閲讀的力量讀後感

來源:文萃谷 2.53W
閲讀的力量讀後感1

《閲讀的力量》這是一本由枯燥數據和生動結論相結合的書。作者極力想證明的是自由閲讀(Free·Voluntary·Reading,簡稱FVR)的重要性。FVR就是無壓力閲讀,為了興趣而閲讀,不需要寫讀書報告,不必回答每個章節後的問題,也不用為每個生字查字典。FVR不僅僅對學習母語有幫助,也是讓外語能力登峯造極的方法。與傳統的語文教學方法相比,“閲讀是唯一的辦法,唯一能同時使人樂於閲讀,培養寫作風格,建立足夠詞彙,增進語法能力,以及正確拼寫的方法”。

閲讀的力量讀後感

《閲讀的力量》中提到,直接教學是兩種程序的組合:技能培養——刻意學習一種規則、詞義或拼寫,然後讓這個規則變成一種“自動化”的輸出過程;糾正錯誤——當錯誤被改正時,老師就希望學生能意識到自己對規則、詞義或拼寫的知識都應該被改正過來。這不正是我在過去詞語聽寫這一環節所採用的方法並期望得到的結果嗎?爾後,讀了克拉生例舉的許多反對直接教學的事例後,我才終於明白,學生在聽寫環節的“糟糕表現”是因為我的愚蠢,而非他們態度不認真。

“傳統的語文教學僅是測驗,而這種測驗方式只能讓在書香環境中成長的孩子順利通過,而那些不幸生長在圖書資源不足的環境中的孩子則會失敗。”細細一想,不就是這樣嗎?那些在聽寫中每次能拿全分的學生態度確實認真,然而他們花在記憶詞語的時間卻明顯比其他人少,而這部分學生在課外閲讀方面顯然比其他人多得多。曾記得我以往教過學生的一件事,班級里語文成績最好的一位同學,肯定不是學習最認真刻苦的,但卻一定是班裏閲讀最多的一位學生。另有一名學生,曾經因為聽寫不出,單獨就一篇課文中的詞語準備了近二十分鐘,最後聽寫時也沒有全部正確。而他,平時是最討厭讀書的,每週兩次的讀書筆記,也總是想方設法與我討價還價,要換成寫隨筆。其實,他所謂的隨筆也就是生活流水賬。但我想,寫總比不寫好,因而也只能這麼為此了。

閲讀的力量讀後感2

本書在chapter1裏面用正反兩個方面論述了自由自主閲讀的優勢。正面論述了自由自主閲讀能夠有效瞭解生詞,對拼寫也有幫助。反面,則抨擊直接教學的對於提升語文水平,是很少甚至沒有幫助的。語法教學、被動教學在閲讀理解、語言表達、詞彙、拼寫上面都是徒勞。

那我就想説我們小時候的語文就是這樣教來的,沒有過多的語法,只是從文章中學習詞彙、背誦,小時候我可能會背一篇課文,卻不理解課文的意思。而提升理解能力,則依靠日積月累的閲讀以及年齡經驗的累積。

將自由自主閲讀引入到幼兒英語啟蒙學習中,會是一個不錯的idea,閲讀源自興趣,小朋友能夠專注而開心的投入到自己挑選的讀本中,從而達到一個滿足的心理狀態。久而久之,閲讀理解、詞彙、表達、拼寫能力也會隨即提升。堅持就是勝利。不僅是在學校,提供大量圖書閲覽,在小朋友的家中,也要儲備一個豐富多彩的圖書館,小朋友的父母拿出榜樣或者適當引導,陪伴孩子閲讀。只有主動接觸這些書本語言,不斷閲讀,才會讓小朋友輕鬆駕馭文字。

閲讀的力量讀後感3

開學初期,學校要求每人讀一本書。書名是《閲讀的力量》。給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在序言中王林寫到:自由閲讀就是無壓力閲讀,為了興趣而閲讀,不需要寫讀書報告、回答問題、為生字詞查字典。自由閲讀是放棄閲讀一本不喜歡的書,再另外找一本喜歡的書來讀,這種閲讀方式是所有具備高識字力的人經常使用的閲讀方式。簡而言之,自由閲讀即純為樂趣而閲讀。

當我打開《閲讀的力量》第一頁便看到了這樣殘酷的現實——直接教學對提高學生的體育能力沒有功效。教師的教學基本上是浪費時間,遠不如讓孩子自由閲讀成績更突出。當然,這句話有爭議。但由此可見,作為教師,為了孩子的發展,鼓勵自由閲讀那是何等的重要啊!

光靠指令性地去完成是很難實現的。只有調動學生的閲讀熱情,激發其閲讀興趣,才能化被動的任務性閲讀為學生自主的閲讀行為,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當然,在閲讀中我也遇到了問題,就是書中講到的自由閲讀,在教學實踐中,對於全體學生都可以實現嗎?有的學生自覺性很差,需要不時地提醒他讀書;甚至有個別學生連基本的字詞都認不好,那麼花那麼多時間給他閲讀他會吃得消嗎?結果是否會如我們所預想的那樣?這還需要我們一線教師去驗證,還需要教師探索出套路來,做到有效啟發和引導。

總之,父母、老師是孩子人生的引領者,請你們把最重要的閲讀帶到孩子們的靈魂裏,讓她生根、發芽、成長、茁壯。

閲讀的力量讀後感4

《閲讀的力量》,寫的主要目的是幫助孩子們明確有效提升閲讀興趣的因素,提倡“自由自主閲讀”,並且澄清了看漫畫書和言情小説其實與孩子的偏差行為沒明確的關聯,反而可以引導許多人養成閲讀習慣。

作為成年人,我們傾向於讀網絡上的快餐文字,加上圖片佐料更是美味。這種情況下,還有多少人在堅持不斷地讀紙質書呢?我們要是能瞭解這種閲讀的力量,對於語文能力的提升是非常有幫助的,作為語文閲讀老師,我認同。

“睡前閲讀令人愉快。善於思考的人較愛閲讀。讀的越多的人越沒有“寫的恐懼”。閲讀能力好的人有更多的自由閲讀。閲讀能力跟不上的學生被要求寫更多的作業和練習,這些都只是更加深閲讀能力的鴻溝。有人唸書給他聽時,即使是大學生也會變得較愛看書,及讀較好的書。大聲朗讀對增進識字力有多重功效。在家中或在學校有人規律唸書給他聽的孩子,閲讀測驗和詞彙測驗的成績都會比較好。幾乎所有的孩子都喜歡聽人念故事書。越讀,會越愛讀。”——種種觀點讓人感歎啊!

他強調的並不是多寫,主要是要“善於觀察、善於積累、善於思考、善於反思、善於理解他人、善於表達自己……”,通過閲讀、研究、實踐,《閲讀的力量》——很好,很強大,值得老師和家長一讀,為了我們的孩子們。

閲讀的力量讀後感5

剛剛讀罷的《閲讀的力量》,是一部竭力推崇閲讀具有非凡力量,力求用事實説話的作品。作者斯蒂芬。克拉生本着科學的態度,客觀地進行了一系列的閲讀對比研究實驗,在多種多樣的對比實驗中展示了自由閲讀無與倫比的魅力。

對於我們的孩子來説,由於家庭成員喜歡讀書,他們的閲讀興趣能夠得到尊重。而且,他們的閲讀活動還經常受到父母的指導。父母還經常性地給他們傳授閲讀方法和技巧,讓他們受益匪淺。

五是缺乏有效的閲讀評價機制。由於許多中國小校沒有建立有效的閲讀評價體系,學生的閲讀活動一直處於自生自滅狀態。在閲讀方面,他們沒有受到過老師的表揚或批評。由於缺乏評價的積極引導,缺乏有效的激勵機制,中國小生的閲讀積極性很難被調動起來。

由於以上幾個方面原因的存在,造成了當前普遍存在的學生閲讀能力低下,學生語言能力較差的現狀。所以,我們必須儘快扭轉閲讀教學的這種“高耗低效”的被動局面,破除為閲讀教學所設臵的重重障礙,使其恢復閲讀的本色。

輕輕合上這本由枯燥數據和生動理論相結合《閲讀的.力量》書的時候,我也就找到了當下工作的着力點和突破口,找到了培養孩子語言能力的方向。若想改變目前青少年的閲讀能力低下的現狀,還需要我們花大力氣去打造閲讀環境和營造閲讀氛圍,開展實實在在的閲讀活動。只有通過我們的努力,才能讓更多的下一代被“閲讀的力量”改變;只有通過我們的努力,才能使更多的孩子因為具備閲讀能力而受益終生。

閲讀的力量讀後感6

讀完克拉生教授所著的《閲讀的力量》,我有四點感受。

第一、教師要做個讀書人。

正如書中所言,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教師的率先垂範勝過任何説教。在現實生活中,很多教師是不大讀書的,即使讀,也可能是迫於學校的壓力,而非心甘情願。令人欣慰的是,在閲讀風氣的影響下,越來越多的老師開始感受到閲讀的樂趣,加入到快樂閲讀的行列中來,我也有幸成為其中的一員。但是,我有時對閲讀也是存疑的,甚至當我捧着從圖書室借來的書翻看時,心裏會生出一種罪惡感:別人都在備課、批改作業,你還在看什麼《人民文學》、《清明》、《大眾電影》等等,你這不是不務正業嗎?你不如實實在在改點作業。於是,我又放下手中的書刊,陷入作業本中。其實,我也知道“磨刀不誤砍柴工”,可是看到大家都在砍柴,我就不敢磨刀了。這裏面是不是也有一種從眾心理在作祟?大多數老師都不愛讀書,就使得這變成一件順理成章的事,也使我的內心常常限入“讀還是不讀”的掙扎中。看完《閲讀的力量》,我對“讀還是不讀”的認識更為明確了——愛讀書沒有錯,我要堅持讀下去。只有老師真正熱愛書本,言談舉止透露出書卷氣,孩子們才會在我們的影響帶動下,開啟他們的快樂閲讀之旅。《閲讀的力量》中提到了“全壘打”書籍的概念,就是在有過一次愉快的閲讀經歷之後,從此愛上閲讀。這個概念對於教師閲讀同樣適用,也就是説只有找到了屬於自己的“全壘打”書籍,才能讓教師真正愛上閲讀,把對於電腦、電視和其他事物的興趣自然轉移到書本上,讓閲讀成為教師生活的一部分,須臾不可離。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是值得嘗試。

第二、教師要有一顆包容的心。

書中提到,不少教師喜歡做學生“閲讀品位的守護者”,我也是這樣,而且自認為沒錯,現在看來這也是有問題的。我到現在都是這樣,一看到學生看漫畫,看一些淺顯的書籍,就覺得生氣,六年級的孩子了還在讀這麼“小兒科”的書,能有什麼長進?在讀完《閲讀的力量》後,我意識到了自己的偏狹,為什麼不能讀漫畫書?為什麼不能讀青少年浪漫文學?為什麼不能迷戀校園小説?為什麼我要以自己的閲讀愛好代替他們的?回想少年時期,是誰整夜整夜不睡覺看瓊瑤、岑凱倫的小説,並幻想自己是書中的主角?是誰對武俠小説愛不釋手,一本一本看個沒完?我因此誤入歧途或是荒廢學業了嗎?我是不是過於強調讀書的意義而忽視了至關重要的趣味性?我過於相信自己的閲讀品味了,以為自己喜歡的一定是好的,不管三七二十一全部塞給孩子。現在我知道了,漫畫書也好,校園小説也好,其他什麼書也好,只要在健康可讀的範圍內,讓孩子讀好了,我們再不能做越俎代庖的蠢事了。應該看到事物的兩面性,當我們推薦讀物給學生的時候,是帶有我們的喜好的,這在一定程度上也會限制孩子,侷限孩子的閲讀視野,所以在慎重推薦讀物之外,一定要允許孩子自主選擇讀物,使他們的閲讀視野越來越開闊。

第三、教師要摒棄功利性的閲讀。

閲讀真的是有力量的。當我煩惱的時候,書是最好的朋友,讓我在不知不覺中舒緩了心情;當我浮躁的時候,書是最好的導師,讓我認識到自己的淺薄;當我孤獨的時候,書是最佳的伴侶,讓我感到生活格外充實。我愛書,但我知道書不是萬能的。我們不能指望學生愛讀書,語文成績就一定“芝麻開花——節節高”。在現實生活中確實有這種情況,孩子很愛看書,可是錯別字還是挺多,文章寫得也不怎麼好,套用書上的話——閲讀與語文能力之間的正相關在他身上沒有體現出來。這時候老師可不能急,也許孩子讀的時間還不夠長,也許讀的還比較淺,也許是其他什麼原因,反正孩子正在路上,步履蹣跚,我們只需要投之以讚許的目光,這便夠了。至於成績,暫時忘了他,就算孩子成績一直沒有提高也沒關係,相信愛讀書的孩子會有美好的未來,他會帶着善良的心、博大的胸襟走上寬廣的人生路。所以,真正快樂的閲讀一定是不帶有功利性的,這也就為什麼閲讀不需要獎賞的原因。唯有摒棄了功利性的閲讀,才能真正拉開快樂閲讀的序幕。

第四、教師要處理好課內與課外閲讀的關係。

教師必須明確,課內學習的最終目的是把孩子引向更為廣闊的課外閲讀天地。道理大家都懂,但落實起來很不容易。所以課堂上就會出現抱着課文不放,一堂課上個三五課時仍意猶未盡的情況,我也不例外。一個有些尷尬的局面就產生了:一方面老師積極引導孩子進行課外閲讀,另一方面卻不留給孩子閲讀的時空,可憐的孩子只好望書興歎。那麼可不可以使教學更加高效,從而節約出時空給孩子閲讀呢?當然可以,但需要老師有正確的理念指導,有高超的水平支撐,否則就沒有閃轉騰挪的餘地。理念是最重要的,我校曾經做過一個關於讀書問題的調查,很多學生反映他們沒有時間讀書,因為作業太多了。這就説明教師的理念轉變還有一個很長的路要走。當理念明確之後,還需要付出紮紮實實的努力,切實提高自身素養,使課堂教學務實高效起來,把多餘的時間還給孩子,課外閲讀才能真正得到落實。

最後一個問題,如果一個孩子就是不愛閲讀,是否就不會有美好的未來?我覺得不一定,也許這個孩子有他所鍾情的其他東西。所以對於閲讀,身為教師的我們要持一種更為寬容的態度,牽着孩子的小手,上路便好。

閲讀的力量讀後感7

《閲讀的力量》這是一本由枯燥數據和生動結論相結合的書。作者極力想證明的是自由閲讀的重要性。FVR就是無壓力閲讀,為了興趣而閲讀,不需要寫讀書報告,不必回答每個章節後的問題,也不用為每個生字查字典。FVR不僅僅對學習母語有幫助,也是讓外語能力登峯造極的方法。與傳統的語文教學方法相比,“閲讀是唯一的辦法,唯一能同時使人樂於閲讀,培養寫作風格,建立足夠詞彙,增進語法能力,以及正確拼寫的方法”。

《閲讀的力量》中提到,直接教學是兩種程序的組合:技能培養——刻意學習一種規則、詞義或拼寫,然後讓這個規則變成一種“自動化”的輸出過程;糾正錯誤——當錯誤被改正時,老師就希望學生能意識到自己對規則、詞義或拼寫的知識都應該被改正過來。這不正是我在過去詞語聽寫這一環節所採用的方法並期望得到的結果嗎?爾後,讀了克拉生例舉的許多反對直接教學的事例後,我才終於明白,學生在聽寫環節的“糟糕表現”是因為我的愚蠢,而非他們態度不認真。

“傳統的語文教學僅是測驗,而這種測驗方式只能讓在書香環境中成長的孩子順利通過,而那些不幸生長在圖書資源不足的環境中的孩子則會失敗。”細細一想,不就是這樣嗎?那些在聽寫中每次能拿全分的學生態度確實認真,然而他們花在記憶詞語的時間卻明顯比其他人少,而這部分學生在課外閲讀方面顯然比其他人多得多。曾記得我以往教過學生的一件事,班級里語文成績最好的一位同學,肯定不是學習最認真刻苦的,但卻一定是班裏閲讀最多的一位學生。

另有一名學生,曾經因為聽寫不出,單獨就一篇課文中的詞語準備了近二十分鐘,最後聽寫時也沒有全部正確。而他,平時是最討厭讀書的,每週兩次的讀後感,也總是想方設法與我討價還價,要換成寫隨筆。其實,他所謂的隨筆也就是生活流水賬。但我想,寫總比不寫好,因而也只能這麼為此了。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