思考,當然也包括“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的過程。語文教師應少做一些“碎屍萬段”式的條分縷析。二、立足文本,優化朗讀效果。在語文教學中,朗讀是最重要的訓練。朗讀是一種讀出聲音的閲讀方式,就是把無聲的語言變成有聲的語言,是對文字信息的再創作。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既是目標,也是重要的手段。朗讀是閲讀的起點,是理解課文的重要手段。它有利於發展智力,獲得思想薰陶。我們語文閲讀教學要立足文本,在讀中理解,在讀中感悟,在讀中成長。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