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中石獸》優秀教案優秀

來源:文萃谷 2.32W

作為一名優秀的教育工作者,通常會被要求編寫教案,教案是保證教學取得成功、提高教學質量的基本條件。教案應該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河中石獸》優秀教案優秀,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河中石獸》優秀教案優秀

《河中石獸》優秀教案優秀1

【學習目標】

1、積累文言詞語,理解課文內容,把握故事中的人物形象。

2、學習敍述和議論相結合的寫作方法。

3、理解“實踐出真知”的含義,懂得在認識事物的時候不能“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道理。

【學習重難點】

重點:

1、積累文言詞語,理解課文內容,把握故事中的人物形象。

2、理解“實踐出真知”的.含義,懂得在認識事物的時候不能“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道理。

難點:學習敍述和議論相結合的寫作方法。

【知識鏈接】

1、作者:紀昀(1724-1805),字曉嵐,直隸獻縣人。清代文學家,乾隆十九年進士。學問淵博,曾任翰林院編修、侍讀學士。因獲罪遣戌烏魯木齊。釋放回京後,任《四庫全書》總纂官,親自撰寫《四庫全書總目提要》,在目錄學上貢獻很大。著有《閲微草堂筆記》等。

2、寫作背景:本文選自《閲微草堂筆記》。題目是編者加的。《閲微草堂筆記》為清朝短篇志怪小説,於清朝乾隆五十四年至嘉慶三年由翰林院庶吉士出身的紀昀以筆記形式編寫成。在內容上,主要蒐集當時流傳的各種狐鬼神仙、因果報應、勸善懲惡等鄉野怪談,或親耳聽聞的奇聞軼事;在空間地域上,範圍遍及全中國,北至烏魯木齊、伊寧,南至滇、黔等地。

3、筆記小説:是一種帶有散文化傾向的小説創作形式,它的特點就是兼有“筆記”和“小説”的特徵。“筆記”使其在記敍上獲得了一種散文化的記敍空間,在這一空間裏,作者可以敍述,也可以表達別人及自己的思考以及觀點;而“小説”則是一種帶有故事性的敍述和創作,由於“筆記”本身獲得的自由空間,可以使“小説”創作與散文化的“筆記”敍述相互交叉,優勢十分明顯。

【自主預習】

給下列字詞注音。

河干()門圮()船棹()曳( )湮沒()

齧沙()坎穴()溯流()臆斷()

【朗讀課文,翻譯】

1、翻譯全文。

2、完成《學輔》P86第2、3、4題

3、理解重點詞。《學輔》P86第5題。

4、重點理解的句子:

(1)閲十餘歲,僧募金重修,求二石獸於水中,竟不可得。

(2)爾輩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豈能為暴漲攜之去?

(3)然則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據理臆斷歟?

【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這個故事講了一件什麼事?

2、課文可以分為哪幾個層次?試概括各層大意。

【再讀課文,文本探究】

3、故事中主要説出了幾位主要人物?他們各自尋找河中石獸的道理和方法是怎麼樣的?分析他們這樣認識的原因。試歸納總結。

4、為什麼老河兵的方法是對的?

5、講學家和老河兵都説了“石性堅重,沙性鬆浮”,為什麼得出了不一樣的結論?這説明了什麼?(《學輔》第12題)

6、結合全文,分析寺僧、講學家、老河兵的性格特徵。

7、“然則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據理臆斷歟?”你是怎樣理解這句話的?

【把握文章主旨】

8、這個故事説明了一個什麼道理?(《學輔》第11題)

【寫作鑑賞】

1、層層鋪墊。

2、具有較強的思辨色彩

3、細節描寫增加了文采和可讀性。

《河中石獸》優秀教案優秀2

教學目標:

1、落實文言重要實詞,反覆朗讀,知曉文章大意。

2、瞭解“敍述”和“議論”的表達方式,理解“借事説理”的方法。

3、深入理解三類人“河中尋石獸”的方法,體會“實踐出真知”的道理。

4、培養學生客觀對待分析事情的態度。

教學重點:落實重要字詞;體會“實踐出真知”的道理。

教學難點:深入理解三類人“河中尋石獸”的辦法,體會“實踐出真知”的道理。

教學過程:

一、導入(檢測字詞落實情況)

PPT展示

河中石獸

清紀(ji)昀

——選自《閲微草堂筆記》

師:朗讀推開記憶的門,在朗讀中回憶重要字詞。

PPT展示

圮並閲棹設帳物理是攜耳確論湮顛

二、字句落實

1、落實第三段重要字詞

PPT展示

解釋下列劃線的字詞

如是再齧:像;沖刷,侵蝕。

遂反溯流逆上矣:逆流。

固顛:本來。

如其言:依照。

然則天下之事:既然這樣,那麼。

但知其一:只。

可據理臆斷歟:主觀地判斷。

2、結合字詞挑戰自己

PPT展示

(1)爾輩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豈能為暴漲攜之去?

(2)沿河求之,不亦顛乎?

(3)石性堅重,沙性鬆浮。

(4)其反激之力,必於石下迎水處齧沙為坎穴,漸激漸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擲坎穴中。

(5)然則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據理臆斷歟?

3、再次朗讀,整理內容(瞭解故事大意)

PPT展示

文章記敍了(概括),得出了的道理(原文)。

提示:

時間、地點、人物、起因、經過、結果

明確:短文前面記敍,後面議論,敍議結合,借事説理。

三、研讀賞析,討論人物

PPT展示

三類人:

僧——出家人,居於寺廟,四大皆空;

講學家——居於書塾,研究經史,講學教書;

老河兵——長年駐紮河邊,巡河,鎮守河防。

思考:

1、講學家和老河兵分別為了什麼而“笑”?

2、在尋找石獸的問題上,寺僧和講學家犯了什麼錯誤?為什麼只有老河兵提出正確的`辦法?

明確:(1)講學家嘲笑僧的錯誤做法;老河兵嘲笑僧的錯誤做法,以及對眾人的盲目追尋的世風而無奈。

(2)僧只考慮水流性質,考慮問題不全面;講學家只根據書本知識,考慮石頭和沙子的性質,空談事理,不切合實際;老河兵結合自身的工作經驗,從水流性質、石性和沙性出發,全面考慮。

3、紀昀給我們講述了三人“河中尋石獸”的故事,把僧、講學人和老河兵進行對比,告訴我們“然則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據理臆斷歟?”能否把這句話改成下面的句子?

PPT展示

然則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據理臆斷歟?

然則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有矣,不可據理臆斷。

明確:多指空談多,實踐少。反問句,加強作者情感。

四、走向生活

學了《河中石獸》,回望自己的學習、生活,我收穫(懂得)了。

板書:

借事説理

僧:考慮問題不全面

講學人:空談理論

老河兵:閲歷深廣,實踐經驗

批判“空談理論,盲目追從”的世風(遺憾)

強調“實踐出真知”。

《河中石獸》教學反思

《河中石獸》設計的特點是,在朗讀的基礎上,圍繞“譯——議——悟”的結構模式,從知識能力到情感體驗,從文本走向生活。具體有如下收穫。

1、突出了重點:在誦讀中體味、感悟。

2、突破了難點:巧用“換字法”,體會“多”和反問句的情感,既避免了空洞的分析,又體現了“過程和方法”。

3、體現了特點:抓住了學科與文體的特點,上出了一定的“文學味”。

這是《河中石獸》的第二課時,所以文言字詞的重點稍有偏頗,但課後有學生問我:老河兵的方法是不對的?突然意識到,我犯了文言文的忌諱,本末倒置,沒有紮實“言”,而高屋建瓴地探究了“文”的藴含。以下是我幾點不足。

1、過度預設:第一板塊“點譯、句譯、全文理解”,隨着PPT的呈現,看似學生回答得流暢,但是流暢的背後是教師過度預設,這拋棄了“以學生為主體”的理念。如果讓學生藉助註釋口頭翻譯,把盲點疑問等標註出來,也許課堂生成地更有效果。“全文理解”,由於時間關係,我也只是用“一段話概括”故事來檢測落實,其實這沒有真正的檢測學生掌握的情況。對於文言文,我們該落實到字詞,還是粗略地瞭解大意?這也是個疑問,也許是家常課和公開課的問題。

2、資料更近不足:“然則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據理臆斷歟?”這是整篇短文的句眼,一個“多”,一個反問句,包含了作者紀昀的情感,對當時社會的想法,然而由於我淺薄的知識,無法理清《閲微草堂筆記》撰寫的時代、宋代理學家的特點、乾隆年間的故事,這些都是作者的生活環境,適當的資料更近,有利於學生了解紀昀的情感,“論事”方能全面“知人”。

3、忽視知識序列銜接:七年級學生對於文言文學習仍處於低層狀態,接受識記文言字詞也許比較合理,“通假字”、“古今異義”、“實詞”、“虛詞”等,這些也許是他們知識大門敞開所需要的,當然也需注意隨文而教的問題;然而,這篇文章,我把後半部分的設計重點放在了體悟上,兩次“笑”的不同,論“三類人”的做法,還強行灌輸了“表達方式”的內容,七年級學生的知識需要和我所教的知識,有一定的落差。

《河中石獸》優秀教案優秀3

教學目標

1、朗讀課文,掃清文中的字詞障礙,熟悉課文內容。

2、積累文言實詞,培養閲讀淺近文言文的能力。

重點知識掃除字詞障礙,理解課文大意。

教學過程:

教師活動預設學生活動預設設計説明

一、作者引入新課

1、講一小故事:

1、傾聽有關紀曉嵐的故事由作者紀曉嵐這位大有關紀曉嵐的兒時的趣事

2、講一講自己所知道的有關才子的小故事引入,説明這一“滿清第一大學士” “風流才子”--紀曉嵐的故事。激發學生的學習興在很小的時候就已經顯示其才(自由發言,分散回答)、趣,從而也掌握一華了。

3、參照註釋,知道有關些必要的文學常識

4、組織學生講一講《閲微草堂筆記》的文學常識

5、引出《閲微草堂筆記》共24卷,記述狐鬼神怪和見聞瑣事。

二、朗讀,感知課文

1、範讀、領讀課文、跟讀,反覆朗讀課文朗讀是文言文教學點撥:字詞的`讀音掌握字的讀音:圮棹曳湮中最重要的手段,2、組織學生用自己的語言

3、發言:複述課文中的故事後學生在自行朗讀,複述課文中所講故事。

課文講述了尋找兩座掉入水中的由情入理,能夠在石獸的故事。讀清讀順的基礎上為下面的學習做準備。

教師活動預設學生活動預設設計説明

三、合作學習,交流討論

1、引領、點撥學生掃清課文的先自己參照書下注釋,邊讀邊對照注以這種小組合作的字詞理解障礙。釋翻譯,遇到問題及時做標記。形式,來解決疑難

2、組織學生分組合作後分小組討論:問題,降低難度,試翻譯課文,弄懂大意。把自己的疑難問題拿到小組內來進而培養學生這種討論解決。閲讀淺近的文言文

關鍵詞:的能力。

古今異義詞:幹閲已

①圮:坍塌②曳:牽引

③湮:埋沒……

3、課堂交流,資源共享。再在課堂上,向全班同學交流自己的想法。

四、積累文言字詞

以考試的形式,積累文言有問有答的:在課堂有剩餘時間字詞的解釋掌握:的情況下,增置此選派一學生為主考官齧:咬,這裏指沙子被水的反作用力環節,使學生對課提出問題,同學回答沖刷。上所學的知識進行

溯:逆流而上。鞏固,強化訓練。

課後作業:

A、B級學生繼續認真閲讀課文,寫一篇小短文,説明能夠在上游找到石獸的道理。

C級學生抄寫並翻譯課文。

熱門標籤